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債置換算不算是政府違約?

不是金融專業的人,粗略看了一下,地方債置換就是要把地方政府短期、高息的貸款,置換成長期、低息的債務。不知道理解有沒有錯

這不是坑爹么?感覺上就是某個企業換不上貸款,要和債權人談債務重組啊。(降利息,延長還款期)

然後央媽給點優惠回去給銀行,譬如什麼地方債不算進貸款,可以降低不良貸款率之類的。


這個問題蠻有意思

中央幫忙想辦法排雷

沒想到變成違約的坑貨了?

哈哈

置換是置換到期的債務,並不是強行置換。

跟違約沒有關係,無論是從表面還是實質上看,都不是違約。

建議理解成貸款的展期。

不是金融專業的人,粗略看了一下,地方債置換就是要把地方政府短期、高息的貸款,置換成長期、低息的債務。不知道理解有沒有錯

沒錯

這不是坑爹么?感覺上就是某個企業換不上貸款,要和債權人談債務重組啊。(降利息,延長還款期)然後央媽給點優惠回去給銀行,譬如什麼地方債不算進貸款,可以降低不良貸款率之類的。

決沒坑

只是讓金融機構少掙點

當然,也許讓部分金融機構虧了一點

但歸根到底一個姓,還分什麼彼此

個人認為

這次的地方債置換是好事

為地方減輕了不少負擔

特別的

倒逼了某些地方政府不敢再續高成本的融資

對待這些問題,建議站高站遠點看

當前資本市場上的很多操作

其實是在補往年的老鼠洞

沒讓你全吐出來

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沒錯是違約,雖然法律上不算,不過看事看本質,這次債務置換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還不起債了,等於是破產重組。

不過說到債務,普通民眾可能意識不到的是:許多貸款是永遠不需要償還本金的,只需按時付利息,所謂永續債。舉個例子,某大型國企向銀行貸款一個億,年息6%,按月付息,期限三年。只要三年間企業能每月按時付息,並且經營情況正常,三年到期後,銀行並不會要求企業償還本金,而是會將貸款展期,或借新還舊——兩種操作的實質一樣,就是推遲償還本金的時間。如果是借新換舊的形式,那麼新貸款的利息和期限還可以重新談。

既然不用還本是普遍現象,那為什麼銀行普遍對這次地方債務置換有所抵觸呢?因為第一,新債的利息比舊債低太多;第二,新債期限普遍很長,將會長期佔用銀行的放貸額度。

另外,你對人民銀行給銀行的「優惠」理解有誤。人行給出的補償,是同意將地方政府債券作為PSL等貨幣工具的抵押品,由此可以消除上述第二個因素對銀行經營的負面影響。至於新債的利息為什麼比以前低那麼多?其實是因為以前高得不合理——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雙重信用擔保的債務,應該非常接近無風險利率才是合理的。

說到底,這個世界只有屌絲借錢才需要還本,比如個人房貸。能夠獲得不用還本的貸款,借別人的錢發自己的財,在任何時代都是致富的不二法門


1.省政府發行債券,規定票面利率不高於3.5%,金額等同於授信銀行的貸款餘額(原貸款利率8%)

2.省政府要求授信銀行包銷債券

3.授信銀行發現債券以如此低的價格根本賣不出去

4.授信銀行迫於壓力,自己購買了該筆債券

5.省政府美滋滋的使用授信行購買的票面利率3.5%的債券的錢歸還原來授信銀行8%貸款,且期限延期了三年

結果就是貸款提前還款,但是該欠銀行多少錢還是多少錢,銀行的資金收益率由原來的8%變成了3.5%可能期限還延長了好幾年,違約了嗎?完全沒違約,就是皮掉了一層


就地方ZF來說,是的。但中國的地方財政本質上都有中央財政的隱性擔保,因此從中央層面看,不是的。是否違約,看是否有還款能力,實際利率是否上升。大企業在債務到期後要求重新談判債務條款和條件,降低了成本,也很正常,不一定代表違約。


我不太同意,上面的觀點。

ZF借債,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本來就意味著是長周期才能回本的苦功夫。(你有見過,新建的一條路,一座橋。一兩年,就能回本的嗎?)

其次,之前政府借的錢,利息偏高。7%~8%,周期1~3年。偏短。

所以,政府債置換,也是促進轉型的手段。

根本不算賴皮。

個人看法。

給你一張圖,看看「地方債置換」


嚴格來講,還是算違約的。2016年主要是開展銀行貸款的置換,銀行面臨了在投資風險,原來的高息只能變低息,感怒不敢言,還得繼續跟城投平台合作。

2017以後主要將開展公募債的置換,主要是看置換價格,若草草按照面值置換,很多二級市場在估值附近買債的投資人將直接虧損,置換難度比銀行大很多。


不是違約。。一個企業拆東牆補西牆是很正常的現象。當下平台借的信託等非標的成本普遍在10以上,要到期時沒錢償還,政府作為背後的爹,髮長期低利率的政府債券進行償還,是一種兜底行為。企業並沒有違約。只不過是政企沒有分開,死也要死了,政府還是出面來救,市場化改革倒退而已。


推薦閱讀:

如何判斷一家商業保理公司的實力和發展前景?
既然通貨膨脹是因為貨幣超發,那麼有通貨膨脹苗頭時收縮基礎貨幣不就行了?
初創團隊怎樣設定融資計劃?
狀態價格定價法、風險中性定價法與無套利定價法有哪些區別和聯繫?
如何通俗地理解內部收益率(IRR)?

TAG:銀行 | 銀行貸款 | 債券 | 地方政府債務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