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自己刻板的語言和文字寫作,變得更加靈活?

感覺身邊一些朋友說話時,腦子裡有一大堆辭彙往外蹦,而自己則無法做到,說話還是一板一眼的,很難吸引人的樣子。

而寫一些文字進行說理時,怎麼也講不清那個理,而有些同學卻能直接提綱挈領,擊中要害。按他的思路解釋很容易明白。

-------------------------------補充說明--------------------------------------

我是一名學生,而且是醫學生。以後還要和病人交待病情,對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較高的。

在最近的一次比賽中,要求對我們構思設計的小發明進行文字介紹。

自己寫的文章總在繞,找不到重點,語句表達也不通順,故有此疑問。

另外,自己的口頭表達也不是很強。認為屬於同一類問題,於是一併提問了。


我雖然讀過幾本書,但是從小沒上過學,也沒經過什麼系統的語言訓練,所以自認為自己也是一個語言貧乏的人。但是語言貧乏與一個人的表達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至少是沒有直接關係。海明威也被西方的文學評論界批為「辭彙貧乏的小說家」,但是你會否定海明威的表達能力嗎?讀過《永別了,武器》之後,你不會感到一種蕩氣迴腸的震撼之美嗎?

所謂表達,首先要言之有物,無論寫作還是說話都是如此。抒情抒情,也要有情可抒才行,否則語言功力再出色,寫出來也只是一篇辭藻華麗的網文而已。

說話和寫作都是一項技術活,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多練習。我喜歡用木匠來形容文字工作者。木匠做出一件像樣的木工活之前,已經開始跟著老木匠做學徒,還要夜以繼日地用人家剩下的邊角料來練手。別看是練手,同樣是一張桌子,打過一次和打過兩次的結果就是不一樣,後者的工藝肯定比前者要精細得多。這麼練個三五年,你就能獨立作出一件不錯的木匠活了,而且不必模仿別人。但是你得明白,別人不會因為你打出了一張桌子而認同你,也不會因為這張桌子的做工細緻而誇獎你,人們只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碗筷應該放哪裡的時候,你提供了一張桌子給他而讚美你。我的回答對你而言,也是一張桌子。

但是,一個只會做桌子的人,他的一生只能成為一個養家糊口的木匠。要想名留青史,你就要有創造性的作品,革命性的作品,甚至是顛覆性的作品。唯有如此,你才能從默默無聞的小木匠,躍升成為魯班、墨翟式的發明家。

說話,或者說演講,道理也是如此。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停頓,一個手勢,都是背地裡經過前思後想和無數次演練的。越是不經意的表演,越是需要刻意地練習。

想擺脫刻板的語言和文字,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你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永遠要為內容服務。

=============補充說明==============

人家說,一個人應該「知行合一」,光是「知理」還不夠,還得「重行」。我覺得自己上面的回答只說了「理」,下面我重點談一談「行」。

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語言文學的研究者,辭彙也不豐富,文筆也不優美,思想也不深刻,邏輯也不嚴謹,見識也不夠廣,好在表達能力雖然不強,但是還算夠用,至少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加上自己平常有寫日記的習慣,每天讀書至少3-4小時,所以我就從自身出發,分享一點經驗給題主@朱寶平 。不一定適合你,姑且當作參考吧。

我根據評論判斷,你目前的問題主要有三點:一、口頭表達不夠連貫,不能深入地、持續地談論一個話題;二、書面表達不夠靈活,不能寫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三、概括能力欠缺,不能把龐雜的內容進行簡明而清晰的歸納。

我們現在一個一個來說。

一、口頭表達

首先,說話是一項考驗情商的工作,根據場合、對象、目的的不同,需要一個人不同的對待。我不知道你現在的社會身份是什麼,但是根據@鐘螺的說法,我暫且把你當作學生。其次,我的回答只針對技巧,如果你是心理障礙,如不敢在人多場合發言,那我沒辦法幫你。

說話要分為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非正式場合的談話,想要說得縱橫古今、妙趣橫生,自己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加強各領域的涉獵,包括書籍、音樂、電影、體育、遊戲、星座等等,無所不讀,無所不學。讀了看了聽了玩了,還遠遠不夠,你還要學會打腹稿,要暗自思考,這個故事怎麼才能說得有意思?這個包袱(相聲術語)怎麼才能抖得響?這也是我的個人習慣。因為經常幾個月不出一回門,所以我喜歡看著《動物世界》之類的欄目,思考電視里的畫面應該如何用文字表達,給自己增加一扇窗口來感受世界。這個習慣剛開始不行,但是慢慢就寫得有那麼點意思了。還是重在堅持。

既然你問的是說話,不是研究學問,那我覺得可以淺嘗輒止,不必太過深入。比如,你想了解西方哲學,你就可以讀《西方哲學史》了解一個大概,不用讀什麼《理想國》、《純粹理性批判》之類的哲學原著。如果你想了解梵高的油畫作品,可以讀《梵高傳》,而不是直接欣賞油畫,畢竟畫面要比文字抽象多了。

但是我本人是非常反對這種淺嘗輒止的學習方法的,這種方式很容易讓一個人變成自以為懂很多,其實什麼都不懂的「半瓶醋」。如果你對這方面有信心,那你完全可以嘗試。

如果是正式場合的發言,那就需要一定的技術了。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我會引用@陳章魚的一段回答。我想這個回答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大學時我們社團做了一場講座,請的就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他們提到,新東方要求每位老師在備課時,是要求寫逐字稿的。也就是說,這一堂課所有要說的話,都要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這是很恐怖的。正常人的語速在 200 字/以上,而新東方老師一般語速都會更快,我估計能到 350 字/分鐘以上,所以如果一位老師要想準備 8 小時的課,那麼就是 350×60×8=168000 字。十六萬八千字是什麼概念呢?我手邊正好有一本 32 開本、234 頁的散文集,它的字數是 16.1 萬字。

大學期間我的同學去應聘新東方的教師,也證實了這個。而且不是寫下來就算完了,上邊會審查,然後再修改,修改後再審查,如此循環N遍,才能獲得講課的資格。據我的同學說,用生不如死來形容實在是都太輕描淡寫了。如此往來幾遍,你根本不用擔心會忘掉自己想說什麼,你擔心的是一輩子都忘不掉這些詞兒。

至於逐字稿對老師有怎樣的作用,還是要說回我們那場講座。其中一位主講人是個年輕英俊的男老師,留英博士。他滔滔不絕地講了 30 分鐘,從新東方的辦學理念講到自己的學術生涯,再到給在場的大學新生的建議。可謂是旁徵博引、亦莊亦諧,有故事,有包袱,也有金玉良言的忠告。不要說材料的組織,幾乎連停頓都是完美的。他在演講時也彷彿就有光環在身後一樣。他的演講贏得了同學們如雷的掌聲。而到了接下來觀眾提問的環節,一位同學向他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好像是「出國留學的經歷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收穫?」他一下子就愣住了,回答得很沒有章法,還有些磕巴。你能明顯感到他的光環就消失了,那才是他本來的樣子,他應該原本是一個很內向,並不善於交流,甚至在口舌方面很笨拙的人。

這時再看他在演講中的表現,你就能發現,準備是能給人帶來脫胎換骨的效果的。這一幕對我的啟發非常大,從此後我在大學裡的每次發言都要寫逐字稿,無論是主持、演講、辯論乃至畢業答辯,確實效果都非常好。

——@陳章魚《新東方的老師是如何做到風趣幽默的?演講如何做到風趣幽默呢?》

看完上面這段回答,你就應該知道,事前準備與反覆練習到底有多麼重要。其實還是我之前說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停頓,一個手勢,都是背地裡經過前思後想和無數次演練的。越是不經意的表演,越是需要刻意地練習。

二、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也要分成好幾種,是小說、散文、論文、報告,還是其它文體?因為題主沒有說清楚,我也只能通過你屢次提到邏輯一詞,猜想你指的大概是論文。

我本人並沒有寫過論文,所以在論文方面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但是既然題主問的是「語言和文字寫作」,那我就從這方面來談一談自己的經驗,說得不好,權作分享。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的莫泊桑以描寫細緻著稱於世,他曾經受教於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門下。據說莫泊桑學習寫作時,福樓拜讓他長時間地注視一棵樹,什麼時候這棵樹在他眼裡不再像一棵樹了才能停止。福樓拜還讓他注視一根蠟燭從燃燒到熄滅的狀態,並且將過程寫下來,還要用別人沒有用過的描寫方法。

我覺得從這裡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寫文章(任何文體),一定要有獨特性。同一種觀點,大家都表達過,你就不應該再重複。同一種辭彙,大家都使用過,你就不應該再使用。就像人家說的:「第一個用花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形容女人的是蠢材。」

如果想把一個道理講清楚,一定要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這麼說?我這麼說的根據是什麼?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使我的表達看起來無懈可擊?

如果希望自己的語言文字更加洒脫、流暢,那第一步就是要吸收。你想給別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你想寫一篇論文,首先你要搞懂一百篇論文的精髓。學習的過程就像海綿吸收水分,一塊乾癟的海綿即使再用力擠,還是擠不出水的。

至於學習寫作的方法,我想可以歸納為三點:多讀、多寫、多觀察。讀書是最主要的一條途徑。如果不知道讀什麼,或者不知道怎麼讀,可以參考更專業的講授閱讀方法的書籍,具體內容我再不複述,這已經屬於另一個問題了。其次是多練習,要每天寫每天寫,不要覺得是無用功,功夫在戲外。永遠不要妄想能繞捷徑,一步一叩首的直線距離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三、概括與歸納能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再引用另外一個知乎回答:

1、「戰地記者」原則

設想自己是一名戰地記者,在彈雨紛飛的時候要報道當前的戰況,在每說一句話都有可能有槍子兒找上腦門的時候,廢話、套話、官話、空話一概省略,直切主題是最合適的。比如說作為一個系統部署人員,要向一個主管技術的大領導彙報客戶現場的一個重大問題,可以用這樣的思路寫:

「A系統B模塊目前無法運行,部署日誌見附件1,報錯信息見附件2,客戶端環境見附件3.客戶要求24h內解決,否則將延遲上線。」

一句話將所有的重點信息濃縮起來,相關但冗長的技術信息用附件傳遞,可以保證對方在看到郵件後馬上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以及可能的結果,這種情況下如果顧慮太多,仍然用「尊敬的領導」一類的套話起頭和修辭的話,可能會導致對方遺漏重要信息。保證對方第一眼就能看到電郵的目的。

(《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 (豆瓣))

——@吳思揚《怎樣寫一封得體的電子郵件?》

上面這個回答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概括與歸納的範例。

試想一下,如果你寫了一篇10000字的論文,如果只能留200字,而且還要讓別人看出文章的內容、主題與框架,那你會留哪一些?這就是概括與歸納的能力。這是一個考驗對文章理解的程度,需要不斷地揣摩和練習,最重要的是你對內容的了解足夠深入。

這可能是我在知乎篇幅最長,字數最多的回答。本來還想再多說一點,但是該吃飯了。以後想起來什麼再補充吧。我剛剛看見@陳章魚也關注了這個問題,如果你能得到他的指點,相信你會有很大進步的。


題主看起來大概是高中生或者大學生,我就按作文的路數來答了。如果是文學方向,程度更深,但方法是基本不變的。

@程浩 以海明威為例說辭彙貧乏不重要,在海明威那裡這是對的。但海明威擁有魔鬼般的對文字的精準掌控力,這訓練起來可比豐富辭彙要難得多了。

使辭彙豐富大致是兩個方法:讀書和練習。看到一個自己平時不用的詞注意一下,如果記憶力好,可以不必做筆記。要是對記憶力沒什麼自信,就用這個詞造個有趣的句子,放到記憶庫里,下次調出來用。我最近放進去的一個詞是「滅此朝食」。

我自己挺喜歡看典故詞典和成語詞典的,題主要是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說理其實和寫作關係不大,更多是邏輯上的問題。首先自己要想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說理。邏輯結構要清晰,就假設有個人一直在問你為什麼。當你能成功回答五個為什麼,基本上簡單的道理就都能說清楚。把每一次說理都當作一場辯論,自己攻擊自己的邏輯硬傷然後修正它們,才能使說理更完善。

這有可能會把你的文章變得很長而且充滿各種限定條件,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可以使表述更精準,達到言簡意賅的水準。


學習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三要素和文章布局,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包括了,如何提高文章的說服力,如何針對不同人的特徵寫不同的文章以及不同文章應該如何布局。是經典的寫作技巧之一。修辭學三要素 - 能力中國


多讀。


個人覺得要考慮你想要應用語言的用途。最普通的清晰表達可以通過遵從語言基本定義輕鬆做到。想要表述一件事就當做小記敘文著重敘述6大要素,論述觀點則根據不同論述方式擺論據表論點,成句則是看句法主幹。做到以上基本表達就沒問題了,想要文藝和想要厚黑另說。


我覺得這種東西需要天分,沒有天分怎麼也做不來。所以,如果風格比較刻板的話,就追求下技巧和理性邏輯,側重寫說明、議論性質的文章。

再就是日常抓住靈感,有感而發的時候語言和文字就會感情飽滿,表達靈活很多。


這需要一本對的書或者一個對的老師出現,她自然會引導你。


推薦閱讀:

如何自我諷刺?
一直在異性或者陌生人面前都表現得很安靜拘謹。如何徹底改變自己長期的形象?
和好朋友斷交是種怎樣的體驗?你是如何應對的?
為什麼領導不喜歡問問題的下屬?
加了關注但從來不點贊不感謝不評論不私信是什麼心態?

TAG:思維 | 邏輯 | 交流 | 表達能力 | 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