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D和殲16有什麼區別?

昨天看到新聞說殲11D正在研發,沒記錯的話,殲11是仿製蘇27,殲16是仿製蘇30,而蘇30是蘇27的升級版,那麼同為中國仿製、升級的戰鬥機,這兩者的功能和定位有什麼區別呢?在已有殲16的情況下,再研發殲11D是否浪費,還是說升級殲11系列是為了讓國內航空工業練手同時考慮搭配國內武器的問題?

感謝各位高人指點,現在明白多了。不知道能否再解釋一下,戰鬥轟炸機可以同時發展空優和對地能力么,換個說法是蘇30或殲16在加裝數據匯流排、AESA等設備之後,空戰能力是不是和殲11D等空優戰機差不多?


16是雙座戰轟,11D是單座空優機,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啊。我完全不能理解你為什麼會認為「有什麼區別」。

我們知道,Su27機動性能較好,特別是升力特性和航程載荷性能。但Su27傳統上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雷達航電:N001工作制式少,探測距離也配不上巨大的重量,而且航電架構落後,各設備好像是專用接線的,沒有匯流排概念,非常不利於加裝新設備。另一個是後掠翼力臂長,不利於承受過載,在跨超音速段的過載極限要降大約兩個G。

國內的殲11B部分解決了前一個問題,但機掃雷達依然和美國主戰裝備有差距(美國已經快把所有的空優機升級完AESA了),另外應當沒解決結構的問題。J11D在這方面的增強,應當能讓中國空軍擁有性能大致達到Su35、F15C後期型水平的雙發重型機。

而蘇30是蘇27的升級版

Su30最早的發展目的是雙座遠程截擊機,但那個早就掛了,後來所有的Su30型號都是為了對地攻擊而發展,中國裝備的Su30也是作為戰鬥轟炸機。

11D相比之前的型號,能在外觀看出來的有兩大變化,一個是向上傾斜的雷達安裝平面,明顯是用來安裝AESA。另一個是機翼內側新加了掛點,說明結構有增強。這個是殲11D的照片:


談J-16就不得不談SU-30MKK來到國內後的情況

MKK最初的確是基於UBK進行補強並且引入部分T-10M上面的技術(典型就是那個垂尾,順便入氣道被簡化的天線也算是和T-10M有一定關係的證據)重新設計的新產品(這裡暫時不說戰轟和多用途——原因見後面),來滿足PLAAF對於新時期空軍初步建立對地打擊時對平台的需求。相比於基於SU-27PU搞出來的MKI,MKK在內油、掛載上面都有明顯的優勢(SU-27P由於強調大航程還有攔截,因此削弱了掛載能力),同時在對地/海武器發射後還具有相當不錯的機動性而航電上面能夠支持主動中距彈。因此在PLAAF引入以後,SU-30MKK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成了空軍主要的對地、對海打擊的主力(飛豹本質是個高速海上導彈發射平台)。

而隨著後面進一步的使用還有環境的變化,MKK本身的定位也發生了相當大的改動。由於本身在不攜帶對地/海武器後機動性依然相當不錯,再加上飛機本身的成熟,MKK更多的被指派執行東海、台灣方向的攔截任務。同時從八股上的報道來看,幾個裝備MKK的單位也明顯增加了空戰訓練的比例。種種跡象都在表明,MKK已經由原來單純的舔地皮轉型到類似於F-15E那樣的雙任務戰鬥機。

那麼問題來了,原本主業是戰轟的MKK,現在轉型雙任務平台後乾的輕鬆么?這對也不對。對在於MKK在設計階段的結構補強以及重新設計,在三代機常見的高度/速度區間上的過載表現比之於SU-27(想想大名鼎鼎的SU-27在跨音速過載上的坑)要有不少的提升。不過受制於補強導致增重卻並沒有對發動機進行升級,MKK在推比上明顯要遜於SU-27/J11,這在新時期各種鬼畜空空武器橫行的年代是很危險的。另一方面,MKK畢竟是90年代到付的機體,航電也逐步落後於時代(雖然近幾年的照片顯示PLAAF已經有能力對毛機進行加掛國產吊艙/彈藥的能力)。剛好PLAAF還趕上機型還貸的大潮,那麼此時結合之前的使用經驗(這裡得感謝蕪湖某部以及滄州某部在MKK的使用以及戰法上的貢獻),還有新時期國內進步巨大的電子技術以及性能更好的發動機,給自己打造一型能夠完全滿足自己要求的雙任務戰鬥機,完全是可以預料到的事了。

至於J-11D,那也得談談J-11B的事情。11B其實很簡單,軍方要求在08年以前搞出一款基本基於SU-27結構,但在航電、武器上要有明確提升同時使用國產動力的重型戰鬥機(插句話,149X雷達比原來的倒置卡塞格倫天線高到不知哪裡去了)。01年立項03年原型機收費,這速度其實可以了。雖然在結構的改動上出現了不少的波折(參考孫聰的那本《飛機結構典型故障分析與設計改進》,個人認為說沈飛無能那絕壁是說過頭了,但說沈飛在態度上有問題這還差不多),太行發動機也由於設計上以及工藝上的原因並沒有趕上進度,但這磕磕碰碰下來,J-11B也總算達到了最初的目標,堂堂正正的穿上了軍裝,和筷系的老前輩們一起捍衛中國的天空。而14年在鼎新的奪冠,給P8的下馬威,多個空軍部隊開始的整體換裝,15年在山丹和陸軍大哥們分享一點對地打擊以及野戰防空經驗的事,都可以給當初指責11B的人們一個很爺們的回復:圖樣圖森破,sometimes naive.

儘管在不少地方都有改進,但是畢竟這些年全球的航空領域由於美帝的鬼畜使得整體都是大步向前,J-11B當時不少的優勢,現在也略顯平庸。而當時由於立項時間過晚導致只能小修小補的做法,也使得很多SU-27上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治。典型的,SU-27那個略微粗糙的模傳飛控(跨音速段過載坑的元兇之一————雖然所有飛機或多或少都有跨音速過載衰減的問題————————,為了照顧二代機飛行員所以很多地方設置得非常奇葩……要是真沒問題也就不會搞T-10-24來研究如何解決那個蛋疼得要死的飛機會不由自主的抬頭問題還有可控迎角問題,SU-33/老SU-35就是這架飛機的血脈),J-11B當時基本沿用了這個飛控,而且由於飛機前後減重不均導致的重心重新分配,在原型機階段就出現過重心失調的囧事(當然現在通過後機身換髮、增加後機身復材比例、前機身整合ECM以及調整飛機供油方案等等已經不是事)。而這些年部隊也把不少使用經驗以及需求反饋回去。有了清晰的目標,依靠這幾年來小型井噴的航空工業、電子工業發展把當初J-11B上的遺憾補上,也依靠筷系本身的底子,把戰鬥力提升到滿足新時期空軍對於空優機、多用途機的程度。一架具備進一步修正和增強的結構、性能更好的發動機、功能更強的航電、更加完整而且可靠的數字化飛控的筷系重戰,也就呼之欲出了。

至於類型嘛,11D其實嚴格來講不算是純空優,那兩個內側的掛點就暗示了它在對地打擊能力上的提高,當然得益於搞重載掛架必須對飛機結構進行補強,原本在過載上的問題也有不少程度的解決。出現這種提升對地攻擊能力的單座機其實並不是難以理解,新時期各國軍方都不是餘糧充足的地主,真指望對地打擊全靠戰轟、雙用途那麼就可以天天上演敵在XXX的劇本了。此時一款能夠保持甚至提升原有空戰性能,同時也有不錯對地攻擊能力的戰鬥機,你說是一箭射中了客戶的心頭都不為過。但總體而言,11D還是一架以空優為主,兼備打擊能力的空優機就是。


誰告訴你蘇30是蘇27升級版的?

誰告訴你殲16和殲11D用途重疊的?

蘇30隻是氣動外形和蘇27較像,而兩者的機載系統 武器裝備 作戰理念 用途 都有差別。他們只是長得像而已

蘇三零實際上應當是一款多用途戰鬥機,更偏向與對地

蘇兩七則基本上是純空優戰機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不要一拍腦袋就覺得同時仿製兩款「長得像」的飛機就是給611所練手。。。

—————分割線—————

其實蠻對不起的,話說重了剛剛心情不太好見諒

我只想說,這種重大的國防科研項目的開展,一定是經過調研驗證的,應該來說,我們還沒有錢到可以研發兩個氣動相似,用途重疊的航空項目→_→


手機碼字

非專業歡迎大神指教( ̄▽ ̄)

答案是同代的戰鬥轟炸機空戰能力往往不及以奪取制空權為目標的戰鬥機,即便加裝了空戰裝備。

首先戰鬥轟炸機從整體設計來說就強調相對更遠的作戰半徑和對地面目標的打擊能力,因此不論雷達的探測距離還是狗斗的機動能力都不如戰鬥機。即便加裝了相應的電子設備,具備了發射中距蛋的能力也無法在狗斗中取得優勢。

但是……

目前還有一類以重型/中型戰鬥機為基礎改進而來的「多用途戰鬥機」,主要是為雷達增加了下視功能,增加保型油箱等

例如F15E系列,F18E/F,陣風,颱風等,個人認為蘇30也應該歸入其中,畢竟印度人的確是用蘇30MKI作為重型空優戰鬥機的…

就作戰能力而言,當空戰掛載時多用途戰鬥機的空戰能力不比空優戰鬥機差,而掛載對地武器及吊倉時,多用途戰鬥機又可以執行對地打擊任務。而且多用途戰鬥機可以降低成本。

舉個例子,F18出現之前美軍航母上有A6,F14,S2等多型飛機。現在F18系列替代了A6的對地打擊任務,F14的空戰/截擊任務。不僅降低了後勤保障難度。而且完全可以在執行空優任務時全部掛載對空武器,對地任務時則掛載對地武器及自衛用空空武器。可以執行對空任務與可以執行對地任務的飛機數量都大大增加。

————我是莫名其妙的分界線———

不過空優戰鬥機掛載了對地瞄準吊倉和激光制導炸彈似乎也能執行對地打擊任務→_→


11d有沒有到現在都是個問號,按照老大所的習慣,大改都要申請新的編號的,有了編號才有銀子,才能出成績,出院士。11系列來說,最早的老11就是自己組裝的27sk,後來停了27組裝項目,自己國產化就是11b,老11為了適應國產武器,原來的航電,火控進行破解,可以打憋產11,12號蛋,掛吊艙啥的。這個也就是大部分看到的11a; 11b 航電,雷達都實現了國產化,重新吹風,配重,至於說結構一點沒改是不可能的,大改也不要指望。27sk是補出來的一架飛機,結構上很多缺陷;11b把翼根強度、尾翼的坑徹底填了;由於11b用了功率更大,更重的國產PD雷達,所以相比老27sk增重了,為了不至於像30那樣因為對結構補強增重太難看,首次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這也是後來被詬病的一點,帶來了不少維護上的問題。

不過因為11b項目,老大所積累了不少經驗,可以對11系列結構進行一次大改, 11bs 上面驗證了電傳,將來換裝更好的雷達比如AESA,更強的機體壽命, 徹底解決27的結構問題。這些完全可以上一個新項目了,俄羅斯與之對應的就是su35bm。

另外一條線是因為買的76+44+的30 快到壽命了, 空軍對多用途重型戰機的渴望是急切的需求。 這個就大量借鑒30結構的16項目。可以理解為土鱉版的30mkk,雙座,更好的雷達,更強大的動力,四代航電。16項目結構大量借鑒30 ,可以說跟27在結構上來說是完全不同的飛機了,而且也是老大所擺脫西蒙諾夫這個拐棍以後自己摸索的一次重大進步。16在空軍的意義不比J20差多少。

再說所謂的11d,沈飛擺脫了西蒙諾夫拐棍,在15系列,16系列結構設計上的積累,對27結構進行一次重構,至於採用30的思路,還是類似su35bm那樣的思路,就不得而知了。其實11d重大得意義就是讓大規模引進35bm 幾乎沒有可能。


其實大家感覺蘇霍伊T10系列氣動布局相似,就感覺是誰仿製了誰,或者說雙座只是多了個座而已,其實不太一樣。

從用途分析,su27是蘇聯裝備國土防空軍的一型專用高性能制空型戰鬥機。早期蘇軍國土防空軍部隊都是su27P型,就是單獨的制空攔截行,類似於F15J一樣,是」沒有一磅重量用於對地攻擊。

su30是當時為了指揮成建制的Su27機群作戰而衍生的指揮機。它誕生初期並不是一種類似於目前西方F15E這樣有對地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SU30后座的飛行員只是為了通過小範圍共享信息的數據鏈來指導Su27,再把信息傳遞給A50預警機的指揮平台。

後期蘇聯解體,蘇霍伊為了維繫企業運轉,才加強了機身設計和重型外掛點,同時改進了雷達攻擊模式,把Su30推向國際軍購市場。

其實Su27家族裡雙座的機型還是不少的,包括Su27UB、Su30MK、Su30SM

前者不做討論,簡單說一下後兩者。蘇聯時期,T10系列主要由位於共青城工廠和伊爾庫茨克的兩個工廠生產。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後,兩家工廠為了搶佔國外的客戶和市場,也是不遺餘力。但是就血統來說,共青城的工廠是早期就開始生產Su30的。在俄羅斯獨立以後,轉企改革,直接劃入了蘇霍伊公司,SU對其完全控股;而伊爾庫茨克的工廠變成了伊爾庫茨克飛機聯合體,在蘇聯時期它主要產品是各類Su27單座型號,實際對生產雙座Su30屬於半路出家。而且轉企改革後,伊爾庫茨克製造廠併入了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成立的新公司,其生產線還要承擔一部分Yak130的改良和生產任務,因此底子沒有共青城硬。而且改革後,蘇霍伊對伊爾庫茨克的持股只有20%-,話語權和關係都要差一點。因此他的產品後期改良的成分多一些。

兩種型號的產品在外形上還有一定區別,比如垂尾的結構,分平直或是鈍三角型。有興趣的大神可以看看,越南,中國,印度的蘇霍伊都不一樣。不過誰更厲害,打起來才知道。

中國的殲十六個人感覺要好於目前的Su30系列。原因一方面是電子信息化更高,液晶顯示屏取代了人機工程不太友好的機械儀錶,雷達和火控系統也更加先進,西方化;

集成度更高,中國修改了飛機的飛控系統軟體和火控系統源代碼,使得16能夠用我們的霹靂啊、鷹擊系列導彈,還有雷石制導炸彈什麼的。這些武器本身就高於蘇制彈藥,本身也給16的攻擊力加分。

太行發動機的批量裝備。太行機器很多人詬病,但更多的人是希望。我們的太行嚴格來說是有點F100血統的。可能逆向工程中,材料和裝配的工藝不足導致到今天才裝備,但是從設計上,我認為是不比留里卡差的。很多資料表明,留里卡AL31發動機的潤滑系統在高溫時會出現故障導致渦輪爆死造成停車,而且無法根治。近期墜機的殲十據說與俄制機器的可靠性也不無關係。

其實應該客觀看待事故。事故出現是因為高強度的訓練導致的,不想出事,就別起飛。不能因噎廢食,但是與其這樣,倒不如把自己的作品完善,這樣就不必受制於人了。

殲十六是海航對Su30MK2極度滿意的結果,不過我相信我們的殲十六更勝一籌。15與16的批量裝備,可以說沈霍伊至此應該是把T10系列基本吃透了。


兩個都是多用途。16海君貨替換飛豹。D型筷子升級航電,主業還是空優。16主業是對地對海。

長的像,飛起來估計差很遠。2K型動能態勢大於筷子,如果筷子飛叫芭蕾,2K大概就是廣場舞水平。

最後2K型武器埠也好數據鏈也罷,明擺著都是掛重型型號。你叫筷子掛一個我看看。以後D型也不會掛,也不可能掛。還得交給16。上面說30不是27的也是醉了,側位家族全部源自27。高配帶鴨翼,航電自選。

還有,這麼多人都不提一下武器官的重要性


J11是基於SU27SK國產化並安裝國產設備以後出來的,J11D估計是試圖達到SU35的水平。J16是基於SU30MKK/MK1/MK2國產化仿製出來的。一個是空優戰機,一個是戰鬥轟炸機。儘管同樣都是基於SU27改進出來的,但基本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空戰以及對地對海精確打擊。

毛子也是用SU27SM和SU30搭配,現在估計要換裝成SU36和SU34搭配。中國也是要從要逐漸升級並國產化換裝成J11D和J16了。至於問J11D和J16有什麼區別的,印度人民歡迎你,三哥家的SU30MKI也是醉了,給戰轟裝矢量噴口進行空戰,完全是定位不明嘛…


一個是單座重型空優機,是用來肛對面戰鬥機確保制空權的;另一個是雙座殲擊轟炸機,是在制空權已經取得的情況下攻擊地面目標掩護地面武裝部隊的。二者用途不一樣,但都可以認定為蘇式戰機。


11D是碟剎


殲16多用途,對地,對海,當然也可以對空,主要改進機體掛載,新的航電系統,aesa雷達。殲11D是殲11的大改版,偏對空作戰。


為啥沒人提烏克蘭呢?


我只是見到過16和11d,至於題主問的問題,我是外行,只知道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是雙座一個是單座。


前兩天和殲20一起訓練時,我就感覺殲十六這個背推好有勁啊,嗖的一下就起來了,頭盔瞄的准,打了兩發火箭彈全中,旅裡面給了個口頭表揚,明年打算轉去開殲二十,我就是擔心那玩意手剎在哪兒……

好吧我編不下去了


不同點:

「殲」字後面的數字字母不一樣,一個是11D,一個是16。

相同點:都有「殲」字。再補充個不容易看出來的,都是灰機


J16是多用途性飛機,側重對地對海攻擊,兼顧空戰。這就要求飛機的載彈量要求比較大,實現途徑是增大機翼面積來提高飛行時的升力,這就帶來兩個問題:1.飛機的結構受力增大,對機體的強度要求比較高。2.飛機的高速操控性變差,不利於空中格鬥。J11D是空優戰機,主要是對空作戰,相應的機翼面積就沒有那麼大,可以更適合空中機動格鬥作戰,當然了載彈量就會小一些。至於雷達,電子系統、軟體的更改對一個飛機來說比較容易,主要是對飛機的氣動外形影響不大。


殲16就是升級版的飛豹麽


F15C和F15E


就算大傢伙都懂也別盡量別回答這類問題 釣魚的真多啊


單座雙發空優機跟雙座雙發戰轟……F-15C跟F-111有什麼區別?


題主,這兩個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啊。

沒有什麼可比性。

如果一定要比:都是灰機~~~


11是毛子賣你生產許可,生產線的的,16是從二毛手裡賣了兩架自己拆了以後弄的純山寨貨……


殲11系列是從仿製蘇27SK開始的。蘇27是一款相當經典的戰機,空戰能力相當好,作為制空戰機無可非議。殲11系列繼承了蘇27的強項。

但是蘇27缺乏對地攻擊能力。這也是我國在本世紀初引進相當數量蘇30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使用的是蘇30MK/MKK,相比蘇30的其它型號,空戰能力較弱,對地攻擊卻強不少。

由於我國沒有原始圖紙,所以無法對蘇27這個平台進行太大的改動,只能在現有平台基礎上做加減法。所以,我國直接在殲11的平台上無法還進出殲16。而引進的蘇30直接給了一個現成的平台。

殲11系列的任務是獲取制空權。殲16的定位是多用途戰機,更側重於對地攻擊。


推薦閱讀:

當一位軍校學生是種什麼體驗?
如何評價國產055大驅下水的意義?
如何評價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同是二戰戰敗國,德國和日本的軍隊建設現在有什麼區別和差距?
如何看待美國軍事評論員對於殲-20和F-22的評價?

TAG:軍事 | 戰鬥機 | 軍事裝備 | 飛行器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