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的優缺點都有哪些?
看了本比較淺顯的《毀了世界的銀行家》,腦子還是比較混,希望能捋清吧
題主這個問題提得不太好,因為關於金本位制和一般商品本位制的爭論很多,很多經濟學家視為優點的地方,另一些經濟學家將其視為缺點。
按通常的理解,金本位制或一般意義上的商品本位制,其優點在於使得鈔票的發行有穩定的本位,從而使得貨幣體系具有自由市場的「非人格化」的性質,即不會受到武斷意志的干擾。米瑟斯和哈耶克甚至將該問題提升到政治哲學的層次,從自由社會和開放社會的條件來論述貨幣體系「非人格化」的重要性。可參閱米瑟斯的《貨幣與信用原理》以及哈耶克的《自由憲章》。哈耶克比米瑟斯走得更遠,米瑟斯只是單純支持金本位制,但哈耶克在晚年還寫了一本名字叫《貨幣的非國家化》的書,提出了競爭性發鈔體系的理念,認為在貨幣的「非人格化」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發鈔和銀行業的自由競爭來發現社會的「最優貨幣」。這種觀點還可參閱哈耶克《貨幣之選擇:終止通貨膨脹之途徑》。
然而,上述的優點在凱恩斯看來反而是缺點。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認為,流動性持有水平的增加是經濟收縮的根本原因(注釋:這裡需要注意一下,在凱恩斯那裡,儲蓄除了「對將來收入的購買」之外,還包含有「流動性持有水平增加」的含義,實際上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正是因為混淆了這兩者才會有「儲蓄悖論」這種說法。從這點來說,穆勒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中認為儲蓄也是一種購買行為,要比凱恩斯邏輯分明得多)。因此凱恩斯認為,在商品本位制下個人增加流動性持有的願望等於一種獲得月亮之類的東西,是不可能的;若要防止流動性持有水平增加導致的經濟收縮效應,或通過增加貨幣數量來人為擴大市場,則需要具有人為增加貨幣數量的能力,這是金本位或一般商品本位不能提供的東西。很明顯,凱恩斯這裡將「流動性持有的增加」視為一種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罪惡」,因為他沒有論述流動性持有對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意義。凱恩斯所說的可人為操縱的紙幣的優點,在米瑟斯和哈耶克那一類古典自由主義者看來,恰恰是缺點:不僅違背了市場「非人格化」的自由主義原則,而且從經濟上來說,也是對經濟供求結構調整、特別是投資結構的調整的嚴重干擾。後者可參閱哈耶克的《貨幣理論與經濟周期》。但是,哈耶克也有對金本位制缺點的論述,但主要是從作為幣材的黃金供求的時滯來分析,並主張一種混合的商品儲備本位。可參閱哈耶克的《商品儲備貨幣》一文。
米爾頓·弗里德曼則較為折中一些。他一方面認為中央銀行具有控制貨幣數量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不能聽任貨幣數量的大幅度變動。參閱《美國貨幣史》以及《最優貨幣量》這些著作。但是,弗里德曼另一方面則又希望實現某種程度的貨幣體系「非人格化」,所以他主張恪守嚴格規則的貨幣政策,甚至主張百分百準備金率體系。(注釋:前一種觀點,即規則貨幣政策的觀點可見於弗里德曼的很多著作,但是百分百準備金率的觀點我似乎僅在一本書中看到過,《資本主義與自由》、《自由選擇》和一本小冊子《失業還是通貨膨脹?》,反正是這三本中的一本,這三本書還給圖書館了,不在手邊,無法查認。)弗里德曼主要是一個實證經濟學家,他並沒有另闢蹊徑建立一種嚴密的貨幣理論體系,這是需要注意的;但他關於貨幣史的研究卻確實是一項偉業。
關於金本位制或一般商品本位制的優缺點簡單來說就是這樣。題主若要真正研究這一問題,還必須從最基礎的貨幣理論開始研究,然後自己判斷。貨幣自古以來就是交換經濟的核心,關於貨幣形成的種種學術的或世俗的觀點,遠遠早於斯密發現市場機制;這也就意味著研究貨幣理論遇到的偏見會更多,因此我寫這個回答也是很小心翼翼的,只希望不會增加更多的偏見。更深入的探討,日後再來補上。
金本位本質和比特幣非常像,看清楚比特幣就明白了
比特幣,就首先必須明白,貨幣是什麼?貨幣是一般等價物,那麼好了,什麼東西充當一般等價物?
貨幣不能吃,不能用,只能用來交換,沒有勞動產品來用貨幣購買,貨幣什麼用都沒有。不管是紙幣,電子貨幣,黃金都是一樣。給你一間屋子,裡面堆滿黃金,但是沒有吃的,你也只能餓死。阿拉伯帝國末代哈里發就是這樣跟蒙古征服者吹噓的,結果被放在阿拉伯帝國的金庫里餓死。
貨幣首先是鹽,其次是貝殼,然後是金銀,其中的性質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用鹽,貝殼,和金銀來充當貨幣?是穩定嗎?確實有穩定的性質,那麼為什麼我們不用石頭呢?
這是今天非洲一些原始部落還在用的貝殼貨幣。
原因在於,石頭隨處可得,而對於封閉的原始部落來說,貝殼需要到很遠的海邊去貨幣,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金銀需要開採冶煉,也不是那麼容易。簡而言之,需要付出勞動時間。換言之,付出勞動時間而獲得穩定的產品,就可以成為貨幣。
==================================下面有一個最好的例子,太平洋的雅鋪石幣
雅浦島石幣(Rai Stones)是原始貨幣之一,產自雅浦島。雅浦島是一個位於太平洋,人口只有約5000到6000人的小島。島上的土著人使用一種巨大石幣作為流通貨幣。由於當地不出產金屬,於是石頭便成為當地重要的資源,當地人只有到帛琉等地將石材用獨木舟等運回自己的家鄉,再將其進一步加工成石幣。並發展出以石頭充當交易媒介的貿易模式。當地人稱這種石幣為費(Fei)。加拿大中央銀行的石幣複製品
島上的居民十分信任石幣內含的購買力,居民擁有石幣的數量和大小代表了財富的多寡。島上有一戶人家,他祖先曾得一巨大且質地佳的石幣,但由於運回雅浦島的途中遇上海難而石沉大海,但當地的居民仍相信,即便物理上石幣已從眾人眼前消失,但理論上石幣依然存在,只是不在擁有者家中,石幣的購買力並不會因為石幣所處的地點而有所下降,所以這戶人家仍儲存了石幣代表的價值,得到了該費所代表的財富。石幣的擁有者完全沒有必要減少自己的擁有物。在做成一筆交易之後,如果這筆交易所涉及的費太大,大到無法便利地搬動石幣的地步,石幣的所有者會很樂意接受單純的所有權認可,他們甚至都不願意費累去做個標記來表明這種交換,石幣仍然靜靜地躺在以前那位擁有者的地頭。
什麼?你覺得這個很荒謬原始人很愚昧?
你的錢難道不是存在銀行,大家不是都看不見嗎?不就是靠幾個電子顯示屏或者電腦網站顯示一個數目嗎?大家不就是認可你的財富嗎?你在銀行的各種轉賬,難道不是點擊一下屏幕就完成了?你會去搬動錢嗎?
從土著人看來,你外面的人居然用紙片或者電子符號這樣的東西當成貨幣,還要死要活的為這個錢這才是最可笑的事情。
貨幣的本質已經呼之欲出,不是貨幣承載的物理性質是什麼,而是貨幣本身所有的需要通過一定的勞動時間而獲得性質穩定的產品。比如貝殼,比如石頭幣,比如黃金,比如今天的比特幣。。
從人類的漫長歷史來看,現在這樣的用紙幣可以隨便亂印而老百姓買單的的金融體系,是人類歷史最不公平,最剝削老百姓的金融體系。請問,為什麼我們老百姓還要認同這個紙幣的效力,為了紙片去玩命呢?
比特幣是通過勞動時間付出成本而獲得的貨幣,他的可靠性,比紙幣美元強多了,如果每個人都像黃金那樣認同比特幣的效力那這個世界不會更公平的金融秩序嗎?
當然,比特幣有各種的問題,比如分配不公平,比如上限,正如黃金也有問題。比特幣會讓有大量挖礦機的人獲得更多的收貨,就像黃金有礦的人也會獲得更多黃金。比特幣越挖越少越挖越難,就像金礦挖到後面也是越挖含金量越低,收益也越少。
但是,比特幣和黃金,石幣有兩個最最根本的優點,是現在的金融體系無法具備的。1,每個人都可以去挖,而不是現在的中央銀行印紙幣普通人沒有造幣的權利。2,只要你付出一定勞動時間和成本,都可以獲得貨幣,充分保證了含金量。換言之不會讓你隨便亂印紙幣,那種通貨膨脹,紙幣變成廢紙的事情不會發生。
====================================================
下面構建一個經濟模型,讓大家明白金融的運作規律。現代社會,因為工業革命,實際上產品是很容易過剩的,真正從事生產的人,很少就可以滿足全人類的需求,其實古代也是一樣,有時候種田的人就那麼多,就可以解放出其他人從事手工業和其他的各種思想家。
假設有一個社會,共有一百個人,他們總共只對兩種產品有需求,一是食物,二是衣服,假設食物單一,就那麼一種,這一百個人需要的食物,是一天一份,所需要的衣服,也是一天一份。所謂一天一份,這個份的單位可以商量,例如,假設三百多份衣服代表一件也可以。之所以假設成「份」為單位。假設當時的生產力,平均一個人一天能夠生產出四份食物,或者生產出四份衣服。這樣一來,這一百個人中,有二十五人生產食物,就能夠滿足一百個人的需求,有另外二十五個人生產衣服,也就能夠滿足一百個人的需求。那麼,還有五十個剩餘勞動力幹什麼?
現代社會的回答是服務業,但是不管如何,服務業業是無法消化全部人口的,生產過剩,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總危機」。
而如果這些多的人,都有一個金礦去挖金子呢?他們不是都就業了嗎?這就是凱恩斯說的製造需求,他說對付資本主義過剩的最好辦法,就是製造需求,或者說,把美元埋在地里,讓人去挖出來。這其實就是有一個金礦的概念。
所以,每次大的GOLDEN RUSH,就是淘金潮,幾乎都是吸納富餘人口,大規模促進經濟增長的時代。比如加州淘金潮,比如克朗代傑淘金潮。
而金子總會挖完,金子完了,就沒有挖了,這些人都又失業了,要麼去找下一個可以挖的金礦。比特幣,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金礦。。
======
那麼我們假設世界的金礦是無限的
這個社會分為三個公司,食物公司,服裝公司,和黃金公司。在遊戲開始的時候,這一百個人中,有二十五個人在食物公司,每個人每天生產出四份食物,因此食物公司每天生產出剛好夠一百個人需要的食物。還有二十五個人在服裝公司,每個人每天生產出四份衣服,因此公司也生產出剛好夠一百個人需要的衣服。剩下的五十個人,全部進入黃金公司生產黃金,假設這個社會的黃金資源,導致了黃金的礦產是穩定的,平均每個人每天生產出多少黃金,也是穩定的。這裡假設,黃金也按份為單位,且平均每個人一天能夠生產出四份黃金,則五十個人一天的黃金產量,就是二百份黃金。
每天的交易是這樣,黃金公司每天拿出五十份黃金,向食物公司購買五十份食物,供五十個員工享用,再拿出五十份黃金,向服裝公司購買五十份衣服,供五十個員工享用,這樣二百份黃金花掉了一百份,還剩一百份,平均分配給五十個員工,每個員工得二份黃金,用來做什麼?用來做積蓄。
而食物公司以每份食物值一份黃金的價格,向其餘七十五個人出售了七十五份食物,因此換回七十五份黃金。從中拿出二十五份黃金,從服裝公司購買二十五份衣服,供公司的員工享用,這樣還有五十份黃金,平均分配給二十五個員工,每個員工得黃金二份,也是用來做積蓄。
而服裝公司以每份服裝值一份黃金的價格,向其餘七十五個人出售了七十五份食物,因此換回七十五份黃金,從中拿出二十五份黃金,從食物公司購買二十五份食物,供公司的員工享用,這樣也還有五十份黃金,平均分配給二十五個員工,每個員工得黃金二份,也是用來做積蓄。
現在我們假設這裡是一個市場經濟的模型,因此,上面所說的公司,也可以稱為「生產部門」,或者「行業」,不妨假設每一個人都是個體戶,而且他想生產什麼都可以,如果他覺得生產食物更掙錢,他可以去生產食物,否則,他也可以生產衣服,黃金,等等。
因此,每一個人都是和其它的人經過討價還價獲得上面的這種分配的,而不是行政命令產生上面的分配的。這樣一來,市場的反饋調節機制就會起作用。
比如說吧,食品公司如果試圖漲價,每份食物想換取一份半黃金,而且如果確實做到了,則從事食品業當然更為划算,這樣,就會有人從生產黃金改為生產食物,導致社會上的食物供應量增加,則在競爭機制下,大家只好競相降價,否則食物有可能賣不出去。而如果食物的價格被壓得過低,則生產食物就不划算了,會有人改為生產服裝或者生產黃金,這樣,食物的供應少了,則價格就有機會又抬上去。
其它的行業也是這樣。這樣,經過一番競爭,勞動力轉移,最後會達到一個平衡狀態,就是無論從事哪個行業的人,都會覺得自己所在的這個行業,掙的錢和其它的行業是差不多的,這就必然產生我上面給出的分配結果,就是每個人每天一份食物,一份衣服,還有兩份黃金做積蓄。
在上面的系統中,食物可吃,衣服可穿,黃金積蓄來做什麼?為什麼大家手中的黃金要越來越多,這樣不斷地多下去會產生什麼結果?
本來,就生產力而言,這一百個人中只要五十個人勞動,就足以讓一百個人過好日子了,另外五十個人,是可以輕鬆愉快,不用勞動的,唱唱歌,跳跳舞,去旅遊,總之幹什麼都可以。但是,如果真有五十個人,什麼也不幹,則勞動的那五十個人,會覺得不公平。憑什麼我們勞動你們不做事情?因此,生產食物的人會拒絕向閑散的五十個人提供食物,生產服裝的人會拒絕向閑散的五十個人提供衣服。這裡的意思也在於,人這種動物,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追求公平的動物。也就是說,一些人勞動,就不能夠容忍有其它的人不勞動光享受。
那麼,另外五十個人,就只好去生產黃金,黃金這東西有用在於,它是一般等價物,使得衣服啊食物啊都有一個統一的價值度量標準。生產黃金的五十個人,拿著黃金去交換食物和衣服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告訴對方「我們也沒有閑著,我們在努力生產黃金。」在這種情況下,生產食物和生產衣服的人才會想得通,才會願意用衣服和食物換回黃金。因為,大家都勞動了,而且強度是一樣的,因此是公平的。
黃金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它是一種信息,一種「閑暇的權利」的信息,或者說,一種「不幹活」的權利的信息。每個人積累得越多,他就有越多的不幹活的權利,休息的權利,玩的權利。
拿上面的模型來講,每個人每天的生活費用,是兩份黃金,但是每個人每天如果都勞動,就會每天生產出四份黃金,其中兩份黃金購買了生活必需品,另外兩份黃金,就作為積蓄保存了下來。積蓄了什麼?積蓄了「閑暇」。
例如,當一個黃金公司的員工,黃金積蓄已經有了十份的時候,他就可以出去渡五天假,這五天他不勞動,照樣每天用積蓄的黃金向食物和服裝公司購買生活必需品。但是五天之後,他的積蓄花完了,就沒有辦法了,就只好回來勞動。
但是,無論如何,社會上的黃金是越來越多的,會不會有許多人去渡假呢?這種渡假,會不會引起漲價呢?下面要分析。
假設黃金公司的二十五名員工,覺得自己存的黃金已經足夠多了,因此就去渡假。假設食物公司的人看了不服氣,因此要將自己的食物漲價,比如說,漲到二份黃金才能夠購買一份食物。而且,假設果然實現了。這個時候就假設渡假的員工就認倒霉了。但是,還沒有渡假的黃金公司的員工,會感到不划算。因為,他們生產黃金的速度並沒有變,還是一天生產四份黃金,而這個時候食物公司的員工因為漲價,一天能夠掙到八份黃金了。
這樣,正在勞動的黃金公司的員工,會感到不公平,因此,就會轉移到食物公司去生產食物。這就會導致食物的供過於求,在激烈地競爭下,食物的價格會降下來,會降到讓許多人認為生產食物不划算,因此又轉行生產黃金。
在這裡,「生產黃金的速度沒有變」這是個關鍵。也就是說,當人們生產一樣東西的速度,或者說獲得一樣東西的難度,在沒有變化的時候,即使絕對數字增加了,卻不會導致這樣東西的價格下跌。
這裡的關鍵也在於,這個系統必須保證人們角色的易換性,就是說,當一個人嫌食物貴了,或者黃金貴了,或者衣服貴了,他能夠立即變換角色,從買食物變為賣食物。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賣食物給另一個人,叫出了一個價錢的時候,這個買主會思考,如果自己也轉而賣食物,也會給這樣的價,他就會接受這個價錢。否則的話,或者他拒絕交易,或者他轉而幹這一行,他也賣起食物來了。再說一遍,人是公平的動物,一切都是從這個公平二字出發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必擔心人們手裡的積蓄越來越多,只要,只要什麼呢?只要這個積蓄的每一份,都是通過同樣艱苦的勞動創造換來的,我們應當相信每一個人,會尊重自己的勞動的,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拿自己辛苦工作十天換來的東西去交換人家只用一天工作換來的東西,否則的話,他會產生去做那個工作的願望和企圖。
上面強調了角色的易換性,這是市場經濟的關鍵所在,如果不能夠做到角色的易換,則市場經濟的運行,就一定會遇到障礙。
比如說,如果有人認為做警察太划算了,那麼「你來做警察試試?」,如果他真的就可以試試,則警察就不會比其它行業更划算。如果他沒有辦法試試,說明勞動力的流通就遇到了障礙。一旦勞動力的流通遇到障礙,這市場經濟就不靈了。再比如說,有人認為城管隊員很差勁,那麼你願意不願意干?比如任何被城管隊員追著跑的人,他想當城管隊員就立即能夠當上,那你不願意當,怪誰?
例如,一旦人們不能夠隨便進入食品公司,則食品公司的員工,就有可能牟取暴利。一旦人們不能夠隨便當上警察,那麼警察牟利就是必然的。一旦人們不容易當上公務員,則公務員就成了一種肥缺。這一點,也是市場經濟的無情的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你就是再談什麼反腐敗也不起作用。
但是,還是要遇到這個人們手中的黃金越來越多的問題,我這個系統的模型,就是這個樣子。但是,這個問題還可以通過一種辦法來達到平衡。那就是「遺產稅」。就是說,任何一個人,來到世上不過就是幾十年,撐死一百年,如果他死了以後,把他手裡的黃金,全部沒收後,再埋回地下,讓人們以同樣的難度去開採,不允許下一代繼承,那麼,社會上的積蓄,也就不會沒完沒了地增加。
但是,如果真的這樣設立了遺產稅,系統又會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以達到平衡呢?下面我要說明,會朝著黃金公司幾乎停產的方向以達到平衡。
因為已經規定了一個人的所有的積蓄,在他死的時候統統沒收,這樣,他積蓄了一輩子,最後沒有享受到這個「閑暇的權利」,他會覺得很不划算。因此,任何人的自然的選項就是,在死的時候正好所有的積蓄花完,一分錢不剩。
最後達到的平衡其實是這樣。遊戲一開始,食物公司和服裝公司的那五十名員工,身無分文,而另外五十個人,每個人手裡有二十份黃金,以每天必須用一份黃金換食物,一份黃金換服裝來計算,這五十個人去渡假十天,其結果就是,在這五十個人渡假結束的時候,每個人的二十份黃金正好花完,因此不得不回來工作,而食物公司和服裝公司的五十個員工,在此期間每個人掙了二十份黃金,因此決定開始渡假,這樣,原來渡假的員工和原來工作的員工,正好角色相互轉換。在這種情況下,都是每個人工作十天再休閑十天。這種循環往複是可以不斷地持續下去的。
這最後的情況正好符合系統的對於生產過剩的理想狀態,就是大家輪流休息。而手中的黃金,仍然是屬於一種勞動的結果,一種「閑暇的權利」的證明。
這樣,生產黃金的公司就完全產量為零了。但是,卻不能夠完全關閉,必須保證任何人只要願意,他還是能夠去生產黃金。這是因為,當食物和服裝公司試圖向渡假的那些人漲價或者降價的時候,仍然會有人選擇去黃金公司生產黃金。哪怕是少量的。這裡面,生產黃金代表了一個工作的難度,也是一個辛勤工作的證明。它也構成了一個勞動多少的正確度量儀器。任何人只要認為生產黃金比生產食物划算,他就會去黃金公司生產黃金。
只要黃金足夠,這個體系是可以長久的持續下去的。。。而且可以杜絕通貨膨脹和失業。。。這就是因為這兩個最大的優勢:1,每個人都可以去挖,而不是現在的中央銀行印紙幣普通人沒有造幣的權利。2,只要你付出一定勞動時間和成本,都可以獲得貨幣,充分保證了含金量。你去挖金子,也能獲得收入。
設想有這麼一個星球,其中黃金分子是非常稀疏地在空氣中漂著的,而且用一種單人操作的空氣煉金器,用人手工搖動就可以生產黃金,所有的人生產力都一樣,而且法律上規定禁止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做這件事情,任何人只要失業,就去煉金,空氣煉金器作為福利人手一份。則在這種情況下生產系統將得以完全的維持,永無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
那麼沒有黃金了怎麼辦?
請問我們是因為什麼選擇了黃金作為貨幣?因為穩定,獲得需要巨大的勞動時間,我們就虛擬一個貨幣出來。開發一個人為的另外的「造黃金機制」,也就是說,社會上要開發出一種虛擬的貨幣來起到類似黃金這樣的產品的作用。
一般的辦法是這樣的,就是產生出一個能夠可靠防偽的印鈔機,控制在國家手裡。但是,國家不能夠隨意發放它,而是,要利用它構成一個虛擬的「金礦」,要使所的失業的人,只要通過一種虛擬的程序,就是說,一種費力的勞動,就可以開發出一定數量的這種金子。
這種程序應當是怎樣的呢?只要滿足,能夠耗費人們的體力腦力,或者說耗費人們的功夫,而且,生產速度恆定,則任何有意義無意義的事情都可以。比如說,就弄一個操場,一個跑道,任何人只要沿著跑道跑一圈,就可以獲得一張這樣的紙幣。
這樣的造幣機制產生之後,會不會有其它行業的人眼紅,也過來掙這個錢呢?是不會的。因為,他們經過比較,在其它的行業勞動,每天掙的錢,和來這個地方繞操場跑一圈,費的勁是一樣的,他們就不會來跑那麼一圈了。
當然,我這裡舉的是無意義的事情,指出甚至這樣的事情,都可以使社會避免危機。但是,既然如此,當然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較好,例如發展文化事業啊,唱歌啊,等等。但是,即使是無意義的,比如折磨人一下,拿繁體字來折磨他,也可以的。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就是這樣。但是這裡的關鍵在於,「央行」必須在人家做了任何這類有效或者無效的勞動的時候,都要直接從印鈔機中印刷出鈔票來發給勞動的人。因此,這裡的技術要點,就是改變以往的非要用紙幣來代表綠金的做法。
這種央行直接給「勞動」發鈔的辦法,我稱之為造幣。這種技術,因為美國到現在為止都是不知道的,美國的政府很奇怪,它沒有印鈔權,居然被所有的人認為是合理的。美國是傻乎乎的,還搞什麼納稅人之類的。其實,按我的觀點,根本社會用不著納稅,中央政府如果想要鈔票,通過「抽象勞動」就可以直接印鈔了。而且,這個「准入性」是必須保證的,就是說,任何人想參與這種「造幣」,不得阻止。央行所要做的就是測量這個人的勞動量,使得他獲得紙幣的難度,始終是保持一樣的。
這樣一個任何人都有權進入,不得阻止的造幣機制,才是避免金融危機的關鍵之著。這其實就是比特幣的本質!!
========================================
想想吧,如果一個社會,出現了失業人員,都會有一個最基本的「金礦」去安置這些人,那會是多麼美好的社會。
比如,一個跑道,跑一天,就給200元,這就相當於是一種金礦。
比如,一個地方,唱歌一天,給200元,這也相當於金礦。。。。。。這就是比特幣的一個變種。很荒謬是嗎?請問,那些看大門的,是不是坐一天,就200元?那些合唱團伴舞的,當背景的,跑龍套的,拉大幕的,是不是搞一天就200元?
勞動造幣是最符合人類天理的,亂印紙幣才不符合人類天理。
當然我們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學習,比如爬山,比如挖沙,比如修長城,比如修講堂。歐洲的教堂一修幾百年,我懷疑就跟這個有關係。一旦有個幾百年的工程,那麼隨時都可以去這個工程安置空餘的人員。
這就是比特幣的升級版。他滿足了我說的條件:1,每個人都可以去挖,而不是現在的中央銀行印紙幣普通人沒有造幣的權利。2,只要你付出一定勞動時間和成本,都可以獲得貨幣,充分保證了含金量。你去挖金子,也能獲得收入。
這樣安置了失業,而且因為勞動造幣,貨幣的含金量保證,永遠不會有通貨膨脹。
==============================================================一個市場經濟的社會要想運作良好,就必須有一種稱之為「幣」的產品,在不斷地生產中。理想的情況是,幣的生產力,永遠不變,所有的人,都有加入造幣行列的權利。本帖子要簡單地回顧一下人類的造幣史,甚至可以得出一些結論,就是人類的許多災難,甚至戰爭,有可能是造幣機制的混亂造成的。甚至也可以說,只要有良好的造幣機制,則將永無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甚至,有可能不會有戰爭。這是相當右派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也不相同。
在封建社會期,人類的生產力的發展是緩慢的,而且,基本上任何生產集團,都擁有造幣權,因此是不會有什麼金融危機的。當時的主要問題是生產力的不行,就是說,一旦遇到災年,就不能夠生產出足夠的食物,導致饑荒發生。
而工業革命一旦發生,蒸汽機的發明及發展,導致了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大規模使用,就是說人們的生產可以不是光憑體力,而是憑藉大量的能源來生產。這就導致了生產力的迅速上升,人類社會只需要不多的勞動力,就足以生產出大量的產品供人們享用。這個時候的造幣機制仍然是自由准入的,人們都有淘金的權利。但是,問題是出現在煉金的生產力也在迅速上升。
這種上升造成了經濟危機,或者也可以稱為金融危機。那就是已經有的貨幣迅速貶值,或者說通貨膨脹。而另一方面就是金礦資源的迅速枯竭,導致了幣的生產的不穩定,一會兒生產力高導致貶值,而一會兒又因為金礦枯竭而導致難獲得而通貨緊縮。而另一方面就是地產造成的障礙,導致了煉金的准入權受到限制。例如,金礦就那麼幾個,已經被一些老闆所把持,任何失業的人無法進入金礦工作。這就產生大量的失業。其實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就是這樣產生的。
但是,歷史上的各個政府,在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在胡亂想一些辦法的情況下,事實上造成了本貼子提出的造幣機制,起到了造幣機制的作用。
例如,一些政府在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強行地通過負債而僱用了大量的勞動力來做事情,這就在事實上產生了某種造幣機制。但是,其實負債是沒有必要的,只需要簡單地從印鈔機中印刷出鈔票給辛苦工作的人既可,談何負債?
而且,通常戰爭總是具有緩解危機的作用,原因也在於,一旦戰爭發生,則政府的所有人,都不得不特別賣力,這就符合上面講的一個要求,就是造幣隊伍都必須賣力。此外,戰爭需要兵員,這就導致了軍隊就成了造幣隊伍,而且對所有的人准入。而一支軍隊只要是高效的,賣力的,就會形成良好的造幣機制,會導致經濟都呈繁榮狀態。
例如,在一戰結束後,德國經濟原本處於崩潰狀態,但是希特勒上台之後,擴軍備戰客觀上造成了一個造幣機制,導致國內的經濟危機緩解。當然,這種擴軍備戰導致了人類的災難。
國內則是依託美元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造幣機制,就是說,所有的出口企業,事實上構成了造幣行業,美元成了新的金礦,而且美元的價格當時也是相對穩定的。因此,隨著生產力的不斷上升,導致多餘勞動力源源不斷地進入到出口企業去「造幣」,就是說,生產出美元,而央行則根據生產出來的美元而印刷人民幣。這樣就導致了人民幣和美元一樣的堅挺。
一個社會的貨幣的源頭,應當是在造幣隊伍,只要造幣隊伍工作得很辛苦,就根據辛苦程度發給他們錢。但是一般而言,當然也需要分一下等級制度,高文化水平和低文化水平,領導和群眾的差別。
=========================================
所以歸根結底就是,真正的貨幣,人類歷史經得起考驗的貨幣,必須是滿足了我說的條件:1,每個人都可以去挖,而不是現在的中央銀行印紙幣普通人沒有造幣的權利。2,只要你付出一定勞動時間和成本,都可以獲得貨幣,充分保證了含金量。你去挖金子,也能獲得收入。
比特幣只是一個開始,顯然不完美,但是稱得上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革,現行的美元體系是非常不合理,非常變態的。幾百年後的人看著我們現在拿著紙片當貨幣,一定會笑的出聲的。我想像中最完美的一種貨幣,是用外星的元素構成,地球沒有必須要製造火箭付出大量的勞動和努力才能獲得,運回來之後,就變成人類的貨幣。這個,跟當年跑很遠去海邊撿貝殼,和去其他島挖大石頭製造貨幣是一個道理,而且這個還可以促進人類的航天技術發展。金本位、銀本位和金銀複本位時代的貨幣稱為代用貨幣,即貨幣面值固定對應一定數量的貴金屬,雖然到後期從代用貨幣兌換貴金屬有了許多如數量之類的要求,但其仍是代用貨幣。金本位的主要有點在於其面值和固定的貴金屬等價,除非短時間大量開金屬礦堆積貴金屬,否則代用貨幣的購買力可以近似的看作穩定,不易發生通脹和通縮。而主要缺點則在於,本位貨幣制度只能適應生產力低下且生產力發展低下的社會環境。當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超過人類所持有的貴金屬量時,金本位體系就會阻礙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爆炸式發展和信用體系的影響,信用貨幣稱為世界主流。
金本位制貨幣的優點就是貨幣幣值穩定,不同貨幣之間的匯率穩定。這樣的話國際貿易就非常好做。國際商販就非常容易賺錢。經濟總體上處於通貨緊縮狀態(因為在工業社會,黃金的開採速度總是要慢於生產速度的),通貨膨脹就根本不存在。國民經濟能夠穩定的發展,居民的收入也非常穩定。但是金本位制貨幣的缺點就是不能靈活操控幣值。也就是說政府想要通過操縱幣值來達到促進貿易,提振經濟的目的也就沒辦法達到。信用貨幣的優缺點正好和金本位制相反。信用貨幣的優點就是政府可以通過發行貨幣的多少來調控經濟,也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的方式來刺激出口。而信用貨幣的缺點就是政府容易通過發行貨幣來牟利,長時間通過增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很有可能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德國的魏瑪共和國就是因為發行了過量的馬克,導致經濟崩潰,最終使得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黨得以上台。
相對信用貨幣,優點是幣值穩定,缺點是貨幣供應速度無法跟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力爆髮式提高,導致嚴重通貨緊縮正因如此,才才出現了信用貨幣。另,信用貨幣賦予了政府通過操縱貨幣供應牟利的隱藏福利,故為了彌補這個缺點,現在的央行都表示自己是獨立的。請為即將坐牢的土耳其央行行長默哀。
金本位制的最大缺點就是,貴金屬數量有限,不足以對應實體經濟龐大的貨幣需求量。
這就是為什麼貴金屬投資註定只能是小眾投資標的。還有一點要說就是如果一國的經濟能夠正常發展,保持一定的通貨膨脹率是必要的,但是金本位很難滿足這點
金本位制在現在社會沒有任何優點。缺點么,一大堆。最致命的缺點是總量有限,屬於通縮貨幣,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只不過黃金作為貨幣使用了幾千年,以至於在現在人們仍然習慣將其看作一種儲備貨幣。
樓上兩位的觀點表示認同。但是非金本位導致的貧富分化和食利階層的出現,在勞動生產率提升的時代,人們的生活質量能夠提高。但是在如今勞動生產效率提升緩慢的時代,食利階層卻能更大效率的蠶食勞動剩餘價值。貧富分化,社會不穩定同樣也會使社會解體。人類從來就沒有一種十全十美的選擇,千百年來的人類在飽受磨難和痛苦中不斷的嘗試、創造。
金本位,現代觀點來看,只是一種過時的貨幣制度。從它的誕生來看,就是為了維護貨幣穩定,這是有一定的進步性。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美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最終金本位退出了歷史舞台。所謂劣幣驅逐良幣,這是貨幣發展的一條規律。讓選擇一張紙,還是一塊金子的時候,還是選擇金子的多吧。但現實社會,大家就是揣著一疊紙張,而且所有的物質都是有標價的,而且是用紙鈔計價的。打字好累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