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歷史上存在哪些帝國?

在世界歷史上,經常看到「帝國」的提法,如: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等,這些帝國下面又分成若干個朝代。如果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國歷史,中國古代有沒有帝國?如果有,這些帝國各是由哪些朝代組成的;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以前正好寫過一篇文章,半認真半娛樂性質,可以發過來作為解答。

柏楊之類講中國史的時候很喜歡使用一些西方史的辭彙來指代各政權,諸如唐帝國、宋帝國、苻堅大帝、李世民大帝之類,這類詞我們本來沒有,看起來雖然摩登,實際上與這些西方名詞的概念也不符合,不中不洋,方鑿圓枘,亂七八糟,流毒無窮。今日無事,嘗試著純用西式名詞概括一下中國歷史,權當娛樂。不過雖是娛樂,至少會比柏楊上道一點,簡單的說,就是裝逼也要裝全了,至於裝全以後是神馬味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三代邈遠難知,自周開始。

周王國滅商國,商國一支遷朝鮮,可稱朝鮮第一王國(箕子朝鮮)。

其中因周朝重人事與夏、商重神靈的行政風貌有巨大的不同,對比古埃及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的提法,夏、商可稱古王國時期,周朝可稱新王國時期。

新王國時期末尾,周王國權威墜地,其封建的諸公國、侯國、伯國、子國、男國,除商王國降格的宋公國外,晉侯國、秦伯國、齊侯國、鄭伯國、衛侯國、魯侯國、陳侯國、蔡侯國、許男國等一概僭稱公國,楚子國僭稱王國。春秋末年,吳子國、越子國均僭稱王國。

戰國初期,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從周王國討到封爵,可稱為韓侯國、魏侯國、趙侯國、後齊侯國。戰國中期,周王國天下共主的地位從形式上也不復存在,戰國七雄一概僭稱王國(楚國早已僭稱),可稱秦王國、燕王國、魏王國、趙王國、韓王國、齊王國。

在西方歷史上,似乎只要沒被異族征服,內部奪權並不會改變帝國名稱,只是成為帝國的一個新王朝而已,如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王朝、馬其頓王朝,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等。那麼按西方的說法,秦一統天下,升王為帝,稱中華第一帝國秦王朝,較稱秦帝國更為妥當。約此時,匈奴汗國消滅東胡汗國,獨霸草原。

秦王朝不久被滅,中華第一帝國境內建立起一系列復興的古王國(齊王國、魏王國、韓王國等)和新興王國(劉邦的漢王國、章邯的雍王國等)。西楚王國國王項羽暫時成為諸國盟主,漢王國國王劉邦不服,楚漢戰爭中各王國分別被劉邦和項羽消滅,漢王國又消滅西楚王國,建立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

漢王朝初期,封建異姓諸侯國,計有楚王國(國王韓信)、梁王國(國王彭越)、淮南王國(國王英布)、韓王國、趙王國、長沙王國、燕王國,可稱「前七王國」,此時中華第一帝國境內還有浙江一帶的東甌王國、福建一帶的東越王國、嶺南的南越王國、朝鮮第二王國(秦末衛滿篡朝鮮,因朝鮮與華夏相隔日久,文化已有較大差別,故稱為第二王國而非第一王國衛滿王朝)。

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高帝劉邦,不久陸續消滅「前七王國」中的六個(長沙王國除外,楚王國國王韓信等多不得善終),另封同姓諸侯國,計有吳王國(國王劉濞)、楚王國、趙王國、濟南王國、淄川王國、膠西王國、膠東王國,可稱「後七王國」。

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景帝劉啟時,吳王國國王劉濞率「後七王國」造反,史稱「七國之亂」,被漢王朝平定,並不再設立有實權的王國。武帝劉徹先後消滅東甌王國、東越王國、南越王國、朝鮮第二王國,帝國疆域基本完備。

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元帝劉奭時,匈奴汗國分裂為南匈奴汗國與北匈奴汗國,南匈奴汗國成為漢朝附庸國。

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成帝劉驁時,扶余部落王子朱蒙建立高句麗酋長國(仿可薩汗國、羅姆蘇丹國稱謂)。

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孺子皇帝劉嬰時,僭主王莽篡權,成為皇帝,稱新王朝,但在位日短,不稱中華第一帝國新王朝,僅稱新王朝僭主王莽(之後桓玄、武曌等人也如此處理)。不久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被皇室遠親劉秀重建。

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和帝劉肇時,竇憲消滅北匈奴汗國。

中華第一帝國東漢王朝桓帝劉志時,檀石槐建立鮮卑同盟(比於古希臘城邦國家同盟,如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等),分鮮卑東部同盟(宇文氏源起)、鮮卑中部同盟(慕容氏源起)、鮮卑西部同盟(拓跋氏源起)。

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獻帝劉協時,天下大亂,僭主袁術建立仲氏王朝,稱仲氏王朝僭主袁術。袁術被滅後,獻帝劉協為丞相曹操建魏王國,皇室遠親劉備建立漢中王國,孫權建立吳侯國。不久,魏王國國王曹丕取代漢王朝,建立中華第一帝國魏王朝,劉備繼承中華第一帝國漢王朝,孫權建立吳王國,後為中華第一帝國吳王朝。魏蜀吳之爭,只與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之爭類似,兩個羅馬帝國經常征服對方,統一羅馬,但仍屬於羅馬帝國,而非其他帝國。故三國只稱中華第一帝國某王朝,而不稱第二帝國。當然,如果一定要硬套的話,也可以稱為北中華帝國魏王朝、西中華帝國蜀王朝、東中華帝國吳王朝。

北中華帝國(魏王朝)消滅西中華帝國(蜀王朝)後,被司馬氏的晉王朝取代。不久,北中華帝國(晉王朝)消滅東中華帝國(吳王朝),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重新統一中華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武帝司馬炎時,鑒於魏王朝宗室無力,被其篡國,乃封建有實權的同姓諸侯國,如汝南王國(國王司馬亮)、趙王國(國王司馬倫)、楚王國(國王司馬瑋)等,同時一些行省總督(比於羅馬行省總督)也有實權,如幽州行省總督王浚、涼州行省總督張軌等。不久諸王國、行省總督爆發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的附庸國南匈奴汗國單于劉淵乘亂奪取中原,建立匈奴帝國漢王朝,氐人流民首領李雄建立氐族的成漢帝國,與逃到江南的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對立。中華帝國的涼州行省總督張軌受封西平公,建立西平公國。不久,匈奴帝國漢王朝爆發內亂,皇室成員劉曜在平亂過程中曜封羯族大將石勒為趙國國王,不久改國號為趙,是為匈奴帝國趙王朝(前趙),趙國國王石勒稱帝,是為羯趙帝國(後趙)。羯趙帝國明帝石勒消滅匈奴帝國趙王朝,統一北方。鮮卑中部同盟慕容部首領慕容皝擊敗鮮卑東部同盟後,逐漸強大,建立鮮卑燕王國(前燕),鮮卑燕王國屢次痛擊高句麗酋長國。鮮卑燕王國王室成員慕容吐谷渾因與國王不和,遠走青海,建立吐谷渾汗國。

石虎死後,大將冉閔消滅羯趙帝國,建立冉魏帝國。趙帝國的羌族酋長姚弋仲與氐族酋長蒲洪歸降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但不久蒲洪改姓苻氏,背晉自立,其子苻健在關中稱帝,是為氐秦帝國;姚弋仲之子姚襄也叛晉,在許昌建立羌酋長國,隨即被氐秦帝國滅亡。鮮卑燕王國消滅冉魏帝國,席捲華北,國王慕容儁稱帝,是為鮮卑燕帝國。西平公國大公張駿自稱准涼國國王(假涼王),是為中華第一帝國涼王國。與此同時,鮮卑西部同盟拓跋部首領拓跋什翼犍在漠北建立鮮卑代王國。因鮮卑諸帝國起自各部落,並無明確法統傳承,故不統稱鮮卑帝國某王朝,而稱鮮卑某帝國。

不久,氐秦帝國天王苻堅勵精圖治(依此例,呂光、馮跋等稱天王的都稱為帝國),先後消滅鮮卑燕帝國、中華第一帝國涼王國、鮮卑代王國,統一北方。氐秦帝國進攻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的淝水戰役失敗後,北方再度混亂。鮮卑燕帝國皇室成員慕容垂復國,在河北一帶建立後鮮卑燕帝國,另一皇室成員慕容永在山西一帶建立西鮮卑燕帝國,羌酋長國王室成員姚萇在關中建立羌秦帝國,氐秦帝國大將呂光在涼州建立氐涼帝國,地方守將乞伏國仁一族在苑川建立苑川王國,代王國王室成員拓跋珪建立鮮卑魏帝國。

後鮮卑燕帝國成武帝慕容垂消滅西鮮卑燕帝國,羌秦帝國文桓帝姚興消滅氐秦帝國。氐秦帝國滅亡後,苑川王國國王乞伏乾歸稱秦王,是為鮮卑秦王國。氐涼帝國失政,治下的禿髮鮮卑首領禿髮烏孤建立武威王國,後改稱涼王,是為鮮卑涼王國;匈奴支系盧水胡將領沮渠蒙遜等推段業為主反抗氐涼帝國,後又殺段業,建立胡涼王國;段業部下的漢人李暠建立涼公國,羌秦帝國文桓帝姚興趁機消滅氐涼帝國。

很快,羌秦帝國的匈奴鐵弗部將領赫連勃勃獨立,建立胡夏汗國。同時,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的荊州行省總督桓玄篡權,成為皇帝,稱楚王朝,但不久即被忠於晉王朝的部隊推翻,僅稱楚王朝僭主桓玄。鮮卑魏帝國道武帝拓跋珪連敗後鮮卑燕帝國、羌秦帝國,席捲中原。後鮮卑燕帝國皇室退往東北,在內亂中被漢人馮跋取代,稱北燕帝國,後鮮卑燕帝國皇室成員慕容德在山東一帶稱帝,後鮮卑燕帝國得以存續(南燕)。同時,胡涼王國國王沮渠蒙遜消滅涼公國,擊敗鮮卑涼王國,鮮卑涼王國國王禿髮傉檀為鮮卑秦王國所殺,身死國滅,胡涼王國基本統一涼州。

不久,中華第一帝國(晉王朝)大將劉裕率軍消滅後鮮卑燕帝國、羌秦帝國,收復中原,晉王朝為劉裕建宋王國。胡夏汗國趁劉裕回軍,奪取關中,單于赫連勃勃稱帝,可稱胡夏帝國。中華第一帝國宋王國國王劉裕取代晉王朝,稱中華第一帝國宋王朝。

之後,鮮卑魏帝國太武帝拓跋燾先後消滅北燕帝國、胡涼王國,大破胡夏帝國,胡夏帝國攻滅鮮卑秦王國後,被吐谷渾汗國滅亡。此時中國境內鮮卑魏帝國與中華第一帝國(宋王朝)對立,稱南北朝。鮮卑魏帝國屢次擊破新興的柔然汗國。

中華第一帝國宋王朝為齊王朝取代,齊王朝又為梁王朝取代。中華第一帝國梁王朝時,鮮卑魏帝國大亂,高歡掌握實權,鮮卑魏帝國孝武帝元修逃到關中,高歡另立鮮卑魏帝國皇室成員元善見為帝,稱東鮮卑魏帝國。其時鮮卑魏帝國、東鮮卑魏帝國、中華第一帝國(梁王朝)並立,此外漠北突厥汗國強大。約此時,高句麗酋長國發展為高句麗王國,朝鮮半島南部扶余部落發展成百濟王國,三韓部落發展成新羅王國。

東鮮卑魏帝國大將侯景投降中華帝國梁王朝後,又反叛梁王朝稱帝,可稱偽漢帝國。中華第一帝國梁王朝元帝蕭繹消滅偽漢帝國後,被鮮卑魏帝國消滅。中華第一帝國梁王朝大將陳霸先收拾殘局,建立陳王朝,梁王朝殘餘勢力在江陵建立西梁帝國,成為鮮卑魏帝國的附庸國。之後鮮卑魏帝國為丞相宇文泰建周公國,東鮮卑魏帝國為丞相高洋建齊王國。不久,鮮卑魏帝國周公國大公宇文覺篡鮮卑魏帝國,建立鮮卑周帝國;東鮮卑魏帝國齊王國國王高洋篡東鮮卑魏帝國,建立北齊帝國。其時鮮卑周帝國(含附庸國西梁帝國)、北齊帝國、中華第一帝國(陳王朝)並立。

鮮卑周帝國武帝宇文邕消滅北齊帝國,身後國家為漢人楊堅所篡,稱隋帝國。隋帝國滅西梁帝國、中華第一帝國陳王朝,一統天下,因楊堅是漢人,而與第一帝國諸朝(秦漢魏晉宋齊梁陳)無承續法統,故隋帝國可稱中華第二帝國隋王朝。突厥汗國因中華第二帝國(隋王朝)的計謀分裂為西突厥汗國、東突厥汗國。

中華第二帝國隋王朝末年,天下大亂,貴族李淵建立唐王朝,消滅王世充建立的胡鄭帝國、竇建德建立的中華第二帝國夏王國、李密建立的中華第二帝國魏公國、劉武周建立的定楊汗國等,一統天下,稱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同時,松贊干布在西藏建立吐蕃第一贊普國。

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太宗李世民與高宗李治前期,消滅西突厥汗國、東突厥汗國、吐谷渾汗國、薛延陀汗國、高句麗王國、百濟王國、西域高昌王國、龜茲城邦、焉耆城邦、于闐城邦、疏勒城邦,與吐蕃第一贊普國抗衡。

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睿宗李旦時,天后武曌篡國,改國號為周,因在位日短,僅稱周王朝僭主武曌。周王朝僭主武曌時期,突厥復叛,建立後突厥汗國;新羅王國奪取高句麗、百濟故地。之後,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中宗李顯復國。

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玄宗李隆基時,滅後突厥汗國。回紇佔據突厥故地,建立回紇汗國;黑水靺鞨在東北建立渤海王國;烏蠻皮羅閣在雲南建立南詔王國;東北行省總督安祿山叛唐,建立胡燕帝國。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代宗李豫消滅胡燕帝國,但此後平盧淄青、幽州、成德等行省實際上處於獨立,中間有淮南行省總督李希烈建立的偽楚帝國、朱泚建立的偽秦帝國、王武俊建立的偽趙王國、朱滔建立的偽冀王國、田悅建立的偽魏王國、李納建立的偽齊王國等,均為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消滅或招降。此時吐蕃贊普國奪取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大片領土,國勢極盛。

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武宗李炎時,宰相李德裕聯合黠戛斯汗國消滅回紇汗國。

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末年,黃巢反唐,建立偽齊帝國,尋為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所滅。不久,中華第二帝國唐王朝被朱溫建立的梁王朝取代,天下不服。沙陀人李克用在山西建立沙陀晉王國,王建在四川建立中華第二帝國蜀王朝,楊行密一家在淮南建立中華第二帝國吳王朝,馬殷在湖南建立中華第二帝國楚王國,高季興在湖北建立中華第二帝國南平王國,王審知一家在福建建立中華第二帝國閩王朝,劉隱一家在兩廣建立中華第二帝國漢王朝,錢鏐在浙江建立中華第二帝國吳越王國。南詔王國被大長和國取代,大長和國被大義寧國取代,大義寧國又被白族人段思平取代,稱大理帝國;依附於沙陀晉王國的盧龍行省總督劉守光建立桀燕帝國;塞外契丹汗國逐漸強大。約此時,新羅王國分裂出後高句麗國、後百濟王國,後高句麗國國王弓裔為大將王建所殺,王建改國號為高麗,可稱高麗王國。

沙陀晉王國國王李存勖稱帝,改國號為唐,可稱沙陀帝國唐王朝。沙陀帝國(唐王朝)消滅中華第二帝國梁王朝、中華第二帝國蜀王朝、桀燕帝國,大敗契丹汗國。不久,沙陀帝國(唐王朝)失政,大將孟知祥在四川建立中華第二帝國後蜀王朝。中華第二帝國吳王朝被權臣徐知誥篡位,改國號為唐,稱中華第二帝國南唐王朝。沙陀帝國唐王朝終為石敬瑭的晉王朝取代,契丹汗國改稱契丹遼帝國。高麗王國滅新羅王國、後百濟王國,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契丹遼帝國滅沙陀帝國(晉王朝),沙陀帝國大將劉知遠重建沙陀帝國,稱沙陀帝國漢王朝。劉知遠死後,漢人大將郭威滅沙陀帝國(漢王朝),建立周帝國,周帝國與第二帝國無法統傳承,可稱中華第三帝國周王朝。同時,沙陀帝國漢王朝皇室成員劉崇在太原重建沙陀帝國(漢王朝)。中華第二帝國南唐王朝消滅楚王朝、閩王朝,楚王朝殘餘恢復湖南,由武清行省總督周行逢統攝。

中華第三帝國周王朝為趙匡胤取代,稱中華第三帝國宋王朝。宋帝國滅中華第二帝國後蜀王朝、南唐王朝、漢王朝、吳越王國、南平王國、武清行省總督、沙陀帝國(漢王朝),與契丹遼帝國對峙。約此時,交趾丁部領建立大瞿越帝國,不久接受宋朝冊封,稱交趾郡王,可稱交趾王國。

中華第三帝國宋王朝太宗趙光義時,擔任定難行省總督的党項羌人李繼遷叛宋,被契丹封為夏國王,建立羌夏王國。吐蕃贊普國王室後裔唃廝啰以青唐羌人為基礎,建立吐蕃第二贊普國。

中華第三帝國宋王朝仁宗趙禎時,羌夏國王李元昊稱帝,建立羌夏帝國。

中華第三帝國宋王朝徽宗趙佶時,中華第三帝國消滅吐蕃第二贊普國。女真人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為金,可稱女真帝國。女真帝國與中華第三帝國(宋王朝)合作消滅契丹遼帝國,但不久,契丹遼帝國就被其皇室成員耶律大石在西域重建。女真帝國又奪取中華第三帝國河朔、陝西等地,立僭主張邦昌為帝,稱楚王朝僭主張邦昌。楚王朝僭主張邦昌退位,歸政於中華第三帝國。女真帝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稱偽齊帝國,不久在遭受中華第三帝國強力打擊後,被女真帝國廢除。

中華第三帝國孝宗趙昚時,賜交趾王國國號安南,稱安南王國。

中華第三帝國宋王朝寧宗趙擴時,蒙古人孛兒只斤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國。女真帝國為抵禦蒙古汗國,在河北、山西讓漢人建立恆山(大公武仙)、晉陽、滄海、河間、高陽、易水、平陽、上黨、東莒等九個大公國作為戰略緩衝,同時,女真帝國的東北行省總督契丹人蒲鮮萬奴自立為帝,建立契丹夏帝國。

中華第三帝國宋王朝理宗趙昀時,中華第三帝國與蒙古帝國合作,消滅女真帝國。

蒙古汗國四面出擊,消滅女真帝國、契丹遼帝國、契丹夏帝國、各漢人大公國、羌夏帝國、大理王國、中華第三帝國,臣服高麗王國,建立蒙古帝國,國號元。蒙古帝國下轄西域一帶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俄羅斯一帶的金帳汗國、波斯一帶的伊利汗國,成為世界上疆域最廣大的帝國。

蒙古帝國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時,漢人發動紅巾軍大起義,劉福通在淮南輔佐韓林兒建立中華第四帝國後宋王朝,徐壽輝在湖廣建立中華第四帝國天完王朝,張士誠在江北建立中華第四帝國周王國。不久,中華第四帝國天完王朝大將陳友諒弒君,建立漢王朝,另一大將明玉珍不服,在四川建立中華第四帝國夏王朝,朱元璋在江南建立中華第四帝國吳王國。

吳王國消滅中華第四帝國漢王朝、周王國後,國王朱元璋稱帝,國號明,是為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將蒙古帝國趕出中原,並消滅中華第四帝國夏王朝、蒙古帝國梁王國,一統天下。

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太祖朱元璋時,為防禦退往漠北的蒙古帝國,封建同姓諸侯,建立燕王國(國王朱棣)、代王國、周王國、寧王國、湘王國等有實權的王國。高麗王國被大將李成桂所滅,朱元璋賜名朝鮮,改稱朝鮮王國。朱元璋死後,燕王國國王朱棣造反,奪取政權。

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成祖朱棣時,消滅安南王國。

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宣宗朱瞻基時,安南王國再度獨立。

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神宗朱翊鈞時,日本帝國消滅朝鮮王國,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驅逐日本帝國,重建朝鮮王國。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奴兒干行省總督愛新覺羅奴兒哈赤叛國稱汗,國號金,稱偽金汗國,奪取中華第四帝國遼東地。

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思宗朱由檢時,偽金汗國大汗愛新覺羅洪台吉稱帝,改國號為清,改女真族為滿族,可稱偽滿清帝國。李自成、張獻忠造反,李自成在陝西建立偽順帝國,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偽西帝國,偽順帝國攻陷北京,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退保江南。

偽滿清帝國消滅偽順帝國、偽西帝國、中華第四帝國(明王朝),統一天下,稱滿清帝國。

滿清帝國仁宗愛新覺羅顒琰時,安南王國國王阮福映稱帝,得滿清帝國賜名越南,稱越南帝國。

滿清帝國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時,洪秀全傳播拜上帝教,在廣西建立太平教皇國,迅速席捲江南。

滿清帝國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時,滿清帝國消滅太平教皇國。

滿清帝國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時,日本帝國奪取朝鮮王國,改朝鮮王國為大韓帝國。

滿清帝國末帝愛新覺羅溥儀時,日本帝國消滅大韓帝國。偽滿清帝國大臣袁世凱與革命黨合力消滅偽滿清帝國,建立中華民國,稱中華第一共和國。不久,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稱中華第五帝國。

中華第五帝國大將蔡鍔在雲南反袁,袁世凱退位,段祺瑞再造共和,稱中華第二共和國。不久,張勳復辟滿清帝國,稱後偽滿清帝國,但迅速失敗。

中華第二共和國臨時執政段祺瑞時,孫中山在廣州建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北伐,中華第二共和國大元帥張作霖在東北被日本帝國陰謀炸死,其子張學良東北易幟,中華第二共和國消亡,國民政府成為中華第三共和國。同時,江西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日本帝國扶植滿清帝國末帝溥儀,建立滿洲國,稱偽滿洲帝國。

中華第三共和國圍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追擊途中消除各地軍政府割據勢力,大功告成前夕遭受兵諫,遂收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共同抵抗日本帝國入侵。日本帝國入侵失敗後,偽滿洲帝國滅亡;越南帝國皇帝阮福晪退位,越南帝國被越南共和國取代。

中華第三共和國抗日勝利後,陝北建立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擊敗中華第三共和國,奪取大陸,定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中華第四共和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文史宴

http://weixin.qq.com/r/x0jn-8jENpVJrYyc9x3V (二維碼自動識別)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趣味、新穎、生動是我們的宗旨


其他回答都不錯,補充一點。帝國不同於王國的最大特徵就是統治區域廣袤、多民族共存、有諸多附庸國,存在中央集權,對地方有控制能力。

具備這些特徵的,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帝國應該是西周。

雖然西周沒有稱帝,但西周統治區域廣袤,遠超波斯帝國之前所有古代政權,存在華夏和四夷多民族,附庸國遠至蒙古高原和兩淮地區,具備一定的中央集權能力,管轄的各路諸侯雖名義上爵位各異,但都具備一般的王國特徵。

沒有稱帝的帝國很多,譬如帖木兒帝國,駙馬帖木兒到死都只是一個埃米爾,可人家一個埃米爾,控制了多少蘇丹、可汗啊。

而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無異議的帝國,自然是波斯帝國。

至於其他的巴比倫帝國、赫梯帝國、亞述帝國云云,都只是強權而已,他們被稱為帝國僅僅只是一種對他們武力的承認習慣,事實上和吊打東亞的商朝半斤八兩。比起這些「帝國」,匈奴、突厥都更符合帝國的特徵。


帝國一般是指領土遼闊,統治民族眾多,擁有持續傳統的強大君主制政體國家。而且帝國稱號的使用一般需要國際上普遍的認同。帝國的國家元首在漢語中一般稱為皇帝,但也常使用音譯(如奧古斯都、哈里發、蘇丹、沙皇等),在北非和中東還有稱萬王之王,這也是對於救世主的稱呼,隱含了政教合一的意思。帝國君主通常為世襲,但也有通過選舉和指定產生的。限於帝國對領土規模、政體和國際影響力的要求。

「皇帝」一詞在中國最早是由秦始皇使用的,而後為各朝代的君主繼承使用。藩屬國及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稱為國王、王、酋、汗或使用音譯。而中國傳統上,國號中並不會加上政體名稱,所以並沒有帝國、公國的稱謂。稱帝者,國家名稱會在國號前加上「大」,例如宋朝國號「宋」,國家名稱卻是大宋朝(而明朝因為受到蒙元的影響,國號則稱為「大明」);稱王或封王者,在國號前則不能加上「大」,只能以「國號」再加上「國」來稱呼,如朝鮮王朝?的國號為朝鮮,國家名稱為「朝鮮國」,如稱王或封王者,在國號前加上「大」則被視為僭越。

以上來自維基百科「帝國」詞條: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9D%E5%9B%BD

以我的個人觀點,【中國歷史上的帝國】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之一,即本身就是「華夏大一統王朝」(為了有效減少爭議,認為今天中國疆域內的領土除了台灣、西藏、新疆、內蒙之外的部分都屬於「古代意義上的」華夏,東北、西南地區如缺少未開化部分也沒問題),或「中國作為外族帝國政權的一部分」。這樣劃分以後,有如下帝國:

秦帝國、漢武帝以後(南越被征服)的漢帝國(西漢)、劉秀重新建立的漢帝國的某些時段(東漢)、隋帝國的一小段(其實隋帝國本身就只有一小段)、盛唐帝國、蒙元帝國、明帝國前期、中期的滿清帝國(前期有各種叛亂、分裂等等,特別是南明問題、准葛爾部問題、鄭氏問題,後期割地不少)。

以上。


這個答案全是個人觀點,不服不辯。

借用內藤湖南一句話,東亞史即是中國史,中國式的帝國,便是東亞的帝國。先說一下我理解的東亞帝國標準。

第一,中央集權,以皇帝作為最高元首,以皇帝任命的官僚作為地方的主要統治階級。帝制在意識形態上體現為「法家」和「霸道」,或「霸王道雜之」,不同於周禮式的封建「王道」國家。

第二,多民族,並且得到這些民族的普遍敬畏。在帝國的碾壓和威力下,幾乎沒有民族國家的立足之地,區域內的一切民族都自願或被迫的加入帝國主導的「世界」體系內。

第三,是整個東亞儒家文明世界以及邊緣地區的絕對統治性力量,與同等級的印度波斯阿拉伯基督教文明中的霸主呈等量齊觀之勢。這算是一條參考標準。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條,而民族問題里最能測試帝國含金量的是能否有效征服和統治北方游牧民族,以此觀之,中國歷史上的帝國只有四個:漢帝國,唐帝國,元帝國,清帝國。

秦達不到我所謂的帝國標準,因為秦一開始只是統一了華夏各族,整合後的華夏族在皇帝的威名之下開始帝國主義式的擴張(可惜很快就崩潰了),而此時北方各民族也開始團結在單于的旗幟下。雖然秦人卻匈奴七百餘里奪得河南地,但北方的天之驕子和南方的天之驕子第一次真正交鋒還要等到多年後的白登之戰。

漢作為帝國沒啥可說的,尤其在東漢,因為單于的內附,皇帝在法理上統一了北方民族,漢不妨稱為中華第一帝國。

漢帝國崩潰後的魏晉南北朝,只有晉在八王之亂前形式上滿足「帝國」的標準,但時間太短,武功太弱,不予考慮。需要注意的是鮮卑魏,從中孕育出了中華第二帝國。

中華第二帝國當然就是唐了,輝煌的世界性帝國。唐打爆了幾百年來北方最強大的游牧帝國突厥,皇帝和天可汗合二為一,使盛唐具有了某種二元帝國的性質。拿同體量的其他文明世界的帝國來比,唐與阿拉伯帝國是一個檔次的,同時期基督教祆教婆羅門教世界裡的國家都要差那麼一點。

中華第二帝國崩潰後,在唐的遺體上出現了一系列國家,某種程度上來看,今日的越南朝鮮日本都是中華第二帝國的產物。遼宋金都不是帝國,因為它們都不能繼承唐的哪怕大部分遺產,而且無法成為東亞世界內的主導力量。

對中華第二帝國遺產的整合,要靠第三帝國蒙元來完成。雖然從文化上來說,蒙元似乎有點不夠「漢」,但這就對了,「漢」只是四個中華帝國中農業文明的一面,而這四個帝國也都有「胡」的一面。漢唐是以農業文明的皇帝吸收了游牧文明的單于和可汗,元清則是以可汗吸收皇帝。如前所述,帝國的試金石就是是否在法理上統攝北方民族,因而中華帝國必然是無所謂漢胡的,而帝國本身就是東亞世界,所以把經營範圍局限於本土十八行省的明也不是帝國,只是一個漢人的巨型王國罷了。

同樣的道理,清就是一個帝國,我謂之中華第四帝國,也是最被今人詬病和輕視的一個帝國。清在我心目中,偉大程度可以排到前三,這個肯定會引來很多爭議,不詳談。

大日本帝國如果運氣夠好,少一點日本人的小家子氣,多一些中華式的兼容並包的氣度,還是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進化為中華第五帝國的,可惜趕上民族主義崛起這個大潮。

紅朝還是有希望進化成中華第五帝國的,現在不都開始提中國特色帝國主義了嘛。


如果採用西方標準,中國歷史可以認為只有一個帝國,就是秦朝所建立的中華帝國。這一帝國共歷經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七朝,綿延了兩千年,直到帝制覆滅,進入共和時代。

另一種劃分方法就是秦漢的第一帝國,唐宋的第二帝國和明清的第三帝國。


真正能成為帝國的條件,我認為只有是「外服四夷,內能安民」,這樣算下來的話,「漢」算一個,「唐」算一個,至於其他的,「秦」一統諸合,外鎮羌戎,但內部民心不穩,這個不能算,隋朝命太短,不算,宋朝雖然GDP世界第一,但當時的全球最強國家依次是「遼、金、蒙古」,這個也不能算,元朝的話,地大無疆,但內部實在是太不穩當了,也不能算,明清嘛,早就沒了漢唐的那種威儀了。

對了,現在已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2%的我朝也算一個!天朝萬歲,天朝萬歲,天朝萬萬歲!


原則上說從秦始皇開始,中國歷史上凡是稱帝的國家都是帝國。但如果按照嚴格的標準,中國歷代王朝里能真正稱得上帝國的就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 完全佔領秦朝統一後的「華夏人傳統版圖」——即漢本部

2 擁有超越漢本部之外的領土,以及擁有更廣闊的勢力範圍

3 擁有聽從於中央王朝的藩屬、朝貢國,建立冊封體系

綜上所述,中國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大帝國的,應該是: 秦朝(雖然時間短,但開創了很多歷史上的第一次)、 兩漢(中國大擴張的開始、也開創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次)、隋朝(雖然時間短,但毫無疑問是超級大國)、唐朝(安史之亂之前是空前的大帝國)、明朝(建立冊封體系)、清朝(平定三藩之亂後至鴉片戰爭前)


我在美國用的大學教材里涉及的有這些:

Qin Empire,Han Empire,Jin Empire,Northern Wei Empire,Sui Empire,Tang Empire,Second Zhou Empire,Tibetan Empire,Khitan (Liao) Empire,Song Empire,Jurchen Jin Empire,Mongol (Yuan) Empire,Ming Empire,Qing Empire。這些使用的是Empire這個詞也就是帝國。

其它的很多用的是Kingdom也就是王國,比如Shang Kingdom,Zhou Kingdom,Three Kingdoms,Former Qin Kingdom,Liu-Song Kingdom,Southern Qi Kingdom,Liang Kingdom,Chen Kingdom,Nanzhao Kingdom,Dali Kingdom,Pohai Kingdom,Tuyuhun Kingdom,West Xia Kingdom,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等等。

還有些是Khanate也就是汗國,比如Uighur Khanate,Turks Khanate,Zungar Khanate等等。

春秋戰國那些諸侯國用的是State這個詞。另外,十六國裡面,只有前秦被單獨提到叫Former Qin Kingdom,其它都沒單獨提,統稱的時候用的是16 States這個說法。


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都算得上帝國吧


對"帝國"一詞的定義多樣且模糊,從泛世界角度認同來說,

忽必烈或成吉思汗在位時的元朝或蒙古帝國(後做解釋)是爭議最小的,其他如滿清等在模糊界定區域,但前提取決於蒙古帝國的歸屬性,如我們不將成吉思汗或忽必烈統治期間的蒙古帝國算為中國帝國則順位給忽必烈統治期間的元朝,再取決於元朝的民族性質,順位給滿清"准帝國"。

從各種概念盡量找共通點,帝國最明顯的特徵是通過擴張並統治或支配眾多其他民族,甚至有不同角度來看比自己強大的民族,常擁有屬國(地),相對文化和經濟更重軍事實力:

元朝是典型,滿清次之,其他漢人的朝代普遍不明顯具擴張性,跟民族特性有關。

如放寬範圍,從秦朝開始至清朝包闊遼、金都可以算帝國。

對於元朝和蒙古帝國曆來就是史論相爭之焦點

具baidu,蒙古帝國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佔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好大)

元朝疆域名義上,元朝皇帝是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元朝對四大汗國擁有最高的宗主權,但是實際上各個汗國都各自為政,甚至有時互相交戰,因此元朝的疆域實際上只包括中國和蒙古本土,而並不包括各汗國領土。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

成吉思汗在位時版圖是最大的時候,東至朝鮮(當時的高麗)及東海岸,西至德國多瑙河沿岸,北至北冰洋以南,南至現在的海南、台灣及周邊列島。

但,如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1236年~1240年,朮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欽察、不里阿耳等部族,並征服了斡羅思,迫使斡羅思各公國稱藩納貢。1243年,拔都結束西征回到伏爾加河上,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對於東歐各公國享有宗主權,包含羅斯公國(羅斯公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雛形)。所以想想僅統治歐洲的汗國之一算為中國歷史也不合適,但老大就是成吉思汗...後來是窩闊台...

一直到1271年忽必烈遷都大都,才確立蒙古帝國的中央汗國--大元,成為中國的中央王朝-元朝,1279年元朝滅南宋殘部,統一中國。這時候算起來是中國歷史應該沒問題,不過此時對其他汗國的控制又是之前不同的情況。

「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帝國」,必須這麼複雜解釋了

滿清就不詳述了,也很複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國博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
北洋政府時代的政治制度總統與總理共存,那麼從理論上講,總統與總理的權利是怎樣劃分的?
中國底層是什麼時候形成現代的國家觀念的?
如何評價宋太宗趙光義對宋朝未來的發展意義?
博物館的文物是如何在文革或破四舊中留到現在的?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