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冷門而有趣的樂器?

比如樂器發出的聲音有趣或者是樂器的名字有趣

比如我聽過一種名叫都都克(Duduk

)的樂器名字很可愛(我自認為的),而發出的聲音卻很悲。


正好趁此機會宣傳下我們實驗組Centre for Digital Music (C4DM) 其中一個研究方向——Augmented Instruments = =+ 主要研究如何拓展傳統樂器的性能,順便開發些新樂器,特別帥氣!列舉一些基本成型的項目,忽略我粗糙的翻譯,更多資料請戳該方向領頭羊Andrew Mcpherson老師的網站http://andrewmcpherson.org

1. 電磁共振大鋼琴The magnetic resonator piano (MRP)

一般傳統鋼琴,只要演奏者摁下琴鍵之後,音色時值等等等就愛咋咋地無法控制了。而這個鋼琴因為琴弦內置電磁,琴鍵上有感測器,可以達到一直發聲(只要手不離鍵)、改變音色(變化指尖位置),增強音量(踩另外一個外掛踏板)等功能。

2. TouchKeys

這項研究是根據觸鍵方式的改變,可以使鍵盤樂器的音色與音量一直發生變化。算是共振大鋼琴的一個基礎研究?可喜可賀的是,Andrew老師作為Roli公司的技術顧問,把這個鍵盤作為高級合成器商業化量產,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訂購……但是好貴啊(人民幣一萬五起價)。

3. 「可黑客」樂器——D-Box

演奏方式和卡洪一樣,不過有趣的部分在於你可以自己決定不同面的音色,因為裡面有BeagleBone Black板子~

今年夏天組裡還協辦了Audio and Music Hackathon,各路人馬都來稀奇古怪的黑……成果展示戳#AudioMusicHackathon

4. 「P-bROCK」 Digital Bagpipes 電子風笛

為了提高「培養一個風笛演奏家」的效率,電子風笛可以配合軟體,記錄練習者的方方面面,時刻糾正你的壞習慣。它也將許多需要刻意記憶的演奏技法數字量化,簡直是你風笛老師得意的小助手。圖片中的演奏者也是電子風笛的爹,Duncan Menzies剛剛拿到博士學位,祝賀!

5. 小提琴姿勢感測器

你右手如何運弓,左手如何揉弦,通通被記錄被數字化,化感性為理性,化抽象為具體……

組裡除了坐擁「讓更多人感受音樂的愛」這種崇高理想,平時也會特別務實地到小學初中高中里用電子樂器普及工程知識,讓冷門樂器不再冷門,真是讓人忍不住點個贊啊是不是!

上圖最右的大腦袋就是我的偶像Andrew老師,下學期作他的助教,又有趣又掙錢呢嚶嚶嚶。

----------------------------------------

最後歡迎各位同學來倫敦C4DM讀博 : ) 我也好希望博士畢業後(呵呵還得多少年呢)在國內高校開設相關專業,長期更新這個答案,握拳!


剛出爐的神級樂器!核心是2000個彈珠!從此一個人pk一個樂隊不是夢....

發明這個樂器的是瑞典音樂家馬丁·莫林。

啥也不說了,先看視頻吧,這個視頻發在youtube上4天,已經有超過700萬次點擊

視頻:國外牛人設計的鋼珠音樂機!

原文地址:逆天!瑞典大神用2000個彈珠做出神器,小白瞬間開掛,一人pk一個樂團

流量黨可以戳原文,內有GIF動圖,比較美好。

莫林有著令人驚嘆的腦洞。他設計的這個機器中有2000個鋼珠,在精密設計的機關中可以演奏出神似電吉他、架子鼓、八音盒、敲琴等樂器的音色。

整個過程主要的工作是搖動手柄!!不信帶你看看整個過程

搖動手柄,鋼珠音樂機開始運轉。

鋼珠在運輸帶和齒輪的協作下,被運送到頂部

帥氣地打開開關,鋼珠滾動,音樂響起。

珠子落在發音板上,發出清脆悅耳的音符

開關全開,進入流行音樂模式,多種樂器的聲音響起。

在貝斯的部分,需要手指配合按琴弦,但是撥動琴弦的仍然是彈珠

哐!鋼珠掉到鈸上,打著清脆的節拍

彈珠落到鼓上,鼓點加入音樂

每一節小木棍上標著不同的音符,分工很明確

落到底部的鋼珠,被回收並重新運回到頂部

接著彈珠就可以重新使用了

很多人都說看這個視頻欲罷不能。。會一直不停地盯著看。。

我也就看了20多遍而已。。

這個變態還用鋼絲拗了一個自己的logo出來。。

Wintergatan Marble Machine

Wintergatan 鋼珠音樂機

不要問我他為什麼要做這個樂器

我只能說。。他就是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銀

這種殺馬特畫風你敢信

▲莫林和他的女友,一看就是狂浪不羈的玩藝術的兩口子

我們狂狼不羈的音樂家莫林一直都鍾情於一些我們完全沒聽過的音樂器械,像什麼鐘琴啊、特雷門琴啊、泰勒明電子琴啊……

聽過的可以舉個手給我看看嗎?

我看好你哦!你跟謝耳朵一個級別哦!

雖然什麼樂器都玩,不過莫林最大的理想是發明屬於自己的樂器,從此走上流行音樂之巔

沒錯,他的最新作品,也是最接近他的理想的一次,就是視頻里這個

Wintergatan 鋼珠音樂機

The Wintergatan Marble Machine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通過搖動手柄,可以操縱2000個鋼珠,在機器中發生撞擊來演奏的樂器

在我看來,鋼珠就跟流水一樣,水流單調的滴答聲會讓人厭煩,但是大自然中潺潺的流水又會讓人產生聽覺上的享受,這個道理放在鋼珠身上也同樣適用」——莫林

鋼珠落在發音板上,產生類似水流一樣滴滴答的清脆音符,這就是莫林說的流水一樣的音樂

然而,這個東西好是好,問題是我**要怎麼搞出一個來?

我想說的是,既然他可以,你為什麼就不行呢?

……反正我是不行。

莫林從2014年就開始製造這台機器,本來他設想2個月之內結束戰鬥,沒想到機器的複雜性大大超乎他的想像。。。尤其是對不同音色的控制方面

機器中的3000多個零件,必須嚴絲合縫,並且只能通過手工打造,2000個鋼珠運行和掉落的位置,需要不斷調試以確保音準,最終花費了他整整14個月的時間

在一開始,他還嘗試使用軟體建模和3D列印技術來製造零件並構建機器外觀,但是莫林很快發現,這種做法過於嚴謹,很難滿足他科學怪人一般多變的想法。。

所以他決定——想到哪就做到哪。。。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就是這麼任性。

這個機器的製作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焊一個自己的logo

對,不管東西能不能做出來,logo一定要帥

然後,開始製作機器主架

一個一個裝上發音板

改裝貝斯等現成的樂器

琴弦全部要去掉,連皮也剝掉了

貝斯最後是這樣的

接下來製作並調試主輪轂

安置主輪轂

設計並製作各類,我們最愛的齒輪

製作並調試各類小部件

每一個小零件都是一點點做出來的

裝到機器上的樣子

調試發音板

最後是作曲,並設計控制音樂的「小機關」。這貨難道還會編程么。。

鋼珠的路徑是可以被設定的,因此鋼珠會發出怎樣的聲音也就是可以安排好的,這是這台鋼珠音樂機設計理念的核心。

音樂機的中心部分由32條迴路構成,並且機器在運轉過程中,鋼珠發出的聲音可以由開關來手動控制,在我們的視頻中,一開始的音樂是E小調的,在莫林按了一個開關後就變成了C大調,說明他的機器也可以實現對音調的控制

▲注意看,每片變調板上都有對應的音調記號

拋開藝術性不談,這個機器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作品,純手工打造的幾十種精美木雕結構、精確的軌道、流暢的滑輪和收集鋼珠的漏斗,每一個部分都無可挑剔,組合在一起以後就更加驚艷。

這樣的結構看起來就好像遊戲里的場景,但是莫林還就是把它做成了藝術品,還能演奏出音樂!

經過莫林親測,這台機器的演奏效果,相當於他的樂隊!

「我無意間接觸到鋼珠機,我自己還是個齒輪狂人,我熱愛齒輪,每一種齒輪和它們組合起來的樣子,所以我想把它應用到我所鍾愛的音樂事業上來」

你能想像到,就是這種西方屌絲玩具啟發了他嗎?

鋼珠在運動的過程中,與機器會產生碰撞,發出特殊的聲音,很多人覺得是雜訊,可是莫林不這麼認為:

「如果有一種方法能把這些聲音加以控制和組合,那這絕對會是一首動聽的音樂」。

事實證明,他說的完全沒錯!

莫林現在的計劃是把這個樂器小型化、組塊化,現在音樂機整體還比較大,而且每次搬運都必須重新拆卸組裝,

「我可能會去學一些工程類的課程,我覺得我的機器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感謝微信號 智造桔(ID:tino3d)對本文的幫助


...

這問題太適合我大打擊樂了啊。藉此機會把家裡的奇葩樂器拉出來溜一圈好了,也算是給它們拍照整理一番,持續更新。

1. Quijada

排名第一的必須是這貨!這是用驢的顎骨做成的樂器,製作要經過風乾和鬆動牙齒等過程。聲音來源於拍打時那些鬆動的牙齒髮出的噠噠聲。可惜的是這個東西不小心被弄裂了,於是去年搬家時就給扔掉了,照片拍攝於2013年夏天。

2. Kalimba

論奇葩它肯定排不到第二,但是我私心實在太愛它了!每一個小鐵片都有不一樣的音高,演奏方式如圖,用指尖快速按壓鐵片後彈起,音色是帶有金屬光澤的清亮,並伴有悠長的延音。這東西雖小卻不便宜,二手的也是花了100多刀才到手。記得拿到它的那天晚上,我一邊吃石榴一邊拿著小鎚子對著校音器敲敲打打的給每一個小鐵片調音,也是美好的回憶吶。

3. Angklung

來自印尼的竹製樂器。有音高,一般一組八個,剛好一個八度,演奏時通過晃動一個或多個angklung發聲。不同音域的多個angklung組,可以用來大型合奏,單個也會應用在一些其他作品中作為色彩樂器。

4. Talking Drum

購於迦納。特殊之處在於演奏者可以控制鼓的音高,用L型鼓槌敲擊時就好像說話一樣高高低低,抑揚頓挫。演奏時將鼓夾在手臂和身體之間,通過擠壓鼓周圍的繩子來改變音高。常與其他非洲樂器配合,音高和節奏的應和就好像對話一般。

5. Axatse

葫蘆從底部開個洞掏光籽並晒乾後,配以外面的網兜就製成了這玩意。我家有兩個,大的上面是彩色的塑料珠子,小的是白色貝殼。演奏時一般橫過來雙手持樂器,前後搖動,塑料珠或者貝殼摩擦葫蘆表面發聲,並通過葫蘆腔產生共鳴,挺吵的。。。

6. Aslatua

大概是我手太小又不練,反正這玩意我是玩不好。。。兩個球球中間用繩子相連,演奏時將繩子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一個球握於手中,另一個球甩起來,與手中的球在手兩側分別相撞發聲。而且球里本身有顆粒,甩的同時也要搖,發出另一層聲音。

7. Gankoqui

這貨大概是牛鈴和agogo的混合體。又大又沉,聲音洪亮有光澤,就算是拿手直接拍,聲音也是非常可以。

8. African Thumb Bell

這個驢糞蛋(?!)一樣的東西的土名字似乎叫frikwya,不過我也不很確定。演奏方式如圖,用拇指上的指環碰撞本體發聲,也因此得名(其實那個環應該在拇指指節的位置,我拍照的時候它掉下來了)。

9. Kaxixi

又一個shaker類樂器,特別程度一般般,勝在名字可愛(咦)。外面是竹製,裡面有顆粒物。演奏時手持上面的部分,上下晃動。

10. Gyil

非洲木琴,鍵盤類打擊樂的鼻祖是也!本來想拉出來遛遛的,結果它實在是掩埋的太深了我懶得搬了。。。迦納有手藝人專門手工做這個,一般也就十幾個音,音高並不遵循十二平均律,別有風情。依然使用葫蘆做共鳴,我手裡這個長得既不講究的東西就是敲它的槌。

...


春節前在比利時玩的時候,去了一趟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被8000多件奇怪的、美麗的、賣萌的、裝傻的樂器震驚了,比如下面這個……

當時聽過導覽之後沒有特意記下來,現在死活想不起來這東西叫什麼,於是求助google,結果發現了這麼一個大寶藏:

Musical Instrument Museums Online (MIMO - Musical Instrument Museums Online)

世界上最大的樂器在線資料庫,由歐洲的幾個樂器博物館主導的,現在擁有來自古代的、現代的、東方的、西方的共55535件樂器藏品數據,關鍵是,這是一個免費資料庫!開心死了。

貼幾個有意思的:

玻利維亞的

Matraca

尼泊爾的小號

nag-beli-baja

法國巴洛克吉他製作家 Jean Voboam 做的這貨,這個玩意叫什麼啊,是不是叫龜他……

來自哥斯大黎加的一種土鼓Tontrommel(多謝 @三門 提醒一個常識性錯誤,不是非洲鼓……但這個在行業內是不是翻譯成土鼓,不太確定。)

喀麥隆的木琴

mendzan

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秘魯的

Silbador

看上去是哨子什麼的吧

不貼更多了,以上樂器圖片都來自 Musical Instrument Museums Online (MIMO - Musical Instrument Museums Online),這個巨大的免費資料庫,再次安利~


雖然薩克斯是一種常見的樂器,但在一百多年的發展史中,也曾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款式。

我們通常見到的,往往是bB soprano高音薩克斯、bE alto中音薩克斯、bB tenor次中音薩克斯與bE baritone上低音薩克斯。

大型樂隊里,或許能看見bB bass低音薩克斯。個別樂手,譬如渡邊貞夫與David Sanborn也用過bE sopranino上高音薩克斯。

最常見的四種薩克斯

以下是幾種較為罕見的薩克斯:

1、不同調性的薩克斯。

除了上面的型號,曾經還有其它調性的樂器。下圖中,中間的即是C melody sax,可見體型介於alto tenor之間,音域也是在兩者之中。

另外還有C soprano,F mezzo等調性的樂器,但總結起來,其機械原理是一致的,只是調性設定不同。在20世紀初出現過一段時間後,薩克斯的主流便成了今天我們熟知的樣子。

2、不同材質的薩克斯。

主流樂器製造商以銅材製作薩克斯,部分高端型號也有採用銀質的。但更稀罕的是採用非金屬材質的。

50年代Grafton曾經生產過塑料薩克斯,不過產量並不高,且由於塑料較脆弱,當年雖然讓人新鮮了一下,隨即曇花一現消失。今天有廠家正在複製塑料薩克斯,已有量產產品。

泰國有藝人開發木質薩克斯

大家肯定很好奇這樣的薩克斯會有怎樣的聲音?偷偷告訴你,其實音色與金屬薩克斯有9成相似,普通聽眾幾乎聽不出區別!管樂的音色,主要是由管體內空氣柱的形狀決定的。無論用什麼材質,你做出的管子是這樣的形狀,就會有這樣的聲音。另一個例子是金屬單簧管,雖然看起來跟高音薩克斯似的,但聲音卻是單簧管的聲音。

不同的材質帶來的主要是震動性能的改變,樂手演奏起來可能會覺得「更容易發聲」,或是「音色更飽滿」等等。

3、不同構造的薩克斯。

與常見的彎管造型不同,有些中音、次中音薩克斯也是直管造型!

我個人並不是特別看好這個構造。首先,我身高有限,直管次中音都快要戳到地上了……其次,管口直衝地面,聲音聽起來怪怪的,也不好錄音。

Conn曾生產過一種Clar-O-Sax,沒有按鍵,只有幾個開孔。我覺得就是西洋版金屬嗩吶造型……(當然,聲音不是嗩吶聲)

而另一種薩克斯則採取相反的思路,鍵子越多越嚇人,請看Goofus sax:

這貨其實算不上薩克斯了,發音原理更像是口琴,按鍵又是銅管式的活塞。

這個則更激進,連鍵子都不要了!跟衝鋒號一樣,完全靠嘴調整音高:

這貨的原理,則跟長號類似,通過滑動套管來調節空氣柱長度:

以上僅是冷門薩克斯的冰山一角,時至今日,薩克斯仍在不斷地演化中。雖然有些設計看起來傻傻的,但正是這些開拓性的試驗,才帶給我們更新更好的樂器。

————————更新————————

感謝大家點贊,特地回來添加兩個彩蛋。

一般來說,上低音薩克斯足夠低了,bass 低音薩克斯就已經很少見了。但還有比bass更低的,即是contrabass與subcontrabass。

圖中這位手裡拿的即是contrabass薩克斯,身邊放的則是bass薩克斯。可見其體積之巨大。

Subcontrabass則更大,根本無法手持了,只能放在架子上演奏。

而最小的Soprillo 薩克斯,小到快捏不住了


要說冷門,用冰做的樂器真是冷到不能再冷了...

「一位製作吉他的朋友問我能不能做個冰琴,於是我做了一把巨型冰貝斯,把鋼琴線固定在上面當琴弦,一彈之下發現聲音妙不可言。」
—— Tim Linhart

製作冰雕樂器的關鍵在於理解冰的強弱所在。冰雕藝術家Tim Linhart對這一點的感悟始於20年前的科羅拉多州:「一位製作吉他的朋友問我能不能做個冰琴,於是我做了一把巨型冰貝斯,把鋼琴線固定在上面繃緊,撥一下就可聽到音樂。當時我覺得如果琴弦再緊一些聲音應該能更響亮,於是就又去緊弦,結果冰琴就炸裂了!」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失敗竟是Tim Linhart冰雕樂器製造事業的起點。

攝影:?Karin ?berg

冰音
冰吸收振動的能力不如木材,因此冰雕樂器的聲音比木質樂器的更尖銳明亮。Tim表示,冰雕樂器能夠演繹更多細節:「冰一直在變化,冰的結晶會向不同的方向生長,張力很大,彈奏的振動能夠使得水分子更加均勻地排列,如此一來樂器的聲音將更富表現力。」

和傳統木質小提琴一樣,隨著時間流逝,冰琴的音色也會越發飽滿豐富:「振動越多,聲音越柔和」Tim說,「尤其是冰吉他,時間越長,冰越薄,聲音越甜美。」

製作冰吉他時,Tim會首先用冰雕出面板和背板,凍結一晚後雕刻細節並慢慢掏出琴身中空的部分,最後完成傳統材質的琴頸、琴橋和琴弦。

瑞典的召喚
13年前,Tim曾應邀前往瑞典與Ice Hotel合作。在那裡,他製作了56管的管風琴,並設計建造了與之相配的冰管弦樂器。 「我當時覺得Ice Hotel的溫度非常適合使用冰雕樂器進行音樂表演」,Tim說。

Tim Linhart是瑞典拉普蘭冰樂的創始人。他從事冰雕工作已有35年,過去20年都在研究製作冰雕樂器。 攝影: ? Karin ?berg

「不過我可不希望第一場演奏會一下子就來450人!這些人的體溫會讓室內溫度從零下4攝氏度上升到12攝氏度左右,那樣一來樂器的聲音會變得很奇怪,弦樂器的音高會下降,管風琴的卻會升高,一場音樂會直接變成災難!」

冰雕音樂廳
為解決室內溫度變化的問題,Tim開始設計專業的表演場地,希望能夠在確保最佳音響效果的同時將溫度波動控制在儘可能低的範圍內。

最終設計建造完成的冰雕音樂廳由兩部分組成:演奏舞台位於中間位置,稍向內凹進,遠離觀眾席以減少溫度波動;圓頂冰屋狀的觀眾席位於舞台兩側斜前方,頂部開有出氣孔持續降溫,確保音樂廳室內溫度穩定維持在-5°C。

音樂廳的牆壁經過噴水結冰處理,表面光潔明亮,在反射聲音時能夠使樂器的聲音聽起來更加乾淨有力、圓潤渾厚。

充滿挑戰的環境
「聲學是很複雜的,」Tim說到。「在圓頂冰屋的中心有個位置非常好,在那裡欣賞演奏能夠獲得最佳的音效體驗,但是也有一些位置不太好,舉例來說,有些地方的觀眾會聽不到低音鼓的聲音。」

冰的共振效果不如木材或金屬,因此弦樂器需要搭配放大器:」我在吉他的一面上打孔,安裝一個換能器,小提琴則兩面打孔用於安裝換能器,這樣可採集兩側面板的振動信號。為儘可能地保持冰樂的獨特音效,換能器的位置盡量遠離琴弦和琴橋。」

Tim與一位音響師合作管控低溫與水分對不同聲道的影響。「音樂廳的環境非常有挑戰性,電器元件與水距離太近,」 Tim解釋說,「一旦有哪裡出現不正常的聲音,音響師就得及時去解決,他總是拿著吹風機時刻準備處理突發情況——有時甚至會在音樂會進行的時候走出來修復各種問題!」

製作一把曼陀林需要35個小時。攝影:?Karin ?berg

樂器中安裝LED燈能夠營造魔幻的光效,但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聲音。「如果麥克風和樂器中的LED燈距離太近,聲音就會出問題,」Tim解釋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將LED燈從小提琴中移出。」

全新設計
為解決音高變動問題,Tim發明了新的樂器,名叫「Graviton」的冰雕樂器擁有總計37根撥弦和2.2噸重的鋼板,其中有的單塊鋼板重達75KG。這些鋼板被懸掛在撥弦末端代替調音弦軸,足夠的重量確保琴弦與冰始終保持恆定張力,保證了音高穩定。名叫「Rolandophone」的大型敲擊樂器擁有44根冰管,看起來有些像巨型排簫。

Mattias Sandlund 在演奏冰大提琴。攝影:?Karin ?berg

為了讓身處不同位置的每位觀眾都獲得最佳音效體驗,Tim正在為下一座音樂廳重新設計結構。他希望在觀眾席位的圓頂上增加波浪式肋板強化音效。「一切順利的話,新音樂廳中央部位會有一個大號圓頂籠罩演奏舞台,還會有舞池和三個環繞在周圍的圓頂觀眾席,預計容納350人,」Tim這樣說道。

一段關於奇幻光效音樂廳和冰樂的視頻(4:11):

Coolest Concert Everyouku.com視頻

參考資料:https://www.bksv.com/zh-HK/about/waves/WavesArticles/2017/Vibrations-in-ice

訂閱WAVES電子雜誌--Brüel amp; Kj?r聲學與振動


居然沒人提我大名鼎鼎 明和電機 ???

這位貌似就是社長吧...背上背的這叫「ユビパッチンで木魚を鳴らす楽器」......

話說明和電機(VoiceMechanics)原來是一家1961創立的家族電器公司,曾為東芝、松下代工過真空管,後因經營不佳而倒閉。

後來老闆的倆兒子土佐正道與土佐信道,開始搞起了藝術創作,重新創立明和電機

於是就搞出了以下這些玩意

這玩意應該是最有名的了,叫Otamatone,B站上有視頻,音色喜感

超大款otamatone: Otamatone Jumbo_演奏

グラスカープ / Glass-Carp(玻璃鯉魚)

這能響?

セーモンズ / Seamoons

不知道怎麼翻譯,看著像測繪儀器

パンチくんレンダちゃん / Punch kun Renda chan

好驚悚.....

音源 Ⅱ / On-Geng Ver.2

ソーウツボー / Saw-two-bow

是這樣使用的,這真的不是弓?

ボイスビブラーター / Voice vibrator

感覺像單兵火箭背包...

ギターラ (仮稱)/ Guitar-la (now naming)

完全無力吐槽

等等等等.....明和電機 - Maywa Denki

這是公司官網,大家自行感受


上圖:高合光束離子炮

此樂器名叫Theorbo,是琉特屬的樂器,但是與普通的Lute很不一樣。中文譯名至今還沒有定論,我傾向於翻譯成為"低音雙頸魯特琴"或「西奧博琴」。通常作為早期音樂(比如巴洛克時期)中的通奏低音樂器。這個和中國的琵琶,現代吉他,還有北非中東的奧德琴都是同一個源頭的。貌似別的答案都沒有配演奏視頻,這裡來個演奏視頻鏈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18Vy4HL68w/話說這是吟遊詩人標配樂器,有圖為證

還有很多西方早期音樂的樂器都屬於冷門但有趣的範疇,抽空慢慢更。


1幫大家補一下蘇聯大地的奇葩樂器們

這是一個俄羅斯民樂團的基本配置

最右小哥拿的三角形樂器就是著名的《黑礁》疤臉大姐頭巴拉萊卡--俄式三弦琴。左邊妹子們抱的圓形樂器叫多姆拉,也是三弦的。

大白腿妹子抱的這塊搓板是古斯里琴。

上面圖最前面「桌子」則是古斯里琴的鍵盤版。

不知道俄羅斯音樂人為什麼像「他」一樣喜歡三,傳統拉弦樂器古多克也是三弦的。

弦樂器的圖發差不多了,來看打擊樂器。

前兩位大叔拿的是著名旅遊紀念品彩漆木勺子。後面大媽以及樓下姑娘拿的這種響板我們中國同胞一直覺得具有夾手指功能。其實主要特點是不用怎麼操作,拿著它扭起來就行了。

最為令人不爽的是下圖左後的這兩個「擦床」,其實是紡毛線的工具,演奏就是把這些起伏划出酸爽的一聲。

鈴鐺類的不提了。

吹管樂器也有很多奇葩,蘇格蘭有風笛,俄羅斯有風袋。

這個羊頭太酷炫了…

斯維列里豎笛和扎列卡木管都是傳統樂器,然而下面這位扎列卡還有白樺皮版。(有的用鵝羽毛當笛膜。)

另一個弗拉基米爾牧笛也是這麼愛白樺皮啊

以上是民樂團。

俄羅斯的軍樂團里還有些謎之存在沒弄明白叫什麼。

有人說這是降魔杵,我覺得很有道理。

再貼幾個民族特色的東西。

我最近特別喜歡這個又會口弦又會口技又會神鼓的薩滿風雅庫特大姐。(還為我國某常委表演過,但常委表示一臉…)

巴什基爾人的「庫萊」難道不是很萌么?!自己相貌平平,但是可以讓演奏的人一個個都看起來很橫。

這個笛子為什麼叫庫萊呢?因為最早不是用竹木做的,而是用當歸、白芷等有巨大傘形花序的植物莖稈製作的。這些植物在當地語中俗稱庫萊,還印在巴什基爾共和國旗子上。

烏茲別克的大聲長號

主要是來拗造型的吧?

還能拆下來倒插上再吹?!真是在吹?!

高加索地區的這些東西我是真的不認識了。


PS:手機編輯過一次排版就全亂了,本來是每項樂器圖片價格視頻的,懶得整了將就下

======================================================================

老百姓覺得冷門的東西,老司機完全就不覺得冷門

村通網系列:

鋼鼓

這是精簡版,正宗的應該用汽油桶,通過用鼓槌敲擊下陷的鋼板發聲,聲音清脆,有音高,適合合奏,活結樂隊二打擊用的就是這玩意,

steel drum—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0NjM1ODEy.html 鋼舌鼓、手碟新樂器,其實就是便攜版的鋼鼓,音色更加溫暖空靈,主要通過手拍擊不同的小凹坑發出不同的音高,亦可使用鼓槌,謝謝評論區指正,鋼舌鼓和手碟雖原理音色相似,但是不能弄混淆,放在一起說了,國內非常多人有,基本都是土個新鮮,手碟基本一個兩萬起,迷你版鋼舌鼓三四千,鋼鼓聽說也有國產了,八千這樣吧中國古典音樂家網:超酷打擊樂之鋼鼓二重奏 http://www.iqiyi.com/w_19rs4mvird.html 鋼舌鼓 GUDA, Avalon scale—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xMjIyMDQw.html 巫毒鼓非洲的打擊樂器,做中東或非洲民族音樂使用較多,有大有小,大的發出的聲音低沉內斂,小的悠遠清脆,是個很有畫面感的樂器,有非常多不同的款式【BOSSA CHINA】非洲巫毒鼓的演示 - Udu lessons http://my.tv.sohu.com/us/63350058/63124302.shtml David Kuckherman巫毒鼓獨奏 Bowling Pin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LCRi3IJP1A/ 卡洪爛大街了的玩意,第二個是正面,通過用手打擊面板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身影,十幾年前見街頭見老外坐在上面打覺得屌炸,其實只是當初見識少233,買回來就是幾塊板,可以自己組裝,面板裡面是響帶,也有是弦的,屬於方便類的樂器吧,還有這貨千萬不能買國產貨Running Man》Cajon Tutorial Hip Hop Beat Lesson (L http://www.iqiyi.com/w_19rs5jkt99.html 漢箱鼓 CAJON 魔人布歐 老K http://my.tv.sohu.com/us/201120558/72243968.shtml 西塔琴or西塔爾月亮彎彎眼睛眨啊眨,裡面就有用西塔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01 Ravi Shankar - Raga Anandi Kalyan http://my.tv.sohu.com/pl/6685835/67351896.shtml 艾捷克羊肉串族版四胡,亞克西~亞克西~你的功夫亞克西~艾捷克獨奏:新疆之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fW8acy6w9o 塔布拉鼓阿三跳舞必備,音色整體偏高,通常打得很快,畢竟阿三的樂器【BOSSA CHINA】塔布拉鼓王 Zakir Hussain - 2012 完整音樂會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NElx4MUtFs 拇指琴or卡淋巴又一爛大街的玩意,通過大拇指撥不同的鋼條發聲,便宜的路邊10塊一個,音越多的越貴,便宜的音色干扁史上最美妙的樂器演奏-卡林巴琴(kalimba)-拇指琴 http://my.tv.sohu.com/us/201839955/64537759.shtml Just The Way You Are 拇指鋼琴 http://my.tv.sohu.com/us/102416411/71139390.shtml 大正琴國內也叫鳳凰琴,霓虹發明的樂器,也許該稱為玩具比較妥當,其實就是標了音高的彈撥樂器,侵華期間傳到中國,現在擺弄這個的基本只剩老人了李明林——鳳凰琴演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G89u6j9hlM/ 中國古老樂器,鳳凰琴 http://my.tv.sohu.com/us/63327291/56960610.shtml 特雷門琴這長得像路由器的玩意發明於1919年,通過天線感應雙手的位置來發聲,等於是他一開始就發聲,然後感應你兩手的位置來調節音量和音高,是個僅僅靠逼格就流傳了將近一百年的樂器,國外有的後搖樂隊有用頭感應的233,總之嘛,裝逼利器,基礎版都長這樣,高級版的可調行非常多,體積也大用特雷門琴演奏超級瑪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7DxfmoEwU Moog 推出多複音數的Theremin特雷門琴-鍵盤中國字幕組中文化 http://www.tudou.com/listplay/TpwIsRjvBBc/8B5bZrkg5-s.html 鋸琴好鋸琴和差鋸琴發出來的聲音天差地別,分低、中、高音鋸琴,價錢也差很多ASALATO非洲民族樂器,只有果實版才是正宗的,塑料的都叫PATICAPatica demo—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5OTMyNjU2.html 齊特琴也叫格爾巴利亞琴,不同地區有很多種不同的樣式,但大同小異,龔玲娜版本的致青春里老羅彈的就是齊特琴齊特琴演奏回憶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ChezXrFei0 城會玩系列:三角琴真是琴如其名,朋友有過一把,逼格哪裡是什麼吉他里里之流能比的里拉琴某些原創樂器的借鑒對象德西馬琴音色和揚琴差不多,不過長得帥烏德琴中東人民喜聞樂見,中東版琵琶剛洞藏族兒女燒香拜佛必備,我是歌手裡韓紅唱回到拉薩硬是請了倆喇嘛來吹了20秒剛洞,錢任性薩朗吉阿三外掛,不是開玩笑『傳統樂器』印度 薩朗吉(Sarangi)—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3ODg1NzQw.html 海聲器、雨聲器、雷聲器海聲器也叫海浪鼓,通過晃動來模擬海浪聲,X聲樂隊live用綠豆來模仿,唬得台下的的村裡人一愣一楞的,各種喊牛逼啊。雨聲器分用一串乾果殼的和雨棍兩種,前者更像小雨。雷聲器則是個鋁筒,一拉就打雷了,這類小打很多,價錢也不貴,自己做都行yaybahar還有人提到了yaybahar,這裡也說下,yaybahar是伊斯坦布爾音樂家Gorkem Sen發明的一個樂器,其實就是各種模擬音效樂器的集合體,或敲或拉,都能發出意想不到的聲音你絕對沒有見過聽過的樂器和聲音–Yaybahar http://www.iqiyi.com/w_19rsd7fmyd.html Elektron Jam Session 7_ Yaybahar meets Elektrons 視頻

口弦琴

這個也比較常見了,通過含在嘴裡用手指彈凸起的部分發出不同的聲音。聲音非常有特點,拿出來也挺裝逼的,起碼秒殺卡祖笛之類

Tandalay - 阿勒泰KOMUS (Khomus 口弦琴/口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3nWVQDSVEU/ 布谷鳥哨為什麼不說別的鳥哨,因為這個可以發出「布穀、布穀」的聲音233布谷鳥哨—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4MDMzMDY4.html 玻璃琴富蘭克林發明的樂器,還有一種版本是全是杯子,原理相同,國內基本無人問津都需要定做,沒賣絞弦琴左手通過按鍵頂起不同位置的琴枕來改變音高,右手通過轉動手柄來帶動轉輪震動琴弦發聲,音色吊炸天,北歐風格畫面感劇烈,是個有生之年都想入的樂器絞弦琴入門.C—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NzQxMjMy.html 水琴這個想必很多人知道啦,早期恐怖片裡面的靈異效果就是水琴的聲音,敲或拉都可以恐怖片的音效工具---水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DXFBi1_dNg/ 彈音器通過晃動鐵球撞擊發聲,按壓改變音高,很喜感的配樂樂器Flexatone—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xMDI2NDky.html 搖竹印尼樂器,之所以叫搖竹,當然是因為它要搖,恩,當我沒說甜蜜蜜(印尼樂器Angklung演奏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dazZR6eeI4 還有很多,有空再補,剛把價格貼上,求助如何貼出來的視頻不用跳轉

這玩意貌似買不到

但老百姓沒見過覺得牛啊,於是嗯哼的人絡繹不絕,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典型

比如


我是合成器設計師,自己設計了很多實驗樂器,歡迎去看我的網站:Meng Qi

今年我在Horizonal Pitch的採訪:Interview with Meng Qi

還有請看我在自化錄製的模塊合成器教程,來了解聲音合成器的世界:模塊合成器基礎與應用(1)

下面是我作品中的一小部分的照片,還有很多請去我的網站,然後點擊Flickr查看照片,YT上有視頻,SC或BandCamp上有我音樂…NIN是我作品的用戶之一…


說明一下,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為大家羅列各種新奇罕見的樂器,而是試著說明這些表面上形態各異的「奇葩」樂器,它們的內在聯繫是怎樣的。

先說結論:

1. 每一個樂器的名字,指的都不是一樂器,而是一樂器。

2. 樂器的演變是連續的,相當多的 「冷門」 樂器,都是樂器演化過程中的 「過渡物種」。

3. 我們沒見過的樂器的種類,要遠遠遠遠遠超出我們常見的這區區幾十種。

好了,下面開始正文。

我有個特小眾的愛好,無論到哪裡旅行,總是習慣先找找有沒有樂器博物館。

到綜合博物館,如果有樂器展區,也總是會抽出足夠的時間參觀。

看得多了,真的感覺到,樂器博物館中的絕大多數展品,我們能夠確定無疑喊出名字的,其實很少。

還有許多樂器,單論長相基本看不出有什麼聯繫,卻被放在一起展出。

以誕生以來形式變化最溫和的小提琴為例,我們習以為常的小提琴形式是這樣的↓。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The Gould」 (中間那部)於大都會博物館

實際上,它們的形式也可以是這些樣子的↓。

各種非標準小提琴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再抽象一些的小提琴,也是有的,比如巴赫故居中的這部↓。

Pochette,袖珍小提琴,於愛森納赫巴赫故居

說句題外話,這種樂器的名字 「Pochette」,同時也被LV拿來命名自己的袖珍小包包。

類似的困惑多了,自己摸爬滾打著也學了一些相關知識,逐漸發現這樣一個事實:

我們常見到的樂器,只是古典音樂發展過程中人為篩選出來的,方便組織樂隊、標準化生產以及學習培養的,一系列樂器中最「幸運」的一種而已

所以要找冷門有趣的樂器,大可不必涉及那些腦洞大開,純粹為了標新立異而發明的 「樂器」,我們熟知的樂器換個形式,就足以讓八成的人認不出來了。

而許多表面看上去很新奇的樂器,本質上也只是一些歷史上較為常見的樂器形式的變形而已。

例如下面這張照片↓。

Basset Horn,巴塞管,於大都會博物館

打眼一看,這個櫥窗中的樂器,左邊很像薩克斯,右邊貌似單簧管,中間彎彎曲曲的嘛,像是弄折了但還沒斷的單簧管。

這樣講,既不對,又對。

不對,是因為這是一種較為冷門的木管樂器「巴塞管 (Basset Horn)」,我在文章怎樣寫出一首好吃的曲子 | 獻給蒸餃與芝士卷餅的二重奏中,曾提到門德爾松為這種樂器所創作的一部作品。

對呢,是由於它確實處於單簧管向薩克斯 「進化」 中的一環。

你看,大都會博物館這樣擺設樂器,是不是非常巧妙呢?

這個例子同時也能說明另一個問題,我們所熟知的樂器分類法,實際是有一些問題的。

我們最常用到的分類方式,是將樂器分為弦樂、打擊樂、木管樂器、銅管樂器、鍵盤樂器。

按字面意思解,我們很容易憑著第一印象將木管樂器薩克斯歸類為「銅管樂器」,而標準管弦樂隊中除了大管以外的所有「木管樂器」,也都看不出有什麼「木屬性」。

銅管樂器的麻煩也不少,還是用巴赫家的一部樂器為例,下面這部「蛇形管 (Serpent)」↓

這種樂器明明是木頭做的,卻是一種標準的銅管樂器。

我知道,一定會有朋友出來爭辯,木管與銅管,並不是以製作材料區分,而是看它們的發聲方式。

這沒有錯,但並不能抵消這種分類方式容易引起歧義這個事實。

那麼問題來了,樂器學者們是如何認識一種從未見過的樂器,樂器博物館又是如何給樂器歸類的呢?

最普遍的樂器分類方式,名為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樂器分類法 (Hornbostel–Sachs),後文簡稱霍-薩分類法。

通過這種分類法,我們能夠找到各種樂器更加本質的聯繫,甚至能夠有效辨識各種冷僻樂器的起源、發展及演化。

在我看來,這些樂器間的潛在關係,要比樂器的長相更加「冷門有趣」。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分類體系,通過不同的發聲方式,霍-薩分類法將樂器分為四類,

1. 體鳴樂器 (Idiophone) ,不需要藉助任何弦、膜等物體,僅憑自身的振動就能發聲。

2. 膜鳴樂器 (Membranophones) ,通過繃緊的膜發聲。

3. 弦鳴樂器 (Chordophones) ,通過弦的振動發聲。

4. 氣鳴樂器 (Aerophones) ,通過氣息振動發聲,但樂器本身並不振動。

後來學者們又不怎麼情願的引入了 電聲樂器 (Electrophones) 這一分類。

在這種分類體系之下,有些被我們籠統歸為一類的樂器,實際上屬於兩個類別。

例如「打擊樂器」,鑼(體鳴)與鼓(膜鳴)就分別屬於兩類。

還有一些樂器所屬的類別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例如該體系下,並沒有「鍵盤樂器」這個分類,樂器之王「鋼琴」又被分在何處了呢?

其實大的類別也不算難猜,應該有不少朋友見到過鋼琴後蓋中的琴弦。

鋼琴琴弦 (圖片自網路,侵刪)

鋼琴在這個體系之下,確實屬於「弦鳴樂器」。

再順著這個分類向下找,你會發現,鋼琴其實是一種「帶有共鳴箱的板式齊特琴 (Board zithers with resonator box)」。

而齊特琴家族,應該非常符合「冷門有趣」這個標準。

以下是 「標準的」 齊特琴↓。

引自Wikipedia

以下是幾種 「改裝」 齊特琴↓: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再來一種大家都熟悉的齊特琴↓: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對,你沒有看錯,中國的古琴 (Chinese zither),也可以算作「板式齊特琴」,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齊特琴與現代鋼琴有什麼聯繫,看看下面這件齊特琴,你會秒懂。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北非有一種樂器叫做 「Zūrnā」,它是一種氣鳴樂器,通過簧片振動發聲,簧片有兩片,所以分類上,它可以算作一種雙簧管↓。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再查查看,同屬這個分類下的還有啥!↓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多念幾遍這幾種樂器的名字,體會一下。

這種樂器,起源於波斯(伊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亞凱門尼王朝,而後向西傳到土耳其、北非,向東傳到中國,連叫法都沒怎麼變。

再回到齊特琴的例子,如果把齊特琴豎起來,會發現它非常像里拉琴 (lyre) 或豎琴 (harp),這兩種長得如此相似的琴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

還是看霍-薩分類,你會發現里拉琴其實屬於一種「琉特琴」,而琉特琴分類下,有一種「窄盒琉特」(Necked box lutes),包含了兩種我們熟知的樂器——吉他和提琴。

圖片自MIMO、大都會博物館、Wikipedia,本圖僅顯示樂器形態上的演進,並未有時間、地理上的關聯

至於里拉琴(lyre)和豎琴(harp)的區別是什麼,又是如何演化的,可見下圖↓。

先講到這兒把,關於冷門樂器的話題,再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最後聊一下,了解這些冷門的樂器,學習它們的分類方式,除了獵奇之外,又有什麼其它用處呢?

最直接的,我們可以藉助音樂這種跨文化現象,探索各個文明之間的關係及歷史

我曾試圖通過樂器的發展演化,還原一部世界文明史,已經做了兩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看。

豎琴:一部世界史(一)

豎琴:一部世界史(二)

各種稀奇古怪的樂器見得越多,對於它們之間的聯繫探索的越深,越能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

不管在政治、經濟、宗教領域,各個文明的差異有多大,提及音樂,談到樂器,大家的理念基本是相通的。

音樂是世界的語言,看看全世界樂器的發展演化,你會發現,此言不虛!


我在 @張晨玥的基礎上補充一個,主要涉及我擅長的西非曼丁音樂方面的:

傳統曼丁地區,在今天覆蓋的西非國家有幾內亞、馬里、塞內加爾、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等

1.木琴Gyil實際上是迦納的說法,它更多的被稱為Balafon,是來源於13世紀馬里王朝的樂器,為當時的音樂史官Griot(Jeli)的演奏。目前在西非很多演奏Balafon的藝人都是來自世襲的音樂史官家庭。

Balafon有5音、7音的兩種,其中7音的就是跟西方音樂的do re mi fa so ra si do一樣。

貼一個幾內亞的Balafon大師Famoro Dioubate的演奏,伴隨著他音樂史官Griot的吟唱:

Balafon大師Famoro Dioubate http://v.qq.com/page/e/o/v/e0300uyr5ov.html

另外Balafon在西非曼丁地區不同國家中,外形也有不同,如下圖布吉納法索的彎月形狀的:

貼一個來自布吉納法索的Balafon木琴演奏,感謝來自深圳鼓友侯亮猴哥提供視頻:

Dembele Tegneni - Balafon Bwaba http://v.qq.com/page/n/x/3/n01476cymx3.html

2.Wasamba:

這個好像棒棒糖的樂器,叫Wasamba——這也是傳統曼丁地區的一種有趣打擊樂器,有木頭製成。在傳統曼丁文化中,村子裡的小孩子接受割禮成人儀式後,需要到森林裡面的一個營地接受療傷,並在一位比他們較年長的大哥哥長輩帶領下,學習做一個成年人的禮儀知識、文化、務農打魚知識等。在訓練營結束後,小孩子們會集體拿起Wasamba,唱起歌曲《Toro》來對教授他們知識的大哥哥長輩表示感謝——而《Toro》也被改編成鼓樂節奏,有Dunun和Djembe一起去演奏。

貼一個非洲鼓演奏的《Toro》的各聲部示範給大家看看:

Djembe Lesson Demo Toro - YouTube—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1MzMyNzU2.html?from=s1.8-1-1.2

4.Calabash:

沒錯,這個其實是大葫蘆殼,名字叫Calabash——這玩意的用途可多了,首先可以給男人們用來當djembe或krin那樣的功能,做打擊樂器用。

其次,綁上貝殼可以用來跳舞:

曼丁丁鼓樂節奏《Fe》,就是因為女孩們拿著綁上貝殼的大葫蘆跳舞而得名的,有4/4、12/8等不同節奏類型的好幾個版本——貼一個曼丁鼓樂宗師Mamady Keita的《Fe》的編排,你可感受到,拿著大葫蘆跳舞的快感是怎樣的:

Fe—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3MTk5Mzcy.html?from=s1.8-1-1.2

此外,這個大葫蘆再經過曼丁地區人們的加工,就會形成一個逼格甚高的宮廷樂器——Kora:

Kora有21條琴弦,學習起來相當有難度!據說,布魯斯因為的起源與它有關,因為被販賣到美國的黑奴,很多的家鄉正是來自西非曼丁地區。

貼世界上第一位女性Kora演奏家Sona Jobarteh的視頻,Kora跟Balafon一樣,是音樂史官世襲家庭的演奏樂器,而Sona Jobarteh正是來自甘比亞的音樂史官家庭:

Sona Jobarteh - Female Kora Virtuoso http://v.qq.com/page/p/c/f/p0146oc63cf.html

4.Dunun:

吹了那麼多,不吹一下曼丁鼓樂的主角——Dunun,實在不好意思!沒錯,大家熟知的非洲鼓Djembe(又名堅貝鼓)在曼丁鼓樂的世界裡面都是要圍繞Dunun的律動行進來進行伴奏和Solo的!

上圖為Djembe宗師Famoudou Konate在家鄉的節日演奏鼓樂,大家可看到,有Djembe,必有Dunun出現!

Dunun,如上圖所示,他是一套鼓系統的統稱,上圖這個大、中、小組成的是傳統幾內亞式的Dunun,最大的那顆叫Dununba,組成律動中的低音;中間那顆叫Sangban,是Dunun鼓律動系統當中演奏的變化最多的,是節奏的心臟;最小那顆叫Kenkeni,是節奏的節拍器。這三顆玩意都有一個牛鈴,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在牛鈴上打屬於你自己的牛鈴節奏型——牛鈴的邏輯,實際上律動的長度和所佔有的空間。

小白想了解Dunun的初級形態是怎樣,包含科普的,請看這裡,白人大師Micheal Markus和黑人大師M"Bemba Bangoura對Dunun的解釋:

視頻封面What Is a Dundun—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關於Dunun的學習,我之前在學習非洲鼓的心得的回答:

非洲鼓高手說說你個人的學習步驟和技巧有哪些? - 謝四的回答

貼一個小弟我上大師課學習Dunun時的視頻,是我和小夥伴參加深圳侯哥組織的Mangue Sylla大師的workshop時的官方視頻:

視頻封面Mangue Sylla 節奏邀約 -Dununbe加熱視頻

Dunun在西非曼丁地區的一些鄉村中,甚至是一個很原始的形態存在,人們只拿一顆Dunun敲著棍子就演奏了,甚至Dunun上面是沒有牛鈴的。例如馬里西南部Kayes地區的Khassonke Dunun(Khassonke是當地的一個曼丁民族的名字),Dunun一般只有兩顆,其中一顆是沒有牛鈴,另外大點那顆如圖中這位大叔這樣炫酷的演奏,鈴是拿在手裡的:

貼一個來自Kayes地區的Khassonke Dunun和Djembe一起演奏的曼丁鼓樂名曲《Djansa》,視頻同意來自深圳鼓友侯亮猴哥,大家不妨感受Dunun的原汁原味曼丁魅力,尤其Khassonke Dunun會被演奏者不斷的做變奏,十分自由好聽:

Djansa—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yMjM5NDc2.html?from=s1.8-1-1.2


嗯,剛好最近在做冷門小眾樂器的公眾號,就把第一篇放上來吧

Kashaka

? 什麼是Kashaka

在正式介紹Kashaka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塞內加爾人民是怎麼製作和演奏Kashaka的。

Kashaka又叫做:

Patica(JP) ,Kosika (USA), Asalato, Kes Kes等名字,每個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命名方式給他起名字,如發出的聲音、形狀、結構等,僅僅在迦納地區,就有超過6個不同的名字。

? 以天然果實製作的Kashaka

簡單來說,Kashaka是以果實+填充物+繩子構成的一種簡單的打擊樂器。

? Kashaka的起源

Kashaka起源於非洲,一般認為誕生於馬里(Mali)和塞內加爾 (Senegal)。

傳統的Kashaka由非洲當地的鼻煙盒樹(Oncoba spinosa)果實為原料製作而成。

? 鼻煙盒樹(Oncoba spinosa)

? 鼻煙盒樹果實

◆ ◆ ◆ ◆ ◆

怎麼做Kashaka?

在西非的孩子們會在秋季去收集風乾後的果實,然後用小鵝卵石塞入果實當中,一些在海岸的地區也會用貝殼代替鵝卵石作為填充物。

隨後將果實貫通,用繩子塞住洞口並在末端打結固定,有些也會用舊的布料編織為繩子用來連接。另一種則是用小木棍將繩子塞進果實內,在另一端將突出的木棍切掉以堵住開口。

兩個果實之間的繩子長度一般來說在6-12cm這個範圍內,越大的果實間距越大。

由於傳統的Kashaka以果實這種天然材料製作,傳到歐美亞洲之後,由於氣候問題,果實會出現開裂的情況,所以現在Kashaka已經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製作材料,比如日本的Patica便是以塑料替代天然果實製作而成的。

? Patica

? Kashaka的演奏

雖然Kashaka結構很簡單,但它的演奏技巧卻有一定難度。Kashaka的演奏非常考驗手的靈活性、平衡性,以及一心二用的能力。

Kashaka基本聲音由晃動果實產生的「沙沙」聲及兩個果實碰撞的聲音構成,通過這兩種音色可以組合出複雜多樣的節奏。

演奏時一個球體握於掌中,用食指與中指的指縫夾住繩子,另外一個球體在手外側,通過晃動球體以及碰撞進行節奏組合。

? 現在我們看看基本握法

?

?

?

?

下面就是Kashakade的表演

然後是練習視頻

--------------------------------------------------------------------------------------------------------------------------------------------

第二期的樂器的是一個音色非常喜感的樂器,來自印度孟加拉地區。

Ektara(恩克塔拉)

Bengali(孟加拉語):??????,

Hindi(印地語):??????,

Punjabi(旁遮普語):?? ????

也叫iktar, ektar, yaktaro, gopichand, gopichant, gopijiantra, tun tuna

(這些你都無需記住,因為我也記不住( ???))

? Ektara

(看到這個腦子一根弦的玩兒意沒?就是這個!)

Ektara字面意思就是一根弦,顯而易見這就是一種單弦樂器,常用於孟加拉國、印度、埃及和巴基斯坦的傳統音樂中。一般由Baul(保烏爾)演奏,是Baul音樂中的一種標配樂器。常用於宗教的讚美詠嘆的表演中。

Ektara按照尺寸大小也分為高音和低音,其中低音的Ektara有時候會叫做Dotara,Do的字面意思就是二,所以Dotara是一種擁有兩根弦的樂器(多麼簡單易懂)。

? Dotara

關於演奏

一般情況下單手握持,握著Ektara的頸部並用食指撥弦。

但當你想變成唱跳歌手的時候,可以用兩個手來演奏,就像彈吉他一樣,一手握住頸部,一手撥弦。

撥弦時通過按壓頸部竹片,就可以使音調變低,當你快速重複的按壓頸部時,你就會得到...一個直擊靈魂的顫音哈哈哈哈哈哈!(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笑的,但這種顫音真的太喜感了,這可能是為什麼Ektara會用來讚美神,因為一聽到就會讓人高興啊!我猜的...另外在表演當中也不會這麼瘋狂的按壓頸部...)

在一些Baul演奏的時候,通常還會加上Tabla的其中一個一起演奏

但Ektara沒有標記和參照來告訴你彈哪裡用多大的力氣會出來什麼音,所以一切都靠你的耳朵來感覺。

來看教學視頻

到了怎麼製作一根弦

基本材料:木頭、竹片、皮、弦

首先:在完整竹子上方打一個洞,用來嵌入木塊固定弦,然後將竹片下方劈開,固定在木筒兩側,木筒下方以皮包裹並將弦固定在皮上。這樣就能自制一把Ektara了。(當然在家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比如鋁製奶粉罐之類的,下面是一個自製Ektara的教程。)

隨著近幾年Ektara與電影及流行音樂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導致一些傳統音樂的捍衛者認為這摧毀了Baul音樂的傳統及本身的美。(見仁見智,傳統的固然需要保護及延續,但融合發展出新的事物無可厚非,特別是音樂)

關於Ektara的演奏者--Baul,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群體,但因為跟不太符合題目,在這就不發了,公眾號內有做推送

------------------------------------------------------六毛五分割線---------------------------------------------------------------

這是第三期的推送喲

這期的視頻請都帶著耳機或者連音響聽哦,要不然什麼都聽不到的哦

Bolon--獻給勇士的樂器

什麼是Bolon

Bolon是來自西非的一種弦類樂器,全稱Bolon-bato,俗稱非洲貝司

起源於古代的曼丁帝國,是一種充滿了儀式性和神秘性的只為勇猛的男人演奏的樂器。

最原始的時候,Bolon只有三根弦,現在常見的是四弦Bolon。

? 三弦的Bolon

? 四弦的Bolon

據說在象牙海岸還有一種兩根弦的,叫Boro-boro(這個實在找不到圖片和資料)

雖然Bolon是一種弦類樂器,但演奏的感覺更像是一種打擊樂。

Bolon的結構

Bolon和Kora外觀上非常接近,製作的材料也相差無幾。

? Kora

? Bolon

Bolon的製作是純手工的,除了刀子之外不用其他任何的現代工具,工匠們認為這些現代工具會傷害Bolon的靈魂。

Bolon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共鳴腔、頸部、弦。

製作素材有:羊皮、葫蘆(Calabash)、響葉(Kes-Kes)、木頭、繩子。

底部是一個巨大的葫蘆(Calabash),然後以木頭貫穿作為頸部,葫蘆上會再固定一根短木,將羊皮蒙上,隨後將繩子纏在長木頭及短木頭作為弦,頸部將將弦打結固定,可以調音,最上端會加上響葉(Kse-Kse)。

(嗯,這一期沒有找到如何自製Bolon的視頻,所以有動手能力的同學們可以照圖嘗試)

Bolon的演奏

Bolon一般坐著或者背著演奏

演奏時一手握著頸部,手指帶上鐵環。另一手的拇指撥弦,彈奏主旋律。在旋律中可以用手拍打葫蘆和指環敲擊頸部加上節奏,或者晃動頂部的響葉做裝飾音。

下面是Bolon與Kora的演奏視頻

Seydou Kourouma Mohamed Kouyate

(兩位都是Djembefola,其中Kouyate是一個歷史悠久的Griot家族姓氏,感謝深圳侯哥的資料)

Bolon的故事

Bolon在很早以前就誕生了,一開始是在戰爭時期演奏,用以鼓舞士氣用的樂器。曼丁(Mande)人認為這個樂器能給戰士們帶來勇氣和力量。

Bolon由Griot(曼丁帝國的一個特殊階層,以音樂記錄歷史及故事的群體)演奏,但另外一說是由Jon(曼丁帝國的奴隸階層,平時為國王耕種,戰爭的時候成為戰士)演奏。普遍認為是由Griot演奏。

在戰場上殺了敵人,或者擊敗了水牛或獅子的勇士才有資格接受Bolon的演奏。在戰場上,最勇猛的勇士會將俘虜列成一排,一個一個的把頭砍下,把鮮血淋在Bolon上,然後Griot會坐在被砍下的人頭上開始演奏。

當他們為你演奏Bolon,你必須給演奏者一個奴隸,一匹馬作為回報。

但Bolon的演奏者也是十分危險的,因為一旦你在為戰士們演奏Bolon,就會有敵人對你施法或者攻擊,演奏者很有可能會死於這樣的法術和攻擊。

所以他們認為Bolon是所有樂器裡面最兇險的,每個人都能學習Bolon,但是必須要向神明禱告,並準備一些特殊的植物保護自己。

但到了今天,已經沒有了這麼多的國王之間的戰爭,Bolon的傳統也慢慢的消逝,失去了原本以鮮血造就的神秘色彩。

拋開Bolon的傳統是好是壞來說,這個視頻里傳達出來的是對傳統文化漸漸消逝的無奈和遺憾,但不管怎麼說Bolon還是以更豐富的形式延續了下來。

--------------------------------------------------------------------------------------------------------------------------------------------

Kalimba

也叫拇指琴,是一種廣泛存在於非洲地區的傳統樂器,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廣受歐美國家的喜愛。

? Kalimba

由於東南西北非都有,各地的Kalimba在外型上也有差異。有雙排琴鍵的,有單排琴鍵的,有以葫蘆(Calabash)作為共鳴腔的,有以木頭作為共鳴腔的...

所以...

Kalimba的名字也是各式各樣的...

所以...

又到了我們的記名字時間...

Mbira, Karimba, Likembe, Mbila, Nhare, Sansu, Zanzu, Karimbao, Okeme, Mbira huru, Matepeand njari, Ubo等(記住Mbira或者Kalimba就好了,其他的反正也搜不到)...

Kalimba的起源

Kalimba在大約三千年前最早出現於西非地區,當時的Kalimba還是以木製為主。到了大約一千三百年前,非洲南部的尚比亞河流域開始出現以金屬作為琴鍵的Kalimba。

和眾多的非洲樂器一樣,人們相信Kalimba有著神秘的力量,能夠帶來好運、驅除災厄,所以一些特殊的節日或儀式上都會演奏Kalimba。

? 木製kalimba

? 金屬琴鍵Kalimba

Kalimba與紹納人

雖然Kalimba的分布非常廣泛,但似乎辛巴威的紹納人(Shona)對它最為熱愛(辛巴威地區的Kalimba叫Mbira),在辛巴威的各種傳統音樂中都能發現Mbira的身影。

? Mbira

傳說紹納人在建立起大辛巴威(Great Zimbabwe,古代南部非洲莫諾莫塔帕帝國Monomotapa Empire的首都)之後,有一位精靈來到這,製作並教會他們演奏Mbira。

紹納人的祖先留下了許多Mbira的歌曲,一直流傳至今,現在的人們依舊保持著傳統,在婚禮、葬禮、豐收、祭祖等場合演奏Mbira,他們相信在Mbira的聲音響起來的時候,精靈就會來到這,給人們帶來好運並能與先祖對話。

下面是一個傳統曲子Kariga Mombe,意思是不可戰勝的,因為旋律簡單,所以這首曲子一般也是學習傳統曲子的第一首。

-高清觀看-騰訊視頻

製作一個Kalimba

Kalimba的結構非常簡單,一個共鳴腔、若干數量的長條金屬片(現在常見的是15鍵的Kalimba,但其實我見過的從5鍵到20多鍵的kalimba都有)、固定金屬片用的金屬條,有一些Kalimba會在腔體裡面放上貝殼以增加音效。

Kalimba通過改變琴鍵長短進行調音,但在非洲當地其實並沒有嚴格的像西方那樣的明確的標準,每個地方、每個家族甚至每首傳統曲子的調音方式都會有所不同。

但現在為了將Kalimba出口,辛巴威地區的製作者們也開始生產制式化的Kalimba了,然後放一張常見的15鍵Kalimba圖以便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們調音

下面是一個自製Kalimba的視頻(純英文沒字幕一看就能懂)

How to make a Mbira

Kalimba的演奏

雙手握住Kalimba,用拇指撥動琴鍵,有一些Kalimba會用到食指,比如辛巴威的Mbira。

然後...沒有然後了...對這種有音階的樂器我壓根就不會,自己看視頻吧

Using the Kalimba

其實關於Kalimba的資料不少,但是太過雜亂,所以就先放上第一篇簡單介紹,以後會再做整理出Kalimba第二季

--------------------------------------------------------------------------------------------------------------------------------------------

Quijada

Quijada

全稱Quijada de burro(驢顎骨),又叫做Charrasga或Jawbone.

是的,這個樂器的名字就是顎骨,就是下巴...

而同樣是骨質樂器,人家尼安德特人的骨笛和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骨哨.至少會在骨頭上面鑽幾個孔...

當然,和骨笛和骨哨不容的是,Quijada是一個打擊樂器,這樣一看不做任何加工似乎也說的過去...

但是!!!

我就喜歡這麼簡單粗暴骨頭拿過來就能用的樂器了!!!

? Quijada

Quijada是拉丁美洲的一種傳統樂器,是殖民時期由非洲人帶入美洲並與當地土著文化融合後產生的.一般認為起源於非洲裔的秘魯人.在墨西哥,阿根廷,哥斯大黎加和多明尼加共和國,我們也能夠找到一樣或相近的樂器.

作為同科的親戚...一些地方也會用馬和斑馬的顎骨來製作Quijada...

甚至有木製的和用雞蛋托做的...

? 木製Quijada

? 雞蛋托+各種材料的Quijada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Quijada介紹視頻和演奏.

視頻封面Quijada de burro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Quijada的演奏

首先你要有一個驢下巴和一根棍子...

然後一手抓著驢下巴門牙那邊的位置,另一隻手拿棍子或者刮或者敲或者晃動驢下巴...

像這樣...

或者這樣...

就可以了,簡單易懂,三分鐘上手五分鐘上台...

恭喜你獲得下巴操控者成就...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Quijada的聲音非常大, 各位請不要輕易在家裡嘗試...

視頻封面Bases de quijada con SajoSon Jarocho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Quijada的製作

傳統的Quijada製作非常簡單,有一個幹了的沒有肉絲黏在上面的驢顎骨就可以了,如果這頭驢生前牙齒比較好穩穩的在牙槽里絲毫不晃,那就把牙搞松點,能夠晃出聲音來就行了,注意別把牙拔掉了...然後找一根棍子就完成了

但作為一個普通的良好市民,找一個驢顎骨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畢竟大部分人除了驢肉火燒,連活驢都沒見過...

所以,為了能找到一個能在家裡用日常材料就能自己製作的音色類似的家庭版Quijada,我翻遍了各大網站,終於找到了一個不知道靠不靠譜的.下面是教程

首先你要準備一個至少12個槽的雞蛋托,然後往槽里放紐扣啊小鵝卵石啊小果核啊小貝殼啊之類的東西,然後把雞蛋托合上,在雞蛋托上畫個畫,就做好了...

像這樣...

恭喜你獲得下巴製作者成就...

八毛錢分割線

那麼,最後我們就來看一個Quijada+Tama(說話鼓)+Djembe的演奏吧

視頻封面quijada de burro tama and d jembe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文章資料都由國外網站翻譯而來,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下面是廣告時間

剛開始做的公眾號,介紹各種冷門小種樂器,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公眾號。

似乎二維碼插入有問題,所以直接搜名字吧:the-labila(自由)

未完待續、持續更新


貓琴(Cat Organ/ Katzenklavier )鎮樓,待我娓娓道來。

在我這周的文章【如何從美Cry到美Die?】中,有同學問了個有趣的問題,如圖:

這種雙管的豎笛樂器叫做Aulos阿芙羅斯管,源於小亞細亞,是象徵酒神的樂器,通常用來演奏崇拜酒神的音樂。所以在畫中這種樂器和酒神一起出現。

也是因為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冷門且有趣味(可能是惡趣味)的樂器——貓琴(Cat Organ/ Katzenklavier )(請謹慎瀏覽,慎重批判,不撕。)

在那個鏟屎星人統治世界的年代,曾有個樂器叫貓琴。在這個樂器中,顧名思義,貓是主要組成部分。制琴師挑選叫聲音階高低不同的雄貓,把它們分別按照音階高低放在鍵盤前面的籠子里(小到貓無法晃動),尾巴被固定住,當有人敲擊琴鍵時,在此琴鍵前的長針會打進貓的尾巴使其發出慘叫聲。

在16世紀到18世紀的某些作品中,出現過對於貓琴的記載。貓琴最早出現是在16世紀,在宗教節日時的音樂會中使用。1596年第一張關於貓琴的圖出現在Jean Théodore de Bry

寫的Emblemata saecularia中。也有說,在當時貓琴是皇室貴族用來消遣取樂的。

19世紀初,有位醫學界的專家,Johann Christian Reil對於貓琴的這個神奇作用進行了研究,認為貓琴對精神疾病療效好,尤其是精神分裂症。他認為:這麼奇葩的樂器可以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從而可以把他們拉回現實世界。

關於貓琴,到底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2010年,查理王子在某會談中,被邀請聽了一段貓琴的演奏,當然是假的喵,下面是短片大家可以感受下。標題是《查理王子笑成狗了》(Cat organ causes Charles fit of gigg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egFrY61nU (需翻牆)

下面是這個該表演音樂家自嗨版。

http://baidu.ku6.com/watch/3797492474834785123.html?page=videoMultiNeed

下面這個是一個名為《The Cat Piano》的短片動畫,影片講述了在一個滿是貓貓音樂家的城市,大反派想要抓貓貓音樂家去做貓琴的故事,情節可以參考《香水》。

《貓咪鋼琴》(全片)—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不管怎麼說,作為動物愛好者,貓琴帶給我的感受是複雜的,正如【如何從美Cry到美Die?】中玫瑰花的故事,這樣的趣味是挺恐怖的。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t_organ

http://www.bpi.fr/le-piano-a-chats-1

~~~~~~2/14更新~~~~~~~~~~~~~~~~~~~~~~~~~~~~~~~~~~~~~~~~~~~~~~~~~~~~~~~~~

經@不鳥萬如一先生的提醒,我確實在編寫答案忽視了沒有確鑿的官方資料可以佐證歷史中真正出現過貓琴」這一情況,如果對讀者造成了誤解,請見諒。

這裡有一篇關於貓琴的論文為大家提供進一步的參考:

Robert J. Richards, Rhapsodies on a Cat-Piano, or Johann Christian Reil and the Foundations of Romantic Psychiatry

http://home.uchicago.edu/~rjr6/articles/Rhapsodies%20on%20a%20Cat-Piano.pdf

不管怎麼說,題目有什麼冷門而有趣的樂器?中並沒有對該樂器是否在歷史中真實出現,進行限定。我認為既然有藝術家用假的喵喵還原或是創造了這個樂器,並帶給了我們審美上和情感上的有趣體驗,就值得分享。

~~~~~~~~~~~~~~~~~~~~~~~~~~~~~~~~~~~~~~~~~~~~~~~~~~~~~~~~~~~~~~~~~~~~~~~~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被誤診的藝術史


我來說一個,喜馬拉雅頌缽。

就長這樣:

啊不對,放錯圖了,是這個:

喜馬拉雅頌缽又稱西藏頌缽、佛音缽,源自喜瑪拉雅山區,採用當地多種金屬及天然礦石,經由手工鑿擊而成,每個頌缽都有獨特的質地、音色及振動頻。喜馬拉雅頌缽既是宗教法器、食器(因為有些含鉛,所以現在建議不作為食器使用)、也是樂器。

▲由多種金屬浴火熔煉(銅最多,佔72%)。

▲純手工錘鍊,每個頌缽都有獨特的質地與音聲頻率。目前全手工頌缽多在尼泊爾、印度地區,西藏比較少。

▲放了水之後的頌缽,能看到聲音的形態。缽體越大,水的形式越明顯。

木杵(羊毛包裹)摩擦、敲打頌缽邊緣會產生不同的節奏和振動,這個聲音接近寺廟的鐘聲。大的頌缽聲音比較低沉;小的頌缽聲音比較清脆。

頌缽的聲音會給人一种放松身心感覺。所以在尼泊爾、印度等地,頌缽是一種普遍的療愈方式。現在國內也慢慢流行起來了。這裡的療愈指的並不是一種治療方式(對心理、生理疾病沒有任何作用),而是偏向一種身心放鬆的方式。

▲頌缽音樂師?在演奏

之前我司邀請頌缽音樂師徐暢給我們上了一節課,類似下圖那樣躺成半圓。

非常放鬆,放鬆到好幾個同事睡了過去……

我司留著一個大號的頌缽,有人一敲,聲音洪亮且悠長,整層樓都能聽到。如果想要停下這個聲音,握住缽體就行。

但每次聽到這個聲音,我都會打起哈欠……

-------------------------

之前徐暢老師在我們地方做了一個頌缽的直播,講解了頌缽相關的知識並且演奏了頌缽,地址如下:

頌缽 | 來自喜馬拉雅的治癒力量(一)_騰訊視頻(10分40秒可直接聽到頌缽聲音,18分15秒可看到有水的頌缽在演奏時的狀態)

頌缽 | 來自喜馬拉雅的治癒力量(二)_騰訊視頻

頌缽 | 來自喜馬拉雅的治癒力量(三)_騰訊視頻

因為我們直播設備的話題,音質比較感人……放一個新的一個鏈接:

徐暢土生凈水

---------------------------

想了解更多頌缽直接私信我就行。


冷門的樂器,我這裡不討論需要花大價錢購買的,或者需要超高演奏技巧和音樂理論基礎的物件。

這裡主要討論上手簡單的,價格親民的裝逼物件。我強烈建議可以從打擊樂器裡面開發一下,一般來講,打擊樂的組合重奏比較好聽,看起來也具備玄乎的神秘感。關鍵是性價比高。

這個前面有人介紹。不贅述了。有興趣可以搜拇指琴,或者卡林巴。

金屬沙球,其實它跟我們ktv常見的沙錘演奏起來大同小異,只不過這個造型顯得更加具有金屬感。

有興趣可以搜索沙錘、沙球、沙棒之類的。

這個我個人相當青睞,擊打用大拇指的按壓發出哇音。

搜:哇哇管

巫毒鼓,這個名字就能鎮得住場面,也是今天推薦的產品里相對貴一點的,小几千一個吧。

螺旋碗。

這個叫雨棍,用來模仿雨聲

最後,是一個的視頻。以上所有樂器演奏。不用翻牆。

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s0338fd3y8qptag=4_5.8.2.20367_copy


FA樂器

哈樂器

元首の摔筆樂器

吔樂器

duang樂器

渣樂器

張傑の咩樂器

諸葛琴魔樂器

VANの搓屌電吉他

藍藍路樂器

喵帕斯樂器

更多請見1分鐘聽完B站22種樂器(建議開啟洗腦循環)

新日暮里樂器合奏過♂年_音MAD_鬼畜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再見


水琴Waterphone。恐怖片里好多聲音都是這個樂器發出來的。

看起來還挺美的。

視頻鏈接,第一聲就會讓人毛骨悚然。 http://m.waqu.com/vshare/index_wap_qingbaidu.php?wid=99kf39uyce7h8t5sappname=general_videofrom=baidu_qingyingyongbd_source_light=2104633


洛桑


推薦閱讀:

成績比較好的理科生是否應該為了理想而轉美術?
非藝術專業學生如何成為一名時尚買手?
如何評價 4 歲自閉症小女孩 Iris Grace 的畫作?
如今美術環境走出的自己很難找到繪畫中讓人打動的那個點,該怎麼去做?
藝術家有沒有責任擔負起人類的道德建設?

TAG:藝術 | 音樂 | 樂器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