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如英國、美國、印度等國存在類似中國的戶口制度嗎?

就是好奇。請教一下


謝邀!

現代政治文明社會也有戶口登記,但是主要是用來確定選區人口以及選民的歸屬地,較少用來限制公民的基本福利等權利。


其實美國也有學區房,從幼兒園開始競爭就蠻激烈的,而且幼兒園也有面試。 這種私校大多屬於教會, 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而且家長們都是個個有錢到嚇死我媽媽。 可能我神經病吧,除了少數長得像華人和長得像印度人的亞裔之外,個個金髮碧眼人高馬大一臉我祖宗十八代都是純白人血統,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瞬間回到解放前

可能還是我神經病加嫉妒,覺得這種私校對家裡不過中產不是那麼有錢的女孩相當不利,個人經驗,我窮人沒讀過私校,可是真心覺得讀這種私校的女孩,給人感覺都很bitch,一整個毀掉的感覺,當然你可以說我嫉妒。 當然如果家族很有錢的話,那個一整個queen bee的感覺,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世界了。 可能我嫉妒,個人我很討厭私校bitch文化。 看著一個很單純小女孩變成一代碧池,哇,感覺不要太酸爽。 不是說女孩成績不好哦,很優秀哦,但是就是感覺就是精神狀態有問題。 不過男生讀私校又是另外一個故事,整體給人感覺很優秀。

你說有正常不錯的公校,這是事實,但是我實在接受不了美國女孩平均14歲開始性行為男孩十五歲開始嘗試大麻。 我在那種所謂正常公校長大,抗拒性行為加大麻沒有開玩笑一整個很痛苦。 我是全校可能唯一一個處女我一直覺得異常丟臉。。。。。而這個已經算是相對好的公校了。 所以也不要怪大家擠私校,起碼大麻抽的相對少一些


在荷蘭,每人都有ID卡,寫明了個人信息與頭像。不記得是否有家庭住址了。作用是相當於國內身份證,申根國內旅遊機票什麼憑此登機。每次搬家要去當地市政廳登記住址。不同城市登記都是一樣的,自由遷徙,沒有福利綁定。

而澳洲一般是用駕駛證代替,背面印有家庭地址,。每次搬家需要通知車管局(網上也可以),會寄來新的地址貼條,把舊地址貼掉就行。沒有駕駛證也可以去註冊一個類似的ID卡。

這些都類似國內身份證。沒碰到過戶口這樣登記滿全家信息的東西。其實即使是這種ID卡還有好多人反對,理由是個人信息泄露以及提防老大哥出現的可能性。不過在現代這些信息是越來越無法避免的了。

和戶口最大區別是不大可能會和社會基本福利和權利掛鉤,因為這些基本是國家層面統一的。不同州會有政府稅收方面的不同,還有房屋補助之類的也會不同,但這個都是和地區綁定和個人無關,也就是人在哪裡生活就享受當地政策。具體到council可能會有一些當地居民在圖書館或者停車有些小特權。

想到再補充。


實行類似目前中國戶口制度的國家目前世界上是沒有的。

歷史上嚴格實行類似制度的有秦朝,明朝和清朝,最早叫保甲制,商鞅變法開始創立的,一路演變到如今。

其他朝代雖然也有類似制度,但遠不如這幾個朝代嚴格。

為什麼是這幾個時代?是不是有共同特點?才疏學淺如我是沒法給出答案的……

民國時代幾部憲法都寫明了公民有遷徙的自由,雖然偏遠鄉村還是有保甲,但主要是聯防對付土匪的。

民國固然有很多做的垃圾的地方,但是這點沒得黑。

當時最好的城市是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往來居住的城市,所以當年甚至有個猶太人社區,這是他們在二戰前後唯一一個可以只憑藉船票就可以自由居住生活經商不受任何歧視的地方。

上海就是那個時代開始偉大的,所謂海派,最根本的就是海納百川兼容並蓄。

扯遠了,慚愧,希望有所幫助。


坐標 腐國。 除了id卡而外。還需要去警察局註冊,他會給你一張certificate of registration,得好好保管這個,假如搬家了還要去換地址。


北朝鮮?


推薦閱讀:

當我們成為了歷史以後,未來會怎樣評價我們?
關於劉和平《北平無戰事》劇本的著作權糾紛,背後到底是怎麼回事?
從故宮到靈隱寺,星巴克一直扮演什麼角色?
廣東為何會有文化沙漠之稱?這個評價是否正確?
為什麼很多人情緒激動時蹦出口的都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話?

TAG:歷史 | 政治 | 文化 | 英國 |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