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通信運營商的高層領導,將採取何種戰略布局來應對互聯網公司OTT服務的衝擊和通信管道化的趨勢?

互聯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賺得盆體滿缽,通信營商在OTT服務面前顯得毫無招架能力。作為一名通信人深感危機。怎樣應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變革?降低資費?提升自身服務質量?拓寬業務領域?還是與互聯網公司協作?


Tip 1 牢記考核自己的是領導,不是市場;

Tip 2 不要太激進,業績不一定全是自己的,錯誤一定全是自己的;

Tip 3 還有多餘精力的話,把自己這根管做的比競爭對手好。


專心做好管道,提升效率,經營流量,有利可圖,不要看別人眼紅,產業鏈的細分是大勢所趨,幻想通吃是不現實的。現在很有錢,如果能以投資或其他合作方式,獲益於互聯網的發展,就很好了。


一句話,學習交通部門的做法:高速收費,車輛掛牌,貨物檢查。

先搞定信產部,和另外兩家一起搞一個通管局,固網,移動所有的承載都從這裡走一道。

1。把和我們主要賺錢業務競爭的主流OTT 業務的埠都限速。 Skype , 微信電話什麼的,不全關,單用戶帶寬限制到12kbps以內,技術加大RTT時延。 讓廣大人民群眾深刻體會到OTT 的語音質量是真爛, 還是運營商的語音服務是王道。

2。 網頁,圖片,視頻什麼的大流量的東東大力扶持, 但是控制質量, 根據OTT 服務商從俺們這裡購買的流量補償費, 進行內容有損壓縮,付的多的把高清的轉換成標清的,付的少的標清轉換低碼率, 不付錢 的直接轉成卡卡卡;

3。 IM, 位置服務,等等其他的業務每用戶每服務商每個具體業務先都識別出來。 然後看看服務商怎麼賺錢的, 捏他的七寸。 比如過濾廣告,強制sp帳號綁定手機卡號等等。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載。 車上裝什麼貨我知道,想讓你什麼貨過去,車子走多快都是我說了算,然後你一個貨車司機還不和我利潤分成嗎?

不過現在俺們日子還好過,那就先養肥了再慢慢來。


這個必須來湊個熱鬧,還要叫同事一起來湊熱鬧。

。。。。。。。。。。。。。。。。。。。別跟我扯戰略。。。。。。。。。。。。。。。。。。

所有激進的方案就真的只是停留在ppt。曾做過某省公司的戰略,領導也相當相當有想法,很用力地在改革,剛開始很猛,一年後已經推不下去了。所謂戰略,這真的不是拍腦袋可以出來的,各地情況都複雜,集團又是否能叫得動各地諸侯。戰略存在於ppt,那是最簡單的;而如果真要落地,那是最最複雜與困難的。

王曉初想全國集中做雲計算,做IDC,結果呢,各省都不肯放掉這塊肉,結果老王還不是拍桌子瞪眼睛

。。。。。。。。。。。。。。好吧,紙上談兵,扯扯吧。。。。。。。。。。。。。。。。。

轉型,無非是非相關性轉型和相關性轉型(我很粗暴地置換問題,不拍)

非相關性轉型或者擴張就是去做跟主業不相關的事兒

比如移動拿錢去拿地做房地產開發,或者去買個酒店來玩玩,或者拿錢去造飛機地鐵都行,變成一個資本集團。但通信運營商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國家是不會允許的。(他們也不一定玩得動,好嗎)

相關性轉型就是沿著產業鏈擴張

比如華為做硬體的,他也可以做軟體,軟體硬體搭配來賣

目前通信互聯網的產業鏈大致是,通信設備(華為、中興、愛立信)-----管道(移動、電信、聯通)----終端設備(手機電腦電視,以後還有汽車家居)------應用(各種APP,如微信)-----內容(比如電視電影小說等)

那麼,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呢(其實也就3、4年前)吧,通話費很貴,簡訊還一毛一條,但大家不得不用啊,因為,沒有微信!

那麼,在最近的最近,大家基本不通話,不發簡訊,微信全搞定,大家都用流量上網,很開心。但三大運營商不開心,因為現在只能賺流量費了。(雖然ARPU值不降的話,運營商的收入還是有保證的,但利潤率降低,增量市場減少)

所以,運營商開始在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和深化。

第一,再挖坑,有空再來


某運營商員工關注此貼!!!

咱們真的就在知乎,論壇,PPT上解決完這個問題就得了 , 別真干OK?

什麼, 必須真干, 什麼,下了決心? 什麼?壯士斷腕的決心? 什麼,.......balalala

一段時間過後,還是算了吧,馬上就調走了,哎.真累啊,


和老朋友做個項目拿回扣,這公司又不是我的,操什麼心。

做好了也會被搶走。


本質是運營商能不能實行一級收費二級收費的問題。一旦允許運營商對商業應用區別收流量費,那運營商才有成本優勢,別人家的ott就都不好做了。

去年就有一陣說微信要收費,指的是運營商對微信收錢,工信部出面調停,不了了之。

att因為奧巴馬說要網路中立,不同意區別收費,以至於不投資新寬頻來抗議。一旦美國或者歐盟有政策變化,我國很可能跟進,目前只能讓ott來吧,不過也不是壞事。


做智能管道:用好手中用戶的數據,做數據挖掘;用地理信息,做基於LBS的服務,O2O;收購有潛力的互聯網公司(包括團隊)。。。。

等等等等


我覺得不會有什麼起色的。

如果你接觸過通信技術的各種細節你就會發現,運營商工作的層面就是通過複雜的技術模塊,搭建起一個穩定的網路。也就是工作的抽象層次是在網路下的,就是A到B不通我怎麼搭好網路讓它通。

而互聯網業的工作抽象層次是在網路之上的,就基本上假設A到B是通的然後我們怎麼玩。所以聚焦點在業務層面。

其他的原因討論我覺得都是表象,因為觀念能決定太多東西了。

但是也不一定運營商要做互聯網,一代企業有一代企業的宿命嘛,做個沒有未來的自來水不是也挺好。=-=


還是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做好管道吧。

壟斷性國企去跟民營企業拼市場化的互聯網應用OTT業務,分分鐘教你做人,讓你知道什麼叫花樣作死。


國內運營商的官僚作風和基因決定了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投資互聯網,因為互聯網那種沒有很清晰的量化盈利模式,國內運營商的基因導致他們接受不了。


這是中國移動的面試題對吧?


體制原因,導致運營商太肥了。過慣了超額利潤怎麼容易做需要燒錢的互聯網業務呢。況且,體制下選上的大部分領導也就那水平,上級才是他們最大的客戶。

現今社會,技術分工越來越細,運營商想轉型還是很多優勢的,比如立足自身優勢做好流量經營與流量分析服務,做好移動端支付(話費劃扣是最大優勢)等等。介入市場做互聯網競爭類的產品就算了,人家在玩命生存,共和國的兒子能熬過這苦日子???

運營商內部人員交流


和vdf做項目的時候,測ipv6,第一次沒測過,他們一位老頭專家為了緩解下氣氛,就說:年輕人,從我第一次聽說ipv6到現在已經幾十年了,現在v4不是還好好的,咱不著急慢慢來

ott的管控與對策,和上面那句話類似,基本是各運營商和設備商拿來互相噁心的一道題,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東西短期沒法搞,但是高層吹牛打屁要談這個,怎麼辦,先佔坑唄,搞百八十個方案,說不定哪個就用上了

樓上那幾位說的都估計沒實地去和高層談過,我在某國,和第一大運營商的CTO講,我們能控制ott,能限流限速,讓客戶覺得ott爛,人CTO第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從客戶角度,移動用不了微信上不了知乎看不了pps,聯通啥都能用,你覺得客戶會咋辦?客戶流失了算你的?

現在各ott,玩的大的,吊都不弔你運營商,小的運營商懶得管,就是這麼個相親互相看不上的局面,高層肚子里清楚得很,作為通信人,我建議你好好背背產品指標,技術原理,最後你的業績還是要從這些裡面出。


如果有人知道他就牛逼了,這個問題至少目前還沒發現很好的解法,當然作為一個通信人還是希望大家都來思考思考,能夠有一個變局。

個人對這塊也有一些思考,藉機推廣一下自己的個人站點,http://www.iamwiki.net,有一些隨筆的文章


有修路的成功跨界成為運輸企業還能幹過物流巨頭的施工隊么?


導向問題,bat敢燒錢,你dyl敢嗎?1年沒產出,你這個領導怎麼當的?2年沒產出,你可以閃人了;3年有產出,新領導高瞻遠矚,英明神武。

再一個,你想搞什麼差異化對待,賣智能管道,你的控股方國資委不想你搞啊。搞了我們還怎麼吹 互聯網+啊?

我覺得比較理想的情況,還是求免費。最起碼家裡人還能省2錢。工資就吃財政飯,轉身事業單位吧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升級打怪?
作為一個互聯網人,在未來 5 年內你覺得做產品更有前途還是做運營更有前途?
數據運營是什麼?
產品運營數據分析框架應該包含哪些重要指標?
什麼是互聯網公司的運營?運營團隊最重要的指標是什麼?

TAG:電信運營商 | 通信 | 運營 | 通信工程 | 互聯網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