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很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英語 口語


有句話,錢是人的膽。

其實,英語,也是人在這個世界上行走所需要的膽。

小時候的一本畫冊背面,有26個圖像化的字母,當時還沒上小學,還處在跟著父母學方言,跟著電視學普通話的階段。有一次,我指著26個字母問媽媽是什麼,媽媽告訴我是英語。

「英語是什麼呀?」

「英語是全世界的普通話。」

媽媽沒有上過大學,也不懂英語,但是她的這一句「英語是全世界的普通話」,一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很清楚。

直到我上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面對商科和工科的offer,我毅然選擇了工科,這一切源於我對未來的不安全感——但是我知道,我會英語,並且四年後我會有一個工程師學位,不管未來的我去到世界的哪個角落,英語和工科教育,都會是安身立命的根基。

-------------

因為在新加坡接受的中學教育,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大部分是在這段時間學會的,所以在口音上會有一些劣勢,並沒有學到什麼特別好的美國口音(GA,General American)或者英國口音(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也沒有完全使用新加坡英語(Singlish)比較淳樸接地氣的方式。

反而因為這樣的學習背景,學會了一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自動調整說話時候使用的口音、用詞、俚語,來配合對方的英語使用偏好。

對著東南亞街邊小販用正經的口音和高大上的辭彙,肯定是自討沒趣,用簡單的辭彙配合指指點點會更加有效;而和英美港這些地方的專業人士交流,用平淡的口音隨意的拋出一兩個stare decisis這樣的專業用語,也能更快讓對方明白「不用跟我解釋基礎條款,我們直接切人正題就好」。

---------------

我去過小几十個國家工作、生活、旅遊,不管是英語為母語的英國(廢話),雖然英語不是官方語言但是本地人英語普遍還行的荷蘭,還是工作語言和生活語言(colloquial)很不同的新加坡,還是中國、越南這種英語純粹是第二語言的地方,英語都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也有一些比較有趣的經歷。

比如上大學入學前在國內休息了一段時間,那時候有個美國來大陸出差的白人John,每次來出差,都會打電話雇我哥哥的計程車出行。有一次John想要去買點中國特色的紀念品,於是哥哥就把我喊了去做翻譯。整個陪同購物的過程其實很無聊,也沒什麼好談,但是John隨口談到美國政客Mike Huckabee 的時候,我就很自然的跟他討論了一下Huckabee的政見和任阿肯色州長時期的一些事情。

John當時的表情是震驚的——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中國,碰到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跟他就一個(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出名的政客的話題談笑風生,大概也是個奇遇了。

也許John老了之後,回想起這個事情,會跟人說起「中國的那個謝熊貓君啊,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和他談笑風生」。

-----------------

我前面說這些,其實想說的是,母語者本身對你的口音不會有太多的在意,而更加在意你說話的內容本身。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和一個中文說的很溜的老外聊天,你覺得是他能把in和ing,以及en和eng這些細微的發音細節搞得很清楚,並且還能時不時來個北京兒化音(西紅柿雞蛋——胸是雞蛋)和幾句標準國罵,更加讓你覺得厲害;還是一個能夠體現出對中國文化、時事、思想和傳統有很深的理解,並且能和你就這些話題談笑風生,更加讓你覺得對方厲害呢?

比如烏鴉crow這個詞,英式口音念ke-r??,美國口音念ke-ro?,能夠字正腔圓的把這個念出來,很厲害嗎?不厲害。但是如果你能在和人開玩笑的時候能說出來「一群烏鴉」的「群」這個量詞是murder,那很多母語者反而是會對你刮目相看的。我記得有一次在新加坡和一個英國人閑聊到the IT Crowd這個搞笑英劇時候,說到:

「What is a group of IT people called?」

「A murder.」

於是那次聊得就很歡樂。

還有一次,在倫敦參加的一個不是很嚴肅的會議上,有個格拉斯哥人在誇獎我在內的一組人

「You must have done good to be here.」

我當時腦子裡就閃過Tina Fey的著名美劇30 Rock里的一個梗,然後接了一句

「Superman is doing good, we have done WELL.」

然後同組的美國人轉過頭來,說了一句

「30 Rock?」

我輕輕點頭,深藏功與名。

而至於你去買herb的時候是念「erb」還是「herb」;各種以ary, ory, berryy的辭彙是念作eri,?:ri,還是念作?ri,甚至像military這種詞,直接把a的音省略,念作ri,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

身邊很多朋友的小孩學英語請外教,很糾結外教的口音和國籍,我覺得是本末倒置。英語口音是有一定的母語的影響的,有個專門的術語叫MTI(mother tongue influence,母語影響),說的就是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非常常見,亞洲人尤其如此。

比如日本人的口音,其實也很受方言影響,關注日本文化的肯定深有體會。菲律賓人也是,受母語影響,所以有點口音,但是因為歷史原因,所以菲律賓人英語水平普遍較好,所以做電話客服、家庭教師都很搶手。再比如印度人的母語對於英語口音影響很大,即使是在英語國家受過良好教育,口音也還是會有母語的影響。一個例子就是谷歌現任總裁Sundar Pichai,就有很明顯的印度南方口音,但是並不會有人因此而否認Pichai是個優秀的管理人員,或者在英語溝通上存在問題。

口音再好,也只是錦上添花。真的口語好,在於說出的話有內容,並且敢於講,所以真的找外教練口語,口音反而是其次的,外教本身對於課程話題的設置,以及對於鼓勵你各種勇於開口說的各種技巧,反而更重要。

當然,再好的外教和課程設置,其實還要加上日常的積累,大量的日常網上新聞閱讀、原版書籍閱讀、雜誌期刊閱讀,能夠很好的給你提供說話有內容的談資。

而敢於講,這個真的純粹靠多練。很多英語不是母語的企業大佬,國內國外都有,年輕時候沒有很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口音很糟糕的,但是人家就是趕在幾百人幾千人的場合講話,講完台下都能聽懂,討論的焦點也是內容而不是大佬的口音。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大佬們這樣的很多人面前演講的機會,大學時期在全部同學面前做個presentation不得了了。畢業後,其實可以就近找找自己所在城市的toastmasters協會,是個國際英語public speaking的機構,講究從實踐中學習,中國有很多城市都有,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則有好幾個

英語口語好,不應該是一個自己能夠實時感知到的事情,真正的口語好,應該是把開口說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等到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接受信息、與人交流等等,變得更有自信,更加容易,而這就是我媽媽小時候告訴我的「英語是全世界的普通話」。


謝邀。

我是發自內心喜愛英語的人。

去過十多個English-speaking country,生活感覺不到障礙,和人交流很愉快。

和老外聊天,一半問我是不是ABC,是不是在國外生活過,讀的大學。

外賓來醫院開會,找我做陪同翻譯、交傳、同傳。

吃自助餐也讓我坐老外旁邊,告訴他這是什麼food和juice。

外國留學生來科室實習,基本都給我帶。

他們觀摩手術,我心情好會全程英文講解答疑。

外國病人一般我來收。

隔壁病區收了外國病人,找我過去交代風險,談話簽字。

幾個同事在電梯里碰到老外,我和他們侃得噼里啪啦,其他人更多時候在smile。

面Consulting firm,六輪全英文電話、視頻interview,自信不緊張不結巴。

說得比Greater Boston的面試官多多了。

References

你的每日私人成長暗器是什麼? - 魯醫生的回答 內有答主學英語的習慣

你在做陪同口譯時有什麼搞笑、離奇的經歷? - 魯醫生的回答

做同傳是怎樣一種體驗? - 魯醫生的回答


我來強答一個。

在我還上高中的時候,有次去韓國。走路時有個韓國老太太突然過來跟我說了很多韓語,我也聽不懂。就用英語跟她交流,她問我是不是從美國來的,我說不是。她問我是不是在美國長大,覺得我口語很好。其實老奶奶英語也很好,我看她都80多歲了,居然還會說英語,而且韓國的老太太打扮得特別精緻。然後我心虛地說:我們中國小孩的英語都這麼棒!嗯,那是我高中。

工作時有次飛國內一個小航班,航班上就一個老外。乘務長看我英語等級最高要我廣播。OK,幾乎每次飛航班都是這樣,我那時還在後艙,但我認了。等工作都忙完了,坐在最後一排的老外走過來用中文問我們,今天誰廣播的。我就說是我,我以為他要過來糾正我單詞發音,語音語調之類的。沒想到他說了句:「你是我聽過英語廣播最好的空姐」。哈哈,然後我們就用英語愉快地交流了很久,他說他經常坐某航飛美國的航班,說我的英語比那些國際航班上的空姐還要好。我說我也在國際航線上,很少飛國內的。我又心虛地說我們航空公司的空姐英語廣播都跟我一樣好,讓他多坐我們公司的飛機!

來了美國後有一次和一個過來修空調的菲律賓大叔聊天。他一遍修空調我就一邊和他聊天,跟他聊聖經聊基督教聊美國等等。最後他問我是不是從小在美國念書,我說不是啊。他說我英語很好,我說他的英語也很棒。他說他來美國二十多年才變成現在這樣的,而我年紀輕輕英語可以說得這麼溜,而且之前還沒有在國外生活過。我又心虛地說,我們國家年輕人的英語都跟我一樣好!

反正很多次被誇,而且我都會順便把我們同行或國人的英語再誇一遍。:)

體驗就是感覺自己萌萌噠!

揚眉吐氣!

更新下:有些人私信問我怎麼練口語的,我大致說下。首先要聽,多看看美劇,一定要多聽。學英音就去看英劇。其次如果有錢去報個外教口語課。沒事多讀英文文章,英文書甚至名人演講稿,注意,是讀出聲,不是看。讀出來可以訓練自己的發音肌肉。死看書容易睡著的。口語好指兩個方面,第一發音標準,第二英語流利。先訓練自己能流利表達自己的意思再去糾正發音,畢竟內容更重要。不要局限於方法,學語言本身很靈活,興趣大於一切。祝大家英語口語跟我一樣棒!XD


剛工作的2005年,留學的人還比較少的時候,在四川會因為這個在找工作的時候占很大優勢,畢竟作為一個沒出過省的土鱉能做到語音標準很難。比如,一開始去學院試講應聘的時候,我心裡都覺得我教的什麼鬼,世界上有我這麼爛的老師嘛。後來學院居然把我招了,我覺得是個奇蹟,後來第一次大家吃飯,我剛入座,

聽到同事竊竊私語才懂了,她們說:」就是那個的語音很標準嗎?「

因為一開始完全沒教學經驗,但是語音準,所以我們系主任第一年安排我教全年級的聽力,口語之類,她覺得通過語音實驗室的設備傳到學生耳朵裡面的聲音必須標準,否則丟她臉。

一開始,沒經驗的時候,輔導員每周告狀,主任每周訓罵每個人,要求上課必須全英文講課。可憐我前幾屆的藝術系學生,除了幾個人,大部分不知道我在講什麼。因為沒一句中文

就這麼著,還把我自己的口語流利度給提上去了,我每天上課前還要強迫想想我今天怎麼說話來著,千萬別卡住了。

現在想想,我們主任,雖然60多連鄭少秋都不知道是誰,把我們每個人都罵哭過,曾經罵我對設備不熟練,要求我上課前要操作40多遍到熟悉為止。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尊敬她。

當年不懂事,怨過她不近人情。

這幾年經常想起她說過的話,比如:如果PPT那麼詳細,學生可以有PPT沒有你。

後來,我逐步強迫自己不做任何PPT,做到能夠隨時在白板上寫篇文章出來。

所以,我為了上課還去聽了把我招進來的姐姐的課。

一聽就停不下來,聽了居然2節課,內容完全沒印象。印象就是尼瑪這人的口音怎麼這麼好。不看她的時候以為是老美在說話。

後來才知道雖然她本科學校一般,但是一畢業就是校長助理,成都電視台主持英文節目,成都大專院校帶團同聲傳譯,性格很豪放,老外朋友肯定不少,後來看facebook就能看出來她無論男女都是個killer。 基本她平時就不在我們學校待著,學校相當於她掛了個職而已。

於是2年後,她就很輕鬆地進入駐紮在香格里拉的美國石油公司成為總經理助理,對於一個普通英語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很不容易,畢竟後來公司招聘的經常是同濟雙學士或者研究生之類。經常沒事就飛公司亞太區的泰國總部或者美國總部,但是不久,她又不爽了,認為自己不是core staff, 於是辭職去了美國讀mass media。

講了2個口語好的案例(雖然我目前覺得自己口語一般了),你滿意不?

這幾年雖然回來的海歸多了,似乎好的語音語調不再成為優勢,但是偶爾也會有那種在美國待過很久的人給我電話面試的時候問我怎麼在中國練好的語音。

就跟那種問我一個四川人,普通話為啥很標準的人一樣。語言相通,你模仿好了一個,怎麼可能模仿不好另外一個。

P.S. 剛才在quora上回答老外問題,按照他們要求錄了一段:Vocaroo | Voice message


不能自詡口語有多好,但至少過得去,就談談口語提高的體會吧,然後夾雜著不同階段的「體驗」。最後分享一小點的建議。

筆者2009年第一次來美國,2011年開始長期在美國學習、工作。因為現在要給本科生授課,所以口語必須要過關,否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當時剛來美國的時候口語也是很糟糕,在機場和接機的人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也說不清楚,想告訴遠處那個接機的人我在向他揮手說成"I am shaking my hands with you",搞得別人一頭霧水……

真正開始開始提高口語能力是在接了系裡面一個Tutor的任務以後。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自己覺得在高強度、長時間的壓力下,口語水平才會有突飛猛進的提高。因為這種壓力在於:別人托你辦事,你收別人錢,那就不得不辦好。另外因為對方不和你講同一個語言,英語是唯一可以溝通的語言,所以雙重壓力下,我覺得那是我口語水平的第一次重大提高。但是那個時候依然經常會有詞不達意,或者想表達的意思突然卡殼的情況。

然後,在美國生活,學術口語只是為了在學校期間混,其實還有一大類很重要的就是生活口語。很幸運,我在美國讀碩士期間遇到一個逗比室友(中國人),兩個人願意用蹩腳的英語日常交流。很意外的是,我們堅持了下來,幾乎不怎麼說中文,日久以後居然都覺得英語口語水平有了莫名的提高。

所以到這裡,「體驗」就是,打電話給各種客服問詢、撕逼、辦理業務都不用經常叫人家重複一遍了,雖然偶爾遇到口音很重的印度裔客服還是難以一下聽明白,但自己能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聽力的提高,以及和客服對話過程中一些生活用語也能脫口而出。

接著在美國的日子裡,我做過學校一個研究機構的Research Assistant,也做過一門課的實驗課的Instructor,直到現在讀博士期間開始正式擔任任課老師,口語水平依然在不斷地提高。

「體驗」就是,哪怕是第一次站在一大群美國學生面前,沒有什麼怯場和緊張了,想說什麼話基本上可以脫口而出;甚至於能在課間、課上和美國學生說點笑話,把他們逗樂;萬一在表達過程中哪怕有哪些詞卡殼了,也馬上能找到其他的表達迅速圓過去而不影響對方對整體意思的理解;在講述的過程中越來越把重心從原來的單純的表意轉移到了既要表意又要傳情,利用語音語調語速的搭配輔助意思的表達——因為大腦對於表意的處理已經越來越熟練不太要太多功夫了;上學期還第一次在課上跳出專業知識,給美國學生做了類似勵志演講的「思想工作」,當時下面學生感覺反映還不錯;在匿名評教上,「Instructor"s spoken English」那一項由最低時候的3.9/5.0 提高到了4.5/5.0,意味著差不多一半學生覺得Excellent,一半覺得Good;日常說話的時候能運用各種語言技巧顯得更加禮貌和溫和,哪怕是表達不滿、拒絕、甚至撕逼。

但是口語的提高是無止境的,比如我現在依然缺乏和美國人在日常對話中插諢打科的技能,有時候還是會get不到他們的笑點,等等。

最後講一個我個人感覺的很多人提高口語的誤區(個人意見,不贊同者可保留意見)。很多人覺得提高口語,就得首先糾正口音,我感覺這是誤區。我覺得一種語言,最最重要的功能是表詞達意。傳遞信息的基礎是你的辭彙量、句型、語句和邏輯的組織。如果光有一口說得就像美國人一樣的口音,但是在表達想表達的意思的時候嗯嗯啊啊結結巴巴,我不覺得誰會覺得你的口語很好。對於Native Speaker來說,說話者的口音也許只是一個很次要的問題,只要不影響理解,語句的內容才是重中之重。我們院有一個印度小哥,口音非常重,但他的教課廣受好評,還被評為優秀研究生Instructor,就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

光口音好也許能在有些場合唬人,讓人耳目清亮一下,但如果語言基本功並不好的話,老司機稍微多聽幾句就能知道你到底幾斤幾兩。是真有料還是只是發音好。

所以我覺得,我不是說發音不重要,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先從辭彙量、語句的句式、句子間的承順關係和邏輯表達等最基本的要素夯實語言基礎,然後自然而然你在開口表達的時候就會有料。


水平:雅思口語8,能跟母語者吵吵架,扯扯皮...

體驗:

在國外的時候沒啥特別的- 在工作環境中大家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部分都是母語者,公司里90%的人英語都比我好很多。時刻都能覺得自己有很多不足。

非工作環境中,接觸的啥服務員、Uber司機,很多都是新移民,英語賊拉差。有時候被誇「你才來美國幾年啊?那你英語很好啊」 覺得... 被他們誇英語好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啊。

在國內...覺得更沒什麼了,因為英語用的更少了。單位有個英國人很喜歡糾正同事的英文語法或者用詞錯誤,但是很少給我「上課「吧—畢竟論工作經歷和業務能力他也沒啥可以跟我BB的。

生活中偶爾會接觸到把自己打扮的高大上的「英語大神」(培訓業),體驗就是不屑於跟他們證明「我英語也不錯」... 暗中觀察他們唬人。


體驗最簡單的就是研究生上課,能和外國教授一對一討論問題的就我一個,下課了和老師談天說地的就我一個,研究生同學們能在地鐵上撩外國妹子到飛起的就我一個,在中山公園和老外聊天被誇口語贊,發音標準的就我一個,YouTube上面看任何教學視頻毫無壓力。哈哈哈哈哈哈哈。

裝逼時間結束,說點嚴肅的。從小到大並沒有接收很嚴格的口語訓練,完全屬於野蠻生長的類型,語言這個東西你沒有辦法像數理化一樣找到一個公式去計算,多聽多看多說是不二的法門。高中時期我的英語確實不錯,但是僅僅限於考試,口語主要是本科前三年無聊看劇看來的,每天晚上就看一集生活大爆炸或者行屍走肉,不僅僅是看,它的每一句台詞我都會跟著讀一遍,發現有生疏的用法和單詞馬上查字典,這樣單詞記得牢(因為有了具體情節來輔助記憶),很多比較騷氣的口語用法也學了不少(當然有不少罵人的話)。

其實我的口語也沒有好到能和native speaker對飈的地步,很多單詞還是不記得,很多電影裡面的台詞一旦複雜起來就很難去理解和聽懂,涉及大量專業辭彙的時候也一樣容易懵逼。所以英語學習更重要的是養成一種習慣,一種一直學下去的習慣。再就是一定要大聲的說出來,不要擔心或者害怕說錯,膽子大點,遇見外國妹子主動去溝通和交流,落落大方的就好,咱也不能給中國男生丟臉不是。其實絕大部分外國人都是很開朗很樂於和別人交流的,多學多練,慢慢的總是會有提高的。

自信大方點,多看多學多記,把英語學習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時間,妥妥的


自認為英語還不錯。隨便說幾點吧:

1.看美國大片可以專註於看畫面看故事、不用看字幕,爽!

2.跟老外流利交流,身邊的小夥伴會投來欽佩的目光。

3.職業機會多,其他能力跟他人差不多的情況下,自身會有更多的好的職業機會。

所以口語好還是非常不錯的。其實要練好口語也不難,多找老外交流是關鍵。身邊如果沒有老外的話可以去口語俠app上面找,價格非常便宜,而且一對一網路通話練習爽的很。


謝邀。

英語口語就沒有很好的時候……簡單來說,我對口語的要求就是能說能溝通對方能明白就好。比較沒追求,所以一直融不進主流社會去(哇哈哈)。


可以隨意flirting


其實要說英語好,能在公司開會的時候優雅的撕逼,並把那些做銷售的老滑頭帶到我的路子上,我覺得我才能說自己的英語好。

因為是第二語言的關係,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太注重自己說了什麼,不夠注重別人的反應。

覺得culture gap是語言完全無障礙才能感受出來的。

--------------------

以下只是玩笑。

有一回我帶男友回中國玩,我倆在一咖啡店聊天,旁邊倆女孩肆無忌憚地討論我男友…

然後我媽打電話來,我用普通話接電話,那倆女孩頓時臉色大變,非常尷尬。

當然我覺得這主要說明的是我比較黑胖…


謝邀。

為毛邀請我啊?我口語不好!五年前新托福,我的丟分都在口語上。

不過我可以說我的一個哥們,此人是模仿能力極好的那種,任何語言只要聽過一句,模仿起來發音就很到位。這是語音層面。

還有一次聚會遇到的混血女孩,生在日本長在美國,後來跟台灣朋友學的中文,一開口妥妥的小S,習語俚語張口就來還很到位。這是語意層面。

在哈佛聽報告遇到的弗朗西斯·福山,日裔美國政治學家,口語沒有口音不說,各種思想各種專業論述,均簡潔有力,毫無滯澀。這是思想層面。

希望有幫助。

另,我口語還是有一點心得,那就是有意識地多說,有意識地聽美國人的表達,自己積累。一萬小時法則裡面講,必須是有意的訓練才有價值。聽說固然是淺層的腦力勞動,但請給它深層次的注意和思考。我自己現在呢,至少用英文跟人聊政治經濟、輔導學生英語或數學,都是沒問題的。


謝邀。

口語不是特彆強,在雅思4個8都不少(英語大神很多)的澳洲, 差距還是不小的,繼續努力。

不過,昨天下午4點有個電話會議,team lead臨時放我鴿子3點55分的時候跟我說他沒法參加,讓我代為主持。於是我很尷尬地帶著我重感冒鼻塞聲音失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撥通了電話會議的按鈕然後一個人巴拉巴拉講了20多分鐘。這個應該還是能算到口語還行吧。

我覺得口語好的體驗就是,在用口語交流的時候,完全不會想我這句地方會不會聽不懂,有沒有語法錯誤(想想我們說中文的時候就是這樣)。哪怕我重感冒聲音走音,氣息不穩,我也不會失去信心,該我說,我想說,我都會開口,要有「我說話了,你們都要聽著」的霸氣。

最後給個小乾貨,presentation的時候不要說sorry, 因為那一點幫助都沒有:你生病了,別人聽得出來。你口語不好,英語不是母語,別人聽的出來。你緊張,別人也聽的出來。Sorry and excuses是一種示弱,在presentation這種強調演講者帶給聽眾資訊的過程中是一個比較大的忌諱。


謝邀。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英專男生,算是班裡口語比較好的一根獨苗子哈哈!很多女生應試能力都很好,但口語都沒我好,哈哈。

大一下學期轉去英語專業,有口語課,當時口語特別差,一下課了就死磕住外教,想跟他聊天,但是聊著聊著的話,腦子裡的中文,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辭彙來表達,甚是尷尬!然後就卡住了!上大二第一學期,跟外教很陌生,(基本沒機會說過話),大二下學期,又換了外教,一個很活潑的美國妹紙!因為她很喜歡看電影,但是又不懂在網上買票,所以我就經常借著這個幫她訂票啥的,慢慢的跟她接觸,首先是很結巴的吐出幾句不成文的句子,但她都能懂,後來我們就經常沒事的時候一起約去看電影,一起去吃華萊士,一起去吃火鍋,一起去銀行(她要寄錢回美國補貼家用,她不懂中文,銀行的人也不太懂英文,所以就把我拉去了),就是這短短几個月像朋友一樣的相處吧,我的口語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在她面前說話會顯得相對輕鬆自然,當然,我完全不考慮我說的是不是有語法錯誤或者啥,因為我只要說出來,她基本都能懂,一般情況下,她是不會糾正我的錯誤的,除非是我主動要求,而且我們還經常在微信上語音聊天!我可以做到毫無壓力的說個四五十秒呀,哈哈!此後吧,臉皮厚就是我邁出的第一步,5月份在北京爬長城,途中結伴認識了一個法國朋友,當時候看他是一個人,我和我朋友兩個人,我以為他是美國人,就用英語跟他勾搭了啊!沒想到他是法國了,雖然他的英語也不好,但是相處一天下來,(一起爬長城,)非常愉快,辭彙並不需要太多,我們的對話。彼此基本都能懂哈哈!所以想要口語好,第一點就是要克服害羞,要主動自信的跟別人聊天。還有第二點就是,當你在跟一個美國人在聊天的時候,她說的很多口語,是我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就是說的表達很地道,你可以記下來!比如說,我的外教抱怨最多的就是,they cut in front of me, they don"t make a line,說的是她經常在中國遭遇插隊哈!後來,我主動跟自己學校的留學生交朋友,雖然不是美國的(非洲妹子)但我發現她們的英語說的也還挺好的,( 她們還問過我是不是出過國,我們學校學生的口語就是這麼差哈)所以,沒事的時候,約出來打打球,聊聊天啥的,口語只能是靠這種實際情景的鍛煉,每一次的鍛煉都是在積累經驗!慢慢的你在說英語的時候,你腦子裡事先框定好的一副架子就會消失,你就會達到一種,你想說啥就說啥,很自而然的就說出來了的水平,就像我們平時說話的那樣,要知道,作為大三的學生了,班裡還是有很多妹子都是啞巴英語,有些妹子是幾乎沒跟老外有過交流,很簡單的都不會說!所以,如果是英專生,真的要多和外國人說英語,大一大二有外教,很珍貴的資源啊,(如果你不主動交朋友的話)好了,我上幾張上面提到過的圖片吧

這個就是在去長城途中認識的一個歪果仁,我們一起爬了一天的長城哈

這是在故宮裡認識的一個美國人,很熱情,幫我們拍照,還聊了一會

這是我上面提到過的,我的大二外教,私底下已經混的很好的朋友了,跟我的關係很好


國內:中考口語 &< 高考口語 = 考研口語面試 &< 托福雅思口譯專八。

國外:買菜問路 &< 學業溝通 &< 工作交流 &< 吵架撕逼 &< 談情說愛。

註解:

吵架撕逼:當然不是罵街,而是據理力爭的argument和negotiation,主要是在法律、媒體採訪、聽證會等比較嚴謹的場合下,嬉笑怒罵、談笑風生的能力。

談情說愛,主要是對男生而言。


強答一發,勉強算美音比較標準。坐標美帝,年初系裡學生showcase,大致就是學生作品集展示會,有很多公司來招人;鄙人大概是在場一百來號學生里極少(如果不是唯一)被明確只招美國公民的公司主動接近談話的國際學生。

原因是聽了我1分鐘的演講(我們叫1 minute madness,1分鐘的台上個人展示),以為是華裔。

然而......

並沒有什麼卵用;在聽到我是國際學生需要sponsorship之後recruiter們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So sad...

不過,說真的,會更願意跟別人交流,交流多了口語會變更好,算是毅種正向反饋。


本來來回答這個問題就已經夠自信的了,我就盡量不在正文里秀優越了。

我從小接受的英語教育就和同齡人是不一樣的。現在反思,這是之所以現在口語會比其他人好的基礎:從時間、金錢和資源上的付出來看,能力是與它們成正比的吧。

作為85後的北方人,我們中小學時期的英語教育遠遠比不上當時的一線城市,更不可能比得上今天的孩子們。但是我幸運地去了我們當地最棒,全國也近得了前50強的中學,在英語特長班裡學習。初一開學第一天用的就是初三的課本,初二結束時,高中三年的英語課本也講完了。每周都有一次外教課,而且為了跟上校內英語課的進度,大家當然都會在外面補習。苦是吃過一些的,最初幾年儘管很努力,我的成績仍然達不到全班平均分,口語也並不好聽。

我們有很多機會分角色朗讀或者用英語表達,但是我始終覺得說英語時氣息不暢,老師也經常打斷我說你剛才吞音太厲害了,詞尾清輔音都沒有出來,讓我重說。一度我對口語是無措的,但並沒失去熱情,也會拿出經典英文演講詞,自我陶醉地讀上半小時什麼的。

轉機是在不知不覺間出現的。初二那年的某一次英語考試我忽然就拿了最高分,自己也沒有想到。然後,我的英語水平就一直穩定在了班級的前列,再也沒有掉到平均分之下過了。為什麼會這樣?我成年後分析,第一當然是因為一直有在努力學,詞法、句法方面的根基比較紮實,第二,則是因為我的中文成績一直是班裡第一名。

從短期看,一個人的英文能力與他學英文的努力程度相關。從長期看,一個人的英文能力的天花板是由他的母語水平上限決定。所以,後來我從事英文方面的培訓工作,經常會留意觀察學生的母語水平。如果用中文交談時他難以說出連貫、完整、合乎邏輯的句子,或者太過依靠手勢眼神去傳情達意,嘴上不夠到位,那麼他的英語口語即便努力,也只能做到一板一眼,做不到出口成章的。

英語口語的第一次飛躍是高中參加英文演講比賽。我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全靠十五六歲一腔孤勇,抽了簽,站上台,就開始胡言亂語,居然還拿了獎,喜不自勝。那時我不知道,說英語氣息不暢的問題的最好解決方式就是多說,當你可以用英語「呢喃」時,或者無障礙地中英文交叉時,就練得差不多了。

英語口語第二次飛躍是考托福。大三那年,三周,托福111,口語26。我的收穫是,對於有一定語法、辭彙基礎的人而言,最好的練習方式是限時、高強度、命題練習,這就好像是讓自己的口腔進入健身房一樣。備考托福顯著提高了我的語速,甚至可以說我的語速即便在native speaker里也是偏快的。

英語口語第三次飛躍,是我去美國留學。起初肯定有一年的不適應,我過得不比任何人更輕鬆。雖然我住在學院staff家裡,每天說英語,對方經常驚訝地說,你的英語聽起來就是個ABC,你說得又流利又快,跟你交流完全沒問題,但我自己卻一點都沒有覺得多優越。原因是英語能力不只有口語這一塊,生活在美國,聽力和閱讀也很重要,有時候翻譯的能力也很重要,這些我都還不行。受限於辭彙和對美國文化知識的欠缺,很多東西即便我聽懂每一個音節也未必知道是什麼,或者我想說的那個明明有一個簡單的詞,但我需要繞好大的彎子才能解釋明白。

所以,英語口語的「好」是一個相對值,你可以說字正腔圓是好,可以說脫口而出是好,而我在經過了前兩個階段之後,想追求的已經是「一擊即中」的那種好。這我當然做不到,會給我帶來新的苦惱。

在美國生活兩年多,打工,實習,上課,交朋友,我的生活口語水平沒有突飛猛進,但職業口語的能力早已今非昔比。我在美國醫院精神科的八個月全職實習可謂永生難忘,當時整個樓層別說說中文的,亞洲臉孔就我一張,每天和醫生、護士、社工、病人打交道,聽著希臘、德國、義大利、非洲、英國的各種口音,在高強度、快節奏的醫療環境中做出迅速的反應,給出準確的信息,讓我受益匪淺。從這裡,我的口語從一種能為自己贏得喝彩的「花活兒」真正蛻變為了讓我創造價值、幫助他人的實用工具。來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並沒有因為我的口語不好而缺少了他們應得的服務,相反,他們很喜歡我。想想看還是很感動的。

第四次飛躍,是大規模演講。

後來我參與創業,有幸在良師益友的輔導之下,接觸public speaking。因為對方是箇中好手,我學到了很多。那時主要是用中文演講,畢竟面對的是中國的客戶;但所謂一法通則萬法通,演講的重點對我已經不在於用什麼語言,而是如何面對觀眾。

通過幾十次不同規模的公開演講,我可以說已經完全克服了人人都會有的那種面對黑壓壓人群的慌張感,克服了呼吸不暢的感覺,克服了撞上冷漠眼神時的心理障礙,克服了對互動的抵觸,等等。到去年,我面對300-400人規模的觀眾時,已經可以做到正常發揮。

這讓我後來到了澳洲之後,面對全院不到100人用英語進行公開演講或者課堂討論時,不僅沒有任何壓力,而且更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所說的內容上。

當你解決了姿態、吐字、語流的問題之後,對這些的滿意就輪不到自己沾沾自喜,頂多是看客們偶爾誇你兩句,但其實你心裡想的更多的是,我如何把我想說的那個內容,讓大家聽懂,認同,最後統一大家的意志,讓大家行動起來。

留過學的多少都知道,亞洲學生尤其中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比較安靜。一方面是文化性格使然,一方面是真的趕不上趟,英語不好導致很好的觀點無法表達,即便說出來了,也詞不達意,對方聽不懂,不採納,又很傷自己的面子,還不如乾脆不說,這種想法非常常見。但是憑藉我的口語能力,我和商學院同學們開小組會時漸漸的成為了小組實際上的精神領袖,幫大家的想法把關,調解分歧,或者指引大家看見他們忽視了的方面。因為我能把自己想說的那個說清楚,同學也能夠給我更準確的反饋。大多時候,大家對我的觀點還是非常認可的。但平心而論,我的那些觀點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中國同學幾乎人人心裡都會有,只是文化差異導致外國同學很少會往那些方向去想罷了。所以我感嘆,假如中國同學的英語口語都能再上一兩個台階,統治世界真的指日可待。口語是一個讓他們發出自己聲音的關鍵障礙。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試著復原自己英語口語進步的歷程。這幾年我幾乎再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了,因為一個已經翻越了的障礙,總是好像不那麼關心了,都忙著往前看呢。今天寫了這些,也是給自己留個底。

如果說到具體的生活,那就是,當你口語好到一定程度,你就會聽不見誇獎。外國人不會誇獎你,因為他們會以為你只是個亞裔的local。這種情況在國外我經常遇到。中國人呢,我覺得也不會太誇獎你,因為他們也會覺得你肯定是從小就在國外生活,說成這樣一點不稀奇。

而且,當你好到一定程度後,大家聽你說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聽你的內容,簡單說就是「不齣戲」了。

不管是啥語,最終還是溝通的工具。祝願想要和這個世界更好溝通的人早日熟練你的工具,然後,就去盡情享受溝通的樂趣吧。

我一直有個想法,想給中國再寫一本托福口語教材,靠譜,實用,緊跟時代的那種。也算是個小的使命。也許今年下半年就要動工了。

最後說一句我開了個公眾號,sabbatical。歡迎關注。


其實我的西班牙語比我的英語更好,這也是我在阿根廷六年學習工作生活帶來的財富吧。

舉個例子

前幾年我在廣州坐飛機回阿根廷的時候,候機廳裡邊上坐了兩個西班牙妹子,聊的話題是在香港的夜店裡怎麼樣撩哥。當然有些比較露骨的情節,可能倆妹子仗著自己說西語,中國人幾乎不懂得優勢,聊得肆無忌憚。

最後哥實在忍不了了,給她倆說:「下次帶上我唄」


作為非英語專業的專八崽真的是想不要臉的來回答一下。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大學時期:

--大一的時候有口語課,教基礎的音標發音,雖然是在外國語學校里,還是有的小夥伴發音不標準,比如s和th不分啦之類的,然後結果就是,老師在快下課的時候說,"大家還有什麼不懂的就去找曹XX幫你們糾正一下".

--大一的時候外教是老美,然後大一練的美式口音,素材主要是奧巴馬演講+VOA.大二換了英Gay外教,覺得英式更好聽,然後開始轉英式,素材主要是BBC咯. 口語好的下場就是,外教找不到人答問題或者冷場的時候就叫我回答,我就"Blalalalalala....." 外教就"Excellent"

--總之記單詞不需要刻意去記,因為讀的標準,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能拼寫出來.

工作之後:

進了外貿企業,除了日常發郵件有時候還要接待國外客戶出國參展什麼的.

--口語好確實很方便,介紹產品的時候,行雲流水,說個從句不帶停.聽懂帶口音的中東印巴客戶的英語也比較簡單.聽歐美的話,基本無壓力.

--對比其他業務員,他們在理解和表達層面都會有一定的障礙,大多數時候用YES OR NO來表達意思,有時候還要手舞足蹈.

--可以很好的跟客戶介紹公司啊,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啦,這點還是很好的.

--缺點就是,有時候碰到非英語國家的客戶英語又不太好的時候,口語好的溝通效果可能不如口語不好的其他業務員.因為大家都是帶口音的,水平都不好,所以反而會想到用最簡單的辭彙和方法來表達意思

--經常受到客戶的讚揚,有的時候只是一個眼神

--因為口語好談成過一個很大的客戶,世界500強,Honeywell(當然公司產品也不錯,並非都是我的功勞)

--帶客戶見領導的時候,領導沒聽懂會眼神示意我

最後在貼一句客戶對我的評價(裝個逼,別打我嚶嚶嚶):I"ve been doing business with Chinese since about 10 years ago and I come to China maybe four times a year. I met a lot of sales and managers from many different factories. However, none of them can speak English fluently and clearly as you do.

語言天賦,良好的基礎以及多年的訓練這三者都非常重要.


口語好的話 可以賺額外的錢 也可以全職教口語 看著自己的學生也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心裡別提有多舒服了 另外還可以做外貿 和老外自由的溝通 口語好是做同傳的基礎 我一直在為同傳努力 雖然有很多人嘲笑我 認為我不自量力呢


推薦閱讀:

英語口語學習?
英語口語中有哪些常見常用小詞?
如何會說標準好聽的英式英語?
朝鮮口音為何那麼慷慨激昂?
「is it really?」這句話符合英語語法嗎?

TAG:英語 | 英語口語 | 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