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震真的很頻繁嗎?

高震級的地震在日本真的很頻繁嗎?低震級的多嗎?


我只是說有感並且自己感覺到的地震哦。

05年至08年,幾乎沒遇到過地震。

09年-10年,大概也就一年遇到一兩次。

11年3月,311大地震就不說了。

11年6月,基本上每天一小震(3,4級),每周一中震(5,6級),每月一大震(接近7級。)

12年,每月震一下。


5級以下算什麼呀…

好久沒5級以上地震大家真的都有點有點想念了…


待一段時間就很習慣了 大部分只是五級以下小地震而已 也就搖一搖 沒人會在意

以日本的防震水平 八九級大震房子一般也倒不了 沒必要過於驚慌 假如連日本的房子都能直接震倒的地震 那也沒必要跑了

所謂小震不用跑 大震跑不了 來幾年了也遇到過震級比較高的地震 即使是公共場所也沒有人會表現驚慌的


來東京差不多快一個月了,前幾天第一次體驗到了地震,當時我的感受是:呃?椅子壞了?好像自己搖了...幾秒鐘之後手機響了...神奈川縣發生了地震...


日本是個在地球傷口上的國家。

地震真的很頻繁。公司里每個人座位底下都備著急救用品,帳篷,餅乾,水等。生活在日本就是枕戈待旦,永遠不知道災難和明天哪個先來。這是塊無常的大地。

因為地震,也因為日本人的一生懸命,更加有幾分敬意:地震倏忽之間就可以把一切勞動果實摧毀,難免讓人頓生無常之感,進而消泯進取精進之心,以致陷入頹廢萎靡之境,而日人不改初衷,依舊兢兢業業。佛語有云:當勤精進,但念無常。日人在這方面做到了真是極致。


看到這個問題,順手查了下最新報告。

最近震得少了。

周末在家挨了一次震。估計是神奈川那個。

去年有段時間天天半夜晃,一兩周後,突然哪天開始就不晃了。弄得我們戰戰兢兢地怕是攢著要來大的了(。

所以頻繁嗎?

各人標準不同,反正數據就在那裡。

小嗎?

不大。


其實樓上各位現身說法就已經足夠了,我多說幾句。

日本東部海域底下有條日本海溝。這個溝呢,它西側是亞歐板塊,東側是太平洋板塊。實際上這倆板塊就是按這個劃分的。

板塊構造學說我們都知道。它把板塊邊界分為三種 : 離散型邊界、會聚型邊界、剪切型邊界。地幔物質受熱流作用上升,從大洋中脊(離散型邊界)噴出向兩側對稱沉積並推擠兩側洋殼,洋殼在海溝(會聚型邊界)向地殼以下運動,稱為俯衝。有的地區洋殼能一直衝進地幔深處再熔融。這樣洋殼就完成一次物質更新(3-4億年完成一次循環),因此現在地球上是找不到4億年前的洋殼的。

至於地震,地震分三種 : 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是火山爆發時氣體在地下衝擊力引起的,陷落地震是岩溶地區溶塌了引起的。日本的這些地震多是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的特點是岩石受構造應力作用,緩慢發生微小彈性形變並積聚巨大能量,當形變超過彈性極限時岩層破裂並極速回調達到新的平衡,而這個再平衡的過程我們就很受不了。

日本多地震,就是因為他處在互相擠壓的兩個板塊邊界上。前已說過日本這裡屬於會聚型邊界,其實會聚型邊界又可以分為兩種 : 俯衝邊界、碰撞邊界。碰撞邊界都位於內陸地區,是大洋俯衝殆盡的產物。在這裡兩個大陸大石頭直接互相撞,程度比較劇烈,地震造山什麼的都很厲害。喜馬拉雅-阿爾卑斯造山帶就是這個類型。

說日本,它屬於會聚邊界中的俯衝邊界,太平洋板塊(活動性板塊)主動向亞歐板塊(穩定性板塊)之下從日本海溝處俯衝,自然也會引發很多的地震活動。但與碰撞邊界不同的是,當主動板塊楔入被動板塊下方的時候,縱向看來板塊交界面已在亞歐板塊之下一段距離了,離地面比較遠,此處直接產生的地震,其特點是震源深、震級大、烈度小。

地震發生的地方是震源,震源到地面的垂直投影叫震中,它們的距離就是震源深度。一次地震有唯一的震級,它表示地震釋放的絕對能量的大小。而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對地表的破壞程度,一般震源越遠,烈度越低。

地表上同一烈度等級地點的連線就是等震線。

日本地震是很多,有的震級大,有的震級小,但一般地震時的地震波從深部傳到地面就衰減得差不多了,大震像小震,小震可能就沒感覺。有時候發生淺源地震或是震級非常強的中深源地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上維基百科查了一下日本自上世紀發生的主要地震列表,題主感受一下。

1900 - 1949

1900 - 1909

宮城県北部 (1900, M7.0) 奄美大島沖 (1901, M7.3) 青森県東方沖 (1901, M7.4) 青森県三八上北地方 (1902, M7.0) 芸予 (1905, M7.2) 福島県沖 (1905, M7.1) 熊野灘 (1906, M7.5) 房総沖 (1909, M7.5) 江濃 (1909, M6.8) 沖縄 (1909, M6.2) 宮崎県西部 (1909, M7.6)

1910 - 1919

喜界島 (1911, M8.0) 日高沖 (1913, M7.0) 桜島 (1914, M7.1) 秋田仙北 (1914, M7.1) 石垣島北西沖 (1915, M7.4) 十勝沖 (1915, M7.0) 宮城県沖 (1915, M7.5) 明石海峽 (1916, M6.1) 靜岡 (1917, M6.3) 択捉島沖 (1918, M8.0) 大町 (1918, M6.1+M6.5))

1920 - 1929

龍ヶ崎 (1921, M7.0) 浦賀水道 (1922, M6.8) 島原 (1922, M6.9) 茨城県沖 (1923, M7.1) 九州地方南東沖 (1923, M7.3) 大正関東 (関東大震災) (1923, M7.9) 北海道東方沖 (1924, M7.5) 茨城県沖 (1924, M7.2) 網走沖 (1924, M7.0) 北但馬 (1925, M6.7) 沖縄本島北西沖 (1926, M7.0) 宮古島近海 (1926, M7.0) 北丹後 (1927, M7.3) 岩手県沖 (1928, M7.0)

1930 - 1939

大聖寺 (1930, M6.3) 北伊豆 (1930, M7.3) 日本海北部 (1931, M7.2) 三陸沖 (1931, M7.2) 西埼玉 (1931, M6.9) 日向灘 (1931, M7.1) 日本海北部 (1932, M7.1) 昭和三陸 (1933, M8.1) 宮城県沖 (1933, M7.1) 能登 (1933, M6.0) 硫黃島近海 (1934, M7.1) 靜岡 (1935, M6.4) 三陸沖 (1935, M7.1) 河內大和 (1936, M6.4) 宮城県沖 (1936, M7.4) 新島近海 (1936, M6.3) 宮城県沖 (1937, M7.1) 茨城県沖 (1938, M7.0) 屈斜路湖 (1938, M6.1) 宮古島北西沖 (1938, M7.2) 福島県東方沖 (1938, M7.5) 日向灘 (1939, M6.5) 男鹿 (1939, M6.8)

1940 - 1949

積丹半島沖 (1940, M7.5) 長野 (1941, M6.1) 日向灘 (1941, M7.2) 青森県東方沖 (1943, M7.1) 鳥取 (1943, M7.2) 長野県北部 (1943, M5.9) 昭和東南海 (1944, M7.9) 三河 (1945, M6.8) 青森県東方沖 (1945, M7.1) 昭和南海 (1946, M8.0) 與那國島近海 (1947, M7.4) 和歌山県南方沖 (1948, M7.0) 紀伊水道 (1948, M6.7) 福井 (1948, M7.1) 安芸灘 (1949, M6.2) 今市 (1949, M6.4)

[隠す] 1950 - 1999

1950 - 1959

宗谷東方沖 (1950, M7.5) 小笠原諸島西方沖 (1951, M7.2) 十勝沖 (1952, M8.2) 大聖寺沖 (1952, M6.5) 吉野 (1952, M6.7) 房総沖 (1953, M7.4) 硫黃島近海 (1955, M7.5) 徳島県南部 (1955, M6.4) 白石 (1956, M6.0) 石垣島近海 (1958, M7.2) 択捉島沖 (1958, M8.1)

1960 - 1969

三陸沖 (1960, M7.2) 長岡 (1961, M5.2) 日向灘 (1961, M7.0) 釧路沖 (1961, M7.2) 北美濃 (1961, M7.0) 広尾沖 (1962, M7.1) 宮城県北部 (1962, M6.5) 択捉島沖 (1963, M8.1) 新潟 (1964, M7.5) 靜岡 (1965, M6.1) 與那國島近海 (1966, M7.3) えびの (1968, M6.1) 日向灘 (1968, M7.5) 十勝沖 (1968, M7.9) 三陸沖 (1968, M7.2) 小笠原諸島西方沖 (1968, M7.3) 色丹島沖 (1969, M7.8) 岐阜県中部 (1969, M6.6)

1970 - 1979

小笠原諸島西方沖 (1970, M7.1) 新潟県上越地方 (1971, M5.5) 十勝沖 (1971, M7.0) 八丈島東方沖 (1972, M7.2) 根室半島沖 (1973, M7.4) 伊豆半島沖 (1974, M6.9) 鳥島近海 (1974, M7.3) 熊本県阿蘇地方 (1975, M6.1) 北海道東方沖 (1975, M7.0) 日本海西部 (1975, M7.3) 伊豆大島近海 (1978, M7.0) 東海道南方沖 (1978, M7.2) 択捉島沖 (1978, M7.5) 宮城県沖 (1978, M7.4)

1980 - 1989

千葉県北西部 (1980, M6.0) 三陸沖 (1981, M7.0) 浦河沖 (1982, M7.1) 茨城県沖 (1982, M7.0) 日本海中部 (1983, M7.7) 山梨県東部?富士五湖 (1983, M6.0) 三重県南東沖 (1984, M7.0) 鳥島近海 (1984, M7.6) 日向灘 (1984, M7.1) 長野県西部 (1984, M6.8) 日向灘 (1987, M6.6) 日本海北部 (1987, M7.0) 千葉県東方沖 (1987, M6.7) 三陸沖 (1989, M7.1)

1990 - 1999

釧路沖 (1993, M7.5) 北海道南西沖 (1993, M7.8) 東海道南方沖 (1993, M6.9) 日本海北部 (1994, M7.3) 北海道東方沖 (1994, M8.2) 三陸はるか沖 (1994, M7.6) 兵庫県南部 (阪神?淡路大震災) (1995, M7.3) 新潟県下越地方 (1995, M6.0) 択捉島沖 (1995, M7.7) 鹿児島県薩摩地方 (1997, M6.4) 石垣島南方沖 (1998, M7.7) 小笠原諸島西方沖 (1998, M7.1) 岩手県內陸北部 (1998, M6.2)

[隠す] 2000 -

2000 - 2009

根室半島沖 (2000, M7.0) 硫黃島近海 (2000, M7.9) 三宅島近海 (2000, M6.5) 小笠原諸島西方沖 (2000, M7.2) 鳥取県西部 (2000, M7.3) 芸予 (2001, M6.7) 與那國島近海 (2001, M7.3) 石垣島近海 (2002, M7.0) 宮城県沖 (2003, M7.1) 宮城県北部 (2003, M6.4) 十勝沖 (2003, M8.0) 紀伊半島南東沖 (2004, M7.4) 新潟県中越 (2004, M6.8) 釧路沖 (2004, M7.1) 留萌支庁南部 (2004, M6.1) 福岡県西方沖 (2005, M7.0) 宮城県沖 (2005, M7.2) 三陸沖 (2005, M7.2) 伊豆半島東方沖 (2006, M5.8) 能登半島 (2007, M6.9) 新潟県中越沖 (2007, M6.8) 茨城県沖 (2008, M7.0) 岩手?宮城內陸 (2008, M7.2) 岩手県沿岸北部 (2008, M6.8) 十勝沖 (2008, M7.1) 駿河灣 (2009, M6.5)

2010 -

沖縄本島近海 (2010, M7.2) 小笠原諸島西方沖 (2010, M7.1) 父島近海 (2010, M7.8) 三陸沖 (2011, M7.3) 東北地方太平洋沖 (東日本大震災) (2011, Mw9.0) 岩手県沖 (2011, M7.4) 茨城県沖 (2011, M7.6) 三陸沖 (2011, M7.5) 長野県北部 (2011, M6.7) 靜岡県東部 (2011, M6.4) 宮城県沖 (2011, M7.2) 福島県浜通り (2011, M7.0) 福島県中通り (2011, M6.4) 長野県中部 (2011, M5.4) 三陸沖 (2011, M7.3) 沖縄本島北西沖 (2011, M7.0) 鳥島近海 (2012, M7.0) 千葉県東方沖 (2012, M6.1) 三陸沖 (2012, M7.3) 淡路島 (2013, M6.3) 福島県沖 (2013, M7.1) 福島県沖 (2014, M7.0) 長野県北部 (2014, M6.7) 小笠原諸島西方沖 (2015, M8.1) 薩摩半島西方沖 (2015, M7.1) 熊本 (2016, M6.5+M7.3)

額滴個神吶。


作為一名土木工程學子 以前看到全國地震設防烈度6789度 我都覺得高的不行 擔心的不得了 但當我看到了日本全國的地震動態參數圖才是真驚呆了 日本全境地震設防烈度12度 13度 局部離島14度。。。


今天福島震了,我在宮城也被波及了,大大小小的餘震持續了一天。。之前基本上隔一兩個禮拜就要震一震


11.22福島又地震了,7.4級,東京震感5級。以下是我的心路歷程:

正睡著房子晃起來,晃醒了,大概早上6點,先想了兩個問題:

1.要不要跑?算了,等等看,晃的再厲害點再跑。。

2.要不要先穿衣服?還是算了,萬一白忙活一場。。

3.早上起床看新聞說這次有7.4級,開始有點擔心會不會哪天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剛剛又震了?*?


取自台灣報紙

日本7.3厄瓜多7.8台灣6.8環太平洋強震頻傳

2016-04-18

日本熊本縣16日發生500年首見規模7.3強震;地處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厄瓜多,在當地時間16日晚間六點五十八分也發生強震,美國地質調查所資料顯示,地震達芮氏規模7.8,震源深度約19公里的淺層地震,包括厄瓜多、秘魯北部和哥倫比亞南部都能感受到震動,目前已造成233人罹難、逾1500人受傷,厄瓜多全國滿目瘡痍,傷亡預計會再攀升。

環太平洋地震帶與近期大地震位置示意圖

昨這起規模7.8強震,是厄瓜多自一九七九年來所遭逢最慘烈地震,許多建築遭夷平、道路和橋樑毀損,厄瓜多政府宣布六個重災省會進入緊急狀態。

無獨有偶,南太平洋的島國東加王國,也在17日傍晚發生芮氏規模6.1的地震侵襲

,震央位於首都努瓜婁發東南方約二七七公里處,震源深度約六十六公里。日本

、厄瓜多和東加王國等環太平洋國家接連發生強震,緬甸、阿富汗上週也發生規模六以上強震,有地質學家研判,日本和厄瓜多位處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值得注意。雖尚待長時間觀察才能得出定論,但呼籲位處危險區域國家須多警惕。

同處太平洋板塊的台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全世界一年發生芮氏規模七以上地震約十八次,今年迄今全球已發生五個規模七以上地震,以目前接連兩個規模七地震,確實時間很接近。日本和厄瓜多皆屬環太平洋地震帶,但九州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長期能量儲存斷層後釋放;厄瓜多則是南美與納茲卡板塊推擠造成,原因不同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日本、台灣、菲律賓、美國、中南美國家都圍繞太平洋,這一圈被稱環太平洋地震帶,世界上約八十%淺層地震、九十%中層地震和幾乎所有深層地震都發生在這地震帶。世界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大小不一的地震,有些在人口稠密區因而嚴重傷亡,因此推論板塊活動有異常增加。


今天。還沒結束,一直沒敢睡覺。


推薦閱讀:

你覺得羽生結弦說「當時家鄉人民還在受災,而我為了滑冰一個人跑了,這樣真的好嗎?」是一種什麼心理狀態?
如何看待山西「地震」後群眾的如此反應?
海城地震預報是如何做到的?
中國地震局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地震來了大家的反應都是什麼?

TAG:日本 | 地理 | 地震 | 日本地震 | 地質災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