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營收下滑13%,13年來首次,這是拐點到了嗎?


我先擺數據說明幾個事實

iPhone 相比去年少賣了接近 1000 萬台 iPhone,同比倒退達 16%

iPad 售出 1025.1 萬台,同比倒退 19%

Mac 售出 403.4 萬台,同比倒退 9%

營收約 410 億至 430 億,同比下跌 8.5% 至 12.7%

毛利率約 37.5% 至 38%,同比下跌 1% 至 1.5%

觸目驚心的數據讓人看了是不是覺得蘋果馬上藥丸?

淡定,其實蘋果自己在上次財報的時候就已經預計到這個季度數據會下跌並發出過警告(同時,這次蘋果依然預計下一個季度財報也不好看,必須等再下一個季度也就是iPhone7上市後才會好轉)

而且一直以來華爾街的分析師就已經預計到了這次下跌的幅度

平均下來,各路分析師的預測結果一算,和蘋果官方發布的數據相差無幾

別忘了,還有以下事實也不容忽視

其營收之高仍然輾壓矽谷的所有同行,其 39% 毛利率仍然足以讓其它賣硬體的同業汗顏,財政仍然十分健康。

蘋果依然是這個行業利潤,利潤率,現金流最高的公司

這一財季蘋果賣出了5119萬部iPhone,幾乎等於很多手機廠商全年的銷量,只是資本市場不會滿足,他們看到更多的是iPhone比去年同期的6117萬部銷量下滑將近1000萬部。

蘋果的各項業務還沒有被用戶拋棄,相反,有利於提高用戶粘性的iTunes store、music、Apple pay等服務發展良好並成為此次財報的亮點。

數據列完,以下是主觀判斷

我們再將以上數據在業內做一個對比

以佔比最大的iPhone來說,業內喊聲最大的小米去年一整年拚死累活不停發新款,最後賣了7000萬,iPhone一季度5000萬。而且小米最高售價都沒超過2500,iPhone平均售價至少3500以上。(按財季算,本次財報的數據不包含iPhone SE)

iPad連續幾年下跌,但是iPad如今依然是平板的代名詞。

安卓平板毫無存在感,windows平板出貨量最大的是幾百元的山寨貨,surface系列軟粉也不好意思說是單純的平板。

經過大量知乎討論,iPad用戶將銷量下降的原因歸結為剛需量已經接近飽和,而且iPad質量太好,一直用不壞所以沒動力買新的。

至於mac,主力產品線已經一年沒有更新,同期skylake晶元的產品已經在市面鋪貨,這個節骨眼上持幣待購是非常明智的。下降幅度是主力產品中最低的,其實已經證明了mac系列擁有強大的後勁。

那麼這個數據那麼難看難道還不是有問題?

cook說

如果你把 iPhone 6s 與 5s 相比,會發現 iPhone 的升級率是高了;但如果你與 iPhone 6 相比,你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這視乎大家用哪一點做基點。我們認為我們需要在這次電話會議里,把我們見到的公開化、透明化,這十分重要。

我們翻譯一下不難得出其實cook是想說

「怪只怪iPhone6系列賣太好了」

那麼cook說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以上季度為自然季度並非按蘋果財政季度核算

我們可以看到,每次新品發布的波峰增長幅度差不多,只有在iPhone6發布的時候異常提高。似乎可以作證cook的說法。如果我們去掉iPhone6,不考慮15年的表現,會發現相對14年的業績,16年Q2的業績是按之前的幅度增長。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很多人也能想到。iPhone6出現是第一次蘋果推出大屏手機,之前已經連續3年多壓抑的需求在此時釋放,對這個市場的刺激有這個表現也是非常正常。而且同時為了對抗一直存在的黃牛問題,備貨充足對第一時間銷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而到了6s時代,雖然配置提高,第一次用上了2G內存對體驗的提升也非常大,卻並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其中原因有產品本身,也有外部環境因素。

內因--iPhone6的設計一直就不斷被吐槽,雖然外觀美醜見仁見智,但是突出的攝像頭確實說明了一些問題。無奈這是第一個iPhone大屏,所以強勁的需求掩蓋了設計本身的槽點。然而當換代成6s後依然使用這個設計,雖然機身材質加固了,配置提升還加上3d touch,但是還是會有部分人選擇別家或者繼續觀望。可以斷定,如果iPhone7依然使用類似設計,比如前段時間曝光的,@李楠 說是魅族設計的外形,iPhone可能真的藥丸。

外因--2015年開始,全世界的經濟就已經開始下行。只是不如當初金融風暴來的那麼聲勢猛烈,但是實體經濟行業內的人,早就已經開始感覺到寒流。去年一年大大小小的公司倒閉,工廠發不出工資的新聞早就不是新聞。但是,溫水煮青蛙,這個時候的人們還有心情去買5000多的iPhone6.

到了2016年,越來越多的行業捲入了下行大軍,人們的購買力早就已經下降,雖然明面上沒有媒體去鼓吹,但是已經工作的人多少都會有感覺。

那麼當人們生活負擔加重,購買力相對下降,國產手機漸漸的不再粗製濫造,配置跟上了國際水平,價格依然平易近人,部分人轉化成了國產手機的用戶也就可以理解了。

印度--雖然蘋果一再強調他們非常重視印度市場(包括本次財報也單獨把印度拿來說),但是蘋果依然沒有在印度開設直營店,而當初蘋果說重視中國的時候,很短時間就開了3家直營店。

當然這不能說是蘋果的問題,印度本身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巨大且具有購買力的人群太少也是事實。

小米,一加,魅族紛紛在印度發力,取得的成績估計比蘋果還要好不少,這其中也有產品價位正好符合印度人的平均購買力的原因。

蘋果雖然也很受印度市場歡迎,但是依然受沒有正規渠道和購買力影響,在印度最好賣的iPhone永遠是老款,而且很多還是華強北出品的各種來路的翻新機。這些機器顯然不會再計入蘋果的當季銷售量。

那麼,究竟本次營收下滑會不會成為蘋果的拐點呢?

不會,也會

指望蘋果下滑兩次就全面拐下,蘋果崩潰。。。那就真的too young了

這決不會是蘋果在財務和經營上的難題,這是整個世界經濟下行的體現。

包括前段時間發財報的微軟和谷歌,財報還沒多難看呢,股市的反應也是刷刷的掉

那怎麼又說會呢?

這估計能給蘋果敲一個警鐘,告訴管理層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兩年用一個外殼,配置擠牙膏升級了。畢竟以前的山寨廠慢慢像樣了,國際廠幾經淘汰都拿出了看家本領。相比之下如果iPhone7憋不出大招,比6s財報還難看也是毫無意外的。

所以我估計這會是蘋果在產品策略和市場上的一個拐點。

至於拐的好不好,就看iPhone7了


手機市場總有到飽和的那一天,要說拐點,不如說這是行業的拐點,而蘋果依舊是這個市場當中的佼佼者,利潤、銷量上的數據都是最好看的。

如果說蘋果有什麼問題,那就是iPhone太好賣了,加個顏色就一堆人買買買,換個大屏又一堆人買買買(沖著技術買的人當然有,但我認為是少數)。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賣點都是延續性創新,甚至不算創新(索粉眼中的奇技淫巧?),而且越到後來這些可供創新的點就會越來越少,續了這一秒之後下一秒就難再續。7和8,8和8S之間到底還能有怎樣的發展,消費者想不出來,CEO也想不出來,喬老爺子在世可能也想不出來。但是因為iPhone是個太重要的產品了,它是現金流、是風向標,是萬眾之矚目,蘋果無法割捨,最壞的情況是蘋果要花費越來越高昂的成本來尋求一點點的改進,而消費者卻越來越不買賬。

在我看來,喬老爺子跟其他人的區別可能是,會在站在頂峰的時候往別處看,在iPod賣得最好的時候,賣起了iPhone,其實是做好了iPod沒落的的準備。但現在,恐怕沒有人敢讓iPhone沒落。這當然也是因為還沒有什麼能產品能接過iPhone的大旗,畢竟劃時代的產品未必能頻繁湧現,而蘋果一路走來積累的創新管理流程,才是最有價值的。也許到了下一周期,蘋果的業績會再次被VR、自動駕駛等創新的成果驅動起來。決定性的一點是,當機遇來臨,而這個機遇有可能要革iPhone的命時,蘋果能不能果斷地做出取捨。


剛看了《Wall Street》中文網站關於蘋果此次財報的詳細介紹,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庫克稱,儘管現有iPhone用戶升級到蘋果最新款手機的比例因去年iPhone 6銷量大增而有所削弱,但從新智能手機購買者以及從使用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手機轉用iPhone的用戶情況來看,蘋果的表現依然不錯。

蘋果表示,在始於去年10月的本財年的前六個月里,從其他智能手機轉用iPhone的用戶人數創歷來最高水平。

這說明:蘋果本季度6S銷量不理想,主要是IOS系統本身用戶的購買者變少了。在前年推出大屏之後,6的反響出奇地好,而6S在創新上相對保守一些,主要是修補了6的一些問題,那個3D Touch很多人用的還不是太習慣。因此已經買了6的人基本不會考慮,還在用5S的人既然6沒有吸引他買,改進不太大的6S同樣吸引力有限,5S的用戶一般剛用了兩年左右,完全可以再等等,而還在用5S以前型號的用戶已經不太多了。

現在智能手機市場正在趨於飽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眾多廠家在創新上越來越激進,都想儘早拿出能壓倒競爭對手的「絕活兒」,而蘋果現在似乎倒有點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它手握巨量現金流,這幾年也收購了多家公司,技術潛力仍然是很大的,但它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似乎更嚴格了,對於不太成熟的新技術寧可緩用。

總之,個人認為,蘋果並不是什麼創新乏力,而是在達到如此高的業績之後採取的一種必要的穩健的調整。智能手機在硬體技術上的發展空間並沒有過去那麼大了,今後也許系統的競爭將越來越重要,手機將來的發展趨勢是要成為個人隨身助理,信息交流只是其中的一個功能。

因此未來的手機與其說是手機,還不如說是一台具有通訊功能的個人隨身助理,而決定這個隨身助理水平高低的將主要是系統的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在這方面,蘋果的IOS系統可能在未來會繼續保持領先,這從每次IOS系統升級之後用戶的升級率就能看出來。

有些人把現在的蘋果和當年諾基亞衰退以前的情況做比較,這完全沒有太大可比性(而且如果硬要比的話,對蘋果有利的因素反倒更多)。

諾基亞的衰退是由於手機市場當時出現了從普通手機向智能手機的歷史性大轉折,和柯達對數碼相機估計不足而突然陷入衰退類似。在普通手機市場上稱霸多年的諾基亞對此顯然估計不足,沒有及時做出戰略調整;另外,當年就是由於蘋果的崛起才開始敲響了諾基亞的喪鐘。

而現在手機市場面臨當年那樣的歷史性大轉折嗎?又有哪家公司能像當年蘋果打敗諾基亞那樣來打敗蘋果?

事實上,正如我前面分析的,如果未來有這樣一次大轉折,最可能就是轉向智能化的個人隨身助理,但這在幾年內還不會有太大突破。更重要的是,蘋果的IOS系統現在恰恰在這方面是領先的,和硬體相比,蘋果現在越來越重視軟體系統。因此,他現在的情況和當年的諾基亞好像完全相反。

當然,再好的公司也不可能長盛不衰,商場競爭激烈、殘酷且充滿變數,而觀察蘋果是否真正開始走下坡的方法也不難,就是看什麼時候IOS系統的用戶轉向其它系統的比其它系統轉向IOS的多了,那才是蘋果真正要出問題了。


拐點這個問題要看今年新品發布會新iPhone出來才能說。

因為Cook已經用完了大屏幕這一招,有效的刺激了2015年的銷售,這也是為什麼今年的數據相比去年如此之差,一是因為iPhone 6Plus太好,二是2016 Q1, 鑒於中國加入首輪銷售,6SPlus能激發的銷售量已經放出,造成Q2銷售十分乏力。

但是還是看出人們顯然更願意花錢在看得見的變革上,比如硬體,而如3D Touch這種技術,蘋果還未能做到讓消費者願意掏出錢包,蘋果還有多少空間去做出硬體這些外在的變革?今年的新iPhone將揭曉答案。

來看看蘋果的官方數據吧

從地區上看歐美中國等成熟高端市場的收入與上一季度及去年同期都下降很多,對於非突破性產品這些市場的消費者不願付出太多。而面向低端市場的SE即使賣的再好,如果高價格iPhone表現差,SE也很難拯救蘋果下一個季度的收入。

從產品線看,iPhone如今銷售額佔比64%,表現不好必然拖累整體收入,而iPad Pro的表現從2016Q1與Q2相比可見一斑,其收入跌落差不多2600 Millions,其平均售價下降,說明價格高的iPad從發布火了一下之後,Q2並未持續,這個產品就是iPad Pro。

除了iPhone這一產品,蘋果還有什麼能將產品盈利比例變得分散化,這是如今蘋果除開發新iPhone外最大的的問題,Cook一直在努力卻沒有成功,財報中的RD成本升高也說明蘋果正在焦急的解決這些決定性問題。

蘋果面對的問題也是全體智能手機廠商的問題,這一個革命性產品還未能出現,也需要時間,不過恐怕不再是蘋果了。


簡要作圖分析一下這篇被大家討論得翻天覆地的2016 Q2財報。

圖中所使用的營收、利潤、毛利率、分地區和分產品等數據來自蘋果公司當期報表(8-K)和2013 Q1至2016 Q2的所有季度報表(10-Q)。

本季度(2016 Q2,2015.12.27~2016.3.26)營收506億美元,同比下降13%,即75億美元。凈利潤105億美元,同比下降22.5%。毛利率39.4%,略微下降。

全球有超過10億部活躍狀態的蘋果設備,為本季Services業務(包含了App Store、AppleCare、Apple Pay 和專利收入)的同比增長奠定了基礎。國際市場營收佔總營收67%。

整體業績下降主要由於iPhone銷量大幅減少,以及美元匯率走強造成在國際市場銷售收入的損失。iPhone銷量下滑是各種數據下滑的主要原因。由於iPhone的收入佔比太大,iPhone的銷量下滑沒有任何產品可以彌補。

自2013 Q1 以來的營收、利潤、毛利率數據如下圖(圖中線條為對應顏色柱狀圖的最近4個季度的移動平均數) :

根據上圖的各個季度營收、凈利潤可以看出,公司的營收、利潤均有很強的季節性。表現在:

  • Q1(9月底到12月底)通常是營收、利潤最高的季度。

  • Q2(12月底到3月底,也就是本季度)通常會比Q1有大幅減少。

  • Q3(3月底到6月底)是全年營收最少的季度。

基於季節性,2016 Q2的數據和2016 Q1相比沒有太大意義(一定會減少很多),而主要應和2015 Q2進行比較,即主要看同比而不是環比的上升或下降。

季度報告中指出了這種季節性的原因主要有:

  • Q1覆蓋了很多西方傳統節日,節日會刺激大家買買買。

  • 9、10月份是主要產品線iPhone的新產品發布時間,新產品發布當然令大家排隊買買買。

  • 新產品發布還會導致分銷商渠道大量進貨,存貨滿滿;而分銷商的存貨量會隨著下一次新產品發布的到來而逐漸控制減少。

  • 消費者和分銷商「預期」有新產品要發布,也會影響營收(他們會推遲購買)。

事實上,從上圖中可以看到,2016 Q1的營收,相比2015 Q1的同比增速已經大幅減緩,可以瞥見增速乏力的端倪。

毛利率雖下降到40%以下,但從歷史上看不算低。

毛利下滑的原因:美元走強導致國際市場收入損失問題;由於低營收下固定成本並無減少,導致毛利下滑。

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1%。公司相信研發的集中投入有助於未來的增長、保住市場地位、及時推出新產品。

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總體卻減少了,主要是廣告等相關投入減少。

地區

各地區銷售收入。美洲38%,歐洲23%,大中華區25%,日本8%,其他亞太地區6%。

各地區的歷年收入:

注意上圖中,歐洲區域包含印度、中東和非洲,其他亞太區域包含了澳大利亞。

另,2014年Q4之前,蘋果的零售店銷售是單獨統計的。在2015Q1及之後,零售店銷售數據併入各區域數據,因此2014年Q4之前各分區數據比實際略低。

根據地區看:

美洲一直是蘋果最大的市場,本季度的營收下滑也低於總體,表現相對良好。

歐洲季度收入同比是下降的,不過半年收入同比持平,原因是iPhone在歐洲的銷量上漲,以及匯率影響的對沖。

大中華區營收大幅下滑,在整體營收中佔比由29%下降到25%。

日本營收逆勢上揚。日本的移動手機市場雖然曾經鐵板一塊,邏輯獨特,外國廠商難以介入,但如今已然是蘋果落難時最忠誠的市場。

大中華區

本季收入124.9億,比2015年Q2的168.2億大幅下降了26%。

產品

iPhone

銷量5,119萬台,同比下降16%,銷售收入329億,同比下降18%。由於iPhone的收入佔了總收入的2/3,iPhone的銷量下滑沒有任何產品可以彌補。

銷量下滑原因:經濟環境不好;平均售價(Average Selling Prices,ASP)在下降;美元走強導致的匯率損失。

iPad

銷量1,025萬台,同比下降19%,銷售收入44億,同比下降19%。iPad Pro將在下一季度大量出貨。

銷量下滑原因:購買周期長;同類產品衝擊(大屏iPhone和小尺寸Macbook)。

由於更高階的產品(大存儲iPad以及iPad Pro)的推出,以及匯率損失的對沖,iPad的平均售價ASP持平 。

Mac

銷量403萬台,同比下降12%,銷售收入51億,同比下降9%,ASP持平,原因和iPad相同。

Services

包含了App Store、AppleCare、Apple Pay 和專利收入。營收60億,同比上漲12%。Services營收增長是少數亮點之一。主要來自App Store和AppleCare的銷售提升。60億美元中有5.48億來自於和三星的專利官司的勝訴。

Other Products

包括了 Apple TV、Apple Watch、Beats 耳機產品、iPod 和其他配件。Apple Watch 歸在Other Products中,未做說明,未披露銷售數量。

各產品歷年收入:

各產品歷年銷量:

管理層對下一季預期

營收繼續下降,在410億到430億之間。——這個可以理解,下一季度為第三季度,歷史上都是每年營收最低的季度。

預計Q3毛利會進一步下降。一個原因是為了應對市場競爭,需要推出更低價的產品。另外iPhone SE在Q3的大規模鋪貨會拉低毛利率。

最後,為了提振市場信心,季報中宣布每股派息提高10%達到每股0.57美元,從2016Q3開始執行。公司計劃以後會逐年提高股息,以董事會公告為準。

然而,雖然有種種回購股票以及派息的計劃,4月27日蘋果的股價並無好轉(季報為4月26日公布):

(完)


一家公司第一年盈利1000,第二年盈利900。然後記者就說要完了。這些媒體人真的很噁心就對了,噁心的猶如借百度事件求打賞圈粉的自媒體人一樣噁心。


下滑不下滑我不關心。。。我就想知道2016新MBP啥時候出!


木秀於林風必吹之

總是排名第一的選手感覺藥丸

至少在智能手機這裡,水果藥丸還早,當然,某天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智能手機之後

諾基亞之所以玩完不是因為別人超越了它,而是沒有人再需要它,替代品已經出現。另一種模式的出現。

想起了柯達膠捲


蘋果這十幾年(從喬布斯重新接管開始),就是靠著不斷的產品創新實現的一個又一個指數增長。任何產品,過一段周期,沒那麼火熱了,或是競爭上來了,或是市場接近飽和了,必然就要走下坡路,這是個非常簡單的邏輯。只不過蘋果因為iPhone變得太大太大,甚至一度是世界的市值全球第一, 曝光在全世界的人的目光內,所有的一點點信號都讓所有人反應過度。

我認為現在確實是考驗新的蘋果的關鍵時刻,因為:

回看一下,從喬布斯重新接管開始,直到他去世的這一段時間,蘋果這個公司,以商業的角度來看,是一個非常不"正常",讓人無法理解,創新頻率讓人驚到瘋掉的公司。

從最早的iMac讓蘋果從瀕死到第一次盈利;到ipod,徹底革新了電子音樂,最火的時候美國誰沒有一個ipod?;再到2007的iPhone,是真正一舉把蘋果推上市值全球第一的產品。 iPhone真的太成功了,是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成為這麼大的規模,從此蘋果這個品牌全世界盡人皆知;再到後來的iPad;包括之前產品的成功帶動的品牌效應,其他產品銷量也開始大規模增長。

這一系列,就是因為蘋果接連不斷的,不止步的神奇的創新產品帶來的。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產品中間沒有什麼隔斷,加上竟然變得如此巨大的iPhone。比如ipod當年已經趨近飽和,有下降的趨勢了,這時 改變世界的iPhone發布了;iPhone正在崛起的時候,iPad也發布了,號稱要取代個人電腦,前幾年的表現也好像確實有點這個意思;後來的iPad的增長放緩也被iPhone的持續強勁掩蓋了。等等。

但是從喬布斯去世後的這幾年呢?蘋果唯一發布的新類別的產品實際上也就只有Apple watch吧?我一直就不認為Apple watch是next big thing。附屬配件性質、沒有什麼真正顛覆的科技、沒有什麼讓廣大的人必買的理由。作為一個hobby可以(比iPad都要小的多得多的hobby),但是對於這麼大的公司幻想Apple watch能做點什麼實在太無力。而現在距iPhone最早發布已經9年了。庫克的蘋果就一直在玩一些小花樣玩來玩去,推了一堆不同的尺寸, mini, air,pro,pro 9.7, plus, se, new macbook, 亂七八糟的名字起個不停;還有比如iPad pro,我搞不懂為什麼這麼大屏幕的iPad還是用的和小屏幕的ipad完全一樣的iOS,那麼大的屏幕上零星幾個圖標、圖標與圖標之間隔了得有一個iPhone的寬度,看著挺弱智的。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缺少思考的產品,感覺就像是 "根據surface的成功 消費者好像對大屏幕的觸屏更感興趣,讓我們來做個更大的pad扔到市場上看看有什麼效果,看看他們和macbook對比選哪個" ;還有什麼搞笑的玫瑰金色手機甚至玫瑰金色電腦,等等。不是說這些小花樣不該玩,玩錯了,只是相比於之前連續創新的蘋果,這些都是些填填補補的小動作,並且是被刻意地均勻地分散到每一年用來一點一點地刺激銷量和股票,但也是用來掩蓋創新的放緩。蘋果早就不讓人激動了,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真的告一段落了。

我覺得蘋果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公司,就是單純的尋求新的領域做出極度創新,高度整合的電子產品。恰巧iPhone讓它變得太大,人們對它的期待太高。從這幾年不斷的小花樣里,我覺得蘋果逐漸在去刻意迎合討好著一些人 一些東西,中國市場,華爾街,或是什麼。感覺浮躁了很多,已經不太像當年的那個"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公司"了。

還有關於那個"公開的秘密", Apple Car,我不知道。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尋找下一個大蛋糕,饑渴地尋找下一個刺激點,那就乾脆別做,或者我認為做出來也會失敗。時時刻刻感受著周圍人的目光和壓力來做事情,我認為這就有些像現在的蘋果的狀態。而當年的蘋果,是"熱愛,才做"。


搬運一個三年前的回答:Tim Cook 為什麼說「一個 iPhone 部門比整個微軟優秀」?如何評價這個說法? - 知乎用戶的回答

iPhone一支獨秀,正是蘋果作為一家公司的風險所在。當iPhone的營收不再牛逼的時候,蘋果要怎麼辦?這才是Cook作為CEO需要回答的。

。。。

我們拭目以待吧,看看Cook是將引領Apple繼續偉大,還是將Apple轉型為微軟那樣,賺錢但平庸的公司。

三年過去了,iPhone這朵花,終於開始不那麼紅了。可是上面的問題,貌似Cook還沒有能很好的解決,蘋果也只能在走向平庸的道路上,繼續沉淪。。。


你見過哪家公司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很顯然沒有。

即使如此,蘋果的財報仍舊是同行業里最好的那一個。

另外說點題外話,雖然我很討厭庫克掌管下的蘋果的商業策略,但我仍舊得承認,這在商業里的確是最好的一條路。

你們都說蘋果創新不足,難道你們真的以為蘋果拿不出同行用在手機上的新技術呢?比如快充、比如雙攝。

如果你這麼想,那我冒充長者的身份告訴你一句:你們吶,naive!

蘋果不是沒有這些東西,而是說蘋果針對自己每一樣創新都要最大限度的榨乾其中的利潤才算完。畢竟每一個創新都是有研發成本的,下一個創新是有研發周期的。

都像國產這樣的每年都假如十多項黑科技的話,簡直是浪費啊!剛剛用了不到一年的創新點就這麼著了,每部手機利潤又那麼低,所以不得不從另外的方式賺錢,比如各種廣告、比如燒投資人的錢。

可是廣告影響用戶體驗,燒錢總有盡頭,終歸還是蘋果的策略最符合商業邏輯。只不過大家被國產手機慣壞了罷了。

至於拐點不拐點…還有很多人沒用過蘋果呢,比如我倆哥們,就等著7出來買一個呢。


最近2年大家都關注這些熱門了,VR/AR/MR, AI,Robot,神經網路,深度學習,腦科學,自動駕駛,space X。

Apple的營業下滑可能預示著手機,筆記本,Apple引領的手機和筆記本行業的下滑。(之前手機和筆記本行業出貨量整體下滑的時候,Apple的出貨量是增長的)

Apple 並沒有在這幾個熱門行業裡面放出產品,所以營業額下滑很正常的現象啊。


我不覺得這是蘋果的拐點,這只是增長的一個調整而已,對於蘋果來說消費者這塊的硬體+軟體收入市場可能就只有這麼大了,它肯定面臨著和以前的微軟一樣的困境。

但對蘋果來說,它的產品還有很大的保留空間可以挖,如果只是為了眼下財報好看,那麼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Jobs:

iMac

iPod , iTunes store

iPhone , App store

iPad

Cook:

Apple Watch

Apple Watch 還是個標配無線充電記錄睡眠狀況就無法充電充電就沒有睡眠數據的神奇玩意。。。

蘋果的主要戰場增長几乎都被吃盡,更好的業績,其實只能依靠新品類才可以(比如 iCar )。

但是 Apple Watch 明顯有問題。Cook 守業沒什麼問題,但是他急需證明自己在新品類上面的遠見。(和 Cook 的 Apple Watch 比較, Jobs 對科技潮流的把握則精準到簡直是穿越回來的一樣)


的確是拐點。之前的答案大多落在了「iPhone 6賣得太好下跌是正常的」然而這並不全面,回憶一下iPhone 4s的時候有沒有這麼藥丸的跡象(不要說老喬掛了的廣告效應有那麼好,笑

iPhone 6是賣得很好,但也很招黑。iOS 8的體驗相當糟糕,也許是前幾代從未有過的差。再加上Plus機型的高解析度沒有得到足夠的性能支持和適配,導致流暢度雪崩,耗電量劇增,勉強靠著大幅增加的電池壓著罷了。

因此只看到它的好而看不到它的壞就太片面了。可以說這一代讓很多人對iPhone產生了懷疑,不再願意無條件跟進。

順帶一提,Yosemite也是相當糟糕,讓我不再敢賣Mac的安利給別人。El Capitan稍微好了點。


本來這只是正常反應。但是關鍵在於在考題難度加大的時候,第二名開始超車了。

對方不想和你說話並且下了水還掰彎了屏幕。


拜託,拐點早就來了。

曾經喬布斯救蘋果於半死不活之中,他一走,果然又崴泥兒了。

本來死活都不會相信一個人會對一個品牌有這麼大的影響,但看到喬布斯去後蘋果發布的產品,我徹底信了。

從理論上講,為什麼蘋果到了拐點呢。

曾經一群人把老喬炒了,然後把蘋果搞得半死不活,後來他們把老喬請回來了。結果老喬一出產品他們集體噴,噴完之後,這些產品全火了(除了iPod一代)。現在喬布斯掛了,決策者又重新變成了這群人...

再看看產品。喬布斯之後,蘋果的產品在舊金山灣區大眾之中產生的反響是這樣的:

玫瑰金出來以後:wtf is this?

iPhone 6 那個仿三星般的圓角出來以後:wtf is this?

超大屏ipad出來以後:wtf is this?

一個必須要插在ipad上充電的筆出來以後:wtf is this?

及其詭異的iPhone套出來以後:wtf is this?

Apple watch出來以後:Cool!不過我不會買。

很明顯蘋果已經迷失了。

別告訴我玫瑰金在中國有多火,我朝審美是一種神一般的存在。

---------------

哦對,我要怒更一句話:給這支筆充電的時候,上面這個帽絕對要丟,你信不信吧!信不信吧!!!


ipod和iphone的成功是因為蘋果佔領了兩個大眾消費市場,要想維持現在的體量和速度,蘋果需要開闢一個新的,足夠大的市場,手錶證明是失敗的,蘋果的產品如果第一代不能成功,以後就很難翻身,剩下的只有汽車了。但汽車是一個供應鏈特別長,投入特別大的產業,即使以蘋果的資金,進入之前也要再三考慮。


是的,蘋果退出計算機界,轉行做4S專修了。

Sarcasm。

but seriously,作為一個更傾向產品本身和技術相關的我來看的話,還是由於 Mac 的更新疲軟(這還得感謝intel,六代SKL-H那個水貨)和 iPhone 的S周期「新意不足」一起造成的。又或者可能也包括iPad Pro初代還只是初代的原因吧。

老庫既然說了情況在他掌控之中(According to appleinsider),肯定他也覺得這結果不意外。唯一能證明的就是以後的幾場發布會能出什麼大招了。

(或者老庫是個詩人?故意的在春季放水,來享受一下「黎明前的黑暗」?)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等一年半了,艹。


蘋果預告下季度iPad銷售額會大幅回升(即使銷量還會有一定下滑,可見iPad產品線利潤率會有非常明顯的增長),另外利潤率最高的服務部門正在快速增長;

iPhone本身還有很多潛力可挖,只是技術進步需要時間;iOS系統和Mac產品線蟄伏已久,很快會迎來重要進化;Apple Watch還需要一定時間來等待技術完善。

總體來說,蘋果今年的利潤大跌後明年會開始反彈,最遲到2020年會超越去年創下的紀錄。


推薦閱讀:

白帽子們是如何發現網站漏洞的?
什麼原理讓谷歌瀏覽器如此流暢,但是佔用了較多的內存?
不會編程的人如何開發一個APP?
為什麼電子書沒有像視頻、音樂一樣走向免費模式?
如何寫互聯網產品分析報告,從哪些方面入手?

TAG:蘋果產品 | 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蘋果公司AppleInc | 智能手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