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運動員能夠「遇強則強」,有的則容易「臨陣失常」?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里約奧運,更多「2016 年裡約熱內盧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的話題討論歡迎關


【文末有彩蛋】

確實是這樣的。有些運動員會因為勁敵的出現而提高自身喚醒水平(也就是進入更加興奮狀態),達到「遇強則強」的效果,而有一些運動員則會因為思想負擔的加重而無法集中精神,導致「臨陣失常」。

從認知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與「遇強則強」/「臨陣失常」現象相關的有兩點。

1. 葉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

2. 運動競技中選手間的相互影響

葉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

難度、壓力、喚醒水平與表現水平之間的關係,是實驗心理學家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一百年前,心理學家葉克斯和多德森(Yerkes Dodson,1908)就通過實驗求證歸納出壓力與成績之間存在著一種倒U型關係:

適度的壓力水平能夠使表現水平達到頂峰狀態,過小或過大的壓力都會使表現水平降低。

具體的最佳喚醒水平,因項目而異,也因人而異。

比如射擊、射箭等需要高穩定性高強度注意力的項目,理論上說處於低生理喚醒有助於發揮。可以通過放鬆、調整呼吸頻率等方法降低生理喚醒。

比如游泳、短跑等需要更多爆發力的項目,如果運動員能夠自我調節到高生理喚醒,對比賽會有所幫助。可以通過熱身,音樂、和假想等方法提高生理喚醒。

葉克斯—多德森定律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應用,比如在我的《亞優秀症候群》一書中有關於考試與成績之間關係的講解,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歡迎移步參考文獻末~

圖片來源:http://www.blog.theteamw.com/wp-content/uploads/legacy/2010/05/performancevstress.jpg

運動競技中選手間的相互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當對手出現失誤的時候,選手緊接著也很容易發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失誤。比如排球賽中時一方發球落網以後,另一方也可能出現發球落網的失誤。

確實,選手與對手發揮水平之間存在著非常高的相關性。這個相關可能是正相關(也就是「遇強則強」),也可能是負相關(也就是「臨陣失常」)

這個觀點的雛形在近期的一篇PNAS文章中有所表露,senior author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系視覺研究大咖Ken Nakayama教授。熟悉Nakayama研究的同仁們都知道,這篇文章的選題與他多年視覺基礎研究風非常不一樣,老實說當年聽他會議報告的時候我們還一致認為這是史上最水keynote speak. 今天看到這個知乎提問的時候才想到這篇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後知後覺此中有真意。

文章來源:http://www.pnas.org/content/110/50/20046.full.pdf

誠然,比賽中的運動模仿,以及廣義的行為模仿深入到社會交往的方方面面。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說,模仿這種行為主要是由我們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系統(mirror neuron system)參與的。而這種模仿恰恰是具有進化意義並在生活和社交中不斷強化的能力,即使在競爭性極強的競技運動中也難以倖免。換句話說,如果想要降低因對方失誤而造成自己的失誤,則需要在比賽中抑制行為模仿的本能。

最後,當然是希望奧運健兒們都能取得好成績,平安歸來~

Tina

敬上

註:難得從基礎研究跨界回答實際應用類問題,答得不好,讓大家見笑了。

參考文獻:

Naber, M., Pashkam, M. V., Nakayama, K. (2013). Unintended imitation affects success in a competitive gam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50), 20046-20050.

Landers, D. M. (1980). The arousal-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revisited.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1(1), 77-90.

Yerkes, R. M., Dodson, J. D. (1908). The relation of strength of stimulus to rapidity of habit‐form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and psychology,18(5), 459-482.

Liu, T.T. (2016). 亞優秀症候群. 知乎一小時.

配圖亮了(圖片:編輯瞎畫的)

好喜歡編輯瞎~ 靈魂畫手編輯瞎~ 撒花~筆者瞎


我個人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的原因考慮:

一個是比賽經驗。一般來說,比賽經驗豐富的選手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已經有了充分了解,對對手的比賽歷史(通過錄像以及親自交手的經歷等資料)也比較了解,這樣遇到強敵的時候心裏面有底氣,也有相應的預案來應對。而初出茅廬,經驗不足的選手要麼容易自信不足,縮手縮腳導致動作走樣,要麼盲目自信,遇到對手發揮出色時容易慌亂,最終導致失常;

第二是對壓力的解讀。從臨床心理的角度來說,面臨同樣的客觀環境(壓力源,這裡主要是強大的對手),不同的人主觀壓力感受不同,區別就在於對壓力的解讀。把壓力往積極方向解讀(又是「積極心理學」的老梗),就容易把壓力解釋為動力,敢於挑戰強敵,可能超水平發揮自己的比賽實力,而且會把與強敵對陣當作難得的學習機會(參見非人類AlphaGo)。把壓力往消極方向解讀,就容易把壓力解釋為阻力,未戰先怯,發揮就容易失常,而且失敗後還會將其歸因為對手太強(不是國軍無能,實在是共軍狡猾啊)。


謝謝邀請。

在教練眼中,運動員分為訓練型運動員和比賽型運動員。「遇強則強」指的是比賽型運動員,這類運動員的優勢在於技術動作穩定,心理狀態穩定,平時訓練狀態穩定,同時這類運動員的成績通常有很大的可預期性,即平時訓練就反應了真實競技水平。這類運動員形成的原因是多樣的,與訓練年限,教練風格,個人認知都有關係,也和性格和大賽經驗相關。與之相反,「臨陣失常」指的是訓練型的運動員,這類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表現很好,可能還會有超常發揮,但是比賽時候常常動作失誤,是教練眼中的頭疼運動員,他們的比賽成績通常是極好或極壞的結果。這類運動員形成的原因多數是大賽經驗不足,或者未能及時從失敗經驗中走出(埃蒙斯,chocking)等。

以下純是個人見解,究竟「遇強則強」是否就是絕對的好事情,這事兒也不盡然。可能與運動項目有關,對抗類的項目,例如:摔跤、羽毛球、籃球等,可能旗鼓相當的強勁對手會激發自身的鬥志,讓進攻更為有利。但是對於難美型的項目:體操、蹦床、跳水等,可能摒除外界環境和對手信息的干擾更有利於運動表現。因為,「臨陣失常」是不好的,「遇強則強」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概而論容易觀點偏頗。


把它看作威脅 vs 把它看作挑戰

通過改變認知,我們可以重塑現實怎樣克服消極的心理暗示? - 邦迪色的回答

Permission To Be Human如何應對自己的消極情緒? - 邦迪色的回答

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 - 威脅-挑戰-機會七夕是挑戰不是威脅!

七夕是挑戰不是威脅!

七夕是挑戰不是威脅!


一圖流


歸根結底是實力問題


演員還有「場上見」和「場上昏」;學生還有考場上「超常發揮」和「失常發揮」呢。


大家都是高水平選手,水平比較相似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兩個隨機變數均值比較靠近的時候,變異性開始起控制作用。

如果我去和杜麗比射擊,狀態根本就不是個事啊。

也說明對於高水平的運動成績,隨機性很重要。

說到這裡,醉漢的腳步一書中有個有點(非常微小的一點)相關的有趣故事: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心理學家怎麼會與經濟學獎扯上呢?說起來,這與他早年的一段研究經歷有關。

上世紀六十年代,他曾
經為一群以色列空軍飛行教官授課。卡尼曼強調,對正確行為進行獎勵能起到矯正作用,而懲罰錯誤行為卻沒有同樣效果。但一位學員卻表示了不同看法,根據他的
經驗,當他因為飛行員做出漂亮的動作而表揚時,該飛行員下次的成績反而會差;但當他因為飛行員糟糕的表現而責罵時,下次的飛行成績卻會提高。如此說來,懲
罰比獎勵似乎更有效,其他學員也認同這一看法。這就讓卡尼曼陷入了沉思,因為根據動物實驗,獎勵有效,懲罰卻是無效的。如何解釋這一悖論?

卡尼曼給出的解釋是,飛行技術的提高必須通過大量的練習過程,但在僅僅連著兩次的飛行中卻不可能表現出顯著的進步,因此特別優秀或特別糟糕
的成績就只能歸結為運氣,但不可能每次都撞著大運,因此好運或壞運之後就是回歸平常。結果似乎是,表揚無效,懲罰倒是有效。


謝邀。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輸贏都有概率,沒有絕對,再強也會有臨陣失常。並且任何一個事件、一場比賽都有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兩方面的影響,由於環境因素太多太複雜,就只分析一下個體因素吧。

每個人在感官上都有自己的閾限值。就像一道菜,你覺得咸別人覺得淡,一件事你覺得無聊有人會覺得有趣。在比賽中,對壓力的知覺和承受能力也是一樣,通俗點說,就是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強些,一般比賽壓力壓不倒,當然這種承受能力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仍舊可以得到訓練。這是感官方面的原因,解釋力比較弱。

我覺得解釋力強一點的角度是對壓力和自身能力的認知。

有些人傾向於將壓力看做一種潛在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強手的第一反應是超越他!這種人一般持能力增長觀,認為自身能力能得到不斷發展,所以能化壓力為動力。

總是在高手多的比賽中發揮失常的人會將壓力視作威脅,對於失敗的畏懼比較多,這種人多數持能力恆定觀,認為人的能力很難得到提升。這種人在高手不多,而自己恰好在其中處於佼佼者的位置時會發揮的更好。而臨場失誤可能是一種害怕失敗的自我阻撓策略。

並且壓力觀、能力觀和自我阻撓很多時候是潛意識的,自己可能也沒有發覺。


心理素質差。

埃蒙斯,兩次失之交臂的決賽戰,但他有個好妻子,這就是人生的另一個維度,能量守恆定律,上帝永遠公平,事業不順愛情就長虹!祝福他!


謝邀

喵的真沒什麼思路啊……

競技狀態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自身因素:賽前準備(訓練、戰術等)、動機水平、心理素質(應變、抗壓等);外部因素:比賽環境、對手狀態等等。

感覺獨立型任務的比賽,比如射擊,自身因素比較重要。而面對面對抗的,比如乒乓球、跆拳道,除了自身因素之外,是不是能超水平發揮,和對手狀態也有很大關係。


我知道題主想說德爾波特羅


這就好比考試,今年剛好整體的考題都不難,但是學霸因為壓力大還是發揮失常了……


林丹 諶龍

我不是黑



你自己體會了高考就知道,原因都差不多


謝邀。

「遇強則強」我想到的是場依存性和好勝心,動機與壓力的倒U型曲線,「臨陣失常」是運動員的chocking現象。

先佔坑,回頭來補充~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想不怯場,先要底子硬。平時的訓練越紮實,面對困難的時候越有底氣。誠然,運氣、性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臨場發揮,但我覺得要想在高水平的舞台里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沒有平時120%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舉兩個例子吧,一個是科比。科比的勤奮是大家眾所周知的,科比在關鍵時刻的表現大家也有目共睹。能夠在最後時刻挺身而出完成絕殺,心裡素質非常重要,但平時的練習才是真正決定是否能將球投進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沒有平時刻苦的訓練,最後時刻是沒有能力承擔絕殺的重任的。

另一個是我自己的體會。大一的時候我高等數學學得還不錯,尤其是線性代數部分。但是11年考研的時候,高等數學我複習的並不是很好,尤其是線性代數部分。然而在考場上,我硬是把線性代數部分的題目做對了一大半,甚至出乎自己的意料(雖然最後沒考上,當然這和別的科目有關係)。這似乎是在考場上超水平發揮了,然而想想其實並不是那樣,因為雖然我複習的一般,但是我大一時的底子還在。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你能夠用勇於克服困難,就需要有克服困難的底氣(能力);如果沒有這種平時慢慢積累起來的能力,那是不可能遇強則強的,只能賭運氣了。


謝邀.一個學基礎心理學的小碩亞歷山大


心理素質成分,參考04年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王皓對陣柳承敏


推薦閱讀:

阿斯伯格綜合症和精神變態的區別在哪?
我們眼睛裡看到的東西跟其他人是一樣的嗎?這裡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是只是形容出來一樣,具體是一樣的嗎?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在什麼樣環境長大的小孩會出現暴力傾向?
人為什麼會幸災樂禍同時又富有同情心呢?
我不想結婚跟丈夫的父母一起生活,這是很自私的想法嗎?

TAG:心理學 | 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林匹克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