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製造行業在中國會迎來大衰退么?
本人在汽車製造行業(準確說是德國大三品牌)摸爬滾打了好多年,目前在與生產密切相關的部門,由此得知現在汽車銷售壓力巨大,存量激增。這是不是說明汽車行業在中國已經遇到了瓶頸,作為這個行業的專業人士(非銷售市場)該怎麼轉型?是否還應該依舊對此行業有信心?謝謝!
今年開始,一些整車廠的員工發現,俗稱的雙薪或者增發,比去年縮水了不少。公開的數據也顯示,大部分車企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若干的百分點,經銷商庫存壓力也巨大。除了經銷商自行的優惠措施之外,很多整車廠都發布了官方的優惠措施,比如調整廠商建議零售價(MSRP)或者各種金融服務等。
前兩年的高增長,讓很多汽車廠雄心勃勃,開始新建新的工廠,以擴大產能。今年宏觀經濟的「新常態」也給車市潑了冷水。
我個人認為,我國汽車行業發展遠遠談不上大衰退,但好幾年前的高速增長將一去不復返,20幾個月薪水的年終獎。。。。估計也成了歷史。
下面來用經典的SWOT模型(八股)來分析下我國的汽車行業整體情況。
Strengths:
經過這麼多年,很多合資企業和自主品牌的技術水平應該提高了不少。這一點各個企業不一樣,就不多談了。Weakness:
和歐洲的定製化生產(自己選發動機、變速箱、輪圈,內飾,座椅,多媒體系統等)相比,國內的車企提供的產品還是套餐化的(舒適版、豪華版、旗艦版),從而對客戶需求的反應不那麼準確及時。一方面這和供應鏈管理、柔性生產能力的欠缺有關,另一方面和我國消費者尚未有如此個性化的需求有關。Weakness有很多,case by case,也就談一點。
Opportunity:
1 我國人均汽車保有量和其他發達國家比,還處在較低的位置。List of countries by vehicles per capita
我國2014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為114量。而2011年,美國的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為809量;同期,公共交通發達、出行對私車依賴較少的西歐諸國(愛爾蘭、英國、荷蘭、法國、比利時、瑞士、西班牙、德國、盧森堡等)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從513到741輛不等。
2 前幾年購買新車的家庭也逐漸進入置換周期。
不知道哪位數據帝可以提供準確數字支持這個觀點。3 越來越嚴苛的排放標準將促進汽車銷售
很多地方都限制了國Ⅰ排放標準的車上路行駛,坊間也有傳聞,明年開始國2標準的車不能駛入上海外環以內(求證?)。這將加速一批老舊車輛的淘汰,促進新車銷售。4 更多的細分市場可供開拓
前幾年,SUV還只是大致分為城市SUV和傳統SUV,先在已經分成了小型(緊湊型)、中型、中大型、大型SUV市場。A級,B級,C級轎車之間的劃分也不再明顯,很多產品的目標市場在這些傳統分類的中間。Threatens:
1 多地的限購限行措施抑制了部分剛性需求,使很多剛性需求不能及時釋放,變成銷量。
搖過號的、拍過牌的知友們。。。慢慢的都是淚啊。2 擴大的產能、市場的新參與者加劇了競爭
前幾天上海大眾長沙工程投產、上海通用目前也有武漢工廠在擴建,一汽大眾、奇瑞捷豹路虎也有建立新廠的計劃。最近一兩年進入市場的汽車公司有東風英菲尼迪、觀致、奇瑞捷豹路虎等,林肯前段時間也藉助福特(重新)進入中國市場。3 傳統豪車品牌ABB價格的下探,加劇了市場競爭
賓士推出了26萬的小型SUV GLA class,奧迪A3的價格也最低低至20萬不到。原來買合資品牌的錢,現在能買一輛入門的豪車,要不要考慮下?4 更多的細分市場、更多樣化的需求使單個車系銷量降低、從而可能使利潤減少。
今天先碼這麼多字,改天想到了再補充。目前看來今年漲幅收窄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經濟形勢不好必然帶來大件商品的下滑,而前幾年的爆發性增長讓眾多車企多前景過於看好盲目擴大產能,導致現在產能過剩(我廠明年新廠建成產能35萬,去年銷量12萬不到,銷售那邊壓力不大怎麼可能)。今年的年終獎堪憂啊。而現在中華大地上還有很多工廠在建,一個個目標訂的大過天,18年如果經濟形勢還不起來,這個行業就堪憂了。不過那時候其他行業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經歷了前十年的瘋狂,現在也該適應新常態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是王道。過幾年跳槽估計沒現在這麼容易了。同行們且行且珍惜。--------------------------------------------------------------加------------------------------------------總體上這個行業還是利好的,畢竟需求量在那裡,銷量仍然會增長,只是要達到前幾年那種躺著都能掙錢的局面基本是不可能了。主要的問題還是主機廠們的規劃太宏偉,造成現在的局面有點困難,五年後,這個行業應該會來一波優勝劣汰。
身在研發部門,但是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今年的銷售量不如去年,跟南北大眾,還有通用的同學了解過,日子也不好過,年終獎肯定不如去年了。
1、汽車行業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支柱產業,盤子大
2、中國人均汽車佔有量不是高,而是低,有發展潛力3、自主品牌或者說國家發展汽車的慾望強烈,有動力4、汽車製造業大規模衰退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是只有汽車業大規模衰退而其它行業依然欣欣向榮的可能性幾乎為零5、汽車製造業在製造業中具有行業內的領先水平,轉行也非常容易
結論,題主,請放心在汽車行業里干。
話說回來,再好的行業里也有垃圾一般的企業。
題主,明白了嗎?關鍵詞:產能巨大從供需關係說先說去年銷量,2459萬,同曾4.7%,增幅下降2.2%。多年來連續增長,目前處於增幅放緩,近年會到達peak,之後下降到一個穩定值,然後處於平衡狀態,最終這個值是多少,不知道,我想不會超過2500吧,誰知道呢。再說產能,我只能說產能巨大,現在產能已經足夠了,還有不少汽車公司產能閑置,說個極端的例子比如觀致,現在還在擴大產能,北京現代目前在建設兩個工廠,一汽大眾在建設兩個工廠,北汽新能源在建設好幾個工廠,福田在建新廠,吉利前兩天投了100多個也在建新廠,還有無數個名不轉經傳的汽車公司在建新廠實在沒法都記住了,互聯網公司又在規劃一波產能。WTF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現在在豪華品牌目前不用太擔心,普通品牌很難擠進豪華陣營,中國正在經歷一波中產崛起。
接下來就是一部分公司撐不住了,開始兼并重組,行程幾個大的集團,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這麼多汽車品牌。
按照千人保有量算市場預期的,你們是裝傻呢還是真傻?中國有那麼多路和汽油支撐那個數量嗎?為什麼現在開始滯脹了,很簡單,市場開始飽和了。現在三線城市都開始堵車了。
關於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趨勢,其他知友的回答可以看出,處在行業內的人太悲觀,而行業外的人還沒看清楚局勢,原因主要是今年過年之後整個市場的變化太大了,讓很多市場預測機構都栽了跟頭,更別說各大牛逼衝天的主機廠了。
先提幾個消息
寶馬下調第二季度銷量目標
福特減少產能,不打價格戰
奧迪對市場預測悲觀,指出要挖掘細分市場潛力
大眾全球銷量增長停滯,中國市場拖後腿
等等這些不好的消息,大家可以看出這些都是當年消費者眼裡最牛逼的幾個品牌了,怎麼突然到了15年,市場風向就突然變了呢,我在這裡就不討論市場是受什麼大環境影響的,畢竟不是分析市場的,所以只討論以後中國車市的發展趨勢將是如何?
大概從三點來說一下:
第一, 中國的汽車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按照中國的人口基數,如果到美國的水平,每千人擁有500輛車(感覺有點太多了),咱們就按同樣是金磚國家的南非來對比,每千人擁有120輛車,那麼我們的至少需要有1億輛車在路上,如果按照正常的汽車報廢時間,那麼中國的汽車年銷量至少在3000W到5000W之間,而去年才剛好到2000W左右,所有即使各大主機廠都擴大產能,這個市場還是可以消化的,所以希望整個行業從業人員不要悲觀,現在受很多因素(大環境,城市發展,股市等)影響,銷量下滑只是暫時的,不要悲觀,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研發出更好地汽車來滿足我天朝子民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 中國的汽車市場真正從賣方市場進入到了買方市場;經過了大概20年的發展,中國的汽車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到全,車輛品牌數量以及車輛型號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車型最多的國家,以前是沒的選,現在是選擇的太多,對於各大主機廠而言,躺在錢堆里數錢的日子真的過去了,現在的消費主體已經更加多元化和年輕化,真正挖掘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增加車型,才是最重要的,成熟的市場需要有SUV,MPV,皮卡,旅行車等等多種車型,而縱觀我國車企,基本上只有轎車和SUV,路上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車,主機廠如果繼續漠視消費者需求,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輸出車型,那隻能等著被淘汰了,點名批評一汽大眾,SUV從13年開始熱起來,到現在整個公司一個SUV都沒有,銷量下滑真是太正常,莫怪市場。
第三, 我國的汽車行業真正進入到優勝劣汰的時代;經過09年國家對於汽車行業的大力支持,到13年車市的火爆,不知道中國車市養活了多少本應倒閉的車企,甚至連寶沃都準備復活品牌了,不管是多麼爛的車,譬如納智捷,譬如韓國雙龍,就算質量很差,外形很醜,在神州大地總有賣的出去的地方,因為市場太好,因為信息不對稱,這也導致了中國車市雖然火爆,但難出精品,從今年的形勢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消費觀變得成熟了起來,以後的車市就會真正變成優秀的車企留下來,落後的車企倒閉這種淘汰機制(順便吐槽一下,天津一汽怎麼還不倒閉),這種良性的競爭才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好地選擇,讓消費者真正受益。
縱觀車市,由於互聯網的衝擊,通過信息不對稱的賣車方式已經不可能存在了,但中國的車市將來依然還會火爆,因為現在遠遠沒達到市場的飽和,各大主機廠不應該怨天尤人,好好反思自己,如何提供給消費者需要的車,如何提高車輛的競爭力,改進銷售方式,增強技術儲備才能讓自己在中國的風雨欲來的車市乘風破浪,大步向前。
首先作為和題主一樣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那麼多年的同行,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衰退」還早。
當前整個市場的巨大下滑,主要是受到整個國內環境下滑及投機氛圍高漲的因素影響。目前在2,3線城市,車輛保有量主要還是受到價格制約較大,或者換句話來說,當前的人均消費能力還跟不上車輛的消費水品。而在1線城市,車輛保有量的制約因素則主要來自於道路交通,住房及准入限制。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目前國內還遠未達到平均每戶家庭擁有1輛車的水品,因此潛力還在,更不用說每人1輛的未來。
當前的乘用現狀只是完成了佔領市場飽和的初步階段,接下來將迎來更新升級的階段了,所以潛力還是巨大的。最後,就業方面來說,目前大部分的行業都在想著法子挖汽車行業的人才,所以你大可不必擔心。前陣子蘋果就在狂挖整車的採購,質量,電子設計人員呢。謝邀
個人認為,隨著社會發展,汽車逐漸會成為大部分人的日常必需品,所以大的方向上不會衰退但是不排除根據經濟發展節奏而出現車市調整的情況。比如說,這一輪官降和庫存潮。上圖是過去一年上證指數走勢圖
從半年前的股市迅速走高可以看出,中國的實體經濟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大規模資金進入股市拉高整體股市行情。而實體經濟的困難,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例如收入等。進而影響到汽車產品消費。畢竟,汽車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依然是大件商品。不過,即便是經濟發展速度並不快的美國市場,雖然有龐大的二手車交易市場,但新車市場規模一直以來都在一個較為穩定的規模上。
我認為出現大規模的衰退,只能是因為中國經濟崩潰了,但目前看可能性並不大。無葯自來。研究汽車產業五年,我曾經經歷過題主的迷茫,對產業的未來有過悲觀的情緒,現在有了不同的認識。
1 汽車產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現,也是製造業的支柱之一,產業的未來是集約化、高質化、與第三產業融合化。可以說國內汽車產業發展尚未見頂,仍有充分的動力和區間。 2 人均保有量依然較低,縱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已紛紛限購,但二三線城市與農村仍有需求增長點。 3 居民收入增長必然伴隨消費升級,置換的需求將支撐銷量的增長。微面將逐漸被mpv取代,低端車將被中低端和中端車逐步取代。 4 汽車產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帶來流通環節的變革,選車的流程逐步透明,購車的過程大大簡化,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等局面被打破,為交易量的平穩提升鋪平了道路。 5 二手車市場依然稚嫩,與美國3、4千萬的年二手車銷量規模相比,中國的二手車市場顯然還有太大的增長空間。參考:2013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為520.33萬輛,同比增幅僅為8.60%,低於新車增速。
「二手車低於新車增速,這在成熟的汽車社會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沈榮向記者表示,以美國市場為例,銷量頂峰時期新車銷量為1600萬~1700萬輛,而二手車交易量為4000萬輛。
Link: 二手車市未來兩年交易規模有望達千萬輛
汽車產業的問題也存在,個人認為主要還是在路橋建設與市場增量的矛盾、交通管理效率低下與車輛使用頻率高漲之間的矛盾、主機廠擴張產能與地方土地政策之間的矛盾以及大額交易買信任機制尚不完善等方面。6/10 補充:看了其他大家的答案補充一條,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附加值將逐步向產業鏈後端遷移,過去靠造車賣車掙錢,現在靠修車養車掙錢。主機廠的日子不如那些關鍵零部件企業好過,畢竟後者還有龐大的售後維修需求。
另外,消費升級對國產車將造成巨大壓力,過去只會走路就能在比賽中拿名次,現在跑得不快都會出局的。當然題主在外資企業可以呵呵~
(拿愛國主義忽悠你買自主品牌的四兒子以及水軍都是臭流氓。——亞德里亞海)因為前期擴張過猛,所以應該說速度會減緩,但不是衰退。汽車銷售壓力大,應該擴思路,多渠道聯合營銷。去解決問題。轉型沒有那麼容易。
新車賣不動不等於會衰退吧?保有量在的話售後和衍生服務產品的市場還很廣闊啊~如果一定要賣新車那就以新能源為突破口拿出讓消費者願意掏腰包的技術來啊~問得出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題主沒見過真正在面臨衰退的行業~
這個問題比較大,讓我們從歷史來考察一下中國汽車製造業的大趨勢。2004年以前,是汽車剛開始進入家庭的時期,那時候的一二線城市一般買小車,三線以下買微車2004年開始,家用車需求大爆發,國產自主品牌的轎車趕上了這一波需求,出現了奇瑞,吉利,比亞迪等企業各領風騷2008年開始,原先買車的家庭進入更新周期和購買第二輛車的需求,合資品牌因為質量和口碑,需求井噴,各大合資廠汽車大賣,瘋狂擴產能。2012年開始,SUV車火爆,自主品牌抓住這個機會,在SUV領域實現逆襲,冒出來了長城,長安等企業。市場已經過了爆發增長期,接下來將是家用車升級替代的成熟市場期,下一步市場的總需求以車輛更新為主,因此市場將跟隨歷史銷量的波動而波動。現在正好處在歷史周期的波谷位置,2011年下半年是一個低谷,對應今年下半年。
樓上的回答說飽和了的你們都好逗我想說的是,只有垃圾的車企才會說市場飽和,不變革,等著被市場淘汰吧,需求減少?你TMD的逗我呢,我七大姑八大姨今年都去學駕照了,就是為了買!!!車!!!!廣闊的四五線城市農村就不說了,北上廣深杭還有多少人需要買車你們知道嗎?起碼我們公司還有2/3的人想買車但是買不到,因為沒搖到號!!!!衍生一個信號,車位的稀缺,有錢的可以試著投資車位,可惜本屌絲沒有錢,自己買了一個自用。
我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還是比較低的水平,如果把城市配套做好,汽車保有量必須上升。好處太多了:汽車業是大產業,長產業鏈的行業。把主機廠看作樹榦,工業設備/鋼鐵/石油化工/紡織/電子電氣/冶金/高分子/維護保養等等都是這顆樹榦的枝葉。當然,這個樹榦生存的土壤就是市政配套設施了。據當年的入職培訓老師講:主機廠招募一名員工,將間接為產業鏈製造12個崗位。另外,已有存量市場的更新換代,也會製造出一個不小的市場。所以,從各個角度講,汽車業不大可能大衰退。
我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飽和趨勢已經比較明顯了。前幾年歐美市場趨淡,中國車市看漲,結果中外車企紛紛在華擴建工廠,結果就出現飽和。
別說中國人基數大,車輛需求大。歐美地區買的最多是兩廂小車,後排空置率很高,一個家庭有時不止一輛,而中國普遍是一家老小坐一輛車。新聞都說了今年股市大家都掙錢了,掙錢了就會買買買,車啊,房子啊,銷量都會上去的,放心吧。
本人汽配行業的小業務員。雖然在《中國製造2025》中未提到汽車產業,只提到新能源汽車,但是不可否認汽車目前仍是產值占工業生產總產值35%的產業,而且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地位不變。
另提一下對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看法。之所以銷售不景氣,一方面是由於股市的爆發,另一方面是由於由庫存壓力引發的降價。所以最後一個季度汽車銷量必將回暖,長期來看,中國汽車市場仍將增長。題主是德系大眾系的,現在就一汽大眾銷售不景氣,很大原因是速騰的壞影響,上海大眾和奧迪影響不大。大眾系還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大頭,無需擔心。
題主要考慮轉型,既然是生產相關部門,那麼大可放心,學好現場管理,加上點智能工廠建設和工業4.0的知識,去哪裡不可以當個廠長車間主任的。到是我們這些搞銷售的,該…汽車行業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自主與合資必將在中級車上決一死戰,以奇瑞為代表的自主車企能否殺出一條血路,成敗在此一舉了。
車企價格戰折射汽車業產能過剩
很多主流車企打響了價格戰,其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我國汽車產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必然帶來惡性競爭,這不僅不利於我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一批在建汽車產能即將大規模投產,這必然會加大產能過剩的矛盾。而即將到期的汽車合資企業是否還有必要續約,更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面對市場銷量的大幅下滑,堅稱「不降價」的上海通用堅持不住了。日前,上海通用對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3大品牌旗下11個主力產品系列共計40款車型的全國市場零售指導價做出調整,雪佛蘭科帕奇降幅高達5.39萬元。這是自今年4月上海大眾率先打響價格戰以來,又一家跟進降價的主流車企。 由於廠家壓庫嚴重,經銷商庫存畸高、財務成本高企,汽車流通行業出現多年未見的全行業虧損現象。雖然4月部分合資品牌加大價格調整力度,市場購買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釋放,但經銷商的生存狀況卻並不樂觀。汽車為何不好賣了?有分析稱,我國汽車市場在多年高速增長後進入「換擋期」、宏觀經濟形勢不盡如人意、過往幾年限購傳言導致市場透支等都是重要原因。還有人認為,股市的火爆搶了車市的風頭,消費者都拿錢去炒股,加速了車市增速下滑。其實,這些都只是問題的表象,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我國汽車業已出現產能過剩。 按照國際慣例,汽車產能利用率合理水平在70%至80%,如果低於這一水平就意味著產能過剩。數據顯示,經過跨國車企近幾年在華的跑馬圈地,我國汽車企業的產能規劃實際已超過4000萬輛。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初最樂觀的預測,今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500萬輛。兩相比較,汽車產能過剩問題十分明顯。 事實上,汽車產能過剩並非沒有先兆。自2009年中國成為汽車產銷第一大國以來,跨國車企基於對中國市場的樂觀預期,在2012年前後明顯加大了在華投資力度。再加上,汽車產業規模效應顯著,產業帶動性強,一些地方政府在唯GDP的發展理念下,把汽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為汽車企業投資落戶提供了富有誘惑力的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車企的跑馬圈地運動。 有人也許會問: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剛過100輛,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換購消費升級需求也不小,怎麼會有過剩的問題?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作為一種使用能源的交通工具,汽車市場的真實需求,不僅受消費者經濟實力影響,還會受到消費環境制約。隨著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我國汽車的年銷量正在迎來天花板。 不僅是汽車產業,任何一個良性發展的產業,必須保證每個環節有合理的利潤,否則產業鏈就容易斷裂。產能過剩必然帶來惡性競爭,這不僅不利於我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問題所在,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在取消鋼鐵等逾10個行業外資限制的同時,還首次將汽車整車製造業由投資「鼓勵項目」降格為「限制項目」。不過,一個尷尬的現實是,一批在建汽車產能即將大規模投產,這必然會加大產能過剩的矛盾。而即將到期的汽車合資企業是否還有必要續約,更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來源經濟日報)
不會 我都還沒買車呢
推薦閱讀:
※中國汽車之父饒斌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貢獻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最新款的大眾途觀車門結構是內板和內飾板做成一體,然後與外板組裝的嗎?
※為什麼大眾汽車廣告最後總有一句「打死奧拓」?是什麼用意?VW和SUZUKI是什麼關係?
※有车的实质是什么?
※想用一個ANDORID的平板改裝我的汽車中控,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