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朝敵,東夷是什麼概念?
經常在看書的時候看到誰被宣布為東夷朝敵,這是什麼意思,被宣布的人有翻本的嗎?
好問題,這兩個概念估計會困擾很多喜歡日本戰國歷史的人,先佔個坑~~~
「朝敵」在日本歷史上實際是一個很常見的稱呼。政治鬥爭,雙方為了自己所在派系的正當性常常指稱對方為「朝敵」,而如果能拿來天皇的敕令,則可以讓對方的「朝敵」名分坐實。在多數情況下,被稱為朝敵的一方會成為被討伐的對象。而由於有天皇的敕令在手,朝敵就會被認為是」惡「,而征討他的人就成為「官軍」,一定程度上會獲得更多地支持。
然而朝敵並不是一定會被打敗的。比如室町幕府第一代將軍足利尊氏對擁立後醍醐天皇有大功,為了對抗新田義貞等人,足利尊氏在1335年11月向後醍醐天皇請求討伐新田義貞的敕令(朝敵),結果後醍醐天皇反宣足利尊氏為「朝敵」。當時足利尊氏被群起而攻之,形勢急轉直下。然而,足利尊氏後來找到了對抗天皇「朝敵」敕令的法寶。他拉攏了光嚴上皇對抗後醍醐天皇,利用從光嚴上皇處獲得的院宣與後醍醐天皇的敕令對抗,並得到了大批西國武士的支持。足利尊氏最後扶立光嚴上皇的弟弟光明天皇登基。而失敗的後醍醐天皇被迫退到吉野建立南朝朝廷。1339年後醍醐天皇駕崩,足利尊氏終於獲得了光明天皇的敕令,正式封新田義貞,楠木正成等人為「朝敵」並最終擊敗了他們。1348年,足利尊氏攻陷吉野,燒毀吉野全山。
正二位權大納言,征夷大將軍足利尊氏(1305-1358)
同樣,被宣為「朝敵」的人並不見得一定會被萬民所唾棄,近的有如幕末的長州藩(當時受到一些同情),遠的有如日本歷史上的平將門(903-943)。此人是桓武天皇五世孫,高望王之孫,鎮守府將軍平良將之子,939年在下總國舉兵謀反自稱新王。因為挑起下總,常陸等地平氏反抗中央,並襲擊關東諸國的國衙,奪取國司金印等事而被朱雀天皇宣為「朝敵」。平將門最後被藤原秀鄉,平貞盛等討伐並被殺死。死後,所在地的百姓卻尊稱其為「將門公」並將他神格化,祭祀於神田神社,築土神社,國王神社等地。而日本的《太平記》里也記載了一些平將門的神奇事件 - 比如人頭可以平地飛升哇哇大叫什麼的。祭祀在神田神社中的平將門的畫像
至於「東夷」,在日本歷史上,相較於「朝敵」,則是一個出場率要低很多的稱號。這個叫法應該來源於中國,最早特指長期和日本本州政權作戰的蝦夷人 -- 蝦夷(えぞ)や「東夷」(あずまえびす)。這個稱號早年主要被京都方面用來定義或描述東國的武士(貶義)。因為京都的文化人認為武士低賤粗暴且缺乏教養,和他們比有如蠻夷。不過和「朝敵」不同,東夷並不完全是一個官方的宣稱(敕令並不是必要的),同時也並不意味著被指名者就是朝廷的敵人(天下共擊之)。歷史上有名的被指為東夷的有「平治之亂」中戰敗流亡的河內源氏棟樑源義朝(源賴朝的父親),當時指稱源義朝為「東夷」主要是在政變中被源義朝拘禁的後白河天皇方面的公卿們。同樣,戰國末年的甲州大名武田勝賴也被稱為「東夷」。有意思的是,武田勝賴的「東夷」稱號具有官方性,是由織田信長向正親町天皇進言,而天皇同意(默認)的 (《増訂 織田信長文書の研究》)。
此外,有必要一提的是,日本與中國一樣,也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概念。通常,東國方面特別是關東,陸奧方向的勢力容易被稱為「東夷」,而越後,出羽方向的相對則會被叫做「北狄」。那麼大家來猜猜,戰國末年哪家大名最有可能會被認為是「北狄」呢? 告訴你們,是上杉謙信!1575年,織田信長出任權大納言和右近衛大將(此官位主要是為了與人在備後國的征夷大將軍 左近衛中將足利義昭對抗),成為實質上的「天下人」。與此同時,有說織田信長同時也獲得了「征狄將軍」的名號。同日,信長長子信忠獲得已有數百年未頒發的秋田城介官職(該職即從前的出羽鎮守府將軍)。信長從朝廷處獲得的「征狄將軍」名號,還有長子織田信忠「秋田城介」官職,與人在越後,且在出羽有絕大影響力並獲得室町幕府役職「關東管領」的上杉謙信對抗是有一定意義的。上杉謙信(JJ)表示:你看我長得像「北狄」么?
再補充一句,中國方向的毛利家是「西戎」,而「南蠻」是誰卻不確定,據說是本願寺家~
前面如 @宋陽 兄已經珠玉在前,我就略做一下補充了。天正六年四月,織田信長辭任右大臣和右大將之時,在給天皇的上奏文(《仁和寺文書》)中明確提到東夷、北狄、西戎和南蠻四方,可見日本也可能繼承了中國的說法。其中天正十年信長征伐武田時給細川藤孝的信中明確將武田氏指為東夷(《細川家文書》);在天正十年十月三日正親町天皇的綸旨中將毛利氏稱為西戎(《竹內平文所藏文書》);南蠻在史料上沒有出現,但根據信長的上奏文,「東夷、北狄既亡,南蠻、西戎尚未從屬」,而天正六年尚與信長對抗的偏南的大勢力只有本願寺;再從東夷、北狄既亡來看,天正十年武田氏被稱為東夷,那天正六年已亡的東夷必指武田信玄。天正六年三月,上杉謙信死,按照《信長公記》的說法信長於同年四月七日接到謙信死訊,而上奏文日期為四月九日,可以推想此北狄乃是指上杉謙信。與本問題的朝敵關係不大,聊備一說。
Lajiya 對朝敵的理解有誤。 朝敵就是反賊的意思, 不是什麼專有名詞。所有反抗朝廷,被朝廷討伐的叛亂勢力都是朝敵。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勢力本身對天皇和朝廷沒有敵意, 但其敵對勢力把握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時, 也會被宣布為朝敵。
因此, 不管是藤原廣嗣, 藤原仲麻呂這種不得意的公卿貴族, 還是藤原純友, 平忠常這類關東武人, 甚至是阿弓流為,安倍貞任等蝦夷異族都算是朝敵。
被宣朝敵後翻盤的確實不多,除了北條義時和足利尊氏外, 源義經和源賴朝翻臉後, 曾討得院宣,討伐賴朝, 但旋即被賴朝擊破,逃離京都, 自己反而被宣為朝敵。
此外,幕末禁門之變後, 長州藩也被宣為朝敵, 沒過幾年,又鹹魚翻身了。朝敵是日本明治以前的絕對惡,歷史上被指為朝敵的人也只有平將門、北條義時、足利尊氏、德川慶喜這幾個,其中北條義時算翻盤併流放天皇,足利尊氏控制北朝和南朝互稱朝敵。東夷某些場合等同於朝敵,比如正親町天皇在信長的策動下稱武田勝賴為東夷,中世東夷一般是京都一帶對於關東武士的稱呼/
天下創世就有這個設定,反正成了朝敵就不會很舒坦的.解決辦法也簡單,隨著勢力的擴大,時不時的賄賂朝廷公家,基本不會被朝敵.如果選本願寺,還可以任意指定其他大名為佛敵,中招了好像也很不爽的樣子...
不是蝦夷嗎?
推薦閱讀:
※岩井俊二新電影女主角為何選擇黑木華?
※吉田松陰和福澤諭吉,誰對明治時代的意義更大?
※如何評價佐竹義重?
※有哪些可以較好了解日本的書?
※為什麼近年來韓國娛樂業發展遠超日本娛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