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英媒報道星巴克所用冰塊含糞大腸菌?
WTF!星巴克咖啡里有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這是真的嗎?
最近BBC的一個消費調查節目曝光了驚人事實!節目中,研究人員對三家連鎖咖啡店的30個門店展開抽樣檢查,各抽取10杯冰飲作為樣品,發現送檢的冰飲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星巴克(Starbucks)和尼路(Cafe Nero")咖啡各有3個樣品,Costa有7個樣品檢出含有「糞大腸菌群」。
糞大腸菌群,是一種只在溫血動物的翔中存在的大腸菌群。把翔乾燥後,其中有將近1/3的重量,是糞大腸菌群。食物中檢出糞大腸菌群,說明食物一定程度上被翔污染。
所以,星巴克咖啡——確切地說,應該是冰咖啡的冰塊里——有翔,是!真!的!
如果只到此就結束,那咱們和普通的媒體也沒啥兩樣了。接下來,咱要講講更深入的——
糞大腸菌群是什麼?有什麼危害?冰塊里為什麼會有它?平時會不會吃到糞大腸菌群?
二、糞大腸菌群是什麼?
來,看圖說話~
咱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細菌,絕大部分都是無害,與人和平相處的,只有少數,對人體會直接造成傷害,這種細菌叫「致病菌」。
圖中小圈,是致病菌。每年食品安全事件炒作得多,但真正造成實質性危害的,還是致病菌。像沙門氏菌是典型的致病菌,污染食物後,會引起食物中毒,嚴重的會致死!每年都有沙門氏菌致死的報道,國外尤其多。這和他們的好吃生食有很大關係,像中國吃熟食較多,沙門氏菌致死的事件少得多。
糞大腸菌群,是大腸菌群的一部分,其中的「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也叫大腸桿菌O157:H7)」,是致病菌。
三、糞大腸菌群,危害有多大?
糞大腸菌群,不是致病菌,所以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害處。但是,它是一種「指示菌」,檢出糞大腸菌群,說明食品中有致病菌的風險會更大。
小科普一下什麼是「風險」。如果平時關注食品安全信息的,常常會看到報道,在某某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超標。這對於食品生產企業,很重要,因為工業食品產能大,即使是百萬分之一的風險,在以千萬、以億計的基數下,危害幾乎會確定地發生,此時概率非常有意義。但是,對於個人,危害的概率,要麼1,要麼0,沒有中間狀態。百萬分之一的風險,我會無視。具體來說,對於大腸菌群超標的報道,我都會無視。要知道,隨便擼個滷味,細菌遠遠地多!對糞大腸菌群,儘管造成實質危害的風險並不大,但我會膈應。
四、冰塊里為什麼會有它?
糞大腸菌群進入冰塊,有兩種渠道。
一是直接污染,比如製冰的水,或者製冰機內部長長期疏於清理,不幹凈。像Costa,10個裡檢出了7個,有可能是水源問題。二是交叉污染,比如員工上廁所不洗手,臟手摸了檯面,或是擦桌布不潔,擦髒了檯面,然後冰塊夾放在桌上,再用污染的夾子夾冰塊。這就造了成冰塊的污染。10個裡檢出3個的,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另一方面,咖啡店裡冰塊的存放時間最長,濕度又高,細菌風險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它了。嗯,下次去星爸爸,我要點熱咖啡。冰咖啡的話——不加冰塊,謝謝!
五、平時會不會吃到糞大腸菌群?
會!可能性還非常大!
在外吃,街邊攤、滷味和冷盤,是細菌的重災區。周黑鴨在使用冷櫃之前,我想破腦袋也想不通他是怎麼控制微生物的!即使在家做菜,如果不注意衛生,也極易吃到糞大腸菌群!比如,飯前沒有洗乾淨手,砧板沒有生熟分開,冰箱里生熟食放在同一格又沒有套袋,如果有這些習慣,那食物被細菌污染的可能性是非常的大哦~
除了食品,化妝品也會有污染。好像是今年過年前後時,就有報道一款韓國面膜中,檢出糞大腸菌群——這就是用翔在……敷臉了。
六、怎麼做才能不吃翔?
在膈應了星巴克之後,一定要注意衛生哦,否則您和家人可能天天都會吃到……翔。
1、飯前便後要洗手。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幾乎90%以上的吃翔,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通過你的手。如果以細菌數評判髒的程度,那麼請記住,最髒的是——手機屏幕。上面的細菌數,是馬桶水的幾千倍!看完手機吃東西,一定要洗手,否則就容易吃到翔。不要只用清水沖,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抗菌皂嘛,不必特意用。
2、生熟食要分開。剩下的10%里,有一多半都是生熟食交叉污染所致。用切生肉的砧板切熟食,特別容易拉肚子!夾生食的筷子也要和熟食分開。放冰箱的不管是生食還是熟食,最好要套上保鮮袋,相互隔離。冷盤要當天吃完,不要剩第二頓。冰箱要定期清理,否則會變成細菌的樂園。
3、煮熟是最好的殺菌方法。煮沸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但要注意,要煮透,水沸了再多開一會,讓菜的中心溫度達到90度以上。肉菜吃不完的,可以煮沸煮透後,不揭鍋,放一夜不會壞。
Anyway,網紅們,下次打賭 「****我就吃翔」,有新套路了~~
說明星巴克錄用來自全球各地多種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員工,公司為構建多元化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認真臉)
貓屎咖啡表示不服~~
但是我每次都是去冰哎……衛生標準如果有瑕疵,那當然要糾正啦。
但是就像當年肯德基冰塊比馬桶水髒的報道一樣,記者朋友,我吃一塊冰,你喝一口馬桶水唄。
這兩天朋友圈被腐國星巴克的「糞便細菌」刷屏,從大家的反應看,還是最基本的本能感受層面上的條件反射。這時候我忽然想,如果是一個專業的互聯網人(不管你是產品、運營、設計還是開發),你會從哪些角度來分析和思考呢?又會有什麼啟發呢?
先說結論:
在中國境內的星巴克,不管是熱飲還是加冰塊的冷飲,都可以放心喝。
下面我從探源頭、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看數字、理性推演這四個角度,來對這個事件逐項拆解和重組:
探源頭
信息源是否權威直接決定了報道的可信度。從本篇報道可信度的角度考慮:BBC是權威嚴肅媒體,可行度肯定大於太陽報之類的小報,但由於生物/醫學專業能力有限,其衛生方面的報道和判斷,可信度肯定低於政府衛生部門或權威的第三方測評機構。按照這個標準,如果可信度滿分是五分的話,本篇報道截至目前的得分是三分。
此外,為了更加貼近原文的真實含義,避免翻譯過程中的理解誤差,直接登錄BBC官網查看這篇報道甚至觀看BBC的這檔視頻節目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我選擇了登錄官網看文字報道。
第一性原理
在操作層面上,第一性原理有兩個基本原則:
1、以事實和少量假設為基礎,區分事實和觀點。從問題的本質出發,一層層向上推演,探究問題的本源。
2、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MVP和實驗的方式快速驗證想法。杜絕通過類比的偷懶方式獲得答案 。
按照第一性原理的標準來看,含糞大腸菌並不是一個生物學辭彙,更不是說冰塊里有糞便(有多少人看了新聞標題後是這麼想的?^_^)。報道中提到「contain
bacteria from faeces」(直譯是「糞便中的細菌」,國內某些媒體的翻譯是「只有在糞便中才能被找到的污染物細菌」。其實,它們的學名是大腸埃希式菌,俗稱大腸桿菌),但是目前在任何一篇報道中,都沒有列出細菌的清單,所以如果真要較真的話,其實這邊報道是無法證實或是證偽的,更無法進一步評估影響的大小。
到這裡,繼續向上溯源——大腸埃希式菌(Escherichia coli),俗稱大腸桿菌,分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兩類,並不是所有的大腸桿菌都會致病。致病性大腸桿菌會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症,確實不容小覷。不過有意思的是,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人們才認識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尤其對嬰兒和幼畜(禽),常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症。
而在報道中,僅僅提到這些菌群是「opportunistic
pathogens」(條件致病菌)。
接下來,讓我們最終追溯到條件致病菌的定義層面:
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正常菌群之間,通過營養競爭、代謝產物的相互制約等因素,維持著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平衡關係被打破,原來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細菌可成為致病菌,稱這類細菌為機會性致病菌,也稱條件致病菌。
再看致病條件:
1.定居部位改變某些細菌離開正常寄居部位,進入其他部位,脫離原來的制約因素而生長繁殖,進而感染致病。 2.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正常菌群進入組織或血液擴散。 3.菌群失調。
敢情這些所謂的「糞大腸菌群」平時還是良民,只有鬼子來了之後才會變帶路黨。這跟前文提到的「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哦。那在這個邏輯下,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不是自己的免疫力狀況,而不是各路「糞大腸菌群」呢?
在這裡,可以將第一性原理的使用,簡化為上文的最後一個不愁——「落定義」。
看數字
是否會對身體健康形成危害,還要看大腸桿菌的含量。按照中國的衛生標準,要求每毫升飲用水中的菌落總數小於100,每100毫升水中不得檢出總大腸菌群。換言之,檢出大腸桿菌是沒問題的,關鍵是含量的多少。文中提到「冰塊中都發現了遠遠超標的糞大腸菌群」,那麼問題來了:超了哪個「標」?是衛生部門的標還是大眾心理的標?是英國的衛生標準,還是歐盟的衛生標準?於是,我打開BBC這條新聞的網頁,看到相關的描述僅有這麼兩句——
1、 Expert Tony Lewis said the levels found were 「concerning」
我想,就算是英文四級考59分的童鞋,也不會把"concerning"翻譯成「超標」吧?!
2、 "These should not be present at any level - never mind the significant
numbers found," he added.
「significant numbers」,直譯就是「相當數量的…」,也不是「超標」的意思哦。
其實在這裡,Lewis的重點是「These should not be present at any level」,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和觀點,而如果落到中國法規的層面,只要每毫升飲用水中的菌落數不超過100,還是可以接受的。
回想2015年,當時星巴克還捲入了「鞋底門」,就是因為其糕點中含有偶氮二甲醯胺(英文azodicarbonamide,一種在工業中常用到的發泡劑,可用於瑜伽墊、橡膠鞋底等生產,以增加產品的彈性。同時也可以用於食品工業,增加麵粉團的強度和柔韌性)。後來因為包括中國、美國、加拿大、韓國等都是允許食品中添加偶氮二甲醯胺,且劑量在合法範圍以內,這次事件也就平穩渡過。說到底,還是一個數量的問題。
用理性
理性分析的態度,也是確保正常生活不被打擾的有效工具。
朋友圈有好幾個朋友都發了消息,說走進星巴克的時候看到了這條新聞,頓時覺得「噁心到想吐」。回到報道本身,可以看到事件發生在英國,對中國的消費者來說並沒有直接的影響。對於歐美這樣發達的經濟體,我對它們飲用水水質的信心還是比較高的。大概率說,出現這些細菌,更可能是某些店員上完廁所不愛洗手導致的。所以,除非你假設中國的店員的衛生習慣也是如此,否則,盡可以不必如此擔心,可以先把已經到喉嚨口的這些嘔吐物咽下去了。
另外,本次爆出問題的是冰塊中含有菌落,熱飲並不在其中:Samples of iced drinks from Costa Coffee, Starbucks and Caffe
Nero contained varying levels of the bacteria, the BBC"s Watchdog found.所以,如果是愛喝熱焦瑪或是榛果拿鐵的同學(其實就是道叔自己,哈哈^_^),即便你在英國,也盡可以放心喝去。
當年肯德基,現在星巴克。對媒體報道的食品安全還是保留意見
許多人聽到冰塊含糞便細菌,第一想法就覺得冰塊在屎里泡過。
講真,難道你覺得自己的手機很乾凈?還不是全是大腸桿菌,大家也是吃吃飯摸摸手機,星巴克至少是我見過衛生處理最好的餐飲了。他們的冰塊細菌多少肯定是有的,但是標題一打糞細菌我覺得是在突出糞便,新聞沒什麼吸引人的,總要想方設法來博人眼球
推薦閱讀:
※星巴克的品牌定位以及戰略?
※costa和starbuck哪個的咖啡比較好?他們咖啡各有什麼特點?性價比如何?
※為什麼北京的星巴克會有很多年齡偏大的店員?
※為什麼星巴克2015的聖誕節飲料杯看起來會和國外的不同?
※星巴克的Wifi到底是誰家提供的?
TAG: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