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營養飲食方面有哪些常見誤區?

這次問問營養,感謝!


客戶端抽風,推送時有時無,有好多評論沒看著。今起有問題的朋友,或對內容有善意指正者,請私信我。評論不看了。

感謝邀請。前段時間回答了一個常見健身誤區的問題,這個問題我也來個Top10吧,挺有意思。我挑一些咱們老百姓常見的營養誤區來說吧,排名也不見得特別有意義。

第十名:補充維生素當然靠水果蔬菜了

我們老覺得水果蔬菜就是日常維生素的來源。實際上,補充維生素,均衡膳食是基礎,肉、蛋、奶類都不能缺。真正主要存在於水果蔬菜里的維生素,實際上沒幾種。

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里。當然,維生素A可以靠類胡蘿蔔素來轉化。但維生素D,植物性食物里含量極少。我們膳食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實際上是植物油和種子、堅果,蔬菜水果里維生素E含量也不高。

維生素B1、煙酸、泛酸,這幾種維生素,在動物性食物、酵母、豆類、乾果、糧穀類食物里也含量很豐富,不吃水果蔬菜也沒問題。生物素和維生素B6的情況基本也類似。更不要說,煙酸的營養水平跟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有關係的,因為色氨酸能在人體內轉化成煙酸。

維生素B2的最好來源其實也是動物性食物,肉蛋奶。有些綠色蔬菜也能提供維生素B2,倒是也不至於不夠。但從數據看,動物性食品消費量大的國家,人口維生素B2的攝入量,遠遠高於吃肉蛋奶少的國家。維生素B12,則幾乎完全存在於動物性食物當中,不是被細菌污染的蔬菜水果里幾乎不存在維生素B12。

所以,真的主要靠蔬菜水果獲得的維生素,就只有維生素K、維生素C、葉酸。而且葉酸和維生素K,在動物性食品或豆類里也有。

注意,我這只是說,維生素和蔬菜水果不能劃等號,不是說蔬菜水果不重要。別回頭下面就有人說仰望尾跡雲說了,蔬菜水果可以不吃。蔬菜水果,能提供很多其他重要的營養素,想要營養均衡,就要均衡飲食,水果蔬菜也必須吃。

第九名:」過午不食「能養生

」過午不食「的問題我以前談過。從健康的角度講,不吃晚飯沒好處。網上所謂古人都是過午不食,也是胡說。

相關閱讀:過午不食是否合理正確? - 仰望尾跡雲的回答

第八名:牡蠣能壯陽

一般都認為這跟鋅有關。牡蠣的鋅含量很高,缺鋅的話,生殖機能會受到損害。但是,缺了補,有用。不缺,補,也不會產生額外的作用。大多數微量營養素往往都是這樣。

相關閱讀:鋅是春藥的主要成分? - 仰望尾跡雲的回答

第七名:蛋白質吃多了傷腎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還沒有證據能說明健康人,注意是健康人,蛋白質過量攝入有什麼明顯的不利作用。很多運動員,蛋白質攝入量高的我們難以想像。但是針對西方力量運動員的研究,也沒有發現長期超量攝入蛋白質,會對健康運動員造成腎臟損傷。

不過,對於已有腎臟問題的人來說,確實應該注意蛋白質的攝入量。

第六名:男人不能吃豆腐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網上吵吵的沸沸揚揚,還有醫生說做過實驗,說男人吃豆腐多了那方面就「不行了」。還有個別水平不高的通俗雜誌,也登載過「男人吃豆腐殺精」的小文章。

說男人不能吃豆腐,主要是說豆製品里的大豆異黃酮(是一類化合物,有230多種)很可怕,植物雌激素啊!實際上,這東西只是有微弱的「雌激素樣」作用。目前沒有任何明確的證據能說明,男人吃日常分量的豆腐,就會怎麼怎麼樣。

南京晨報上某醫生的試驗,說大豆異黃酮讓大白鼠陽痿了,聽著挺可怕,實際上意義不大。首先,這是動物實驗,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這個從循證醫學的角度,我以前講過。另外,他給大鼠的大豆異黃酮劑量是5毫克/每公斤體重(還有一組試驗大鼠每公斤體重給了20毫克)這個量太大了。換算到人身上,相當於一個70公斤的人,每天吃近3斤豆腐,或喝8斤豆漿。

更多更好的研究都認為男人完全不用害怕吃豆腐。比如15項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表明,大豆異黃酮對男性性激素水平沒有明顯影響(Hamilton-Reeves,2010)。還有研究報告,大豆異黃酮對男性生殖系統沒有明顯影響(Mitchell JH等,2011)。

南京晨報上某醫生最後也說,只要不多吃,適當吃豆腐是可以的。

對大豆異黃酮的攝入上限,日本厚生省2006年制定的劑量是每天70-75毫克,相當於每天300克左右豆腐,或者喝800克豆漿。法國食品衛生安全局2005年的數據是每公斤體重不超過1毫克,跟日本的量差不多。我國也曾有過一個數據,是73-75毫克/天。這都是針對成年人而言的。

所以,豆腐,不管男女,完全可以吃,豆漿也完全可以喝,只要別吃太多就沒問題。

第五名:水果不能跟牛奶一起吃

這個問題我也講過,完全可以一起吃。具體原因可以參考我以前的答案。

相關閱讀:成年男子早餐兩個土雞蛋250ml牛奶一個蘋果健康嗎?需要再加一片麵包嗎? - 仰望尾跡雲的回答

第四名:空腹不能喝牛奶

只要是乳糖消化沒有問題的健康人,空腹喝牛奶完全可以。網上所謂空腹不能喝牛奶的解釋,實在很滑稽。具體情況可以參考我以前的答案。

相關閱讀:空腹喝奶有害健康嗎? - 仰望尾跡雲的回答

第三名:吃糖多了糖尿病

這也是常見的飲食誤區了。糖尿病患者當然不能吃糖,但糖負荷跟糖尿病的發病,並沒有多大關係。II型糖尿病的病因比較複雜,但目前來看,高脂飲食和肥胖少動,是主要的促發因素。

高脂飲食、肥胖、少動生活方式跟II型糖尿病發病率提高的關係基本上是相當明確的,這方面研究佐證相當多。不接觸這方面的東西的人,靠想當然,那自然是想不通。

相關閱讀:吃糖多就會得糖尿病嗎? - 仰望尾跡雲的回答

第二名:橄欖油不能加熱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這麼一則流言,我估計這可能是有些人對「橄欖油是健康油」的一種聯想。健康的嘛,當然要生吃。實際上,橄欖油,是最適合加熱的食用油之一。

我們平時炒菜,喜歡用植物油,豆油、花生油之類。實際上,橄欖油跟這類油相比,更適合炒菜和油炸。植物油為什麼怕加熱?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常用植物油裡面,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都很大。多不飽和脂肪酸加熱更容易氧化,所以適合冷吃。橄欖油以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少量飽和脂肪酸為主,相對來說更穩定,更適合加熱。

更穩定的脂肪就是飽和脂肪,不過,我們平時說的飽和脂肪,雖然叫飽和脂肪,但飽和度也達不到100%。氫化脂肪飽和度更高,所以這東西常常用來油炸食品,不容易氧化變質。

當然,我不是建議大家都吃飽和脂肪和氫化脂肪,我只是說,橄欖油完全可以加熱。相比豆油、花生油等,更適合炒菜用。

我看評論里有人說橄欖油用來加熱會破壞裡面的維生素E,實際上,橄欖油裡面維生素E的含量並不高,在植物油裡面算比較低的。所以,這自然不能成為橄欖油不能加熱的理由。

固然,α 維生素E是對人體最有用的維生素E,但看α 維生素E的絕對含量,橄欖油也沒有任何優勢,比大多數常用植物油都低(見下圖)。

第一名:食物的營養都在湯里

這是個老觀點了,老人們都認為湯是精華,肉湯補充蛋白質,骨頭湯補鈣。實際上,湯里的營養,跟固體食物比,根本沒有優勢。

因為,說湯有營養,那營養素必須要能溶解到湯裡面才行,並且,還不被長時間加熱破壞。從蛋白質的角度講,蛋白質溶解進湯里的量很少,而且多數是不好吸收的大分子蛋白,好吸收的寡肽,量更是很低。

大多數維生素都怕熱,這不用說了。有些湯一燉幾個小時,對維生素破壞一般都比較明顯。

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很多水溶性都很低,湯裡面的含量也很有限。比如鈣,有一項研究報告,一公斤豬骨頭湯裡面,也只有30多毫克,比很多飲用水裡的含量還低(實驗用的是去離子水),大概只是牛奶含量的1/20。湯裡面的其它礦物質營養素,也少得可憐。

所以,湯的營養,實在是比不上固體食物。喝湯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用喝湯來補這個補那個,可能不現實。


這個問題非常大……日常飲食里有大量的早已過時了的「殭屍科學」,和憑直覺想像出來,進而以訛傳訛的「小道科學」。

比如:吃脂肪會增加血脂,會讓人胖;吃膽固醇高的食物會提升膽固醇水平;鹽吃多了會高血壓;補充維生素主要靠蔬菜水果……

還有:不飽和脂肪好,飽和脂肪壞(植物油比動物油好);膽固醇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牛奶是營養全面的食物,尤其是能補鈣;雞蛋吃多了也不吸收;大豆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再深一些:五穀為養,尤其是素食養生;人一天要吃三頓飯……

現在又多了一條:紅肉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關於所有這些問題,若有興趣,請關注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paleo


誤區:饅頭、麵條養腸胃

真相:小麥損害腸道健康

即使是正常人,小麥中的麩質蛋白也無法被完全消化,只不過對於正常人而言,小麥麩質還來不及讓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就已經被排出體外了。

而對於那些對麩質有反應的人群,麩質會造成不同類型的免疫反應。有些人是食物不耐受(慢性食物過敏),有些人身體中的抗體會失常,開始攻擊自己的腸道——即乳糜瀉。

不論是食物不耐受還是乳糜瀉,都可能出現腹脹、腹瀉、腹痛、便秘等胃腸道反應;而本身就有消化問題的人再進食麩質,便是雪上加霜。

此外,饅頭、麵條等都是精鍊的碳水化合物,屬於『空的卡路里』,過多攝入容易造成炎症反應和胰島素阻抗,這也會損害腸胃健康。

誤區:小米粥養胃

真相:未經過恰當處理的全穀物會對腸道造成損傷。

全穀物含糠皮,糠皮中含有3類對腸道有害的物質。

1.外源凝集素是一類存在於糠皮中的蛋白質。這些是穀物防止自身被消化的產物。外源凝集素會增加腸道的通透性

當你的腸道被這種低毒性的物質損傷後,你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受到干擾,從而造成炎症。

2.穀物的糠皮中普遍存在α澱粉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這使得你的身體更難得消化澱粉和蛋白質。

3.植酸是一種抗營養物質,它會和礦物質相結合,從而使得你的身體難以利用這些營養元素。

長時間浸泡、發酵、出芽或長時間高溫蒸煮可以降低這些有害的物質。

link:食用穀物的正確姿勢:出芽,出芽!

誤區:便秘要多吃粗纖維。

真相:粗纖維會加重便秘。

嬰兒完全不吃粗纖維,他們有正常的大便。

辟穀或禁食的人沒有吃東西,他們還是會有準時的大便。

因紐特人一直吃高脂肪,幾乎零纖維的膳食,他們不便秘。

同時也有針對3835名日本女性的研究表明:便秘和纖維素的攝入沒有關聯,和總飲水量沒有關聯。和食物中的水攝入以及鎂的攝入相關。

link:為什麼便秘要少吃粗纖維?如何有效治療?


看這個問題沒幾個人回答,而且是很重要的科普,就打算自己寫一篇,但是在寫的過程中發現趙之德前輩已經寫過了(真是好囧(╥﹏╥)呀),下面把趙之德前輩的原文貼出來並附上鏈接。

【誤區1:蜂蜜潤腸通便很健康】

蜂蜜能潤腸通便,這是很多人都聽說過並嘗試過的,事實如何?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蜂蜜吧。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三種糖含量比例因產地和季節而異。冬天或遇冷易出現白色結晶的蜂蜜,通常含葡萄糖比例較大,而含果糖比例較高的蜂蜜則不容易出現結晶現象。100克蜂蜜含糖類75.6克,含水22克,是一種典型高熱量(每百克含熱量321千卡,需慢跑40多分鐘才能消耗)、低營養價值的食物,不值得推薦。但很多人說,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呀,還有潤腸通便的效果。不錯,蜂蜜確實富含多種微量營養素,但量卻微乎其微。拿常見對人體健康意義比較大的微量元素來說,每百克蜂蜜含鉀28毫克、鎂2毫克、鈣4毫克,而每百克菠菜鉀311毫克、鎂58毫克、鈣66毫克。你吃一罐蜂蜜還不如我吃一口綠葉菜攝入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呢,而我攝入熱量幾乎為零,你卻攝入了很多熱量。另外,蜂蜜確實可能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但僅對部分果糖不耐受(即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果糖)的人有效,果糖到了大腸會影響腸道菌群平衡,加上升高了腸道滲透壓,於是產生了「潤腸通便」的效果。用這種通便方式,攝入了很多的熱量(攝入太少沒作用),影響了腸道菌群健康,才有可能會產生輕瀉的(前提是你屬於果糖不耐受人群)的效果,顯然並不那麼健康。關於蜂蜜也有很多科學實驗研究,同樣發現它保健價值很有限,過量害處卻很大。

總之,蜂蜜的營養價值與蔗糖(白糖基本屬於純蔗糖)差別並不大。蜂蜜作為一種天然糖,用其來部分替代蔗糖食用是不錯的,但不要期待它有什麼特殊的營養價值和健康功效,且一定要注意控制量,尤其是糖尿病和痛風患者要盡量少食。在這裡,還要特別提醒大家,天然蜂蜜是含有肉毒桿菌芽孢的,一歲以內的嬰兒由於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一定不要給孩子吃蜂蜜,以防肉毒桿菌引發中毒,國內曾有很多相關報道,必須要引起重視。

【誤區2:膠原蛋白能美容】

膠原蛋白(存在於豬蹄、雞爪、肉皮凍、海參等食物中)在營養學上叫不完全蛋白(質量較差的蛋白),其缺乏一種人體的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故其營養價值較低。膠原蛋白是大分子,由許多小分子氨基酸脫水縮合連接而成,無法直接被腸道吸收,只能在小腸被水解為氨基酸後才能被吸收入血液。根據氨基酸吸收的「木桶理論」,食物蛋白質氨基酸比例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比例越接近,吸收利用率就越高。而膠原蛋白氨基酸的比例卻與機體需要差別較大,故吸收利用率就較低。偶爾二肽、三肽也能吸收進小腸粘膜細胞,但會進一步被小腸粘膜細胞中的肽酶進一步分解成氨基酸,即使偶爾有「漏網之魚」(小肽)進入血液,也不能用來合成膠原蛋白,因為細胞中合成任何蛋白質都是利用氨基酸為原料,而不是小肽。當然,膠原蛋白還是可以為人體提供一些氨基酸的,有一定的營養作用,但它的營養價值不會超過牛奶、雞蛋等普通食物中的優質蛋白。

那如何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呢?其實只要我們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瘦肉、魚蝦、蛋、奶和大豆),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整個飲食比較均衡合理,生活規律,睡眠充足,注意防晒,激素平衡正常,身體合成膠原蛋白就會很順利。健康人如果對膠原蛋白深信不疑可以買點吃,或許可以起到心理安慰作用,但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就千萬不要嘗試了,因為過多的膠原蛋白代謝產生大量含氮廢物,會加重腎臟負擔。

【誤區3:紅棗、紅糖最補血】

我們現在所說的貧血大部分是缺鐵性貧血,即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不足(主要要診斷標準:男性血紅蛋白(Hb)小於120克/L,女性小於110克/L,孕婦小於100克/L)),如果檢查是缺鐵性貧血了,那就得增加鐵的攝入。紅棗(尤其干棗)含鐵量尚可,但吸收利用率太低,因為它所含的是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非血紅素鐵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的,其必須被還原為二價鐵才能被吸收,而且容易受很多干擾因素的影響,草酸(來自於某些蔬菜)、植酸(主要來自穀類、豆類和堅果)、鞣酸(主要來自茶和咖啡)、膳食纖維(廣泛存在於各種植物性食物中)等成分會抑制鐵吸收,所以吸收率只有3%~5%,而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因為受膳食因素影響較小,吸收率高達20%。紅糖(每百克含2.2毫克鐵)也是含鐵量和吸收利用率均不高。所以,想用紅棗、紅糖來防治貧血都不靠譜。

那怎麼補鐵呢?鐵的最佳食物來源是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動物血)中的血紅素鐵,如每100克豬血含有8.7毫克鐵,每100克豬肝含鐵22.6毫克,並且都是吸收率高的血紅素鐵,不受很多干擾因素影響。另外,充足的vc(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可以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這點對於素食主義者尤為重要。貧血對身體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孕婦貧血,會嚴重影響胎兒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出現了貧血就要儘快糾正,必要時可以服用鐵補充劑(如硫酸亞鐵、右旋糖酐等)。

【誤區4:喝骨頭湯很補鈣】

動物體內的鈣99%都存在於骨骼中,看來骨頭湯肯定是補鈣的良方呀。且慢!要知道骨頭含鈣多並不等同於骨頭湯含鈣多呀,因為我們往往只喝湯,不啃骨頭的。其實骨頭裡的鈣是以磷酸鹽形式存在的,非常難溶於水,一般家庭的烹飪方式,哪怕多加點醋對鈣質的溶出幫助也是微乎其微的。中山大學營養學教授蔣卓勤曾做過實驗,用除掉了鈣、鈉的蒸餾水熬制的骨頭湯,鈣的濃度往往都在2mg/100ml以下,和肉湯沒啥區別。衛生部(現已與計生委合併,叫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2012年發布的防治骨質疏鬆要點,第八部分骨質疏鬆症的誤區中,第一條就寫了如下內容:「1.喝骨頭湯能防治骨質疏鬆。實驗證明同樣一碗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遠高於一碗骨頭湯,對老人而言,骨頭湯里溶解了大量骨內的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那到底如何補鈣呢?補鈣要先以增加食物鈣攝入為主,鈣的食物最佳來源是奶類及其製品、大豆及其製品(尤其是南、北豆腐,豆漿稍弱)、綠葉菜,不足部分再考慮服用鈣補充劑,這樣最安全也最有效。另外預防骨質疏鬆單補鈣是不行的,還要注意補充VD(每天曬20分鐘太陽/VD補充劑),並進行適量的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可以增加成骨細胞(壓力敏感性細胞)的活性,對促進骨鈣沉積作用明顯。此外,戒煙限酒和限鹽也都對骨質疏鬆預防有積極作用。

【誤區5:豆漿不能和雞蛋一起吃】

傳說中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製劑,會影響小腸中胰蛋白酶的活性,干擾雞蛋中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甚至會使人腹瀉,以至於很多人早餐吃雞蛋從來不敢配一杯美味的豆漿,但事實如何呢?實際上,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製劑經煮沸加熱8分鐘可被破壞85%以上,其中雖然尚含少量熱穩定蛋白酶抑製劑,但活性較低,不足以干擾到雞蛋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更何況豆漿中本身就含有大量蛋白質(和牛奶含量相當),影響也是先影響到自己,還輪不到雞蛋。目前市售豆漿均經過成分加熱,很多家庭用的全自動豆漿機,從豆子破碎之前就開始加熱,全部程序達到18~20分鐘,加熱溫度高達95℃,殘餘活性蛋白酶抑製劑也非常少,同樣可以放心飲用。

另外,豆漿和雞蛋不僅可以同吃,還是很好的搭配,因為雞蛋中的蛋氨酸和大豆中的賴氨酸可以蛋白質互補,提高兩者蛋白質的利用率。所以明天早上的雞蛋咱可以放心配杯美味豆漿啦。

【誤區6:菠菜豆腐不能一起吃】

菠菜含大量草酸,草酸易和鈣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豆腐含鈣豐富,所以就有了菠菜不能和豆腐一起吃,會影響豆腐中鈣的吸收的謠言。更狠的是,還有人說一起吃容易得腎結石。要想讓一個人得草酸鈣型的腎結石,首先讓草酸被小腸吸收運到腎呀,但如果菠菜和豆腐一起吃的話,很多草酸還沒被小腸吸收就被鈣俘獲形成沉澱了,無法吸收,然後就隨大便就排出了,哪來的增加腎結石風險?可見很多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面對謠言,只要大家多獨立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謠言就很容易漏出破綻。

其實恰好相反,如果菠菜中的草酸不在腸道內與鈣(豆腐中富含鈣)結合,被腸道吸收後就會和體內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然後通過腎從尿液排出,大量的草酸鈣流經腎臟,反而可能升高腎結石風險。而且大量鈣質隨尿液流失,會造成血鈣暫時降低,骨鈣就會馬上溶解出去補充血鈣不足,對骨質疏鬆的防治也不利。

事實上,菠菜中富含的鉀和鎂還能改善機體鈣的利用,菠菜豆腐不僅可以一起吃,而且可以算是黃金搭檔,不要記得菠菜先焯一下(約1分鐘)再入鍋,這樣可以減少鈣的損失。

貼出原文鏈接,http://m.guokr.com/blog/440732/

【誤區七:男人/乳腺癌不能喝豆漿】

很多人聽過這個流言,說豆製品中含大量植物雌激素,長期喝豆漿會得乳腺癌,已得乳腺癌患者更是不要碰。更狠的是,傳言男人喝了會不長鬍子,甚至出現乳房發育的現象,照這樣來說男人女人都不該喝豆漿了。事實上大豆中確實含一種生物活性成分,叫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的結構雌激素結構類似,可與雌激素受體結合,故被稱為「植物雌激素」。但大豆異黃酮的活性一般不到雌二醇(活性最強且最主要的雌激素)的千分之一,所以大豆異黃酮往往具有特殊的雙向調節作用。對低雌激素水平者,可以彌補雌激素不足,對高雌激素水平者,可競爭性的與雌激素受體結合,「以次充好」發揮抗雌激素作用。

2012年由上海市疾控中心參與,涉及中美9514名乳腺癌患者,平均跟隨7.4年的大型調查發現,攝入大豆異黃酮不僅不致癌,反而有助於降低乳腺癌的複發和死亡風險。此研究中發現,與大豆蛋白攝取量低的人相比,那些大豆攝取量最多的患者,其死亡風險降低了29%,複發風險則下降了32%。其實早在2008年,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就表明,亞洲婦女通過喝豆漿就可降低三分之一乳腺癌發病率。

【誤區八:海鮮不能和水果一起吃】

吃螃蟹(或其他海鮮)後吃柿子(或其他水果)會中毒,在很多媒體上也經常看到類似說法,理由是螃蟹(或其他海鮮)中含五價砷,遇見西紅柿(或其他水果)中的大量維生素C,就會被還原成三價砷,五價砷無毒,而三價砷有劇毒。這聽起來很有理,因為維生素C的確能把五價砷(五氧化二砷,毒性小)還原為三價砷(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毒性大),而三價砷也的確有劇毒,但這個反應進行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人的胃腸道並不太適合這個反應進行。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個有毒有害物質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會有中毒反應,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砒霜小劑量在臨床上還被用來治病呢。人的砒霜中毒劑量是500毫克,VC充足的情況下,按此計算,每次至少要吃上40斤海鮮才有中毒的可能。

可有人會說,我每次一起吃了確實會腹痛、腹瀉呀,這很可能只是你對海鮮過敏的原因,各種海鮮是我國居民容易過敏的食物之一,如果你對海鮮過敏,即使不和水果一起吃也同樣會有胃腸道的不適反應,水果只是躺著中槍罷了,對海鮮過敏的人還是少吃海鮮為妙。

【誤區九:木瓜能豐胸】

木瓜豐胸美容的說法流傳甚廣,理由也是天馬行空,最多的是說其富含維生素A和木瓜酵素,能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從而刺激乳腺發育,起到豐胸的效果。另外根據「以形補形」的說法,也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木瓜外形很像女人的乳房,但其實這都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木瓜確實是一個營養豐富的水果,其富含的β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也確實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對維持人體的正常視力(尤其是夜視能力)、上皮組織的健康以及免疫功能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β胡蘿蔔素還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但這些都與雌激素沾不上邊。至於木瓜酵素(就是木瓜蛋白酶,叫法不同而已)是能起到分解蛋白質作用的一種酶,市場上的嫩肉粉主要成分就是它,它能分解肉類中的蛋白質,從而使肉變軟變嫩,但這與雌激素和乳房發育也不沾邊。況且這種木瓜蛋白酶到了胃裡就被胃酸破壞了結構,不再具有生物活性了,根本不可能促進雌激素分泌。

那吃什麼能豐胸呢?先來看看乳房的結構,乳房主要是由肌肉組織、脂肪組織、乳腺組織構成,結締組織附著在胸部肌肉上,然後牽拉著整個乳房,適當運動增加胸肌可以讓乳房看起來更挺拔,但光靠吃是長不了胸肌的。脂肪組織佔了乳房大約三分之二的體積,多吃甜食、脂肪等高熱量食物可以長脂肪,但只長胸部脂肪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即使你為了擺脫「平」庸而下決心增肥,我還是要勸你,乳房周圍脂肪的增加往往會把乳房體積增大的效果給掩蓋了,所以增肥也很難使乳房體積有視覺上的增加。而乳腺組織的大小主要和雌激素相關,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組織的發育,但雌激素水平主要與遺傳和年齡有關,一般不會因為某種食物而改變。但飲食不規律、錯誤的生活方式(如熬夜、缺乏運動)和緊張焦慮的心情不利於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飲食誤區十:南瓜神奇把糖降】

這個說法源自日本的傳說,北海道有個夕張村,整個村都沒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後來經研究發現這一現象與當地居民食用的一種小南瓜有關,因此日本就興起了「南瓜熱」。這個傳說後來被很多商家炒作,還開發出了很多南瓜系列的降糖保健品,甚至宣傳可以替代降糖葯。後經我國專家調查發現這只是個傳說,連日本專家都不知道南瓜能降糖。南瓜營養價值不錯,但其本身含糖並不太少,不僅不降糖還能升高血糖。含能量的食物大都沒有降糖作用(酒精除外,但酒精易誘發低血糖,不易多喝),糖尿病患者不要被某一種食物或保健品可以替代降糖葯的說法所忽悠。

糖尿病患者飲食原則是以維持健康體重為目標控制總能量(胖的少吃點,瘦的多吃點),注意食物合理搭配,主食要粗細搭配,蔬菜每天1斤以上(尤其注意要增加綠葉菜攝入);血糖穩定時水果每天可以吃100~200克;葷素搭配,肉類優先選魚蝦和禽肉。把握住這些飲食大原則,再配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運動,合理用藥。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就能平穩控制血糖,單純想依靠某一種神奇的食物或保健品控制血糖是不現實的。

【飲食誤區十一:飯後不能吃水果/空腹不能吃水果】

水果該什麼時候吃也是令很多人糾結的問題,有的人說飯後不能吃水果,有的人說空腹不能吃水果,有人說飯前(這時候一般屬於空腹了)半小時吃水果才最好。各種說法相互矛盾,使很多人無所適從。

其實大可不必糾結,說最好飯前半小時吃,是因為水果一般富含膳食纖維,飽腹感強,熱量通常又比較低,飯前用水果填一下虧空的胃,有利於防止正餐進食過量,對控制體重有好處。但這種好處只針對想控制體重的人,對於那些無超重和肥胖壓力的人來說這種好處顯然並不存在,對於消瘦者我甚至鼓勵你飯後適量吃些水果。

那飯時可以吃水果嗎?想想水果沙拉吧,很多人都吃過,尤其在西方非常盛行,也沒聽說過都吃出問題來的,其實進餐時加點水果,還可以使食物種類更加豐富,營養更加均衡。

至於飯後吃水果,有人擔心會被先期到達的食物阻滯在胃裡,以至於不能被正常的消化,其實這種情況只有在你進餐已經很飽之後,又大量吃水果(尤其是不太衛生的)才有可能發生,只要你不是吃的過飽,就完全可以飯後吃。對那些想控制體重的人來說,飯後吃水果額外攝入的熱量才是最需要擔心的。

總之,水果的食用時間,沒有什麼特殊禁忌,但又因人而異,只要吃了舒服,什麼時候吃都可以,要尊重身體的反應。飯前吃有利於控制體重,隨餐吃可以改善多數人單調的飲食結構,只要無減肥壓力一般餐後吃也可以。只有少數胃病患者空腹吃水果(尤其是較酸的)可能會有胃腸道不適,這種人就不要飯前吃了。

貼出原文鏈接http://m.guokr.com/blog/441079/

誤區十二:食物酸鹼性會影響人體酸鹼平衡

酸性體質者不健康,酸性食物會影響人體酸鹼平衡,然後使身體變酸,這種說法廣為流傳。理由是食物分酸性和鹼性,這個酸鹼性並不是按照味道酸鹼來分,而是指食物經消化吸收後代謝產物的酸鹼性。按此標準,鹼性食物往往是指含鉀、鈣、鈉、鎂等鹼性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菌菇海藻等;酸性食物往往是指含磷、硫、氯等酸性元素較豐富的食物,包括主食、魚、肉、蛋等。甚至有人說多吃酸性食物會使體液變酸,而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身體可由肺、腎、血液酸鹼緩衝劑來調節並維持酸鹼平衡的,肺可通過通氣量變化來控制CO2(CO2溶於血液中會形成碳酸,使血液酸度增加)排出量,來維持血液酸鹼平衡;腎臟可通過調節排尿的酸鹼性,來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血液中有酸鹼平衡緩衝系統,包括碳酸氫鹽緩衝系統、磷酸鹽緩衝系統、血漿蛋白緩衝系統等,其中碳酸氫鹽緩衝系統作用最大,佔了血液總緩衝量的一半以上。三種酸鹼緩衝系統共同作用,很容易使血液PH值(衡量酸鹼性的數值,PH=7為中性,PH<7為酸性,PH>7為鹼性)控制在7.35到7.45之間,這個弱鹼性的範圍是最適合人體新陳代謝(無數生化反應組成)的環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也明確指出:「從營養學角度來看,有些說法(食物酸鹼性影響人體酸鹼平衡)缺乏科學依據,因而不值得提倡」。

綜上可知,食物確實有酸鹼之分,但一般對人體酸鹼平衡沒有影響,當然,食物酸鹼性也並非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尿液酸鹼性受攝入食物酸鹼性影響,鹼化尿液有助於排酸,對高尿酸血症患者來說,適當多吃鹼性食物就有助於尿酸排泄,有利於併發症的防控。同理,多吃鹼性食物也有助於預防腎結石,如草酸鈣結石、尿酸鈣結石和胱氨酸結石。當然磷酸鹽結石是個例外,因為酸化尿液可提高磷酸鹽溶解度,有利於其排泄,這時候過於多吃鹼性食物反而有害。

誤區十三: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人不敢吃水果,因為很多水果吃起來很甜,甚至有少數醫生告訴病人不要吃水果。到底糖尿病人能不能吃呢?其實並不一定是食物越甜含糖類就越多,水果比饅頭、米飯要甜,但水果含糖類大約都只有10%左右,而糧食糖類含量卻在75%左右,僅僅是因為水果里的簡單糖類(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較高,簡單糖類甜味較大,而米飯、饅頭含的是多糖類的澱粉,澱粉基本沒甜味。但澱粉同樣很容易在小腸被水解成葡萄糖,進而升高血糖。其實和大家想的相反,水果升高血糖的作用並不是很快,大多數水果GI(血糖生成指數,衡量血糖升高快慢)實際是比較低的,因為多數水果含水都在85%以上,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今年一項發表在《營養學雜誌》的隨機研究顯示,對於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限制水果攝入量並不會改善血糖控制,且對體重和腰圍也無改善作用。

水果營養價值高,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各種植物化學物含量豐富,口味又好,在總能量控制不變的情況下,每天100~200克的水果對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均是有益的。GI值比較低的,像蘋果、橘子、梨、桃、草莓等,就可以稍微多吃一點(200克左右),GI值比較高的如香蕉、芒果,每天就要少吃一點(100克左右)。另外吃的時間也很有講究,水果特別適合兩餐之間或晚上睡前一小時吃,餐前、餐中和餐後都不太適合,其實糖尿病人絕大多數食物都可以吃,關鍵是要控制總量(如吃了200克水果,就要相應減少半兩主食),是要注意合理的搭配。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中也特彆強調,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吃水果,那種認為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的想法太落後了,趕緊摒棄吧,每天吃些美味的水果,別再整天過苦行僧的生活了。

誤區十四:左旋肉鹼能減肥

減肥是個大市場,商家自然不會錯過機會,左旋肉鹼是減肥市場非常活躍的「明星」,從鋪天蓋地的廣告就可以看出。左旋肉鹼真正在中國火起來是因為一個叫西木的經濟學博士,這個西木博士曾明確表示: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懶惰的肥胖者,那麼你需要用一個東西叫做左旋肉鹼。左旋肉鹼真的這麼神奇?讓我們先認識一下左旋肉鹼吧,左旋肉鹼是一種能促進脂肪轉化為能量的類氨基酸,它能把長鏈脂肪酸從線粒體外運送到線粒體內,線粒體是脂肪「燃燒」的唯一場所。如果把線粒體比作燒煤的鍋爐,那麼脂肪酸就可以比作煤,而左旋肉鹼就是運煤的車,負責把煤運送到鍋爐燃燒。聽起來非常好,如果多幾輛運「煤「的車,是不是就有利於脂肪燃燒了呢?事實並非如此,人體可以通過肝、腎自我合成,也可以從紅肉(豬、牛、羊肉)、牛奶中攝取,除少數因遺傳原因或肝、腎功能異常的人導致合成障礙外,健康人不會缺乏。

有人說我運動的時候脂肪酸「燃燒」加快,左旋肉鹼需求量會增加,這時候會不會不足,口服一點左旋肉鹼是否有效呢?左旋肉鹼通過身體合成和食物攝入,使人體本來就存了20克左旋肉鹼,已經完全足夠普通人中等強度(如快走、慢跑等)運動用的了,通過口服攝入的左旋肉鹼吸收率不足20%,即使口服2克,能吸收的也不足0.4克,對肌肉組織的左旋肉鹼含量影響基本可以忽略,如果過多攝入,多餘的就會很快順尿液排出,誰願意花錢買左旋尿呀?如果你說「我做高強度運動總行了吧」?我說,如果你每天運動量很大,那麼你根本沒必要服用左旋肉鹼,減肥對你來說So easy了!

誤區十五:牛奶不補鈣,喝了還致癌

喝牛奶不能補鈣,還會致癌,理由是其中酪蛋白含量較多,這種蛋白質「堅硬、粗糙、極難消化分解」,還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這幾年這種說法越來越有「群眾基礎」,很多人因此不敢喝牛奶了,但事實是牛奶中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非常接近人體需要,消化吸收率很高,是營養學界公認的優質蛋白。此外,牛奶中含鈣量很高,每百克牛奶含鈣100毫克以上,加上牛奶中的鉀、鎂、乳糖和VD都能夠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牛奶是鈣的最佳來源之一。過量的蛋白質攝入(尤其是動物蛋白)可能會造成鈣隨尿液流失增多,但中國人攝入的蛋白質並不是很多,尤其是從牛奶中攝入的蛋白質並不多。美國人喝牛奶每天可達1000毫升以上,再加上大魚大肉吃得多,每天蛋白質攝入量可超過120克,而我國居民牛奶消費量平均每人每天只有26克,每日蛋白質攝入大約只有70克,每日鈣攝入量不到400毫克(推薦正常成年人每天800毫克)。在這樣非常低的攝入水平下,不考慮通過多攝入些牛奶提供優質蛋白並彌補鈣攝入不足,反而擔心牛奶過量,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必要。

近年來有研究顯示,過多的牛奶會增加前列腺癌和帕金森病風險,也是很多人抗拒喝牛奶的主要原因之一。看問題要全面客觀,近年來也有不少研究表明,飲用牛奶,尤其是低脂乳品,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和肥胖的風險呢。2011年《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的一篇文章顯示,每天一杯牛奶能降低6%的心血管疾病風險。2004年《美國癌症研究院院刊》發表了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大規模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歐美50餘萬人隨訪6~16年,發現每天一杯或更多的牛奶,能降低結直腸癌風險15%。我們要看到,牛奶潛在危害往往是由於攝入量太大導致的,多數研究中,只有攝入超過750毫升的奶製品才有可能增加患這些疾病的風險。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天300毫升左右來喝,顯然不至於增加這些疾病的風險。

貼出原文鏈接http://m.guokr.com/blog/441716/

【誤區十六:紅皮雞蛋比白皮雞蛋營養價值高】

很多老人挑雞蛋有個「絕招」,就是專門愛挑紅皮的,他們認為紅皮雞蛋營養價值更高。事實真的這樣嗎?要想知道到底是不是紅皮的雞蛋更有營養,首先要知道雞蛋皮的顏色是由誰決定的。蛋殼的顏色從白色到棕色,蛋殼什麼顏色取決於蛋殼中的一種色素,這種色素叫原卟啉色素。也就是雞蛋皮顏色越深原卟啉色素含量就越多,該色素的合成能力因雞蛋的品種(或者說母雞的品種)而異。首先,我們一般是不吃雞蛋皮的,另外就算吃的話,這個原卟啉色素也沒有任何營養價值,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此外,從食物營養成分表上看,紅皮雞蛋和白皮雞蛋營養成分基本沒差別。要非要找個區別的話,大概就是紅皮雞蛋的皮一般要更厚一些,也就是如果單價一樣的話,買白皮雞蛋會更實惠一些。

所以,紅皮雞蛋更有營養是沒有任何依據的。我們挑雞蛋最主要還是應該看它是否新鮮。

【誤區十七: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

同學聚會,小王剛喝了一杯啤酒臉就紅了,旁邊的小麗擔心的勸小王少喝點,可是小張說:喝酒臉紅的人酒量更大,酒場上經常見,不同擔心。喝酒臉紅的人真的如小張所說更能喝嗎?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些人喝酒愛臉紅。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俗稱酒精),喝酒以後,很快在胃和小腸被吸收,吸收入血後除了少部分被從肺(呼吸)和腎(排尿)直接排出外,剩下90%以上都需要由肝臟來代謝處理。肝臟內有兩種酶,一種叫乙醇脫氫酶,這種酶負責把乙醇催化成乙醛。另一種酶叫乙醛脫氫酶,這種酶負責把乙醛轉化為乙酸,然後乙酸又能被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喝酒臉紅的人就是缺乏第二種乙醛脫氫酶,喝進去的酒轉化成乙醛後無法繼續代謝,從而導致過量的乙醛堆積在體內,而乙醛又有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臉部毛細血管擴張,人的臉就變紅了。

乙酸是一種無害的物質,而且能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分別隨尿液和呼吸排出體外。喝酒帶來的危害主要在於乙醛,喝酒臉紅的人體內缺乏代謝乙醛的酶(乙醛脫氫酶),更容易造成乙醛堆積,乙醛堆積過多,心、肝、腦等器官和組織都將受到更大的毒害,甚至可能造成DNA損傷,有一定的致癌性。有研究就發現喝酒臉紅的人食道癌發病風險比不臉紅的人要高8~16倍,所以不建議喝酒臉紅的人喝酒,實在避不開也一定要少喝。

另外即使你喝酒不臉紅,大量飲酒依然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而且酒精本身是一種空熱量,即只提供能量而幾乎沒有營養價值,一定要控制量。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建議:「成年男性1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克,相當於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高度白酒50克(一兩),或38°白酒75克。成年女性1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15克,相當於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或38°白酒50克」。如果你已經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了,那麼建議你每天白酒最好不超過1兩,紅酒不超過2兩,啤酒不超過300毫升。要記住,以上說的是限量而非推薦量,你如果本來不喝酒,最好繼續保持這個好習慣,不要因聽了那些少量喝酒能養生的說法,而主動去嘗試飲酒,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酒的建議是:「酒,越少越好」。

【誤區十八:胡蘿蔔必須用大量油來炒】

胡蘿蔔中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前體),而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的植物化學物,所以炒胡蘿蔔一定要加大量油,這樣β胡蘿蔔素才能更好地吸收。很多人恐怕都聽過這個傳言。這種傳言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因為它的道理是科學的,但結論卻錯了,即並不能由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的這個理由得出炒胡蘿蔔要大量放油這個結論。

β胡蘿蔔素確實是一種脂溶性的物質,它在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對人體有很重要的健康意義,是我們容易攝入不足的物質之一,也確實需要脂肪幫助其吸收,但並不需要太多的油脂。β胡蘿蔔素存在於細胞內,把胡蘿蔔進行加熱處理(蒸、煮、燉、炒)做熟,都可以使細胞壁變軟甚至破壞。使胡蘿蔔素更容易從細胞的有色細胞器中釋放出來,這時候β胡蘿蔔素「非常聽話」,樂於投入脂肪懷抱,在小腸與脂肪形成乳化微球,從而順順利利的被小腸吸收。這時只需少量的油脂就足夠幫助它吸收了。

有研究顯示,如果蔬菜能夠用煮熟的話,或直接用純的胡蘿蔔素加到食品當中,那麼只需3~5克脂肪(約三分之一勺到半勺)就可以達到有效促進其吸收的效果,並不用如流言所說加大量的油。

【誤區十九:高纖(或粗糧)餅乾很健康】

大部分餅乾都是精白米麵粉製成的,如今大家開始關注粗糧和膳食纖維的健康價值了,比如緩解便秘(通過吸水膨脹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比如降低血膽固醇(通過干擾食物膽固醇吸收和把隨膽汁排出的膽固醇打包入糞便),比如控制體重(吸水膨脹後體積大,飽腹感強)。這些都有很大的健康意義,所以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聽起來很健康的高纖(或粗糧)餅乾,這些餅乾真的那麼健康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些宣稱含粗糧的餅乾,只要稍微注意一下配料表就知道,其主要成分依然是精白麵粉,至於全麥、燕麥、玉米等粗雜糧往往排到了食物成分表的最後,只是點綴一下而已。那些真正高纖維含粗糧較多的又怎樣?如果確實加入大量粗糧的話,吃起來往往會比較粗,口感不好。口感不好就會影響銷量呀,商家豈能坐視不管,為了改善口感就會加入大量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來酥化纖維,這樣吃起來就比較爽滑香脆,口感大大改善。隨便到市場上一看就可以知道,那些普通餅乾脂肪含量大都在20%~25%,而那些打著高纖維(或粗糧)等「健康」旗號的餅乾脂肪含量卻大都30%以上,你每天吃100克這種「健康」餅乾就攝入脂肪30克以上的油脂,已經超過了中國營養學會每天食用油推薦量25~30克,而且為了滿足消費者對酥脆口感的追求,就必須多加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這能叫健康嗎?當然即使是普通的餅乾,同樣是高油、高糖、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品,一樣建議少吃。

如何選餅乾呢?選餅乾一定要認真看包裝上的配料說明和營養成分,盡量選脂肪含量比較低的,選反式脂肪酸含量比較少的。標籤上寫著含氫化油、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精鍊植物油等等的都屬於氫化油,根據氫化程度不同含有數量不等的反式脂肪酸,氫化程度越高,反式脂肪酸含量就越低,當每百克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3克時就可以標示為「反式脂肪酸為零」了,但你不要以為「反式脂肪酸為零」它就認為它很健康了,因為植物油氫化的產物是飽和脂肪酸,完全氫化後飽和脂肪含量就會大幅上升,飽和脂肪酸並不比反式脂肪酸強多少。另外,餅乾大都是精白米面做的,如果加些粗糧、豆類、雞蛋、牛奶倒也可以提高些營養價值,可以適當考慮,但一般因為含量太有限,健康意義不大。總之,如果圖個方便和美味,偶爾吃一次倒也無妨,但每周不要超過一次,而且量也要控制。

【誤區二十: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

很多人聽說吃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致癌,甚至拒絕用微波爐,但這卻實是個大謊言。先來了解一下微波加熱的原理吧,當食品放在磁場中時,其中帶電荷的極性分子(如水分子,一頭正電荷,一頭負電荷)就會有方向性排列的趨勢,當電場的方向發生變化時,由於電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規則,就會引起水分子的轉動。當磁場變化頻率足夠快時,水分子就迅速搖頭擺尾的往複振動,運動的過程中水分子就會相互摩擦、碰撞,這樣就會產生大量的熱能(摩擦生熱),食物也正是這樣被加熱做熟的。

食物加工過程中產生致癌物質,一般都是由於食物加熱溫度過高所致,例如加熱超過120度,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會產生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一類可能致癌的物質,如煎炸燒烤各種麵食時就會產生丙烯醯胺;例如溫度超過200度,食物中的蛋白質就會產生雜環胺類致癌物質,如一些肉類煎炸燒烤時就會產生大量雜環胺類物質;又例如食物加熱超過300度,食物中的脂肪會產生大量苯並芘,苯並芘是一種確定會致癌的物質,比如燒烤肉類(尤其是烤焦,冒碳煙的那種)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苯並芘。當時微波爐加熱是通過熱效應和非熱效應(生物效應)共同作用滅菌的,因而與常規加熱滅菌比較,具有低溫(不需加熱超過100攝氏度)、短時(僅需傳統加熱方法的1/100到1/10的時間)滅菌的特點,不僅不會因溫度過高而產生致癌物質,而且能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和破壞,最大程度的保留食品的原有品質。當然有研究顯示,部分魚類微波烹調後omega-3脂肪酸降低,但這跟致癌扯不上邊。

總體而言,微波爐加熱非常適合那些富含水分而脂肪不多的食物,比如煮粥、熬飯、熱個牛奶或者下個麵條的,只要別時間太長熬幹了,那就不會致癌,而且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食品的營養物質和風味,應該屬於鼓勵採用的一類烹調方式,而不應該聽信謠言,無端恐懼而不敢使用。

【誤區二十一:乳白色的湯催奶】

許多年輕媽媽坐月子期間,經常會聽到身邊的老人說乳白色的湯下奶,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1、乳白色湯的主要成分

乳白色的湯通常是指豬蹄湯、排骨湯、雞湯等,其主要成分是水、脂肪和含氮沁出物(包括蛋白質、氨基酸),這些湯之所以呈乳白色,是因為脂肪和蛋白質發生乳化作用的結果。脂肪顆粒本來是不溶於水的,但如果被蛋白質包裹,就可以均勻的分散在水中,光線遇到水中均勻分布的蛋白質包裹的脂肪顆粒時就會發生散射,我們看起來就呈乳白色了。所以,乳白色的湯中一定會有大量脂肪,而包裹脂肪的蛋白質只是熬煮過程中從肉里溶出的一點兒,量非常有限,遠不如直接吃肉獲得的痛快。除了水、脂肪和含氮沁出物外,乳白色的湯中還含有不少嘌呤、膽固醇和鹽。

2、乳白色的湯催奶無優勢

或許是乳白色的湯看起來和母乳很像吧,根據「以形補形」的落後理論很容易就得出了「乳白色的湯可以催奶」的結論,但事實乳白色的湯催奶是不靠譜的,首先,乳白色的湯中含大量脂肪,脂肪能否催奶在學術界有一定爭議,但它催奶效果弱,而且特別容易讓人發胖倒是肯定的。另外,產後前七天更是建議要清淡飲食,因為這時候乳腺導管還未完全疏通,如果攝入脂肪過多就容易引髮乳腺導管堵塞,甚至造成乳腺炎,產後頭七天還是要清淡飲食,注意食物多樣化,盡量保證平衡膳食,適當增加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大豆)攝入即可。其次,乳白色湯中只含很少量的含氮沁出物(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營養價值很有限,根本不會對催奶有幫助。最後,由於乳白色湯中還含不少的嘌呤、膽固醇和鹽,對身體健康不利。所以,乳白色的湯是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營養價值低,有害物質多)了。唯一的優勢就是它美味(因為有少量含氮浸出物),所以如果你貪圖它美味,可以等湯冷卻後,用勺子撇去上面的一層白色的脂肪,加熱後再喝。如果你直接喝那隻能有長胖的效果,催奶效果很弱。當然,不可否認乳白色湯中大量的水分對催奶是有益的,但這遠不如直接喝水或清淡的粥湯,為補水攝入大量那麼多不健康的成分實在不值。

米酒(或者其他酒)催奶也不靠譜,無論任何酒都是含酒精的,酒精不僅不能催奶,還會抑制泌乳,且能酒精通過媽媽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對寶寶的身體和智力發育非常不利。

那到底如何催奶呢?

3、真正催奶的方法應該是「四多一減」法。

「三多」是指:

一、多喂,寶寶吮吸乳頭是催奶的最佳方法,因為吮吸的過程能夠促進乳母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能促進乳汁的合成和分泌,所以只要寶寶想吃,就應該餵奶,產後經常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讓奶水早點來,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另外,讓寶寶吸完一邊的乳房,如果寶寶還要再吃,再給他吸另外一邊的乳房,下一餐再由另一邊的乳房開始餵食,如此,兩邊脂肪都受到刺激的話,就都可分泌更多的奶水。

二、多喝水和清淡的粥湯,乳汁中接近90%都是水分,所以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利於奶水的合成和分泌,普通人每天應至少單獨飲水1200毫升(約6杯水)以上,哺乳期的媽媽還應該多補充1000毫升左右,但如果這1000毫升全靠喝白開水的話,對乳母來說真是一種折磨,所以適當多喝點富含水分的湯和粥顯得十分必要,但一定要記得這個湯要少油少鹽,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

三、多優質蛋白,即多吃些魚蝦、畜禽瘦肉、蛋、奶和大豆,這些食物是可以提供大量優質蛋白的。乳汁中蛋白質能佔到1.3%,正常情況下每日泌乳量約為750毫升,所含蛋白質約 9克左右,但母體內膳食蛋白質轉變為乳汁蛋白的有效率為70%,故分泌750毫升乳汁需要膳食蛋白質13克,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攝入可以提高轉變為乳汁蛋白的效率,對提高奶水的數量和質量都非常重要。

四、多休息,乳汁的合成和分泌受很多激素影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於激素平衡,激素平衡有利於奶水的合成和分泌。應規律睡眠,而不是熬夜後第二天悶頭猛睡。

「一減」是指減壓放鬆,當放鬆的時候,副交感神經興奮,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可以促進乳汁分泌,社會和家人應盡量創造輕鬆舒適的喂哺環境。母乳餵養的很多技巧需要學習,年輕媽媽本來就容易緊張焦慮,家人和朋友要對其多一份理解,不可濫加責怪,以免加劇緊張情緒,進而影響乳汁分泌。

貼出原文鏈接http://m.guokr.com/post/453433/

————我寫到一半的答案————

誤區①蜂蜜營養價值高

事實上,蜂蜜並不比糖漿營養價值更高

看看范志紅和顧中一是怎麼說的

再貼出謠言粉碎機果殼的科普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5588?url_type=39object_type=webpagepos=1

誤區②阿膠補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k4NjQ3NA==mid=2650636084idx=1sn=c44fceb99360775f9324dc4f8ce41e9dscene=1srcid=0711yI2mRfaUnWP8geqdkvFP#rd

誤區③燕窩是補充膠原蛋白的美容養顏佳品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0044007955518357783

誤區④骨頭湯補鈣

誤區⑤木瓜豐胸


鮮榨果汁暗含「甜蜜陷阱」,爸媽們要注意了!

51天天營養

現在天氣逐漸回暖,越來越多的人擠進路邊的鮮榨果汁店。春夏時節,一杯果汁入口,真是美味又健康,孰不知,你也有可能陷入了鮮榨果汁甜蜜的陷阱。

鮮榨果汁真的衛生嗎?

大家現在普遍清楚街邊小商小販售賣的鮮榨果汁大多無法達到衛生標準,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大型連鎖的鮮榨果汁店是否也存在衛生隱患。

連鎖果汁店雖然保證了有「消毒」這一工序,但是由於店面體量大,大量的水果並不能確保全部清洗徹底,可能會有農藥、化肥成分的殘留;另外銷售高峰期的時候,不少連鎖果汁店的店員習慣提前準備大量切好的水果。在短暫的儲存過程中,正為細菌提供了繁殖的機會。

儘管大品牌的鮮榨果汁連鎖店可能在衛生上給予更多保障,但對於小寶寶而言,消化功能和免疫力都比較弱,很容易受到細菌、化學殘留的危害。

鮮榨果汁會造成營養流失?

相對於瓶裝果汁飲料,鮮榨果汁在成分上,的確避開了各種添加劑、色素等成分,健康係數高了不少,但是果汁在榨取過程中,細胞結構被破壞,各種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都暴露在空氣中,受到了破壞。而且存放的時間越長,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的損失就越多。

而且鮮榨果汁雖然可以保存水果中的大部分水溶性維生素,例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鉀和可溶性的膳食纖維,但是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部分鈣、鎂等礦物質仍然保留在果渣當中,不能被寶寶「喝」掉。

容易使寶寶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飲用果汁不用咀嚼,且口感很好,經常喝果汁容易使寶寶不愛吃水果,並不利於寶寶鍛煉咀嚼能力。所以說,哪怕是衛生的鮮榨果汁,還是不能代替水果的。

另外有不少爸媽看到寶寶不喜歡喝白開水,就乾脆用果汁代替白開水給寶寶飲用。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果汁對於寶寶來說,糖分和營養都過高了,卡路里也稍高,如果一整天都喝果汁,那麼寶寶患肥胖症的幾率也會隨之升高。沒有任何飲料可以隨便替換掉白開水,這一點媽媽們要記住了。

最後有關市面上售賣的「100%果汁」類飲料,小天還是要跟爸媽們說明一下。根據國家標準,果汁和果汁飲料是完全不同的。果汁含量不低於10%就可以叫做果汁飲料

所謂的「100%純果汁」,是在濃縮汁中加入與果汁濃縮過程中所失去水分同等量的水生產而成,這種果汁確切的叫法應是「復原果汁」。市場上的「100%純果汁」大部分都是用水果濃縮汁和水為配料製成的果汁

如果爸媽想給小寶寶喝些果汁,最好還是在家裡自己操作呦~


喝酒時千萬別碰這些小心會致癌

酒,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一直佔據這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平時沒事的時候喝點酒,對於很多人來說不但可以怡情而且可以養生。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很多人在喝酒的時候都會吃一些下酒菜,比如花生,滷肉等食物。這樣喝酒就會別有一番風情,但是,你在喝酒的時候,有一些下酒菜你千萬別碰,要不然就會對身體造成比較大的傷害。

一、燒烤

  酒與燒烤的搭配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愛的。因為這兩樣搭配起來吃,味道真的是非常的美味。但是小編想要和你說的是,你這樣吃雖然滿足了你的味覺,但是對身體的傷害卻是比較大的,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當食物經過燒烤之後,它裡面就會產生出一種致癌的物質苯並芘,而在喝酒的時候,酒精就會促使身體當中的血液得到循環。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會造成血管的擴張,而在這個時候,烤制食物當中的致癌物質就會趁機進入到身體當中,時間一長,就會造成人有致癌的危險。

  而且當飲酒過量的時候,就會對肝臟造成壓力,讓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所以那些有害物質要想被身體所溶解,那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說,要想讓自己獲得健康,那麼在你喝酒的時候就不要再吃烤制的食物。而且平時要少喝點酒,要不然就會造成肝臟解毒的功能下降,這樣就會非常的不利於肝臟進行排毒,還會造成肝硬化的形成。

要是你因為特殊情況,造成酒喝多了,那麼在就喝多了之後,你要立刻吃個梨又或者喝點梨湯,這樣就會比較好的幫助肝臟排解壓力。而且有這樣的說法那就是在酒喝多了之後喝濃茶可以解酒。

  但是小編想要和你說的是,喝濃茶不能夠起到解酒的功效,反而會危害自己的身體,因為酒屬於刺激性的物質,而濃茶會刺激神經。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是兩者聚集在一起,就會對身體造成比較大的傷害,所以,你們最好不要這樣做去解酒。

二、牛肉

  在冬季的養生理念當中,我們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要對身體進行滋補,這樣才可以讓身體的免疫功能提高,從而讓很多人不懼怕寒冷。

  而牛肉作為一種滋補性比較強的食物,在冬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吃牛肉來幫助自己獲得營養。但是你在吃牛肉的時候,有一點是需要你們注意的,那就是在吃牛肉的時候最好不要喝酒

這是因為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吃,會對身體造成比較大的傷害。這是因為牛肉屬於滋補食物,所以它在進入身體當中以後,就會使體內的熱火增加,而酒作為一種驅寒的飲品,當我們在喝下它之後就會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加速,從而使體溫升高。

  而這樣兩樣熱性的食物遇到了一起,就會使人出現上火的癥狀。而人一旦上火,輕則是生口瘡,重則是會引起便秘。而人一旦便秘,就會對身體造成比較大的傷害。

  比如說,會讓一些有毒物質堆積在體內不排出體外,這樣就會導致疾病的產生。所以你們在吃牛肉的時候,最好不要喝酒。

  三、海鮮

  在吃它的時候,白酒是可以適量的喝一些的,因為喝白酒可以很好的殺滅海鮮裡面所含有的細菌。這樣對健康來說,還是有一些好處的。但是我們在吃它的時候不可以喝啤酒。

要不然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在它當中含有兩種元素,分別是嘌呤和苷酸。而在啤酒當中卻含有一種元素叫做維生素B1,當這三種元素聚集在一起之後,就會產生反應,從而導致體內的尿酸快速增加。

要是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會使身體當中的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尿酸聚集在身體當中很難被排出體外。

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會導致身體裡面長結石,要是病情嚴重,還會導致身體沾滿紅色的疙瘩,所以大家以後吃海鮮的時候,做好不要就啤酒。

而且我們在吃它的時候也最好不要喝茶,因為茶裡面含有鞣酸這種物質,這種物質同樣會與海鮮當中的某些物質產生化學反應,這樣也會導致身體當中形成結石。


推薦閱讀:

跑步減肥一年多沒效果怎麼辦?
吃黑巧克力到底減肥么?
我特別不喜歡女胖子,請問我錯了嗎????
莫斯利安酸奶可以減肥嗎,喝多了會不會變胖?
減肥一定要喝低脂或脫脂牛奶嗎?

TAG:健康 | 生活 | 飲食 | 減肥 | 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