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M模型如何實際應用?

最近在使用RFM模型對客戶價值進行分類

以下方法怎麼感覺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最後都是要分成八大類?

------------------------------

先放這張圖:

------------------------------

方法如下:

1.數據清洗

2..應用K-均值聚類法對指標進行聚類,得到m類客戶

3.將每類客戶的R、F、M平均值和總R、F、M平均值作比較,每次對比有兩個結果:大於(等於)平均值和小於平均值,通過對比得到每類客戶RFM的變動情況(2*2*2)共8個類型的結果:重要保持客戶、重要發展客戶、重要挽留客戶、一般重要客戶、一般客戶、無價值客戶

4.針對8大類型營銷

1.數據清洗

2.將所有用戶的R、F、M平均值和總R、F、M平均值作比較,每次對比有兩個結果:大於(等於)平均值和小於平均值,通過對比得到每個客戶RFM的變動情況(2*2*2)共8個類型的結果:重要保持客戶、重要發展客戶、重要挽留客戶、一般重要客戶、一般客戶、無價值客戶

3.針對8大類型營銷

1.數據清洗

2.將R、F、M進行五等分,得出5*5*5=125個分類,並將每個分類包含的用戶填充進去

3.針對性營銷?(分類太多,怎麼針對125個類營銷?)

4.將每類客戶的R、F、M平均值和總R、F、M平均值作比較,每次對比有兩個結果:大於(等於)平均值和小於平均值,通過對比得到每類客戶RFM的變動情況(2*2*2)共8個類型的結果:重要保持客戶、重要發展客戶、重要挽留客戶、一般重要客戶、一般客戶、無價值客戶

5.針對8大類型營銷

求指教RFM模型的應用:

1.難道這3個方式最後都是分成8類然後去針對性營銷么?那樣的話,結果應該是比較一致的啊,統一用一種方法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用演算法?

2.手動分層分成125個類型也太多了,根本不知道要怎麼營銷,這個要如何處理?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上手的模型,不管你是運營、銷售、財務、市場等等,RFM模型是一個很通用,又有一套科學理論的商業模型。

這是一篇我花了五小時的教程(真的是寫到崩潰,幸好我熬下來了,給大家分享實實在在可上手的乾貨)

數據源準備只需四個欄位:客戶名稱、交易日期、交易次數/頻率、交易金額。

如果你手頭剛好有這樣的數據源不妨試試做這個模型吧。下面三頁是介紹什麼是RFM,後面是全部的實操教程,Tableau和Excel通用操作,我保證你看了能立馬上手。

下面這一頁仔細看,模型的核心

鏈接:http://pan.baidu.com/s/1c8mIp4 密碼:ayij 附上RFM的PPT,裡面包括教你如何用數據講故事的小貼士哦~你不僅把模型學了,還把Presentation的技巧一併學習了

如果希望我以後都分享數據模型教程,就給點贊吧,哎累到我連水印都不想打


第五部分

精細化運營的基礎了解基本屬性為用戶分群

  外賣時代的好處是掌柜的可以通過網路,開闢更多銷售渠道。

  那麼問題就來了。由於掌柜無法直接接觸到食客,他也很難確定喜愛自家美食的群體有什麼特徵,再根據這些特徵投其所好、推陳出新。

1.如何通過訂單數據,分析用戶的基本屬性

  用戶的訂單上都有訂餐地址,通過對於訂餐地址的統計,我們可以查詢到不同條件組合下的用戶分布,甚至能知道喜歡謀道菜的用戶都在哪裡。

  舉個簡單的例子,下圖表示的是普通可樂和健怡可樂的用戶分布,你發現了什麼?

  哈哈~在9元/平/天的地方跟在6元/平/天的地方上班就是不一樣~

  所以,知道喜歡某到菜的用戶住哪兒,或許能幫助掌柜們挖掘到更多匹配要素,根據這些匹配要素尋找用戶(比如:高檔小區健怡可樂多進貨)、或者為用戶推薦菜品都將事半功倍。

  類似的用戶數據挖掘,還可以根據復購構成、復購用戶跨平台使用情況、性別組成做更精細化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平台間的差異還是蠻大的,除了跨平台分析也需要分平台對比,有利於針對不同平台做出不同的營銷策略。

  上面這些最基本的用戶屬性對於精細化運營還是不夠的。 因為這些信息無法幫助你解決下面四個問題——

  1.誰是我的重要價值客戶,他們都有什麼特點?

  2.誰是我需要重點保持聯繫的客戶,他們都有什麼特點?

  3.誰是我的重要發展客戶,他們都有什麼特點?

  4.誰是我的重要挽留客戶,他們都有什麼特點?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動用更高階的分析模型,去挖掘有效信息。

  2.如何通過RFM模型,為用戶分群,實現精細化運營

 RFM模型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客戶關係分析模型,主要以用戶行為來區分客戶,RFM分別是:

  R = Recency 最近一次消費

  F = Frequency 消費頻率

  M = Monetary 消費金額

  需要詳細了解以上三個指標定義的,可以去戳度娘,教科書式的RFM區分,會將維度再細分出5份,這樣就能夠細分出5x5x5=125類用戶,再根據每類用戶精準營銷……

  顯然125類用戶已超出普通人腦的計算範疇了,更別說針對125類用戶量體定製營銷策略。實際運用上,我們只需要把每個唯獨做一次兩分即可,這樣在3個維度上我們依然得到了8組用戶。

  這樣,之前提的四個問題,就能很容易被解讀(編號次序RFM,1代表高,0代表低)

  重要價值客戶(111):最近消費時間近、消費頻次和消費金額都很高,必須是VIP啊!

  重要保持客戶(011):最近消費時間較遠,但消費頻次和金額都很高,說明這是個一段時間沒來的忠實客戶,我們需要主動和他保持聯繫。

  重要發展客戶(101):最近消費時間較近、消費金額高,但頻次不高,忠誠度不高,很有潛力的用戶,必須重點發展。

  重要挽留客戶(001):最近消費時間較遠、消費頻次不高,但消費金額高的用戶,可能是將要流失或者已經要流失的用戶,應當基於挽留措施。

  3.如何在BDP個人版上建立RFM模型,幫助用戶分群

  這時候可能會有朋友問了,天啦,你這個三維模型,我沒辦法用BDP來建表格了。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將三維模型二維化,我們將R域切一塊出來(即在近30天有復購的用戶中做分析),壓扁了就會看到。

  上方的表示或許還是太學術了,簡單的說

  第一步:先挑出來近1個月的復購用戶。

  第二步:近1個月內復購用戶的平均實付金額做縱軸。

  第三步:近1個月內復購用戶的購買次做橫軸,生成表格。

  第四步,你需要自己在這個表格上劃紅線。

  橫著的紅線,代表著你認為來吃飯的客人平均每餐該花多少錢,我這裡設定的值是25元,叫外賣25都沒付到,對我而言是低消費金額(低M)用戶。

  豎著的紅線,代表著你認為復購多少次的客人,是你的高頻用戶。外賣點餐流動率很大,一個用戶每個月能在一家店點三次以上的菜,對我而言即是高頻。

  這樣,BDP個人版上的RFM模型就建立好了。這個RFM模型在實操時有什麼用呢?舉個例子

  比如對圈用戶群發簡訊轉化只有不到1%時,你可以用RFM做個分析,只選取R值高的用戶(最近2周到最近一個月內消費的用戶),轉化率可以由1%提升到10%。

  這也意味著,以往6元/訂單將下降到0.6元/訂單。掌柜們是願意花600元給10000個用戶發簡訊,得到100個訂單,還是願意花48元給800人發簡訊得到80個訂單,相信大家一定會選後者。

  而整體的RFM區分,則能夠幫掌柜們針對不同的用戶發不同的簡訊,簡訊的開頭是用「好久不見」、還是用「恭喜你成為VIP」,就得看時重要保持客戶還是重要價值用戶了。只有能區分用戶,才能走向精細化運營。

轉載自林峰的《數據驅動,打造餐飲外賣的數據化運營系統》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雖然我覺得不會有什麼人來看,但還是寫篇文章,當作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總結吧!

@空白白白白 老師對RFM的詳細解析已經很詳細了,很受教,我就再此基礎上,說一些自己的理解。可惜大神沒有分享Tableau的工作簿,我就用Tableau自帶的SuperStore做一個演示吧。

工作簿已經上傳到了Tableau Public。不想看下邊很長的文字的人可以直接過去看(不過我覺得直接看也是看不懂的吧。。。)

https://public.tableau.com/profile/aden.zhao#!/vizhome/RLMF_SuperStore/Dashboard

用購買行分類客戶

在做商業分析的時候,我們總是盡量把客戶分類,比如按大小、行業、區域之類,不過這些分類都是基於客戶的自身屬性,而RFM是基於客戶購買行為,或者說和本公司的關係,能把這兩者結合,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比如哪個區域的重點客戶很多,哪個行業的有很多有潛力的新客戶,等等。

RFM用三個因素來測量客戶關係,如果我們把客戶關係比作朋友關係,那我們如何測量和朋友的關係有多好呢?

這三個條件是不是足以讓我們測量友情呢?在實踐分析中,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我們認識了多久」

假設我們有兩個朋友,有一樣的RFM,都是昨天剛剛見面,最近三個月都見面了12次,每次都是吃飯聊天,但和A朋友認識了10年了,而B朋友則是今年剛認識的,顯然我們和A的友情更可能遠深於對B的友情。

RLMF的模型

那我們再回到客戶關係里來,做一個簡單的模型。圖表顯示了從客戶第一次購買到上一次購買的時間軸,柱狀圖代表了客戶每次購買的金額和頻率。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R、F、M,這個模型里加入了客戶的「長度」這個概念,客戶和我們做生意多久了,就叫「L」吧(Length)。

R與L的互動

RFM測量的是某個時間段,比如過去6個月,是一個靜止的快照。有了L的概念,我們則可以引申出了客戶周期這個概念了,是一個動態的分析。

每一個客戶所處的周期都不一樣,但步驟都是類似的。第一次下單的新客戶,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此後再也不會下單,成為一次性客戶;也可能發現我們產品還不錯,持續購買,變成忠誠客戶;所有現有客戶,也可能不再繼續和和我們做生意而離開,變成失去的客戶。

總結一下,我們可以用R和L來劃分客戶:

重新定義F和M

Frequency(購買次數)扮演著能否把忠誠客戶區分出來的重要角色。如果有些客戶像下圖這樣,雖然R和L都很高,但中間什麼也沒有買。於是這些客戶不會通過Frequency的測試,不會被當作重要客戶的,就把它們叫做「不溫不火的老客戶」吧。

Monetary(購買額)繼續作為測量客戶是否重要的參考指標。就算一個客戶R、F、L很高,但如果M很低的話,這種小客戶對於公司來講也是很不重要的。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維度來看吧。

關於M和F,我們稍稍變一下定義。傳統的計算方法是過去特定的一段時間(比如過去一年),但對於下面這兩個客戶來說並不合適的,因為站在每個客戶最後一次下單的時間點來看,和我們的關係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我們可以定義M和F的計算方法為,在客戶最後一次下單之前一年的購買額和頻率,年度購買額和年度購買頻率;

如果L不夠一年的話,那購買額和頻率則除以L,換算成年度的值;

如果L很短(比如新客戶),那麼則除以6個月(0.5年,一個統計上的大概的購買頻率),為了防止算出很不合理的年度購買額和頻率

然後我們就可以列出一張表了:

Tableau:把理論轉換成實踐

好的,理論部分就講完了,我們來實踐吧!

首先我們定義RLFM的計算方法

第一次購買日期FOD(First Order Date): { FIXED [Customer Name]:MIN([Order Date])}

上一次購買日期LOD(Last Order Date): { FIXED [Customer Name]:MAX([Order Date])}

R 上一次購買日期距今天的月數:(Now() – LOD) / 30

(以月為單位,不同行業可以不同的單位)

L客戶「長度」:(LOD – FOD) / 365

(以年為單位,不同行業可以不同的單位)

關於M和F在Tableau的計算會有些複雜,這裡就不細講了,反正我也講不清楚。。。如果有興趣的話,自己下載工作簿研究吧

我們把R放到Y軸,L放到X軸,M當作氣泡的大小,客戶類別當作顏色,在把每一個客戶放進氣泡,就可以做出下邊這幅圖了

左上角是新額客戶,左下角是一次性客戶,右下角是失去的老客戶,右上是忠誠客戶和不溫不火的老客戶(按F分類)。

那這幅圖對銷售團隊有什麼作用呢?

新客戶:屈指可數啊!一年才開發了4個新客戶,公司吃棗藥丸啊!還不趕緊去找新客戶,光守著老客戶可不行啊

一次性客戶:打打電話看看能不能弄回來?反正也才4個

不溫不火的老客戶:雖然有的買的額度大,但頻率不夠,有失去的危險啊!銷售趕緊跟進,讓他們買的勤快點,就算買的少也好,至少別把我們給忘了啊

忠誠客戶:看見沒有,有好幾個都塊6個月沒買啦!人家之前可買的勤快呢,你們再不去找人家,人家就真跑啦

失去的老客戶:看著那幾個又紅又大的氣泡,真的好心痛啊。。。好好的客戶,怎麼說沒就沒了呢?銷售不給出點原因嗎?

再看看銷售額的變化,雖然整體來說是增加的,但是貢獻全部來自於忠誠客戶和不溫不火的老客戶,而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大量的老客戶,而且還沒有什麼新客戶加入,還是感覺公司在吃老本,趁著市場好,靠著原來的老客戶今年弄了不少銷售,但也有更多的老客戶離開了公司,很可能被競爭對手搶走了。看起來公司還是吃棗藥丸啊!

最後我們做一個Dashboard就可以開始給老闆和銷售團隊們講故事啦!

(這個dashboard做的比較隨便,大家就湊合看吧!)

已經上傳到了Tableau Public

https://public.tableau.com/profile/aden.zhao#!/vizhome/RLMF_SuperStore/Dashboard

有興趣的話可以玩一玩或者下載。


8個分組下,看其他業務投入產出比,把鋼用在刀刃上,分析調研類型內典型顧客,給不同人按照需求做不同的營銷活動,等等。


現在有答案了嗎?我最近也在研究rfm模型,微18210122996 備註:rfm 可以交流一下


推薦閱讀:

最新版QQ2012 beta2,QQ群可以@人了,你覺得好用嗎?
如果想分析一個產品,那麼分析的邏輯框架大概是應該是什麼樣的?
原來是做(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剛進入金融互聯網領域,怎麼能快速學會必要的金融知識?
如何理解張小龍說的「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
如何評價猿輔導?

TAG:互聯網 | 電子商務 | 產品經理 | 數據 | 數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