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產業為什麼在中國發展不起來?

知乎上關注這個的應該寥寥無幾吧?


呃,也不叫發展不起來吧,應該算暫時不強。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二:群眾基礎薄弱,商業化程度低。

次要原因有一:武騙及不良賽事影響。

正文

刻板印象和理解隔閡

雖然搏擊武術是個中性的東西,壓根和恐怖暴力扯不上多大關係,要是人性惡,瘦得像安嘉和(電視劇中的家暴丈夫)一樣,照樣施暴,但很多人還是有刻板印象:你練了拳,會不會去欺負別人?全國一下子多了這麼多很能打的人,會不會不好管理?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

記得我們曾在體育場旁邊的空地上打有護具實戰,結果來了一名民警模樣的人說,唉,你們不能在這裡練。我說,這裡沒規定不能練這個呀。他回道,反正影響不好,打打殺殺的,像什麼樣。(當時我是無語的,但過了四分之一柱香的時間後,我們還是收拾東西走了。)

我曾經對我同事說,將來我教你兒子踢拳啊?她頭搖得像潑浪鼓似的:拳擊啊,不就是兩個肌肉男抱在一起打得全是血的東西啊,太血腥太噁心了,我還是讓我兒子練跆拳道吧,文明,道服也好看,多瀟洒。(她大概分不清踢拳和拳擊,跆拳道給大眾的印象確實相對更好)

所以說,除了愛好者,要讓中國的大部分掏錢看搏擊比賽,是有一定難度的。

中國並非體育大國,更不是搏擊大國

雖然中國屢屢有運動員奪得舉重金牌,但中國民間玩舉重甚至是懂舉重的人很少,美國舉重成績並不是很好,但美國民間約有三千萬人練習舉重。美國人熱愛觀看體育比賽,自己也參加體育運動,國民對體育有著巨大的熱情,包括搏擊運動,然後UFC、拳擊等比賽早已是十分成熟,名聲在外,觀者如雲。

在中國,大媽們鍾愛廣場舞,大爺們愛喝茶太極下象棋,大叔大姨們麻將館,宅男們電腦前玩遊戲,少女們手機不離手。喜愛上網、看電視人的更愛唱歌比賽(《中國好聲音》等)、電視劇、綜藝節目,就算是愛好體育的人,看比賽更偏愛籃球足球比賽。

一句話,大部分人興趣不在搏擊上。

另外,中國人均擁有的健身資源確實不足,在總的體育上總的投入不夠,當然也別指望相對冷門的搏擊了。

數據解讀全民健身,人均消費926元

影視作品的誤導

多年以前,大概從沒有哪個地方的功夫片拍得像香港這麼好看,於是很多觀眾認為:功夫,就該是這樣的。那些擂台上的功夫,下乘;散打,沒意思。更不提發明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乾坤大挪移的金老師,把中國武術活生生整成了仙術。

雖然大部分人已經認可了仙術是不存在的,但是這些神功被搬上銀幕,做出了好看的效果之後,滿足了讀者的感官享受,相比之下擂台上一拳一腳中規中矩的打鬥顯得並沒有那麼好看,說到底,是閾值提高了。

就算是甄子丹的實戰派MMA電影,也是精心設計武打動作,怎麼好看怎麼選角度,怎麼好看怎麼來,這對於外行來看是很過癮。可專業比賽,非得你懂一點才能欣賞出搏擊的魅力,否則就像不懂舉重的人觀看舉重比賽——不就是幾個人輪流著舉杠鈴嗎,有什麼意思?

武騙子使得觀眾大量流失

八十年代曾經有過大量的蹭李小龍熱點的,什麼奪命三腳,什麼龍虎雙截棍,《拳霸》火了,於是很多騙子開館教「正宗泰拳」,兩星期包會。《葉問》火了,騙子又開班辦「詠春正宗」減肥防身,十日精通哦。都想騙一票快錢。至今武騙都沒有斷絕過,相信不少人還曾經受過騙。

某風則更是把騙局演繹得淋漓盡致:

1,利用一些中國觀眾狹隘的愛國主義,找一些外國三流甚至不入流拳手,塞給一些頭銜,就包裝成了某某拳王,然後讓國內拳手一頓暴打,接著大吹特吹中華神功。

2,請一些廉頗老矣的外國高手,用不公的規則限制其發揮,只要自家拳手不被KO,就判定獲勝。

最近的一龍大戰播求,可是將某組織急功近利的面目展現無疑。

這些比賽的的確確賺到了眼前這些快錢,但失掉了觀眾的信任,增加了大量武黑,長遠來看,對群眾基礎的打擊十分巨大,這樣的比賽越多,對中國搏擊事業的發展越不利。愛之深恨之切,人心理受到了傷害,轉而對搏擊武術失望也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商業化程度低

一些中國搏擊人第一次去日本觀賞K1的時候,感嘆搏擊比賽也能搞成這樣。雖然日本人的尚武為K1等比賽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但出色的舞台造型和燈光,把搏擊比賽搞得像明星電影一樣,還是很有一套的。一批外形俊朗的拳手吸引了不少女粉絲,高額的獎金吸引了全世界的高手,增加了比賽的精彩程度,還有宣傳。。。

反觀中國以前的比賽,落後了日本很多。

日本拳手也曾被世界高手們打得落花流水,但人家痛定思痛,繼續苦練,湧現出了櫻庭和志、佐藤嘉洋、武田幸三、魔娑斗等一大批優秀的搏擊高手。

(日本拳手對陣世界各國高手,只勝兩場,但不怕一時丟臉,敢與強者交鋒)K1max2006世界王者對抗

如果越是沒有好的商業化比賽,就越是吸引不到人看,越是沒人看,拳手掙得就越少,掙得少就只能再找別的出路,一個比賽好拳手越少,比賽就越不精彩,也就越沒人看。惡性循環。

而投資人,永遠是趨利的,就算是我,看到搏擊比賽很可能不賺錢,我也會謹慎投資。沒有投資,比賽還辦得了嗎?

雖然暫時不強,但我看到了進步

雖然中國的拳手,在世界上排不到頂尖,但散打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十多年前的中泰對決老是被人詬病中方選手太軟。這不,這幾年出了個張開印,打法硬朗,打敗了不少外國高手。散打過去是不注重重擊的能力,因為得點制嘛,我能比分獲勝,何必練重擊,吃力不討好。現在散打向泰拳借鑒,重擊和抗打能力都加強了,再也不懼泰國拳手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拳手去國外打拚,比如張鐵泉、居馬別克、魏守雷、雖然敗多勝少,但勇氣可嘉,總比只敢關起門來耀武揚威好。最近鄒市明更是奪得了拳王金腰帶。

之前的一些國內比賽,如某風,確實問題多而嚴重,可近年舉辦的《崑崙決》,拳手水平明顯強了,忽悠假拳少了,真打實幹多了,個人覺得還是比之前的某比賽好了不止一點半點的。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接受國外訊息越來越多,更多的人參與到了觀賞格鬥、練習格鬥之中。

總結

我想,除了正視中國搏擊的不足,同時也要看到好轉和搏擊人的努力,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搏擊的尷尬現狀,會慢慢改善,不要道聽途說,認為中國的搏擊事業一無是處,這是不客觀的。


政府不鼓勵尚武精神,是這行業不能發展的大背景。


我個人舉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文化原因

縱觀整個封建社會的中國,一般亂世的時候武者才有發揮的餘地,而在承平盛世的時期有一個專門的形容詞叫做「歌舞昇平」但是在古代羅馬時期就有了角鬥士的存在可以看做是最早的搏擊產業。我覺得這樣的原因應該解釋為大陸型民族和海洋型民族的不同造就了我們本身的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裡面並不提倡人和人的直接對抗。這樣的文化一直影響著我們從古代軍事將領的地位普遍偏低就能看出來武術也好武力也好,當權者並不希望他們的作用太明顯當然也不會過多的去支持,這就導致了練武習武在從古代到今天看來都不是一個好出路。這樣的想法老百姓的腦海里紮根之後會覺得搏擊這種事情非常的殘酷,非常的暴力,非常的不文明,最重要的是會覺得這樣的事並不體面。

2現在的搏擊形式無法與中國傳統武林之間的矛盾。 我個人覺得中國的武術人口不在少數這些人因該是搏擊的主要觀眾,但是為什麼沒有真正的成為搏擊的觀眾呢?

一 不管是拳擊也好,散打也好,,泰拳也好,MMA也好,跟中國傳統的武術

對決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拳擊其實在中國人看來就是兩個傻子在互相掄拳頭,因為他們不用腿。而且還不能打退,而且還只能打那個奇高無比的褲衩上面的地方。散打來說也好不到那裡去,直擺勾老三拳,小邊腿高邊腿。側踹腿。加幾個摔法就這麼回事。泰拳呢無非是正蹬用的多點能用上膝蓋和肘部,MMA最不能被國人接受,你倆都打到地上了還算個什麼武林高手。中國傳統武術過招時候有的是點到為止,有的是以命相搏。在很多人看來之所以搏擊有的時候只能是這兩種選擇,而所有的現在搏擊形式都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不能把人打死又不能把人打到一點事情沒有,這真的很難令國人接受。

二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民間武術練習者和武術愛好者的基數是龐大的,所有人其實都希望能把學到的東西學以致用,所以很多人覺得正經的搏擊形式應該是兩個武師在擂台上像電影里一樣甩一套的技能,但是真實情況卻不是如此,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見招拆招。而真正懂的見招拆招的人不會對現在主流的搏擊形式感興趣。不懂得興趣也不在這個地方。

三 中國人之所以能在武術上面有著巨大的成就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本身的身體素質並不強但是經過不斷的鍛煉和技巧性的提升以及力學上面掌握的規律而使得中國武術在世界武術中獨樹一幟,我們其實有很多的功法,特彆強調手指肩膀甚至臀部的運用,而中國知名的武術家沒有一位屬於體型非常威猛的類型。而現在的搏擊形式而言,誰的肌肉類型更好,誰的力量絕對速度更出色基本就決定了比賽的勝負。國人有時候看到這樣的比賽很多時候以看熱鬧的形式居多,而並不能真正的認同。就是從根本上說,我們不能認同現代主流搏擊的技擊理念,我們認為,殺人刀槍劍,打人襠喉眼。但是這在搏擊裡面都是犯規的。我們覺得鳳眼拳勾手和爪的威力更大但是所有的搏擊形式都是帶手套的在這樣就限制了我們的發揮。這種矛盾很難調和。

3有一句話叫做拳怕少壯棍怕老練。這句話表面上說的是論身手應該像年輕人一樣,論器械還得靠終年累月的打磨,但其實是你功夫練到一定境界就得去習練器械,這樣到老你也能立於不敗之地。借用《一代宗師》裡面的話「人不能只有眼前路還得有身後身。」而現在流行的搏擊形式全都是眼前路,沒讓人看見身後身,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有身後身,因為武術的最終目的其實不是殺人而是養生。中國人很惜命,不管是怎樣的現代搏擊在國人眼中看來下場都不好。所以很難吸引觀眾真正的去熱愛。而且有的時候越熱愛反而更加的傾心於傳統武術。這是必然的,就像是歷史上誰戰勝了我們誰就變成了我們。這樣的話受眾群體又產生了流失。

4中國體育商業化起步較晚,出名的只有足球的中超和籃球的CBA。沒有像國外一樣成熟的推廣宣傳手段。搏擊產業的經濟效能不明顯所以很少人去做,因而還沒有廣泛的被國人接受。

5國人缺乏榮譽感,有時候不知比賽為何,不管看官還是場上的人,一項體育事業如果沒有榮譽感去作為支撐只有自己的前途的問題,那麼真正去從事的人也不會走得很長久。


說的不錯,很有道理。我以前是一名競技運動員,每天練習,十分刻苦。在常人眼裡我是一個傻子,不懂得享受,不會花天酒地,不會飲酒作樂,不會交友泡妞。在常人眼裡搏擊運動員有如軍人,多數人從心底會認為這是傻子的舉動,人應該為金錢而生,為權力而奮鬥。但有幾個人為夢想去拼搏,為榮譽去努力呢?我要講的並不是單指搏擊這一微觀的方面,而是國家榮耀與民族氣節…


這個~~搏擊是高度商業化的運動,講真,產業化水準在各種職業運動中都算高的,成功的搏擊聯盟往往和體育博彩業,收費轉播等商業模式的高度配合,同時依賴成熟的職業經紀人、職業化培訓體系,體育市場推廣等等。

要知道,除了像極真空手道之類介於武術和搏擊之間的項目,單純的搏擊類體育項目在大眾普及上無一例外是由職業,甚至商業體育去推動的,這類運動的成功歷史上往往就是靠明星效應,甚至印鈔機效應才紅起來的。職業拳擊現在的市場和運營模式從19世紀就開始發育了,核心市場也是職業體育產業已經極其成熟的歐美和日本,在這些市場上,沒有紅起來的搏擊類型和搏擊組織何其之多,要知道現在光美國註冊或主要針對美國市場的拳擊組織就有七八十個,除了四大以外你又聽過幾個。而且說實話,搏擊類體育產業的運營十分困難,運營水平要求和運營風險都很高,很多搏擊類型,或者賽事類型紅過一陣以後也就消失了,連當初紅透半邊天的K1不也混不下去了么幾乎,當年大紅大紫的修斗,現在也漸漸泯然了,現在靠UFC大紅的MMA,未來如何誰又知道。

天朝至今為止,有什麼職業運動產業化水平很高的,中超勉強算一個,CBA么,有光明的將來,然後呢?網球?職業體育,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商業體育產業,實在不是靠幾個單純愛好者能撐起來的。

所以,等等再說吧。


長時間的統治方式使得整個民族都不尚武,另外很同意另一位答主的意見,搏擊業必須捆綁博彩業,比如ufc舉辦方可以從博彩公司得到大量資金,光靠門票和一些贊助怎麼辦比賽。


反對第一名答案。我們來看看格鬥事業發展比中國好的幾個國家,日本、韓國、泰國、荷蘭,這四個國家挑出一個來,人口和版圖放中國都只能占很小一部分甚至一個省不能再多。那麼按第一名的「群眾基礎薄弱」來說,假設荷蘭群眾裡面喜歡格鬥的多,佔十分之一,十個人里就有一個格鬥迷,那麼就是160萬人對格鬥有興趣。中國群眾基礎差,一百個人里才有一個對格鬥感興趣,那是多少呢,那是1400萬人,數量比整個荷蘭全國人口還多,按這個理論,在我們格鬥的群眾基礎比荷蘭落後十倍的情況下我們的格鬥高手數量應該是荷蘭的十倍,發展的高度也應該是他們的十倍啊?

第二個商業運作,其實這個和第一個是相輔相成的,不是說商業運作差群眾基礎差,而是先群眾基礎差,老闆們一看贊助比賽不能掙錢,所以商業運作就差了。但前面已經分析過了,群眾基礎差很可能是事實,但成為主要原因並無根據。

那麼原因很明了了,1,起步晚,2,起步後高手都湧入體制內,代表的是國家,而這些人國家又控制起來不允許參加國外的高等比賽,怕輸了丟國家的臉,而搞搞國內的什麼散打王爭霸賽,這樣一來技術不能進步,而來也沒有太大進步的必要,整體過於封閉、保守。

但的確情況好起來了,一是群眾基礎好起來了,二是追趕的還不錯,有和國際逐漸接軌的趨勢。3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進體制也不過如此,前景並非十分看好,轉而開始投身各種俱樂部等民間運作團體。


不能賭博。over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偏向使用腦力和智慧解決問題


我國缺乏尚武精神和文化。目前還是娛樂至死的快速消費的年代。


因為打傷了醫保的錢不夠買葯吃,還有就是貢殘襠不希望圈養的畜生太好鬥。


應該算還可以啦~

比足球強太多了。


因為暫時沒錢賺啊。

搞拳擊,教課能賺多少?比賽博彩才是大頭啊。

而且講道理,現在中國拳擊推廣人制度還沒建立好,大部分拳擊教練就是推廣人,又沒多少專業比賽。

呂斌的事情不只是因為巴西裁判黑啊,你對規則的認知能力和利用程度差,不欺負你欺負誰?

容我對之前的主編伸一發中指。


大膽,想造反嗎


沒興趣


中國好看的東西太多了,看兩人打架有什麼意思?


全民沒富到一定程度,很多業餘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健身)是很難普及的。

現在我國普及的業餘活動,也就廣場舞、打遊戲和刷手機。別說看電影,你看誰跟廣場舞大媽一樣天天看電影了。

全民健身房要多少場地?全民游泳要多少水泡子?全民搏擊要多少場地和康復醫生?

除了窩在沙發玩電腦/手機里又有幾個活動不佔地方呢?城市裡面積就是錢啊!


現場看過一次拳擊,有位選手被擊倒後直接卧地不起,是醫護人員把他抬出去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這樣,反正我脆弱的心靈實在不忍心看(我沒被打都覺得疼啊)。大概還是文化的差異吧。


推薦閱讀:

家政機器人何時可以普遍商用以緩解日趨嚴峻的老齡化問題?
如何評價文章《對「匠人精神」的過度發揮,加速了日本製造業的衰敗》?
為什麼中國的仿製能力這麼強?
我國許多的外貿出口企業一直轉型升級不成功,即使嘗試了產業集群的形式,也沒有興起的跡象。其原因有哪一些?

TAG:體育 | 產業 | 搏擊項目 | 拳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