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16年我國勞動力總量下降349萬?

2012年我國勞動力總量首次下降,達345萬,2013年244萬,2014年371萬,2015年487萬,2016年349萬。勞動力總量下降已滿五年,勞動力累計減少1796萬。而且放開二胎後,出生人口數量也不及預期,大家怎麼看?


其實這幾年勞動力數量下降速度還算比較慢。五年後63-73這波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生育狂潮就要退休了,市場上一年就要消失掉兩千五百萬左右的勞動力。而那個時候每年要進入職場的不過一千五六百萬。

到時候我們就會看到

一、社保全國性的入不敷出。

二、底層體力勞動者的工資大幅上漲

三、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得不遷往海外

本來不想多說,可是看到有些人過於樂觀了,不得不來提個醒。

有人說,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解決勞動力數量下降的問題。長遠來看,的確如此。但是,中國的勞動生產率為什麼低呢?私營企業效率低嗎?不低,因為盈虧自負,老闆不會養閑人,是廣大國企養了太多太多的閑人。08年經濟危機以來,這些效率低下的國企並沒有改善。反而眾多效率不低的私營企業破產倒閉。

有人說,可以通過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來解放勞動力進而解決勞動力數量下降的問題。長遠來看,的確如此。但是,現有的技術並不能很快實現這一點。我國的機器人行業很落後,與德國日本等國差距很大,五年以上是沒問題的。可如此發達的德國日本解決了這個問題了嗎?並沒有。德國招聘了那麼多土耳其移民還不夠,還接收了那麼多中東難民。日本一方面依靠外國的研修生,另一方面鼓勵老人婦女出來工作,仍然不能解決問題。

看圖就知道,六零後這波人退休後,中國面臨著勞動力數量的斷崖式下跌。如果下跌是漸進的平滑的,那我們還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使用機器人來緩解。但是,這輪下跌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恐怕不是可以掉以輕心的。更麻煩的是,解決問題的時間窗口很快就要關閉,而我們似乎並沒有看到政府的有效行動,甚至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如果連承認問題都做不到,那解決問題就更難了。


下降的太慢了。

應該再下降快點,你看我們很多工作招工都是要求35歲以下,華為還強制要求45歲以上的無薪離職。中國人多,有的是奴才,資本家認為45歲以上的老傢伙還霸佔就業崗位幹嘛,年輕人多的去了。所以中國勞動力下降個幾百萬根本不是事,否則那些公司還設置35歲線?


這裡再從歷史的角度說一下。

漢族的精英或者所謂的上層,一直有臨陣脫逃或者說不負責任的壞習慣。

無論是近代史上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平壤守將逃脫,還是南京大屠殺前蔣介石、林森等國民黨高層棄軍民逃跑(這也是導致南京大屠殺軍隊在城內被屠殺而不是戰死沙場的直接原因),多少將領是臨陣脫逃而被槍斃的?以及現在高收入人群的移民潮。

是的,一個負面新聞可以舉出一個正能量的新聞進行反駁。但不要忘了一個負能量的新聞影響是十個或者一百個正能量的新聞所能等效的。也不要忘了「親親得相首匿」的古代宗法的負面意義、負心每多讀書人,這和現在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多少一脈相傳,不多說了。

關於人口的釜底抽薪,歷史教科書鮮明的指出,現代非洲的落後就是黑奴貿易「抽走了非洲的精壯勞動力」造成的。連養殖場都知道進口種豬、種牛改善基因品質,你以為是在搞笑表演,異曲同工?

而且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大量引進非洲精壯勞動力的同時還對印第安人進行了大屠殺。

那些還沒有離開的人兒,也逐漸喪失對社會的運行機制的信心。尤其是瀰漫在中國人力資源的每一個角落,把強者定義為對弱勢群體的剝削,對同類的欺壓的行為的理念。

在他們眼中,人民不過是一個創造財富的工具,和牲口一樣,沒有價值就拋棄——不信你去問中國的人力資源從業者95%的人都這麼回答您。

而且中國私營企業的裁員多為威逼利誘迫使員工簽訂離職協議多數情況下還不進行賠償,和國外的遣散費制度為核心的裁員有本質區別。這樣一來,使得有能力的人也逐漸喪失了對社會的信心,加劇了社會的運行成本。

最明顯的是,中國的很多企業內對口頭承諾的獎金拖延發放,或者變相剋扣。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深深的印在中國人力資源上。說得不客氣點,這跟搶劫沒有本質區別,還是一個屋檐下的打劫。

這裡可以負責任的回答各位,中國的《勞動合同法》就是一個笑話,就是全國人大的自娛自樂。如果全國人大常委會來一次勞動爭議的執法大檢查,估計95%的勞動爭議法官都可以鈴鐺入獄。

而最終產生的效果,更相當於人口的數倍下降。

所以,和人口斷崖下降相比,更恐怖得還是人口的釜底抽薪和意識形態特徵。

最後,我也愛這片土地,但我的愛還不能用來發電。


勞動力總數下降其實代表了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的兩方面變化,而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在這裡只簡單談個思路。

1、勞動力與勞動替代。

機器替代,技術進步能解決一些問題,但在規模上時間是能否合適,這個難以判斷。

至於低端服務業價格上漲,首先發達國家已經就是這樣了,沒什麼奇怪。其次,這其實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 但問題在於,下限提升了,上限沒上去,中間層上升也不多,那就尷尬了。

2、消費

有人才有消費,投資也是為了讓人進習消費。

人口縮減,這個很麻煩,甚至可怕。

3、社保壓力

實話說,越完善的社保體系在人口結構的變動下,可能受到的衝擊越大,比如日本。

社保金缺口,我不太了解我國情況如何,但是比如事業單位,能節流開源的地方還是有的。

4、不同族群文化群體的人口此消彼長。

守衛土地,守衛文化,需要力量,也需要人。


由於人口過剩,我國勞動力市場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買方市場。這使得僱主們可以趾高氣昂,肆無忌憚地挑選和欺壓員工。

這幾年累計減少勞動力一千七百多萬,其實也就兩個百分點。如果再少幾千萬,我相信就算是馬雲也不敢因為程序員寫了個小腳本搶幾個月餅就亂開除人,也不會再有十三四歲的貴州孩子到浙江打黑工。在保護勞工權益方面,我看供需關係會比任何勞動法和工會都有效得多。

所以,為此感到憂心忡忡的各位,請先思考一下你是僱人的還是被雇的。

至於養老保險的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解決。第一是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我們的養老保險被拿去養了父母輩的人,我們將來養老當然也得靠後輩子孫養著,這沒有疑問。關鍵在於,我們比我們父母輩的人接受的教育更好(不信去查查我國曆年大學入學率),產出比他們多,所以即便我們人數不及他們,也養得起他們。我們的後輩也是如此。人類總是要進步的,所以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可以抵消一部分,或者完全抵消勞動力減少帶來的不利。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國在國際上的投資了。我估計可能大多數知友不知道,日本在國外的投資居然跟本國經濟規模差不多。大家可以想想,如此規模巨大的投資能帶來多少收益。當然日本的人口形勢還是很嚴峻的,我這裡提這個事情只是想說明一個思路。我國在國外有那麼多投資,等我們老了,這些投資也可以養活一部分人。現在我們搞一帶一路,幫非洲東南亞修高鐵,可以看作是國家從國際市場購買的養老保險(當然這只是這些工程的作用之一)。


結合前幾天國家同意黑人在華工作的新聞來看,更有一番味道。


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


我覺得是好事。

勞動力人口過剩,最高興的是資本家和走家。

特朗普批判美國失業率高企。但維持一定失業率是有利於經濟的,因為面對著工廠外烏泱泱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工人只有壓低自己的薪資,努力幹活,才能有口飯吃。同樣,失業人口也是廉價垃圾娛樂,網遊,垃圾食品的傾銷對象,沒有積蓄,無法投資,有點錢都花了,窮人的錢比富人的錢更好賺。

勞動力人口少了,議價能力強了,對於資本家,走家和替走家分憂解難的知乎兒不是好事。對普通人是好事。工資可以提高,受教育機會可以變多,個人更被尊重。對資本家走家而言,有壓力進行產業升級,技術提升,不能繼續靠勞動密集型污染環境的作坊就能賺錢,對於社會整體生活質量和環境,都有提升的。

不要替國家著急,如果告訴你,你生的孩子未來男孩會是農民,建築工地工人,或者小保姆,雞,不知道你願意生么?

前不久和人聊天,感嘆現在保姆護工不好找了。也算曾經的沒落地主,回憶起解放前,傭人跟了小姐一輩子,地主家被打倒,直到八十年代死去,還是忠心耿耿。然後九十年代農村小保姆,給幾口肉吃就很滿足,再後來一個月工資三百,如今三千也找不到人了。日子不好過了。

一句話,你咋不讓你家孩子去伺候人呢?

樓下有幾個答案特別好,國內很多企業,就是解決就業存在的,比如很多鋼鐵廠,解決了上萬人就業,但是產值還不如一個小的技術企業。鋼產量世界第一,很值得驕傲嗎?鋼材堆積如山賣不出去,煙囪里排放霧霾,工人工資還得靠補貼,勉勉強強養活一家老小,這時候再勸人多生孩子,孩子又沒錢教育,你說孩子以後長大幹啥。

至於人口紅利減少導致企業外遷。人多了成本一樣高,企業一樣要走。曹德旺前不久不是算過帳了嗎?中國開廠,除了工人工資是美國的1/9,電費土地稅都比美國高,人多了,土地資源緊張,中國人均才幾畝耕地啊(糧食還得靠進口),中國除了煤比較多,油氣鈾水能,啥都缺,電力不足,只能燒火電,霧霾嚴重電費又高。那麼多人,維穩成本高昂(公共安全支出和軍費一樣高),一大堆人勞動生產率極低,還得靠別人補貼,(比如沿海省份,很多稅賦用於補貼中西部貧窮的省份,中西部貧窮省份,那麼多人,也創造不出江浙粵的產值),於是稅自然也高。至於土地價格上漲大家都知道,搞實業不如炒地皮,很多企業早就轉型房地產了。

這麼一算,曹德旺跑美國了。

還有老齡化,老齡化本質不是年輕人少了,是老年人活得長了,你多生倆孩子也無濟於事。老人越活越長,生存質量也在提高,現代老人比過去的老人身體健康很多。歐美日很多老人七十多歲,心態很年輕,開著敞篷小跑到處兜風聽音樂會,繼續學習,繼續活躍。你真不用替老年人瞎操心,未必要延遲退休,但現在老年人很多在七十多歲之前生活都是完全可以自理的,甚至還能賺點外快,這也要歸功於技術進步,要是沒有馬桶電飯鍋,你就是生四個孩子,給父母抬馬桶燒柴做飯都得累死。未來集中化養老,掃地機器人洗衣機洗碗機臟活累活幾乎全部自動化,老年人生活著急個啥。新一代老年人也不是過去那一代沒有個人生活不懂得消費,如今很多老年人四處旅遊,玩書法樂器攝影,消費能力比年輕人強得多。隨著產業升級,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前三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未來一個年輕人可以養仨老人,養老不是問題。另外樓下回答也提到了,我國和日本在國際上大量投資,未來都可以是養老金的來源。黑綠在非洲中東,一樣可以替中國人民養老嘛。


國有企業、政府、事業單位雪藏的勞動力多了去了。有些國企如果少了一半的人,工作效率會更高。出來的一半可以補上社會勞動力缺少的部分。

就是說體制內的勞動力消化不了,人浮於事,效率低下。體制外,勞動力缺少。


占坑。

晚上到家了,再答。

好了,現在晚上11:08。

開答。

先說結論:形式很嚴峻,是真的很嚴峻!

再過3年,就是2020年。

到2020年,印度人口平均年齡將為29歲,在全球處於最低水平。

相比之下,中國和美國是37歲,西歐國家是45歲,日本是48歲。

但美國、西歐、日本都已經是發達國家,中國肯定還不是。

我們在老齡化上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在發展階段上卻還遠遠落在後面。

所以,高盛經濟學家哈繼銘一份研究報告認為,2015年,中國工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達到了72%的峰值,此後這一比例加快下降,降速比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還要快。

根據中國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的一項研究,從2005年到2010年中國,農民工人數的增長率是4%,但2014年這一增長率僅為1.3%,2015年這個數字可能更小。

目前,應該已經處於負增長。

這也是現在為什麼一方面經濟不大景氣、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還招工難。

我再大膽推測一下。等到2020年。

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都會極速下跌 。


1,大規模基建的結束,是否回帶來更有效率的基建?

2,小城鎮的發展

3,養老產業

4,育兒產業

5,人力/資本效率的對決。


說年輕人口減少能增加就業的,真是被人賣替數錢。1青年人口減少會大幅度減少各種社會需求,百業不興,就業崗位更少。2對於非公有制企業來說,就會削減崗位,尤其是中年高薪崗位,而失業的人因為延遲退休政策更加貧困。3對於公有制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會因為黃金勞動力減少+失業加劇,發不出養老金延遲退休,導致青年人更難就業。4最後各種因素疊加,導致青年就業難,中年失業困境,老年延遲退休多重困境,生育撫養力更弱,新增青年人口更少墮入惡性循環。對了,難道你們不知道資本逐利,產業外移尋找廉價勞動力+中年失業大軍競爭,更加劇青年就業難薪金低?


關於人口,特別是中國人口,目前有兩種比較悲觀的觀點。

一種關於中國人口的悲觀觀點就是,中國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未來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勞動力人口不足以支撐中國的發展。

這種觀點過於悲觀。

發達國家人均gdp高,收入高,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高!

我國人均GDP低的原因也是因為勞動生產率水平低!

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

中國要提高收入水平,必須通過發展科技,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

我國目前勞動生產率處於什麼水平?

2015年,我國單位勞動產出只有7318美元,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8487美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與美國的98990美元相比,差距更大(國際比較表明我國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

這裡我們舉一個具體的列子看看差距。

2015年世界500強中,排名2-6的為石化能源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別排第3和第4。

從數據可以看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人均產值遠遠低於國外同行!

從勞動生產率角度來看,目前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太低了。未來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智能製造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釋放大量勞動力,完全可以彌補所謂的勞動力不足。還是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例,如果其勞動生產率達到500強同行水平(國外同行一個人的產出頂中國10個人的產出),其釋放的勞動力就很可觀。

另一種觀點是人口資源悲觀論,其認為中國人口眾多,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將會消耗很多資源,地球目前的資源不足以支撐中國這麼多的人口過上發達國家那樣的高水平的生活。這種觀點在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普遍。比如奧巴馬就說:超10億中國人過美國人生活,全世界都將很悲慘。

我們看一下世界人口總數,2015年是73.47億。從人口增長圖,可以看出,世界人口自工業革命後快速增長。

工業革命後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靠的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可利用資源的增多。

舉個列子,1909年發明了人工合成氨的方法,開啟了人工固氮的歷程。

氨是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之一,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除氨水可直接作為肥料外,農業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銨、磷酸銨、氯化銨以及各種含氮複合肥,都以氨為原料。

化肥的使用以及育種等科技進步,大大提高糧食產量,糧食產量的提高支撐了人口的增長。

在氨發明前,只有豆科等少數種類的植物及微生物能夠進行固氮。

當今世界,科技還在不斷進步,誰又能保證以後人工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甲醇等有機物的技術不會發明?可控核聚變技術不能實現呢?

發展科技是解決人類面臨問題的唯一途徑,更是解決中國面臨問題的解決方式!發展教育又是發展科技的唯一途徑。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反過來又促進科技發展,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所以,不管西方發達國家怎麼看中國,中國自己不斷發展才是王道!

既然有知友間接提到了本回答,那就多羅嗦幾句。

如果單純從人口增長的角度來講,那印度才是強國。

人口增長率(%)

從人口增長率來看,2015年人口增長率,印度最高1.2%,美國次之0.8%,中國0.5%,日本-0.1%,德國0.5%。

這裡需要注意的就是,印度人口是自然增長。美國死亡率高於中國,出生率與中國持平,但人口增長率高於中國,主要是由於新移民的加入。

德國2015年人口增長率與中國一致為0.5%,主要是接納新移民的原因,看看德國人口增長率曲線就明白。如果不是接納新移民,德國跟日本一樣都會是人口負增長。

所以即使是藥丸也是德國、日本先完。德國日本的人口問題的本質在於人口的負增長,工作可以用機器替換,但是人口負增長總不能因為使用了機器,而將機器人算成新增人口吧!

德國估計會因為接受大量穆斯林人口造成社會分裂而玩完。

日本在不接受移民人口的情況下會自己玩完。

美國在接受新移民人口量上不如德國猛,加之人口基數也大,國內文化比較強勢,應該能夠消化而不會造成太大的社會分裂,不過這也不好說。

中國人口增長率目前是0.5%,在二胎放開後應該會有所回升,如果能夠回升到0.7%左右最好。

所以對中國人口的未來不應悲觀。可以從2016年人口增長率看出好的趨勢,2016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比上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 ‰;死亡人口977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09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 ‰,比上年提高0.9個千分點。(2016年全國出生人口1786萬人 出生率12.95‰)

對於人口,關鍵是經過經濟科技發展,高等教育普及不斷提高人口素質,這樣才能增強競爭力。而不是像印度一樣只是單純增加人口數量。

粗出生率(每千人)

粗死亡率(每千人)

人口增長率更多關於中國經濟科技信息可移步這裡

中國真的能在未來抗衡美國么? - 者也的回答 - 知乎


國內記者天天為資本家擔憂,想問問記者們都是資本家嗎?


沒關係。

我們不是有統計局,人口學專家和計生委嗎?

實在不行,還有辦法,所謂計劃生育好,黑綠來養老。


作為在知乎經常潛水的知乎er,一般是不敢發表什麼言論的,因為知乎大神多,怕被打臉。但是知乎什麼時候水平降低到這種程度了?有些答主真是什麼都敢說啊,讓人看了哭笑不得,所以我也有勇氣來回答了。畢竟什麼水平的回答都出現了。

我先發表一下看法,就是中國現階段的產業仍很低端。如果高端產業跟不上,轉型不成功,這絕非好事,會禍及人人,尤其是中低層的人們。

首先是中國現在的養老金問題,跟這方面牽扯最大的肯定是中低層和底層的人們。作為中國經濟騰飛30年的支柱,50、60、70後的人口大潮在作為勞動力的時候,國家是發展最快、負擔最輕的時候,但是這些人到了退休,干不動了,需要拿養老金的時候,誰來供給?80、90這些中國歷史上出生率最低的獨生子女?80、90後如果所處的時代,完全乾的是高端產業,中國完全是發達國家了,那養老也會仍有壓力。況且中國現在所處的低端產業的國情呢?還是到時候上街遊行示威?對於效果,我不報樂觀情況。我真擔心產業轉型不成功,到時直接說養老金會崩不恰當,但是延後是肯定的了,說不定跟日本一樣,60歲了還要出來上班呢。

有位答主的觀點尤其可笑,他認為勞動力的減少對底層勞動者是好事,因為勞動力的減少會導致勞動者的議價能力攀升,減少企業主和僱主對勞動者的剝削。excuse me?你確定懂?這種看問題首先被階級立場左右,帶有主觀情緒,用身份作為判斷標的看法肯定有失偏頗,所以言論除了會誤導他人,再沒什麼作用了。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一句,中國如果轉型不成功,僅僅是勞動力減少了,絕不會出現他所說的情況。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外企撤離,本土企業外遷,低端產業被淘汰,更多的熱錢流向資本市場。你覺得這種情況會讓底層人民生活幸福嗎?而且苗頭現在已經出現了,像紡織業這種依賴人工的低端產業,已經開始向東南亞遷移了。就我身邊的現實情況來說吧,從15年開始製造業就開始下滑了,到16年底,大大小小不少的工廠已經關門了,沒關門的也屬於無利潤硬撐了,當然也有早些年迅速竄到了本市或本省行業的領軍者們,效益依然不錯,但是基本對未來都不樂觀。這裡就說說那些已經關了門的吧,可以作為參考,小一些企業主,關門後有些上班去了,有些甚至賣保險去了,這是真事,很多小微企業,老闆本身就是身兼數職的,對於自己操的什麼心自己最清楚,一旦盈利達不到自己的最低要求,又沒有新的出路,而發現給別人上班收入還不錯的話,轉身就變身為給別人打工的。而有些仍在尋找新的創業方向。中等一點的,老闆手裡有個千八百萬的,基本都投身資本市場了,要麼就是去大城市,省會城市買房去了,有些還去給一些大學生當了天使投資人,當然這些分很多種情況,還有三角債負債纍纍的,即便這樣還去投資呢。規模大一些的,攤子大不好收拾的,也在逐步縮小產能,閑置出來的廠房要麼租出去了,要麼自己新開個XX科技,XX網路的公司用了。當然實際情況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可種各樣,但總之,就是製造業的不景氣,造成的投資過熱。而那位答主,認為搬磚的少了,搬磚工的議價能力就會上去,這樣收入就提高了,生活水平的層次就提升了。簡直不要太搞笑好嗎?勞動力與企業永遠都是有個比例的好嗎?

總之說了這麼多,我基本觀點還是感覺勞動力的這種斷崖式下跌,中國國內現在貌似沒有做好準備。國家宏觀上也是寬鬆政策,各種倡導和鼓勵,也許是希望說不定哪盞燈亮了呢?


代表養老金的問題越來越緊迫了。日本老齡化之前養老金制度已經建立,沒有中國大多數老人掛空賬那麼嚴重,而且海外再造日本提前布局,有大量的海外資產盈利。中國這邊吃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參加勞動的增長還上不來,目前是省級統籌,那些吸收勞動力的大省(廣東、江蘇、北京、上海)養老金賬戶肯定充足,輸出勞動力的大省(東三省、荷蘭、四川、湖北)賬戶肯定底氣不硬。未來如果真出問題,還得減少養老金待遇,或者中央統籌(談何容易).....勞動力跟不上是最難解的局


其實是好事,

好多行業,尤其是製造業,其實根本就不該有那麼多工作崗位,但是人力成本太低,依舊讓很多小企業有了生存空間,雖然品質沒法看。

勞動力減少,成本上升,製造業該換由機器開始主宰了,剛好一波產業升級。


結論:5年後勞動力(16-60歲)數量會呈現斷崖式下降。

20—30歲 人群數量估計,將在5年後比頂峰 12年 減少三分之一。

以上為官方公布數據,以下為個人粗略估計

不怕老齡化,只怕未富先老,只怕工業自動化跟不上神州老齡化的步伐。

ps:17年後數據均為個人心算出的數據準確性極低,但大致能推測出勞動力總量的整體趨勢

pps:網上找的歷年出生人口數據,隨機選了幾條統計數據驗證了其準確性,數據靠譜。

驗證以上統計數據使用的工具:

國家數據


我覺得排名第一的答案有不妥當之處,不過有些人的解決辦法非常不接地氣。

勞動密集型轉技術密集型企業。

這有普遍性么?用腦子想一想?

美帝科技,互聯網多麼迅猛,技術密集型企業怎麼替代勞動密集型?支持特朗普的藍領工人那裡出來的?

勞動力少,人力成本增加,勞動者狀態提高。。

這是良性循環么?

這是良性循環么?

這是良性循環么?

資本家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乖乖交錢。何況資本家的利潤可以迅速足夠支付增加的人力成本?

完全可以跑,為啥必須在你這裡?

完全可以轉行,廠子倒閉轉手。

難道你能強迫他們開工?


推薦閱讀: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多大才算大?
為什麼多因子模型不做時間序列的股價預測?
大數據風控用了什麼模型?有效性如何?
SPSS做相關分析,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但相關係數低,怎麼解釋?
假設有一個「真」隨機序列,那如果把這個序列記錄下來重新放一遍,請問還是「真」隨機么?

TAG:經濟 | 人口 | 統計 | 中國 | 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