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和人民,究竟誰才是歷史真正的推動者?

或者這個提問可能可以換個角度理解,歷史名人是唯一的么?假如沒有秦始皇,會有另一個始皇出現么?不過這麼問好像就又引發更大的問題了,究竟是什麼推動的人類歷史進程?

補充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也和歷史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是類似的?歷史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要怎麼辯證的看待


「有一回拿破崙過阿爾卑斯山,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後面跟著許多兵。倘沒有兵,那只有被後面的敵人捉住或者趕回,他的舉動、言語都離開了英雄的界線,要歸入瘋子一類。」

——魯迅(這個真的是魯迅先生說的)

1953年2月18日下午,毛澤東在武漢蛇山黃鶴樓遺址前和小販交談。群眾蜂擁而至,大家激動地喊:毛主席萬歲!毛澤東在船上脫下帽子,向群眾致意,大聲喊:人民萬歲!


問題一:沒有牛頓世界會如何?

首先微積分依然會按時被發明出來

萊布尼茨與牛頓誰先發明微積分的爭論是數學界至今最大的公案。萊布尼茨於1684年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isplaystyle dy}

或{displaystyle dx}

等。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displaystyle int }

。依據萊布尼茨的筆記本,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學。

然而1695年英國學者宣稱:微積分的發明權屬於牛頓;1699年又說: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1712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調查此案,1713年初發布公告:「確認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萊布尼茨直至去世後的幾年都受到了冷遇。由於對牛頓的盲目崇拜,英國學者長期固守於牛頓的流數術,只用牛頓的流數符號,不屑採用萊布尼茨更優越的符號,以致英國的數學脫離了數學發展的時代潮流。

不過萊布尼茨對牛頓的評價非常的高,在1701年柏林宮廷的一次宴會上,普魯士國王腓特烈詢問萊布尼茨對牛頓的看法,萊布尼茨說道:

在從世界開始到牛頓生活的時代的全部數學中,牛頓的工作超過了一半

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寫道:「十年前在我和最傑出的幾何學家萊布尼茨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經知道確定極大值和極小值的方法、作切線的方法以及類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換的信件中隱瞞了這方法,……這位最卓越的科學家在回信中寫道,他也發現了一種同樣的方法。他並訴述了他的方法,它與我的方法幾乎沒有什麼不同,除了他的措詞和符號而外」

其次,牛頓力學定律可能會有一定時間的延遲,但依然不會延遲太久

1674年-1679年間兩人曾通信討論物體的圓周運動問題,胡克給牛頓寫信,說明了他從1660年以後就有的平方反比定律(見萬有引力定律)的思想,但是他無法從中推導出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通信中出現了常被引用的名言:「如果我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些研究者認為這句話是在諷刺胡克矮小,但考慮上下文並無此意。1684年1月胡克在和愛德蒙·哈雷及雷恩的談話中聲稱他已經完成推導,但是哈雷和雷恩並不相信,哈雷隨後告訴了牛頓。牛頓則表示在他已經完成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有推導,哈雷隨後促成此書出版,這件事使得胡克十分懷疑牛頓剽竊了他的成果,並從此不願意公開自己的任何發現。牛頓也因此刪去了手稿中所有引用胡克工作的聲明。

牛頓對胡克的敵意在胡克去世後仍未消減。在牛頓影響下,皇家學會取下了胡克的肖像。這可能是胡克沒有留下任何肖像的原因。牛頓還試圖燒毀大量胡克的手稿和文章,但被阻止。2003年歷史學家Lisa Jardine宣稱發現了他的肖像,隨後被證明這一畫像實際上是尼德蘭化學家海爾蒙特。胡克所用的印章上的人頭像也被人認為是胡克的像。1728年的錢伯斯百科全書的首頁插畫也被認為是胡克的半身像

問題二,如果沒有達爾文世界會如何?

達爾文用了20年時間創立並發展其自然選擇理論,因此擁有更多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他提出的理論以及相關證據被一一記錄在150年前出版的開天闢地之作《物種起源》上。令人為之震驚的是,在達爾文刊登其研究發現前,華萊士就已經得出相同結論。

進化論依然會如期被提出,但是沒有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的加持,可能爭議會更大一些,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時間可能會稍晚。

讀了這兩個故事,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名人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人民是冰山本身。削掉水面上的冰山,新的山頂又會浮出來。因此歷史並不是靠名人推動的。但是研究歷史卻需要靠名人。因為名人有著更加充分的歷史記錄,因此可以以名人為線索去研究和還原那段歷史裡整個社會和人民的狀況。

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人類個體則是其中的細胞。我們不會因為身上死掉一個優秀的細胞就有多大的影響,無論它是表皮細胞還是神經細胞。


名人和人民,究竟誰才是歷史真正的開倒車者?

別吃肉的時候有你,打賊的時候你又不認賬了。


數不清的無名先烈用頭頂酶融裂了外殼,才有恰到好處的一顆使卵受精。

名人來自人民之中,代表人民。

當名人不能代表人民的時候,人民之中就會站出新的名人來取代他。

這就是名人守恆定律。

——他、陳勝、吳廣等1.4B人贊同了該回答


非要把名人從人民中開除的話,一個是方向盤一個是發動機


1953年2月18日下午,毛澤東在武漢蛇山黃鶴樓遺址前和小販交談。群眾蜂擁而至,大家激動地喊:毛主席萬歲!毛澤東在船上脫下帽子,向群眾致意,大聲喊:人民萬歲!

偉人萬歲,人民萬歲。歷史的推動者不可能是單一的,而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偉人的力量,也有人民的力量。

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歷史的推進需要人民合力向前。但人民不能謀斷,能夠未雨綢繆,趨利避害的一定是那些天縱英才的偉人,在那些重要的歷史關口,決定歷史走向的一定是偉人。

就像一艘船,只靠船長一個人是不能向前走的。需要眾多船員划船,巨輪才能滾滾向前。但也需要船長掌舵,巨輪才能避開冰山平穩前行。

這個問題就是再說,對於一艘船,究竟是船長重要還是船員重要。我只能回答都不是,也都是。船長與船員,兩者缺一船都開不起來。

船長與船員的關係,就是偉人與人民的關係。


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啊

你是人民嗎?

我覺得顯然不是


那10個人呢?

100個人呢?

上面有答主提到魯迅評價拿破崙,拿破崙後面有若干萬軍隊

若干萬人,是人民嗎?

什麼時候是,什麼時候不是?


為了做個鋪墊

舉個栗子

剃光了頭,當然是禿頭

有一根頭髮,這人是有頭髮,還是沒頭髮?

兩根呢?三根呢?100根呢?1000根呢?

我們平時說「赫魯曉夫沒頭髮」,這句話里的【沒頭髮】

和「三毛有三根頭髮」,這句話里的【有三根頭髮】

這兩句話里的【頭髮】這個概念,到底是不是一碼事?

【人民】又是一種什麼概念?


大家身邊都有個電腦

你們說,誰才是操作系統真正的推動者?

是cpu gpu,還是計算機零件?

那麼就有一些問題:

一:一片CPU和GPU,是不是計算機零件?

二:你隨便買了一筐零件,你能保證裡面就一定有CPU嗎?

三:你沒找到i7,是不是就不繼續組裝了?換句話說,如果給你個i3甚至賽揚2,計算機是不是就一定不能用了?

四:你有一筐零件,但你不組裝,能否運行操作系統?

五:一個CPU幾百上千,一個電源電感幾塊錢,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只要缺少了任意一個,操作系統都無法運行,兩者價格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六:第一個問題,你是回答「是計算機零件」還是回答「是計算機零件的一種」呢?兩者有區別嗎?哪個對?


一:名人是不是人民?

二:一群人中一定有名人嗎?

三:沒有XXX名人又會如何?

四:一大群人就一定能推動歷史嗎?

五:為什麼名人比較有名?

六:第一個問題,你是回答「是人民」還是回答「是人民中的一個人」呢?兩者有區別嗎?哪個對?


七:題主提的【名人和人民,究竟誰才是歷史真正的推動者?】有意義嗎?為什麼?

答:沒意義,因為【名人】和【人民】是兩種完全不對等的概念,而【歷史的推動者】顯然又不唯一,當然也就無從論起,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

而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也不可能得出什麼有意義的答案

其實,1-6都是鋪墊,寫了一大堆廢話,我都覺得啰嗦

但我要是直接說了7,那恐怕就又有幾位要來噴

還不如先啰嗦一段算球


「我要告訴你,我本人沒有想當主席,是全國人民選了我,讓我當主席。」

所以當然人民是歷史推動者咯


誰是歷史創造者?這是區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關鍵。

堅持人民創造歷史,是唯物史觀的觀點。

堅持英雄創造歷史,是唯心史觀的觀點。

建議多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普通高校教材)

歷史人物只是恰到好處地出現了,他是實現某個歷史任務的最佳人選。 沒有張三,歷史任務會由趙四推動完成。 只不過張三是最合適的人而已!

人民群眾:

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的大多數;

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


我不知道。

不過我覺得吧,要麼是名人要麼是人民。

這可不是廢話,如果覺得歷史是名人推動的,那麼好事兒壞事兒都得算到名人頭上。比如,認為文革和三年困難時期要怪到毛頭上,那統一中國完成工業化也得算到他一個人頭上。如果覺得歷史是人民大眾推動的,那麼好事兒壞事兒也得人民大眾一起背。比如,認為新中國如今的成就來自全體中國人的努力,那麼這個國家走過的彎路也得是因為國人的錯誤判斷。

如果認為壞事兒都是個別人乾的,好事兒都是人民大眾乾的,這玩意有點精神分裂。


正在複習考研,這也是馬原里的一個知識點,劃線處應該能回答你的問題。


拿皇翻越阿爾卑斯山,矮子躊躇滿志、大叫道:我比阿爾卑斯山還高。

他當然不可能比山高,因為背後有十萬老兵。才能如此豪言壯語,不然定然有去無回。

這十萬老兵也需要一個優秀的統帥。不然也是有去無回。

當老兵所剩無幾,老帥們也魂歸天國,滑鐵盧就是拿皇的末日。

勢一個人擔不起來。


這種把英雄和人民對立起來的說法本來就有問題。

英雄就不是人民的一員了?

英雄脫胎自人民,根植於人民,做事依靠人民,還是人民的一份子,只不過是具有代表性的那一份子。

就像花園裡嬌艷的花朵,到底是因為花朵在綻放所以才叫花園,還是因為在花園綻放所以才叫花朵?

把原本根植於人民這塊土壤的花朵(名人及其事迹)同其誕生的土壤對立起來,認為是英雄創造了歷史這本身就是錯誤的說法。

因為一個個體並不能反對包含其本身的整體,否則就是在否定自己,

斑馬的條紋不是因為自己是條紋所以成全了斑馬,而是因為其出現在在斑馬這種馬屬動物身上,所以才叫斑馬。

所以,人民,只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英雄/偉人作為這一時期人民中湧現出來的傑出代表,代表了這一時期人民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光輝形象。

所以,在歷史中傳頌的偉人們往往蛻離了凡人的人格,化身為神格,和古往今來的名人們構成了點綴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的閃耀星辰。

當他們進入歷史後,他們已經儘可能褪去了人的那一面,

歷史忘記了他們也吃飯,放屁,打嗝,也罵人,說話難聽,虐待妻兒,家暴,性格暴躁,嫉妒,自大,喜歡佔便宜,會生病,會虛弱,會和親人爭吵,傷害過動物,不把奴隸當人等等。


歷史有如一架奔跑的馬車,你如果非說是馬在帶動其前行而非車夫,我也不敢反對你。


人民和領袖的關係需要辯證地去看待,歷史的必然和偶然也需要辯證地去看,我們並不能將某一個因素絕對化,矛盾是會轉化的,也是必然要轉化的,但是怎麼轉化,轉化到什麼程度,又會有很大的偶然性。這些偶然性有些和領袖的個人性格素質又會有摘不清的關係,有些爆發點導火索對於歷史局部大勢的影響又會有奇妙的反應,這些都是需要仔細分析的。

拿清末舉例子,就是歷史的大勢決定了清朝註定會滅亡,這是歷史的必然性,但是是以和平過渡還是暴力衝突的方式,這和袁世凱以及孫中山的個人素質是離不開的,這其中就包含歷史的偶然性。但是這種偶然性也無法解決中國實質上已經陷入分裂危機的必然性,而袁世凱的稱帝作為引發分裂的導火索,又具有偶然性。袁世凱若是能夠維護中國表面團結更長一段時間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就是歷史的可能性。

又比如法國大革命時期,歷史大勢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一段時間內的前途曖昧不清,領袖的個人素質就顯得尤其突出。拿破崙在軍事上有著傑出的天賦,配合法國傑出的軍隊素質,在戰場上無往不利,但是其外交政策上數次犯錯,大量的無效率外交過分惡化了法國的外交環境,導致不僅在歐洲的大革命失敗,連法國內部的大革命進程也陷入倒退,拿破崙有數次為法國止損的機會,但他的性格卻影響了他的選擇,資本主義革命必然會成功是歷史的必然性,但是法國在歐洲的國際地位會如何變化卻擁有偶然性。

在歷史的推動上,人民是決定必然性的部分,但是對於領袖的人格也不能不重視,偶然性和必然性也是相互轉化的,偶然性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作用於必然性,領袖的人格作用在人民的擁護下會得到放大,但不能因此就否定領袖的人格擁有其獨有的性質。


名人是催化劑 人民是反應物

催化劑催化特性符合該反應物的實驗特徵才能起作用,反應物錯了催化劑是沒用的。

名人只能對歷史發展進程起到一些促進或者阻礙作用。

人民創造名人,這個名人滾蛋會出現另一個名人,有些插曲如果不是名人力推可能不出現或者另一個模樣。這個名人不在這件事或者物可能推遲幾年或者另一個樣式出現,歷史的潮流可以改變暫時,改變不了永世。

歷史潮流上名人能影響的是某一段和某一件事情,人民才是歷史從頭到尾的主力,人民大眾不斷的創造出名人,這些名人也是在某一領域比起那些人民只超出那麼一丟丟而已。

斗個機靈,名人也是人民的一部分


等到文革這種事兒出來,人民又都是受害者了,彷彿全世界的鬧事青年都是國內幾個領導變個魔法就召喚出來的一樣。

「人民」這個詞彷彿天然就有某種正義性。

這就是它最邪惡地方。

而偉人至少可以被公眾承認有正邪兩面。


院子里種了很多西紅柿,有的果子結得特別多,碩果累累。有的果子都不結一個,又矮又小。但他們都是西紅柿,沒有變成別的東西。

人跟人也是這樣。從能力上來講,沒有大的區別,包括智慧。都在可以認知的範圍之內,沒有超人和神仙。

所以所謂英雄,還有智者。也不過只比普通人高那麼一點點。雖然有時候我喜歡把它誇大為人與猴子的區別,但事實上,都還僅僅是人類罷了。

所以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扭轉乾坤的神仙,只有依靠群體的英雄和智者。英雄豪傑的本質是組織其他人,將群眾的力量整合,要順應群眾的需求,時代的浪潮。而智者,則是不斷的將前人和當代其他人的智慧整合,推陳出新,所謂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上。

正是因為單個的人是很弱小的,所以歷史唯物主義才是成立的。如果像仙俠小說那樣偉力歸於個人,一個頂一百人一萬人,那當然是英雄決定歷史啦!是英雄還是群眾決定歷史,根子在擁有的力量上!因為我們的肉身如此脆弱,如此的無能,所以,群眾才是最偉大的,群體才是力量的根源。這也是人的社會性的由來。

打個簡單的比方,當我們玩遊戲魔獸爭霸的時候,開始的英雄只比小兵能力高那麼一點點,這個時候,戰爭的勝負是由小兵來決定的。而當英雄擁有了萬人敵的力量的時候,小兵都成了陪襯,成了經驗金幣的來源。但現實中後一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所以,現實歷史還是由群眾造就的。

再打個比方,你們說,知乎是由大v推動的還是由吃瓜群眾推動的呢!大v固然是引領了知乎的潮流,但沒有吃瓜群眾的一個一個點贊,大v們還何必發表什麼想法呢?


如果單獨拿出一個歷史偉人,你都可以說,沒有他,照樣會有人在未來若干年內會完成同樣的功績。但如果把那個偉人汲取智慧與力量的小圈子共同體拿掉,那很可能多少時間多少人,都不管用。

持前面這種觀點的人,有沒有想過兩點:1、你說沒有牛頓,二十年內照樣有人搞得出三定律。但問題是,有可能搞出三定律的人全加起來,能有多少個?放在全人類這個範疇,這些人不也是少數到不能再少數的精英?

2、你說只要時間夠,人民就能創造歷史和偉大的文明,那請問,要再給印第安阿茲台克人毛利人各種土著人多少年,才能創造出現代的文明?你總不能說是他們這屆人民不行吧?技能點加錯,這號練歪了,真的能練回來嗎?有沒有可能是越練越廢?幾維鳥過了百萬年,連翅膀都練沒了啊。

有個現象,偉大的人不是按時間按地區平均地誕生的,往往是某個時代某個地方爆髮式的產。是他們互相扶持互相認可互相促進,形成一個共同體,給文明以無比巨大的推動力。

這個共同體里,確實你拿掉任何一個人,都能再造。但如果這個共同體從來沒有建立過,那多少人給多少時間都不管用。

我覺得人民的意義在於,有旺盛的生命力,保持人口基數,盡量提高天才誕生的概率。在任何困難面前都堅韌不拔,保持文明不斷絕,讓天才們能儘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長,形成穩定的共同體。維持已有生活的和平,同時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心,保持凝聚力和進取心,天才們的宏偉藍圖一旦成型,就將其落地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能做到這些,已經是無比偉大了,剩下的,你就沒辦法強求了。

借用高票回答的一句話。

「有一回拿破崙過阿爾卑斯山,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後面跟著許多兵。倘沒有兵,那只有被後面的敵人捉住或者趕回………

但也不要忘記了,你給拿破崙換到奧匈帝國,義大利去,搞不好照樣有機會吹這個牛逼。而讓法軍由奧匈帝國,義大利的將軍帶,我估計那些士兵十有八九是遭遇大敗,傷亡數萬裡頭的那個數萬而已………

所以呢,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推動歷史的,毫無疑問是偉人,但並不是單指那區區一個肉身。

誠然偉大的人誕生於人民,人民也很偉大,但偉大的人民,未必能確保產生偉大的人。這個區別呢,類似一個是男孩和青春痘的關係,張三第一個長也沒啥稀奇,李四王二早晚也會長出來。

另一個是木樁子和兔子的關係,田裡多樹幾個木樁子,當然會有更大的概率撞死兔子。但林子里到底有沒有兔子,兔子什麼時候出現,在哪根樁子上撞死,可不由木樁子說了算。

我個人傾向於是木樁子和兔子的關係,再說到底,能讓農夫不餓死的,是兔子,不是木樁子。


玩過SLG么?

歸根的設定,人民群眾儘管不過只是你的血條而已,但是你沒血就死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世界奇蹟」腓特烈二世?
如何評價白起,你認為歷史上誰的為帥才能和他不相上下?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人有很大可能患了阿爾茨海默病,或者像「漸凍人症」這樣罕見的疾病?
理論上來說中國是否還有更多更牛更精緻的文物沒有被出土?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人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