為什麼韓國國產賣座的多是嚴肅題材電影,而中國國產票房靠前的多是喜劇片?
01-03
剛看到在《百鳥朝鳳》的出品人「跪求」院線加大排片量,感嘆中國藝術電影不易的同時又很好奇為什麼藝術片(特別是嚴肅題材)為什麼長期遭受中國電影觀眾的冷遇呢。
中國當前歷史票房TOP10中,排除5部好萊塢商業大片以外,由高到低依次是美人魚、捉妖記、尋龍記、港囧、夏洛特煩惱。而韓國票房過千萬人次的電影里,鳴梁海戰、國際市場、海雲台、太極旗飄揚、雙面君王等大多都是偏向嚴肅題材的電影。
這個區別是由於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我只說三句:喜劇不比嚴肅題材的作品低級
商業片不比文藝片低級
故意貶低一個類型的都是一種偏見韓國電影以「電影改變政治」而聞名,好比素媛,青蛙少年失蹤案,鬼鄉等等,這些嚴肅題材電影往往與政治相關,並且,我們可以看到電影對於政治起到的明顯作用。在天朝,與之相反,因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某些嚴肅主題的電影被不可描述了,這使得它的政治性削弱,從而令它的宣傳方向改變,最後讓它的政治性幾乎消失。這樣,在天朝,電影變成了一種娛樂方式「我來電影院花錢是來娛樂的,你把我弄得不開心了怎麼行」so,嚴肅題材電影不叫座是因為它嚴肅的意義被削弱,只剩了嚴肅,誰去看?再來就是有良知的導演缺錢,宣傳團隊給整得一塌糊塗【參考鋼的琴】宣傳不到位到最後你內容多棒也沒轍。最後,百鳥朝鳳已經不屬於現在電影消費主要群體的審美範疇,他的導演是天朝第四代導演【60年代從北電畢業的老人家】的代表人物,連電影專業的學生看了都尷尬的要命……不過製片的確良心,可是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下跪而用憐憫去給百鳥朝鳳增添票房,這違背了基本的競爭規則(′『c_,『` )
以上
電影票房是市場主導。中國也有很多嚴肅題財的電影。
不反對部分制度原因。但是,我更願意從觀眾的角度去分析。首先是觀影目的,很顯然,當前對電影的消費屬娛樂消費,而韓國包括很多文藝電影屬精神消費。第二個,觀影群體,以年輕人居多,中老年人較少,現在的年輕人壓力會比其他人大很多,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80後作為獨生子女,只能獨自扛起所有壓力,90後,一部分人處於學習階段。兩者進電影院最大的目的在於娛樂,而不是學習,過於沉重的電影顯然不是這類人消費的目標。另外喜劇更適合帶全家一起看,不會少兒不宜,也不會像動畫片,家長看著太無聊。
目前只想到兩點,明天與同學討論下再答。國內限制確實很多,觀影人群的需求也不同。這是顯而易見的。國內的觀眾只需要有帥哥美女 強大的演員陣容以及響亮的噱頭。
韓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用多說了。不過韓國的戰爭片大多和歷史出入比較大。也沒有像中國這麼多的噴子去質疑歷史。
觀影人群態度是也一方面。不能全部歸結於政治因素。
韓國已經過了這個泡沫年代了思密達
韓國電影業之所以突飛猛進,在於他們電影審查制度自由,諷刺國家政府的題材往往能深入人心,因為和實際生活能產生共鳴,甚至因為一部電影播出而修改法律。中國呢?不是我們的導演拍不出,而是拍出來不能上映,真話不讓說,我們還是來拍點樂呵點的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解語花》?
※韓國電影為什麼喜歡黑警察和政府?
※為什麼韓國影視劇涉及朝鮮王室的故事都是朝鮮國王被大臣脅迫左右呢?
※如何評價韓國演員柳演錫
※劉亞仁是一個怎樣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