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選擇在城市中的小公寓,還是選擇郊區的大房子?

一個小調查,尤其是一線城市中的年輕人,是更願意選擇城區里的小戶型,還是願意選擇郊區的面積大一些的房子?以及為什麼?


之所以好奇這個問題,是想了解現在一線城市裡的年輕人是如何考慮的。這個選擇在大城市中尤其凸現,城市面積過大消耗在路上的時間過長,但對於生活的質量又是難以降低的。

一個朋友在北京北六環買了一套loft,雖然面積可觀,但是因為她工作變動,房子也並住不上只能在城裡租了一套小兩居。額外的開支和工作通勤成本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對於她一個愛熱鬧喜歡和朋友在一起玩耍的人來說,如果住到郊區,從此玩耍一次的時間成本很高。進城一趟3個小時,來回6個小時,朋友也沒法上門,難怪她感慨住到郊區之後感覺自己變成了沒有社交沒有朋友的人。

另一個朋友相反,她義無反顧在北京郊區租了一個小200平的四居。因為實在沒辦法忍受城裡高昂的租金和質量差勁的房子。她寧可住的遠一點也要住的舒服一點,性價比高一點。為了能住這套房子,她換了工作,把通勤時間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內。對應的就喪失了一些其他理想的工作機會。至於社交這事對於她一個宅女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更多的人其實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沒法接受日益高漲的租金、破舊了老房子,另一個方面對上班或出本動輒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成本也是望而生畏。

這是現實層面的問題。

「郊區大房」vs.「城中小房」也同樣是兩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也曾經問過很多人包括住藝設計師他們理想中的家是什麼樣的。「郊區大房」和「城中小房」都各有各的擁躉。依舊給大家舉例兩個。

郊區大房派

「住到鄉下後我的步驟變得特別慢,不像我在市裡面,你感覺你就要倉倉促促吃飯,你都沒有時間發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在這邊我感覺時間真的是很長,我喜歡安靜,在這兒真的能靜下來。」

設計師武佳,她將北京昌平鄉下的農房改造成了自己的家。

這樣的空間實在是令人艷羨。如果在北京城區里簡直是難以企及的豪宅。但是在鄉下自己租下房子改造就有可能。

武佳的家是「郊區大房派」的突出代表(家也是有點太大了)不過的確有很多住在郊區的朋友都表示,雖然郊區或鄉下的生活有些不便,但感覺節奏慢了很多,周末的時候還能在附近找個風光秀麗的地方遠足踏青。甚至覺得空氣質量都好了許多。

城中小房派

「面積和戶型不理想不是問題,通過聰明的改造,可以優化居住空間。但我離不開繁華而便捷的鬧市區。」

熱愛城市熱鬧生活的設計師金雷,說出了城市動物的心聲。他現在和太太住在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套80平米的一室一廳中。選擇這個地點理由很簡單,「我和太太都愛喝咖啡,現在家樓下就有24小時營業的咖啡廳。」

整個一室一廳的戶型圖

金雷的家雖然面積不大,但生活極其方便,而且也給小戶型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居住範本。基本是小戶型也同樣可以利用得當,生活的舒適。他理想的生活樓下有24小時便利店,有各種美食和很棒的餐廳,各色小店,交通便利,被各種生活物件包圍的充盈感,是他喜歡的。

最後回答我們的問題,是「郊區大房」還是「城中小房」每個人面臨這樣的問題不免都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能承受的價格

*能接受的面積大和小的尺度底線

*上班的時間成本

*周邊配套的方便程度

這些是你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對你來說哪個可以捨棄的?你需要做的是減法。

另外,你會發現原來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每個階段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選擇不是一生的終極選擇,而是不同人生階段都會遇到的,同樣的人或許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選擇。

最近爆火的日劇《東京女子圖鑑》里的女主穿上Gucci的連衣裙和Jimmy choo鞋子、住進了上東區的富人區外,這些僅是浮於表面的外在而已,她更多的是對於生活方方面面的細節的成長。

究竟什麼才是高品質的空間?這也是我常被問起的問題。

我想說的是,或許你一眼就能甄別出快品牌還是大牌,看起來大致相同的衣服款型,卻因為用料、包邊、鈕扣……這些細節將衣服的品質一下子分出了高低,其實優質的生活也一樣,處處體現在居住細節上。

無論是你選擇住在城市的小公寓,還是郊區的大房子,都希望你能擁有優質生活。

無論你擁有了城市的小公寓,還是郊區的大房子,住藝都幫你距離理想的生活更近一點點。

關注住藝微信公眾號(ID:zhuyi_cn),讓家多一些可能性。

我們上線了大師系列「住藝Plus」以十分之一的價格,為普通人設計200平米以內的戶型。第一位上線的大師將是成龍馮小剛的御用設計師,陳暄。

因為每一個案子都會是大師親手設計,產出有限,恕我們第一批僅開放30個名額,針對北京地區的70-200平米公寓。

想申請陳暄為你親手設計家的同學,直接點擊 住藝-精選室內設計師平台 申請。或直接撥打電話400-060-0636 直接諮詢,現在還有提供限時優惠。


瀉藥~我可能會選擇遠郊,因為我自己對遠郊環境比較喜歡,不喜歡在嘈雜的那種環境。當然前提我有車,所以每個人的考慮是不一樣的。


剛剛在城裡購了個蝸居的我,堅決要住在公司附近~!單身開始,租房原則也是租房在公司附近。後來有幸遇到個認可我這一原則的先生,就繼續這個原則。曾經看過一個真人秀「THE APPRENTICE」,當年還只是老闆的Trump說過一句話:「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後來懷孕,產檢也是要近,每次產檢自己請假去半天搞掂。最近,為了定蝸居的設計方案各種糾結與痛苦。但總體而言,是快樂的。終於,在租房11年後,可以暢快的在牆上敲釘子的。每每看到圈裡同事,還在地鐵、自駕的路上。而自己已躺在屋裡看著電視時,心裡那個小魔鬼就會忍不住暗爽。我在帝都,皇城根下。


買房永遠優選位置,市區小房子升值快出手也快,其他便利就不必說了,重要的是有學區。等結婚孩子上小學已經占上學籍再考慮換房,因為在市中心房子值錢啊,換其他地方的壓力不大啊


哎呀,這個回復必須答一下

都要

周一到周五住城裡,周五下班去郊區


我選郊區的小房子。。。

因為只買得起郊區的小房子。嗯。

其實有車還好,郊區不堵,出行也挺好的。


根據目前國內一線城市房價的情況,這取決於哪一個升值潛力大。

對一個普通出身的年輕人來說,一線置業很可能是家庭最大投資行為,因此不能只考慮居住功能。

同樣價格同樣的時間點,郊區可以買到的房子勢必面積更大, 周邊配套更差。

但這同樣也意味著其增長空間更大。 雖然郊區價格上漲時市區也在長,但如果郊區增幅大,而且面積也大的情況下,家庭書面財富增長就大。

更何況對於一線城市而言,即便房子在市中心也不意味著通勤時間短, 即便現在通勤時間短,也不意味著以後通勤時間短。

以霾縣為例。 我們假設價錢相同有兩個選擇A 公司雲集的國貿旁的老破小。 B 郊區睡城回龍觀的大一些的房子

我們假設小X在國貿工作。

直覺而言自然是買A對不對? 工作生活都便利,還不耽誤出去浪。

對的,完全沒有錯。

但,(這個字出來就沒好事)

以霾縣青年跳槽的頻率和互聯網的風生水起,X跳槽去了西二旗的一個互聯網公司。

西二旗距離國貿度娘距離:27KM, 公共交通預計單程1小時15分鐘。 這還不算你走到各自地鐵站的時間。

西二旗距離回龍觀則只有地鐵兩站。。。。

當然這只是一個案例,X也可能跳槽去望京,中關村,順義,等等其他辦公區, 甚至滬深,寧杭etc。 但無論如何,只要是不再在國貿及其周邊A的居住便利性就會基本為0。

以霾縣公司分散,城區龐大的屬性,基本跳槽就有大概率住不成自己的房子。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抹眼淚去了。


年輕時選擇市區的小房子,

因為年輕時最能給你人生創造價值和幸福感的不是房子而是你本人,所有你需要的不是安逸的住所,而是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

到了中年以後 再去考慮郊外的大房子,因為那個時候,你需要靜下心來尋求一下生命的意義了。


在不需要考慮錢的前提下……

看面積差距多大。

市中心四十平,郊區八十平,住市中心。

市中心四十平,郊區二百平,住郊區。

因為市區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安全性更好。

而郊區如果不是房子面積足夠大,自然環境足夠好,恐怕沒有什麼吸引力。

當然,問題的本質還是其實能買得起啥樣的住啥樣的……


作為一名80後的中年人,個人感覺買房子要考慮幾點:

1.小孩上學。

2.周邊醫院等基礎設施配置。

3.上班通勤距離。

4.社區環境。

5.最後才是家,因為房子你可以自己規劃裝修,大環境改變不了啊。


效區我也只能買得起小房子好吧。。。


如果我是作家/詩人/設計師

我會選擇郊區的大房子

如果我是金融從業者/銷售/新聞記者

我會選擇城市的小房子


首先大家都知道兩者都擁有才是最佳……

那麼如果你現在只能選擇一個的話,必定是先選擇市區小房子呀,從各方面來說都比較合適。

第一,上班方便,通勤時間縮短效率高。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絕對是有好處的。

第二,邀請朋友方便,大家不會願意花幾個小時去你的郊區經常找你,偶爾一次還可以,你也不會願意在難得的周末放棄休息時間還像上班一樣花幾個小時來回市區去找朋友玩。

第三,如果擁有了市區小房子,將來掙了錢再去買郊區大房子比較可行。如果買了郊區大房子,市區只有一個,地方只有那些,房價會讓你分分鐘連市區的小房子都買不起。

第四,周邊設施必定是市區全面,那麼如果你住郊區必定會變得很懶,買個衣服逛個街都要很遠你為了享受生活買個大房子還不好好享受你會出門???開玩笑。

以上。作為一個不管在哪只有小房子的人的見解??


我兩個都住過,一個在北京五環外,一個在二環內。都有近十年以上的常住體會。現在孩子上學回到市中心了。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個人體會,市中心的小公寓,比郊區的大房子還是好一些,理由如下:

1,節省通勤時間

2,獲得文娛資源- 圖書館,博物館,劇院,音樂廳

3,治安更好

4,保值更高

5,稀缺資源,只會越來越貴

6,郊區大房,只要你不退休,去住的時間不會太多

7,以北京為例,已經幾乎沒有新樓盤。在二手房時代,未來房價,完全以地界來定。目前,二環10以上,三環8,四環6,五環4,以後增幅外環會區域性變動較大,隨著新區的不斷出現,改變方位。而中心則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8,前提是小公寓,至少有電梯,可以裝修成現代公寓,改水改電,重新規劃戶型。完全衚衕棚戶,或者老磚房,也意義不大。

9,十幾年後退休,城內換城外,輕而易舉,而且會根據當時建設,也許養老到新城更好的區域。然而,城外換城內,幾乎不可能。隨著新城區的崛起,已開發地區波動較大。

最後,說一句。小房聚氣,親身體會。


我喜歡城中心的大豪宅。


我和我老婆兩個人住在郊區大房子,我每天上下班開車120KM,通勤總時長在2個小時到2個半小時之間,我老婆60KM,通勤總時長在40分鐘。

住郊區的好處是很顯而易見的:

1.上班路上可以想像今天的工作安排,把狀態切換回工作狀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下班在路上可以放空自己,從工作狀態切換生活狀態,有效減少家庭矛盾;

2.我小區從大門到我家有3公里多的林蔭大道,工作回家一進小區我就會打開所有車窗和天窗換氣,一路上可以欣賞高爾夫球場和湖景,心曠神怡,疲勞瞬間消失;

3.人均居住面積大大增加,房間功能分區專一化,使用更加方便;

4.儲物變得容易,好多東西懶得整理可以直接亂扔;

5.可以邀請朋友們來家裡燒烤;

6.從來不用思考買停車位之類的問題,朋友來玩的時候也不用到處找車位;

7.自然環境良好,也沒有噪音,每天早上被鳥叫聲吵醒。

還有一些個非常隱秘的好處,住進來一段時間才理解:

1.社交圈子高端化,這個很好理解;

2.鄰里關係更親密,由於採購要開車出去,很多長期居住在此的主婦們建立了很多類似主婦群這種聯繫群,在裡面賣賣有機食品蛋糕什麼的,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人際關係圈子。

當然有些弊端,但是可能與大家的想像略有區別:

1.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自己開車,否則就像殘廢了一樣,因為即便是物業處也距離你家3公里多,物業的樓巴半個鐘才開行一次,是不是很像老美?

2.通勤時間略有增加,但是不會誇張到不可接受,由於大多數時間在快速路上,所以反而比完全在市區開車輕鬆,堵車也少很多;

3.汽車油費的增加比原本估計的要多,要是油價和美國接軌就好了;

4.購物變得沒那麼方便,小區門口有一家超市,距離房子3KM,東西有限且價格貴,只能每周一次集中採購,採購之前要做採購計劃,否則會忘掉東西,大尺寸SUV車輛變成了家庭剛需,是不是很像老美?

5.打掃衛生困難,一般採用開物業年卡的形式,想打掃衛生還要提前預約好時間,因為不同的阿姨工作水平和態度都有差別,熟悉了之後每次還要指定一下;

6.不在家的話,快遞會直接扔在門口,基本上也不給你來個電話;

7.家裡會出現奇怪的昆蟲,被咬到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我一般比較謹慎都用吸塵器處理。

目前就想到這麼多,實際上郊區大房子帶來的是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而郊區大房子的最大成本開銷是汽油和汽車養護。


我會選擇市區,這個年紀的人都會很嚮往世外桃源的生活,可是現實些考慮,什麼都不方便的情況,心裡一定會很失落難過,畢竟不能脫離了社會而活,還沒有享受世外桃源的能力,要上班,要吃吃喝喝。


那要看小戶型有多小 大戶型又有多大

如果市區的90平和郊區的140平 我選擇市區

如果市區的40平和郊區的200平 我選擇郊區


我選小房子。

年輕人的時間是很寶貴的,年輕人的社交也是很重要的,在城市中,可以大大減少交通的時間,更方便的購買生活用品、與朋友見面、參加各類活動。

而且,一個人生活的話,也就是一間房,一個廚房,一個廁所就夠了。要那麼大房子,那麼多房間幹嘛?再說了,李嘉誠大大不也說了么,房子最重要的就是地段,估計市區的房子也更容易升值吧。


可不可以都要?


推薦閱讀:

一個人居住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澳門是二線城市還是三四五線城市?
美國是如何保證恐怖襲擊不會在紐約/華盛頓發生呢?
外國都有很多發展的好的、發展的高端的小城市,為什麼中國沒有?
如果忽略行政因素,安徽的省會應該設在哪裡最科學?

TAG:城市 | 房子 | 裝修 | 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