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雜念太多,該如何斬除?

無論是學習還是打坐,都無法集中注意力,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佛教有一種修行方法,叫作觀心法,即是在空閑時以旁觀者的視角,冷靜、包容的「觀察」自己心中生起的任何念頭與情緒。要點是如實照見、不參與不入戲。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修習觀心法導向悟道的四個階段:

我看到一段話這樣說的:雜念來你就讓它來,反正它也不會待得太久。該走的時候它自然就走了。你是這裡的主人,把雜念當成過客,來去不留。在雜念的來去之間有一個空白,這個空白就是我們所說的靜。可關鍵是太短暫了,頃刻之間就又讓雜念給掩蓋了。

這句話分幾個層次:

1,看得見自己的雜念,即知道自己當下在想什麼。

2,僅僅只是看著,包容、旁觀自己的念頭,不參與不入戲。初始很難做到,因為發現自己的念頭竟然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慢慢就可以了。

3,看著看著,發現自己的念頭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在生滅之間,在前念過去,後念沒有到來的時候,有一個空隙,也即南懷瑾先生所說的「空靈」。體會到這種狀態,便算摸著了點邊。很多人以為這樣就是悟道了,其實不然,南老引用憨山德清大師的一句話很中肯: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死在這裡的人亦是不少。所以原文這一段話未是究竟。

4,參考虛雲老和尚《參禪的先決條件》,做到「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而後,才有參禪的資格,一旦破參,自然就明白什麼是道:外事不關注,內心無念想,卻不同草木無知無覺,這活著的是誰呢?

另外還有幾點需要注意的是:

1,念頭是不需要斬的,因為斬斷念頭這個動機也是一念,所以在觀心的過程中更應該做到的是如實照見念頭與情緒的生滅。它來由它來,它去自它去,不隨它走便罷。

2,就觀心法而言,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並不一定需要打坐。我以往做功夫時,是閑時、想起就觀心,初期會經常性走失回到以前的狀態,這是正常的,一旦覺察到走失拉回來重新觀心就是。

3,當觀心忽然間進入「一念不生」時,切記這只是得了點輕安,未是透徹。然後就可以觀心與參話頭交替作功夫。

4,話頭只要是能引起我們的疑惑就都可以參,譬如:不思善不思惡,正如此時,哪個是我本來面目?如果你觀心沒有做到「一念不生」的功夫,那麼參禪就是無用的或極為艱難的。

5,禪定是培養覺知力——即能覺者的鞏固。世間每一樣事情都是如此,專註者與所專註之事物。

當暫時舍卻專註的對象,能專註的覺知者也慢慢消融,在那種類似於一念不生的狀態中,才有可能透過去。

如果隨隨便便都能透過去了——那修行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不簡單的原因只在於,每個人活在世上,生活、工作乃至於修行,都是有能覺知的「自我」與所覺知的對象,所以能所不雙泯,就不可能會明白。

6,現代人如何修心? - 世有仙的回答 加上這個回答里的內容,觀心法的前因後果、具體內容、體系框架都非常的完整了。這是我個人一步一步實證過來的經驗總結,不是絕對真理,所以僅供參考。有師父的人請以師父所教為準。

希望能對一些有志於修行的人有所幫助。


謝謝邀請。

去學習內觀禪修吧,內觀禪修的第一個部分就是觀呼吸。觀察呼吸的進出。

剛開始觀察呼吸的時候,會有妄念,而且還會很強烈,這時候按照方法的指導,你需要持續不斷的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你要做的就只是對呼吸的息入息出保持清楚的覺知,要了解你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心的專註,也就是心的定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一個漂亮的物體,心馬上就會升起一個想要擁有它的念頭,接著我們就會貪愛,然後就會產生執著、執取,最後將它買回家,據為己有,但擁有後,慢慢就對它失去興趣,再有甚者,開始懊惱當初為何買了這個物品。

同樣的,觀察呼吸時,腦海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念頭,有令人愉悅的,有令人厭惡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思緒跑掉後,不斷將心拉回到呼吸上,由此心的定力就會不斷的被開發,當下次看到一件美麗的事物時,心雖然依舊會貪愛,但是你有足夠的定力,可以不會產生執著,不會因為不買而焦躁不安,不會因為不買就會痛苦,這就是發展心的定力所帶來的好處。

同時不斷的觀察入出息,還會發展心的專註力,就如你在學習時,旁邊不斷傳來吵鬧的聲音,讓你的心煩惱不斷,一刻也不得安詳,讓你無法靜下心來專註於工作,同樣,在你觀察呼吸時,妄念如水般持續不斷,而你持之以恆的,在思緒跑掉後不斷將之拉回來,慢慢的,你的心會因此而發展出專註力,到了一個階段後,你會發現,你的心依舊會思緒不斷,而你卻能繼續的觀察呼吸,而在現實生活中,你發現,隔壁的聲音依舊不斷,而你卻能按安住於當下,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觀息法並不僅僅是觀察入出息這麼簡單,它還有其他幾個階段,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是自己摸索,就能輕易學會的,這是內觀方法的一部分,建議題主完整的參加一次十日內觀課程,之後再在家中自行練習!

祝快樂、安詳!


謝邀。

從戒開始。雜念多,無非是六識所緣的對象太多,從飲食習慣、生活和工作習慣等處,慢慢做減法。

然後配合聞思,要清清楚楚地明白,貪嗔痴所帶來的苦,培養出離心。

行坐住卧,不離佛法,人的業習而洪流瀑布,要時時覺知,時時警惕,不要退卻佛心。

不要急著打坐,諸緣放下,才能心無掛礙。


謝邀!

其實導致精神難以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心念一直不斷起伏這個只是現象。

如人太疲勞,經常進行腦力活動,一直坐著不動,睡太多。。。這些都是會令人難以集中精神的。

如果自己不是太累,建議開始每天做運動。我個人是喜歡跑步,因為跑步就是自己聆聽自己身體和呼吸。一個小時跑下來,心也特別平靜,思維還更加清晰。太累,那麼當然是首先要有足夠休息啦。

弄清以上的情況,再嘗試打坐看看。

另外,不需要斬除雜念。其實雜念還是非雜念,區別在於與目前所做的事或者面對的境緣是否有關。起念其實無壞,也不需要去斷念,修行的是不隨念走,把念頭看清看楚。看其生,看其滅。久之,則沒有什麼刺激這些妄念的出現,也就會漸漸少了。就如失眠者,越是想睡覺,就越難入眠,因為一直被「要睡覺」刺激著。


凝神最好的方法是做事,其中盡量不做別的事情,即使是刷碗,掃地,認真做都有聚集精神的效果。

我覺得人的精神是一種元氣,會在挫折,長時間無所事事中散掉,而當你開始做事,就能一點點聚集起來。靈修說法就是從當下獲取能量。

精神元氣,積累是一個過程,人也會越來越有精神,更能控制自己,很多成功人士神采奕奕,目光如炬就是這個道理。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你學習的時候在想什麼.

你打坐的時候在想什麼.

是我的話.只要我一想到這個時候還要做另外一件事,就把他做了,做完了,就不管他了.

你心裡煩,你煩的是什麼,你要認識清楚.比如我煩的是那個電影還沒看到結局.那個小說怎麼樣怎麼樣,..我一定會先把他做了.這樣我再看書的時候心中就沒有什麼掛礙了(因為我做完了).

心無掛礙,就可以認真學習了.

如果我在學習的時候,突然又這樣思緒出現了,那樣又出來.就先把這些煩糟糟的事情理順,幹完.再來學習.

不要一心二用.一個時候只做一件事.

如果想學習但靜不下來,想打坐也煩得很.那就讓他煩,讓這個煩惱把所有的大神全部跳完了,你覺得這個煩惱實在太煩了,你就一點就不想去煩了.

然後你的心就定下來了.

當然,還要有智慧,智慧就是煩惱來的時候,你知道他在搞什麼鬼.有智慧就知道,翻來覆去,復來反去,就是這麼些玩意兒,很沒意思.還不如看書或者打坐安逸.

然後你就去看書,打坐去了.

還要提升能量.能量高,心才清靜.

煩惱,就是我們的老師.

因為煩及煩惱,我們就必須得把這個煩給解決掉.因為我們非常討厭煩,以及煩惱.我們就必須具有正知正見以及智慧,這樣當煩惱來了,就能不煩了.因為我搞得定你--煩惱,它就這樣.當然,也不要主動去找煩惱.

我都嫌煩惱太多了,還去找煩惱,那實在是不智的行為.

孔子有一個大法門.就是:既來之,則安之.這個安字法門,是個很大的法.

達摩是怎麼給二祖安的心呢,不是達摩安的心.而是二祖自己安的心.

所以遇見煩惱,我們要充分運用主觀能動性,用安字法門.將我們的心安好.

怎麼安,就是用安來安心.就是這麼安,既來之,則安之的安.不假外力.

叫孔子安心法.


功夫和見地掛鉤。禪定和智慧並行。智慧不夠,定不住。見地不到,功夫行不起來。

任何法門,都是修習禪定,都是對治散亂。只不過根據眾生的根器和因緣。有不同的法來對機接引。

比較推薦,尋找一位明眼人善知識。知道您的因緣、根器、然後具體布置功課,定慧增上。


若是心不靜,也不知道為什麼心不靜,只是想去壓制各種各樣的念頭,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即使很安靜的時候、打坐的時候,心靜了,可是下座後卻又不斷去思維世間的一些事情,這樣去修定力需要的條件比較高。其實可以從念佛的法門入手,這樣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比較多,容易增長定力,可以讀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多憶佛拜佛。


多念佛,憶佛,同時累積福報,迴向給自己的菩提之路,祈求佛菩薩加持,人的不良心性會慢慢改變,定力也會有提升


別戒,也別斬,更別動不動就禪。

雜念多,需釋放。

跑步、遊戲、甚至性。投入的進去做。

如果這三樣您都起雜念,那就是該睡上一覺了。

戒,怎麼戒? 空起戒念罷了。 斬,拿什麼斬? 又起斬念。

釋放過後,痛苦快樂一場空,自然心如止水。

禪,非修行人勿為之,不得要領不過亂上加亂。


讀書,不限內容,但是一定不能是消極的,推薦禪學、道學等方面的書籍~從書中去尋找內心的需求,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然後按照心聲去尋找答案,去實踐,去作為~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是要透過內心表層的雜念走進內心深處,另一方面要當你明了了內心深處的訴求和聲音,你自然就會清醒的認識自己的目標,也就不會雜念叢生了~

給你幾條建議;

1.工作中多給自己留些空間、時間,不要擠壓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要適度的調適自己身心狀態;

2.多讀書,讓思想保持流動,「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不斷地讀書過程中,能夠讓思想保持除舊迎新,這樣能夠思維活躍,充滿創造力,生活和工作都充滿活力;

3.鍛煉身體,常常讓自己出出汗,大汗淋漓之後不僅是身心舒暢,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而且也是體液的刷新,目的是保持精力充沛;

4.知行合一,以科學的思想指導實踐,並用實踐來檢驗指導思想,豐富理論。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狀態,增強信心。


無相念佛

南無佛法僧


感恩題主開題!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

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

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您若相信 以上祖師的話

您就不會想要 斬除什麼了

佛陀 一再教導我們 所有的煩惱 在於 我們習慣於複雜(纏) 不如實

祖師們 教導我們要 趣向如實 如這篇所說(第3帖):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85

佛陀教導我們 一套好方法 四念處 讓我們能 趣向如實

這篇 有敘述 修習 四念處的次第與方法(第5帖):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

您說 無論是 學習 還是 打坐 都無法集中注意力

專註力的培養 靠時間 慢慢來

如這篇(第11帖):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84page=1#pid650341

"只問耕耘 不問收穫

只有如此才會讓自己進步

沒專註能力的人 練習到有相當專註能力 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但讓自己慢慢練習有專註能力 是有相當好處的"

您若花時間參考 末學的以上心得報告

您會發現 修習 四念處

經由 身念處 (對身觸的覺知熟悉後 也加強 眼耳鼻舌意觸覺知的熟悉)

而練習 受念處 (苦集滅道 對苦 覺知觀察的熟悉)

而練習 心念處 法念處 (對十二因緣 無明...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病死憂悲惱苦 的熟悉)

自然的 練習 覺知觀察 四聖諦

若 真能 時時 都在 日常生活中 都念住所緣 自然的 就能達到 不被境轉 常在 "覺" 中

這進度 因人而異

末學的進度很慢 但 原來的 火爆習氣 的確 改變的 非常非常多

覺觀的能力 及 習氣的強弱 是 進步的因素

別為 自己暫時 還做不到而煩惱

做不到 是事實

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放下問題 才是重點

所以 暫時 還做不到 就只要知道 自己現在的能力還做不到 就好

趣向如實 (不加油添醋) 是重點

時時 都中性的覺知觀察

會讓自己習慣於 無貪無嗔無痴 的生活

經歷 長時間的練習 您會覺得 自己 越來越不被外境所轉

當您 在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修習時

能覺觀到 自己的 感受 心態 等等 都是 好所緣

所以 到時 您能 覺觀到 自己 隨波逐流 或 煩惱增多 等

都只是 當下 覺知觀察到的 知道就好 (接受 自己當下的能力的不具足 不須強求一步就 到位 完美)

用 中性的 方法 (讓您不再 排斥 對抗)

久了 您會發覺 自己 正在練習 無貪無嗔無痴 的習性

祝您 早日成就!

感恩!

祝福!


圓覺經中有一個很好的句子,「正見興,妄念除」,意思就是,你心中要有正的念頭,取代那些雜念,雜念才會因為沒有立足之地而沒法騷擾到你。正的念頭,可以是佛號,雜念一來了就念佛號。

圓覺經中還有一個句子,「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學習是有一個過程的,沒有人能一開始就做到完全很好的自控,有時甚至還會倒退。這是正常現象,完全不可怕。只要一意識到自己被雜念帶走了,趕緊把正念叫出來,就好了。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慢慢地,心中會越來越清凈。


雜念不是斬除的,而是用來觀察的


早睡早起!!!科學地規律性生活!!

僅這兩條,沒多少人能做到的。題主你試一個星期就知道效果了!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很容易導致人精神壓抑頹廢,死氣沉沉。

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跟身體相關,雖然大部分人下意識認為這是心理問題。注意力不集中,西醫的說法常是內分泌失調之類的,中醫的說法是精不守神。題主不是我黑你,你這病多半是腎不好引起的,所以……單身戒擼,有媳婦放過你媳婦吧~

如果有時間的話,每天下午5~7點去慢跑,注意是慢跑!!跑出小汗即可,但重點是堅持。能堅持幾個月,這輩子都受用了。

至於心理的治療方法,找度娘多得是,我就不啰嗦了。

最後祝題主早日康復!


修行百頌

以上2015-10-03

華嚴偈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楞嚴云:萬法所生,唯心所現。然法性圓明,本無世界眾生,因於圓明體上不覺故,一念妄動,遂有十界聖凡之別,眾生不肯當念覺照,則念逐境生,心因雜亂,何有已時。

當知前念雖起,只消後念返覺,念無自體,體既非有,念從何來,一念覺一念,念念追覺、追至山窮水盡,自然得個消息,從此重振家風,浩浩蕩蕩,纖毫不立,無拘無累,何處而非自在,何處而非諸法空相,如是,則觸處皆心經明矣。又為之歌曰:此家風,天地空,生死去來有何蹝,遙空月落波心裡,佛與眾生一性中。

興慈法師 《早晚二課合解》


「抱元守一」

想靜下心來的時候,就默念這四個字,在心裡用心的體會這四個字。(要真的用心,不是走形式啊!)

對於我個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去除雜念,沉澱心神的法決

希望這四個字能幫到其他有同樣需要的人。


手機關機,電腦斷網,丟掉零食,遠離女生,長期堅持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自己學得很爛的半吊子佛棍們在知乎不遺餘力地指點江山誤人子弟?
為什麼佛教要鼓勵人們行善呢?佛教的善惡標準什麼?
有哪些活潑、有趣的禪宗公案故事?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學習禪宗可以讓我們得到什麼?
成佛後會不會很無聊?

TAG:精神 | 禪宗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