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出現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其實,資本主義的成功和工業革命某種程度是一個bug級的存在,缺乏一定條件歐洲或許也永遠不會按現在的這條路演進成功。

看了很多答案,都在抨擊中國大一統中央集權下對商業文明的打壓,閉關鎖國云云。

但大家不要忘了,封建古典時期在全球範圍內,壟斷商業這塊肥肉,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絕不是中國文明獨有的現象。 中國對商業勢力的限制既不是最激進,也不是執行力度最大的。

實際上中國皇權集權只能做到縣郡層面,中基層控制力非常薄弱,在漫長的古典時期地方士紳階層基本都身兼大地主大商人,山西安徽這種商業發達農業欠發達的地區出來的舉子進士出身大商人之家的可不少。

而歐洲中世紀教會勢力滲入社會基層組織,長期認為從事商業是賤業,只有無法融入基督教社會的猶太人才不得不從事的職業。但商業的巨大利潤又是掌握社會資源的世俗封建領主和神職教會組織無法捨棄的,不斷的一茬一茬剪猶太人的羊毛。

而古典文明中真正對商業文明最寬容,最大力支持的卻是從波斯,阿拉伯,印度次大陸的一干國家。

但最後為什麼只有歐洲誕生了現代意義的資本主義,誕生了工業革命?

一直沒有閉關鎖國,堅持開放歡迎葡萄牙,西班牙,英法各國來做生意的印度,為什麼沒有在與歐洲的充分經濟交流中爆發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卻悲催的先被歐洲諸強各勢力分割,最後英國在打跑其他競爭者後徹底吞併了印度?

這些疑問,還需要回過頭來看一看古典時期商業,農業,游牧等幾種文明的特點和發展軌跡來分析。

農耕文明作為人類第一個形成穩定物質供給,提供大規模組織化保障的文明形態,在這種文明基礎上誕生並形成了古典時期所有主流文明國家組織,越大的強權國家就越依賴於這種文明模式。

什麼是這種模式的核心,私以為核心是穩定。無論內部的組織崩潰,還是外來力量的入侵都會對農耕文明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在社會生產力提升在可見的範疇內無法明顯提升,碎片化地理交通隔絕,如何提升國家組織對天災和外來軍事入侵的抗風險能力,是農業文明的頭等大事。中國這樣的巨型陸權組織演進出中央集權模式,加大國家對風險應對和調控的能力,鼓勵農業生產同時一定程度限制商業文明在流通分配環節收益,避免區域性勢力膨脹帶來政權國家秩序的不穩定因素。這種模式一定程度實現了國家治亂周期拉長到了百年以上,放眼古典時期的全球文明,這是非常非常成功的體制。

當然,以現代人眼光來看弊端也非常明顯,穩定的社會系統,缺乏外來輸入,系統熵值變高走向崩潰在所難免。社會組織活性不足,缺乏競爭,低水平的循環就在所難免。

雖然農業文明很多弊端,但相比人類古典時期的商業文明而言,卻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人類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地中海古典商業城邦式的國家與兩河流域新月沃地古典農業文明有強烈的地緣競爭關係,兩者的競爭中出現過希臘和早期羅馬這樣區域性商業城邦強權。

但商業文明在古典農業作為第一大產業的社會時期並不具備非常強大的生產力推動作用,新產品的投資和創新需要天量的資本持續投入,基於創新的商業積累是非常高風險的,大多商人還是利用地理區隔需求不對稱去謀求超額利潤,而非生產效率的提升。因此這樣的文明對人口的承載非常有限,可以使城邦內部迅速富甲一方,也可以通過殖民手段快速擴張,但組織內部的矛盾衝突強烈,無法形成穩定的巨型組織去積累實力。最終,商業城邦文明要麼如羅馬那樣轉型為農業封建國家,要麼如希臘雅典一般衰落。商業的勢力,在古典時期是難以擺脫掌握人口和土地的農耕勢力的控制,只能依附於封建傳統文化之中。

但歷史的魅力就是在於充滿了偶然,當舊世界的格局越來越穩定,人類發展軌跡已經變得也許千秋萬代都清晰可測的時候,大事件就不期而遇,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歐洲作為環地中海文明發展起來的文明,海洋和商業還是留存在他們的血脈基因之中。當奧斯曼帝國封死了他們東方交流之路,神羅,英法等大國為土地打得一塌糊塗的時候,邊角中殘存的歐洲封建領主小國獲得了熱那亞威尼斯再無用處的航海人才,邁向了更廣闊完全未知的遠洋,去賭國運。

非常非常幸運的是,他們不但發現了帶來巨大財富的航線,還收穫了舊世界最大的bug,新大陸,而且還是一個擁有改變舊世界力量格局的天量貴金屬的新大陸!從此人類文明的大船開始慢慢轉舵,陸權文明一步步的慢慢退出權力中心,海權文明強勢登場。

在新大陸貴金屬刺激下,歐洲的資本主義獲得了原始積累,資本高度集中卻不會激發引起社會崩潰的社會矛盾,這是數千年舊世界無法想像的事,在中國王朝末期共性就是土地等資源高度兼并,國家組織調控能力喪失,出現大規模的內亂,社會發展巨大倒退。但這一歷史鐵律卻因為新大陸的刺激在歐洲並沒有發生,商業力量在充足的貴金屬刺激下收益巨大,也因為海洋貿易爭霸集中力量點了火器科技樹,從而讓商業文明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大國全球爭霸遠超農耕文明力量。通過源源不斷貴金屬交換獲得中國印度以及殖民地大量物資,支撐了五百年歐洲諸強爭霸戰爭,這一過程中徹底改變了歐洲整個社會組織模式,生產力,以及科技發展路徑,資本主義這個大殺器就這樣徹底摧毀了農業文明的社會基礎,在持續百年的資本密集投入,最終在英國開花結果,實現了人類文明一次飛躍。

其他古典文明,無論中國,阿拉伯,印度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人類驚險的社會演進,從來不是能脫離自身環境和歷史,感謝歐洲無畏的祖先,在極端困境下沒有自甘沉淪,邁進無比危險的深海,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發展軌跡。


一、文藝復興方面:Renaissance的Re前綴意為「再次」發覺古希臘人文哲學藝術,如你所說中國發生文藝復興難道是孔子的「克己復禮」么?

二、工業革命方面: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這是一個大問題,好在昨天看書正好讀到這裡,就在此寫個讀書筆記:

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之間沒有直接聯繫,因為前者結束之後的一個半世紀,科技農業人口均無增長。按經濟史通俗說法,工業革命需要這樣六個因素:

1.人口的大幅度增加,這包括死亡率降低和平均壽命延長。

2.宏觀經濟需求,足夠的商品市場,特別是非農產品

3.產業分工和規範化

4.農業的進步(把勞動力從農業中解放出來)

5.革命之前的原始科學技術積累(特別是機械方面)

英國是歐洲唯一具備以上五點因素的國家。從1750年開始,歐洲經歷了一次巨大的人口增長和死亡率下降,而英國人口在18世紀增速最快,高達65%。但是以上五點因素,除了最後黑體的那個,中國通通具有。歷史學家在思索為什麼工業革命起源歐洲的時候,也常常拿中國做比較。

美國漢學家Ken Pomeranz指出同一時期的中國具有以下特點:

1.人口增長壽命延長

2消費水平提高,尤其在非農產品方面,陶瓷紡織品木質用具藝術品在中國已經足夠豐富,各種手工業更是百花齊放。而且在17世紀以前,中國的文明化程度也是世界牛耳。

3商業化程度以及金融貨幣制度足夠成熟

4自然資源方面和歐洲類似

與此同時,Pomeranz也指出中國缺乏的兩個條件

1.能源方面,中國煤炭使用欠缺。而英法比德四國都有足夠豐富,而且位於地表,開採成本更低。特別是英國,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進程,出現了嚴重的木材短缺,更進一步促使了煤礦的開採。金屬冶金所需的溫度只有煤炭可以提供

2更重要的一點,是海外市場的開發。歐洲一方面去開拓遠方的地廣人稀美洲,另一方面對於已有原生文明的非洲和近東,則是試圖控制當地的市場。以工業產品換取海外的農產品,並且進一步解放本土農業人口。到了19世紀中葉,俄國成為歐洲小麥第一大供給國,美國成為其最大的穀物源頭。

而同一時期的中國(俄國、日本)並未採取任何的遠土征服措施,只是進一步的拓邊(新疆),或者移民到印度支那馬來西亞。中國在1750-1850年間,水稻種植佔有了愈多的勞動力,換來的是手工業消費品的萎縮。

至於歐洲本土方面,荷蘭歷史學家Luiten Van Zanden指出,歐洲的「高級工人」成本降低,craftsmanship開始顯露頭角,並且在制度上孤立技術創新、尊重手工業者地位,並伴隨著一系列技術型學校的出現,以德國的Technische Hochschule,法國的Ecole d"Ingenieur,義大利的Politechnico都伴隨著這一背景出現。在手工業方面,直到工業4.0的今天,義大利皮革、法國紡織、德瑞荷鐘錶業依然有大量工匠,一如既往的憑祖傳的手藝營生。

從社會經濟角度來看,歐洲的家族財閥(包括舊貴族和早期資本家)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組分,並且推動立法保護私有財產。而東方國家(包括伊斯蘭)社會的流動性相對高一點,家族財產的集聚更為不穩定,且缺乏法律保護。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在家族財產積累方面做的更好,也是歐洲以外最早成功投入工業革命的國家。從1670s三井高利開設三越百貨開始,日本近兩百年的產業革命中,三井集團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最後說一些在工業革命之前的科技發展和文藝復興關係,綜合來說,18世紀以前中國沒有太大落後。但是在機械和數學兩個方面存在明顯短板。文藝復興事情,會計世家的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把阿拉伯數字傳到歐洲,這對之後的微積分和理論物理大有裨益。如果用羅馬數字做微分方程數值模擬,那畫面實在太美。而同期的中國連角度的概念都沒有,幾何空缺尤甚。

工業革命的一大里程碑是「機器生產機器」,而機械產業最根本的工具就是,「工件轉動刀不動」的車床,雖然現代鑄鐵車床出現較晚。但是早期的雛形早在公元前13實際的埃及就開始出現,而中國的手工業不論是木工還是泥瓦匠,傳統都是用刀具對固定工件雕琢。同時刨床銑床鏜床所需的沒有氣泡的鋼材,沒有成熟的煤炭使用技術也是做不出來的。


李約瑟難題

其實不光是中國,整個世界除了歐洲,像阿拉伯,印度,伊朗,這樣的歷史上無比輝煌的民族同樣陷入這個難題。不是中國陷入了停滯,而是歐洲發生了飛躍。

文明的進步,都是經常發生飛躍的,就像赫梯的鐵農具,巴比倫的輪子,英國的蒸汽機。。。而這個必有條件。

大約10000年前開始,農業,馬匹,車輪,冶金,文字所代表的一次技術革命,把人類從蒙昧時代解放出來,對世界的改造遠超之前的原始社會。關鍵技術進步體現在農業上,人類首次能夠主動的固定太陽能。並有了農業,就是可以有牲畜,人類進入定居時代。這個的條件就是要有合適的植物動物來馴化,而有的地方因為沒有好的植物,或許便於馴化的動物,始終沒有進入農業時代。比如非洲很多地方,因為大型動物都是河馬,獅子這樣的兇猛動物,毫無馴化可能,所以就沒有耕牛,更沒有牛車,文明程度基本和從樹上才下來差不多。

不是非洲的黑叔叔不聰明,而是沒有那個自然條件去發展出高級文明。而沒有高級文明就會繼續茹毛飲血,體能好的人就更能活下來,智商高體力差的自然淘汰。於是文明陷入死圈,幾萬年都出不來,如果沒有外來人的文明傳播,基本永遠這樣。

而兩河流域處於交通要道,和各地的交流比較多,這裡發現的大麥,那裡馴化的馬和牛,那裡的輪子,互相交流多了,文明的進步就多了,有了馴化植物和動物,就進入文明,有了輪子就可以對外交換,閑人一多,各種制度文明文化就開始出現。兩河流域進入文明時代比我們早一千年。文明一個地方突破之後,就開始對外傳播,慢慢的印度,伊朗,埃及,希臘,中國,都進入文明時代。

發現沒有?進入文明時代必須要有資足夠的資源,而這個資源很難說在一地湊齊,需要各地的交流來獲得。如果沒有資源或者說資源不足,或者說對外交流不便,文明就會卡死在這個短板上。比如非洲沒有溫順的動物,美洲沒有大型動物,美洲的羊駝根本駝不動馬車,所以文明程度就會很差。

那種陷入文明停滯時期的時期,就像一個小島上,沒有動物,只能捕魚,沒有鐵只有石器,永遠不能進入鐵器文明,也就無法進入文明。這樣的島在大航海之前不少。對於中國來說,或者對於地球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個更大的島。。。

就像大馬士革刀,精美無比,但是必須用印度的伍茲鋼才能鑄造,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鐵礦,那永遠也造不出那麼好的刀。人不是上帝,人只能利用自然的資源,大地的恩賜來發展自己的文明,這些資源發展的上限就是人類文明的上限。(隨便說句,現在我認為文明的突破也要靠大自然的恩賜,而不是人力去拚命。就像我認為現在的疑難雜症,比如癌症,艾滋病之類,很可能自然演化出這些病得同時也演化了治病之物,等著我們去發現。)

中國在古代的文明發展程度,或許就是在中國古代的活動空間里的各種生存資源,獲得的某種最高的發展水平,無法再提高了。而要再提高,必須要突破活動空間,獲得新的資源。這個,中國古代一直在做,比如張騫帶回了西域的植物,才有了葡萄石榴,帶回了精鋼份,漢朝的武器和弓箭才得以進步。後來引進的占城稻,美洲的土豆紅薯都是一個道理。沒有土豆,中國糧食產量就那麼多,撐死了也不能發展到4億人口。如果沒有這些的話,中國的文明就會陷死在那個圈子裡,你固有的黍米不管怎麼種,糧食產量是上不去的。(這有點像現在的論文,很多論文科研發現都發爛了,不管怎麼發都沒啥新意,所以論文灌水,因為科技某個方向能發的就那麼多。)

同樣,阿拉伯和印度的對外交流,比中國要更方便。阿拉伯的大航海,規模極大,到了那個時代的極限,從伏爾加河,到撒哈拉沙漠,從印度,到西班牙,各種地方的資源都得以調動。所以阿拉伯人發現了咖啡,知道了製作糖的工藝,還有很多很多的先進的東西。就是因為各種資源集中而帶來的文明進步,有了大量的新東西,有了市場財富,閑人就多,一多了就會有巴格達智慧之家這樣的學術機構,自然會發生進步。而同樣,阿拉伯的航海發現,也到了一個極限,他的資源也就是能搞出那麼多文明成果,再也無法有新的文明突破了。

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開始了大發現,大量的新東西發現了。比如土豆紅薯等等,有了土豆,德國英國這樣的地方本來氣候不好,不適合農業,變成了能養活大量人口的地區,人口多了就開始了各種發展。而大量的海外市場,需要大量的工人勞力,對工作效率有了需求。對紡織機的不斷研究,發明了鏜床,可以鑽出圓形的缸體,同時,新大陸發現了橡膠,解決了漏氣的問題,各種條件齊備之後,就發明了蒸汽機。換言之,蒸汽機本質就是新大陸發現的各種資源,而帶來的文明成果。正好英國的煤和鐵非常集中,於是工業革命滾滾向前。

殖民者的大尺度活動,把世界資源變成一體,贏得巨大紅利。比如巴西的橡膠到了南洋,大量種植,於是輪胎得以鋪開有了汽車,非洲的咖啡到了牙買加,成了全世界最好的。邁索爾的火箭,被英國研究後,進步成了康格里夫火箭。達爾文週遊世界,發現了物種的差別,寫出了進化論。英國殖民者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調動全球資源掌握的紅利,這個資源不光是植物動物,自然資源,更是市場,人口,文化積累等等。英國的工業革命突破,和兩河流域的農業突破很像。

換言之,中國文明很難在沒有西方的影響下,大規模進入現代社會的可能。因為資源不夠,文明稟賦不夠。

而沒有進入現代社會就一定會陷入馬爾薩斯的循環,中國就一定會周而復始的王朝更替。頂多,有時候是內生的流民造反,有時候是外部的入侵。中國真正擺脫馬爾薩斯,是引進的西方的化肥生產線,從此工業能力超越了土地產量的極限。

那麼,這個地球的資源底線,發現的極限是在哪裡?難道大家沒有發現最近的幾十年,技術已經停滯了很久了么?以前是汽油發動機,現在還是。。以前是飛機,現在還是。

我很懷疑,我們的地球供應的資源可能讓人類的文明只能到一個程度,很難飛出地球。就像以前的小島人無法走出小島一樣,等著更高層次的文明來帶領我們進入更高層次。

所以,中國文明的停止也沒啥奇怪的,是人類歷史的通例,文明突破才是罕見的。要真正的擺脫這個,就是要大發現。向外星大發現,向海底大發現,向地底大發現,向北極南極大發現。甚至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也是一個大發現的時代,多交流,向全世界尋求各種資源,比如動物植物,文化經濟資源。獲得真正的一種突破資源,就像以前的馴化牛,橡膠,咖啡那樣改變人類的文明成果,陷死在現有的圈子裡,是毫無任何可能突破文明的。如果能發現一種新的元素,像鋼鐵一樣硬,而又像木頭那麼輕,我們的文明又可以進步一個台階。。。


寫了一個,略微相關的答案,粘過來,騙贊。

這樣說吧,凡是百家爭鳴的時代,那麼必然是人陷入了迷茫。 面對未來的無數種可能性,大膽的推出新的觀點。一旦,人們從這些所有的選項中做出了選擇,就會好不猶豫的繼續下去。

文藝復興 是,因為大家發現,被傻逼基督教義坑了幾百年。 到現在,我們都成了傻逼了,每天只會祈禱。 快要完蛋了,救命啊啊 ,怎麼辦啊 ,,,,,,。 然後歐洲人就開始思考。。。。然後就是人類智慧的大爆發。

古希臘,在我們今天看到的那些智力巨人,扎堆出現之前,其實是經歷過,一個600年(可能記錯,怕打臉)的「古希臘中世紀」 具體原因是蠻族入侵。/

今天,沒有百家爭鳴,只有五毛和美分,是因為,美國作為一個標杆,放在那裡。快點學習,模仿都還來不及。。。於是中國人,就一心一意的學習美國,默認那是最好的。自然不會有百家爭鳴。

美國人,自然也覺的,我全世界,最叼。 沒必要百家爭鳴。所以,今天,這個時代,雖說比戰國和中世紀,開放了許多,但是並不會有百家爭鳴出現。

上一次百家爭鳴,我們姑且可以是20年代。

資本主義,嗨過頭了,於是傻逼了,大蕭條。 然後歐洲和美國,就發現,我X FXXk Mother,我們該怎麼辦,於是五花八門的各類奇葩的就出來了。 共產在俄國紮根,納粹飄到了方腦袋日耳曼人那裡。 美國,也一改建國以來的小政府。 你看。這個算不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中國比較特殊,大家都發現,我大清藥丸。於是,各路理論,奇葩都跳進了歷史這個舞台。最後,執行力最強的共產黨,異軍突起,完成了控制。

歷史,就這是這麼好玩。

下一次,百家爭鳴會出現在什麼時候/

有兩種可能。資本主義,被內在的問題引爆。美國人,發現,我們傻逼了,混不下去了。歐洲發現也混不下去了。那麼,安格魯撒克遜人和高爐人,就會再來一次百家爭鳴的時代。

還有一種可能,我不一定能看到,但是我希望能實現,中國完成了,全方位對於美國的趕超。這個時候,發現沒有一個趕超的對象了,於是中國人就開始思考。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我也不得不說,如果,中國人,那天覺得,超越美國沒希望,自己本身又遇到了一系列問題,然後中國人,這個時候,馬上就會開始用力思考,絕對不像是今天只有五毛和美分。其實這個在文革結束之後,就發生了一次,在89年,達到了頂峰。

所以,你總結出來什麼了沒有?

、我舉個栗子吧,你如果每天當公務員,消磨日子,絕對不會每天盤算著,我失業了怎麼辦/

你看,人類本來就是很懶,很健忘的動物。沒有危機到頭,絕對不會努力去思考『。而且,大多數人,認為是理所當然。


你可以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當時這些國家大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這些國家的統治方式,意識形態和生產方式還是適應自身國家的現實的內外條件的。

反過來看,一旦產生了不適應,那這些國家對工業化的需求比誰都強烈。土耳其凱摩爾革命,滿清的洋務和辛亥革命,伊朗巴列維國王的大躍進。。。


這道問題我有完美答案。

我在知乎收藏的工業革命精華帖。工業革命 - 收藏夾

在網上搜索:

鴻觀 第73期 工業革命為何無緣中國

鴻觀 第74期 工業革命背靠殖民帝國

百度了才知道什麼是李約瑟難題,裡面闡述的好詳細哦,大開眼界啊*^_^*


文藝復興是囚則思解

工業革命是窮則思變

這兩樣情況中國都沒有,民族大融合都忙不過來。


環境沒有劇變

另外大的文藝復興,因為之前沒有嚴重的文明衰退,也無從復興

不過小的文藝復興在明清時有過一些,比如有不少明清工藝品上出現了先秦風格的夔紋


因為明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大總結時期。然後,就是我大清了。

有句話說得好,旗人未必是滿人,滿人一定是旗人。 所以,我大清是 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 的複合體。

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我大清「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一直貫徹始終。有這個時代大背景在,自然不可能有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了。


謝邀…為啥西方國家沒有出現官僚資本主義?為啥我沒考上清華?


兩點:

1、我們的文藝復興,就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是宋代的古文復興,是明代的儒學復興。不一定西方要走的路我們也跟著要走。

2、中國這個時候正處於明末清初,整個中國一大半的人死絕,低文明民族戰勝了高文明民族,之後就是長達數百年的各種壓制,所以,也就徹底斷絕了超越西方的路徑。

上面回答的基本都是答非所問,西方文藝復興也有很多是因為中國的大量文化結晶西傳的結果。李約瑟難題是因為李約瑟忽略了中國是經歷了低文明戰勝高級文明的這個要點。

就好比伊斯蘭,很少有人知道,阿拉伯曾經是文明的象徵,它起到了東西方科技交流的橋樑,跟大唐打仗的黑衣大食,是十分先進,崇尚科學的。阿拔斯王朝,它曾經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百年翻譯運動,他們建立智慧館,邀請著名學者翻譯東西方的著作。其中,西方文藝復興的很多典籍,就是這個時期被翻譯成了阿拉伯文,反而在阿拉伯保留了,而歐洲原本被教會燒毀查封。

西方文藝復興很多資料就是翻譯了保留下來的阿拉伯文典籍,翻譯回了歐洲,其中還有東方科學,哲學的傳播,才有了西方文藝復興的種子的來源。不然,就靠歐洲人自己,文藝復興也跟它沒緣的。

然而現在的阿拉伯卻是落後,愚昧。很難想像當初的強大帝國吧。這就是因為落後的文明戰勝了先進的文明,蒙古人帶去的是毀滅,阿拉伯的黃金時代就此結束。

中國同樣如此,當時正處於落後文明女真擊敗先進文明入主中原。落後文明統治先進文明,要不毀滅你,要不就是把你拉到同一個低的階段。所以,這後果就註定了中國沒辦法進入工業革命,只能慢慢落後。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就說其中的一小點:早期科學哲學思想的起源。

現代科學誕生於西方,而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發生科學技術革命,這個李約瑟難題是很多中國人和華人思考問題必須過的一個坎。相關的學術論文很多,很多大V也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比如地理決定論,資源決定論等等。愛因斯坦認為中國古代沒有西方科學發展的基石:形式邏輯體系和系統的實驗尋找找出因果關係的方法。楊正寧進一步說中國古代缺乏演繹思維。

那麼儒家思想為什麼難以發展出基於數學嚴密邏輯體系的演繹思想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以人為核心的世界觀,導致了研究客觀事物的時候真加了一個變數,那就是人本身。這時對萬物的觀測結果就會因人這個變數的真加而變得複雜化。最底層的抽象觀念因人這個變數本身的不穩定性,而由簡單複雜化。底層觀念的複雜化後,導致只能進一步產生由複雜到複雜的推導,或者複雜到簡單歸納方法。無法發展出一套像數學和邏輯一樣,可以從簡單概念開始推導演繹出複雜世界的系統。沒有基於數學嚴密邏輯體系的演繹思想,導致中國也發明了很多技術,但沒有發展出系統的科學體系。

西方科學哲學思想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古希臘哲學從探究萬物本源的數學推理和邏輯思辨方法,發展出了由簡單而複雜的演繹思想,這對產生對近代科學很重要。

先羅列一些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問題(來源:維基百科):

·一切事物從哪來?

·它到底是由什麼製造的?

·我們如何解釋大量事物組成的本質?

·為什麼我們能用單一數學來描述它們?

很明顯古希臘哲學家們很關注萬物本源。並且古希臘哲學家在探究萬物本源過程中大量運用和發展了邏輯學和數學。邏輯學和數學其實在現在也還包含在形式科學的範疇內,是現代科學的一部分內容。邏輯學和數學在建立抽象科學模型上非常重要。希臘人的形式科學,特別是數學在當時達到的高度全球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匹敵,不是只有中國比不過。

古希臘泰勒斯採用的數學命題證明方法使數學成為嚴密的體系。畢達哥拉斯甚至認為抽象而脫離實際物體的數學本身就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把數學看成近似於宗教。這也啟發了希臘古典哲學三傑產生了萬物都有我們感知之外的完美模型的思想。希臘古典哲學有了數學和邏輯學的工具,又使得探索萬物抽象完美本源的實踐有了可能。由此產生的可理喻的東西是完美的、永恆的,而可感知的東西則是有缺陷的思想。將世界切割為完美抽象部分和真實感知部分的二元論思想,從此就一直支配著西方的哲學及神學。在完美和缺陷的二元思想裡面,古希臘哲學對現實世界有缺陷的認識,有助於產生懷疑和否定精神。完美理論模型的想法,則有助於形成由簡單完美定理推演可靠知識的邏輯,即由簡單而複雜的演繹思想。

而同時期產生的,根植於中國的儒家思想,則深信人道源於天道,相信在天地萬物整個宇宙的背後,有一個超越的精神領域與動力:天道。天是一種超乎人類的力量,是道德價值的基礎。但天道和人道卻並非神聖與世俗的二元對立。意義和價值既潛藏於宇宙或大自然,也內在人心之中。人與宇宙萬物共同的本性就是「仁」。人往內心反省,求仁,就能上通於天,了解宇宙潛藏的意義,體會天道,與天同體。總而言之,儒學更注重追求道德和心靈,有點像宗教。古希臘被羅馬用武力征服後,也出現了崇尚道德和追求心靈快樂的犬儒主義,理性成分被削弱,古典哲學式微,直到後來文藝復興才又重歸理性。

儒家的「聯繫性思維方式」強調人與自然互相滲透。我與萬物並無對立,亦無相隔。以人本身的內心反省,才通達天道,了解宇宙潛藏的意義,那麼這時探究萬物本源時已悄悄的增加了一個主要的變數,就是人。這種以人為核心變數之法,必然會增加探究萬物本源方法的複雜性,導致用於推導出其他理論的前提假設本身就是多變數的,複雜的,模糊的和幾乎不可描述的,最終趨於玄學。哪怕是格物致知的方法,也並非探究物本身之理,而是探究人如何理解事物,人與事物的關係。

簡單事物複雜化後,很難發展出像數學嚴密邏輯體系一樣的演繹思想。因此儒家思想社會很難出現科學方法啟蒙,哪怕清兵沒有入關也不行。而 「天人合一」的複雜普遍聯繫複合體思維,在深入探究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之類的,天然多變數複雜系統上,似乎更有用。所以中國古代會在社會結構實踐探索上領先這麼久,而沒有在萬物本源探索和現代科學啟蒙上領先。

經濟、政治和思維方式等等,對現代科學的起源都很重要。而古希臘的邏輯和數學推演方法等形式科學的科學哲學思想傳統,對西方近代科學建立的作用,是區別於其他文明和中國的一種獨立存在。愛因斯坦認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希臘哲學家(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發明了形式邏輯體系,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人們不必對中國聖賢沒能做出這些進步感到驚訝。這些發現竟然被做出來了才是令人驚訝的。」

不要驚訝中國沒有誕生近代科學思想,而是要驚訝在西方誕生了科學體系。


中國古代一直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國,在宋朝中後期,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然而冰河期到來,突然崛起的蒙古把宋滅了,使中華文明差點絕種。所幸皇明終於恢復漢族,發展積累到後期已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結果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中國再次被打亂節奏。所以這事怪誰都不好啊。


地理位置決定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言以蔽之

沒有西方那樣的

經濟——重視商業,資本積累(雖說中國某些朝代商業也是十分繁榮,不過仍以農耕為主,而且政府壓抑商業,就算某些學者提出的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也沒卵用)

政治——城邦政治(歐洲文藝復興前)(天朝的君主集權也是沒誰了)殖民地(歐洲的海外市場)(咱們的都是撒錢和維護統治去的!而且到了後來朝鮮啊啥的附庸也逐漸say goodbye了)

先決條件


文藝復興的本質是隨著商業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城市資產階級實力崛起,從而對以教會為首的權威進行挑戰,引領文化的潮流。具體表現就是引用學習古希臘以及羅馬經典,宣揚人文主義,而非遵從教會偏好和解釋。

而中國從秦代開始,為了保證朝廷對社會的控制權和國家穩定,始終在有意識地壓制商業,商人在古代中國無法通過經商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遑論挑戰思想權威。掌握儒學解釋權的始終是國家。


雖然沒有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但是中國有獨特的「集權創新」與「官僚革命」。

這個制度貢獻,也是非常偉大的。

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國就基本確立了一元化的中央集權統治,並逐步取消貴族分稅制,向官僚治政轉變。

在世界範圍看,中國的這種制度創新是異常早熟的,具有重大的開創意義。

其影響,一直綿延至今日。

好事,不能總落在一個人身上。


我一直認為,隋朝是中國古代工業化最完整的一次嘗試。可惜失敗了。

我們可以來對比一下歐洲工業化歷程是如何進行的。

首先,工業化的前提是科學的發展。歐洲工業化以前,牛頓力學的誕生,標誌著科學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也為後來的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牛頓力學的基本出發點是天文學,也就是解釋當時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開普勒天文三定律。牛頓所採用的數學,則是當時最先進的解析幾何與微積分。

反觀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則同樣出現了一系列天文學的重要發現,最典型的則是張子信的天文三大發現,也就是日月五星的不均勻性,這三條發現本質上就是開普勒行星橢圓軌道的前身,甚至我曾經做過分析,開普勒的結論很可能與張子信的發現有關。

在張子信三大發現的基礎上,就有了何承天的元嘉歷、以及後來劉焯的皇極曆。製作這些曆法,需要採用最先進的數學,也就是二階插分法。這個方法非常實用,也為後世的李淳風、郭守敬等人沿用。它對於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地位,不亞於微積分。

除了天文學的發展,熱學與化學的發展同樣是工業化所需的先導科技。

大約隋朝的時候,中國的外丹黃白朮,技術上就已經十分成熟了。這是得益於魏晉南北朝丹家們的努力。

我們現在能數出來的有名的丹家都很多,葛洪、魏伯陽、狐剛子等等。他們有實驗有理論,為後來外丹術普及化有很大貢獻。

外丹術的成果也很豐富,除了火藥這個著名的東西以外,當時已經有了藥學、冶金等方面的應用。也為工業化所需的各種材料提供了大量幫助。

其次,工業化還需要良好的人文基礎。

西方的工業化是建立在大航海基礎上的。大航海不僅帶來的更多的土地、人口和市場,更重要的是讓殖民地的農業文明哺育了歐洲的工業文明發展。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西漢的張騫通西域。西域離當時中國的文化中心長安、洛陽的距離大約三千公里左右,與北美距離英國和南歐的距離相近。相似的距離,說明人類開拓自己生存空間的嘗試也是類似的。

兩漢時期控制西域之後,魏晉南北朝則進入了民族大融合的階段。西域提供了工業化所需的市場和原材料,當然也提供了部分的人口。中國因為沒有殖民奴隸的文化傳統,所以沒有出現類似於歐洲的那種殖民地似的剝削。但這不影響工業化進程。

魏晉南北朝也是文明大融合的階段,儒釋道三家各行其道,既衝突又合作,當然也各有各的問題。

北魏太武帝一朝,同時發生了著名的太武滅佛,和國史案。佛家和儒家,同時遭到當權者毀滅性打擊,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然而就像歐洲當時的宗教革命一樣,如果沒有這樣的毀滅再復生的過程,保守勢力始終會幹涉新經濟的出現。

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洗禮,保守勢力可以說是基本上被消滅殆盡的,這為新的經濟革命和工業革命創造了良好的人文條件。

因為隋朝,就是在一個神州陸沉的基礎上,重建的朝代。完全推倒重來,它的秉賦很好。

那麼接下來就說一下隋朝工業化的幾種形式。

首先,隋朝工業化是建立在農業和交通高度發達的基礎之上的。

只有農業人口大量剩餘,才有工業的基礎。

隋朝在前代農業革命的基礎上,農業出現了許多新的特徵,比如大量修建灌渠。最著名的莫過於宇文愷的永濟渠,除此之外還有通濟渠、邗溝等,當然也最終形成了舉世聞名的隋朝大運河。大運河不僅改變水系、形成了更多灌區,也為物資轉運提供幫助,是改善交通的重要原理。

有人可能會說,水運是極容易想到的事情,構不成一場革命。那你就錯了。

運河對於古老人類來說其實是能想卻不能做的。除了水利本身方面的原因外,船的因素很關鍵。船的最重要部件——船舵,正是誕生於隋朝。在那之前,中國的船主要採用櫓,西方則是帆。

這一個發明,對交通的重要性不亞於汽車。

其次,隋朝工業化是建立在統一標準、大規模生產線的基礎之上。

我以前舉過很多例子,楊素的五牙巨艦,船長50多米、高20多米,相當於今天的一艘大型客輪。這是只有工業化體系成熟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製造出來。

另外,何稠的工業化組裝也是一大亮點,六合城、觀風行殿、浮橋,都是他的傑作。一座六合城,只用一個晚上就搭建完成,所有部件都是提前預製,這與工業化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第三,隋朝工業化是建立在完善金融體系基礎之上。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中國古代經濟史,不知道錢莊、當鋪這些古代的金融機構都是何時誕生的。實際上它們都是從南北朝開始出現,隋朝成熟。

南北朝有一種著名的經濟形式,就是寺院經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北朝時期的佛寺規模是非常恐怖的,許多大的寺廟,動輒上萬人。

寺廟在南北朝不用交稅,不用服兵役、勞役,所以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加之他們養了許多白徒(失地農民),所以寺廟的經濟實力極強,不亞於現代的大公司。這也是南北朝數度滅佛的主要原因。

寺廟一旦經濟實力強之後,就開始出現了金融服務,比如錢莊,當時稱為邸舍,就是由佛寺建立,將佛寺中的香火錢出借給普通商戶。另外也出現了典質行,與邸舍類似。

寺廟,是中國最早的銀行。

同時,大量的胡僧成為僧商,比如著名的道仙。

到了隋朝,這種經濟形式逐漸成熟,也為當時的商業發展提供了堅強後盾。

第四,隋朝工業化是建立在政治體製革命的基礎之上。

中國歷史上最大一次體制化的革命,就是發生在隋朝。

隋朝出現了後來沿用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等,我想,它們的重要性,不亞於伴隨歐洲工業化所出現的民主政治吧?

除此以外,隋朝工業化還帶來了眾多軟實力的變化,比如漢字學出現了著名的顏之推的切韻法,為後來奠定了標準。另外,像音樂的發展,開皇樂議顯然是中國音樂史上最標誌性的事件,也出現了後來著名的八十四調。還有建築上的趙州橋,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東西。

一個僅僅存在了38年的皇朝,卻留給了歷史這麼多東西,難道還不夠嗎?

最後的最後,一定還有同學要問,工業革命最最標誌性的東西,是蒸汽機。你隋朝有這樣的東西嗎?

還真沒有。

不過,在隋以前幾十年的北齊卻有,這個東西叫做灌鋼法,這個人叫做綦毋懷文。

灌鋼法的歷史地位現在說得很少,這是不對的。沒有灌鋼法,人類對於鋼鐵的理解就不是今天這個層次,更別提使用鋼鐵了。

灌鋼法不僅是確定了炭的比例對鋼的重要性,也大大減小了鍊鋼的成本,提高了效率,使鋼的大規模使用成為可能。

沒有便宜的鋼,哪裡來的工業化?

不應該忘記這個叫綦毋懷文的工匠,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數留下了姓名的工匠。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藝復興的前提是中世紀,沒有毀滅何來複興?中國的中世紀開始於1644年結束於1980年。當中國中世紀結束的時候,已經是現代社會了。所以,沒有文藝復興

至於工業革命。英國與法國之間有諾曼底海峽,並且百年戰爭英國勝;南宋與金之間只有淮河,北宋與遼之間只有黃河,宋兩次亡國。沒時間


咦,民族主義教育下的歷史學還能整出這種歐洲中心主義的問題來。美國人做亞洲史的都把歐洲中心主義玩厭倦了開始回歸到亞洲本土上來,一群人還在嚷嚷中國文化政治社會的劣根性導致沒有跟歐洲同步進入現代化。民族主義教育看來並不能帶來自信心哦。

去翻翻學術史就知道所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成為潮流也不過是被歷史學家argue出來的術語,真正起點終點他們內部也分歧尚多。你們能寫一本書把明清轉型說成東亞文藝復興造成國際影響力也好啊。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真的是如高曉松所說的那樣「音樂不發達,古人沒樂感」嗎?
在大部分父母重男輕女的情況下,為什麼大部分的兒子並不孝順父母,女兒卻很關照娘家?
如何看待中國警察羅馬街頭巡邏?
為什麼說「侵華日軍的後人是無辜的,但是紅衛兵的後代是有罪的」?
如何評價「真正的共產主義者沒有祖國」這句話?

TAG:歷史 | 社會變革 | 中國 | 文藝復興 | 工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