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家長會有普遍的教育焦慮,應如何緩解?

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比孩子自己都要著急,他們不能忍受孩子浪費時間,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過分重視,私下四處搜羅補習班信息……等等,常常壓得自己和孩子都喘不過氣來。為什麼現代家長的教育焦慮會這麼普遍?應該怎樣才能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

提問是為了討論與交流,並非為了立靶子將任何一個人群拉出來批判一番……希望討論中也能夠心平氣和:)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我很焦慮,更多焦慮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目光較短淺和缺乏長遠計謀。

大眾心理學提到 ,群眾的智慧是愚昧的,當你周遭的環境都在逼著孩子上著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衝刺名校的時候,我們有多少父母能保持清醒?能清醒地認識到課本的知識只是孩子教育當中的一少部分,而對孩子性格,思維方式,動手能力,興趣愛好的開發和培養等等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在教育中必須嚴格重視的。

我們把目光放得遠點,做一個計劃,猜想當你的孩子到18歲成年的時候,你希望他身上具備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獨立的生活能力,那麼在他幼兒開始,你就該教導他一點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一些愛清潔的習慣也該去培養好,性格先養成容易,破而立就難了,古話說三歲看終生,其實也是有點誇張地去表達一個人的幼年教育中養成的習慣對一生有多重要。

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嚴父出孝子?真是這樣嗎?大部分成人在獨立面對社會時出現的自卑和不自信心理,多半是來自於家裡有一個會咆哮的父母。語言的暗示作用是非常強大的,何況是對一個孩子,過分的指責和苛求會剝奪一個孩子的自信心。你必須讓自己變的積極樂觀,沒錯,你如果想改變他,那就必須先改變自己,靠行動去影響他。

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辨別能力:尊重他,儘可能地讓他自己去負責自己的生活。前年去旅遊,一個小孩在玩具店買玩具,小孩選了一個小袋鼠,結果母親非得說你後悔的,說這個不好如何如何要讓他換一個,結果罵開了,小孩哭了,銷售員問我說怎麼了,我用英文解釋完,她自己掏錢買下了送給那孩子,並且對她母親說:「我相信他不會因為今天選擇這個玩具後悔,但是你將來會因為你對他這樣的教育而後悔。」店員還是個16歲左右的女孩,看得我蠻感動的。很多父母喜歡用自己走過的路為經驗,擅作主張地去替孩子做選擇,避免風險,僅僅因為你們是父母,就擁有了剝奪孩子體驗人生的權利嗎?

專業的技能;這點我指的是興趣愛好和工作,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技之長,要掌握一項讓自己賴以生存的本領,但是我把它解讀為興趣所在的方向技能,這點先不細談。

其它的品質,善良,自愛等等,當然很多也是需要我們去考慮進去的。

把這些性格特點作為一個框架和方向去培養,至於框架內他如何去跳躍,那就隨他吧。

再來回歸主題,我從不支持插手孩子的作業問題,現在許多老師都讓父母在家監督,修改孩子作業。

首先,如果我把孩子的作業都做了,老師如何去發現孩子所存在的學習問題?

其二,這是他們份內的事,如果他們對某一科目存在疑惑,那麼要先學會尋找幫助,父母能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關鍵你要他們自身去掌握解決方法的思維,去尋求解決的手段,這對於他們是受益終身的。

培訓班上不上?

讓他們自己去接觸和決定,我對家裡幾個小孩都是這樣問的:你需要幫助嗎?如果你在某一科目需要幫助,那麼我們可以上培訓班,但是如果你自己可以學的不錯,並且不想繼續發展,我相信你,你可以不上,但是要形成約定,如果他實在太差,並且態度不好,那就得按規則辦事。

你說孩子都不愛學習?沒自制力?

是的,強迫不會產生自制力。所以這叫約定,約定好的事就按規則辦事,這叫培養自制力,而不是強迫。

達成目的的辦法有很多種,一種叫拔苗助長,這是目前我們許多父母最擅長的事,明明知道這樣不對,但是一有人提反對意見,他們就會說: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是不知道不這樣做連中學都考不上,還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名校論,培訓班論,一條條,這一點我不想反駁。 歸根到底你是教育的主宰者,我說的再多只是過客。

病的是這個大環境,父母都沒錯。

即使我們知道自身的問題,但是我們無能為力。

但是,真的是無能為力嗎?

當我決定去培訓他運動技能的時候,我先帶他去球場接觸各類運動,後來他選了羽毛球,那時候我就串通老師鼓勵他,說他身體協調性真好,他慢慢對自己很有信心,然後就開始了。

體能訓練很苦,慢慢他不願意了,我問他,我們來上課之前不是約定好了,一旦交了學費就不許打退堂鼓,他說:你是賊船。

開始就不需半途而廢,這是我們一直的約定

20節課下來,他漸漸接受了這項運動,以前打不過同學,現在開始佔了上風,我帶著他去現場感受世界頂尖高手的競技,一邊解說每個選手的特點,從喜歡慢慢漸漸變成了愛好。

愛好有時候也是需要引導的,但是需要心思。

最後,當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如讓你自己成為那個人,我相信他們會緊緊跟隨著你的腳步,因為你走的每一步,都對他的人生有著深刻的影響。

教育本身就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所以寫下這篇文,會有反對意見也太正常不過,因為我本身就不是傳統教育的常規軍。


為什麼 現代家長會有普遍的教育焦慮?

或者換個說法:為什麼,現代國人存在普遍焦慮, 到了成為父母的一代之後,就開始有了家長的教育焦慮這一個分支。

原因,樓上已經說明的非常多了,那我就分享一下我的解決方法。

從我自己的育兒經歷出發,有一個原則,幾個方法。

1、原則:育兒即育己。

你想要孩子什麼樣,就讓自己成為什麼樣,言傳身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方式。

2、方法一:了解每個階段你的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

比如,我孩子今年3歲了。在家裡塗鴉時,老爸就盯著要按照瓶子畫瓶子,按照頭像畫頭髮。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畫畫圈圈點點線線就很好了,最主要是聽他講故事,他想畫的是什麼故事。 3歲是接受語言正規學習的最佳時期;4歲以後能接受美術的正規訓練;5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開始接受樂器類的學習;三年級以後才適合展開棋類的正規學習。

比如,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上課坐不住,沒有專註力,沒有耐心。 我和我的三歲的孩子都非常喜歡托馬斯小火車的一系列教育衍生物,雖然不乏商業的產品,但是它將孩子的興趣延展至很多方面可以讓家長培養。它每集的時間就幾分鐘,其實孩子也就在這幾分鐘能夠集中注意力。3~4歲的孩子注意力在5分鐘左右,7歲的孩子注意力在10到15分鐘;11歲的孩子注意力在25分鐘左右;12歲孩子注意力在30分鐘左右。

所以關鍵還是要了解孩子,不僅僅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更要理解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發展特性。

2、方法二:了解下一個階段你的孩子預期發展或者培養的目標。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特性,也有共同的發展目標。

比如,孩子在三歲時,自理能力已經發展的非常好了,可以自己穿衣服脫衣服,吃飯洗臉刷牙上廁所等等,那在此之前,就需要逐步發展他的自己動手能力。有比如,三歲的孩子,講話已經開始有邏輯性了,那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一起閱讀繪本時,就可以有意識的使用一些情景來表達邏輯關係,通過互動來鍛煉孩子的邏輯關係表達。

3、方法三:提高陪伴的質量。

宜家有一句宣傳詞,我個人很推崇: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各位家長可能有經常出差的,經常加班的。。(誰讓我們都這麼苦逼)。沒有辦法每天都抽出時間來陪著孩子,但是,要陪伴的時候就全身心的陪伴。和他一起玩,一起聊天,你能知道他想什麼,喜歡什麼,行為上有什麼需要改正的,有什麼缺點。陪伴不僅僅是你陪著孩子玩這麼淺顯,而是隨著陪伴的時間和質量提高,你和孩子有共通的背景知識,更深入的互相了解,也是引導孩子的最好時機。 寓教於樂嘛!

4、方法四:多看多了解

自己一個人研究那是缺乏時間和精力的。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來加深了解。

比如,前一段時間的超級育兒師,每集講了一些孩子的極端表現,通過這個極端表現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所啟發的回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比如一些關於教育類的微信;教育史上比較有名的一些實踐圖書等等。。。這些知乎上都有很多人推薦了。。。。(恩,多上上知乎的教育孩子類的專欄看看。。。)

以上。

一個處女座的媽媽感言。。。。大家懂得


作為一線城市的中學教師,接觸過的家長焦慮和不焦慮兩類特點比較突出。

1.焦慮的家長

(1)孩子父母一代從非一線城市打拚(包括智力打拚)剛剛在一線城市站穩腳跟但並非大富大貴,他們深知奮鬥的艱辛,每一次升學都見證了身邊大量被淘汰的小夥伴,也看到了他們的命運。深深恐懼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當年那些「被淘汰」小夥伴,感覺「輸不起」。

(2)焦慮父母的性格往往比較爭強好勝,自身是競爭的強者,並享受做強者的過程。不能容忍孩子是不像自己的「強者」

(3)對自身不夠滿意,又爭強好勝喜攀比,自己比不過但寄希望和同事鄰居比孩子的心理很強。

(4)控制欲很強,孩子不優秀就是超出自己控制的結果,超控的感覺讓父母很焦慮。這種家長往往喜歡偷窺孩子的方方面面,和孩子關係緊張。

獨生子女加劇了上述情況,但我不認為獨生子女是讓父母過於焦慮的根本原因。後文解釋。

2.不太焦慮的家長

(1)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對子女沒有太高期望,自然不為孩子焦慮。(我接觸的土著拆遷戶居多)

(2)父母成功人士,接近財務自由,對孩子的期望比較多元,不固執於一面,不太焦慮。

(3)天生樂天派,孩子成績出現問題至多焦慮一兩天,之後又忙著自己玩帶孩子玩,在意孩子是否快樂,不在意比拼,所以不怎麼焦慮。

(4)沒有責任心,極不負責的父母,人數雖然不多,但是落在哪個孩子頭上,對於那個孩子而言就是百分百的災難。

作為老師,覺得父母有適度的焦慮是合理的,一點不焦慮和太過焦慮對孩子都是較為有害的。

解決措施

從個人角度來講,除了調整心態,將單一的預期(如只追求孩子成績好)多元化。沒有太好的辦法。而這個原因背後,也是一個社會價值認定不夠包容,不夠多元化的折射。

其實一代父母有一代之焦慮,過去可能很多父母焦慮的是如何將孩子養活,現在父母焦慮的是如何將孩子養好。此外,信息越透明的今天,「比較」也就變得越容易。原來底層老百姓只看得見身邊小天地,現在普通人都能通過網路看到別人的生活如何,甚至加劇了對所謂好的生活的想像,所以焦慮進一步加重了。

另外,多子女的期望分配不同是人性,中國傳統宗法社會也是大家族中強者幫助弱者,但現在聚焦在一個孩子的身上,不放大是不可能的。但希望開放二胎後,父母能學會如何做合格的父母,而不是單純的降低對弱者的焦慮,加強,對強者的綁架。


這個過程有點像百度競價的競爭,在都想排在前列的動機驅使下,每個人都鉚足了勁要提高自己的排行。實際上是一種普遍的競爭意識造成了這種所有人都騎虎難下的局面。因為大家都不想墊底,所以每個人都往前挺近一點,再往前挺近一點,於是,總體水平越來越高,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終於大到連家長都倍感辛苦的時候。

==================================

有一個比照很有意思,現在流行給老師送禮,很多家長覺得如果別人送,自己不送,老師會區別對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大家都不得不送。但有些班級的家長會結盟,大家都不送,其實和大家都送差不多。所以緩解這種競爭壓力需要家長能達成私下默契,可能在大部分的教育場所都不太可能,但現在有很多的學校還是提倡素質教育的,家長很願意把孩子送到那裡,這個其實就是說明家長在結盟達成了共識:我們希望學校培養孩子的素質而不是單純的「表面優秀」。

===================================

社會心理學有從眾的說法,其實教育上很多家長也是被裹挾著追求成績的,多少都會有一些身不由己的想法,因為別人都在怎樣,所以,我也不得不怎樣。這個從社會層面上來說,是一種商業宣傳啦。比如商業機構會給家長造成一種印象,別的孩子都上圍棋班,所以,家長面臨選擇時會感覺到壓力。而學校的策略就是:暗示家長其他的家長都做了多少。

==================================

和焦慮的家長面對時,我通常都會問一個問題:你對孩子的底線是什麼?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說希望孩子長大了能夠自食其力,有一個快樂的心情,活得健康一點就可以。至於是幹什麼出類拔萃的工作,那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能達到當然更好,做不到,那就像個健康的人一樣活著就好。可以說這是家長的本心,但被社會的各種渲染給遮蓋了,畢竟從眾是很強大的壓力。所以在緩解焦慮的策略上來說,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尋找同盟,比如心理老師和家長結盟,或者家長之間共同結盟,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我們希望孩子怎樣,而不像別人那樣希望怎樣,在這種同盟的支持下,大家可以適當抵抗社會的壓力,保持著一種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綜合發展的初心,而不是被社會的宣傳和恐嚇而弄得驚慌失措。

==================================

樓下回復有不少朋友說結盟是很困難的事情,我想是大家誤會了我所說的結盟的意圖。所謂的結盟主要是給家長自身尋找支持自己教育初心的支持者,比如伴侶、朋友、其他具有共同理念的家長,這個結盟的目的不是對抗什麼教育體制,而是更能幫助自己保持教育的本心。


據說天蠍座又屬蛇,是焦慮中的焦慮,我曾經盯著這個結論看了5分鐘。

我家親人中,雙子座、天蠍座、處女座扎堆,按照星座的說法,簡直是焦慮大本營啊!生個女兒是雙魚座,她的散漫就成了焦慮大本營的好靶子了!大家一邊比賽著為她的散漫操心,一邊相互督促:不要太焦慮哦!有時我自己當個旁觀者,看著這一切,就要笑。

果然,我們齊心協力,成功地把女兒拉進了焦慮大本營。小傢伙小學六年級了,已經開始懂得為自己的作業操心,為自己的考試提前做準備。因為焦慮大本營的親人們告訴她:焦慮者生存!

為了緩解與生俱來的焦慮,大本營的親人們還是有不少招數的,比如:

1.堅持長時間的鍛煉;

2.堅持曬太陽;

3.堅持家庭聚會;

4.堅持看破解焦慮的各種文字、圖片、視頻;

5.堅持聽緩解焦慮的音樂;

6.上微博,逛知乎.....

為什麼現代家長普遍會有教育焦慮?在我看來,主要是對種種教育亂象缺乏思考,缺乏交流。一缺乏思考,腦子就不大好使,容易被似是而非的觀點帶著跑。舉例:

比如有人說:母乳餵養如何如何好啊,似乎不母乳餵養,孩子就如何如何不行了。那麼,母乳餵養好不好,當然好。可若客觀條件不允許(比如高齡產婦母乳餵養時間太長容易導致缺鈣和骨質疏鬆),是不是牛乳餵養孩子,孩子就低人一等了呢?顯然不是。——如果當父母的平時就是一個受到過較好的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那麼就不容易成為一個母乳主義者,而會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取捨,不走極端。

對了,極端思維——這大概就是焦慮的由來。極端思維的人,非此即彼,不容易看到兩端之間其實有著很多的可能性。

教育的焦慮、職業的焦慮、愛情的焦慮......所有的焦慮都是類似的。

中國社會從封閉的農業社會一下子來到現代工業社會乃至商業社會,短短几十年里要走人家走了幾百年的路,被迫要從封閉環境下形成的極端思維(最多兩種可能性)走向開放社會下的多元思維(N多種可能性),這種轉換是蠻考驗人的。

不止一次被人問到:你家孩子將來是要出國讀書的吧?

我的回答一直都是:有這個考慮,但不會只為她考慮這一條路。 我父母養育的三個孩子,個個都是土鱉,雖然現在有個弟弟在矽谷,但他也是30歲才出國,一出國才發現自己夠土鱉,所以不回來了,留在那兒創業。但他也從來沒為此有多後悔,嗯,他也是焦慮的天蠍座。

我父母呢,雖然一個是焦慮的雙子座,一個是焦慮的處女座,但他們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不管有多麼焦慮擔心,都不干預兒女在婚姻和事業上的選擇。我老爸多麼希望家裡能出個博士,眼看著兩個兒子都是讀到碩士就over,他當時把希望放在碩士入學成績考了第一的女婿身上,常和我念叨,說女婿是個讀書的料,將來可以讀博士,結果女婿也讓他失望了,碩士畢業就忙著賺錢,根本無心學術之路。後來見我考MBA入學成績優秀,老爸又開始做夢,沒成想我更糟糕,連學分都沒修夠就放棄了。他們這對焦慮的老教授可能從來沒想到自己的孩子中出了兩個創業者,可就是一個博士也木有。

所以,看著我的女兒,我完全設想不到她將來會去做什麼。當然我也會胡思亂想,比如看她畫一筆好畫,我就想,嗯,將來做個朱德庸也不錯啊。我會很俗氣地囑咐說:鋼琴嘛好好練,將來可以去當鋼琴家教,這樣也能掙錢養活自己,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現在,感覺我家焦慮大本營的成員們(包括我)在內,對我女兒的教育焦慮都大有緩解,原因在於我們對此交流較多,研究也相對不少。慢慢地,大家學會了從多個角度看一件事,而不是看到好就一直以為只有好,看到壞就以為一直只有壞,而是好事中也可能存在不利,壞事未必就沒有積極的啟發。

比如,由於從小重視女兒的營養和鍛煉,她長得高高的,腿長長的,每每有人誇獎女兒身材好個子高,焦慮大本營的成員們都頗有些得意。但是,我被孩子班上的幾個家長提醒了:這樣的孩子也有可能心中滋生驕傲,不和個子矮的同學做朋友,瞧不起長得矮的同學,也瞧不起長得胖的同學,讓這樣的孩子心中存有謙卑,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這樣的孩子及家長容易受外表之累,若因疾病或災禍導致外表受損,孩子和家長可能會更容易心理脆弱。福兮,禍兮? 但是不是因此就不重視孩子的營養和鍛煉,也不能因為孩子發育得好而有些自豪了呢?當然也不是。

看看,這就又有了新的糾結新的焦慮了吧?

我這是回答問題嗎?我看不是,我只是虛晃一槍,參與發言,緩解一下天蠍座屬蛇人的焦慮,哈哈。

順便推薦種種焦慮之下的思考:

1.如何看待智商對學習理科的影響?

2.數學該不該被踢出高考?數學有什麼用處?

3.給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麼好?

4.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應該先告訴他世界的險惡,還是先告訴他世界的美好?

5.怎麼培養自己的女兒?

6.生日禮物的煩惱

7.「陪孩子做作業」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嗎?


看了前面的回答,覺得都沒有答到點子上,我認為家長的焦慮是對自己和對世界的認識過於不足導致的。

首先,對自己認識不足就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表現在語言上可以歸為,我想要的不多,而歸到行為上就是攀比並且想要全部(或者說什麼都不想錯過)。關於這個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個朋友:單身,總是說我只想找一個XX樣的男(女)朋友,就這麼難嗎,可是當一個滿足條件的人出現了,你會發現,他(她)突然多了一些理由說這個人不合適,最後不了了之,接下來重複這個過程,結果,繼續繼續繼續單身。

目前階段,家長甚至大部分教師的教育水平都偏低,不談教師,只說家長。家長自己接受的教育很多時候就是失敗的,於是他們也沒有獲得有實用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他們是迷茫的,攀比是知道有病不知道怎麼治,最終有病亂投醫的表現,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目前階段難以緩解,因為根源甚至都不全在他們身上。

其次,關於了解世界。他們先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純粹是家長生命的延續,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充分的觀察和恰當的高水平的引導,這個太難做到不說,光是有這種認識就很難了。然後,在這個世界想要生存的快樂什麼最重要呢,成績?能力?人格?孩子有一項很強的能力,模仿。家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模仿到什麼,家長越焦慮,孩子學到的焦慮也越多。

說到底,每個家長都把精力放到自己身上才是最好的教育。家長如果致力於認識自己,孩子也一定會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家長如果致力於認識世界,孩子也一定會對世界保持一個長久的好奇心。而了解自己和認識世界是可以同時進行的,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好消息。


小孩子做什麼,大人都要在一旁說:

別摔著....別著涼了...別餓著....別噎著...

各種 「別…」 「不…」

這一頓飯嘮叨得我...

為什麼有的家長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呢?

坐在一旁的我突然驚醒:

原來,我們所有的愛都是出於害怕!

摔了怕你疼,涼了怕你病

吃少了怕你餓,吃多了怕你撐

還嘲笑別人呢!

回想自己當媽的這一整年來,

竟然也一直處在各種害怕與焦慮中!

還沒生娃就囤了一堆育兒書看,

就怕自己知道的少,生怕養不好

我10個月時斷奶,

看見娃抱著奶瓶喝得開心,心裡一陣酸!

11個月時孩子生病,害怕看到孩子受苦,

自己自責到話都不敢說,大氣兒不敢喘

也曾有一段時間,孩子的吃玩用非進口不買,

也是因為各種怕,怕國產怕有毒怕質量不合格

而我的這些焦慮也影響了和家人的關係

姥姥:「頭髮少給剃光頭吧!」

我: 「不用剃!人家專家說了...」

姥姥:「......」

新媽上任的緊張,自己像個榴槤

又臭又扎人!以保護孩子的名義到處扎人!

現在想想,

早吃一點鹽沒什麼大不了,剃光頭也沒什麼大不了!

很多我以前緊張兮兮在意的事,

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

當媽一年後的今天,我終於敢承認自己曾經的焦慮

並且正在學習慢慢放下害怕、放下焦慮!

看著小區院子里那些奔跑著的孩子,

我知道我的孩子總會快樂長大

不能因為害怕摔倒,而不放手讓你自己向前走~

不能因為害怕拐賣

而不讓你對陌生人微笑;

不能因為害怕泥土有細菌

而剝奪你撅著小屁股從地上撿葉子的樂趣;

麻麻愛你,但是不能用愛去傷害你

當媽是一所沒有畢業的學校,

在這所學校的第一年裡,

我學會放下焦慮,從容愛你

關注

公眾號

呆小賀

即可暢讀:

【傷害】有一種傷害,叫「你媽不要你了」

【補鈣】你缺鈣,你全家都缺鈣

【當媽】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


我就是個很焦慮的家長。譬如不能容忍孩子浪費時間,屢教不改時候會發火...所以我想我有探討這個問題的資格吧。

我一開始認為是教育方法的問題,於是看了很多書,具體不表。回到現實,認真分析,發現書上說的基本都是屁話或者扯淡。每個小孩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有一樣的經驗可談。小孩有時候的行為就是欠揍(懲罰),別無他法。

既然方法改變不了,就改變自己思路吧,換到認為是現在國內教育制度的壓力,逼迫家長必須以高標準要求孩子,把教育搞得像戰鬥一樣,你死我活的整法。想改變自己的思路,接受孩子的平庸。但是還是失敗了,沒法接受孩子的平庸,看到孩子的毛病,感覺壓力很大,沒法去接受。

再下來乾脆帶孩子出來到歐美教育下來了。孩子很開心,恩這點有價值。但是我還是很焦慮。其他孩子的家長(老外)怎麼就看不到這終究是個競爭的社會呢?以至於他們的孩子長大,吸毒墮胎失業他們也樂呵呵的I always love you...不能接受,於是繼續焦慮下去。

難道焦慮的性格或許就是我自身固有的?難道這是種病?依然探索和改變中。目前進行到這樣的步驟:假定焦慮是自己的一種強迫症,對己對人要求太高,於是嘗試放鬆自己,享受生活,減少自律,希望不影響工作生活以逐步『軟著陸』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後對孩子會好一點。

目前這種自我心裡治療進度是,每周工作2-3天,剩下必須玩,呵呵,倒是很開心就是了。so far可能是好的變化的苗頭是,發現堅持一段時間後能夠看到關於孩子的行為重要的必須堅持的和不重要的似乎看清楚了一些,希望是個好的苗頭。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焦慮或許源於自身壓力,但最終形成病態反應,在某些家長心理上(基因不同)體現得尤其明顯。這是病,得治。


為什麼會有教育焦慮我不知道,如何緩解我倒是蠻清楚的

他們不能忍受孩子浪費時間,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過分重視,私下四處搜羅補習班信息……等等,常常壓得自己和孩子都喘不過氣來。為什麼現代家長的教育焦慮會這麼普遍?應該怎樣才能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

把這裡面的「孩子」,換成「自己」就可以了

「不能忍受自己浪費時間,對待自己的工作業績過分重視,私下四處搜羅各種培訓班充電等信息」

保證就不再有「教育焦慮」了,而會有「事業焦慮」或者「工作焦慮」,我覺得這是好事

家長在自己工作崗位上消極怠工遊手好閒,卻要求小孩在學校里努力拚搏艱苦奮鬥,家長自己都培養不出自己,混了大半輩子都不算個東西,卻想把自己小孩培養成人

如此望子成龍,簡直荒謬大哉

你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首先要要自己以身作則做到,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去做到這樣的人

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天才家長未必能養育出天才,但是人渣生的小孩,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人渣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因為無法規避風險,全部投資都孤注一擲,很難承受失敗,所以不得不焦慮。

以前家庭那樣孩子多,反倒不會像現在的家長這麼焦慮。除了社會更單純以外,主要在於孩子多可以分散風險,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會出現有出息的孩子,而且遇上意外災害的損失也更容易承擔。

但是現在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全部雞蛋都在一個籃子裡面。要麼全贏要麼全輸,這個壓力是很大的。無論出現什麼風險,例如意外傷害或者孩子不學好之類的,對於整個家庭就是沒有明天一樣的滅頂之災,不焦慮才怪。


首先,這是一個極度變化中的世界尤其在中國。二三十年前,沒有人能想像汽車能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

甚至當時城市裡的人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單位的生活。農村裡的人們無法想像每天都能吃上肉喝上酒……

我們的父輩無法想像他們的子女會面對一個怎樣的世界,只能按照自己的人生經驗來規劃孩子的人生……同樣的今天的父母們一樣也無法想像自己的孩子會面對怎樣的世界,只能類比,用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在這極速變化的世界裡,自己本來就是焦慮的,如何可能不焦慮地面對孩子呢?

那麼為什麼無法想像未來?

為什麼焦慮?

僅僅是因為快速的變化?

因為害怕失去

因為失卻了信仰和意識形態之錨,變成了徹徹底底的現實主義者,一個價值觀缺乏定力(錨),世界觀始終漂浮的人,對孩子必然是功利的。哪怕他永遠都覺得是在為孩子好。


謝邀~ 我不擅長大勢分析,所以不能談為什麼焦慮學校教育,我就只能談談為什麼我自己在育兒時有焦慮。

在孩子出生5周歲,大概6周歲之前,我一直都是非常焦慮的。但我看了所有的答案,這些原因似乎都跟我的焦慮原因無關。

我從準備生她起,我和先生就已經達成一致,即使她長成了我們不希望的樣子,我們還是要支持她做自己。這麼說吧,我可以自豪的宣稱,我對孩子的未來成就沒有任何期望,我孩子是我身邊唯一一個周末沒有課的孩子。

但我一樣很焦慮。

她第2個月就能呼呼大睡一整夜,留下我忽然驚醒,問自己一個自己都覺得無厘頭的問題:她還活著吧?她2個半月就開始不喝奶,可我看過的所有書都說厭奶發生在四個月之後,於是我只能對著奶瓶和她嚎啕大哭,哭完之後還得想怎麼辦?(看過醫生,醫生也沒什麼好辦法)

剛剛發現我在2012年的關於孩子性教育的答案被人感謝了。我為什麼那麼早就關注孩子性教育?因為她還不會走路就時我就發現她有自慰行為了(現在我知道,雖然少見,但還是正常的。)。

上 幼兒園時,別的孩子號啕大哭,要媽媽抱要老師抱,她卻是自己乖乖進教室,然後坐在那裡默默流淚。她從來不拒絕去幼兒園,卻在家裡別人跟我聊幼兒園時請求 我:媽媽,你別說幼兒園行嗎?(現在寫出來,還是想哭啊。)那個時候,我真想鑽進她的內心看看,她到底受了多大的傷,是否能自己熬過人生第一段艱難時光? 我每夜每夜的驚醒,然後問自己:是不是該放棄,還是得再堅持?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她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一直有很多問題,我不知道那是正常的,還是值得關注的,不知道該如何關注,如何幫助她。

我為什麼焦慮?因為我遇到了太多太多沒有人可以幫助我的育兒問題了。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我只能這麼總結幾條:

1)國內的家庭教育的教育還很落後,我們做父母的都沒有經驗,從眾是最容易讓我們安心的做法,但國內從眾卻又有風險;

2)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別人的經驗都只能參考而已;很多問題,我都看了一堆方法,回家後不知道如何實施;

3)父母現在比以前更關注家庭教育了,更有機會關注孩子的教育,深入孩子的教育。我常想,如果還是n年前,做父母的根本無暇關注孩子也根本覺得不需要關注孩子的教育,父母就不會這麼焦慮了吧?

4)社會對父母的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帶著孩子在外面,被人教育沒有教育好孩子的應該不只只有我一個吧?

(雪上加霜的是,還請同時對比第1)2)條)

綜合起來,比起各位不滿國內教育的,我其實對國內教育整體是充滿信心的。我們這些炮灰裡面應該會開出花來的吧?

我怎麼讓自己不焦慮的?其實也不是我選擇的。大概孩子快6周歲的時候,又因為某件我找不到答案的事情而焦慮,然後我忽然發現過去5年里我焦慮的幾乎所有焦慮最後都隨著時間有了自己的解決辦法。不如隨她去吧。就這樣隨她了,哈。

昨天帶她去公園玩,看她如小人精,大聲對著故意擋著她的大男孩說你擋我道了;拉著插到她前面的孩子的袖子說你插隊了,吵輸了也沒哭鼻子找我幫忙而是繼續乖乖排隊;前面的人慢了,她大聲吆喝人家快點兒,我提醒她要有耐心,她跟我說:他擋了我們這麼多人,怎麼不照顧別人的感受呢?.....我曾經日夜焦慮她過分軟弱,天天被人揍哭,臉上被人抓長長地口子連老師都不敢告訴,跟學校春遊打不開水就一天不喝,在公園玩從來不敢主動跟人打招呼......唉,現在事情忽然朝相反的還是壞的方向發展樂,好在我已經淡定很多了.....


我認為核心是焦慮,然後才是對教育的專業,希望變得更好或者是害怕不夠好。

焦慮有生存焦慮也有死亡焦慮,適度的焦慮有利於對生活的關注和前進,所以說適當的教育焦慮,才能讓教育經濟發展……

關鍵是過渡的焦慮,或者 @Amber Liu 說的來自於無知-沒有能很好分辨是自身的生存死亡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還是自以為的無所不知覺得自己知道的才是好的孩子不知道可怎麼辦等這類情況比較容易導致問題。

記得李孟潮說過類似,最好處理死亡焦慮(生存意義焦慮)方法就是讓孩子結婚生孩子然後再照顧孩子中間擔心孩子出問題…………

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爸媽處理焦慮的好工具,辛苦了。

解決方法是 覺察,分化到底是怎樣的焦慮,適度地運用焦慮更好發展。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現狀是滿意的,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或許來自我們深知自己的成功因為時代背景具有不可複製性,我們不知如何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的成功;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或許來自不知如何讓孩子不再重複我們的路,然而因為對未來時代的不可知,我們不知如何讓孩子避免重蹈覆轍。

一切的焦慮都源自我們身處的這個巨變的時代,我們的上一輩,我們這一輩,和我們下一輩,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形態,對未來的不確定,讓每個人都有深深的不安全感。


我爸說過一句話,說都是家長在作的。

我覺得是Loser了一輩子,總得盼望個什麼東西,成就一下希望吧。

所有抑鬱和不得志,往往要有一個出口,而就有安全感的出口,就是折騰孩子了……

即使我們現在困苦,但是一直生活在對未來的憧憬里,不是也有幸福感么……


對自身缺乏自信


自以我多年的教育經驗,那些培訓班是給從小沒培養好習慣的學生準備的,真正從小就關注孩子內心需求,培養孩子優良習慣的家長是不會跟風和焦慮的!

說說這兩個問題:

1.焦慮是因為對教育的無知和對社會現象的盲從,因為不懂得教育,也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狀態,所以會盲從於其他家長的跟風行為和培訓機構的誘導。

2.沒有特別有效的緩解方式,只能通過更新教育觀念,多了解一些孩子心理當面的書籍,不要太關注分數,重在培養孩子的習慣,守住自己的底線,問一問自己到底需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希望他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最後提醒廣大有孩子和未來想要孩子的知友:1到6歲和小學階段非常重要,1到6歲孩子養成的好習慣會讓他收益終生;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那麼焦慮和高額的培訓費用就是你要在孩子漫長的求學過程中為自己償還的一筆欠債。


他們全都在焦慮如何讓孩子上好學校,卻不去焦慮如何教孩子做一個好人。


不講故事。

原因很多:各類資源少而不均;急功近利;缺乏社會認知的基本知識……

解決辦法:基本無解,如果非要說有就是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和對社會認知的水平,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下一代雙重的關愛。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處於馬斯洛的第二層,滿足的溫飽,但是不能絕對保證滿足安全需求。所以心中還是充滿恐懼,希望孩子努力往上爬。

人所處的層次,跟環境相關性很大。在中國,對於大部分的城市白領和所謂中產,都處於從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的層面。稍不留神就會滑倒初級階段去。

物質決定意識。大家笑那些家長,只是沒看清家長們的層次,或者沒看清自己的層次罷了。

自己還在初級階段,聽信知音體,讓孩子「快樂教育」,「輕鬆一點」,「要成人而不是成功」的。二十年前,我同學也有很多這樣的。「讀那麼多書幹嘛,多累,能認個名字能算個賬就夠了,兒孫自有兒孫福,開心就好。」你猜現在他們過的怎麼樣?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家長就是懶,不想自己認真去學習怎麼教育,一股腦丟進培訓班拉倒。

也更不排除有的家長拿「快樂教育」作為自己撒手不管專心打麻將的借口。


推薦閱讀:

兒童產生暴力傾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有什麼事影響了你的性格養成?
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產生的? 意識到底是什麼呢?
如何教会孩子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社會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