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子書沒有像視頻、音樂一樣走向免費模式?
同樣是邊際成本接近為0,為什麼電子書沒有像軟體、視頻、音樂一樣以免費為主流?數字出版產業有什麼差異點,推行免費模式的障礙在哪裡?
你們如果對問題有意見,可以修改問題。也可以在問題下面評論。而不是把吐槽當作答案。更讓我吃驚的是,吐槽的回答竟然排名第一。這還是當年的知乎嗎?知乎的理性、客觀精神全失。另外補充一點:免費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不等同於盜版。如果你不理解可以去讀一下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免費:商業的未來 》。最簡單的像360安全軟體,通過安全軟體免費,推廣瀏覽器,再通過瀏覽器上的360網址導航和搜索變現。視頻網站在對用戶免費時,通過廣告向廠商收費。現在甚至有廠家要推出免費智能硬體。還是去看看安德森的書吧!
大家不要一上來就對題目進行嘲諷好嗎?知乎戾氣現在越來越重。以前我也是小白的時候,在經濟學金融學領域也問出了很多質量並不高的問題,但也是得到了很多前輩的指導,我覺得我們至少要把這種尊重一致傳承下去。
題主的意思是,在聽音樂的網站和看視頻的網站中,這部分的版權費用由音樂、視頻網站支付,在絕大數情況下,網民並不需要為此支付版權費用。然而,類似提供圖書服務的網站中,圖書的版權缺並不由網站代為支付,反而需要讀者自己花錢。這個現象是為什麼?
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濟學問題,題主首先考慮到了邊際成本幾乎均接近於0,所以產生了很大的不解,因此才在知乎上提問,希望諸位答主能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或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嘲諷。
針對於這個問題,兩個不同的營銷模式,我個人的觀點是,音樂、視頻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娛樂用的消費品,在現階段來說,網民對其需求強勁,然而中國網民並沒有為此支付的習慣,因此該類網站將版權買下的做法是很明智的。這個時代流量即是一切,通過購買版權規避法律風險,同時不改變網民原有上網習慣,在加強對版權問題的治理以前,看似花了很多冤枉錢,但是一旦國家開始整治,其行業地位即可得到不可撼動的鞏固,而沒有購買版權的一些列視頻音樂網站將受到重大打擊。
其次考慮圖書類網站,看書並不是網民的主流娛樂方式,因此其帶來的流量和音樂視頻網站不可同日而語,網站並不需要花費巨資將版權買下掛到網上,大部分網民也沒有在網上看書這種習慣。這是其一,第二,一些連載圖書,通過網民的直接購買,更能調動作者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其寫作質量。因此這種策略對圖書類網站來說是利益最優的。
在這個角度上,我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歡迎大家繼續回答。-----------------20150901更新------------------
1. 這很顯然是一個經濟學問題,而不是一個管理學問題;所以所有討論企業盈利模式和免費盈利模式的回答都文不對題。2. 在評論中被質疑最多的地方是,圖書市場比流行音樂市場在壟斷屬性上的差異。說實話這是有點無語的。我承認一些人對某一個歌者或某一首歌會有強烈的偏好,但對於更廣闊的大眾來說,相同風格的流行音樂之間有著較強的替代性難道不是事實么。純粹的市場是不存在的,經濟分析是需要一定抽象能力的,如果不抬杠的話,每一本書在其小客群之內替代性較弱,而更偏向與壟斷市場的屬性,而流行音樂之間由於替代性(與圖書比較)更高而更偏向充分競爭市場應該是沒有什麼異議的。-----------------原答案------------------------
這是一個好問題。微觀經濟學中,確實說過均衡狀態,價格會等於邊際成本。
但是(重要的都是但是),這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在充分競爭市場;壟斷(以及寡頭)市場價格是不等於邊際成本滴。
事實上,圖書恐怕是我們日常消費品裡面最具有壟斷屬性的產品了,恰恰相反的是流行音樂市場相對競爭要充分些。
你想聽個high的曲子,下載一首,發現音質不好,於是你換了一首更high的來聽,這個情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成立。就是說你現在面對了一個競爭充分的「high曲兒」市場;但是你想讀一本弗里德曼,別人跟你說弗里德曼特么太貴了,我給你一本郭敬明好不好。你肯定會削他對不對。這時,你面對的就是由一個 「弗里德曼寫的書」 所形成的的壟斷市場。圖書裡面也有一部分,比如說網路小說總裁文什麼的,這個的可替代性就相對較高,他就變成了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所以很多網文都是免費的。我聽說網文界有種相當牛逼的收費方式,我來談談幫大家理解滴深入一點,網文界有些書是開頭幾章閱讀是免費的,後來在逐漸開始收費,有的還能越收越高。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首先,你在選擇讀哪一本網文的時候,你面對的是一個 「有眾多同類同水平的產品」 的競爭市場,所以他們全是免費的;你左挑挑右挑挑,終於選擇了一本《霸道總裁余加文愛上灰姑娘周紅衣》開始讀。讀到一半,故事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剛讀到 「余加文和周紅衣上電視撕逼」 突然停了,唉我去,不讓讀了!!!這時候,你面對的就不再是一個競爭市場了對不對,其他產品不管寫的多好,不管是張家瑋寫的,奧巴馬寫的,還是弗里德曼寫的,你都提不起興緻來,對,奧巴馬寫的總統文你都提不起興緻來。你面前的,就變成了 「你自己極其想讀完這本書,這件事情」 的壟斷市場,好嘛,老老實實的交錢。//稍稍註明一下,微觀經濟學中的壟斷、寡頭、競爭市場定義和區分是蠻嚴格的,和我們常常在大眾媒體上面看到的壟斷可能會稍有不同,其未必指代擁有多強的市場地位以及強大並帶有欺壓性的企業(組織)。
其次,那啥,經濟現象分析其實也是有門檻的。。。。-------------------------------
//20150901附註2. 評論中很多朋友對文章做了延伸,所以有了些新的例子,比如說網路遊戲,在你選擇一個網遊之前,很顯然所有的網遊都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當你玩了一陣子以後,那對玩家來說,這個網遊已經對其有一定壟斷性了。-------------------------------//很多人對最後一句吐槽感興趣。以曼昆的書為例,講比較優勢才一章,講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用了三章,而且前面還有很多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訓練,我不可能在短短的篇幅內就把這個問題做一個面面俱到的分析論文,為了可讀性和篇幅只好直指重點,而不得不摒棄嚴謹但枯燥的邏輯分析,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要。
可知如果能成功挑戰已被大規模接受的微觀經濟學裡面的某一個小點,能得到多大的榮譽。那些經歷大量邏輯訓練的年輕學者中,也是有足夠多的刺頭的。能被奉為經典的規律必然有其普世之處,在遭遇看似和直覺相悖的理論時,要先想到是否是自己基礎知識不夠,而不是規律錯了。免費的基礎是找到交叉補貼方式,如360安全通過遊戲分發交叉補貼。當前交叉補貼模式多為海量用戶低轉化率(一個土豪的遊戲支出足以為十萬用戶分攤成本),所謂「屌絲經濟」亦在於此,免費一定是基於過程高活躍度和粘度的。而電子書呢,用戶群狹窄不說,用戶消費意願極低也算了,可偏偏連看也看得很少,我上下求索多年,做過各種免費,但百萬下載只有不到一萬的閱讀量,一萬閱讀量只有一千持續閱讀,怎麼過程付費呀,分明是整死人的節奏!另外,題主說的邊際成本為零,不由得讓人心生悲涼,你說的那是在海量用戶基礎上啊,電子書在中國有史以來,做電子書運營的就沒賺回來製作與運營成本,這個前提不存在啊!這個行業,坐而論道者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更多。愛書的人啊,你捨不得花區區幾塊錢,才讓這個行業瀕臨崩潰。我愛電子書,但誰TMD愛我呀!以後不要再問我數字閱讀的問題了,邀請我也不會回答。
其實這個問題被吐槽的關鍵是,
這是個典型的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問題。然後一群人分析了老半天都沒有指出來。
誰說電子書沒有免費的?你現在不就在免費看知乎嗎?
知乎難道不是電子書?難道不是一堆整理好的有意義的文字?
新浪網(報紙)、有妖氣(漫畫雜誌)、小說網(故事會)、必應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維基百科(百科全書),這些原來都是要錢的,電子化後統統都不要錢了。
所以你到底是從哪裡得出結論說電子書沒有免費的?
目前沒有免費的電子書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也就是發行量太小,受眾群體太小,免費的模式不適用。
例如各種科研雜誌、技術書籍,這些書籍的受眾面非常小,所以免費的模式難以獲得相應的利潤。但也不是絕對,就拿技術書籍來說,這個網站要錢嗎?
Learn to Develop with 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事實上,書籍的電子化和免費化,遠比音樂和視頻材料要早得多。最初發明萬維網(WWW)就是為了共享數字化的文檔。
所以提出為什麼電子書沒有免費這種問題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因為本質是很多書(出版物)已經完全電子化免費出版了,也就不再出版紙質書籍。
你可以把新浪看成是報紙,有妖氣看成是漫畫雜誌,各種小說網是出版社。所以在這個時代,最終以紙質形式出版的書,全部都是在一開始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以電子和免費的形式進行出版,才最終印刷成冊,紙質出版的。
所以這些書再電子化成電子書的時候,又怎麼會基因突變成為免費版本呢?
正如同並不是所有的音樂都被免費化一樣,書籍也不會全部免費化。
這就像儘管在線音樂全面免費的今天,還是會有很多人去買CD,看演唱會一樣。淺談視頻、音樂的經營模式
現在我們上各大視頻網站看視頻大部分都是沒有付費,少部分需要,比如優酷網分會員與非會員內容,大多數視頻都是用戶都可以觀看,但是部分內容需要會員身份,無會員身份的觀眾需要點播。優酷會引進一些剛剛在院線下映的電影作為會員內容,吸引更多普通用戶成為付費用戶。但是更多的內容都是非付費普通用戶。那麼,也就是說普通用戶可以不花錢看視頻內容。視頻內容生產方必須盈利,就需要有人為內容付費。目前國內主流方法是內容製作方依靠販賣版權盈利,視頻網站平台依靠廣告收入購買版權,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普通用戶通過觀看視頻平台的廣告來支付費用了。目前各大視頻網站的盈利狀況都不好,大多數都是賠錢,他們都沒有找到更多盈利模式,普遍處在困局中。可以看到視頻網站為此做了很多改變,包括自製內容、開發周邊業務、擴大付費用戶等等,但是目前來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仍然無法擺脫困局。音樂方面,以我們普通用戶常用的幾大音樂平台的經營策略來談。酷狗音樂都是免費,他的盈利模式是廣告+遊戲,也是平台支付版權費用,用戶不支付費用,類似優酷。qq音樂則更像優酷,再開拓付費用戶,目前qq音樂高、無損品質的音樂需要綠鑽身份。
從中看出趨勢大體是從免費到付費,付費時代或許即將到來,前期的用戶已經培養起來了。
電子書以起點來看,起點的盈利模式是廣告+付費用戶+周邊,作者發表文章,吸引讀者,部分免費,後續章節付費,讀者的錢一部分給作者,一部分起點拿了。為什麼看小說普通讀者要給錢?而不是像視頻一樣,由平台全包了?
1.看小說的用戶遠沒有視頻音樂多,沒有足夠的用戶,廣告是不足以同時支撐平台和創作者的。需要發掘付費用戶。2.比較便宜,千字2分+,不算貴,當然有些好的作品,價高,這也很正常合理。用戶支付的起。一本書可以看很久。這個問題是我問的,提問的時候還為提出這麼好的問題而偷著樂呢。萬萬沒想到隔天一看被罵得狗血淋頭,肺都要氣炸。我反反覆復看了又看,實在不知道這個問題戳到某些人的哪根神經了。既使最友善的回答,也暗示問題幼稚。對此我不能認同,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好問題。看到這麼多回答都不上道,我決定親自上陣拋磚引玉,把回答拉到正道上來。這裡要的是實證分析而不是規範研究,不是要你對電子書免費作價值判斷。是否免費說到底是利益問題,而不是道德問題。是否免費關鍵看免費和付費哪個能夠帶來更多收益。
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這裡的所有免費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合法的、正版授權的,和盜版之類的無關。所以為版權問題怒不可遏請您息怒。
免費模式不是說沒有任何人付費,用互聯網圈流行的說法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只要大多數的普通用戶的一般需求不用付費就可以稱為免費。像常見的免費模式1用戶免費,廠商收費;2用戶的一般需求免費,更高級的服務免費(如軟體的普通版本免費,高級版本付費;音樂的標準品質免費,無損品質免費);3產品免費,服務收費——當然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免費模式出現的。所以那些說音樂、視頻不是免費模式,那是你不理解免費策略的含義。
回到正題。電子書沒有出現合法的大規模免費的平台,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竟然沒有一個人指出來:1紙質書的銷售仍然佔據出版商收入的主要部分,出版商擔心電子書的免費會衝擊紙質書的銷售。不僅是免費,甚至是過低的價格都不被允許。這一點和電影有點像。但電影的上映期很短,過了上映期電影的票房收入就算定格了。所以電影可以在網上推遲於線下以低價上映,甚至是免費。這有點像經濟學裡講的三級價格歧視。但書籍的銷售周期較長,有些暢銷書會一版再版。不過只是這一個問題還是無法解釋那些過了銷售期的非暢銷書,而這類書佔據著圖書市場的多數。所以我思考還有以下的原因:2書籍的受眾規模較小。收費與否對電子書的用戶規模影響要比視頻之類小得多。
3書籍的用戶粘性較強,或者說用戶的付費意願更強烈。視頻之類對用戶只是娛樂消遣,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較低,而且單個用戶付費也不高。用戶的付費意願、付費能力因環境不同,差異巨大,對一個產品或服務是否免費具有重大影響。中國和美國影視『音樂相關產業的差異大多源於此。所以對視頻網站免費會有更多收益,優勢明顯。至於視頻網站中電影往往會收費,因為電影的廣告資源遠較電視劇少,並且用戶為電影付費的意願更強烈。視頻網站中也有少部分熱門資源收費,道理差不多。但電子書的情況就複雜了以上3個理由對電子書不免費起支持作用。但也有利於電子書免費的因素:
1盜版的威脅,盜版會減少電子書的收費,同樣也會威脅紙質書。並且電子書的盜版更加容易也更加難以控制。中國音樂付費市場一直步履艱難盜版就是重要原因。
2電子書的用戶雖然規模較小,但是商業價值較高;並且書籍的製作成本要比電視劇、甚至是音樂作品更低,至於邊際成本更低,因為對帶寬要求不高。這意味著免費模式下,電子書建立可持續盈利的模式可能。在提問中忽略了新聞行業,其實更應該把電子書和網路新聞作比較,畢竟很多公司是兼營媒體和出版的而同時涉足影視、出版的少得多。傳統上報紙是一般是付費的(現在也有不少免費的),但網路新聞卻絕大多數是免費的。當你指摘免費行為時,你想過付費看新聞嗎?我想說你去門戶網站看新聞(只要你不使用軟體屏蔽廣告),不是盜竊,不是伸手黨,而是對網站的支持,網站求之不得。新聞網站為什麼免費?因為免費比收費更有利可圖。軟體、視頻之類莫不如此,爭取用戶是這類企業的頭等大事。有人指出電子書廣告會破壞閱讀體驗,暫且不討論電子書用戶是否對廣告忍受力更低。單說廣告你可以有多種投放方式,不是一定要放在內容中間的。其次廣告只是一種方式,還有很多模式可以探索。例如可以通過免費的電子書推薦高附加值服務,像中信銀行的貴賓客戶就可以免費得到中信出版社的貴賓專屬圖書。關鍵是看你怎麼設計產品。鑒於讀書的小眾性,只有高的ARPU才能在商業上可行。如果有一天免費能夠比收費給出版商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免費就不是不可能的。對於電子書免費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以上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肯定不完善,甚至可能不正確。歡迎批評指正,謝絕攻擊。後面的可以略去。本來這個問題和版權問題沒有多大關係,但萬萬沒想到突然跳出這麼多知識產權方面的道德潔癖者,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和中國慘淡的版權付費環境真是對比鮮明。我想替被免費音樂折磨的痛苦不堪的音樂界吶喊,現實中你們都在哪兒啊?我都不敢想我如果直接討論知識產權本身會遭到怎樣的不測。說到知識產權順便多說一句:知識產權領域重要著述《Copy Right! 模仿如何激發創新》,會告訴你字體、美食、橄欖球、資料庫、單口相聲這些在美國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領域是怎樣持續創新的——而不是有人聲稱的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者就會因沒有利益就不再創新。對於那些嘲諷這個問題的人,我想說該嘲諷的是你的固定思維。如果你不願意思考,至少請你不要攻擊別人的提問。--------------------------------------------------------------------------------------------------------------------------------
以上是8月19日的回答,沒有刪改。昨天我的回答排名還是靠前的,今天贊同的票數增加了,排名卻大幅倒退了,看來有人反擊了。本來想算了,知乎的現狀就是這樣。不過最後我還是決定在離開前,給這個問題留個圓滿的句號。我其實對知乎現在的氛圍是清楚的,之所以在回答時滿腔憤怒,並不僅因為受到的無端指責;而是因為僅僅提了一個不針對任何人和組織的問題就受到一邊倒的指責——除了李憲宇(當時是匿名用戶)的回答還算友好之外。我回答後的情況好了一些,不過今天看來持續惡化中。不知得說多少遍,我從來就沒說過也沒問過電子書該不該免費。我也沒說電子書一定會免費。我只是問電子書的主流為什麼不是免費模式。我今天的補充主要是對張小小答案的不同意見。本來想在張小小答案的評論下回復,但一是篇幅較長,二來覺得有些人根本不看評論。在這之前,我要先感謝張小小的回答,張小小試圖用經濟學模型作答在現在的知乎絕對是殊為難得。在所有回答中我覺得只有張小小的回答是有質量的——雖然我不認同他的觀點。(雖然知乎最近在力推大V)但我還是覺得錯誤的答案不應該得到更多的贊同。即便我不是經濟學專家,我覺得這其中的漏洞也是顯而易見的——真不明白那些經濟學博士之流怎麼不指出來。下面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張的回答用到了市場理論,這其中主要涉及到兩方面:一是成本,一是收益。成本理論沒有任何問題,從過去到現在都一樣。但其對收益理論的真諦顯然理解有誤。在傳統的經濟學教材中,TR(總收益)=P(市場價格)×Q(銷量)。但顯然這已經不適用於免費模式了,以廣告營收模式為例:TR=∑Fi,F代表企業支付的廣告費用,就是說這時的總收益是所有廣告客戶支付的費用之和。如果按照傳統理論中P=0來計算,TR=0,這顯然是荒謬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傳統經濟學教程里,使用者即是購買者;但新經濟里出現了新的模式,那就是consumer和customer開始分離了。這時候的收益就不是由所有用戶以同一單價支付的費用構成。在廣告營收的模式里,收益由所有廣告客戶支付的費用構成;在少數人付費的模式里,收益由少數人支付的費用構成。並且一價定律都不再適用,廣告客戶支付的廣告費差異很大,網文打賞模式里打賞金額也是自定的。換句說法在廣告模式里,產品和服務的直接購買者是廣告客戶而不再是消費者,像google和百度,單從商業上看,它是把產品賣給了做廣告的企業。這些靠廣告營收的產品,一頭連著consumer,另一頭連著customer。好吧!你想說最終還是消費者埋單,那麼從消費者視角如何理解收益呢?這就要引進一個術語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那麼問題解決了,TR=ARPU×Q(用戶數量)。ARPU就代替了傳統經濟學裡的P。但是ARPU和P還是有區別的,ARPU是一個平均數,意味著每用戶貢獻的收益是有差異的,通常還會很大;這和傳統的一價定律是不一樣的。如果從營收的視角來看,差異更大,TR=P×Q會告訴你營銷的重點信息,TR=ARPU×Q中ARPU只是用來衡量用戶價值的,營銷的關鍵在於TR=∑Fi,開拓市場的目標由消費者轉向了廣告客戶。先不管這些,TR=ARPU×Q會告訴我們什麼呢?(其實我們可以把P理解為ARPU的一種特殊形式——每個用戶為企業貢獻的收入都一樣)。它告訴我們用戶即使免費使用產品,也是可能為企業貢獻價值的。比如看視頻的時候,賣給企業的視頻廣告就是用戶貢獻的價值。那麼壟斷市場理論就好解釋了:傳統的P&>MC(邊際成本)就變成了ARPU&>MC。它告訴我們在壟斷市場里,產品提供者會向客戶收取超額利潤。例如搜索引擎市場。對用戶而言ARPU&>MC,和用戶免費沒有任何衝突。以上是為理論分析。這麼多人贊同張的答案,但願只是贊同他的態度和思路。其實如果對張的答案理論部分看不清的話,只需想想實際的案例就能發現這個解釋破綻百出。就像我在他的答案評論里指出的那樣,Google在很多市場是處於壟斷地位的,但其從來就是免費的。其實對於張說書籍如學術性或專業性書籍類似於壟斷商品,和我的第3點解釋是一個意思:書籍的用戶粘性更強,用戶付費意願更加強烈。不過他要套用市場理論來解釋,卻對新經濟下的收益理論理解有誤。有意思的是張的理論模型少有人質疑,反倒是張對網路文學免費的解釋備受疑問。同多數人一樣,對網路文學免費我也一樣不贊成張的解釋。張的回答里提到網路文學市場競爭激烈,而學術性或專業性的如弗里德曼的書,替代性較低。這一點是存有疑問的,在網路文學市場大神作品的可替代性是否比弗里德曼作品在學術圈低這個可要打上問號。在我看來網路文學免費真正的原因有三點:1用戶基礎相對較大。2網路文學的固定成本更低,比傳統書籍還低。3網路文學採取的是邊寫作邊更新的直播模式,這個才是關鍵。網文的免費直播模式會不斷吸引新用戶加入,由於邊際成本為0,只要新增加的用戶中有人打賞就會新增收入。如果一開始就採取收費模式,一部網路小說的用戶規模就很難擴展,就會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相反免費卻能極大拓寬其用戶規模。另一方面直播模式會引起讀者和作者的互動,這樣就和傳統文藝作品不再一樣——讀者只是沉浸在作者營造的新世界裡面;相反讀者會覺得自己是這個新世界的參與者、影響者。這就像粉絲經濟里強調的參與感。這和足球比賽一定要看直播而不是錄像一個道理:直播讓你覺得自己的心和比賽一齊跳動。正是因為直播的參與感,才會使網路文學有大批用戶和可觀的打賞收益。而讀者之間的互動則又另開闢了一個社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百度貼吧里,網路文學的貼吧永遠是最活躍的。舍卻直播模式,網路文學若何傳統出版一樣一氣倒出,那我料想其收益也必將大打折扣。有人說這不是一個好問題,雖然見仁見智,但我覺得之前一直在談論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卻沒給出怎麼辦的回答,確乎缺少些建設性。下面瞎扯幾句建議。
由網路文學的成功我得到的啟示是,出版業的革命一定誕生在傳統出版社之外。電子書只是紙質書在網路上的延伸,只能算是漸進性創新。國內做網路閱讀平台的幾家企業卻偏偏要去打一場無勝算之仗。作為後進入者,非要在傳統市場挑戰巨頭,卯足了勁把自己和傳統出版商和亞馬遜的kindle平台攪和在一起。一個產品倒下一個產品繼起。網路閱讀平台要想成功就必須克服上文提到的不利因素。第一點就是紙質書。受限於紙質書,網路閱讀平台就永遠是個小跟班。要我胡說,網路閱讀平台要想別開生面,就需繞開傳統出版商,安安靜靜的做個獨立數字出版商——而不是糾結於如何銷售現有書籍。網路閱讀平台可以嘗試直接把作者和讀者在平台上對接。網路文學就是表率,但是網路文學的市場比起出版的大市場只是九牛之一毛。參照網路文學的免費直播模式,網路閱讀可以大膽嘗試將其引進傳統出版領域。比如選擇粉絲眾多的明星作者一試。且不說這個項目能否成功,單是其引起的震動和關注度,便足以為平台帶來不菲的價值。出名需趁早,我勸各家只爭朝夕。誰先出手,誰就掌握先機。如果真要實行,給出參考標準如下1必須粉絲眾多,而且是愛他(她)的文字。2文筆要好,不要槍手,否者東窗事發,不可收拾。3如果是想把事情做成,而不是只圖出名一把。要增加一條標準:熟悉網路環境,能放下自己的架子,尤其不要和網友撕扯。當年袁偉民出了一本體壇回憶錄,掀起軒然大波。我想比如卓偉老師能把他的多年私藏貢獻一小部分,採用網路小說的直播模式,一定能夠炸開鍋,一炮而紅。在大眾出版領域,甚至包括教輔書領導,只要用戶基礎夠大,就可一試。—————————————————————————————————————————今天騰訊科技的頭條新聞。中美商業模式對比:交易收費VS廣告在我們對全球消費互聯網行業的研究中,有趣一點在於,不同商業模式在不同地區取得的成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國和印度等市場,基於廣告的免費服務表現得並不是很好。在人均GDP較高的國家,基於廣告的免費服務有著更好的表現,至少目前如此。————————————————————————————————————————對那些反對者我想說:你們動則幾千粉絲,到微信群吼一聲我的答案就能被拉到底。但被摺疊又能怎樣呢?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其實我既不搞營銷也不做公關,更無意來吸粉——我對知乎本沒有利益。現在也沒有了留念。既然知乎容不下我的發言,那以後也就只看不說好了,其實現在也沒有多少可看的了。猶記得當年知乎大牛們客觀、理性、嚴謹的回答——經常在答案里使用引文,不少還是英文資料;沒有公式圖表都不敢露臉;末了甚至還有資料出處一一羅列。現在圖表不見了,漫畫倒是流行了。只能哀嘆一切都只存在於美好的回憶中了。我一直明白知乎是個商業項目,但仍然想說利基市場雖小,大眾市場的蛋糕卻不是誰都能吃得到的。在知乎的最後一句話,留給知乎:知乎你正站在十字路口,走錯一步就會墜入深淵。大家寫的都好複雜 來點白話文兒吧~
1.首先,真免費嗎?
不管圖書 還是音樂視頻軟體 都是為了收益做事的商業行為 不是吃飽了撐的;你看到的免不免費 區別是他們賺錢的方式不同 而不是賺不賺錢;而對於想賺錢的人來說 什麼錢好賺 賺的多 賺的久 就去賺什麼錢 所以音樂視頻軟體大多選擇了對消費者直接免費(因為你們丫的就是不想付錢啊 人家也不能喝西北風不是)然後間接收費 比如演唱會門票 廣告展示 廣告代言費 等等2.然後,怎麼就圖書特殊捏?
圖書的可替代性相對弱一些 有些書確實賣多少錢你都得賣 但離某些答案說的圖書是壟斷的 這就過譽了過譽了啊圖書不免費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辦法 因為木有別的辦法賺錢啊(個別的有 比如你們小四兒神馬的) 書再不要錢了可怎麼活 現在污染那麼嚴重 吃樹皮喝河水是會死人的啊揍是這麼簡單滴3.那麼,大家都不想花錢買書的話 是說明書這種東西沒價值 應該慢慢被淘汰么?
當然不是書有兩種價值①作為內容成為傳播的基礎②沉澱人類的智慧(碎片化的內容是起不到這個作用的)第①種已經很弱了,已經有了無數種更好的載體和傳播方式,書沒有任何優勢(在古代這個作用可是想當了不起的)第②種價值仍然存在並將存在很久 直到人腦的記憶可以輕鬆移植所以以後不重要的書確實會越來越弱勢,除非這些人不在乎這點賣書錢或者能找到別的賺錢方法,否則只有高端經典書才會永流傳,大多數書都只是曇花一現或者根本看不見,自然淘汰掉4.最後,書目前來看就是得賣錢 不能免費因為我們需要牛人們還有動力向我們分享知識 並且留給我們的後代請拒絕盜版書 給牛人們一點尊重 如果窮 可以去看電子書 很便宜的謝謝 鞠躬。我多說說這個免費電子書吧
我們這樣想
如果不推行正版音樂網路化,那麼有一個人,買了一張正版CD,要變成盜版的成本如何?答案是5min,需要一個光碟機,一台電腦。就像這樣如果推行了,有一個人,買了一份正版音樂,把他變成盜版的速度有多快?答案是Ctrl+C好,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圖書
如果不推行正版圖書網路化,那麼有一個人,買了一本正版圖書,要變成盜版的成本如何?如果把書拆了,一頁一頁掃描,不僅需要大量時間,除了電腦還需要一台掃描儀。也可以去列印店以每張紙X元的價格去掃描。也可以買一台這個,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還是打碼好了...如果推行正版圖書網路化,那麼有一個人,買了一本正版圖書,要變成盜版的成本如何?答案依然是Ctrl+C我們把問題變得更現實一點,如果加入DRM的因素會怎樣呢?
DRM只會增加把電子媒體盜版化的時間成本,就不是Ctrl+C那麼簡單了。假設DRM技術使得破解被保護的音樂或者電子書的時間為5小時好了。那麼顯而易見的是,網路化的正版音樂的盜版化難度是比實體難得多的。
但是對於圖書來說,他的成本,依然遠遠低於實體化圖書的盜版成本。所以結論就是,網路電子書有這樣的嫌疑,也有這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就是:
助長盜版-------------------------------------------------------------------------本來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再結合自己多說幾句我現在有一些想買的書但是我是沒有死心的,我雖然還是可以一口氣買下這些書,但是我還在上學,我也不能揮霍為了把錢更好的花在刀刃上,我一直在試著尋找盜版當然找盜版還有兩個其他的因素1:我特么的要等這玩意從美國運過來,還要擔心能不能夠順利到達2:不是什麼書都有貨比如如果電子版圖書,價格變成現在的一半我馬上就去下單!這樣電子書市場在初期依靠價格優勢,完全可以把一大部分消費者搶佔到(從效用來思考)
但是好景不會太長因為我很快發現以前找一本盜版書要好幾天,費盡心思的去找,還未必找得到。
所以我才會選擇購買電子版圖書。後來我會發現,盜版電子圖書滿地都是,和我花錢買的電子版還一樣。然後會怎麼樣,我就不再贅述了吧......軟體,免費的是功能。
功能免費和內容免費不是一個層面的,不應拿來對比。音樂,多也只有幾百個音符。而且每個音符可用音調只有十來個。
只有幾百個字母的文章,其實早就免費了啊。其實,文章也早已部分免費了。很多網路寫手也是先免費寫出人氣,再出書或轉收費模式的。-現在來看,這條路已經有點競爭慘烈了,作家難活了。要擴大免費程度並不容易。視頻的免費。在於二維的畫面可以同步插入廣告,而且能捆綁APP。這是一維的音樂文字難以做到的。誰告訴你軟體,視頻和音樂是免費的?
這是什麼時候的問題了。現在音樂收費已經快要普及開來了。很多音樂人也都開始注重版權問題。個人也覺得在數字化時代,流媒體的發展方向一定是趨於收費的。
我來回答,『小眾』決定的
(我不介意這個回答被任何形式轉載,雖然我也不覺得有什麼人會真的去轉載這個回答)
是不是為什麼這種就不說了,說多了沒意思。依舊制,結論放在最前面:
根本就不應該免費,憑什麼別人的勞動成果要免費?欠你的啊?首先,理一下資費邏輯。
【強調】沒有什麼是免費的,你不付錢並不代表沒有人付錢。(要不是知乎不能調字體我會把這一行調到72磅大)不管是音樂、視頻、軟體等等,甚至很多人說的盜版txt、pdf,都是要錢的,只是多少而已。寬頻要錢吧?電費要錢吧?買電腦要錢吧?時間值錢么?還有,你看書的設備要錢么?Kindle、iPad、電話哪裡來的啊?哦,有的人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那是他們的時間不值錢,沒辦法。拋除這些很容易被忽略的費用,看一些不容易但是依然被很多人忽略的費用。先說視頻。
現在很多視頻網站上都有免費的正版視頻看,這些都是網站付了錢去購買的正版授權。用戶可以選擇免費觀看或者付費開個VIP(類似的會員制度)觀看。免費觀看的話就要看廣告,KFC的【實物和圖片差了兩光年的漢堡】廣告、各種汽車廣告、電商廣告等等各種廣告,廣告是商家投放,商家出了錢的,這些錢從哪裡來?你去消費的時候買的東西花的錢裡面就有一部分被投到這裡面了。也許有人要說「反正我又沒買那些東西,所以我依然沒付錢」,那依然是有人替你付了而已。而且看看現在視頻網站的廣告,15秒到30秒到45秒到60秒,以後會不會更長我覺得也沒什麼特別大的疑問了。再說說音樂。網上的音樂是要錢的!要錢的!要錢的!你去下不要錢的正版數字音樂要麼是創作者(或者別的版權方)放棄,要麼就是推廣期贈送(其實還是放棄)。至於去下那種大把大把的,不說絕對,差不多都是盜版的了。
盜版這裡不提。有很多朋友提到音樂有別的收益模式,是的,但是即便如此,正版的數字音樂依然是要錢的。軟體么,更加了。很多小軟體不要錢說白了是白送,開發方把自己的錢分給你而已,是人家大方,不是應該免費的理由。真正可靠有效的大軟體都是很貴的。
(你說WPS免費?那個長的和office一樣的東西就別拿出來丟人了,看看office要多少錢再說)要說OSX或者現在Win 10免費么?你看看mac的本子多少錢一個,垃圾桶多少錢一個再說;至於win 10,那是有限升級(盜版可以洗白那是市場策略,屬於市場投放費用),OEM的windows的錢都在你的機器裡面了。360安全軟體?呵呵,那玩意兒有多安全啊?再說個會被舉出來說免費的,我先說了,省的提出來說我故意迴避,免費網路遊戲。
哦,你只是個陪玩而已,人家一晚上開一千塊錢寶箱或者花幾百塊幾百塊買寶石的才是正主。魔獸劍三都要點卡的。收了點卡還有付費道具呢。嗯,是不是覺得戾氣很重啊?別急,這只是首先,剛剛開始才。
其次,說【正版】電子書收費問題。(後面涉及到電子書都指正版)
電子書是商品,這個沒有疑問吧?
商品有價格,價格源於價值,中學政治經濟學課本就有,有疑問的請自己複習。電子書的價值在哪裡?作者的版權、編輯的勞動、發布平台的運營成本和利潤。是的,利潤,這個也算在價值裡面,本沒有白乾的理由。電子書不同於紙質圖書,沒有物理成本是沒錯的,但是買書不是買紙(這一點說實話很多時候也是被很多人噴的點,這麼幾張紙就要這麼貴?這個點就不展開了),圖書的真正價值在於內容,所以不論載體是物理的還是數字的,本身是一樣的。既然有價值,那麼為什麼不收錢?或者說,憑什麼要免費啊?那麼,電子書有沒有可能不對最終消費者收費呢?
不是完全沒有,但是可能性很小,或者說,不對最終消費者收費的那些電子書,要麼就是成本極低(比如公版書不要版權金),要麼就是處於特別推廣期的讓利甚至於倒貼。前者說實話做的好的沒幾個,基本上就是灌個文本;後者么,只是短期行為而已。靠譜的電子書,製作是很費心思的,要考慮閱讀設備的顯示適應問題,要排版,要設計,還要一些紙質書不提供的功能(比如章節跳轉、批註等等),做出一本好的電子書,本質上在「製作」這個環節上的工作量,並不比實體書少,甚至某種角度上來說還會更多一些。電子書是不需要印刷的,因此印刷的成本免去了,但是發布也是存在的,還是會存在一筆類似於發行費用的開支。以及,閱讀設備匹配的軟體開發、維護、更新也是有費用的,這些費用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攤,雖然最終分攤到單本電子書上可能的確非常低,這個我承認。這樣算下來,電子書的價格其實就很清楚了,低於實體圖書,但是不應該免費。說實話去買電子書的時候,花的錢是比買實體書便宜不少啊。順便說一句,以前測算過,起點上看書的均價是千字2.6分,現在不知道有沒有變動,但是也不是免費。實際上,起點看一部長篇的價格並不低的,那種幾百萬字的大長篇,拿個計算器摁摁就知道了,特容易算。
第三,實體產品掏錢購買大家都能接受,為什麼到了數字產品上就各種想要免費?
以前一直被到處傳的一句話,互聯網的精神是分享。
鬼扯。(本來更直白的表述刪掉了)我看到過各種號稱「分享」的言論,一旦落實到他(她、它)們自己身上就完全寸利不讓了,說到底,就是「自己不掏錢就好了」的心態。之前還看到有質疑漫畫作者為什麼要收費,覺得要錢的話去做份「正經」工作的言論。感情畫漫畫就是「不正經」的工作。要使用別人的勞動成果,卻不願意付出對等的代價,總希望有別人來替你承擔,這是什麼心態?貪小便宜的心態。就這麼簡單。你不尊重別人的勞動,你的勞動也不會被別人尊重。一樣的簡單。最後,即便現在電子書收費的情況下,回報高么?
我以一個做了近十年出版的人的經驗(我承認裡面大半很水),以及接觸過的那些電子書來說,少得可憐。
真的非常可憐。即便是一些看上去非常好的書,實體能賣幾百萬冊的書,電子版的回報也很可憐。如果圖書光靠電子版,作者們早就都餓死了,或者去做那些更加「正經」的工作了,誰還寫書?別說賣電影版權、電視版權、遊戲版權什麼的授權收入,那不是一回事,沒有理由因為別的地方掙錢了這邊就應該貼錢。---------為了分割而分割的分割線-----------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說現在的市場思路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免費了,還要倒貼錢,這些錢從哪裡來,都是投資人的錢啊。
投資人的錢從哪裡來?還不是靠別的方式從你們身上掙來的?社會再分配而已,至於怎麼掙來的,這就是一個水非常深的問題了,諸位可以盡情腦補,反正現實一定比腦補的更加鮮血淋漓。之前出版行業有過一些靠惡意低價來佔市場的行為,某些人當時做的是風生水起了,可是後來自己要做了,結果被之前自己做的事情逼的很苦逼。
活該。先想自己為了你想要的東西付出了什麼,然後再看得到什麼;而不是先想著要佔便宜。不要把一切想得理所當然。其實嘲諷題主也很正常吧,對於創作者而言,免費無異於猛虎惡獸。對於投資商而言,只不過是換了個賺錢方式。音樂和視頻是有人買單的,然而買不了的網站就會開始收費,比如現在絕大部分的熱門電影和電視劇,都是VIP才能觀看。有的音樂網站也開始部分曲目收費。還有類似bilibili這種自願式正版承包集資。有一些視頻是民間自己上傳,風險由上傳者自己承擔。一些在youtube上禁止轉載的商業性視頻,也被up偷拿來翻譯分享,如果被發現就可能承擔法律責任。現在有妖氣和騰訊平台上的漫畫是平台自己發稿費,部分漫畫面向讀者收費,這是好的情況。但是網路小說是沒人買賬的,起點上百萬本小說,如果每本都給固定稿費,那是多少成本?每本小說都有編輯負責審核、根據情節提出建議……這又是多少人工成本?太大了。而且網路出版本身走的就是低門檻,無論什麼牛鬼蛇神只要有電腦鍵盤就能發表作品。從最初的發表到網站簽約、再到上架、再到進行推薦上排行榜、再到開發改編ip……作品的層次由低至高,讀者需求也逐漸提升。好的作品被讀者承認,才能有機會得到讀者的資金。在得到版權改編的機會之前,這幾十萬的創作者都要讓網站長期買單?這不現實。這和少年jump這樣的漫畫雜誌不一樣,一頁稿酬可能是一到兩萬日元,其內容也是在成百上千名成手的創作者中挑選出來的。每一話的內容都是夠格在雜誌上發表並通過實體收入來賺錢的,二十部作品每一周就要支付五百到七百多萬日元的酬勞,這還不算刊頭彩頁之類的稿費,這對於一個出版社來說是非常可怕的。網路出版的特點在於作品數量繁多,而且更新量大節奏快,一部小說兩三年就能達到幾百萬字。這個費用就算讓騰訊來承擔也是受不起的,廣告收入也是有上限的,所以最簡單的就是讓讀者來選擇、讓讀者來自願掏腰包。目前國內的網路出版改編產業鏈也達不到日本的高度,日本一部很爛很爛的輕小說都能獲得動畫遊戲漫畫真人影視劇改編。而國內這邊上百萬作品只有那麼幾部才有獲得版權改編的機會,其餘那些創作者怎麼辦?
在《免費:商業的未來》中,有一種支付叫非貨幣經濟
看答案就知道知乎er的平均受教育年齡越來越低了。 針對這個問題略表愚見。 最基本的,從需求方面來講,視頻和音頻類文藝商品的需求量比文字類的要大的多,至少在共和國是這樣的。 那麼需求量大不是應該價格更高嗎?為什麼會有免費的呢?我想題主已經注意到邊際成本了,同樣是邊際成本幾乎為0的東西何以有如此差別?因為經濟學中還有一個「平均成本」。從這個方面來講,需求量大可以降低評論成本。考慮一下各大視頻音頻網站的盈利模式,他們大部分是以廣告費和搜索排名及推送來盈利的,這也是產品的生產成本。當產品的需求量越大時,平均到每個產品上的平均成本就越小,產品的邊際成本為0時,贊助商就越願意支付,廠商就會傾向於多提供商品。其實前幾年網路不發達的時候你獲取視頻音頻的手段主要是電視和唱盤,這些都是需要付費的。而互聯網的發展才使得你不用支付這些費用。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你能在《盜墓筆記》的電視劇中聽到「那我就以紅牛代酒」而在三叔的原著中看不到?「互聯網+羊毛出在豬身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再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信息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不確定性,這是和風險不同的概念。個人覺得不確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從消費者方面來講,他們看一部電影或聽一首歌所需要的時間很短,也就是由於電影和歌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時間成本很小,這個小,更多的指邊際成本。當你百無聊賴的時候上網看一部電影或者聽一首歌,如果很美好,那麼給你的效用將會很高。就算卧槽這電影怎麼跟屎一樣這歌怎麼這麼難聽你也不會去過於心疼那浪費的個把小時,因為看電影或聽歌都是為了消磨時間,閑暇的邊際效用很小。然而看書就不一樣了,一本兩百頁以上的小說乃至一本專著,它的內容大都是系統性的或環環相扣的,他們往往需要花費你較長時間,這還不算你從網上查找這本書相關信息的時間。
專著一類的書,由於看這些書的人很少是為了消磨時間的,所以閑暇對他們的邊際效用往往較高,信息又不充分傳播且買賣雙方的不對稱性使他們在選擇看某一本書的時候往往會看一下書評和內容簡介,這會降低由於這本書不確定性帶來的高額時間成本,而反觀視頻音頻,你見過有幾個看電影之前先看影評的?而網路小說一類的書,部分同意@張小小的答案。由於產品同質化現象過於嚴重(我覺得都是一個尿性,換個名字改個人名調整一下功法等級稱謂就可以再出一部小說),所以近似於完全競爭市場,由於生產這一類的產品成本較低,也為了未來不確定性的「利潤」,扮演企業家角色的作者願意免費供讀者閱讀。一段時間後,如果作者覺得自己寫的啥玩意兒,根本沒人看。不確定性帶來的利潤可能為0甚至為負,他就會停止生產該商品,俗稱「斷更,太監」。而那些暢銷書的作者如果覺得自己的書有人看,那麼就會導致不完全競爭(這裡我不贊同張小小,畢竟不能說是壟斷)就會開始收費,這包括是對前期墊付成本的補償(這部分成本和視頻音頻不同,在這裡不想詳細論述,懶)。所以題主只看到的那些收費的小說,沒看到背後千千萬萬斷更的太監。所以,由於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帶有不確定性,消費文字類商品的對消費者來說的時間成本即交易成本要高於視頻音頻,導致需求量小。而這一類商品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需求量小對廠商來說,使得文字類商品的平均成本高於音頻視頻,而又由於成本的墊付問題,按照平均成本定價法則,使得文字類商品價格更高。以上。通過廣告商兌現的模式相比於付費模式到底優越性在哪裡?免費不僅降低了知識的價值,也降低了用戶的體驗。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還是要覆蓋在商品價格上,所以最後無非是不同的東西在經濟體系中的估值問題。讓知識的價值寄生於實體商品之上,這是文明的進步還是倒退?
8/20更新 另一種切入點
這個問題的根本核心,還是「是否有利可圖」。
我們可以假想一下,如果類似新聞(靠廣告收入的門戶網站)這樣的商業模式成立,則需要符合以下的條件
【①電子書閱讀用戶數*②廣告單價*③廣告展示次數】 &>= 【 ④實體書購買人數*(⑤實體書出廠價-⑥印刷發行成本)】
其中②、③、⑤、⑥是比較容易估算出來的
?②廣告單價:按視頻網站實際廣告價格CPM 10元,就是0.01元
?③廣告展示次數:按10小時看完,每半小時展示一次,就是20次
(假設大家都能從頭到尾看完。次數再多也可以,但是廣告重複的話價值就很低了)
?⑤算定價40,出廠價20
?⑥算成本5元
(以上歡迎業內人士指正)
回到公式里,就是
①電子書閱讀用戶數*②0.01元*③20次&>=④實體書購買人數*(⑤20元-⑥5元)
也就是①電子書閱讀用戶數*0.2元&>=④實體書購買人數*15元
結論是①電子書閱讀用戶數需要達到④實體書購買人數的75倍以上才可以
然後我們需要想,一本書如果免費的話會增加75倍的讀者嗎?
想的極端一點的話,一本百萬銷量的暢銷書的75倍就是7,500萬,
即便免費讀書的受眾明顯沒有那麼多
可能只有對原本想看這本書卻不捨得買的人來說,有一定作用
但這個人群充其量是實體書購買人數的5~10倍吧
(未仔細推敲,歡迎指正)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解決方法,就是降低原本實體書的收入
其實作者的收入只有實體書原價的3~10%,
按5%算的話,版權收入是2元,這樣只要用戶能擴大10倍就可以實現了
結論:電子書的免費模式(廣告收入)是否能實現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1,電子書免費用戶數是否能達到實體書用戶的xx倍以上
2,鑒於1實現比較困難,則必須跳過出版商,和作者直接對接
=======================================================手機回答見諒。 讀過FREE,應該符合題主追加的答題標準。 既然題主也看過FREE,自然知道裡面有好幾種免費的形態,我就舉和本題相關的(因為時間久遠再加上自己理解分法可能不同) 1,第三者補償 也就是我們看廣告然後免費看視頻,這和我們看電視一樣非常好理解 2,內部補償 比如遊戲免費,你不付費但是有壕付費。還有種稍微複雜點的,音樂免費(或者低價授權),然後靠演唱會各種代言收錢。 或者換一個角度看,也可以稱為有限制的免費(基礎服務免費附加服務收費),前面遊戲算是,視頻網站會員可以看高清去廣告 也屬於這種 回到電子書,其實2的模式早就有了,如果沒記錯網路文學的vip模式(部分章節免費之後收費)02年前後就出現了,漫畫也有同樣的模式,發展開去百度文庫這樣也算吧 而1的模式同樣也早就有了,不過據我所知都是靠盜版內容掙流量賣廣告的。之所以沒有類似視頻網站這樣的正版模式出現,我猜想是 1,電子書用戶數量不夠多廣告收入預期低版權談不下來, 2,也可能是盜版風險太低(文本所需硬碟帶寬資源遠小於視頻、音樂)導致維權成本太高 因為是手機不方便查資料,以上猜想(當然還有別的可能性存在)以後有機會再驗證吧產業鏈條沒到那一步。視頻和音頻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作為產業核心的內容製造者有很多種途徑可以獲取收益,比如彩鈴、各種商演、政府邀請、跨界演出、廣告代言等等。書籍領域,絕絕絕大部分內容製造者除了賣書以外沒有任何途徑,自然他們會堅守收費這個唯一途徑死死死死的。
問題在未來即將不存在了。主要是政策原因。音樂和視頻在未來都會收費,不管是直接收費還是間接收費(羊毛出在豬身上),因為隨著政策的出台,找免費音樂和視頻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越來越高,自然就會有願意用金錢來換時間、換精力的人。圖書沒有走向免費,是因為圖書市場一直以來的版權保護更加完善。此外,電子書和紙質書的體驗是不同的。也是原因之一。音樂正版和盜版完全沒有區別。
推薦閱讀:
※如何寫互聯網產品分析報告,從哪些方面入手?
※互聯網行業獵頭,做獵頭經常加班好累,做hr加班多嗎?
※Facebook 發布了哪些開源工具?分別有何用途?
※天津為什麼沒有一流互聯網公司?
※關於互聯網的銷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