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下的三觀是怎麼樣的呢?


瀉藥 @緗寧。這個坑有點大,QAQ下次不要把我拖下水了。

年輕人做事的確是熱血澎湃但是容易虛空·要務實

因為,說真話很耗血條。55個小時寫了3萬+字的東西,真XX累。闢謠比造謠累多了,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我是智慧的分割線,,,

很坦率地說我的世界觀實際上是在變化的,所以如果發現前後回答差別很大,打臉,請無視。【微笑】【認真臉】】另外,不喜勿噴哦。

世界觀:(這個隨便一扯就是2。5萬字以上,現在腦子在燃燒,就簡要寫一寫)

【2017.1.10補充,世界觀還是寫了8500+】

擁有理想主義情緒的理性者知乎專欄

有理想主義思緒的實用理性主義者,希望憑藉這個時代的潮流塑造一個某種意義的「理想社會」2000 年左右出生的人目前的世界觀與生活圈子是怎麼樣的?

這兩個版本是我之前對外世界觀的主流版本。我們會更多的思考未來,面向未來。而這種思考和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信息,使得我們快速進化,誕生了新一批「思想家」。(這不是我說的,來自死者君,但是我們高度一致)。現在這個世界,看似有點亂,實際上更亂。但還是「在意料之外,在情理之中」

概念1.世界永遠不是和平的,因為戰爭代表的是階級鬥爭,是生產力的總體競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第一性與實踐的客觀性。

回首這次選舉,特朗普、希拉里雙雙被評為「最不受人歡迎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中下層選民中廣受讚譽,卻被精英階層所反感,而希拉里則恰好相反。眾所周知,本次美國大選,已經淪為了「角斗會」,希拉里和特朗普都互相進行了毫無下限甚至於病態的攻擊行為,美國大選局勢的混亂不言而喻。隨著2007年,經濟危機帶來的蕭條,人民對國家統治者的不滿慢慢積蓄,人民開始尋求政治上的變革。在這種客觀條件下,美國大選必將出現一位維護底層人民利益的激進候選人。而這,就是特朗普今天能站在美國白宮裡的原因。

知乎專欄

2.世界是變化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時有條件暫時的相對的。

保守是舒服的產物。勿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勿沉湎于榮光,勿忘!」說完,他又陷入了回憶之中。望著荊公一臉的倦容,我不忍心繼續打擾:「荊公,早點休息就此別過。」「切不可墨守成規,切不可保守,切不可麻痹大意。。。」嘶啞蒼老的聲音一直回蕩在山間。

落後與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當一個社會沉浸在天朝榮光中不可自拔,他就必然滅亡。——這個中國人都知道甚至有點反胃的概念,不必多說啦。知乎專欄,我的這篇競賽作文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放上來,現在明白了吧。

我的50篇回答就經濟文化政治(從國際,然後繞開水表)而言形成了閉環,我就不安利了。這是一個00後的文選集。舒集 - 知乎

3.世界是變化的,階級是存在的,陰謀論暫時持懷疑態度。

中醫為什麼曾經長期不被西方主流媒體所認可?主要就是因為西方科學技術主要遵循的是:可證偽與證實。而事實上中中醫憑藉的是經驗,但是它不一定證偽。那麼在西方的體系中認為他們是歪門邪術。對此中國人表示很理解,但的確他們的style是這樣要適應。同樣的,陰謀論也是這樣。這個社會紛繁複雜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一些狗血比小說和陰謀論還XX但它們發生了。陰謀論發揮作用的時候我會承認它,但是平時我還是持謹慎態度。

之前的陰謀論現在證實了

外媒:特朗普改口承認俄羅斯黑客曾干擾美國大選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其實對陰謀論做懷疑態度就是我下面的結果。

4.少做價值判斷,多做事實判斷。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產生的時評,一旦蔚然成風,必然對社會轉型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時評用得好,對於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大有裨益。反之,有害的評論比有害的新聞具有更強的煽動性和更大的破壞性。

時評的勃興不僅為公眾提供了「觀點的自由市場」,同時它也是轉型期民主意識得以啟蒙、社會整合得以完成、社會共識得以形成的推動器。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組織結構變化,社會階層分化重組,利益關係重新調整,利益衝突加劇。另外,主體性社會精神文化認同失落。思想信仰日趨多元化,世俗化的文化流行,民族虛無主義、文化殖民主義甚囂塵上,社會心態浮躁困惑。與社會轉型伴生的社會問題也加劇了社會向心力的衰減,腐敗、貧富分化、權錢交易、法制建設滯後,道德評價失衡,使得公眾對社會公平、現行制度和改革目標的信任感與希望降低。這個過渡性時期,舊的理論形態、價值觀念受到嚴重衝擊,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社會生活的一些領域出現了秩序混亂或規範真空。時評的勃興,為各種意見的交流與辯駁提供一個「公開的講壇」,讓各種浮躁,混亂的社會思潮以評論的形式自由地爭辯與鬥爭,妥協與交融,從而去偽存真,最終形成凝聚和維繫一個社會的「社會共識」。

時評不是抬杠,時評的作者在評論事實發表自己的看法時,應該有一種不吐不快的評說衝動,應該有一種激情在裡面。但現在的許多時評成了為賦新辭強說愁,沒話找話,從而演變成了找茬抬杠,時評寫作成了一種文字遊戲,被「據報載、眾所周知、一般而言」這些「口頭禪」捆住了手腳,變成了現代八股文,所以有讀者認為現在有的時評「惡俗之極,忍無可忍」 [7] 。除了在表述上的套話空話毫無新意之外,《人民日報》評論員劉成友 [8] 也認為當前的時評有結論一律的現象,大體是一要加強監督,二要靠健全制度,三要靠完善法治。還有就是要人性化、多些人文關懷等。他覺得時評不能甘當易碎品,時評要更多地融合傳統評論和雜文的優長之處,那樣時評才能更有生命力。時評的生命力在「小」而「精」:「切口」要小,表達要精;觀點要「小」,道理要精;文章要短小,語言要精準。

2.時評應積極成事而不是消極敗事。時評的根本出發點應該是積極進取、理性建設性的 [9] ,在行文態度上是與人為善的,也就是要做社會進步的促進派,而不是不管遇到什麼都掄起批評的大棒,那樣做法無益於事,徒增浮躁而已。時評的目的是在於問題的解決,而不是盲目的批評、扣帽子,引起群眾對社會的普遍不滿。對於一些新出現的事物,要允許試,允許看,一些新的嘗試如果在時評的干擾下中斷,那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時評要有一定建設性和可操作性。只是看到問題,或者只是覺得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就不假思索,匆忙表達,並且一味的為了出新出奇,而缺少周到的思考,這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時評在針砭時弊的同時,要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就如何解決。《淺議新聞時評的意義與弊病

人家寫的比我好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5.世界是可知的,但是追求真理是無限的。知識的海洋太大,終身學習高效學習。

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接觸的無知的範圍也比你們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古希臘)芝諾

蘇格拉底更精闢: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6.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這不是狂妄也不是初生牛雛不怕虎,而是經歷世事的一種感悟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其實00後的戰鬥力遠遠比前面好。要記住,一個國家一旦要發展,一代青年比一代強是必然要求。現階段有一些領域不行是因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有些經驗是要靠閱歷堆出來的。

大家怎麼看00後這一代 ? - 舒集的回答 - 知乎

AB站的興起始於日本動畫,漫畫(國內簡稱動漫)文化,別名二次元。

AB站憑藉著90後00後廣泛的二次元文化基礎,在一眾視頻網站中異軍突起,並且擴展進了超多的板塊,其中就有特別值得關注的一個板塊。

科技板塊。

由於90後成長的時代是家庭娛樂中心從電視轉移到網路的時代,所以我們身上接受的文化既包含了傳統電視內容也包括了網路內容。網路視頻娛樂興起初期即是依靠複製電視內容存活,之後才出現了所謂的獨家網路內容。

由於受到日本動畫影響,我們這一代人普遍都很「中二」,但是使得我們更多的想起未來,因為動畫作品的超能力,機甲設定都是未來科技。知乎上曾看過一篇論文的解讀文章,論文大意是國家母語語法里時態包括未來時的比不包括的觀念上更注重未來(儲蓄更多,借貸更少)。於是我就認為,我們這一代人註定比90前更注重未來。恰巧我們又銜接上了網路,網路帶給我們的內容遠多於電視,且可以自主選擇內容,再也不被電視的時間,空間所限制,於是網路娛樂在我們這一代迅速普及,讓90後拋棄了電視。

AB站科技視頻之多簡直不可想像。並且以視頻——人類接受信息最多的感官來呈現,配以音頻,大大減小了我們這些遠不到接觸科研年齡的孩子了解科研前沿成果的成本——過去是需要去科技館的!

90後也更容易更早的理解那些抽象的,在人類科學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概念。比如:概率、熵、博弈、無窮、量子、演算法、悖論。

90後學習各種軟體、技術的成本大幅下降,視頻的學習效率甚至優於課本,換老師的成本幾乎為0。軟體舉例:adobe系列(PS,AE),編程(為防止各位程序猿們互撕就不列語言了),Mathematica,CAD,初音未來······

學習專業知識成本大幅下降,就算你在初中也能看到世界一流名校的課程,自學能力上升。

只要你感興趣,總能找到自學材料。

所以我們這一代從小接收信息遠超90前的人,必定會比90前更加優秀,可以說我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成長在海量信息,最先利用網路變聰明的一代人。 互聯網對我們來說就是第二大腦。

90後從小就接受海量信息,處理信息能力更強,隨之而來的就是閱讀量和閱讀速度的增長(可參考長篇網路小說的興起,我的同學中某些中毒閱讀者對網路小說的閱讀速度可達到每分鐘3000字之巨,我看報紙速度也在每分鐘1500字以上)。世界形勢要變天?(2016 年下半年)

這是九零後,他們還不是網路時代的原住民。00後才是。網路是水,我們是魚。所以感受不到互聯網時代對前幾代人的衝擊。

7.世界也是不公平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窮人思維富人思維當笑話聽就好。

自己的模聯圈子。這是一個精英與大師級的圈子,為大學生活做鋪墊,與智者談,頗宜也。大部分都是朋友圈點贊的主,這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圈子,以優雅的辯論為主,以紳士的西裝為輔。

同學圈。橫跨七大洲四大洋。除了英國,其他都差不多齊全了。首先,三年的同窗情感是真誠的,大家都非常開心,因為在私立學校讀書,大家都不談起錢,這樣風氣還好。一般來說都是球場摯友,飯堂霸王,同桌的小故事為主,夾雜的一起抄作業,一起拿望遠鏡看女生宿舍(住宿生),一起躲避老師收iPhone,一起推心置腹談人生,一起喝酒吃烤肉的人生(學校後門收外賣,偷偷摸摸帶進來)。因為私立學校,我發現我的同學是以中產階級為主,各色人等出場,雖然一般不說起錢,但是包打聽的我發現同學家境由中產階級到上層人士都有(5000每月到5000萬每月),從法警到職業經理人到工廠主企業家到G省廳級金融幹部。這些經濟基礎決定了我們可以像馬斯洛說的那樣超凡脫俗。正是這樣我們無話不談,我們私下裡的思緒深入社會一線,有些現實遠比故事奇妙,比藝術深刻,。在這個圈子裡,我得到升華。我可以從A同學口中了解到某中日合資企業衰敗的秋風掃落葉,也可以從B同學嘴裡套出王者榮耀的秘笈,更可以從C同學的微笑里了解XX銀行業務在中國經濟體制中的真實作用,也不妨試試從D同學的手機里扒出妹子的照片,聊聊sex和love,從E同學口中吐槽B站的大角蟲,從F同學身上看見歷史學家的風範。這樣一來我的人生豐富多彩。

2000 年左右出生的人目前的世界觀與生活圈子是怎麼樣的?

8。上述講的社會大背景在20年內不會被推翻,那麼它就是自然規律,你必須要遵守。每個人都應該做一個理性的經濟人。這五個字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理性」「經濟」「人」。別想著YY推翻現政權了,沒用,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成為統治階級來得好。而且我這種中間者已經很惶恐了,畢竟比你NB的人比你還高效率,還努力。

從整體上來講,兩所學校的學生,其一生的命運恐怕已經定型。不論老家的學生們在後續的人生里如何追趕,早年巨大的差距,都永遠只能縮小,而無法真正趕上了。。

蟲洞,時空的扭曲者,打破常規的穿梭通道。

未來中國教育的變化,總體會向著強者更強,弱者很弱的方向演化。然而,互聯網教育在這個結構上打通了一個蟲洞,似乎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

理論上,互聯網教育的成本將會很低,世界最優秀的教育資源將因為互聯網而變得廉價。在此力量的作用下,三線城市的學生將更加平等的接觸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從而縮小與一線城市學生的差距。這是一股真實存在的力量。

目前,互聯網教育尚未形成氣候,主要發展的是在成人和大學生的自我提升領域,學校線下教育還沒有受到明顯影響。未來,當學校教育也受到影響的時候,教育在一二三線城市之間的差距將會顯著縮小。。。嗎?

這個世界的運作,經常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當互聯網教育給所有人帶來便利的時候,當它成為一個人人觸手可及,並且深不可測的資源的時候,你認為誰對他的運用會最為深刻有效?

一個打拚商場幾十年,坐擁一億資產的老闆,和一個打工幾十年,每月工資5000的工人,當出現一個新的商業機會時,你認為誰更有可能抓住它?

我幾乎可以肯定,越是發達地區,越是基礎水平好的地區學校,對互聯網教育資源的應用將會更深刻。北京上海等地,互聯網教育已經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很多一線校長已經開始想各種辦法利用網路資源推進教育了。比如,上海嘉定實驗小學,已經做了成套的數智化教育,每個學生一個ipad。當其他學校的老師還在低效的手工改試卷的時候,他們已經在電子平台上進行作業自動修正,並教學生用幾何軟體畫圖了。

我的觀點是,互聯網教育並不會縮小一二三線城市學校總體之間的差距,甚至有可能會加大。然而,它會給小城市的學生個體提供穿越蟲洞的機會

互聯網不會主動去教育一個人,但是它給有自主動力的積極學生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在小城市學校總體上無法與大城市競爭的時候,少數學生,大可以深度挖掘互聯網資源,接觸最前沿的信息,認識廣泛的世界,從而實現蟲洞穿越。

有些學習項目,如創業體驗、微生物培養課題、國外的主題夏令營等,無法通過互聯網獲取。但剩下的素質提升項目,如,批判性思維課程,多元文化理解,理財常識,現代公民素養等,基本可以被互聯網課程完全覆蓋。這樣的一取一舍,一線和三線城市學生之間的差距將被縮小到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這也是未來小城市學生進行個體性教育提升的最好機會。

中國教育會變得越來越強,中國的國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強。與此同時,教育將在某個節點開始迅速進一步分化,並帶動中國社會階層的加速固化。這些在分化當中受益的精英,一方面將穩穩的壓住下面的人群,使其無法大面積翻身;一方面,他們又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科技、經濟、商業等多個領域做出巨大貢獻,全面提升中國的經濟文化水平——被壓得無法翻身的人群,將會獲得更好的社會保障與福利。如果上述系統能夠實現,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較好結局了。在可見的未來,中國的教育與綜合國力,都會以複雜的結構,變強。

作者:葉修 鏈接:知乎專欄

價值觀:

1.理性經濟人。這是我下文闡述的線索。

2.人生意義(價值)這個要分層次,為了理解我的思維,先回顧一下歷史:

1.生物學意義上的,最本源的:

人類是來延續人類文明的(不過這個文明這個詞本來就是很有意思的,因為它本身就是被人類自行定義出來的),我們之所以活下去,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的基因不願意麵對死亡,就像是病毒,不斷的破壞,不斷地複製,甚至殺死寄主,雖然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在我看來,一旦這個問題得解,便是人類文明的終結。人生來的意義是什麼? - 舒集的回答 - 知乎

這個在許多科幻作品中發揮的淋漓盡致,許多宗教的末世情結也來源於此。

當生命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時,距它最終解開這個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了。」看到人們仍不明白,他接著說:「比如地球生命,用了四十多億年時間才第一次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但那一時刻距你們建成愛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四十萬年時間,而這一進程最關鍵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時間。如果說那個原始人對宇宙的幾分鐘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其後你們所謂的整個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去拾它罷了。」——真空衰變(4) - 《時光盡頭》 朝聞道 - - - 在線讀書 - 噹噹網

一神論宗教就是通過單一強大「神」的光環使得信徒獲得信賴,然後通過這一份信賴帶來的對信徒本身行為的影響力以經文的形式來加以落實,最後通過這些信徒自發遵守的效果完成「神跡」,最終導致宗教影響力的上升,從而對未信教者產生正反饋,再對比腐朽無能的政權與令人失望的世俗生活,自然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這在生產力水平並不發達的封建社會是無法阻擋的一種力量 知乎專欄

2.在(1)的基礎上,人類進化了社會關係。督工說過了我就不班門弄斧了。人類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進化出了語言,構建了複雜而完備的社會關係。在社會關係中獲得認同是人實現自身價值的主要途徑與方向。在社會發展中貢獻自己的智力與體力成果從而獲得群體認同就是這個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我們批判這個世界的人與事不就是通過」他們的事迹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是否符合社會對他們的需求「來看的。汪兆銘當了漢奸所以XX,當年他刺殺清帝國大員所以是革命人才。而常先生不也是這樣?至於耄鄧蛤刁等不可描述任務不也是?幾百年之後大浪淘沙能記住多少?對吧。

對社會關係的認同導致現代社會必須強調EQ。但是對EQ過度解讀真的禍害匪淺。

我小的時候就見過一些雞湯,毒害人類。

EQ湯曉菲發新專 煲一碗秋天的心靈雞湯

書摘:測測你的EQ - 管理雞湯 - 世界經理人網站

以地球的規模,人類在石器時代就擴張到了整個地球的陸地,殺光了幾十種大型生物,掐斷了尼安德特人等支系血統,而高級智慧生物又幾乎必然產生在陸地。基本可以確定這麼大一個星球不會出現兩種高智商文明生物共存的局面。但我又找不到理由為什麼一是我們這一支猴子先建立文明,不是其他某種生物的後代。所以,幾乎可以斷言:假如歷史有所改變,其他智慧生物在地球上建立文明,他們也會發現自己獨一無二的智慧地位,也會提出你這個問題(當然語言和表述方式都完全不同)———在地球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問題存在本身就說明問題是必然成立

:是什麼原因使人類的智商遠遠高於其他生物?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3)現在社會結構,人際關係發展帶來的是觀念碰撞。此時就炸開鍋了。

各大思想輿論混雜,先按下不表,看看下文。

然而,也不能說歷史是一個周而復之的鐘擺。中國年輕人被資本主義世界的1/4周期嚇到,發出的驚呼聲音大到前所未有,這本身就是歷史爬上新台階的表現。自古以來,新傳播方式的出現一定會讓更多的人能主動參與歷史,然後新一代年輕人就會創造新的社會結構。從竹簡時代的舉孝廉,到印刷機帶來的科舉制,再到報紙普及製造的大革命時代,莫不如此。

現在互聯網推著幾億中國年輕人來了,他們開始發現歷史的震蕩,開始體會資本主義的無情,開始掂量自己的野心,開始期盼一個大變局時代,這真的可以說一句「心誠則靈」的!作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批工業人口,作為第一批以平民身份關心世界變局的高等教育人口,作為第一批可以和全球同齡人及時交流的年輕人他們相信什麼,真的就會來什麼!但是,他們得首先發現人類在歷史大潮中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把自己當成隨波逐流的一條小船,只惦記著能不能渾水摸條泥鰍。這個轉變同樣需要時間。知乎專欄

這是一個價值觀遭到重塑的時代。我的價值觀暫時還不系統,因為我覺得我沒有看透方向。但是我意識到中庸學說的重要性。這個中庸就是無為而治,此無為不是無事做為,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在實踐的基礎之上,用事實說話;(CCTV-1《焦點訪談》的口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是腳痛醫腳頭痛醫頭;而不是腳痛醫嘴(郭嘉機器堵住人民群眾的嘴來防治輿論崩潰),也不是頭痛醫腳(上層建築的問題用下面解決:府肉貝攵問題只打擊下面而不動咳咳),更加不是扣帽子,放飛機(自干五雨白左毛左與極端保守綠與木黑),而是心平氣和實事求是。

這就像你用牛頓的眼睛,無法看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世界,你用愛翁的眼睛,也無法看清玻爾的量子世界。活在自己的世界都是對的,看著別人的世界卻是錯的,除非你放下自己的思維慣性。知乎專欄

我無意談不可描述國家的不可描述制度,也無意評價不可描述party,但是社會現實就是這樣。現在怨氣太重,這不好,不符合知乎的地位:真實的問答社區。我的世界觀第四條就是:「少做價值判斷,多做事實判斷」。為什麼老人家與中年人普遍平靜如水,第一個是他們看淡麻木。第二個就是意識到:不值得。做價值判斷本身就是不經濟不太符合付出巨大時間投入所獲得的價值。

蛤的悶聲發大財,燈的實事求是不也是這樣嗎?XX主義本來就是工具嘛。為什麼要把XX抬上天,把鍾國忑色蛇灰朱毅搞得那麼不可描述,對吧。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嘛。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嘛。不是蛇灰朱毅一定就沒有市場,不是資本朱毅就沒有計劃,對吧。傻子才在瞎比比而不是借大家吵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搞事情對不對?哈哈哈哈哈。你笑我太瘋狂,我笑你看不穿。要務實不要務虛。真正的實用主義者不會叫自己實用主義者,所以實用主義不存在。【手動滑稽】

1.在這個國家,有理想的人尤其必須內心堅定,必須經得起各種無來由的謾罵。讀書人一生取經,命當如此。你既然走了取經那條路,一切都是你應得的。你只管趕你的路,取你的經。有白骨精不是你的錯,沒有悟空也不是你的錯。

2.為什麼人們賴以交流的手段越來越發達,而交流的效果似乎越來越差?想表達、能表達的人越來越多,而願意傾聽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各說各話。每個人都在表達,又似乎都在自言自語。什麼也聽不見,什麼聲音都不再重要。即使社會層面達成了某種共識,如廢除拆遷條例,但是,在政府層面的推進卻困難重重。一個說「這個雞蛋不好吃」,另一個說「你還下不出來呢!」大家似乎只在做無效的交流。——經典摘錄--讀熊培雲《自由在高處》

人生觀:

做事情永遠要有一個計劃,要有一個方向去做。才能事半功倍。(總綱)

1.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你的人生觀來源於你平時對事物的認識(什麼有價值?什麼沒價值?)(世界有什麼?黑暗的?還是xx的?)對於我而言,世界觀和價值觀決定人生觀念:最重要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任何一個人的生命。我認為每個人的自由都有最大範圍,邊界就在他人的正當利益之外。我們相互尊重,相互體諒。這很樸素,但很實在。

自由並不複雜。美好之世界,美好之人生,不外乎各人順其性情做好分內之事。而我之積極做事,也不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盡責與從容而已。我一直認為「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是一句非常有禪機、非常樸素莊嚴的話,即勤勉於當下,努力於今朝,修行於日常。——熊培雲

2.時間是這個三維世界唯一一去不復返的東西。時間地點人物(事物)是小說的三要素,也是這個社會定位的三要素。舒集20171.10.21:28在銀河系獵戶旋臂太陽星系第三顆行星體的(11X E,23N)坐標打字。這個事件是唯一的。現階段消息極其豐富,轉化為知識也很多。但花花世界很容易使人迷失,這在現代社會就是犯罪。也可以理解某些父母對孩子上網早戀極其敏感,時間大過天

我說過了,中庸之道是個好東西。任何事情都要有度,水喝多了人會死。別的事情就更不用說,時間分配要精細,可以時間稍有一點松,但是絕對不能浪費。哪怕開開心心的玩也不能後悔。青春無悔不是白說的。我初中入學第一課唱了

體內水分瀦留過多導致細胞內水含量過多引起細胞功能紊亂,同時引起體內電解質紊亂。

過量飲水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血漿的滲透壓降低,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

輕的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甚至死

亡。——生物老師如是說。

3.熊培雲先生說過;「自由在高處,站起來,你就超越了空間看見了時間。當你能超拔於時代苦難之上,人群之上,你能從自己出發,以內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大家都是聰明人,就不要做那些低效率的事情了。(撕比等等)高效率做完事情,無論是開開心心還是平靜的,做喜歡做的事情,人生就這樣過了,不也快哉。其實成功本身不就是一種感覺嗎?本質上所有事情的感知不都是那幾根神經嗎?沒錯!是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不吸毒?就是因為太過容易不懂得珍惜。

當你真正的喪失對宏觀事物的興趣的時候,那麼這個世界在你心中還有什麼意義?與幻念有何區別?生命在於運動,在於活力。一方面這是基因導致的,基因讓生命必須存活,那麼就要運動。另一方面,生命的意義也在活動之後的成就感中獲得。像我現在,瘋狂打字,為的是什麼?獲取新增知識的喜悅然後完成對外在的表達。 @吳清緣幾天晚上寫了一篇文章,我首贊了,並且給予高度評價。

我一直在本回答中強調:我很少做價值判斷,多做事實判斷。

但是,他讓我願意做這個價值判斷。

因為在這個時代,除了理性經濟人這個身份之外,你還需要一個皮囊,需要一些東西來維護滋潤你的生命。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賦予自己的存在意義的過程,這是人類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人類最根本的發展是解放生產力,我很榮幸我為此做出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他(文章中指劉慈欣——舒集注)真真正正熱愛自己的故事。

並且由衷地渴望讀者能享受他的故事。

我相信,科幻始終是劉慈欣的精神家園。

優秀的作家對筆下文字的態度總是近似的。

對文學的尊重近乎偏執,並且浸潤在他們的字裡行間。

賈平凹寫作《秦腔》,在《後記》表達了自己對於創作和故土的一腔深情:

書稿整整寫了一年九個月,這期間我基本上沒有再干別事,缺席了多少會議被領導批評,拒絕了多少應酬讓朋友們恨罵,我只是寫我的。每日清晨從住所帶了一包擀成的麵條或包好的素餃,趕到寫作的書房,門窗依然是嚴閉的,大開著燈光,掐斷電話,中午在煤氣灶煮了麵條和素餃,一直到天黑方出去吃飯喝茶會友。一日一日這麼過著,寂寞是難熬的,休息的方法就寫毛筆字和畫畫。

賈平凹《秦腔》的後記,我是看哭了的。

推掉應酬,把自己關在斗室之內,只是寫作,日復一日。

我腦海中想像出賈平凹先生用紙和筆一筆一字寫下《秦腔》的畫面。

寂寥,凄清,令人動容。

這是怎樣的一種執念。

這樣的作家,才無愧作家兩個字。

和垃圾作家不同的是,他們的寫作出發點是為了文學本身,而不是滿紙銅臭。

作者:吳清緣 鏈接:知乎專欄  

最後以我曾經最喜歡的一首歌作為結束語吧:

沒有不會謝的花 ,

沒有不會退的浪 ,

沒有不會暗的光 ,

你在煩惱什麼嗎 ?

沒有不會淡的疤 ,

沒有不會好的傷 ,

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 。

你在憂鬱什麼啊?

時間從來不回答 ,

生命從來不喧嘩 。

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是片刻組成永恆啊...

你在煩惱什麼-蘇打綠 - QQ音樂 - 聽我想聽的歌!

我們行走於世上,相遇,相知,擁有,離別,沒有永恆,只有當下,且行且珍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向前,從來不會等。

再熱烈再糾結再苦痛再無助,都會湮沒於時間的長河,無聲無息。生命轉瞬即逝,從不喧嘩。

留不下,握不住,瞬息萬變,唯有度過的一分一秒是實實在在的,唯有當下是應安住的。就算片刻我也不害怕,是片刻組成永恆!

當下,我的煩惱是,空中的你,現實的你,哪個是真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想且行且珍惜,那你呢?

作者:疤斯的疤 鏈接:蘇打綠《你在煩惱什麼》這首歌傳達了什麼樣的人生哲學?如何理解「時間從來不回答,生命從來不喧嘩」?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祝各位晚安

舒集於江南

2017.1.10夜


謹言慎行,循規蹈矩。

「規」指自然規律,比如酒精會讓人失去判斷力和控制力;老虎會咬人;豬肉經過烹飪不但不臟還特好吃;知乎管理員很敏感等等……

「矩」是各種法律,規定對人行為的約束。比如酒後不能開車;野生動物園裡不準開窗、下車;說豬肉臟,誰吃砍死誰是犯法的;撩到知乎管理員敏感帶會被刪答案封號等等……


謝邀。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開心就好,莫問前程。

家庭和睦,事業平衡。

關注當下,成長人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謝邀,剛好可以推廣一下自己的三觀,三觀是決定論的三觀,分享出來讓大家學習一個。

機械唯物主義(宿命論?唔,如果好理解的話也可以這樣理解)至上,可以理解為最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比現階段主流更唯物一點。。)否認意識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機器,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其實大多數唯物主義者對這個還是挺認同的)也就是輸入原因就可以得到相應結果的世界,因果是必然的,規律是必然的,所以從原因到結果的過程是必然的,從過去到未來的過程也是必然的。也就是基因與成長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一切,包括意識。在人出生前一輩子的結果就已經註定,當然,註定的結果是什麼我們根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但合理的推測是,原因都已存在,結果即將出現。

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人類只不過是大自然的提線木偶,不過很幸運的,是比較聰明的提線木偶,不過還是木偶,嗯,沒有任何自由的可能。

每個人的行為都是被物質條件決定的,基因決定了部分的智力,部分的性格(心理學上叫氣質),部分的顏值(姑且算是部分),部分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部分的其他0.0,先天給的差不多就這些了,這些與我們的意志無關。

那麼後天,呼吸的空氣,飲食,書籍,聲音,我們與外界打交道的方式就是物質的接觸,光子接觸到紙張,紙張和墨跡反射的色光投射進視網膜,產生神經刺激,傳遞到大腦,腦細胞活動起來最後成為意識成像,這一過程,其實也和我們的選擇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的意識沒有在這一過程做出選擇,那麼接下來的反應從何而來呢,我們過往的經歷,我們的基因已經給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大腦的物質狀態,那麼大腦接收到這些刺激,就自然而然的作出反應,我們依舊沒有選擇的自由。(就像是物體自由落體時遵守的物理定律一樣。遵循著化學,物理,生物的規律,該發生的就會發生)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原因的事情,沒有原因就沒有變化沒有產生,時間描述變化,原因順隨時間,時間的流動就是因果。

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唔,先天基因後天環境,都在這裡了,人的主觀努力都算在裡面了。

世界的這一秒是上一秒的結果,上一秒是上上秒的結果,一百萬年前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都已經有了確定的軌跡。

於是順命而行,淡泊一生,聽起來還挺不錯。

另:不要用量子力學和混沌來說事兒,決定論無法被證偽,量子力學也沒有駁倒它,不可證偽的是信仰。


希望大家多多指點我,可私信。能夠學到新的知識是很令人快樂的事情呢。

畢竟我還是圖樣圖森破,如果用錯詞的地方或者更好的說法,希望指正,謝謝了!

宇宙

在我的構想中,我們的宇宙,像是一款開放世界遊戲,其本質不過是一些非常複雜的程序。(不會解釋的太好,就不多說了)

至於是這個遊戲怎麼來的,我就不做解釋了,因為我有太多猜想,不知道那個更好。

人類

我們人類,是這款遊戲的一部分,類似NPC。(我認為人類的地位並不是很高)

但是我們可以認識到一些系統的規律,例如物理化學啥的(我覺得技術的終極是學習系統指令,破解這個世界,甚至離開這個遊戲,去往外部。)

人的本質,是一個肉體,用於承載我們的,額,心靈或思想或靈魂。

像是電腦一樣,我們身體是主機這樣的硬體。思想啥的是電腦里的系統,軟體,數據等等。

這個名為人的天然智能電腦為了維持運轉,延長使用期,要補充能量,維護,保養

引用一下知乎的一個回答的內容

【如果大腦僅僅是一堆神經細胞,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非生命的東西代替它們呢?

單個神經細胞的行動模式是非常簡單的。不嚴謹的說,可以認為單個神經細胞只是一個加權平均器,它將輸入的信號進行加權平均,當結果大於某個閾值時便輸出一個神經信號,否則不輸出。

單個神經細胞的行為模式竟然如此簡單,這些簡單的眾多的神經細胞組成一個網路竟然可以構成如此複雜的大腦,這是不是很神奇?這麼簡單的行為模式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個具有相同功能的電路元件代替,然後將許許多多的電路元件按照同樣的方式連接並構成我們的大腦,這個用電路元件構成的」電子大腦「應當與生物神經細胞構成的大腦具有一樣的功能。那麼這個電子大腦應當與生物大腦有同樣的思維模式、同樣的感受、同樣的情感、同樣的人格。換句話說,這個電子大腦就是原來的大腦。

當然,要做到這些,肯定有數不清的困難,但我們討論的是原理,是思想實驗。所以至少從原理上說是可能的。】

我們的思維,像是一個很複雜的程序加上一個龐大的,不斷在更新的資料庫。

(所以我想死後冷凍的話,有可能被複活,再換一個身體也是可以的)

人生有意義嗎,我認為沒有先天預定的意義。但是我們有自由意志去選擇做什麼事情。

目前我認為最值得參與的活動

1破解這款遊戲的工程 以客觀世界為中心

2探索人及社會等以 人為中心

我個人的選擇是2,因為我對人類現在的認知持有懷疑態度。(哲學裡的認識論就是討論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深入了解。)

當然我是資瓷1的。


謝邀,簡單說說我對三觀的看法

「三觀會因外部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最終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形態」

而影響三觀的外部因素具有不可預測性,你無法提前得知你會經歷什麼,這也就註定了改變的必然性,因此,三觀的改變幾乎無法抗拒,你意識到自我改變時再回首看以往的經歷會覺得很可笑,這正是因為三觀不知不覺的改變了。

我目前的三觀情況,

世界觀:我是一個有神論者,也是一個道教信徒,我熱愛於實踐和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我相信有神,但不認同神創造世界,我認為神和人類一樣,皆為自然的產物,只是物種不同,能力更大而已。

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樣,一為太極,二為陰陽,三為天地人,天和人在同一檔次,何來貴賤之說?

人生觀:「意義,在於自己」

我們為什麼是「人」?因為相信,因為我們相信自己是「人」,所以我們是「人」。

人生本無意義,所以要創造意義。

「相信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只有相信,才能有意義」

價值觀:價值觀深受社會影響,在主流社會中價值觀與大眾不同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但社會主流價值觀會伴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群體價值觀,而背離群體價值觀的人無非兩種結果,要麼碌碌無為一生,要麼改變時代,前者居多。

「面對財富不貪為寶,美色在懷不以為亂,不義之財不以為動」

答案極為主觀,如與各位價值觀有衝突還請一笑而過。


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益。


@緗寧 沒想到在這裡又遇見你了,好久沒說話了,這個三觀的問題我還挺想回答的,不過我感覺這個挺複雜的,最近有大塊時間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在回答吧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

人分貴賤,開心就好。

黃賭毒,碰不得。

聖母婊做不得。

愛情與美食不可辜負。千萬不要太直男,改慫就慫。沒什麼是一個吻解決不了的。

命運該是在自己手中。

世界雖然黑暗,牆外雖然精彩,但生活還在繼續。

要有良心,要有底線。

不要去亂噴他人。

不要犯法,不要傷害他人。

都說人是為自己而活,我是為他人,父母,朋友,還有跟我玩捉迷藏的女朋友

可能還有些沒寫 ,第一次在知乎發這個 ,不要罵我,人無完人,我不是聖人更不是好人,我還是是個玻璃心,玩個遊戲輸了都能難過一天,各位打哥哥,大姐姐,多包涵


對得起自己。


現在三觀

世界觀,

世界是怎樣的,

世界無窮大,人事物總是渺小

人生觀,

活出真性情,哇。。想想都覺得何其地有魅力,被所有人羨慕的樣子爽爆了,而不是被別人瞧不起,為什麼會有總被人瞧不起的念頭?因為自己首先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窮,所以就瞧不起?你能不能拋開錢看看自己已經擁有的呢,還不具備的那就繼續去爭取呀!所以沒有錢不丟人,沒錢和有錢培養出的結果有差異也不丟人,沒有錢不代表沒面子,既沒有錢,又不敢承認自己沒有錢,還不能正確審視自己已有和缺失的部分,才是真正的丟人

價值觀,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

錢啊,有了錢才可以撒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還可以讓自己有面子,喜歡的事是什麼?愛!家人的愛,周圍的愛,愛情。變相地說有錢有一切。什麼時候被錢捆住了?


准高三。如今覺得人際交往只會成為拖累我的一部分。

這也是在知乎看到的。


為什麼到現在自然選擇還沒將我淘汰


謝邀

我今年22歲,大四狗一枚,考研黨。

大學四年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三觀被徹底改變。

從一個爛好人到一個人渣。

我不覺得我是一個純粹的好人,我做不來也不想做,做好人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深信不疑。有些代價我付的起,有些我付不起。

大多數的關係都是靠利益維持的,也許最後會會改變,但根源不會變,沒有誰是生來就要對你好。愛是需要回報的。(父母除外)

我接受了心中的惡,那是另一個自己,當在心裡默默的吐槽別人素質有多低的時候,當看到騰訊公益上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總是會忽視自己,在某些時候也那麼做過,哪怕是偶爾,在給別人捐款的時候,也是有選擇的。

我願意幫助別人,在我有興趣的時候,用自己的眼光衡量別人的苦難,我終於擺脫了爛好人的束縛,邁向了一個新的領域,半好人,我叫他人渣,善良總是在需要的時候出現,來展示自己的愛心。那麼多人拜佛,有幾個是真信佛的,還不是怕報應,信了基督教,還不是為了救贖。現在我只信自己。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太普通了,丟在人堆里你都找不到我,現在才知道我和那些沒素質的人沒什麼不同,只是他做的被我看到了。

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與君共勉。


秩序源於定義,而不是源於觀察。

//定義源於邏輯,邏輯源於觀察。

世界觀:一切從現象直接得到規則(秩序)的方式都是不確定的,而邏輯(數學)是人類所知最根本的東西。因此,"只有"邏輯能被認為是基礎。

人生觀:拉普拉斯妖只能存在於宇宙之外。相對應地,對意志的預測必然要與意志隔離。意志本身不可能意識到自身的不自由。我們會以自認的自由意志行使自認的自由。

價值觀: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都不是由邏輯得出的,因此只是文明幼年的咿呀學語。它可能碰巧說出一些有意義的事,但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它以後說出的事都是可靠的。


謝邀,常說三觀分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我太渺小,對於這世界的認知也太少,因此便不提了。而對於人生觀我不斷地思考,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人生活是為了追求心理的滿足,或者可以說是我們所謂的幸福,就是那句人活著最重要的是開心,而價值觀,能夠讓你幸福的人事物便是有價值和作用的。


狂熱無神論者(反神反宗教,視宗教為奴役人思想的枷鎖和阻礙社會與科學發展的毒瘤。而神只是這群奴隸主們為了剝削自肥而捏造的虛無偶像而已)

物質性唯物者(意志由大腦物質地產生,不存在靈魂)

個人主義者(這個不用我解釋了吧→_→)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1.謙謙君子,當以沉毅為本,少悲喜,多靜思

2.能用錢解決的事不要用人情

3.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4.不委屈自己,再遷就別人

5關我屁事,關你屁事

我開心就好啊


謝邀。

實話我已經對三觀的概念模糊了。

題主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一下對三觀的合理界定。

我就姑且談談自己認為的「三觀」,或者說是做人態度和觀點。

我這個時候是觀點經常變化的時候。

1:要增強鑒別力。很多所謂「三觀」都是別人灌輸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自己去發現好壞。所以要持續地獲取知識。

2:做人要真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7新美劇《好醫生/仁醫 第一季》(the Good Doctor)?
為何很多人會有地域情結?為何它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認同感?
我人品是否有問題?看到ipad密碼··
什麼是人際交往中的「被動攻擊」?如何應對和避免?
人類社會和叢林法則有什麼關係?

TAG:心理學 | 哲學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