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的作戰半徑700多公里又不上航母能幹啥?


回答部分內容已修改。

增加各種早期型號飛機 SAC(飛機標準特性)解密文檔的下載鏈接(不知要否翻牆。。。)

===================

下載鏈接:Standard Aircraft Characteristics Arcive

F-22 所謂的 410nm(760公里)作戰半徑,在不知道任務詳情的情況下,並沒有參考意義。

首先,這個 410nm數據來自 Lockheed Martin 的官方數據 F-22 Raptor Team Web Site

注意到這個數據的條目說明是: Combat Radius (NM) Mission 1 (Sub+Super)

那麼 "Mission 1" 是什麼?

我查了一下 《F-15C Eagle (CFT) Standard Aircraft Characteristics》 - February 1992

"Mission 1" 估計就是空優作戰 Air Superiority

F-15C 的"Mission 1"作戰半徑,同樣只有 407nm。(帶四枚AIM-7F麻雀導彈,帶保型油箱)

任務詳情是:起飛爬升,高空巡航到 200nm(370公里)以外,然後降低高度,低空三千米,0.85馬赫飛向目標區,戰鬥,低空三千米 0.85馬赫回來,然後距離基地 200NM的時候恢復高空巡航,最後降落。

就是所謂的 "高-低-低-高" 飛行路線,如下圖:

F-15C 的 Mission 2,近距支援任務,作戰半徑只有 100 nm(185公里),攜帶 16枚 mk-82炸彈,任務區待機 1.76小時。

F-15C 的 Mission 3 (Counter Air)作戰半徑是 770 nm(1239公里),要打擊敵人的地面飛機,攜帶 4枚麻雀+兩枚 2000lb炸彈,全程採用經濟巡航高度和速度。

F-15C 的 Mission 5 (高空截擊) 作戰半徑是 840nm (1555公里),攜帶 4枚麻雀,帶保型油箱,無副油箱,全程採用經濟巡航高度和速度,5分鐘最大推力戰鬥。

上述的所有作戰任務,F-15C 攜帶的燃油是一樣多的!

所以這些作戰半徑的差異,只在於典型任務的限制而已。

尤其是 Mission-1 跟 Mission-5 的差異,僅僅採用不同的飛行路線,作戰半徑就增加了一倍

Sukhoi Company (JSC)

蘇霍伊官網的 Su-27SK 數據,只帶兩中兩近導彈,高空最大飛行距離只是 3530公里,這作戰半徑還真不一定比 F-15C 大。

回到F-22,一開始它的「Mission 1」需求是 260nm+100nm,我認為 260nm是起飛爬升和巡航距離,後面 100nm是投入空戰之前的超巡。

至於這 410NM,尤其是那 310NM 亞音速,多少路程是高空經濟巡航,多少是低空耗油飛行

F-22測試的時候是 6+2 導彈,還是 4枚中距彈,鬼知道。。。

所以,根本就沒有任何數據表明 F-22 作戰半徑只有 760公里

人家的測試報告說的只是:採用某種飛行路線,作戰半徑是 760公里。

實際上,這個 Mission 1 作戰半徑,已經超過了帶保型油箱的F-15C,還帶超巡。。。

最後,這個視頻展示了 F-22的地面測試,副油箱連掛架一起扔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d6hJwisZ0

其實可丟棄掛架早就有了,《The big book of X-bombers and X-fighters》書中,提到 YF-105B戰鬥機就有可丟棄的掛架,連炸彈一起扔掉。

補充:

公認腿短的 AV-8B 鷂II,四枚響尾蛇,高高高,作戰半徑是 425海里

「鷂」II 的空優作戰半徑超過 F-22。(這是耍流氓)

帶兩個副油箱則是 1163公里(628海里),完爆F-22啦。(還是耍流氓)


四代機這種東西,其實對於美帝來說

是有點雞肋的……

蘇聯掛了以後的二十多年裡,沒四代機,他也無敵,有四代機,他還無敵。

就美國那火力投送能力,拿五六十年代武器(五六十年代美軍主力武器是啥?空:F4戰鬥機,B52轟炸機。海:小鷹級,企業級航母,鱘魚級級核潛艇。陸:M60坦克)魔改一下都能吊打地球上80%的國家,不吹……

就拿中國來說吧,看看時間對比就知道中國發展多快了。

我就按同級的來說

二代機:F4首飛,1958年,服役1961年,殲八二,1984年,定型88年,服役90年代了,差了30年。

三代機:F16首飛,1974年,服役1978年,殲十,1998年,2004年服役,差了26年。

四代機:F22首飛,1997年,服役2006年,殲二十,2011年首飛,2016年服役,差了10年。

對於知乎上很多觀眾朋友們來說,這地球上國家似乎就只有歐洲那一批,東亞韓國日本加上北美的美加,上面俄羅斯,最多再加上印度,這十幾二十個國家。

擱我小時候敢TM黑F22啊。

媽的我出生那時候殲八二這飛機都TM沒曝光呢。

就這和F4同級,估計還打不過F4的戰鬥機,美國人二十年前就扔了,我們當寶貝。

那時候才TM叫絕望。

九十年代我們抱著殲八看F22是TM絕望的……

二十年吶,好日子過慣了,就看不起這東西了?

地球上別說F22了,能造比F4強的戰鬥機國家和地區有幾個啊?

英法日德中美俄,瑞典,以色列。我勉強算個台灣,印度。

還有誰啊?


有些在本答案下吹美帝的同志啊,真的是……

「作戰半徑相對其它戰機來講大不大和「實戰任務中這個作戰半徑夠不夠」是兩個概念。

平心而論,760KM的CAP任務半徑相對於絕大多數三代機來講都更大,也就只有F-15和SU-27系列的少數後期改型能超過了。

然而在西太戰場這個半徑真的不太夠,因為你不敢冒著被一波砸地上的風險把大量F-22布置在日韓前沿的機場,而是要收縮到關島一線,SO……


愛撫娘娘裝的是題主牌發動機吧,作戰半徑從來不用說條件的╯▂╰

還是認真解釋一下吧:

首先作戰半徑是一個基於條件的參數,即使同一型飛機,條件不同任務半徑也會有很大差距,比如f15掛載2中2近滿油經濟巡航條件的至遠截擊,任務半徑能有1300公里以上,但是掛大量對地彈藥執行超低空突防打擊任務,作戰半徑只有500公里左右。好比你說一輛車能開多遠,但是不說載多少東西,跑的是高速還是山路,這是耍流氓。至於蘇27所謂的4000公里,那是無外掛滿油經濟巡航單程飛行,標準叫法是轉場航程。

在條件不明的情況下評價飛機遠航能力,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發動機耗油率和載油。當然飛機氣動性能也很重要,這裡說的只是一個定性估算的方法。蘇27系列裝的的31f發動機,非加力油耗在0.8左右,飛機最大載油9噸多點,但是外掛武器會導致不能滿油。f22的119發動機據說油耗在0.6,最大載油有8噸9噸甚至10噸多個說法,不論實際是多少,在航程上都是應該優於27系列的。

之所以大家有毛子飛機作戰半徑大的印象,是因為毛子在算作戰半徑的時候通常只算掛2枚導彈經濟巡航短時間作戰,這是截擊作戰任務。而美國人會算掛6枚導彈折扣突防距離再加較長時間空戰,這是制空作戰任務,至於22的700公里里還包括超音速巡航,對作戰半徑有多大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了。另外通常被詬病腿短的f35作戰半徑650公里,如果按照27的截擊剖面計算,作戰半徑也能達到1300公里左右,是不是很意外呢。

至於兩家為什麼在作戰半徑計算條件上存在差異,個人覺得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空軍作戰定位上,蘇聯的國土截擊作戰和美國的縱深突擊作戰帶來了兩軍對制空任務的不同理解。二是蘇聯受制於動力不足的問題,長期在戰鬥機性能上被美國人壓一頭,為了不輸美國人,指標條件上稍微改一改,也是能達到一定戰略平衡作用的。。。。


即使航程夠。讓單座戰鬥機長時間飛行也是坑飛行員的行為。

基本上,單座戰鬥機飛行員飛3個小時就比較疲憊了。

所以航空強國都盡量搞自動化系統減輕飛行員負擔。比如看起來很土的蘇17就具備自動起降,自動駕駛,進近功能。

陣風據體驗飛行報告說有一鍵返航的能力。

戰鬥機重量很精貴,如無必要,強國們是不會不約而同上類似系統的。

另外體系強的優勢之一就是中途飛行員負擔較輕。不必一邊留意航線,一邊留意敵情。指揮系統會幫助分擔相當一部分工作。

雙座就好很多。中等距離上可以分工,長距離可以輪換。所以蘇34上還搞了食物加熱裝置。


簡單粗暴的瞎扯兩句哈。。。

能在歐洲戰場獵殺SU27和MIG29啊。

設計F22的時候洛馬哪裡想得到後來F22的預想作戰區域會變成西太平洋,會跳出來個雖然戰略航空兵不怎麼樣但是沒簽中導條約的傢伙作為主要對手╮(╯_╰)╭

有大量中短程導彈就算了大不了退到關島空中加油反正美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加油機隊。結果這傢伙的隱身戰機也快出來了,一旦對方隱形戰機前出攔截打掉某個加油位置的加油機那F22就有撤退到一半沒油摔海上的風險。這就難玩了。。。當然做好護航並且準備好預備加油機的話會好很多。

元老院和空軍要是想得到現在這個情況他們當初肯定就選YF23作為未來制空戰鬥機了。。。(這段開啟軍盲模式強行吹一波YF23,請忽略。。)


F22原來是準備對付蘇聯的。目標是2000年服役後,借著盟友基地,狂虐蘇27,狠踹中小國家大門。我是流氓我怕誰的角色。等到它快服役時,蘇聯已經解體了。仗劍四顧,以中國為首的敵對國家都還以二代機為主流,俄羅斯半殘廢,三代機都可以稱王稱霸了。作為一代神機,只好被供奉了。然後開始慢慢服役,消減數量,關閉生產線。

時間緩緩進入了2011年底。中國四代機出現了,緊接著東風快遞升級了。美帝發現三代機不夠用了,四代機差距沒多遠了。F35這個應該可以和三代機打平手,加上系統外掛可以狂虐三代機的戰鬥機不夠爭氣。然後一代神機就被想起來了。

但環境變了,美帝缺錢,盟友不好騙,中國拉近了距離,重啟F22生產線要花錢並且頂多能打個平手,無人戰鬥機還不可靠,對付其他國家三代機依然夠用。咬咬牙,美帝也只能重啟生產線,畢竟有總比沒有強,平手總比劣勢強。說不定生產過程中再改改,又繼續領先了。


拋開任務掛載任務剖面,單純談半徑那是耍流氓。760公里是截擊半徑,巡邏半徑還是對陸打擊半徑?不同的任務剖面作戰半徑不同。假設這是巡邏半徑,已經完全夠用了,足夠掩護巡航導彈核潛艇在第一島鏈的活動,半徑夠不夠要看戰役背景和戰術使用,不要想當然


760km的作戰半徑中包含100nm的超巡

帶兩個油箱航程2960km

帶4個油箱不知道


作戰半徑是最保守的航程數據。F22的隱身能力完全可以高拋線抵達戰區,航程翻一倍我也信。

至於有什麼鳥用,這是個很尷尬的問題,因為設計初期沒考慮關島會成為重要鳥巢。而且F22現在在USAF中的處境也同樣尷尬,戰略重心轉到亞太,面對中國F22反而成為昂貴的累贅,我就是喜歡你看我不爽卻干不掉我。


這種問題,懂的人都不要回答,不要想著貼數據上來打臉,打什麼臉,回去把保密條令抄十遍。


因為美帝現在一家三代戰機就可以單挑其餘世界,四代機目前沒用


三代機的作戰半徑是靠副油箱堆出來的(蘇27除外),F22的內油將近F15的兩倍。

而且在設計時F22不承擔遠程打擊任務,就是純防空機。在當時可預計的反機場武器射程下這個作戰半徑完全夠用。

另外以1990年代的防空水平,戰鬥機隱身只是加分項而不是必備項,F22需要遠程任務時也可以外掛副油箱和武器


看到殲20在天上溜了2分鐘,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一個70年前二戰就能造100艘航空母艦,幾十萬架戰鬥用飛機。40年前就能送人登月,造X15,SR71,F14,F15,尼米茲,伯克,提康德羅加,洛杉磯的國家,他們的主力戰機會沒啥用?會被那俄國發動機的山寨鐵殼子比下去?

圖樣圖森破

想想自主品牌的汽車,再看看自己開的進口品牌車,這麼簡單的批量工業品差距都如此明顯,有的人一邊敲打著蘋果手機用索尼攝像頭拍照,在網上居然突然就能說出一個國家頂尖技術部分的軍事科技就能突然蓋過世界了,真是奇談。

F22起始於1980年代設計,出發點是利用矢量發動機和隱身性在對第三代俄國戰機空戰中佔據絕對優勢。從設計理念開始就沒有說要側重於帶很多油去長途奔襲。


現在的中國軍事論壇根本沒法看啊,簡直就是烏煙瘴氣啊。

F22 內油9噸, 蘇27的內油也是9噸,殲10內油3噸。相信F22作戰半徑700公里的人,是不是不知道內油是什麼概念?如果連內油這種最基本的東西都不知道就別在網上和別人討論飛機了,別人說啥你就看著就行了。


當年作戰地點又不是西太平洋,而且當年對手是沒有中程彈道導彈的


那時候誰知道才過十幾年懟中國就成了首要任務。。。


在歐洲還行。

在亞太地區,就只能指望空中加油了。

不過美帝的加油機也多,不怕。


簡單粗暴的畫一下就知道了,正因為簡單粗暴,所以我們不用糾結細節,只看直觀感受。

1先選點位,假如某天美國和中國開戰,f22進駐了美國的靠譜盟友的機場——日本、韓國、台灣,不靠譜的盟友——印度,阿富汗,中亞某國,可能的落腳點有青森基地,首爾基地,沖繩基地,台灣、印度和中亞的數個機場。

2 再選半徑,簡單粗暴地標出距離這些基地1000----1200公里有多遠

3 再畫圈圈,我們就有了這張圖。

————————雖然非常不嚴謹,但是直觀看上去,還是覆蓋挺多的,可能太行山是個好地方


美帝有將近600架空中加油機 每架可帶4架戰鬥機 所謂全球部署 全球打擊 可不是說說而已。。。

題主對作戰半徑還那麼看重么?

補充 聽說對美帝戰鬥機作戰半徑的最大限制是飛行員吃喝拉撒等生理問題。。。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近日殲-10B戰鬥機安裝矢量發動機進行測試?
如果將淘汰的戰鬥機,改為無人機,掛上2個空對艦的導彈,打航母靠譜嗎?
如何評價F/A-18E/F的空優性能?
目前最先進的燃氣輪機跟蒸汽輪機分別是什麼,用於哪?
為什麼米格31用的是渦扇發動機?

TAG:軍事 | 航空母艦 | 戰鬥機 | F-22 | 美國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