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生活在完全英語環境中就能聽懂(且能說)一口英語嗎?

假設一個沒有任何英語基礎的人到了國外,通過長期的肢體語言和老外溝通,能夠慢慢的學會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單詞、句型(比如說麵包、飲料、我要吃、我要去幹什麼),那麼,在沒有任何語言輔助工具(包括翻譯人員、字典)幫助的情況下,他能否更進一步提高英文水平,比如說聽懂政治、經濟類新聞?

-------------------------------------------------------------------------------------------------

好多例子證明了:

一個人在完全外語環境下,只要時間夠長,「自然而然」就會「聽懂無問題」,「一口流利的生活口語」,那麼,這種過程是怎樣的?或者說,周圍的語言環境是如何對人產生影響,並潛移默化的讓人「懂」的?謝謝!


按照語言和心理學專家在TED發出的視頻,任何人在國外全面外語的環境當中 (最好沒有母語的陪伴/可以依賴因素)可以在 6個月之內學習說任何語言 (他本人50多歲學會了普通話,俄語,西班牙語等等。

可以在優酷找,如何在6個月當中學會說任何語言。

我本人可能不算』沒有基礎『 但是過了一年在英國的培訓以後,在華生活半年就擁有了日常交流 (聽,說,寫,讀)的功能,幾乎沒有語言障礙。 如果沒有寫作,閱讀的要求應該更容易一點。不過我當時很用心,每天做12-16個小時中文 (聽別人說話,看電視,聽音樂,跟別人聊天,讀書等等)

不過你提出的』政治『』法律『』經濟學『的要求我覺得短期是做不到的,因為專家也說過,英文90%日常交流就是用於3000個單詞,所以半年到一年學會3000個單詞我覺得並不難,但是專業領域的詞,特別多,有自己內行的名詞,動詞,副詞等等而且概念更複雜 (有很多本地人也不太懂)沒有老師的話,很難!

希望有幫助, 加油!

謝謝朋友們提醒我錯別字,第一次寫是要趕集出去的前5分鐘寫的,因此沒有檢查,(是用拼音輸入法,自己還沒來得及學更有效的輸入法)。謝謝大家的理解。。

別字女王。


不藉助字典.......能讓上網看wiki嗎 (摳鼻)

如果不讓.....

我藉助各種資料花式學習了這麼多年都還聽不懂。別逗.....


大二的時候想鍛煉英語口語,於是主動嘗試著去和歪果仁接觸,去交流。周圍同學都覺得我膽子挺大的,那群老外一個個都壯得和牛似的,我還敢去和他們搭訕。其實我倒不是膽子大,只是不怕生,你哪國人,什麼膚色幾塊腹肌和我一點兒關係沒有,再說了,這是在中國,咱的主場,主場上那個慫啥啊是不是。

在這期間,我隔三差五就往留學生宿舍跑,甚至有同學開我玩笑問我是不是和他們合夥搞走私呢。就這樣,認識了不少老外。要說這性格方面,我發現這群歪果仁真的都特別外向,可能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或者是教育模式有關吧。他們見了中國人從來也不怕生,就和我不怕他們一樣,見了面就打招呼聊天,東一句西一句地瞎扯。

重點來了,中間我被邀請去參加了一場歪果仁辦的party,那傢伙給力啊,三五十號人,酒隨便喝,不一會兒就都喝飄了,然後就開始社會搖了……我嘴也沒閑著,不光是吃喝哈,逮著人我就跟他聊天……就在這時候我突然覺得不對勁兒,他們說的話怎麼好像味兒都不太一樣?不是說伏特加和威士忌的味兒,是他們的口音!!!

這裡頭有方言!對!就是方言!!

贊比亞……南非……剛果……非洲英語啊!我練了一年的非洲口語啊……怪不得我們英語老師聽不懂啊……


謝邀。零基礎人員通過環境影響與模仿是可能達到基本生活交流的,但要想聽懂問題中提到的政治經濟類材料,如果沒有專門的積累與訓練,難度很大。

至於這個學習與環境影響的過程是怎樣進行的,這是語言習得這個龐大學科的問題,可就不是三兩句話能說得明白了。如果想獲得一些基礎知識,建議可以去看一下喬姆斯基的一些著作,應該會有收穫


謝邀!

估計基本對話能聽懂和說,稍微複雜一些的,比如自我介紹或者商務交流就未必行了。


完全可以聽懂且說好。前提是一定不要混母語圈子,一定不要混母語圈子,一定不要混母語圈子,重要的話說三遍。

能說好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是:模仿,模仿,模仿。

模仿電視新聞里的話,開開BBC,人家說什麼你說什麼,腦子是不是跟上這句話的意思不重要,嘴跟上最重要。慢慢的你就對外語的起承轉合有感覺了。而且很多辭彙要多說出來以後才能自主使用。舉個例子,comprehensive這個詞,你如果不認識,要背下來需要發好幾個音,com,pre,hen,sive,這麼長,隔天就忘了,死記下來嘴也說不利索,怎麼可能主動用?但是在模仿中,哪怕一開始不知道什麼意思,念得多了,語境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說得出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comprehensive plan,等等。

模仿你周圍本地人說話。作為外語使用者,我們的口音、表達風格都是很脆弱的,特別容易被帶跑(想想看一個漢語使用者在外地大學宿舍呆了四年結果學了一嘴當地普通話),所以跟一個本地人對話時其實很容易被塑造。人家那些小詞是怎麼用的,你要留心去模仿。被拋到陌生環境,一定要雷達全開,吸收東西。不要東西買完就完了,作業討論完就完了,然後自己還是一嘴生硬的表達,都不知道本地人怎麼說話,他們都是活生生的免費老師。

有的時候沒人說話,就打開新聞網站,讀。中國老一套讀課文背課文其實對口語是很有幫助的,畢竟沒有輸入是很難輸出的。但是課文一般都很無聊,「背課文」這一行為在心理上也令人很有壓力。所以不如找你感興趣的網站,反正你沒事閑的也會上網,那麼看到什麼就念出來。念多了,一些比較高規格的詞語和表達,政治的,經濟的,才會進入你的語言系統。

其他的就是多去和外國人合作,留學的話千萬不要和同胞小夥伴商量好做同一個題目,有什麼機會都去試試,不要介意是不是有其他中國人作陪。沒有別的不好的意思,只是你省掉的溝通成本就是你失去的語言、溝通、合作能力。

綜上,口語是完全可以打造出來的。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從一個雅思6-6.5不能再多,到跟一票外國人爭辯可以贏,周圍人時常問我是不是外國讀的大學甚至認為我是ABC的經歷。不過很可惜我在國外的生活已經結束了,回國後感覺語言水平大不如從前,也可以印證語言環境的重要。


看到這個題目,

我首先想起了馬季奇...

他簡直就是語言大師...

至少在說和聽的角度...

在讀寫方面, 由於中文書寫和閱讀比較難度大,

所以他能讀能寫的大大少於他能說能聽的,

雖然從他在BTV的出鏡被採訪當中,

能夠聽出一種淡淡的山東口音...不知道怎麼來的...


考完了,軲轆過來答題。

題主的假設,和我本身的情況很相似,所以我的答案也很肯定,

一個沒有任何英語基礎的人到國外,長期處於英語環境並經過足夠長的時間,是完全可以聽懂日常對話的。至於能不能說上一口流利的英語則是要看你「說不說話」而另算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長時間的暴露在「聽」的環境下,口語也會在小程度範圍內增長。

但要問是否能夠進一步提高英語成績,聽懂政治,經濟類新聞,我只能說:

看個人,因為日常對話並不會說很多專業術語,如果沒有專門去上學或聽相關的政治,經濟新聞,最多只能造成你能聽音猜出來類似的拼法,但不知道實際意思。

按我的想像大概就是你能結合前後語境,猜意填空。不會的越多,空越多。通俗易懂點就是,單個子我都認識,湊一塊咋就啥都不懂了呢?有些術語想要理解,本身也要學習的,單靠聽新聞說不定能混個耳熟能詳,要質的飛變還是要靠自己。真得看個人。

好了,嚴肅的摳字眼時間結束,我來講故事。。。。。。。。。。。。。。。。。。。。。。

我屬於留學黨,在去加拿大之前在國內屬於不愛學習的中二熊孩子。英語程度是那種在小學就開始斷片,沒有打好什麼基礎,是那種寧可殺也不背課文的娃。英語講究聽,說,讀,寫,但那基本和我無緣,我是樣樣不行。

初中父母費勁巴拉,把我弄進所不錯的學校,想讓我有個新的開始。然而,我刷新了他們對熊孩子的極限,次次年級倒數,真是把人愁死。整個人也是處於一種青春期中二狀態,說什麼都不聽,學什麼都不記,有時候張張嘴真是吐不出象牙的鬼樣子。

沒辦法,想要前途只能送出國。於是乎,懵懵懂懂的坐上飛機,奔向三季如冬的加拿大。然而人生很多事情並不是逃避遠方就可以解決的,該要面對的還是要面對的,誰都逃不掉。亦如英語這門語言。

因為是第一次到加拿大,我需要走海關。但是那裡名門規定只讓需要去的人去,所以委託的人也沒法幫我,我只能自己走。當時窗口有中國人,就很希望去那個,可惜,沒去成,一個歪果仁接待的我。

我忘了,或者說當時我也聽不懂他說的什麼,只記得自己諾諾弱弱的說了句 「I don"t english"。 其實腦子裡好像有人提醒自己是 「 I don"t speak english",但我腦子發懵,把本來也不會多少的英語徹底丟了。

那隻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接觸深處國外的歪果仁,就是開頭結尾都不怎麼好。不過不管怎樣我踏進了這片異國他鄉的土地,開始了我漫長而痛苦的語言路程。

就跟我在這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302761/answer/125484952鼓勵人的答案里說的一樣,當時剛入學的時候親戚跟了我一個禮拜左右,因為我什麼都不懂。膽戰心驚的看著這群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很害怕,不適應。

當時年齡小,性子不成熟,不怎麼外向卻還慢熱的主,混熟了人前瘋,陌生人前各種裝的逗比。去之前想像自己會交很多朋友,現實讓我自扇耳光,聽不懂人說話不說,機體保護還讓我把嘴封的死死的。想像一個煞筆,要麼跟自閉症似的對你說的話不聞不問,不給予回答;要麼當個智障,說話磕磕絆絆,一問三不知,外加一口頭禪不管別人問啥都給你接個what?別驚訝,那是幾年前的我,一個不學無術的煞筆。

所幸這邊人都很好,學校也是,把我歸在這邊需要額外幫助的人裡面,一個月多,我每天去學校的任務不是各科學習,而是一對一幼兒教育。說是幼兒教育我自覺沒有誇張,每天有一個專門的助教老師和我說說話,完全是哄小孩子的口氣,又或哄弱智的感覺。把十幾歲的我當個三歲孩子,當然,後來也發現助教老師確實會輔導精神上有缺陷的學生,我被帶入了吧。

和我聊聊天,說說話。他們每天也會給我留個小作業什麼的,沒別的,用英語寫寫吃了什麼,幹了什麼。有時候在班裡呆著,同學還會熱情的試著和我聊天,畢竟是新來的。不善言辭,就聽他們說,他們聊天我就在聽,被動著接受著英語環境。

經歷的時候沒覺得,一時半刻不顯,但回憶的話,語言確實有龜速的進步。慢慢能稍微理解他們說的簡單的對話了,不快,但卻緩緩進步。我想如果當時外向一點會進步更快吧,畢竟比起被動,主動還是更有效率的。但就算我那麼沒效率,日積月累對比剛來的我,也是可以看出質一樣不同。

哪怕每天接收一點點知識,講上一兩句話,慢慢的聽力,口語,甚至是單詞量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長。沒有去刻意背單詞,但也能慢慢理解其意思。簡單舉例的話,就是剛來的時候同學開玩笑,要我學他們說話,指這個老師要我重複」XX is weird」 當時不知是好話壞話,沒學。後來不知道是查過個把遍中文還是順其自然,慢慢理解這是weird是奇怪的意思。其他詞義同理。

自我感覺看純英文字幕的電影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聽力,多聽,多看,多說,保持著這三多在適應英語環境上總是沒有壞處的。

簡單總結一下這幾年我基本經歷了幾個階段:

一。完全不會英語,不會說,聽不懂。

二。聽著別人說話,有一種很模糊的感覺,好像隱隱約約能猜到他們說什麼,口語還是個渣。

三。磕磕絆絆能表達自己,時不時夾雜幾個疑問,說話方式是中直譯英,別人的話能基本聽個半懂不懂。

四。能聽懂別人說話,個別不常用的詞還是懵,說的話大約可以被理解,開始用英語思維想事。

五。中英文思維混亂,有時講中文按英文的語法順序,時不時崩個單詞,需要自己刻意糾正。

六。聽力持續進步,別人說的很快也能理解,詞量積累,不會的結合場景能猜出意思,稍微自信一定敢說了。

七。給個耳朵,大概能耳聽八方了,日常對話想表達自己而不用卡殼,簡單中英文轉化翻譯。

八。持續主動/被動受環境影響,口語,聽力根據時間緩慢增長。具體程度因人而異。

我想就題主說的【學會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單詞、句型(比如說麵包、飲料、我要吃、我要去幹什麼)】自己覺得第三/四階段能適應了環境,並表達自己的時候簡單對話就可以做到。而聽懂新聞,政治那個,你要不系統學習日常基本接觸不到。想我自己在學social(社會)前好的這方面的東西根本不了解,本地生猛一下接觸陌生的詞/理念還要學習一下呢,更何況留學黨。當然我也不能說百分百肯定不行,說不定沒英語基礎的法學生,來到英語環境就可以日積月累的理解呢。也看人吧。

我的經驗,理解大概就是這樣,希望能幫到你們吧。準備出國卻又躊躇對自己不放心的,我對你們的建議是三多加一動。多聽,多看,多說,再加上點主動,不要害怕出錯,誰沒有磕磕絆絆的成長。可能的話要主動接收信息,不是說被動不行,只不過太慢大部分人都熬不起。大概就這樣吧,遁了。


你必須相信10000小時的天才理論,不僅要大量時間浸泡在語言環境里,還要有不斷學習的熱情,想說,想讀,想聽,然後慢慢發現自己有了語感,很多話不用組織,不經大腦就可以自己蹦出來了。

本人親試有效,現在操著一口美國北方口音,時不時就假裝留學生騙騙人。


本人親身經歷告訴你,你說的完全做得到。 我出生在烏魯木齊,在這個多名族混居的城市生活了20多年。這裡平常說漢語,維族人之間說維語。我認識的所有維族人都會說漢語,而且很多人說漢語的時候連維族口音都沒有。問他們是怎麼學會同時會說維語和漢語的,人說不知道,慢慢的長大了就會了。沒有刻意學習過。和題主說的生活在英語環境里會說英語的情況差不多,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地就會了


親身體驗,可以的。我的法語就是法國外教用純法語教的,沒有中文


負責任地回答,看個人修行。

如果你想學,必須行。

如果你不想學,完全可以做到左耳進右耳出,一點不過腦。

本人在全家人講潮汕話的語言環境中生活了20年,完全不會講也不會聽


不能,只有0-6歲的兒童可以做到,兒童的大腦中負責處理語言的模塊在通過和環境的互動中逐漸成熟,並建立第一語言的習得模式。如果兒童在0--6歲接觸兩門語言,他的大腦語言模塊則會建立兩套完整且相互獨立的語言系統。

而成人的大腦發展已經形成,是無法完成這一步驟的。成人已經無法從聽力中聽不懂的材料吸取任何輸入。一個去掉中文字幕、從未受過英語教育的成人是無法從美劇中學習到任何有用的語言輸入的。成人必須受到完整、有體系的、循序漸進的語言教學,第二語言學習的前提是必須理解語法以及必須的辭彙解釋。這也是說,不學語法的話,成人是無法掌握第二語言的。然而,一旦理解成功習得第二語言的方法,通過類似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縮短第三語言的學習過程。

如果青少年和成人只和母語者交談就可以習得語言的話,為什麼會有語言學校的存在呢?

而下面來說,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講,和母語者的交談是否有用?和怎樣的母語者交談才會有用?

我們知道,語言學習的步驟分為輸入(聽讀)和輸出(說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記憶一定語塊以及句子結構,第二部分自主造句表達所想,鞏固第一部分的語塊以及句型記憶。每學一個階段(如從歐標中的A1一直到C1,近母語者和母語者為水平C2),兩個部分如此循環往複。沒有第一部分輸入,直接和母語者交談,是無法表達出想表達的意思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大腦空白,該用的片語和句子結構都沒學過。但是不進行第二部分會話練習,第一部分所形成的記憶無法投入應用,即使掌握該語言所有句型和可以支撐簡單日常對話的5000辭彙,也由於缺乏自主創造、表達所想的練習階段,無法脫口而出。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國式語言教育中以單詞、做考試填空題為目標,而且沒有第二部分的會話練習以鞏固所學。中國式語言教育的失敗體現在考試形式和重心和實際運用有偏差,導致學生所學知識無法得以運用,還有就是因為公立學校的語言老師的時間和能力都有限,無法提供良好的對話練習,學生如想提高就需要去上私人一對一。一個真正成功的語言教學,是輸入、輸出兩個部分交替往複進行的,這也是很多私人英語教學機構的強調重點,但是它確實是最行之有效的,使用一個系統、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來學習英語,達到流利日常會話卻只需一年(如達到雅思6.5,歐標B2)。即使是英語十分精通(如雅思8分)的學生,如想要進步,而不是毫無新意地重複所學,也需要經歷同樣的語言學習步驟。一般來說,語言精通者的繼續學習步驟都是影子跟讀(輸入)+即興複述練習(輸出)。

第二部分中,學生需要受到教學指導才得以順利進行,這時一個專業的老師(近母語者)、或母語使用者會使用學生所能聽懂的語言首先激起學生的說話動機,並協助其練習出第一部分所學內容,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給予正面的反饋,如發音、語法、辭彙上的糾正,學生才可以進步,而不是一味重複錯誤。這其中比較可怕的是,如果學生的錯誤如發音錯誤不及時改正,大腦中將錯誤記錄下來,並在今後的會話練習中上千次鞏固錯誤,導致將來難以改正。所以一個真正可以使語言學習者進步的母語使用者,一方面激起說話動機,給學生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自己開講座一樣侃侃而談,另一方面對學生的表述糾正,在理解學生表達意思的前提下,提供更切合、地道的表達方法,而不是理解就罷,讓學生一直都使用自己發明的錯誤方式來表達。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很容易受到第一語言的負面遷移,也就是所謂的中式英語,加上英語和中文的語法結構的相似性,在語言輸入不夠的前提下,很容易產生翻譯體錯誤(如輸入:建立build,微信群Wechat group,會產生組合build a Wechat group,而正確使用是create a Wechat group)。學生在會話的不斷重複中依賴於原有錯誤方式的表達,且嘴部肌肉已經逐漸適應表達的發音,即使後面觀察母語使用者對話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很難加以改正過來。

總而言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而不是泛泛和母語者的自由對話,才可能真正有利於學生。在整個語言學習階段中,與母語者交談是能充當每個階段第二部分的練習輔助,而且還需仔細甄選一個會幫忙的母語使用者。與母語者交談是學習語言的目標,但只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


「人們對最普通、最常見的,一般被認為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物,反而極其難以獲得正確的認識。」在關於如何學習外語上,我們根據表面的觀察憑直覺得出的結論和經驗,往往都是謬誤。「出了國,外語自然就好了」這個說法,就是個非常典型的憑直覺而不是邏輯分析產生的錯誤認識。 現在出國的留學生和移民很多。大家在出國前,英語大多不好,可都這麼想:到了國外英語環境自然就會了,天天聽,而且被迫說英語,有幾個月就流利了。當然,聽說有人也不行,那他們一定是因為老在中國人圈子裡。大家都說在唐人街上的華僑一輩子都可能不會英語,我可不在唐人街住,到時候找外國房東家住,有機會跟他多練習。可到了國外後,發現大家真還都不在唐人街住,因為那裡講廣東話,更不懂,在唐人街上跟中國人也是講英文的。儘管人家一般先用廣東話跟你打招呼,發現沒反應後雙方就開始各操費力的英文開始交流,好在到那裡去的唯一目的是買菜,對付的了,不過感覺很滑稽,大家明明都是華人,還非得講洋話。在國外一段時間,居然很多人把廣東話學會了。(不過大家不要誤會了,國人在廣東話環境能很快學會粵語,這可和學英語的原理截然不同,實際不是在學外語。近似度太高,而且大家的語言思維是一樣的,幾個月就夠。會西班牙語的人學義大利語就很快,也因為太接近。不用學,這兩國人也能各操自己語言彼此交流。馬克思用三個月學會的那個外語和這個情況類似。)

   平時是在英語環境的,是在外國人家住的,也大工,也上補習班,也看英文電視和報紙。可過了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過去了,發現怎麼自己的英語還是這麼差呀,聽不懂,說不好,只會一些日常生活很簡單的用語,還講得好難聽。當然,到了國外,從張不開嘴到敢於開口,這一關還是過了。到國外兩星期都敢說了,因為被逼的。一旦敢說了,也就不再有心理障礙了。但說了兩年了,怎麼翻來覆去還是只會那幾句?英語環境出什麼問題了?

  我幫大家分析一下,很容易懂。比如有同學住到了外國房東家,滿心歡喜認為可以通過交流學英語了。早上起來和房東問好:

  老中:Hi, good morning! (練這句話有用嗎?早會了,也不用到外國練呀!)

  老外:Morning! Nice weather ah? Any plan for the weekend? (嘿,全聽懂了,真是太棒了。)

  老中:Stay in home. (想說點啥,一時沒想起,這句接得還周正。或許有點毛病?該用in還是at?還是根本不用介詞?反正人家聽懂了直點頭,也沒提出異議。)

  老外:OK. Did you know last night there was a raccoon got trapped in the dumpster? I heard the noise and called the cops, then they came and called the vets. A vet shot a tranquilizer dart from the tree at the its butt, ah bang, bulls-eye! Hell of a shot. Still, took them another hour to rescue that poor bastard…

   這回傻眼了。在老中聽來,是這樣的 ..last night …tra…dumpter? shut ….lazer, 還有……什麼「不在」啊不可能,老外一定不會中文,可能是個和中文「不在」同音的字吧。接下來是an hour ….pour…butter? 不懂,於是尷尬地說了聲see you later 回屋了。設想一下,如果多聽幾遍是否就能懂?就算多聽幾遍,把一些連接處聽懂了,there was, heard the noise, called.. took…..仍有很多難點,比如raccoon, trapped, dumpster, vets, tranquilizer, bulls-eye, 所以還是不明白。那在多聽呀,比如重複一百遍tranquilizer, tranquilizer, trann-qui-li-zerr!能懂嗎?大家知道一定不行。所以並不是多聽就多懂。

給大家舉個極端的就例子明白了。你不是想要外語環境嗎?很好,我給你找一個。我找幾個阿拉伯人在一間辦公室交流,你每天都來,一天8小時聽他們交流。過了三個月後我來看你,問你阿拉伯語聽懂幾句了?很多人這時候很明白:「一句都不懂。」因為你聽到的那些外國聲音,都被語言學家稱為「無效的輸入」,或管它們叫「無效的聲音」,因為不懂,跟聽到的噪音沒太大區別。所以並不是多聽就懂,聽懂是有嚴格的條件的。後面我們重點講需要什麼嚴格條件,大家先不忙。

   回過頭來再看剛才那位老中。如果那房東老外很有耐心,給咱解釋一下總行吧。好,那咱看他應試圖如何解釋vets和tranquilizer這兩個概念。別忘了他只能講英文,當然他在發現你有困難理解時,會試圖從難到易變換解釋方法。預備,開始: 「Vet, vet, a veterinarian, you know, a doctor who practices veterinary medicine, ehh, an animal doctor!」 聽的人更暈,怎麼什麼什麼醫生?還像動物?他很兇嗎。接下來更莫名其妙了:」Tranquilizer, ehh, a drug that can knock an animal over. You know, you put this drug in a cartridge inside a dart, then you fire it from a gun and knock the target over, ehh, to pass out. Dart, a dart, small arrow….Oh for gods sake, forget it. You take care of yourself, buddy.」

   交流結束。先不管交流是否愉快,大家再仔細分析,從剛才的對話對提高英文能力什麼幫助嗎?可以說幾乎是零。無非是與「真人」交流了,說了幾個以前早就會的簡單問候語,聽懂了幾個單詞但不知人家到底在講啥,而且沒有任何單詞或其他東西是從以前的「不懂」到聽過以後變得至少大概「懂」了吧。剛才我們論述過,不懂的是「無效的聲音」,純粹白聽,和聽阿拉伯語廣播一樣,永遠也不可能懂。這時這位同胞大哥又明白了一件事:原來用英文解釋英文是不現實的。其實大家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卻非要到國外去證實。大家都查過英-英字典或雙解吧?早就聽人說英文解釋英文更準確,而且連查帶學多好呀!碰到一個單詞去查英-英字典,結果發現解釋里還有幾個不認識的。再查解釋的解釋,一會兒就亂套了。很多讀者都有英-英字典吧?我敢向大家保證,查過兩次之後就放書架上再也不會去碰他了。

一直在講成年人在國外學習外語慢,那麼小孩子不同嗎?非常不同,他們是特殊群體。如果是小孩子(嚴格講是12歲以下)到了國外環境,就算以前是零基礎,只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每天幾小時,外語就講得非常流利了,和當地人幾乎一樣好,而且一點口音都沒有。其實我們學會自己的母語也只用了這麼長的時間。大家總認為我們學母語時用了很長時間天天在語言環境中泡著,其實不然。我們兩三歲母語就說得比較流利了,每天並不用很久。語言學家發現,嬰兒是從六個月大時開始注意語言符號的,之前並不知道語言和其他聲音的區別。六個月大的嬰兒,每天一共24小時,他先睡掉了十幾個,剩下八小時左右,醒了就哭要吃,然後換尿布,洗澡等等,然後自己玩兒,並不是隨時注意聽大人的語言。統計發現嬰兒注意語言的時間每天一兩個小時而已。但兩年就會了。大家不要認為小孩子語言水平低,他們是知識能力低,語言是很流利的。所以兒童是掌握語言最快的,比成人快5到10倍。至於這種差異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克拉申博士的二語習得論,在這裡就不做詳細解釋了。所以語言學習要趁早,早期的語言教育對孩子的語感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我們家親戚的同事,普通話都不太會講的老太太,城市裡的,女兒女婿都是中國人雙雙出國,然後她去美國幫帶孩子大概一年吧,回來就會一口流利的生活口語,因為要去超市買東西。。。。就這樣。 當地不流行普通話,很多當地人只聽不說,當地電視新聞甚至有專門的方言新聞。。。


你要是不學是沒用的,置身特定環境是有利於快速學習,並不是自動學會的,我就問放動物園一輩子你能不能聽懂獸語


你以為有了英語環境就萬事大吉了嗎?

微信公眾號:詠嘆小調Emily

很多英語的初學者都會有這樣一個觀點:

我英語學不好是因為我周圍沒有語言環境,要是讓我在國外待上一段時間,我的英語自然就會說了。

對於有這樣的觀點小朋友,我真的只想敲敲他的腦袋,然後告訴他

stop daydreaming (別做白日夢了).

語言環境對於語言的學習重要嗎?

重要,但是前提是你要能聽得懂對方在說什麼。

如果對方說的你都聽不懂,那就是無效的聲音輸入,除了讓你一臉蒙圈,貢獻一個表情包之外,其他的沒什麼作用。

試想一下, 把你和一隻鳥關在一起,每天24小時聽它唧唧喳喳的給你營造語言環境,一年後(這時間夠長了吧),你能和這隻鳥自由溝通嗎? 估計用不了一年,不是你瘋了,就是它瘋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它的唧唧喳喳對於你來說都是無效輸入。你根本聽不出了唧唧和喳喳之間的區別,以及他們分別要表達什麼意思。所以,這些對於你來說和噪音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是道理卻是相通的。

所以不要奢望所謂的語言環境能讓一個英語渣瞬間變成口語流利的學霸。即使是那些基礎不錯的同學出國後都需要一段時間來磨合語言,更何況是那些基礎弱的學生呢。大家可以問問身邊出國留學回來的朋友,問問他們,是不是出國了,英語自然就會說了。估計你話音一落,他們的腦袋就會像撥浪鼓一樣搖起來,然後跟你痛訴在國外如何惡補英語的革命家史。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這句話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語言環境要想發揮其真正的功效,大家就要先修鍊內功。從短語,句型,時態,邏輯表達一步步,扎紮實實的打好基礎。(如何修鍊內功可以點開這個:英語學習方法小結)

只有把你自己變成雞蛋才能在適宜的環境中孵出小雞。如果你就是塊石頭,環境再適宜,時間再長,你終究還是塊石頭,最多算是個有溫度的石頭。

再尋找外因之前,先自省。況且,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對於外因進行改變,尤其是徹底的改變。那不如先拿自己開刀,從修鍊內功開始。

如果大家對於修鍊內功還有疑問的話,那就給我留言,我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歡迎大家跟我互動

喜歡就記得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

詠嘆小調Emily

?


並不是吧,來中國的老外很多,待了很多年還不會說的大有人在


對於這問題,答案應該是中立的。這得看對方是否有下定決心去學,而且與他(她)所處環境中的時間長短相關聯……只能說因人而異。以上純屬我的觀點


如果不能的話小孩怎麼開口講話


推薦閱讀:

在練英語聽力時,聽不清的部分要如何攻克?有哪些方法?
為什麼中國人日常說英語一定要追求標準?為什麼像日本和印度那樣保留甚至發展出一種「中國口音」?
如何寫好英語作文?
英語中關於「日期」有哪些書寫規則或者固定格式?
為什麼谷歌地圖的域名是 maps.google.com(而不是 map)?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