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的思想或者成就的價值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步?
這個人,http://en.wikipedia.org/wiki/Jiddu_Krishnamurti
至今還沒有系統地讀完克氏的書,本不想回答的。不過實在難以忘記初讀克里希那穆提時的震撼,看到這個問題手痒痒就跑進來了,順便介紹下其人。
對我這樣的修行人來說,克里希那穆提是屬於那種不管你在何處讀到他的句子,就可以在當下給你警醒的人。他的觀點透徹鮮明,不容你有絲毫的退縮迴避。他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一針見血,點明人性的真相。他要你放開你的家庭,種族,信仰,觀念,教條的限制,在每一個當下,純然的去觀察自我的真相。什麼是純然的觀察?一種既無觀者也無被觀者的徹底寂靜,去除了時間感的觀察。在這樣的觀察中,觀者和被觀物的距離消失了,恐懼才會完全止息下來。
提問者想問克氏思想的影響成就,胡因夢的傳記里這樣形容,他是「蕭伯納口中最卓越的宗教人物、亨利·米勒最想結識的人物、赫胥黎心目中的佛陀再現以及紀伯倫心目中的基督化身」。不過對他本人來說,他不需要任何的追隨者,身為社長的他解散了世界明星社,主張真理是無路可循的,而人為組織只能使真理變成僵死的信條。他的目的只有一個,「使人類都能得到解脫,幫助他們掙脫所有的局限,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永恆的快樂,證悟自性。」
想要了解他的教誨,最好親身去拜讀他的書。他的觀點眾多,難以全面概括,我在這裡貼上他的一些語句,可以看看,也許能有點窺斑見豹的作用:
1. 檢視你自己,觀察你自己,探究你自己。因為我們現在這樣下去,會導致一個可怕的世界。你可能登上月球,你可能走得更遠,登上金星,火星,登上所有的星球,但你永遠都會帶著自己。首先改變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不是首先──就是改變你自己。
2.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聖人用湯匙喂大。我 們總是說:「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後是什麼? 」我們總是滿足 於他人的描繪,這表示我們其實是活在別人的言論中,活得既膚淺又空虛, 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 「二手貨」人類。
3. 人能否徹底從精神上改變自己?
我不知道你對這種說法會作何反應?也許你會說: 「我並不想要改變!」許多人確無此意,尤其是那些在社會地位以及經濟上相當安穩的人,或是堅持 某些教條,已經接受自己的現狀,只準備做些小小修正的人,因此上述這番 話並非針對他們而說的。也許你會委婉地推辭說:「那太難了,對我可能不適用。」那麼你已經畫地自限了,你不再追根究底,我們這番談話便可到此結束了。也許你們中間有另一群人會說:「我已經知道我的內心需要一番徹底的改 變,但是我該怎麼辦?請你為我指出一條路。」如果你這麼說,這表示你所關 心的並非「改變」這件事,你並不想 徹底革新,你只想尋求一種能帶來改變的 方法或制度罷了。
如果我真的愚蠢到給你一套制度,而你也愚蠢到全盤接受的地步,那麼就仍然在模仿、順從與接受, 在自己的內心樹立另一個權威。這個權威和你之間又會再發生衝突,因為你覺得必須按照權威所說的去做種種事情,卻又感 到力不從心,你自己獨特的個性、氣質及內在的壓力,不斷與你認為應該服 從的那套理論互相衝突,因而產生了矛盾。於是你陷入了兩面的生活,一面 是制度告訴你該做的事,另一面則是你每日的實際生活。其實,你之為你才是真實的,而不是那意識形態,但是你如果向它臣服了,你就不得不壓抑自己。如果你老是按照他人的標準來認識自己,你就 永遠停留在做「二手貨」的人。
4. 你從來不曾真正孤獨過,因為你充滿了記憶、限制、昨日的怨言和牢騷, 你的心從未好好清理過這些垃圾,也惟有先死於昨日的種種,才可能獨處。 如果你不再隸屬於任何家族、國家、文化或特定的一洲,你就會有一種局外人的超脫感。如果一個人能如此徹底獨處,就能產生赤子之心,也只有赤子之心才能使人從悲傷中解脫。
我們每天都扛著千萬人的看法以及我們自己的不幸遭遇。 如果要徹底丟開它們,就必須孤獨。孤獨不只使人恢復天真,還能青春永駐,我不是指年齡,而是那種不受年齡限制的青春、無邪和活潑,只有這種心智才能見到那不可形容的真理或實相。根據孤獨的經驗,你開始了解你必須與真實的自我和平共存,而不是和那個你認為應該的或過去的你。你能否正視自己,而沒有恐懼,沒有假造的 謙虛、辯解或譴責,只是單純地與真實的你共處,你可曾嘗試過?
———————————————————————————————————————————再上一個視頻,這是他與一個物理學家,生物學家以及一位心理醫師在一起探討心的本質,我覺得較有代表性。心理失序的根源——心的本質 討論一(雙語字幕)視頻最後貼一個奧修對克里希那穆提的評價:
「他已經死了,而這個世界繼續走它自己的路,甚至不回頭看一下那個最聰明的人已經不在了。很難在幾世紀之內再發現那種敏銳和聰明了。但是世人如此地像夢遊者,他們沒注意到什麼東西。在報紙上他的死訊只被刊登在一個沒人會讀的小角落。似乎那個持續講了七十年的話、走遍全世界、試著幫助世人不受制約、試著幫助世人自由的九十歲老人──那個為人類自由、人類的尊嚴的整個歷史做過最大努力的人似乎沒有人對他付出一點尊崇。
我不為他的死感到難過。他的死很美;他達到了所有生命能夠給予的東西。但是我確實為這個世界感到難過。這個世界一直在錯過它的最偉大的意識飛翔、它的最高峰、它最明亮的星星。它太關心瑣屑的小事了。」
除了靈修者,知道克氏的人應該不多。對於這個世界,這是很可悲的。我們把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外在的那些追求上,卻很少去試著了解自己的心,而克氏教育我們,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徹底的認識你自己,那是人類所有問題的根源。如果將克里希那穆提看作一個醫生的話,他診治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先給你把脈,接著在探討中讓你知道病是怎麼染上的, 在你深刻地認識疾病的根源時,他呼喚你去杜絕它,超越它。整個過程, 他冷靜而嚴肅,直切病根,但不給你打麻醉。術後,附送一味長久的保健藥方,名為「冥想」。
不管是什麼修行派別或者修行方法,都會常說:「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這麼說,葛吉夫這麼說,克里希那穆提也這麼說……克里希那穆提在世界各地講演了幾十年,他有很多有價值的思想,而最重要又最根本的思想是:「不要追隨任何人,不要接受任何人做你的老師,除非你成為你自己的老師和門徒。」所以,當你說我要追隨克里希那穆提,我要拜他為師時,你已經離他很遠很遠了。
@茶白 談到奧修對克那希那穆提的評價,那個評價確實很精準很動人。下面我們不妨比較一下這兩個人的不同特點。
有一回,奧修談到克里希那穆提也挺有意思:「我愛這個人,而我也恨這個人。我愛他是因為他講真理,我恨他是因為他的知識分子的個性。他只是一個很理性的人,我很好奇,他也許是天殺的亞里士多德投胎轉世的。他的邏輯是我憎恨的,他的愛是我所尊敬的,但是他的書是很美的。」
奧修極擅長說故事,雖然他說知識淵博的人是最無知的,但他本人知識非常淵博。他談佛陀,談耶穌,談老子莊子,談赫拉克利特,談查拉斯圖拉,談紀伯倫…如數家珍。他常作批評,二十世紀讓他看得起的似乎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葛吉夫,另一個是克里希那穆提。 可見,他對克氏的評價之高。
奧修是蹦蹦跳跳,嬉戲活潑的,而克里希那穆提是步步為營,嚴肅認真的。克氏不同於奧修,他在談話中極少講故事,極少談名著或者知識,他談起名人權威都是作為反權威素材來談。他善於以探究者的姿態去發問,去檢視問題根源……
克里希那穆提的書都是由他的演講結集而成,如果覺得他的書難以理解的話,建議看看他的演講視頻。
個人以為,在我看過的克里希那穆提的眾多講話中,下面的講話可能是最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演講中,克里希那穆提開場白很逗:「這是最後一次談話,或者說是這裡的最後一次集會。我並不很清楚該講什麼。「然後他頓了一頓又說:」這是好的開始。「講話中,克氏問:」是否有某種東西超越時間,超越明天,超越記憶的巨大負累,是否有某種比僅僅是膚淺的感官存在,要偉大得多的東西?」
雖然他的講話風格嚴肅,甚至顯得有點乾巴巴,但重要的是他講真理,而且極其清晰地表達真理,這裡邊就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是否存在某種持久而穩固的事物?——論局限 講話四 (雙語字幕)_土豆現代社會最接近佛陀的人。
關於有人說他的說學弊端是只給出了境界沒有給出修行的方法,我解釋一下。
費曼物理學講義里費曼在談到如何教授物理學時引用了吉本斯的話:教育的力量鮮見成效,除非施之於天資敏悟之輩,然若此又實為多餘。
可見頂尖的高手們,對於如何把自己的境界傳授給普通人,都是覺得很頭疼的一件事情。實際上也根本沒有一定之規。陳寅恪是大家族出身成一代大師,錢穆小學畢業出身也成一代大師,克氏不說出修行方法就是擔心普通的境界不夠的人們被方法困住了。實際上你看看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對修行這個行為的過度重視,已經淪為買櫝還珠了。克氏是看到了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不說。只給你指出山在那兒,至於怎麼過去,隔著海的需要坐船,隔著陸地的需要坐車,就在山下的還可以乘纜車。情況太多以至於他無法涵蓋全部,所以乾脆不說。如果他說出坐車去,那麼隔著海的人就會因此只執著於坐車而實際上根本無法抵達。一個讓我世界觀崩塌的人。一個這個世界真正的叛逆者。
陸續讀過克氏相關的三十幾本書。克氏死前說過這樣的話:His life was planned. You won"t find such a body for many hundred years. If you all only know what you have missed-that vast emptiness.
能讀英文的建議讀他的原典,對翻譯沒信心。
人問克里希那穆提,為什麼要週遊世界向人說法呢?克氏沉吟半晌,答,慈悲。又問,為什麼不選擇有限的幾個地方,讓人們自己趕來聽講不更好么?答,很多人沒錢,趕遠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God"s vehicle.
克氏有所說法不?曰:如我解K所說,克氏無所說法。以無法可說。
如K所說,即是佛說。看過他的一兩本書,慚愧未看完。後來看得有點累。但剛看的時候,的確感覺有種特別的清新(或許更適合的詞是」清醒「)、樸素,但是有力、震撼。我覺得他的境界太超脫了……簡直是聖人。我表示對他很讚賞、崇敬。。。作為一個世俗的人,要接受,不僅僅是思想,而且是從行動上接受他思想,很難。(不,按他的思想,接受他的思想,也不過是成為「二手人」,他認為接受任何一種理論、宗教信仰等等都是對真實自我的逃避)。他的書,他的思想並不難理解,難的是,我們已從小接受各種世俗規範、接受按符合別人的期望來做自己,我們的慣性思維方式已以無意識的方式,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每一個選擇,一言一行。
需要慢慢修鍊高度的自我覺察力。
個人對他的思想的理解是:全然活在當下、活出真實的自己。(後來我拿他的思想和靈隱寺的一位法師討論,法師說:他盜取了佛家的思想,佛家修行的結果/目標/方向即是克氏說的這種狀態,但直達是不可能的;佛家的修行即是坐船渡河,坐船隻是方式/途徑/工具/過程,到達彼岸才是目的,克氏講的就是已經在彼岸了)。他不追求名利,所以生活到最後也不會去囂張。靜靜的做自己,傾聽自己的聲音,或許緬懷他就是最好的報答,而他永遠不會希望喧鬧和奉承,安安靜靜的一輩子,是一個追求自我的人的追求。我們會懷念他,當然也會感謝那些時候他對人的不停的探索,對規則對制度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對自我的感悟,以前的人有感悟了都會隱居,而他是唯一一個淡泊名利的宣傳者,這本來是一件矛盾的事,然而,他克服了這種偏見。或許在我心裡有時候會些許的去責怪,但是最終我還是會去讚揚他,因為他為了自我的不斷努力,為了更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而不停的探索,對於我來說一直是學習的榜樣。不管佛教的利用或是其他流派的貼金,並未是他本人的初衷,或許,這就是不深藏功與名的副作用,對於很多人卻是一種啟迪,像甘地一樣,來自印度的偉人,他們都是印度的驕傲,是世界的驕傲。
評價價值要看參照物是什麼,如果只是參照3、50年中國社會發展目標一類的東西的話,那克里希那穆提就沒什麼價值。但如果你想擺脫煩惱,真正認識自己,明白世人為何如此活著,了悟真理的話……那他肯定是有價值的。
網上也有很多他演講的視頻,書也都是他演講的記錄,從肯維爾伯接觸到胡因夢,又從胡因夢接觸到克里希那穆提,在網上看了一些他的視頻,被他深深吸引,最深刻的是他1885年華盛頓特區的演講視頻,兩段視頻加一起近三個小時,在網吧一氣聽完,正逢人生最低谷,有痛苦,有焦灼,有恐懼,在那視頻結束時,這些依附於經驗中的那個我的一切錯覺也隨之結束了。在我心中,他是覺者,也是影響我一生的人。離開自己,才能看懂這個世界。
一個對世界真正有幫助的人;而不是利用人性的缺點給人帶來快樂。這方面看,他是一個具有古典意義上的高尚品格的人、一個內斂的人。會有很多人覺得他的思想有幫助 ( 也會有很多人覺得沒幫助 ) ,從而得到了自己人生厚度的一個新的、帶有克式屬性的增量。從這方面看,他是一個能給人帶來影響的人。對於克式屬性 ( 包括但不限於追隨本心,反權威等 ) ,我個人覺得很有道理。從這方面看,他是一個有說服力的人。
克里希那穆提-人類的未來
但是比較相反的一種觀點是:Jeff Hawkins Jeff Hawkins - 大腦研究將改變計算機科學
以及: 人類大腦最特別的地方在哪裡?人類自身沒什麼特別的,沒有必要持未知論。
20170304
============在幾年前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思想處於快速進化中的我並沒有能夠了解到視頻(人類的未來)里表達的問題和對人類未來的擔憂,而這正是二位哲人所擔憂的,即便是我以一個十分主動的態度認真看這個長達80分鐘的視頻,我依然不能理解問題所在。反過來幾年後,經過我自己人生的成長曆程,這些對話雖然在當時沒有能對我直接產生什麼影響,並不影響在合適的時候發揮效用。談一下個人的理解:二位哲人站在一個時代的頂峰,說著艱深晦澀的語言,講出自己對人類未來的擔憂。但是給出的參考解決方式是無力的,二位的思想和其他任何一種思想一樣是對等存在的,面對人類的難題,解決方案不是投降,而應該是正面迎擊。
「斷壁殘垣之中,存在離散的語句,與誰共振?抑或作為數據被證實未來更大的災難?」這是我曾經記下的一句話,適用於這個場景,二位都已在暮年。從下文里我的個人成長記錄可以大概的理出一條線索:二位已經進化到了二位能進化到的最高階段了,對後世很有價值,而人類會持續的繼續進化,站在二位的肩膀上。利用新的溝通工具,人類會進入一個新紀元。當下,或者二者所處的時代,亦或者說是近代,正是人的思想模式(宏大的敘述、故事)的進化,無窮盡的衝突正式進化的標誌,就像是獅子捕食一樣,人類思想生態的未來如何?沒人知道。但是你絕對不可能說服一個獅子和兔子共處一室,並相信二者是合一的。也就是說人類的和諧未來只有通過激進的思想淘汰完成,是思想淘汰(宏大的敘述、故事),而不是肉體淘汰。
舊約中上帝將應許之地賜給以色列人,為什麼承認舊約的穆斯林不同意以色列建國呢? - weakdancer 的回答 - 知乎人類文化的網路是畸形的是孤立的多級,其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繫過於稀疏,突發的「壞分子」太多。現在的社交網路、新技術正在給網路的連接創造條件,但是其任重而道遠,何時能達到健壯?
即使一個人僅有一雙腿,他也要要行走,更有行走的權力。
最可笑的是擁有汽車飛機卻不懂得如何用雙腳走路的人反過來禁止別人自由使用自己的雙腿。
陷入泥濘的人需要的是一個view,which can help him keep and continue a reasonable direction.==============
每個人不僅僅是學生或者工程師,最重要的是某人的丈夫、妻子、兒子、父親、母親、侄子,出生在某個大陸、是某國的公民、定居在某個城市、有某種信仰、說某種口語、閱讀某種語言、浸淫某種價值觀、或許被某種語言綁架?
=============
不論一個人外在看起來多麼強大、成功、光鮮,生活本身卻永遠是針對他自己一個人的,他人永遠無法代替或者幫助他來生活。
==================什麼是勇敢?誰能勇敢?面對人生的種種,人能做什麼?人作為一個個體又能知道些什麼?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對大多說人來講還沒有進化到擁有眼睛的程度,而僅僅是兩者之間的大量突觸,突觸多到一定程度似乎就認為「看見」對方了,但是只有自身的大量反思和對自己和他人的大量認知之後進化出眼睛才能真正的「看見」對方。
沮喪,失落,無奈,喪失,丟掉,遺棄,放下,掙扎,苦惱,煩心,焦慮,無以言表,跪了,無語,and others ——那個。有太多哪個存在於logos應該的承載體中,那麼所承載的logos都是「那個」,又能有多少logos?不過是人類洪流中被玩弄的邊緣人而已。
===============================實際上時間就像坦克,無情的壓過每個人。曾經開過某種坦克的人或許能大概了解其中的一點滄桑。
現時的歷史就像一場瘟疫,身在其中毫無頭緒可言。
想要在碾壓和疾病中保存珍貴的」遺產「?
可是人不是貴在能自知,能自我轉化嗎?若是有被拋棄的感覺,不正是沒能在現在社會中找到自我的位置的原因嗎?
比較幸運的從始發站上車的人,舒服的坐過了一站又一站,嘲笑著半路上車人的無所適從和東倒西歪,當車到了終點站的時候呢?你做好了下車的準備嗎?
有的人從出生考試就一直在趕車,終於有座的時候才發現,究竟趕車是為了什麼?更進一步,沒有車該怎麼辦?
很多人安逸的穿行,這是他自己的功勞嗎?
=============================================
了解了世間萬物本源的大部分無法使用文字或者語言描述,這便是溝通的隔閡。
加上圖片,加上聲音都難以逼近事物本源,而圖片和聲音又極難進行後續分析和檢索。
視頻是圖片聲音文字的綜合體。
這也是為什麼沒有剪輯的視頻無法觀看的原因。
但是谷歌正在嘗試讓機器去理解圖片和視頻,通過機器學習,已經成功讓計算機獨立理解了「貓」這個概念了。=======================================說到底不論是人類還是個人甚至整個生物界都是一個隱私權不斷進步的過程吧。
也就是越是能掌握更多自身隱私權利的對象就會擁有更多的自由。
而什麼是自由?就是和隱私權相對應的對立面。
就是一個個體之所以成為一個個體而不是其他的基礎所在。
為什麼A是A而不是B?那是因為A擁有不同於B的特性,而且這種特性因為某些原因可以得到維持。
而人類的發展就實現了讓這些原因由大部分由大自然和一些偶然因素轉為主要是人為的。
而人為原因隨著人類社會發展會漸漸的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也就是人類社會越進步就有越多的人不僅是這些規則的受益者同時也是設計者。
對於存在於現有社會的個人來說,個人不斷對人為和大自然的規則加以了解,從而做出符合規則的行為,以保證自己的隱私權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而成為一個儘可能的自由人。
9043
===================
但是以盧梭的觀點來說,在狩獵時代一個人要正常生存所需要了解的自然規則很少,而且這些規則一般不發生變化,所以這時候的人是絕對自由的。但是之後人為的規則和響應的生存所需的自然規則變得越來越複雜,能掌握的人很少,大家都生活在枷鎖之中。
我總體上是不同意他的觀點的,我認為人類根本就沒有一個某個時間段的很自由的狀態。不排除歷史長河的某一段的某個特殊地點的人享有了極大的自由,但是整體上人類的自由總是不斷增長的,就算是幾個小冰河期也沒有阻斷人類進步的腳步。
9043
9608
--------
發現我的部分思想和 ray dalio 的很相似。
從人類自我意識發展的角度說,狩獵時代思想不自由的人是生存不了的,這樣確實是自由的,但卻是一種低質量的被迫的大自然的兇殘的自由。
剛寫的公眾號文章,主要關於克氏的內容,供參考。嘮嗑(七)原創 2016-12-09 天瓶雲水 閑人碎語(9)
友:能讀到老師的公眾號文章真是幸運。我也是個愛讀書的人,但很少讀到讓我動心的書,說實話,您的文章讓我動心了。
我:謝謝,這說明我們有緣,多多交流。
友:應該說是向您學習請教才是。我雖然自認為也是個讀書人,也經常給別人講講《論語》《道德經》什麼的。但您提到的實修我卻從來沒有實踐過。從您文章的觀點來看,您不僅反對雞湯文和成功學,還反對靈修。請教,靈修與打坐禪修是不是一回事?
我:本來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但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出於賺錢的目的把靈修妖魔化了。所以,我不是反對靈修,而是反對忽悠人的「靈修大師」和那些騙錢的靈修班。另外,我也不喜歡「靈修」這個詞,充滿了神秘詭異的色彩,容易讓人思維混亂異想天開。
儒釋道的靜坐修行並不神秘,無非是自證自悟而已。靜坐、打坐、坐禪、坐忘、心齋等等辭彙非常形象、樸實、明了,如果用了一個「靈」字就顯得神神叨叨了。其實,「靈」這個詞更多是西方的宗教辭彙,現在到處亂用是西方心理學心腦不分帶來的麻煩。中國古人更多的是把靈與死人或神仙聯繫在一起,所謂的靈魂或神靈之類。
友:您文章里提到的克里希那穆提是靈修大師嗎?我的一些做學問的朋友建議我讀讀他的書,說他是公認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人類導師,當代的涅槃阿羅漢。您了解他嗎?
我:過去看過他的幾本書。他曾經是印度一個靈修組織的領袖,號稱「世界導師」,高高在上,享受眾星捧月的帝王待遇。但他32歲覺醒,34歲宣布解散這個組織,退還了所有信徒的捐款,並發誓即使一無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組織。他認為,真理純屬個人修行了悟,不在任何人為的組織中,一旦落入組織,人心就開始僵化、定形、軟弱和殘缺。
當有記者問他,解散了幾千人的組織,你怎麼養活自己呢?怎麼謀生呢?他說:「因為我已經脫離束縛,完整地獲得自由。畫家畫畫是因為他喜歡做這件事,我做這件事也是如此,因為我並不想從別人身上獲取什麼。」。
友:看來他已經不受名利和虛榮的困擾,以您的判斷,他是不是已經達到孔子的「從我所好」和「從心所欲」的境界了?
我:他與孔孟老莊釋當然還有距離,即使都是覺悟之人,但在才具和認知境界上還是有差別的。佛家的阿羅漢就是擺脫六道輪迴的覺悟之人,但阿羅漢與菩薩的境界還是有差距的,而佛才是真正覺行圓滿的。
所謂覺悟之人指的是那些明了大道、認清真相、擺脫我執、去名利、了生死、心靈始終處於如如不動快樂之中的聖人智者。
克里希那穆提作為印度的當代智者,是慈悲與智慧化身。他是第一個用通俗的言語把東方智慧傳播到西方的印度人。他走訪70多個國家,90多歲還在奔波普度眾生。他的言語被輯錄成超過70本書,並被翻譯成超過50個國家的語言。美國、歐洲、印度和澳洲都設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會及學校,致力推廣克氏慈悲與解脫的理念。
目前,佛學家肯定克里希那穆提是"中觀"的導師;印度教吠檀多學者認為他是徹底的「覺者」;神智學者則認為他是地地道道的禪師。這些來自各方面的認可,都說明他是一個覺悟的智者,是掌握了真理的人。我看,說他是聖人也不為過。
友:既然要推廣自己的理念,有一個龐大的組織不是更利於推廣嗎?他為什麼要解散呢?
我:克里希那穆提說:「我真正關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使人類得到解脫。我要把他們從所有的牢籠和恐懼之中解放出來,因此不再建立任何新的宗教、教會、理論或新的哲學。你們可能會問我,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在世界巡迴演說,讓我告訴你為什麼:因為我不想要任何追隨者和任何與眾不同的門徒。人類是多麼喜愛與眾不同啊!他們竭盡所能標新立異,我絕不鼓勵這種可笑的行為,無論在天上或地上我都沒有門徒。」。
友:我看過一些關於克氏的介紹,不是很清晰。您能大致介紹一下克氏的思想嗎?耽擱您的時間了。
我:沒事,我是一個閑人,時間很充裕,和網友聊天是我的樂趣。
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無法歸於那個學派或宗教,但是備受歐美知識分子的尊崇,包括思想家、文學家、研究量子力學的科學家、研究心理分析的專家學者都密切注意克氏的教誨。蕭伯納說:「他是我所見過最美的人類。」;亨利·米勒說:「克里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惟一能完全摒棄自我的人,能認識克里希那穆提比認識其他任何人都要光榮。」;赫胥黎在瑞士聽完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講後,寫信給朋友說:「他的演說就像佛陀現身說法一樣具有說服力。」;紀伯倫甚至這樣形容:「當他進入我的屋內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絕對是菩薩無疑了!』」。
克里希那穆提覺察到今天人類的愚昧,這個覺察喚起了他的慈悲心,所以就開始了他傳播思想的歷程。他說,今天的人類與5萬年前的野蠻人沒有差別,往後再推一千年還是如此。野蠻人的特點就是奮鬥、競爭、衝突、貪婪、野心、攀比等等。今天的社會依然如故。人們只是物質生活提高了,衣服雖然好了,但衣服里包裹的那顆心還是愚昧不堪的。其幸福指數與野蠻人差不多。人們不知道快樂與物質財富的增加無關,獲得快樂的唯一途徑就是心靈的覺醒。
克氏對人的聰明與智慧進行了嚴格的區分,揭示了空想主義和唯物主義逃避真相、缺乏勇氣的實質。他告訴人們,必須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他同時告訴人們,煩惱、恐懼、焦慮都是源於自身沒有覺悟。
他認為「我們活在別人口中的世界,不是受制於自己的個性和傾向,便是受制於外在的情況和環境,因此我們只是環境的產物。從早到晚,我們的心中總是充滿著掙扎,能量都在這種掙扎中浪費了。如果你只解釋自己掙扎的原因,你會迷失在解釋中,你的掙扎還是不能停止;然而,如果你非常安靜地觀察自己的心,不加以任何解釋,讓你的心覺察它自己掙扎,你很快就會發現你已經進入完全沒有掙扎的境界。讓自己的心保持柔軟。力量不在強硬而在柔軟中。能伸能屈的樹木才能抵得過狂風。人生很奇妙,許多事都不是我們能預料的,只是一味地抗拒,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無限柔軟和真誠的心。」。
克里希那穆提提醒我們:「真正的問題是內心的品質,它是宇宙的本質,有它自身的秩序和浩瀚的能量。大腦,就現狀來看,是知識的奴隸,因此是有限的、破碎的。我們總是滿足於他人的描繪,這表示我們其實是活在別人的言論中,活得既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二手貨」人類。」。
所謂的「二手貨」人類指的是迷失自我,被環境洗腦的人。我在《洗腦》一文中談過。
他進一步指出:「自知之明是智慧的開端,愛的起點,恐懼的終點,創造的源泉,在其中含藏著整個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掙扎;而『自我』正是恐懼的集結地、萬病之源、萬惡之源。我不知道我有多少追隨者,我也不在乎這一點,即使只有一個人得到解脫,也就足夠了。你們總以為只有少數人握有通往至樂境界的鑰匙,其實那個鑰匙就是你自己。在你凈化自己的當下那一刻,你已經身處彼岸了。你將會發現,依賴別人帶給你快樂、安慰和力量,是多麼荒謬的事。」。
你看,克里希那穆提的這些說法和佛家、道家以及王陽明是不是同出一轍?說來說去都是「心」。無非是覺悟、致良知、本體之樂、萬物一體、無為、自知、道法自然、佛在心中、本來具足無需外求、心外無理等等。孔子顏回的快樂和老莊的自由逍遙不也是如此嗎!由此可見,不管覺悟之人如何說辭,其表達的東西都是一個,因為真理只有一個。
友:是的,還有蘇格拉底也是最重視自知。那麼如何認識自我呢?打坐嗎?通過讀書思考不行嗎?
我:讀書思考只是找路的過程,要真正達到覺悟還是要靜坐觀心,即觀察、體悟自己的內心,一切都在自己的內心裡。克里希那穆提和王陽明一樣,最重視的就是觀心,在心裡尋覓真相,而不是在心外的物質世界裡妄想。
友:如果只是在心裡探索,那麼,社會實踐的價值何在呢?儒家的修齊治平和三不朽怎麼理解呢?
我:你把聖人的學問理解得狹隘膚淺了,跑到心外去了,這樣就失去了根本。克里希那穆提說:「要從根本改變社會,必須先改變個人意識才可以。」。這和儒家《禮記.大學》說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是一致的。首先要用誠意在心裡格物致知、正心和修身,這是前提。沒有這個前提,而去談什麼治國平天下荒唐不荒唐?心靈不純凈,私慾重重,沒有智慧和公心的人去治國平天下,天下豈不大亂?歷史上亡國的帝王還少嗎?
今天社會上貪婪的人們出於名利私心,以修齊治平為幌子,然後不知廉恥地去謀取私利。這與那些天天談廉政的貪官有什麼區別?另外,三不朽不是孔孟和王陽明的思想,而是王陽明痛批的後儒思想。所謂的經世致用和建功立業裡面有太多的私慾。
孔子一生的努力是:「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面有什麼建功立業和三不朽的東西嗎?還不都是為了自己的覺悟和快樂嗎?這就是孔子說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才能真正的為人。自己不修行,什麼境界也沒有,空談什麼大公無私利益大眾,豈不是自欺欺人?騙誰呢?
《論語》的「四子侍坐」里,孔子謂然嘆曰:「吾與點也」。不就是隱士思想嗎?這裡有建功立業的慾望嗎?所以,要知道聖人的心思,儒釋道的學問都是一樣的。不要把聖人方便說法的下學當成上達的學問。洒掃應對里的確有「道」,但洒掃應對卻不是道的本身,聖人的學問是關於道之本體的,是深不可測的。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孔子屢言知天知命,然卻從不深言天與命。他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遠之」等等,都是點到為止。這些都是上達的學問,是和佛道兩家的「空」和「無」學問一樣,都是無法言說的。
對於孔子學問的高深,學生顏回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高不可攀,難以悟入,忽前忽後,難以把握,這就是孔子真正的學問。王陽明的學生「不省得」老師的學問,明末的大儒也搞不懂真正的陽明心學。今天的學者對陽明心學更是盲人摸象,暈頭轉向,爭論不休。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聖人的真正學問都是形而上的,無法通過思考而明白,只能用心去領悟。
我經常提醒朋友,連與王陽明朝夕相處的弟子們都搞不懂陽明心學,我們這些五百年後的現代人怎麼敢說懂?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動不動就口出狂言,似乎比聖人還聖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要知道,我們離聖人的境界十萬八千里呢,連院子的門還沒摸到就說看見屋裡的東西了,豈不可笑?更可笑的是那些滿腦子名利的人,一天到晚像王陽明罵的後儒一樣,搞個治國平天下的遮羞布往臉上一蒙,口口聲聲建功立業,結果就是自爆醜陋,愚蠢而貽笑大方。
一個人把自己的內心修好,對於心外肉身事情,要像王陽明一樣,「恭敬奉承天命」,天命安排做什麼就做什麼,事來以良知應事即可,該打仗打仗,該教學教學,該工作工作,該吃飯吃飯,時時覺察去私慾,「養得心如如不動」,「常快活就是功夫」。
友:對不起,想了這麼久才回答先生,原因是我被您的話震撼到了。醍醐灌頂,被您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慚愧啊,您說的毛病我也有。想來一直都是名利之心在作怪。還給別人上課,大談儒家道家,時常以明白人自居回答別人的問題,想想真是臉紅,無地自容。您說得對,學問為己,看來把孔子學說理解成是入世哲學真是太膚淺了。太謝謝老師您了。
我:沒什麼,不用這樣自責,一般的學者都是這樣認為的,這是後儒的貪婪無知造成的。究其根源在於以下幾點:一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是私慾在引導自己學習聖人,所以就會學偏了;二是,根器不利,只是盯著聖人的文字(下學)去理解聖人,體悟不到文字背後真正的(上達)學問;三是,他們專註於一家的學問,沒有把人類文化全面打通,這樣就有了局限性。比如研究當代西方哲學或基督教文化,如果不去了解柏拉圖的思想是不得要領的。同樣,學習陽明心學,如果只盯著《王陽明全集》不放,而不去了解佛道兩家的學問也是難以真正入門的;四是,目前中國的學者從來不進行實修實證,這樣就會刻意地躲避聖人形而上的學說,把聖人的學問往俗世里拉,從而把下學當成了上達。比如,天命、本體、本體之樂、真我等等才是聖人學問的關鍵,卻被他們無知而刻意地迴避了。以上問題的結果就必然導致他們無法領悟經典而曲解經典。
好,扯遠了,言歸正傳,關於克里希那穆提,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嗎?
友:眼下就這麼多了。我準備買一本胡因夢翻譯的克氏的著作看看,不知道翻譯得怎麼樣?
我:可以,胡因夢是個有趣的人,她是台灣七十年代很有名的電影明星,大美女,主演過四十餘部電影。她是李敖的前妻。由於她自身的根器和因緣,三十幾歲就完全停止演藝,專門從事心靈探究、寫作和翻譯,如翻譯克里希那穆提、肯?威爾伯等人的著作達上百萬字。
克里希那穆提像聖人一樣,都是述而不作,擔心人們執著於文字。他的書基本上都是談話記錄,所以內容上有些重複,看三五本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僅僅讀克里希那穆提的書是遠遠不夠的。讀書可以算一個悟道的前奏,但讀書解決不了心靈問題,也解決不了快樂問題。還是要多多觀心,與心靈對話。修行中要注意不要追求開天眼或靈魂出竅等等神通。克氏的覺醒過程是異常痛苦的,他在年輕時候進行過很嚴格的實修,靈魂經常遊離於身體之外,他通過禪修、冥想,具備了一些神通,如天眼通、宿世通、與其他空間的生物建立聯繫等等。但他後來發現所謂的神通並不是通向真理的途徑,神通屬於修行的副產品,不能執著於它,所以他不贊成神通。
當克里希那穆提解散了原來的組織,放棄名利,離群索居,進一步在心裡求索真理,於是,他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智慧和快樂。
友:社會上的一些靈修大師看起來跟真的一樣,不知道功力怎麼樣?
我:不要聽他們瞎忽悠,無非是騙你的錢而已。克里希那穆提提醒道:「你們已經習慣於聽從權威的話,你們以為依賴某個權威,就能得到心靈的解脫,你們希望靠另外一個人的神力幫你們得到永恆的快樂,於是就落在牢籠中了。你們所有的人都想依賴別人獲得快樂,獲得最終的解脫。你們已經等了我十八年,我終於有機會告訴你們必須把權威放在一邊,向你們的內心觀照,才能獲得證悟、光榮和純凈,」。
再看一段克里希那穆提的話:「絕對真理就是生命本身,我要每一個人都像晴空中的飛鳥一樣快樂,無拘無束,獨立自主,充滿著自由的至樂。這個世界上可能只有五個到十個人能真正了解我的話,而且能夠把不重要的瑣事放下,專心在心靈上精進。因為真理不近不遠,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友:這簡直就是老師您的理論翻版,我感覺您的理論與克氏是很相似的。
我:你感覺我的理論與克氏相似,這太正常了。你是否發現克里希那穆提、王陽明、柏拉圖的理論與孔孟老莊釋的理論也很相似呢?這裡的道理在於,真理只有一個,任何發現真理之人的見解和觀念必然是一致的,否則就有一家或幾家是錯誤的,錯誤的東西怎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呢?你說鼎鼎大名的墨家、楊朱、名家、縱橫家等學問為什麼沒有得到繼承呢?就是因為他們說的不是真理。
我作為聖人追隨者,只是聖人學說的搬運工或解說者。其實,智慧如柏拉圖、王陽明、周敦頤、二程、克氏、南懷瑾等等人物何嘗又不是如此呢!他們的理論都逃不出孔孟老莊釋和蘇格拉底的思想體系。其區別無非是名稱上的差別,如道家、儒家、佛家、心學、理學、洛學、關學、朔學、江西之學等等,本質都是一回事。
有人說我經常引用聖人的話,似乎我應該獨創一門與聖人不一樣的學問。豈不知與聖人不一樣就意味著和人類文化唱反調,也意味著是謬誤。我們這些現代人一輩子能夠領悟聖人學問之一二就了不得了。資質如王陽明、朱熹、周敦頤者都拜服在儒釋道聖人的腳下,我等愚痴之人豈敢不知天高地厚?
友:您的心態和謙虛真是令人欽佩。我感覺您就是和克氏一樣的人,您的文章就是在普度眾生。
我:哈哈,恭維過頭了,我不是謙虛,事實的確如此。我和你一樣,都是聖人的學生。我既沒有什麼境界,也沒有什麼高尚的追求和理想,自渡還不暇呢。我不過是在做我感興趣的事情罷了,如果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那就是意外的收穫了。這樣吧,你先看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書,有了新的感悟我們再聊。
友:好,遇到老師您真是太幸運了,我沒有顏回聞一知十的資質,但我想起了《論語》里的一段話,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我今天也是問一得三,一是知道了克氏的思想;二是懂得了儒釋道學問的根本所在;三是學會了謙虛做學問。再次感謝老師不厭其煩的教誨。
我:不要客氣,我們是有緣人。看來你的確很熟悉《論語》,再下功夫找到文字背後的學問就算真正懂《論語》了。
友:我會的,有老師在我就不擔心了,我的確很激動和感恩。
算是最近因為教育的問題開始接觸克氏。算淺顯的了解,但是對於我來講有著較震撼的體驗。克氏主張一生學習。中心思想為:人完善自身就必須逐步培育獨立思考能力,外界的與利對人心的影響巨大,而如果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就會隨波逐流,朝著社會主流價值觀去走完自己的一生,同時還不斷地滋生衝突與戰爭。如果在衝突中,能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那麼就不會感到內心的惶惶不可終日,就不會有嫉妒,恐懼,怨恨等等負面的情緒,這樣內心就可以變得平和。
克里希那穆提:開啟了什麼新的可能性?
克里希那穆提:開啟了什麼新的可能性?
克里希那穆提的出現,似乎給人類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性。與歷史上其它的宗教人物相比,他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包括新的思想,新的表達方式,以及它們所體現的巨大力量。他所表達的一個主要思想似乎是:一個具有正常智力的普通人,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以通過自己的生活與探索,直接去認識真理。而直接的意思是,不需要通過「宗教傳統」、「修行方法」、「師徒傳承」等等間接的工具。而且這些間接的東西反而是障礙。對上述思想的如此明確、徹底、毫不妥協的表達,似乎是過去沒有過的。如果有過的話,也已經被後人弱化,或者遺忘了。這一思想的出現(或者說再一次被如此有力地表達出來),對人類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是否意味著某種全新的東西呢?如果是的話,它是什麼?1、克氏說話的對象是誰?克氏從20年代起到1986年去世,在這60多年的時里,他的主要工作(從外再的角度看)包括:公開講演、小範圍討論、辦學校。與歷史上其它宗教導師不同的是,他沒有去創辦宗教組織,也沒有去培養徒弟。而且他是堅決的否定了後兩者。這意味著什麼呢?這似乎意味著,他說話的對象是整個人類,是所有那些有興趣聽他講的普通的人們。沒有了「宗教組織」與「師徒傳承」,這首先否定了「少數人」,「特殊的人」的概念。誰有資格,誰沒有資格的概念。否定了需要先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夠理解他的話的概念。這同時也否定了「代言人」的概念。他多次明確表示,在未來任何人都不得作為他的代言人。這似乎意味著他說話的對象,包括他死後若干年,通過文字等形式接觸他思想的人們。而對「代言人」的否定,也是對「直接性」的肯定。他似乎不希望後來的「代言人們」又引進一大堆「間接」的東西。因此。他說話的對象,似乎是任何願意了解他思想的「普通人」(而非少數「有資格的人」),包括同時代以及未來的人。以60多年的時間,與如此大範圍的人群說話,在歷史上似乎只有佛陀與之接近。2、他要表達主要意思是什麼?從他與各種人的談話中,似乎都體現出一個鮮明的態度,那就是他相信每一個人的潛力。同時他似乎也在力圖喚醒聽者對自己潛力的認知。什麼潛力呢?那就是「直接認識真理」的可能性。他似乎在說,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最省力的、最快捷的。什麼是「直接」?具體的說,就是對「宗教傳統」、「師徒傳承」、「修行方法」、「修行階段」、「修行體系」、「思想體系」,以及所有相關東西的徹底否定。他認為每個人(如果願意的話)都有能力直接認識真理,而無需藉助上述「拐杖」。因為「拐杖」意味著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我的腿不好,我是個殘疾人,我需要拐杖。」他似乎在問,你怎麼知道你不行?你只是想像自己不行。但是何不拋棄這個想像,這個思想障礙,直接開始,立即開始呢?3、他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麼?從他的公開講演,以及小範圍對話,都可以看到,他與聽眾之間最大障礙就在於,幾乎所有聽眾都不相信自己。也就是說,大家都以某種方式在說:「我的腿不好,我是個殘疾人,我需要拐杖。」(註:拐杖=「宗教傳統」、「師徒傳承」、「修行方法」、「修行階段」、「修行體系」、「思想體系」。)所有的佛教徒,其它傳統人士,修行人士,在他面前都變得無處藏身。因為大家對「拐杖」如此的戀戀不捨,而不敢面對克氏直截了當的提問。於是很多人就發明了各種「調和主義」,把他的話與傳統調和起來,或者用傳統來「詮釋」克的意思。這都是不誠實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點不正當的。如果還有一點誠實態度的話,我們應該看到,他本人是反對一切調和,一切「詮釋」,一切「妥協」的。我們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這個是正當的、誠實的。但是通過「調和」與「詮釋」,來假裝同意,則不夠誠實與正當。4、為什麼克氏不用「專業術語」?這似乎體現了兩點。第一,專業術語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直接性」。因為專業術語意味著,你必須先學會某個思想體系,然後才能聽懂下面的思想。而非專業術語則更接近於說,在普通人就具備的一般常識基礎上,可以直接去理解新的意思。第二,專業術語似乎更與「少數有資格的人」相關,而不是對普通人。5、克氏對自己的評論克氏一般很少評論他自己。在多數情況下,他都避開這個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出於好奇心而發出的問題,例如你是不是「世界導師」之類的,他似乎都無法回答。但是在一些私下的場合,在與對方比較熟悉的情況下,他有時也會觸及一些這類問題。1)很多人問他的一個問題是,你的東西聽上去很好,但是不現實。你是特殊的,我們普通人怎麼有可能做到你說的那些呢?他對此的回答,有一次是舉愛迪生的例子,大意是:愛迪生髮明了電燈,但是我們都能夠打開電燈開關。另一次是舉哥倫布的例子,大意是:哥倫布如何發現了美洲大陸,但是我們現在可以坐噴氣式飛機。以上兩個例子似乎都是在說,由於有了愛迪生、哥倫布前面的工作,後面的人就不需要那麼麻煩了。2)他在和人們討論上述問題的時候,有時候會問,他自己是不是一個biological freak(或可譯為生物學的異類)?意思好像是指天生就具有這些東西。然後又說:如果這麼認為的話,那對普通人就沒有希望了。但是他又說,這個異類的存在,正是為了讓普通人能夠得到它。 總之,上面兩種說法,最後都指向同一個意思,那就是普通人是可以得到它的。3)另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就是他到底是誰?有的人拿他與佛陀比較。克氏對於佛陀是尊重的,雖然他質疑佛教,佛教徒。他在質疑「追隨」時,也不忘了質疑對「佛陀」的追隨。但是在有一次,他說到(大意):佛陀經歷了出家、修行、成道這整個過程。而他沒有經歷這些。這個話意味著什麼,似乎不是很好理解。這是在說他與佛陀有什麼不同?還是在說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不同的意味?如果理解為後者的話,是不是意味著對「修行過程」的否定呢?因為佛陀的故事,是一個經典的故事,是人類的「榜樣」。多少人都是以此為榜樣的。克氏是否在質疑這個經典故事呢?6、與其它宗教導師的不同:徹底否定的力量如果我們仔細探究印度傳統的核心,以及佛陀思想的核心,質疑與否定,似乎是其根本。在印度傳統中,所有修行,無論經歷了多少輝煌的階段,這個那個的境界,成就,能力,到最後似乎都歸於否定。佛陀的思想似乎也是如此。但是,我們也看到,多數宗教導師們在表達否定時,似乎都有些猶豫。也許他們自己還有所牽掛,也許是為了遷就人們的「依賴性」,還要「先給你一塊糖吃」。總而言之,他們對否定的表達,似乎是含糊的。比方說,Ramana Maharshi,在討論「古魯」的問題時,一方面表示真正的「古魯」就是你內在的的「真我」,另一方面又說,需要一個外在的「古魯」。這就多少有些猶豫/含糊的味道。克氏似乎是唯一的一個人,在根本的問題上,毫不猶豫地,毫不含糊地徹底否定。(也許歷史上還有過其他人如此表達,但是已經被遺忘了。)他的表達是(大意):在我看來,老師與學生的概念,從根本上是錯誤的。我們先不說誰對誰錯的問題。但是可以肯定Ramana的表達,與克氏的表達,在聽眾心目中產生的震撼力是不同的。因為前者讓你覺得很合理,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很象真理,很象智慧。兩面都說到了,很妙,等等。你會覺得一下子理解了某個真理,覺得很受啟發,很舒服,「贊」,等等。但是克氏的表達,卻給你另一種震撼。那就是一下子質疑/否定了你內心深處最親切,最捨不得的一個東西,那就是「對外界的依賴」。克氏似乎永遠不給你「舒服」與「自我陶醉」的餘地。克氏一生60年,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全面地、系統的、深入地表達了這個否定,這個不妥協的精神。這是對人類思想習慣的根本性的顛覆(如果人們願意去聽的話)。也許這個力量過於強大,以至於許多克氏的讀者,雖然非常「喜歡他」,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在這個否定的態度上,還總是要給自己留足夠的餘地。於是,產生了「調和主義」,「詮釋」等等。實際上,與其如此,還不如旗幟鮮明地「不同意克」,或至少表示「暫不同意」,「暫時不理解」呢。勉強的同意,不如誠實的反對,或誠實的懷疑。7、克氏教導文字記錄的意義:與傳統經典的比較在克氏離去以後,留下的是文字。至少從我們外在的角度看是如此。這些文字有什麼意義呢?我個人認為,克氏的文字,是站在不妥協的立場,對根本的宗教真理,進行的最完整、最深入、最全面、最準確的表達。這是有記載的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也許某些古代的聖人們有過類似的表達。但是由於年代的久遠,已經被曲解或遺忘了。也許佛陀當年有過類似的表達,但是也被大大地曲解了,因此其力量也被大大地弱化了。或者也許佛陀當年在表達上也有所保留。這個已經無法考證了。總之,對於現代人來說,歷史所留下的經典,仍然是一個既有珍寶,又充滿垃圾的混合體,需要我們仔細分辨,也很不容易分辨。後來的大乘佛教,以及禪宗,給我們留下了一堆新的文獻。這些文獻在一些根本的方面,闡發了一些傳統經典沒有充分闡發的方面。但是或許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文獻也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或許可以說,克氏的教導,是自人類有文字紀錄以來,第一次完整、深入、全面、準確的表達。重要的一點是,由於現代技術手段的出現,這一次的表達被很好地記錄下來了,而且沒有被大規模地歪曲。恐怕在未來很多年內,不會再有類似的表達出現。————轉自:克里希那穆提中文論壇下面這些是拾人牙慧,不是我本人的見解。
克里希那穆提到了辟支佛的地步。他自己知道怎麼解脫,但別人不是他,他也不知道怎麼幫助別人解脫。他寫的文章,看似透徹深刻,其實不能幫助一般人有任何進境。他極力的反對偶像,反對任何道路,任何方法,但他的崇拜者只能跟在他後面人云亦云,背誦著他「不要被任何教條束縛」的教條。普通人哪裡有經驗和能力知道什麼叫純粹的觀察,什麼叫不被任何教條束縛,就如同他們不知道什麼叫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知道什麼叫 以無所得為得,不知道什麼叫 赤子之心。所以普通人,一定要有道路,有法才能前進的。舍法,是修行到相當深度,百尺竿頭後的事情。克里希那穆提不懂這個,結果是他根據自己的體驗,寫了一大堆,沒有輕重緩急,沒有層次,又「通俗易懂,震撼人心」,大堆的人看「懂」了沒有路的路才是真實的路,然後好高騖遠,只要走沒有路的路,只要學無招勝有招,只要純粹的誠實的觀察,其實他們的內心,甚至沒有起碼的誠實,去承認----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做。----- 他們被克里希那穆提害死了。以上,是我拾人牙慧尼瑪,一個可以完全否定自己的人。世界導師不是虛的。
他一直告訴我們的都是最最真實的境界,卻從來沒有告訴我們方法!因為他對方法嗤之以鼻!他說一切方法都只會帶來局限。我認為這是克氏理論最核心的地方,但同時也是最大的缺陷,我們將無法有有效具體的操作去達到他所說的那種沒有觀察與觀察者境界中。 龍樹菩薩說,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依靠方法,就不能得到最高的境界。雖然克氏說一切的教導都不應追隨,但是有時我們為了到達彼岸,還是要依靠上岸就拋棄的船的。不能說目的地不是經過的路,就路也不走了。
我貼一段關於克的小八卦
拉達.斯拉斯(Radha Rajagopal Sloss)的著作《Lives in the Shadow with J. Krishnamurti》
她在書中描述這位精神領袖才華橫溢,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並為人們帶來心靈改革的勇氣和覺醒。她提到多年來克氏對她猶如慈愛的第二位父親
她後來得知克氏竟然與她母親維持了二十年之久的婚外情,當時她父親還是克氏事業上的得力助手和極親密的友人,她因此內心震驚莫名。日後她更發現克氏才是她的親身父親。除了這段不可告人的風流韻事之外,克氏對於其他女人也有強烈的需索,她們為他秘密墮胎,而他則口是心非,玩弄兩面手法,並且性格高傲又剛直,這導致他日後跟自己的部下長期對簿公堂。當私生女拉達質問他在這些事情上扮演的角色時,克氏則憤怒地駁斥:「我是沒有自我的」
這段在胡因夢的博客有發表:《陰影下的生活》
總結一下就是
——為啥隔壁老克對我好?——因為老克就是你爸!——老克!你竟然搞我媽!——怎麼可能!我是沒有自我的!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的思想或者成就的價值達到這樣一個地步 (逃 .....Krishnamurti(克里希那穆提)用一生來教導人類去正確的認識真正的自己,因為他看到人並無法看到自己和世界最真實的存在,因為人的認知的被被自己的思想和過去局限。的確,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並不是我們的本質,而是我們的思想(thoughts or mind)在心裡產生的幻影。克里希那穆提說,人的心裡認知從古至今都不曾改變,至始至終都在一成不變的感受悲歡離合,恐懼著,焦慮著,貪婪著,享樂著等等。因為人類看不到或者不去看我們意識的本質,從而看不到這些意識衍生的產物。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血腥恐怖的場面出現在電影中時,我們會感到恐懼。可很少有人會去看這恐懼到底是什麼,是電影熒幕上的圖像么,還是我們的思想在心裡投射出的幻象讓我們身陷恐懼之中。如果在那一刻,我們可以看到思想那心裡所創造的幻想和真實的兩重性,那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可惜,絕大部分的時候都我們都無法看到。我們一切的思考或者說都過往的經歷和知識的運作的結果,所以,我們的認知一直局限於我們的過去,而過去又通過現在把我們的思想推向未來。於是覺大多數人都活在這一波接著一波的思緒在我們的腦海里勾勒出一個有一個幻象,無始無終。佛說,醒來吧,便是叫我們走出這個幻園。
克里希那穆提在34歲時就提出,沒有任何一個既有的方式可以讓我們走出來幻境,找到終極真理(Truth is a pathless land)。這個終極的真理被我們稱作上帝,天堂,來事亦或信仰。因為他看到這一切的根源我們固有的思想,而這個思維所無可避免的產生的對自我(ego / self)的認知。這個自我成為了我們一切行為思考的中心,在絕大部分時間,人一切的出發點都以自我為中心。可這個自我便是人類一切痛苦的來源。
他常說,真理於自我是不共存的。當人看到絕美的景色而為之感嘆的時候,所有的思緒都停止了,這便是忘我的美麗(the beauty is what self is not)。再有,人類這千百年來都在追尋長生,從而讓這「我」得到永生;我們通過下一代和族譜把姓名流傳下去,我們建立了雄偉壯觀的宮殿來存放我們的遺體,我們去尋找天堂希望成為靈論最終的歸宿;我們燒香拜佛希望終可升仙或者有個更好的來世等等。可是再堅固的建築也會被摧毀,在虔誠的信仰也終將破滅。這些所追求的東西,不過是人類的希望所匯聚成的。而這希望也緊緊是絕望的另一面罷了,而根源又回到恐懼,有是幻象所生。再這樣一種獎罰的功利心,不過是一次次自我的驅使罷了。每個人的自我都是片面的,渺小的,所以他說,真正的永恆,絕對的真理與人類這個內心的「我」是不能共存的(Truth is what self is not)。
我們現在只能去問,我們如何除掉」自我」。這似乎在絕大部分人面前成了一個極其可笑的問題,因為我們如何可以除掉我們自己?難道我們所追求的這一切不都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沒有了,還追求什麼,或者剩下什麼?我想這也許是人要面對的最深刻的哲理。佛說,存在的三大本質是無常,苦難和無我。佛和克里希那穆提都在告訴人們要放下自己。之後便是無盡的虛無,無聲無息。當人在這種狀態里,一切的思考都已經停止了。克里希那穆提說,這片虛無並不是死寂,而卻充滿宇宙中最純凈的能量。在這種能量的洗禮下,我們的思想融入的宇宙的思想。而這個宇宙的思想,便是最高的法則,也便是終極的真理。
我想讀過上座部佛教的阿昆達磨藏經(Abhidhamma)也許會對克里希那穆提的思考和哲理有個更思考的理解。這個對人類的思維-情感,心裡-生理以及物質和精神關係最為深刻的解讀。所以很多人說克里希那穆提承接的佛的思考,並將其繼續發揚廣大。非常清楚地記得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到他思想時的感受,當時就覺得世界簡直豁然開朗,驚訝於怎麼會有人如此平靜通達超脫。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看悉達多的時候,腦子裡會一直想起克里希那穆提。所謂完人、聖賢,說的大概就是他這樣的人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種問題在現代哲學裡已不被廣泛討論?
※怎麼理解維特根斯坦說的「家族相似」?
※如何反駁不可知論?
※為何媒體要大肆報道美國波士頓爆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