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齡人中相對優秀的你還留在體制內?

如題。

題主作為魔都一枚「體制內狗」,最近深深感到了沿海城市體制內的離職潮。從高級公務員(魔都浦東新區的副區長、發改委副主任),到證監、銀監、法院一些相對有技術含量部門的年輕人,離職潮似乎再度出現。

作為一枚也有意重新規劃的年輕人,想問眾職場人士:這種情況只發生在一線城市嗎?部分機構比如法院年輕人的大規模離職究竟是為什麼?隨著市場的進化,未來十年,「體制內」的鐵飯碗們會有什麼變化?


我希望從事公務員這個職業,是因為我有樸素的個人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還是有點從政的想法的,希望能以後有機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享受這個職業帶給我的成就感和社會地位,並且具備預期今後改變社會的更大榮譽感,我對物質的要求不高,有兩室的房子住,有代步的車子開即可,有自己的業餘愛好並能支撐日常消費,孩子也不會選擇貴族學校等高消費的培養方式,我妻子也是如此,然後專心從事我的工作,爭取在事業上有所發展,盡自己的努力。所以我的收入雖然也遠低於我的同學,但是可以滿足我對生活的要求,所以我能夠心平氣和,並不過多抱怨。我也不是很看重這份工作的穩定性和收入,穩定肯定是穩定,收入確實有限。

現在你們認為公務員、事業單位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在我看來則一直都不是,其實90年代到21世紀初,公務員,事業單位,包括國企等單位並不是當時大學生最優的選擇,只是穩定而已,當時最優選擇是外企,是下海經商。從當時考公務員的數量和熱度就可以看出來。我02年畢業時同學幾乎都沒有考公務員的,因為掙得太少,當時只有1000元左右的工資,教師醫院等事業單位都差不多。銀行也不多,我們同學基本都進的銀行,當時比我高些有限,同學們也都苦了好幾年,到05、06年左右銀行等才火起來。是親身經歷的人應該都清楚。當時外企一般起薪是2500到三千元,很多人都是直奔外企的。我現在的收入是我高中加大學同學裡最少的,沒有之一。

我不敢說自己多優秀,但是絕不比大多數人差,我在體制里能幹得好,在體制外一樣能幹的好。我們單位系統好幾千人現,我在是我們單位最年輕的處級幹部,我的同學們在外面也很多同樣做到了管理層,銀行的支行長,外企的經理,民企的高管等等。我並不比他們差,除了收入差很多,他們收入基本是我的三到五倍,多的將近十倍。也許我這輩子收入也不如人家一個零頭。但是每個人志向不同,不是么,所以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在自己的領域裡做的也很好,而且是我想要的,正在向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為何要走,為何要背棄自己的理想,難道體制內的人理想就不是理想了。我還年輕,理想這東西,暫時還戒不了。

我的理想是改變這個社會,所以我選擇一條最有可能實現的渠道,雖然艱難坎坷,但是無怨無悔。以曾文正公一句話結尾吧。「大抵謂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關心者請入局,入局者少計較,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希望對體制內的認識能客觀些,不要吹,也不要黑。

對大部分人來說,體制內也就是一份工作,跟在體制外的企業一樣,升職加薪是最重要的。沒那麼多陰謀腐敗,也沒那麼多家國情懷。

人人也都是在掂量,看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是否跟自己的比較優勢匹配,跳出去是否能實現更大成就。

留下來的,一是很適合體制內環境的,另外還有一種是被體制內養廢的,不喜歡,但卻再也沒有能力到市場中去。

所以沒有優不優秀,只有適不適合,和能不能。


1、本人在一個二線城市,很多情況請區別對待。

2、體制內單位確實有人辭職,但是真的沒有成潮,只是現在很多體制外的記者惡意炒作。

3、有核心技能的人的確可以市場化,比如一行三會的人進入金融界,但是其實他們沒有離開體制,他們去金融單位是更好地發揮了自己的體制優勢,類似參照很多政府司局級幹部去央企當紀檢組長,當辦公室主任或者人力資源部部長。

4、不是每個崗位都能跳,更不是想跳就能跳,特別是其實很多時候不必跳。


因為我完全算不上「同齡人中優秀」啊!!

不知名小學校畢業,去找工作人家都不會多看一眼我的簡歷;知乎上貌似不讀個研就跟你沒上過學一樣,然而我是本科學歷,還是專升本;學的專業是法律,本專業除了公考司考之外基本就只能轉行了;家裡條件一般,不上班也沒啥生意可以繼承……

簡單地說,我出去找不到工作。


無數中國年輕人都是這樣一種模式——出去混幾年然後靠家裡在老家的小城市開個小店or托關係進體制,就從此吃香喝辣,每天晚上和各路狐朋狗友下館子,都免不了跟別人吹噓一下「想當年老子在北上廣怎樣怎樣」「老子當年出差去NYC去Dubai可爽了」。

在我眼裡,這樣的人真沒什麼了不起的。他們所享受著的滋潤生活,也就終究還是建立在家族支持的根基上,跟他們在飯局上跟別人講的「奮鬥史」扯不上太多的聯繫。但是說實話我倒很想像他們一樣去經歷一番,世界那麼大,誰不想去看看?然而剛畢業的我並沒有去看看,而是選擇了進入體制。直接原因是當前的就業氛圍。今年(2015)的經濟形勢實在是太嚴峻,與自己所讀工科專業關聯的實體經濟舉步維艱,進入體制就最大程度地規避了現在經濟轉型的腥風血雨。但是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出身家庭並不富裕,自己又是獨子,沒有出去任性混的籌碼,自己僅僅是在自己的小平台里(某二本地方院校)相對身邊的人優秀,並沒有厲害到能征服BAT級別公司的程度,實在不想出去混幾年後建樹甚少然後被迫回家繼續折騰兩老。

所以我今年畢業,大四時得到的offer全班最多,一個能和老外談笑風生的工科男,外企HR見到我眼睛都會發光,現在卻在某壟斷央企就職。

很多朋友都說我應該去外企或民企,去國企是浪費,難以發揮英語的優勢。這樣的話我也算是聽得很多了。是的,去外企確實能做自己的喜歡做的事,起點的收入也會比現在的地方好。但是考慮到目前及可見的將來的經濟形勢,在相應行業的外企的普遍workload可以說絕對大於現在的東家不少。現在我還有精力和時間每晚健身房,練習英語口語,但是我大學同班的很多體制外的同學都經常義務加班到精疲力盡,各種工作進度壓力,洗完澡後睡覺都來不及,哪還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的愛好?這也算是目前國內大部分製造業轉型陣痛的縮影。

大國企內確實缺乏一種催人向上的積極氛圍,確實有不少混日子的人和員工子弟。但是我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愛好和追求,以確保自己頭腦清醒不墮落。我並不是那種想著進去了就一輩子待在體制內的人,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現在體制內的穩定並不代表著今後的穩定,國企改革也不是紙上談兵,再來一次90年代級別的洗牌也很難說。但是真正可以一成不變的是各方面持續的學習鍛煉——做好自己本職,學好英語,堅持健身,積累人脈,培養出一套職場人際關係處理藝術。這樣做,即使哪天此處不留爺了,自有留爺處。


經濟那麼爛,企業哀鴻遍野還有人辭職啊?


因所求非富貴


現在公務員的圈子,基本上是屬於家天下,世襲制。

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極小

在公務員的圈子,你還相對優秀,相對來說就會有啊,很不錯的前程,你也許不會成功,但絕對會是中產階級,以上,

創業,是個理想


就我自身情況來說,家庭三線城市,研究生一枚,能在一線城市憑自己找到一份同齡人看來還不錯的工作。家裡條件不錯,但也只能在當地幫找份不錯的工作(家裡的工作確實靠關係不大注重能力你懂的)從小學習能力都不錯,玩的來的朋友大多從小優秀,現在也都是國外or北上工作or讀研。當我給他們說自己回家的想法時,大都很不理解的勸我。他們的抱怨無非就是老生常談,服務效率低,不注重能力,勾心鬥角走關係,我確實對這些很介意,自己也喜歡單純的環境。可是作為一個女孩子,我真的是想回家照顧父母,就這一個原因吧,不想看爸媽那麼忙碌,而我把他們接到大城市陪伴又需要很多年啊,還未奮鬥出樣子,父母都老了我真的不能忍,就醬。


看你追求什麼了,如果追求收入,辭職很正常,但是如果追求地位和成就,我想沒有比辭職潮競爭更小的時候了。


一方面,覺得可變現的資源還不夠。

另一方面,以及想平衡生活的各方面,可以照顧家庭感情等等,但一旦投身市場就變成了偏科生 。


推薦閱讀:

理工科本碩+經濟雙學位,畢業後想進入國資銀行總行工作,需要做哪些準備?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需不需要做長遠的職業規劃?
現在從事財務工作,如何讓工資更上一層??有沒有好的職業規劃?
初入金融行業,如何進行實用行業研究與行業分析?
在建築行業遇到過哪些奇怪的甲方要求?都是怎麼解決的?

TAG:跳槽 | 職場 | 職業規劃 | 工作 | 體制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