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是如何阻礙生產力發展的?

對馬克思主義者來說,這是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它怎麼阻礙生產力發展了?經濟危機啥的看起來完全不靠譜了。如果它還沒有阻礙生產力發展,或者說還沒有出現比它更高效的生產組織形式,建設社會主義是否為時過早?

很明顯,封建社會發展成熟的國家,在工商業和蒸汽機到來的時候,確實表現出抵制、不歡迎、為資本主義設置障礙的行為,那麼這就看起來很明顯了。這給封建集權發展比較薄弱的英國以彎道超車的機會。同樣,當初君主統治力薄弱(指令很難通過小船運到美國大地)的美國得以發展成資本家主導的民主社會。

辣么,現在,資本主義怎麼阻礙新生產力發展了?

希望在根正苗紅的資本主義企業(public的,private的)工作的員工吐槽下。


開發 App。

你是產品。「今天上午需求出來啊」,老闆說。「可是……」「不要再說了!」老闆打斷你。「一天工資幾百塊呢」,老闆想。

你是交互。「今天下午原型出來啊」,老闆說。「可是……」「不要再說了!」老闆打斷你。「一天工資幾百塊呢」,老闆想。

你是設計。「今天晚上稿件出來啊」,老闆說。「可是……」「不要再說了!」老闆打斷你。「一天工資幾百塊呢」,老闆想。

你是開發。「明天凌晨功能出來啊」,老闆說。「可是……」「不要再說了!」老闆打斷你。「一天工資幾百塊呢」,老闆想。

你是測試。「明天上午 Bug 出來啊」,老闆說。「可是……」「不要再說了!」老闆打斷你。「一天工資幾百塊呢」,老闆想。

你是老闆。「追求極致!工匠精神!趁年輕奮鬥一把!」你說。「動動嘴就多了幾千塊利潤」,你想:「這群只會打工的盧瑟。」

你是用戶。你用上了一坨 Shit。


如果我們走資的話,知乎用戶很快就能享受一塊五一度的電費(深圳的房東是這麼收的),十幾年不換的小區配變(開發商物業自己弄的),以及每逢迎峰度夏拉閘(萬達廣場這樣的對我們來說才是優質客戶)的待遇。而西部吃草人民就更不用提了,反正收知乎用戶的智商稅已經足夠養活自己了,為啥還要冒著風雪跑西藏賠錢架桿塔?這些算不算阻礙生產力發展?

反正你們覺得窮人都是loser,西部和農村沒發展是因為他們懶,你們在北上廣深冷氣開一天是你們努力,他們就活該點個煤油燈過一輩子。

很遺憾,我們就是要收著你們的稅,讓他們過上應有的生活,不爽?生氣?效率低?對不起,憋著。


因為資本追求的是利潤,不是生產

早期資本是提高生產數量追求利潤,後期進入壟斷社會後,或者行業內部交叉持股大家共享···

比如現在全球糧食除了中國之外,就是交叉持股的四大家壟斷···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產業中國沒進入之前,貴的嚇死人,產量也低

中國一進去立刻就白菜價了

真的是高科技做不出來?

呵呵··

這幾年印度進口的發電機組趕上以前幾十年進口的了,為什麼?因為中國能造了···

很多中國企業家都有這感慨,進入了才發現這幫孫子以前賺了多少錢····

假設有一萬人

某人,或者已經交叉持股的幾個人生產一萬份牛奶,一份一塊錢

那麼他要賺的更多,就是生產一千份牛奶,一份二十塊錢

成本降低,利潤變高········


資本主義是為利潤而生產的,沒有利潤,就會停產。

因為資本主義下的生產必須要有利潤,所以剩餘價值會不斷聚集到資本家的手中,其餘人的購買力會不斷被削弱。而且人的消費能力不是無限的,所以資本家手中的錢財聚集到一定程度後,就難以再轉化為購買力了。從整體上來看,整個社會的購買力是不斷下降的。沒有消費,就沒有必要生產,原本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應該是隨著購買力的下降而不斷萎縮的,不過資本主義可以用金融和貨幣的遊戲暫時緩解購買力危機,然而這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本質上只是把危機推遲了而已。危機集中爆發的時候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彼時資本家沒有利潤可賺,就會關閉工廠、解僱工人,消滅生產力。

資本主義的荒謬之處就是它是為利潤生產而不是為創造物質財富生產,一旦沒有利潤可賺,它寧可消滅生產力,也決不會繼續生產。


資本主義之所以會阻礙生產力發展,並不在於其短視。只要有雄厚的資本,有承受長期投資的能力,大工業托拉斯也可以用集中計劃的方式來集中力量建設基礎設施。今天每一個工業巨頭都有實力雄厚的科技部門做支撐,就在不久前私人企業涉足航天領域也不再是新鮮事。世界近代史上公司制企業在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代行殖民政府之職。中國人也有以蘭芳公司為基礎而建立的蘭芳共和國。這是因為國家與公司在其組成結構上並無區別,都是一個廣泛的股東大會,一個行使經營權的董事會。只要擁有社會化的資本,行使政府職務並無不可。權力和貨本本就是一碼事。

在逐利本性上,資本主義也不必然引起自身的滅亡,只要企業足夠大,足夠社會化,他就必須解決負外部性問題,否則就會使得利益受損。

資本主義真正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地方,正是其確立的根源----私有制。私有制意味著對物的排他佔有,這就意味著必定要有相當一部分的社會資源耗費在了確立「私有」即明確產權上面。小到門,鎖,圍牆,防身武器以及為維持私有而形成的額外的交易成本。大到民族,國家之別以及其經濟基礎----國家與民族對物的私有及其體現形式----戰爭,分裂,關稅,包括階級矛盾在內的無休無止的人類內部矛盾。這也就是為什麼共產主義把「英特納雄耐爾」作為重要的口號之一。


最近在讀通論,其實凱恩斯講挺清楚了。首先以馬克斯主義的觀點,資本主義妨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那麼我們用凱恩斯的理論來證明這一點。

首先是幾個公式:

生產=消費+儲蓄

儲蓄=投資 所以 生產=消費+投資

所以要促進生產力,不僅僅從技術出發,提高生產力。更要鼓勵投資和消費,拉動需求。所以,如果一個社會,是生產不足的社會,可以說資本主義並沒有影響生產力,如果一個社會是消費和投資不足的社會,那麼資本主義就影響了生產力。

那麼現在社會是怎麼樣的呢?消費不足,金融空轉,投資不足,對吧?這就是需求不足,影響了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可以說資本主義已經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了。

凱恩斯還進一步解釋了原因。首先人拿到錢,會進行儲蓄和消費,越是有錢人,消費的比例就會越低,越是窮人,生活所迫,消費的比例越高,因此當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時,消費是越來越不足的。

這時候就需要通過投資來維持生產。但是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收回更多的錢,這個錢是需要依靠未來的消費和未來的投資去回收的。如果大家預期到未來能賺更多的錢,就會不斷加大投資的比例。而所謂凱恩斯主義,就是要政府通過貨幣和行政政策,去引導這種預期,不斷加大投資。只要未來的預期不斷加大,投資就能源源不斷,最後維持就業和經濟發展。

但是這個過程中,消費因為貧富差距變大,不可逆的佔比越來越小。而投資的佔比增多,導致食利階層所獲得收益的比例不斷增大,儲蓄越來越多,導致利率不斷下降,需要幾何級投資才能維持經濟的發展(凱恩斯有舉例投資邊際效益衰減是非常迅速的,這裡不談),一旦投資規模縮小,所有先前的投資都將面臨虧損。

大家看到這裡就明白了,這就是一個世界版的龐氏騙局。在這個遊戲里,最關鍵的就是信心。只要投資者有信心加大投資,或者借錢給政府加大投資,這個遊戲就能不斷繼續下去,但是創造財富的效率卻越來越低,一旦大部分人失去信心,這個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這時候資本主義就會自發消滅財富,消滅有錢人,以提高資本回報率,重新繼續這個遊戲。


市場的化的資源配置,使得大量資源流入到無聊的垃圾娛樂,消費,戰爭衝突中去。而斷然不肯多花一點錢給子孫後代造福,去探索宇宙,去研究聚變,去訓練教育廣大人民。真的是寅吃卯糧,無藥可救。


資本主義是什麼,自由市場加私有化。其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地方在於資本只往較短時期內有利可圖的地方流動,而人類現在的生產力發展的努力在初期已經越來越依靠凈投入。

而環保啊,消除貧困,普及教育啊這類從長遠看來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事情,資本是不情願插足的。

什麼,你說資本主義也環保。那你就不明白了,那些環保搞得好的國家也配叫資本主義?那叫有西方特色的資本主義,已經被社會主義腐化了。

資本主義天然形成壟斷,壟斷並不需要創新就能產生利潤,因此創新在資本主義國家會越來越被阻礙。

什麼,你說資本主義更多創新?那你是太淺薄了,那些創新多的國家也配叫資本主義?那叫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還沒消滅掉所有競爭。


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社會主義,都是社會組織形態。都是為了維持統治,穩固階級利益。

生產力發展,從來都是階級統治下的副產品。

當生產力發展,對封建階級產生了負面影響,封建社會就成了發展的反動勢力。

當生產力發展,對資本階級產生了負面影響,資本主義就成了發展的反動勢力。

當生產力發展,對社會主義階級產生了負面影響,社會主義就成了發展的反動勢力。

生產力是副產品。

階級追求的始終是利益和統治,而不是進步和效率。

生產力進步,為資本帶來利益,那就支持進步,生產力倒退為資本帶來利益,那就支持倒退。

壟斷,剝削,壓迫,會帶來利益。

任何社會,在沒有足夠的約束條件下,一定會走向壟斷,剝削,壓迫。這是階級利益主導,不受個人意志干擾。


從理論上進行分析,資本主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如下4種:

1.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導致的生產力破壞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都是為市場生產,所有人在其經濟中事先並不知道誰要購買他的商品,例如擁有麵包的甲需要一雙皮鞋,而乙恰好想賣出他的皮鞋來換麵包,兩人的商品恰好能互相滿足對方的需求。但甲來到市場時,他並不知道在那裡會遇到乙,乙也不知道會遇上甲,他們的勞動並不見得能夠成功交換出去。因此,在商品經濟的情況下,人們互為對方勞動,但是,是無組織地、各自獨立的,他們自己並不知道相互間的需要量是多少。因而以私有製為前提的市場經濟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社會成員並不能清楚地預測到社會的需要是什麼樣的。產品若無法賣出,那麼自己的生產也將白白的浪費。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只有當產品順利賣出,收回成本以上的金額時,它才能順利地將這些貨幣繼續用於購買原料、支付工資,維持再生產的條件。

而在商品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後,這一盲目性則是更加顯著。生產的社會化使得各個生產部門和企業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例如紡織廠所需要的棉花由農業部門供應,紡織機由機械製造業供應,一定時期內社會需要的棉花量是一定的,若要使產品順利賣出,被社會所全部消費,這就要求棉花、布匹、紡織機的生產以社會需要為尺度,有一個統一的計劃和安排,才能使社會生產與再生產順利進行。而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企業各自為政,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只是資本家個人的私事,誰也無法控制誰,況且資本主義的生產是為剩餘價值的生產而不是為社會需要的生產。資本家考慮的永遠是利潤而非社會的真實需求。因此,整個社會生產在無政府狀態中進行,這勢必導致供求關係出現不對應的情況,總會有一部分產品無法賣出,沒有為社會所消費,因此生產那些產品所需要的生產力便白白浪費,產品沒有銷路導致的企業破產更是會使與其聯繫密切的所有企業都蒙受損失,發生經濟危機,接連的破產、倒閉、工人失業、生產停滯,毫無疑問會造成大量生產力的破壞與浪費。

2.階級鬥爭、帝國主義戰爭導致的生產力破壞

資本主義的特點之一就是無休止的競爭,資本家若不能在市場上找到銷路便無法存活,而競爭最終結局一定是條件優越的大資本的勝利,生產條件與成本高的小資本會在競爭中不斷破產並被大資本吞併,生產與資本在一國內高度集中,國家逐漸變得由少數幾個資本家主宰,這些已成為帝國主義的國家變為在國際上繼續競爭下去,為了爭奪市場便會掠奪殖民地、傾銷商品、世界大戰等,使社會生產陷入巨大的混亂而不能順暢無阻的進行,大半的生產力不是用於滿足社會需要,而是用於鬥爭、罷工、起義、鎮壓起義、戰爭以及在每天應付各個方面的事務上,隨著階級矛盾的尖銳化,這一方面的支出(如各種軍費開支等)還要加劇。

3.阻礙生產技術的改進和推廣

誠然,為了獲取超額利潤,資本家會想盡一切辦法改進自己的技術,降低產品的成本,但這種改進並不是沒有限度的。資本家地技術運用終究是為了利潤,如果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技術的應用反倒阻礙了利潤的獲取——那麼這種技術即便能提高生產效率也不會被推廣。因此,只有在廉價勞動力不足的時候,資本家才使用機器。如果有廉價的勞動力,那麼,資本家就用不著使用機器,因為沒有機器,資本家也能賺錢。只有在機器節省了價錢高的勞動力的時候,資本家才認為機器是需要的。工人階級這種糟糕的狀況是阻礙技術改進的原因。這一點在農業上表現得特別清楚。農業勞動力總是低廉的,因此,機器勞動的發展非常緩慢。而且為了在競爭中獲勝,資本家會將自己的核心技術處於保密狀態,阻止它推廣到全社會,從而阻礙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4.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不再詳細展開,例如市場競爭→資本積累、積聚+剝削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無產階級購買力下降→無力消費產品→再生產條件破壞→阻礙生產力,再比如資本有機構成提高造成的相對人口過剩,致使資本主義私有制無法充分利用這些閑置的勞動力。事實上這些勞動力並不是社會所絕對不需要的,只是因為他們無法為資本進行增殖而被淘汰而已。如果消滅資本和私有制,取而代之以公有制,徹底剝奪資產階級獨佔生產資料的權利,那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分割線------------------------------------

順便提一下最高票答案 @無路之路的遊盪者 對生產力概念的辨析,回答里提到了分析派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G.A.科恩的代表作《 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書對生產力概念的界定,這個界定是並不嚴謹的。

根據對Mega2先行版的考證,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手稿的最舊層(大束手稿第一部分)中生產力的寫法用了3次Produktivekraft,使用了11次Produktionskraft,到了大束手稿的第二、三部分時前者使用的次數變為32次,而後者僅使用了5次,到了小束手稿前者為5次,後者為1次,其中還包括馬克思在手稿上所作的對ProduktionskraftProduktivekraft的改寫。從這個基本事實上看,這似乎是馬克思有意與古典經濟學中的Produktionskraft相區別,也與自己首次使用的「生產力」相區別,因此英語中原本為productive power的生產力才會經過馬恩的德語修改再翻譯回productive forces,科恩的說法顯然忽略了這個基本事實,它對生產力的界定很有可能是馬恩早期使用卻在後來《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寫作中拋棄的生產力概念。(詳見姜海波:《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生產力概念》)

更重要的是,科恩從來沒有提過生產力=勞動能力這種說法,相反在較隱晦的地方否認了。例如這本書的第44頁,反倒承認了勞動力是生產力的組成部分:

對於科恩的這本書我很欣賞,但坦率地說,科恩曾不止一次地想要將生產力向勞動者的能力方面靠攏(當然最終並沒有明確承認),但這種觀念卻是馬克思早已批判過的。例如上圖科恩引用了《剩餘價值理論》中的原句以證明知識積累的首要性,然而,這句話雖然出現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卻並不是馬克思本人的話,而僅僅是他對霍吉斯金觀點的轉述:

果不其然,馬克思在後文批判了他轉述的觀點,在這裡不再轉引,可自行查閱馬恩全集。因此科恩的引用是錯誤的,是將馬克思的批判的觀點當作了馬克思的觀點。

關於生產力概念的準確界定可以參考我的文章:《對「生產力」概念與相關細節的辨析 - 知乎專欄》


要理解資本主義是如何阻礙生產力的,首先要理解生產力這一個概念。

而我們中國人一般接觸的生產力概念其實最早來自於斯大林的生產力兩要素說:

用來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來使用生產工具,實現物質資料生產的人,——所有這些因素共同構成社會的生產力。

很明顯,在斯大林的語境中,生產力僅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作為勞動者的人和以及作為生產資料的勞動工具。

後來,這個概念來到中國以後稍微發生了一些變化,而演化到如今也就是我們高中政治課本上所熟悉的生產力三要素論,即 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 。期間,總設計師又根據自己的理解添加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概念。但總的來說,這些表述上的細微改變,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於生產力的一般認識。即生產力更多意味著其實是帶有強烈國家資本主義色彩的生產效率或生產效能。他往往被樸素地理解為多、快、好、省。所以我們見很多人說工業黨是唯生產力論。而這裡的唯生產力論其實往往也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生產力這一概念。他實際上指的就是GDP。或者在有些情況下指的則是實體經濟或者是工業效能。

但其實,生產力在馬克思原文中是Produktivkrafte。通常,它的英文翻譯是Productive forces,也就是生產的力量。不過G·A·柯亨看來,這個翻譯是不準確的,並且嚴重誤解了馬克思的原意。他在《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個辯護》中指出,Produktivkrafte的嚴格翻譯應該是Productive Powers,即生產能力,而不是一種力。而在柯亨看來,既然作為Productive Powers的生產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一種力。那麼這種生產能力實際上只能是勞動者自身能力的一部分。而不可能勞動者自身是生產力的一部分。因此,生產力的主體只能是作為勞動者的人,而不可能是企業、國家或者是地區。因此,在柯亨看來,生產力並不再僅僅指的是我們一般所說的GDP,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他實際上指的就是勞動者有目的的使用自己的技術和力量進行勞動的這樣一種能力而已。

因此我們回想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個概念的時候,我們應該確切理解的是,馬克思所說的生產力解放,並不僅僅指的是勞動者生產素質的提高,技術以及工具的進步。實際上,他真正所指就是每個勞動者的各項能力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即「有個性的個人,成為全面發展的自覺自由的個人」與「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當然,要實現這個目的,自然更離不開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及技術和工具的進步。

所以從勞動者為本這個角度看,我們發現資本主義確實阻礙了這種生產力的發展,即使資本主義創造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先進的科學技術,但這些科學技術本身並沒有為大多數人的勞動能力的提高做出推動,反而卻創造了大量的無法參與社會勞動的失業人員,以及必須依靠國家福利救濟的社會底層。同時,房地產和金融投機則製造了大量不事生產勞動卻坐擁金山的食利階層,這包括那些泛濫的網路金融投機商和大城市土著包租婆。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當然可以說資本主義是阻礙生產力的。


舉個例子。

某年月日,十家製鞋企業同時開張,總投資十億元。

三個月後,十家製鞋企業共計生產了一千萬雙鞋,平均單價100元一雙,總收益十億元。

按照八十二十比,兩家製鞋企業完成了八億元的銷售,八家製鞋企業完成了兩億元的銷售。久而久之,倒閉了八家,還有兩家,做大做強。

限制生產力的部分:

第一,八家倒閉企業一共八億的投資和產能,變成了一堆垃圾,生產設備如果不繼續產生運營成本,最好是當廢鐵賣掉。

第二,八家倒閉企業攢了幾十億雙舊鞋,不知道放在哪裡腐爛。

現代經濟學關注兩家成功企業,連篇累牘地為兩家企業編造管理學營銷學成功學經濟學等等等等的學術垃圾,過了十年發現最好的企業的老闆是某某某的女婿,能力之外啥也沒有。

按照計劃經濟原則來說,也許你的鞋沒有滿足一年二十雙二百雙兩千雙的供應標準,也許五年十年只穿三雙鞋。但是,計劃經濟節約了八個廠的開辦成本,節約了幾十億雙賣不出去的廢鞋的物料消耗。那都是尚未發生的事情。


消費不足。

剩餘價值拿得太多,勞動者買不起產品。

10個人生產10個手機,一個賣1000共一萬。然後兩個人拿了8000,剩下8個人分2000。

等下一批手機出來時候,2000隻夠吃飯,這8個人買不起了。拿得多的兩個人消費不了10台手機。

然後手機賣不動,工廠倒閉。就是這樣。

============================================

PS:看看評論。反對者拿手機來說事倒是正常,連一些所謂的「左派」也來拿手機說事,真真令人感慨啊。莫非這些人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

我教給你們找漏洞吧。首先10個人是開不起手機廠的,其次開起來也不會只生產10個手機,第三我拿不出任何證據說手機只能賣1000塊錢。

你看短短一句話里我就有這麼多漏洞,而且是絕對不能自圓其說的,還用得著扯什麼生產資料生活資料之類掉書袋嗎?呵呵


引入一個物理中熵的概念,有序度,熵高則相對無序,熵低則相對有序。

本來這裡的道理理解和推導都並不困難,應該是《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這本書里應該詮釋的,但那位作者寫的太像散文了,並且西方的經濟學者大都將馬克思經濟學掃入角落當做非主流,導致思維方式的缺乏。

令人遺憾的是,他們試圖站在資本的角度考慮如何維護社會穩定發展,許多文獻也都是立足於如何利用資本發展經濟,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否合理,極少有人研究資本的本質,資本和人類社會的合作與對立關係一類的議題。

------------------------------------------------------分割--------------------------------------------------------

首先人類社會中的熵,包含兩類環境和個人的熵。

其中人類社會環境的熵指的是組織有序度,而個人的熵指的是其頭腦中蘊含的知識的有序度,知識本身的邏輯越是完備,越是科學,有序度則越高,而人的行為完全由其頭腦進行主導,進而表現在社會中。

人類社會的熵非常容易判定,它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同時社會的組織程度也越來越高。

但很遺憾,亡國之事常有,是一個有序崩塌為無序的過程。

而個人的熵,自然也是隨著科學的進步而提高的,但這是總體而言,如果從個人和最小經濟單位來看,這種熵的變化規律就能揭示更深層次的道理。

從奴隸社會來看,奴隸主懂的是暴力,以暴力驅使奴隸,技術含量最低,自然熵也是極高,同時,奴隸主也擅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交往,少不了勾心鬥角。

進入到封建社會後,地主懂的是土地和人力管理,基本不管銷售,只管交糧,在封建時代,僅僅時有個市場可以進行交換而已,技術含量偏低,當然,奴隸主會的他也會。

而直到手工業繼續發展時,出現了紙質貨幣、銀號等等原始金融機構,資本主義萌芽開始誕生。商品交易市場才因此大力發展起來,出現了專業的商人。

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懂的是工廠運營和銷售,特別是市場的蓬勃發展,並且法律得到了廣泛應用。

所以,我們看到在經濟體的最小單位上,奴隸莊園,地主和自耕農,工廠和公司,其有序度以此提高,並且後者代替前者,是因為它們的生產力更加強大,其有序度更高,科技含量更足。

那麼,在這之後呢?能夠代替資本家的下一階段是什麼?必然是比資本家的有序度更高,科技含量能高的經濟最小單位的主導者。

並且,如果將這個經濟單位的實力推演到極致,那麼資本本身必然限制了它的發展,使其不能很好的調動社會資源,以實現自身。

所以,它才會代表一種更先進的生產力和資本家對立,並戰勝之。

答案在哪裡:技術勞動者,研發者,科學家。

他們掌握技術,卻沒有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必須藉助資本的力量才能夠調動資源。

並非是資本本身的問題,而是資本在誰手上的問題。

他們作為熵低的群體,面對的資本持有群體是:官、商、大鱷、富二代等等,既得利益集團,如果說後者頭腦中的有序度大於前者,我是不信的,資本和人脈,更多的來自於繼承,它的獲得如此容易,有序度也低。

------------------------------------------------------分割--------------------------------------------------------

我們都知道現在開公司,當老闆,以及我們日常宣傳的資本家,造富神話,他們在經濟學中被稱為具有社會功能的運營者,並非是純粹的食利者,所以不是「剝削」。

這種說法漏洞明顯,很簡單的類比,我們可以論奴隸主的技術含量,論地主鄉紳的技術含量,論厚黑學的技術含量。

同樣,資本家的技術含量更高,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歷史淘汰,資本家的本質是組織管理者和資本的結合,同樣會被技術管理人員和資本的結合代替他的社會職能。有些小公司的老闆自己還是業務員,業務員和資本的結合等等。

我說的並不遙遠,比如專業的經理人,專業的公司管理者,便是這種割裂的其中一面。

而另一面因此產生了脫離了社會職能的純粹食利者,他們可以作為股東,純粹的擁有資本便可坐享資本的增值。

而他們人生中要面臨唯一的事物,和奴隸主完全一樣:負責勾心鬥角,帝王心術之類,其出發點無非是為了讓下人不反,同類不侵,這就是食利者階層的世界。

------------------------------------------------------分割--------------------------------------------------------

當社會從有序向無序跌落時,資本正從分散向集中進行。這其中的唯一緣由,便是因為資本的自我增值特性,這個特性乍一看是抽象的,其實非常具體,比如我們在股票市場的買賣,大家都希望低買高賣。

股票,資本市場,是一個最能展現資本本身結構和性質的地方,而我在「股票市場資本結構」一文中闡述了資本的內部規律,當然,它的結果也無數次的在現實中證明:常話說資本市場七虧二平一賺,是一個財富趨向於集中的地方。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58335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58535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340044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64953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38692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64657

這一系列文章,雖然說我研究市場的初衷是為了自己在市場中投機,它的根基很簡單,就是投機中,成交之於價格,在時間軸上的概率分布,我給簡化成波函數的期望值了,變成一個一個點以方便處理。

但這個模型背後代表的深意便讓我感到深深的震撼,我將其放在網上,其實是因為有些東西我想說很久了。

它,實質上是最純粹的資本概念的代表,它的動態的內部結構,揭示了資本是如何在信息交流中,將底層資本以獲得利潤的方式集中到高層中,以此實現自我有序度的提高。

進而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熵,形成了貧富分化。

也揭示了資本的結構搭建:底層最為簡單樸素,高層複雜,越高層則越要考慮更多層次的下層層面,直到人的智力再也無法建立新的層面為止。

而交易中,計算機的速度,以及高頻交易,則不是向上構建,而是向下開發更深層次,更微觀的市場。

其中那些基礎交易系統,和這個社會那些目光短暫,按照自己單調的意願和想法賺取生活費用的民眾暗暗相合,他們無法進行 長遠的計劃,大都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具有怎樣的意義。

而第二層面的投機者們,則是有一些超過尋常民眾的小資本者,在市場中進行低買高賣的商人,或者敢死隊一般的群體投機行為,他們以基礎層為利潤來源。

第三層面的大鱷們,則以第二層面的人為利潤來源。

其結果同樣是資本越來越集中。

我想表達的,是一個社會資本的集中,象徵著財富所有權的集中,象徵著技術者的生產能力被資本所限制,象徵著這個社會的有序度越來越低,而純粹食利者,則是這個社會中熵最高的代表人群。

我說的,就是不學無術的富二代們,完全和技術剝離。

而這種情況的產生,僅僅來自於一個單純的想法:我想賺錢,越簡單就越難改變。

------------------------------------------------------分割--------------------------------------------------------

社會中,某種思潮的流行,和社會中熵的變化方向密切相關。

比如反智主義,比如拜金,比如近幾年出現的成功學。都是社會總體熵增高對人類意識的一種反饋結果。

並且這些思潮不但不利於個人熵的降低,反而會迅速的提高它。

除了思想熵的增加,還有一種現象:熵低的群體,在社會中的回報反而低,熵高的群體回報高。

典型的,就是明星和科學家,其回報完全符合這條規律,而這恰恰是社會的熵進一步提高的緣由。

比如小孩子中,我想當明星,我不想當科學家,因為中科院的院士連北京的一套房子都買不了《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麼選擇離開》

是的,你不想當一個熵低的人,因為社會並不公平的對待他們的付出。

又或者,以楊振寧的私生活攻擊他,如果以熵的角度來看,這是典型的以熵高的信息去沖刷熵低的人。

又如以成功論正確,你有錢你說的就對,否則就不對,人們在判斷真理之前先看他有沒有資本,這無疑是荒謬的,資本作為一種可被繼承的事物,並不能代表有序度,而真理的有序度恰恰是最高的。

當一個教育程度低下的小販一刀捅死了博士,這個社會的熵就增加了,當下殺醫生,也是一個熵增加的過程。

衡量一個社會是否進步,熵是最重要的指標。

這種情況如何改變?答案是,如果放任市場自由選擇,那麼市場就會無限的符合資本的影響使得社會熵不斷提高,必須強而有力的人工干涉。

------------------------------------------------------分割--------------------------------------------------------

資本的熵是傾向於降低的,而降低的前提是經濟體給予它足夠的自由。

但是,經濟體的熵會因此增高,高到一定程度有序度就崩潰了,所以人類社會又不能完全自由。

經濟學目前的根基就很有問題,原本應該站在全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研究世界,如今大都站在資本一側,研究資本如何增值,而研究人類社會穩定發展的那個部分,在資本的力量面前是無力的。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專家呼籲保護環境。

結果等到環境惡化也不下定決心治理,直到首都都瀰漫在一片輪胎燒焦的氣味中,威脅到了資本的代表們的生存環境,才真正大力度治理。

經濟學對此的解釋是什麼呢?因為環境污染造成的成本還不夠大,足夠大了的時候,工廠開工時付出的代價比治理污染還要昂貴,他們才會治理污染。

嗯,很合理對不對?但實際上等到污染蔓延到威脅到高資本者資本增值的程度時,無資本和低資本的人都已經無法活了,這個社會的熵已經高到無法容忍的程度。

------------------------------------------------------分割--------------------------------------------------------

資本和生物很類似,這算是腦洞吧。

如果說生物是消耗環境中的有序度,來提高自己的有序度,並且消耗是有損耗的。

那麼資本,就是消耗社會中的有序度,提高自己的有序度,並且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資本生存的環境崩潰,政府滅亡後步入極度的無序中,而後推倒重來。

當然我並非想說資本是基於人類社會的一種生物,但是它卻是具有類似的特性。

------------------------------------------------------分割--------------------------------------------------------

或許研究以下龐氏騙局中的熵應該會比較有意思。以及風險和熵的關係,應該能揭示出資本更深層的結構,不過我暫時沒精力研究這個,以後再說吧。

------------------------------------------------------分割--------------------------------------------------------

社會的貧富分化真的不可逆嗎?提高社會的生產力,只是減緩了這種財富集中的過程,難道真的要在環境完全崩潰候再重新建立嗎?我想,這才是經濟學的終極問題。

因為我們是生物,生物,就是付出體內能量和物質,獲得更多的能量和物質的一種自組織結構。

這等同於,投資和回報。

而資本中的投資和回報也是同樣原理,1,生產,2分配。

人類社會的財富,必須增值,而人類必須付出能量,才能收穫能量。

那麼,分配是必須的,但人類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均分,則組織失去活力,如果不均分,則財富集中,階層板結,最終還是失去活力。

任何分配製度,都只能延緩這一過程。

出路在哪裡?很明顯,它絕對不是分配悖論本身能解決的,答案只能在人類社會更深層次的地方。

資本是什麼?其實是一種調動社會資源、形成組織的權力,它可以以金錢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命令的形式存在。

它是深入人類社會的可轉手可流動的權力,作用是趨勢他人行動的一種動力。

它的背後其實是社會進步的一種初始動力,僅僅是現階段以金錢為表現形式罷了,更可以以人的主觀能動性直接表現。

而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取決於他的熵,熵越低越接近真理,他的潛在生產力就越強,將權力給予熵低的人,能最大的釋放他的生產力,保障「按熵分配」,應該是未來社會的一個特徵。

------------------------------------------------------分割--------------------------------------------------------

我想,一個國家如果要永恆延續,它必須對抗資本的熵的降低,必須對抗社會中熵的增加,這應該是人類邁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唯一問題。

在這之前,一個國家應該建立一套熵的評估系統。


比如說 現在有一筆大資金要投入到某個工業用地上,建一個大化工廠。在資本主義國家土地是私人的,別人不幹,你是不能怎麼的。但是社會主義的土地是國家的,國家站在建設經濟的角度肯定會強制執行。那執行率和執行效果就比資本主義來的快。只有土地資源被最優化配置經濟發展才會高速,否則談判建廠這種事一拖就是幾年,什麼進度都不會有。哪像我朝,經濟開發區,地鐵,高鐵,小區,富人區,CBD,想怎麼建立馬KO!之前參與過幾個智慧城市項目,哪一個新城建設不是要求頂尖設計,對頂層設計的要求超級高,高到令人髮指,為什麼?因為給供應商的錢很少,而要求卻是世界最高要求,一個路燈、一個站台的要求都能推翻幾次設計,城市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要求實用,界面美觀度要對標美國科幻電影,採購成本要低於市場價格,並且要採用國際頂尖技術。比如這兩天參與的項目,要採用無線窄帶技術管理幾萬個閼井蓋,堅決抵制井蓋被打開zf不知道這種事,防止市民掉進去,這上面全是新技術,並且要求高性價比。

而美國回來的兄弟跟我說,特么的美國的路坑坑哇哇的,在國內路上一個坑老百姓立馬開始罵娘,因為我們從來走的都是高端大氣的柏油大馬路。只要路不好,我就能看見幾個人開車來修路,這是我在杭州的一個小山村裡看到的景象。

早幾年說環境不好,看不見藍天。我艹,南京這幾天全是藍天。霧霾真不像以前那麼變態多。取而代之的是這樣的能見度:

社會主義架構體系我真不懂,但是參與了一些社會主義的建設項目,讓我感覺到這是一個效率超級高的社會體系,因為之前我被要求天天加班!話說就是人活的有點累,但是發展速度真的是變態驚人!


第一,資本主義製造貧富分化,削減市場需求潛力。市場需求相對萎縮,不利於高攀科技樹。科技樹是需要旺盛的擴張的需求打底子的。

第二,資本主義不善用政府力量組織生產建設。工業化初期難以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實現工業化的起飛。這也決定了資本主義無力開發未工業化國家的市場。資本就只能在既定的市場圈子裡玩科技。科技高山越堆越高,但沒有擴大的需求根基。那麼資本主義就無力推動科技的進一步發展。

如上兩點是主要的,貧富分化消滅需求。沒有工業化建設的組織能力,不能實現新需求。僅靠攀科技樹是攀不高的。

第三,資本無國界,按照標準的西方市場經濟模式,沒有強大的國家力量保護經濟,必然使得財富大量外流,而自己什麼也積累不起來。資本主義的西方模式,如此,善於劫掠,而不是培育。

就政治制度而言,西方標準資本主義制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多黨爭鬥內耗嚴重。沒有主心骨,將拖累社會發展。

第四,資本無道德,其追逐利益必定會侵犯人類社會的倫理底線。即將人物化,損害社會生活秩序。

第五,資本主義的體制,所謂市場經濟,長期發展,就是壟斷的金融寡頭經濟。形成少數金融寡頭壟斷一切的局面。這將出現資本專制。債務經濟發展更會將人降為債務奴隸,剝奪人的自由。當政府也負債纍纍時,它的衣食父母就是資本,而不再是民主政府。多黨政治就此失效。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我們70年代相信21世紀的科技是飛行汽車,然而我們只得到了140個字而已(推特)。

——彼特泰爾

你手機的計算能力,已經超越了 NASA 1969 年擁有的計算能力的總和。NASA 用那些計算能力發射人上了月球,而你用更強的計算能力發射憤怒的小鳥去砸豬。

全球市值排行:

蘋果5877.71億美元

谷歌5418億美元

微軟4488.48億美元

埃克森美孚3689.77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3660.48億美元

亞馬遜3606.94億美元

Facebook3544.2億美元

強生3307.73億美元

通用電氣2816.13億美元

中國移動2590.56億美元

三峽大壩造價:約1000億人民幣元(有一說是2000~5000億人民幣元不等,不是業內人士不敢妄下定言)。

美國國際空間站造價:約1000億美元。

社會主義的好處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此言不虛。


簡單來說,資本主義體系中,社會生產出的總產品數必然大於工人的總工資數,而且差距越拉越大,工人的工資始終買不光所有產品,資本家又不可能把所有利潤都馬上消費掉,結果就變成生產過剩,需求不足,一面是窮人吃不飽,一面是生產出的過剩產品沒人買只好銷毀掉,企業大量破產,工人失業,社會產能下降直到和總需求達成新的平衡,然後不斷重複以上過程,大量生產力在此過程中被平白無故浪費掉,這就是教科書上所說的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


首先我們要嘗試理解,什麼叫生產力。

假如人類歷史真有車輪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我們可以設定,其推動歷史發展的為生產力。

人類歷史我們設定為從古到今人類活動發展的過程。

那麼生產力我們設定為驅動人類發展的核心動力。

對生產力的理解 很多人不一樣,我摘抄我認為非常優秀的理解

例如@ @寒霜血蝶 的定義:

「社會生產力或生產力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力量,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我們要注意的,其中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力量,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在此,我並不想否認,對於人類社會發展我們的物質積累。

正如我不相信人穿越去古代,就開始搞工業社會,因為沒有物質基礎。

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正如化學變化的結果,我們不僅僅看到新物質的產生,更伴隨著能量的流動。

於此,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歷史。

即以能量觀的角度來看待歷史的發展。

因為人類的歷史,其單位人的活動,即改造自然或者影響自然的過程中,不僅僅有物質上的變化,而且必然伴隨著能量的流動。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既是能量轉化的主體,又可以看做一個中介作用。

在用能量觀看人類歷史,我們首先有一個假設。

即生產力的發展過程是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

目前考古的發現,尚未發現(或未公開)古代人掌握了類似高達那樣超過我們現代的科技水平的東西。

所以我們假設生產力的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

大多數人在教材都知道這句話

馬克思哲學中,工具的使用是人類區分和動物區別的關鍵。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工具的製造和使用只有在人類的勞動過程中才是一個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穩定的因素,因而構成了與其他動物區別的本質特徵。」

但在人類歷史對火的利用毫無疑問是個重大事件。

毫無疑問,火的使用是個標誌。

標誌著人類對於能量的利用超過了其他動物。

而對於新式工具的發明使用和發現新式能量轉換利用方法的發現。

這也是以後幾次工業革命的使用標誌。

我們可見《共產黨宣言》中的這段:

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它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使財產聚集在少數人的手裡。由此必然產生的結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獨立的、幾乎只有同盟關係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關稅的各個地區,現在已經結合為一個擁有統一的政府、統一的法律、統一的民族階級利益和統一的關稅的統一的民族。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彷彿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
由此可見,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裡造成的。在這些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封建社會的生產和交換在其中進行的關係,封建的農業和工場手工業組織,一句話,封建的所有制關係,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係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炸毀,它已經被炸毀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

而新式工具的發明使用必然是與發現新式能量轉化利用方法是相輔相成的。

因為新式能量轉化利用方法必然通過新式工具的發明使用物質上呈現出來,進而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對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再敘述。

我們對於能量轉換的利用通過蒸汽機 電動機,火槍大炮的出現。

而新時代的科技無論是核電站轉基因還是互聯網、手機移動通訊,這都代表人類對於原子能、生物能、電能等等 進一步擴大人類掌握利用能量轉化利用方式。

或者反個角度來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發展出各種能量轉化利用方式,而通過人類的活動展現出來

能量本身無低級高級之分,但轉換能量方式,卻有低級高級之分。

而生產力是否可以定義為:

這種驅使著人類不停發現並利用新式能量轉化方式的內驅力,它通過人類的中介作用來轉化出來,並要求人類社會不斷改進社會制度以適應其發展。

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導致作為生產力的中介,人的發展。

即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的聯合體

當階級差別在發展進程中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裡的時候,公共權力就失去政治性質。原來意義上的政治權力,是一個階級用以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如果說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中一定要聯合為階級,如果說它通過革命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並以統治階級的資格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係,那麼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係的同時,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消滅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治。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引用自榮格《論心理能》

生產力的產生原因,我猜測可能來自於矛盾,人類精神追求永恆而肉體必然崩潰這種矛盾。

關於這一點,我只是猜測,因為我無法超越於人的角度來看人類歷史。

從能量的角度來說,本質上是終極的

無論是社會資源的錯配還是對能量轉化利用的技術的壓制

反而作為被壓制的動力來促使對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改革

從這個角度說,資本主義也無法阻礙生產力發展。

但從因果論來說,

無論是社會資源的錯配還是對能量轉化利用的技術的壓制

反而作為被壓制的動力來促使對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改革

這是促使社會制度改革的原因。

總之,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 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強調所有制問題是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的發展程度怎樣。 最後,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 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

資本主義無法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但這種使社會資源日益積累到少數人的方式

例如貧富分化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

阻礙了人類社會大多數人發展的權利

這種日益積累的勢能必然如水庫積累的洪水一般

進而要求人類社會下一次變革


人是最大生產力。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本質,資本主義只會把無產階級變成追逐利潤的工具,不會考慮無產階級的發展,無產階級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受到奴役,所以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

一個勞動果實不會被竊取,分配公平,人人平等,沒有上下級壓迫,每個小集團的人都利益與共,可以群策群力。你覺得這個公司會不會更有生產力?

一個公司的人不是為了追逐利潤,而是為了興趣去做一件事,你覺得這個公司的產品會不會更用心。


推薦閱讀:

國外怎麼看馬克思?想了解馬克思看什麼書?
人是生產力的附庸嗎?
馬克思的價值概念究竟代表什麼含義?如果說它是代表權力,那麼如果從單個商品價值的生產推論出這個總量?
談談你對《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策略》的看法?
如何評價馬前卒對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質疑?他的理論有沒有邏輯錯誤?

TAG:生產力 | 資本主義 | 科學社會主義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