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反對「漢服」這個偽概念的是真正傳統文化的捍衛者?

漢服復興運動回顧與展望(正式版)二、漢服概念的構建時期

漢服復興的第二個時期,從2001年到2003年,是真正進入漢服復興運動的階段,第一個時期是一種輿論準備,第二個時期「漢服」概念才真正確立下來。也就是說2003年以前根本就沒有「漢服」一詞的概念。詞典沒有收入「漢服」一詞,有興趣的可以在線查詢的。關於衣冠一詞,有大量的成語可見,關於衣裳的成語,關於衣的成語也是大量的顯見,就是沒有「漢服」一詞。


跟概念沒有關係。

這是一個民間組織,並不是學術組織。

民間組織有一個好處,人多力量大。

但是民間組織的壞處,就是會形成小集團的利益和權力。

而任何沾染了權和利的民間組織或者活動,都是應該被終止的,因為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民間組織對抗的應該是上一階層,而現在的民間組織好像只是剝削和榨壓下一階層,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反而像是資本主義腐蝕,

漢服本身沒有錯,漢服復興也沒有錯,因為民族特殊性確實需要傳承和發揚,民族自卑感確實有從民族性上改變的。

但是以復興民族為名,這個名頭漢服確實擔當不起,創造漢服載入史冊,或者華夏服那個年代,是以禮為本的周朝,而現在的人,禮是什麼都不懂,一件衣服就能復興了?

包括圈內很多學術研究者,對於漢服的各種標籤話和定義的爭論,就是一種不符合華夏禮的,完全按古書上的記載,漢服是分三六九等的,而且還有各種禁忌,這些東西也是傳承的一部分,但是這種傳承可能要結合現代化的傳統文化,來進行改良。

形制也好,朝代也好,這些都只是一些後來發展出來的小概念,其實無關輕重。

真正要傳承的漢服本質,是寬袍大袖代表的天圓地方,平面裁剪拒絕拼接的天人合一,還有四片縫合的春夏秋冬等等,只要滿足這些本身文化寓意,衣服的形狀只是隨著歷史朝代發展而來的一種傳承和進化而已,沒必要一定要,墨守成規。

最後,我認為的漢服運動不是號召人們穿漢服上街,而且推廣漢服這個作為跟其他55個少數民族一樣的民族服飾概念,走在大街上不會因為你作為漢族人穿漢服而被覺得奇怪。

苗族人穿著苗族服飾走在大街上,人們會一眼就知道這個是少數民族,而漢族人穿著漢服走到大街上,別人一眼就會覺得你是拍古裝戲的群眾演員……

這種讓所有人正確認識漢服只是民族服飾的一種,是正常的衣服,別人穿著的自由,才是漢服運動應該推廣的。

發動,煽動更多的人穿漢服,終究只是一個小眾愛好,而讓全國人民正視漢服只是漢族的民族服飾,才能讓其復興。

至少在潛移默化間,不會再有穿著寬袍大袖上街的人被當成異類和群眾演員趕場的尷尬。

穿衣服是為了遮羞和保暖,而不是為了拍戲……


謝@你也配反法西斯 邀

截圖中劃線處那幾個字我有點看不懂。

《遼史·儀衛志二》以及《清稗類鈔·服飾》的記載,「會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國服;皇帝、南面臣僚漢服。乾亨以後,大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重熙以後,大禮並漢服矣。常服仍遵會同之制。」;「高宗在宮,嘗屢衣漢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親近曰:『朕似漢人否?』

當中的「漢服」就是一種相對於少數民族的漢人之服的概念。

(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22·中京四面諸州:「初契丹入寇河北,德清軍失守,俘虜人民於此,置城居之。城方二里,至低小,城內有瓦舍倉廩,人多漢服。」

(宋)晁說之:《陰山女歌》:「(聞陰山下有女子,漢服彈琵琶,傳意甚異)

《長物志·衣飾》中寫道,「至於蟬冠朱衣,方心曲領,玉佩朱履之為『漢服』也。襆頭大袍之為『隋服』也」

(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77:「幽州……居民棋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漢服,中有胡服者,蓋雜契丹渤海婦女耳。」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110:「(金)元帥府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法者死。……見小民有依舊犢鼻者,亦責以漢服斬之。」

(明)劉城撰:《嶧桐文集》卷10·吳次尾先生傳:「次尾叱曰:『我不死卒手,爾官自持刃,且巾幘漢服也,吾不去此,不得無禮我。』」

(明)全元立:《送章參軍之任麗江》:「沙江流水斜侵郭,漢服居民半雜夷。」

朝鮮《仁祖實錄》「朱之蕃之弟亦被執,終始不屈,張、朱兩人,不為剃頭。城外有長興寺,張、朱著漢服,居於寺中雲。」

清《成都通覽》記載:「羅、郭二姓,原籍雲南,均漢服頂戴,滿口京腔,亦少蠻氣,皆行漢官禮節……土千總二,皆漢服。」

(宋)余靖:《契丹官儀》:「胡人之官,領番中職事者皆胡服,謂之契丹官。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燕中職事者,雖胡(蕃)人亦漢服,謂之漢官。執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

《清世祖實錄》:原任陝西河西道孔聞謤奏言:「臣家宗子衍聖公孔允植,已率四氏子孫告之祖廟,俱遵令剃髮訖。但念先聖為典禮之宗、顏曾孟三大賢,並起而羽翼之。其定禮之大者,莫要於冠服。先聖之章甫縫掖,子孫世世守之,是以自漢暨明,制度雖各有損益,獨臣家服制三千年來未之有改。今一旦變更,恐於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盡也。應否蓄髮,以復先世衣冠?」統惟聖裁得上旨:「剃髮嚴旨,違者無赦。孔聞謤疏求蓄髮,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況孔子聖之時,似此違制,有玷伊祖時中之道。著革職,永不敘用」


謝邀,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漢服復興運動的出發點手非常好的


謝邀。

首先我要否定這類「反/挺xxx就是真正的xxxx」的句式,因為一件相對單一且孤立的事件被人們去做,動機有千萬種可能性,是根本推導不出後來「真正的」任何東西來的。

所以,無論所謂「漢服愛好者」也好,反對「漢服」這個概念也好,都跟是不是「真正傳統文化的捍衛者」關係不大。並且我也不贊成也不鼓勵為了「真正傳統文化的捍衛者」這個標籤而做什麼,這樣的話,傳統文化也太可悲了吧!

其次,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這個,究竟是不是為了「傳統文化」?

很多人參與其中討論,其實根本不是為了「傳統文化」,而是覺得站在傳統文化的圈子裡是一件光榮的事兒,自己希望站在這個正面的向陽的圈子裡,而不希望被人推到對立面去,所以才拚命扒拉著要讓自己進入。

至於是不是因此而去反思「漢服」這件事和「傳統文化」在一個維度里,一些答主和刷贊人自己心裡有數,我多說無用。

最後回過頭來看題目的本身問題,是這樣子——

如果漢服是偽概念,那麼反對漢服的確與捍衛傳統文化是殊途同歸了;

如果漢服不是偽概念,那麼反對漢服與捍衛傳統文化之間則沒啥因果關係了。

——這個問題就回到了漢服是不是偽概念了。

「漢服」是個偽概念嗎? - 萱叔寶的回答 - 知乎

如果指本世紀產生的某種服飾文化現象,是真概念。

如果指古代服飾,則是偽概念。因為古代服飾只能作時期劃分,不能以民族劃分。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服飾,都是之前歷史時段民族融合的產物。且一代有一代之衣冠,未聞一代有一代之漢服。天子制禮,天下共之,本不以漢人為限。凡屬齊民,皆得被服。荒服遠國,俱可沾化。所重者天下也,何曾措意一漢。

我同意以上回答。

此外,「漢服」是如何被定義出來的,我在知乎也有過回答,見漢服復興者是如何定義「漢服」的? - 春梅狐狸的回答 - 知乎,也就不多說了,反正也沒見漢服愛好者可以在不顛覆現有的民族學、歷史學的前提下推翻這兩個的。

以上。


漢服不是中國目前的傳統文化

所謂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 文化,而一旦被消滅,被割斷,就失去了傳承,也就不再成其為傳統文化了。所謂的漢服文化就是這樣,清朝二百六十年,徹底消滅了漢服等文化,代之以滿清的服飾文化並傳承至今。因此,對於現代中國,滿清文化才是傳統文化,華夏文化可以看作已經消亡的古代文化,但決不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可以復興的,因為它沒有 中斷,它還存在,只要加以重視和扶持,是有可能重新興旺起來的。比如伊朗,當年王室推行的改革曾一度使其傾向於西化,但是伊斯蘭革命後,又完全恢復了自己 的極端保守的傳統文化。如同中國 改革開放後馬褂、旗袍、辮子戲等各種清朝文化因素的重新流行,也證明了這一點。沒錯,中國傳統文化,完全等同於三百年歷史的清朝文化。

而對於早已消亡的古代文化,要想再造之,卻是不可能的。傷者可以治癒,但死人卻不可能復活。伊朗不可能恢復波斯帝國,伊拉克不可能恢復巴比倫,中國,當然也不可能恢復華夏。已經消亡了三百多年的文化,它根本不是傳統文化,毫無生命基礎,現在 把它搞起來,決不是恢復傳統,而只能是扭捏造作、嘩眾取寵。毫無古代華夏之風氣。

與之相比,日本乃至韓國都保留了古代的中國文化,特別是日本,自唐代大規模吸收華夏文明以 來,一直未出現文明斷層,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在中國早已蕩然無存的各種古代文化,在日本一直活生生的存在著,服飾、建築、社會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在日本都是那麼的自然。雖然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文化也遭到嚴重摧殘,但是並未消亡,仍然存在,這些文化對於日本是傳統文化,只要加以重視,是能夠復興的。而中國,也應該努力去復興三百年的清朝文化,這也是全世界華人的願望,對於現在的中國,旗袍馬褂才是自豪的傳統文化。


瀉藥

正所謂白馬非馬。對漢服定義的大多數指責,便是在此。

@錦官城詩易 很好的展示了漢服的定義問題。

古書上的漢服,指的是漢人之服、或是中原王朝的官服、中原乃至江南一代百姓的服飾。這裡的漢和當時的朝代比如唐,宋可以替換使用的。

並不是現在的漢服——「代表漢民族的服飾」。古時的漢服,漢人是基於天下觀的建構,而現在則是新中國教育下的民族主義。漢服黨的漢是漢族的漢,然而他們堅持認為是漢字的漢。

同時,古書里的漢服也沒有作為一種體系存在,其所謂的「形制」和現代漢服黨們強調左右衽也有很大的區別。參考我的這個回答: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 - 待語的回答 - 知乎

類似這件衣服,雖然不是現代漢服黨們「漢服」,但在古書上提到居民著裝的時候,卻會被稱為漢服。

所以,當漢服黨們認為「漢服」這個詞古今相同意思,並且一脈相承的時候,漢服就成為了偽概念。

---------------------------------以上是對所謂漢服是偽概念的論述---------------------------------------------

不過我對題目比較感興趣

為什麼說反對「漢服」這個偽概念的是真正傳統文化的捍衛者?

這裡有個很有趣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傳統文化的捍衛者?

更進一步的,什麼叫傳統文化,是古中國的諸多風速、鄉約的集合么?

那如果我說下圖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村民是傳統文化的捍衛者。估計很多人會說「傳統文化有糟粕,我們要批判的繼承」

值得注意的是,判斷是不是糟粕的準則是來自西方的現代理念,比如人的無需討論的基本權力,而不是哪本聖賢書,個人也逐漸成為文化的核心、目的而不是千年以來的王朝,宗族。

//也就是說,無論這個時代的傳統文化者如何捍衛,其內核已經發生了變化。

當一個落後文明和先進文明相遇時,如果落後文明沒有被先進文明全盤吞噬,那麼便會加快落後文明內部子體文明的誕生。

現在我們看到的「漢服」「古風」便是子體文明的變化。

如果你去翻閱下知乎的古風音樂話題,你會發現知乎上有許多人指責古風音樂「空洞無物」。許多古風歌甚至能用一套「公式」概括出來,比如什麼千年,生殺,一世這些詞在古風領域可以稱為爛俗。在對仗、用詞之類被古文圈吐槽,但是一眾粉絲依然能聽的淚流滿面。他們不嚴謹,但是帶有炙熱的情感。

漢服體系也是如此,把不好看的民俗服飾全數刪去 ,留下達官貴人或者仕女圖上的衣服作為所謂漢民族的服飾。

並認為這個基於民族主義建構的「漢服體系」能夠「興禮儀之邦」「復興華夏」,(對我這個說法有異議的,去看那位錦官城詩易同學的往期回答)。

嚴謹來說,這個說法需要前提:其一,古人的道德水準比現在高。其二,這套衣服代表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相關。其三,復興華夏,只會復興「傳統文化精華」,而現在的國學班、女德班並不是華夏復興的一部分。不知有沒有人能論證?

so~這套衣服附帶的理念並不嚴謹,但和古風一樣,有著某種炙熱的易於傳播的情感或是直觀感受(比如美觀)。而現代的互聯網時代,嚴謹的定義是不受歡迎的。

//那有趣的是,我們需要怎樣的傳統文化?是遵循傳統文化本來的樣子還是易於理解的樣子?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少年們不需要複雜的,考究而精準的定義,因為即便去理解、領會這些個定義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他們只需要一種情緒,比如古風的那種大權在握,氣吞山河之感,或是漢服黨所謂的「復興華夏,衣冠先行」的繼往聖之絕學的歷史感。

他們理解的古中國,不再是一個龐大、複雜、跨越千年、以天下觀為基礎的東亞王國,不是那個人均壽命三十多歲的古中國。而是一個內有天子,外為蠻夷,雍容華貴,安居樂業,君子如玉的風雅王朝。這個王朝只有三個城市威嚴的都城、繁華的商業中心、軍容齊整的熱血邊疆要塞。這便是古風和漢服的舞台。

類似琅琊榜等諸多穿越劇,這種模糊不清的風雅王朝才是年輕人需要的、易於認知的古中國。

可是,這樣易於理解真的好么?漢服的反對者,有些人,比如 @春梅狐狸 是在乎那些精細的歷史的,他們多半會用歷史上的文物,記載等實據來駁斥漢服圈為了「美觀」、「正統」而導致的種種謬誤。在他們看來,所謂的傳統,必須遵循傳統本身的樣子,嚴謹而複雜。

如果以這個意義來說,或許反漢服者才是傳統的捍衛者。那麼,諸位看官,你覺得怎樣的才是繼承傳統?

而我的疑問是:如果這就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呢,畢竟互聯網時代,大家不需要過多的研究,只習慣追求潮流?如果只憑情感,不考慮真實,是否是有利的呢?沒有真實的話,這種情感,乃至於某種程度的動員力量,會走向何方呢?

----以上是答題,接下來是番外

漢服黨的一大思路就是覺得反對者都是「屁股決定腦袋」

比如我在漢服話題下,最多人質疑我的是「你是滿族人么?」又或者 @錦官城詩易 這樣貼出我反漢服立場的證據。

可是啊,你就算論證我祖上是八旗,或是我本身觀點看不起漢服黨,你還是不能解決你那堆古書裡面的漢服和現在貴漢服黨的漢服不一樣的矛盾啊。

在我看來,有些東西是凌駕國家、民族、宗教等各種人類建構的意識形態之上的。那就是知識和邏輯。既然你解決不了白馬非馬的問題,你還不如去貼吧找五百個同袍過來點反對,說不定我還被摺疊了。

質疑我沒問題啊,讓我覺得可笑的是你們質疑我的方式。

//本來我想說想問為什麼「漢族不能有民族服飾」的去看我往期答案。不過我倒是有些新的想上次寫出類似的東西,因為政治敏感被刪了。不知道這次會不會被刪。

那個送羊奶的小品,原來叫《天山情》。是一個小品大賽的獲獎作品。央視在春晚上一模一樣,一字未改的再播一遍。這種生硬如殭屍的宣傳手段,顯然是行政行為,倒是可以看出南疆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了。

不過我感興趣的是其中少數民族的形象。這個小品播完以後,微博上有個人感嘆「花了三年時間讓舍友知道我們新疆人不是每個都綁辮子、戴小帽。小品一播都白費了。」(大約是這個意思)。那好,一個國家標準的新疆人應該是小品裡面那樣。(其實我國民族宣傳自畫下來之後,一直都保持各民族樣板化的習慣)

那麼,穿牛仔褲,T恤的人,是哪族?

新疆的拍如圖。我想全中國各地街拍也大致如此。

如果一套衣服是民族認證的標誌,而這套衣服註定被時間淘汰呢?那由生產力發展驅動而產生的這些「現代人」,他們是哪個族?

這不需要哪個族,他們都是中國人,或者說中華民族。這種民族服裝的和現代的割裂以及基於中原視角歷史、文化教育便是國族建構過程。這就是當初不給漢族建一套「民族服飾」的聰明之處——讓漢族更先進、模糊一些。而諸位的漢服,無非是在國家發歷史書的時候,告訴那些由清帶來的龐大領土上的居民「看好了,這是漢族的歷史,不是你們的」。真的好棒棒。

民族主義本身是現代最有效的動員工具。但是民族主義一旦形成,便會往歷史上逆推自己的「自古以來」,全然不顧古今的差異(比如這題,古今漢服二字差別的例子)。這個差異,在漢族和漢人之上最為可怕。如果以漢族視角逆推回去,古中國便是東亞秩序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有連續的國家。清是諸國臣服於滿州國,對的,這便是日本人的東亞史。

「一個中國原則」中的中國,是指什麼?民族中國還是文化中國?而諸位對歷史的視角,在否定文化中國。

純理性來說,視角沒有天然的對錯,只是否定了文化中國,站在中國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說,看起來不太對啊~

有人問:「那以前衣服那麼美,就是想穿怎麼辦?」答:「那你就穿啊,用具體的名字啊,比如曲劇、深衣之類的啊,玩什麼民族主義?」


其實仔細想想 題主說的沒錯啊

真正的傳統文化捍衛者 要求的是完全復原 不可改變 他們要保護過去

而漢服運動求的是傳承 是發展 是復興 是一個在過去的基礎上展現出來的全新未來

你看 二者雖有重合 但所求大相徑庭 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是必然的

而且漢服運動發展起來 必然會破壞所謂傳統文化捍衛者賴以生存的基礎 斷人財路哎 黑你幾句算輕的了

你說形制黨?你以為漢服怎麼變成圈的?


日語一樣沒有對和服的定義,是不是和服就是一個偽概念不存在

順帶一提,傳統文化里留下的文化糟粕也不少,比如女人和小人不好養的言論是誰說的就不用我再闡述一遍了吧。

想要捍衛傳統文化,那就把這些糟粕一起打包帶走好了,繼續男尊女卑、繼續妻妾成群、繼續處女情結好了

如果這就是你們要的傳統文化,那我寧願自己不是中國人


看了一下@待語過往回答和評論,各種引用古文,冗長贅述,只在最後幾句才表達出真正想說的觀點,包括那張截圖,可以說對當今漢服漢族等概念有一定的曲解。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

在回答之前首先聲明,我不是同袍,我甚至至今沒買過一套漢服,暫且只是關注漢服的復興,未來也不保證會買好幾套來穿甚至投身於此。當然也不會因為有反對的聲音就要證明此人是少數民族,理性探討。

---------------------------------------割

一,漢服的定義和是不是偽概念

既然文獻表達了漢服是漢族人穿的衣服,那當今漢服這個詞概括的是從有華夏族以來到現在演變出的所有漢族的本民族服飾,現代所謂漢服則是以中山裝為代表,愛好者們的漢服以明代及以往各時期為主。中國文化流傳了這麼久,各個時期的傳統服裝表達形式都不一樣,所以,「漢服」當然不是偽概念,甚至可以說是一門服裝史一門學問,更不存在所謂反對漢服就是捍衛者。

當然漢服不包括西方文明傳入的現代服裝比如正裝(西裝)、體恤、牛仔,更不包括中國其他少數民族服飾,也不包括現在的一些影視影樓風cosplay感十足的假漢服。

但如果硬要理解為漢族人穿的衣服都叫漢服,那豈不是漢族人把世界上所有衣服都穿一遍,這些衣服就都可以納入漢服了呢?極大麴解了原本漢服的意思,參考古文獻時忽略了古今異義。

二,漢服沒有民族主義色彩

古代或許沒有民族沒有漢族這個詞但有民族概念,否則華夏、蠻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包括描述漢服是漢人穿的衣服都是怎麼來的?但古語里的漢人表達的就是當今漢族這個意思。表達外族的也有金人、倭人這種。古今語言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古代中國從夏到隋,從華夏族群到漢族群政權一直是單一民族國家,這一時期有的只是朝代更迭區域勢力的鬥爭,但和謂之蠻夷的外族人卻誰也沒征服的了誰,唐代之後到版圖除了隴右擴大到關外塞北,少數民族和漢族開始融合交匯,中國也從單一民族國家過度到了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統治階層開始有少數民族番臣哥舒涵,也有過叛亂番臣安祿山。由此為背景,多民族在唐代的交匯也體現在當時的唐代的「漢服」,吸取了胡服的一些特點。如果是民族主義的作崇,那應該正兒八經追溯會唐代之前的最原始的漢服。由此,追溯漢服重拾民族特色完全和民族主義無關,如果不能用對詞語就不要亂扣帽子。

三,漢服對應的禮制

總有人搬出一堆禮制典籍來說事。

那麼我想問,除了cosplay、娛樂和演電視劇,還有沒有哪位漢服愛好者成天穿個龍袍到處遊盪?有沒有哪個漢服愛好者成天穿的跟皇后妃子、大丞相、東廠公公一樣到處顯擺?

中國現在也是全面小康社會、中產階級遍地,穿華麗點做工精緻的漢服,絲毫不妨礙舊禮制。即便是穿了龍袍也是個人自由了,所謂文化捍衛者除了鍵盤一下也別無他法。

四,漢族到底能不能有民族服飾

不管這張截圖有沒有斷章取義的歪曲。那從字面意思回答,漢族的民族服飾不是你說不能有就不能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都對此都尚未規定,你的聲音顯得有些尷尬。

漢族的文化服飾特色當然不能代表全部中國文化,漢族是人口佔九成多以上的絕大多數的主體民族,而中國人則代表了全體56個民族。對於不常接觸西南西北少數民族聚集的內地漢族人對少數民族最直觀的印象就恰恰體現在了不一樣的服裝上,去過四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人都知道,當地人不僅日常穿民族服裝,連建築風格都是少數民族風,當然不是為了旅遊業而弄的。

有史以來,漢族為主體的統治階級征服了周邊少數民族沒有硬性強迫過他們的著裝,否則現在也看不到那麼多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服裝,多的是靠文化的力量日積月累的同化,包括姓氏也逐漸效仿漢族改為漢姓,伊斯蘭信仰民族以穆罕默德姓氏首字諧音改姓為馬,滿清大氏族改漢姓就更沒有規則了。

不過想要雙標所謂「漢族不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這恐怕不行的,其一歷史中是有的,其次人家無論出於主義、情懷還是復古審美,你都管不著。

五,引用文獻需要活學活用

古文獻也是人寫的,帶有主觀色彩,孔子思想在辛亥革命滿清垮台之後,都被打倒過,例舉的那麼多文章不具有很深的參考價值,建議邏輯清晰的表達自身觀點不要讀死書亂扣帽子。


它確實沒有定義,不過希望專業人士能夠研究這個課題。

還有,針對漢服運動我認為他們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也希望一些專業人士能夠友好交流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指責與批評。


身為一個只接觸了漢服不到半年的萌新同袍,我對漢服也有點自己的想法?

目前漢服圈(其實並不是很贊同漢服圈這個叫法)有很多種人,良莠不齊吧。有些人就只是覺得漢服很好看,有古意,單純的以喜歡衣服在這裡混,跟風一般的發表各種言論,不知所謂。

有些人是堅決贊同漢服運動的一些理念,「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認為對漢服的推廣能使人們重拾傳統精華,找回一些中華民族文化獨有的東西。想法不錯。

有些人則可以說是腦子有坑,搞什麼民族主義(原諒我不是很懂這個詞的含義,但我是指那些認為漢族比其他民族高貴啦漢族人民都要團結起來啦這些),把漢服看成是漢族民族意識復興的標誌。這些人一遇到對漢服有意見的人就說「你是滿遺嗎?」「你是漢族人嗎?」「你是少數民族?」私以為如同shenjingbing一樣。

而有些人,也使我覺得在漢服這方面真正算是。。。值得尊敬?的一些人,他們是熱愛傳統文化的,願意研究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著作,從中汲取精華;反思現代人缺少的東西,試圖用傳統文化的復興將其補足(如禮儀),會在同袍中間乃至自己生活的大大小小的環境傳播傳統文化,並不拘泥於身上的衣冠。由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他們被漢服吸引,聚到一起,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將古人留給我們的傳承發揚下去。我認為,漢服運動,最終達到的效果該是這個吧。

個人認為,真正重要的不是漢服這個不是十分必要的載體,而是人們由此(在我們年輕人中確實有不少)對傳統文化的追尋與傳承。

不知道漢服運動的本意究竟如何,但我樂意看到它引發的,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希望它能為中華強盛民族素質提高貢獻應盡的力量。


1.傳統文化要正,不玩亂,更不能怪,詭。

3.傳統文化要滲透,而不要二元論。

漢服就是這樣。

漢服這個詞,就是仿製和服創造的。

民族概念本身也就才一百年左右。

萬惡的威爾遜。

中國只有一個中華民族。

請記住了。


凡事都不要走極端,不要鑽牛角尖。反對和支持的好像都走了極端。————————學習了了解一點服飾體系之後我發現對漢服愛好者就該走極端!!!


漢服辭彙出處樓上已經說了。作為一個原先支持現在不支持冷眼觀望的人說說我的看法。

所謂的漢服運動缺少一個真正的能服眾的領導者。沒有服裝文化宣傳主次,內部各種黨派吵的不可開交。加上成員素質參差不齊,淘寶店鋪的無底線坑錢,已經讓漢服這個概念在大眾,精英眼中被污化(同理vr也是一樣慘的命運。)漢服到現在發展下來基本算是穩定,成為了偏小眾,和二次元,cos圈,日漫圈,古風圈夾雜在一起的一個地位。當然這種發展的結果是必然的。畢竟漢服這個所謂的運動沒有一個真正的時尚達人,名人明星引流,在審美上註定是有些缺陷,縱使有璇璣等美人,但大部分漢服愛好者穿上漢服後也只有猥瑣一詞可以形容,沒有古人君子風骨,空然套上那麼一層皮,有個詞叫什麼來著,沐猴而冠。對。就是這個詞。所以漢服的發展到現在定型,我並不奇怪。如果能發展起來才怪。

且不說漢服中改良黨,影樓黨,形制黨之間的衝突,普通所謂的漢服愛好者集會甚至會穿左衽的衣服。讓人忍不住笑出聲。漢服的基本元素尚未確定。談何發展呢?

以上是漢服運動的不足之處,但他的意義卻並非一無是處。

文化始終是為實力服務的,漢服運動初期,中國正處於一個奇怪的時代。我想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體驗過什麼叫崇洋媚外,4杯25°水的系列故事,中國人懶惰不思進取的故事,甚至柏楊這種水平的人的書能被那麼多人傳頌。在這個時候。漢服概念的產生是順應時代的。我們應該清楚還有一種曾經消失過,但是屬於我們的衣服,不比什麼西裝之類的差。

如果沒有漢服運動,哪怕是如今天朝崛起,我們的自信心起來了,恐怕在前幾十年里文化思想早都被西方同化,那麼也就算是變相的丟掉了這一支的傳承。這是一種漢民族意識的覺醒。放在今天某教開始全球鬧的時代下,民族意識會進一步加深。

漢服運動或許會止步於此,但是其代表的漢民族意識覺醒還會隨著我朝國力進一步加大,在世界上受到更多認同而一起發揚光大。

最後說一句。我是改良偏影樓黨。有領子的衣服我只求左領右衽就可以了。其他元素都是可以改的嘛,任何服裝都是在不斷改良,死抱著古籍衣物圖冊挺沒勁的。一些武俠遊戲中的時裝也是挺漂亮挺「古風」的(此處指明是天刀。劍三的紙片高跟鞋先省省),但在形制黨眼裡估計就是原罪了


推薦閱讀:

怎麼樣才能做一套漢服?
為什麼現在漢服傳承那麼排斥漢元素?
現在這個時代穿漢服很奇怪嗎?
請問漢服日常化後,平時如何清洗與保養?
我和你有仇?某漢服人士如此道德素質,神經病吧?

TAG:傳統文化 | 漢服 | 漢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