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投行和 PE /VC都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我現在在重慶一家普通一本高校讀審計專業,現在大一,學校水平整體不是很好,但是會計在重慶還是很有名氣的。我的性格比較偏保守,不是很激進的男生,但是我對投資理財方面也很感興趣。不知道能不能進入四大,投行工作。


職業生涯始於四大之一的PWC,在PWC工作了三年,跳槽中拿到上市券商投行總部offer,也去幫忙了一周,最終選擇去了VC,我VC的同事之前就幹了5年PE,所以就個人經歷來說,應該是能夠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就以我自身為例講講拿到這些offer時的背景好了。

~~~~~~~~~~~~~~~~~~~~~~~~~~~~~~~~~~~四大篇~~~~~~~~~~~~~~~~~~~~~~~~~~~~~~~~~~~~~

四大篇:2010年本科畢業,當時就投了2家PWC和DTT,都進了終面,PWC拿到offer,DTT沒有

當時手上的籌碼:1.學歷:本科上外英語系,績點不錯,算是前10%,

2.實習經歷:兩份銀行實習經歷:某銀行信用卡中心及某銀行國際結算部(對進四大應該幫助不大,當時我記得PWC manager面的時候問我實習經歷都是銀行,為什麼不去銀行來著。。)

求職過程:首先通過簡歷篩選這意味著你必須是目標學校學生,績點最好別低於3.0).

筆試(PWC是一般的筆試,DTT是性格測試),一般筆試準備下就能過(比如在應屆生論壇上的求職大禮包有習題可以練練),性格測試的淘汰機制我不清楚。。。。性格測試不過的話感覺有些悲劇。。。。。

AC面(PWC的AC面包括群面和manager面,DTT的AC面就是群面),我群面的策略都是採取當time controller的角色:即主動申請控制大家討論案例的進程,適時總結,這種策略一般比較有效。

最後是Par面(完全看緣分,氣場合不合)

DTT終面的時候是個陰雨天,Par一開始就問我哪裡人,然後記了下,用全中文和我面,問我什麼專業的,我說英語系的,她又記了下,問我CPA要考幾年,我說考CPA用五年吧。。。她驚訝了下(當時自己想低調點。。。),於是就悲劇了。。。

PWC終面的時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PAR是在美國讀了MBA的在美國呆了蠻長時間的中國人,英文面試,當時問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選四大,一些簡歷中內容的常規問題以及英語系的一些出路的問題,當時詳談甚歡,聊完她送我出去,正好是感恩節,我還記得那天陽光明媚,我和她說Happy Thanksgiving! 當時就覺得十拿九穩了,回去後寫了封感謝信,第二天就拿到offer letter了:)

總結下:進四大的話,學校要是目標學校,績點不要太差,筆試好好準備,面試要融入討論,不要不說話,給人不合群或太強勢的感覺,然後終面就看緣分了~

~~~~~~~~~~~~~~~~~~~~~~~~~~~~~~~~~~~投行篇~~~~~~~~~~~~~~~~~~~~~~~~~~~~~~~~~~~~~

投行篇:2013年從PWC辭職,去香港中文大學讀了以課程嚴酷著稱的Chak領銜的全明星MSF地獄課程~那可算是我學生生涯中最刻苦的一段日子,本科數學基礎薄弱的我要同時面對各種恐怖數學的摧殘,那段日子還要繼續考CPA和CFA,基本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圖書館看書,晚上沿海邊跑個步,偶爾打個羽毛球,睡覺~

2014年6月回國時我是CFA一級通過(二級好像我拿到offer時還沒出成績),CPA四門通過(上一年非常悲慘的審計59),金融碩士學歷四大三年工作經驗,進了東方資產的投行部門從事房地產投融資工作,但當時我面試的時候就告訴老闆我想做VC~且房地產投融資也不是傳統投行業務,我就不重點寫了。

2015年下半年我覺得我還是想做VC,如果一時不能進就去做股權業務的賣方。所以開始投一些VC及券商投行部~

很幸運很快就拿到了某上市券商投行總部的offer:

當時手上的籌碼:1.學歷:本科上外英語系,碩士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成績都算10%

2.工作經歷:三年四大審計經驗,一年房地產投融資經驗,幾個地產項目的主導案例

3.證書:CFA,CPA專業階段(當時CPA綜合階段還沒出成績,但自己考好就感覺十拿九穩了)

求職過程:先投簡歷,很快就有面試消息

面試:人力資源總監和投行部老大直接面,問為什麼想做投行之類的一些常規問題,相談甚歡,加微信換名片~出來就感覺十拿九穩了

第二天人力資源總監就打電話:通知錄取了,討論些薪酬問題~

總結下:社招進投行的話,一般來說四大+cpa,不一定要全考出來,硬體條件就滿足了,面試前做些功課,一般都沒問題。

如果校招進投行,以我研究生同學的例子,一般來說碩士學歷成績好,有投行實習經歷,機會比較大

~~~~~~~~~~~~~~~~~~~~~~~~~~~~~~~~~~~VC篇~~~~~~~~~~~~~~~~~~~~~~~~~~~~~~~~~~~~~

VC篇:拿到投行offer後機緣巧合看到南外學長在校友群里發布的招聘貼,就加了微信聊了下,

約著去拜訪下,當時手上的籌碼是:

1.學歷:本科上外英語系,碩士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成績都算10%

2.工作經歷:三年四大審計經驗,一年房地產投融資經驗,幾個地產項目的主導案例

3.證書:CFA,CPA專業階段(當時CPA綜合階段還沒出成績,但自己考好就感覺十拿九穩了),2015年12月的時候CPA綜合出成績正式CPA,CFA雙證在手

求職過程:先是去和學長交流了下:了解了下基金的情況,說了些自己的工作經歷,學長的意思與其你曲線到投行再到VC,PE,如果合伙人那沒問題,不如直接過來,於是後面就約了合伙人面試

合伙人面試:交流了下自己之前的經歷,詢問了下基金的情況和合伙人之前的背景,合伙人問了幾個具體投資領域如何看待分析的問題,聊得挺投緣

沒幾天就收到offer了,商討了下薪酬福利,人事那兒走了個流程約定入職時間

於是就開始了VC之路:)

前面也說了VC,PE一般不招應屆生,而且實習生的留用機會也比四大,投行要小,這主要是因為其盈利模式及工作性質所決定的~

VC的盈利模式是2%管理費+20%的項目退出回報超額收益,以我們基金為例,3億人民幣規模,2%管理費一年也才600萬,而我們的薪酬都不低,平時各類其他開始如差旅費交通費都要花錢,所以決定了基金只能是小團隊模式~

工作性質的話我直接貼一下我這一年來總結的VC工作對人的能力要求來說明我的觀點

從事風投行業對性格是否有相應的要求呢?風投從業者的性格一般都是怎樣的? - 褚自航的回答 - 知乎

VC的工作內容:募,投,管,退

~~~~~~~~~~~~~~~~~~~~~~~~~~~~募~~~~~~~~~~~~~~~~~~~~~~~~~~~~~~~~~~~~~~

募:即基金的募集,這是基金成立的基礎,一般是合伙人的工作,向金融機構及富有個人(如企業家)募集

募集所需的能力優秀的過往投資記錄(明星項目),與各機構廣泛良好的人脈網路,目前的項目儲備(所以為什麼這一般是合伙人的活)

~~~~~~~~~~~~~~~~~~~~~~~~~~~~投~~~~~~~~~~~~~~~~~~~~~~~~~~~~~~~~~~~~~~

:即對於項目的投資,這也是VC一線人員最核心的能力,又可以拆解為三部分:找的到,看的懂,投的進

找的到:找到創業者及創業項目的能力,這要求一線VC人員具有廣泛的行業,人脈資源

包括但不限於:

你所關注的行業上下遊資源(比如你所關注領域中知名企業核心人員,高管的動向,沒事多跑跑行業會議,多認識多接觸,多交朋友)

FA的渠道資源(各家FA小夥伴關係都處處好)

各家投資機構的熟人(大家來互相推推項目,合投跟投一起玩)

媒體(媒體的朋友消息來源廣)

熟人(你的校友,前同事,熟人圈,特別是對投天使來說,很多機構投天使項目非熟人不投)

看得懂:能夠判斷出團隊及項目的好壞,對於風險和收益作出判斷

這點是內功:主要靠平時的行業研究,經驗的積累,與行業內人士的交流

要求的能力:行業分析,公司分析能力,優秀的邏輯思維,廣泛的人脈

投的進:面對優秀項目時,能夠以合適的價格及條款投進項目

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談判

這要求一線人員有優秀的談判能力(比如說介紹各種除了錢之外能帶來的東西,如資源注入,增值服務,協同效應哈),

真誠的為人生處世能力(有時候感性也會佔很重要的部分,有不少案例投資人靠著非常誠懇的態度投進了熱門項目)

~~~~~~~~~~~~~~~~~~~~~~~~~~~~管~~~~~~~~~~~~~~~~~~~~~~~~~~~~~~~~~~~~~~

:即投後的管理,投後管理對於VC從業人員來說也是一件很費時的事(大多數VC並沒有專門的投後team),特別是對於早期項目占股10%以上的投資人來說,被投企業對你的需要度更高

為被投項目介紹各類資源(人才,流量,營銷等等)

為被投企業的發展重點問題出謀劃策(是否要變方向,融資節奏,是否要併購某隻團隊,高管調整等等),一般是給出建議,幫忙為主,畢竟創業者是主導

這要求一線人員具有廣泛的人脈,對行業發展的判斷力,及企業治理的一些知識

~~~~~~~~~~~~~~~~~~~~~~~~~~~~退~~~~~~~~~~~~~~~~~~~~~~~~~~~~~~~~~~~~~~

退:即項目的退出,主要是決定何時退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退出

何時退:是否在某一輪估值已經較高時退出部分股權?還是陪公司直到上市再退?

退出方式:企業發展不太好,現在有被併購機會,是否要實施領售條款?現在A股市場好,是否要拆VIE回A股上市?

這要求VC從業者具有對資本市場,行業,公司發展的判斷力。

總結下來:這是個對個人綜合素質要求極高的行業~不僅你要善於與各類人打交道,且還要養成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總結的習慣,能夠有獨有的投資邏輯和投資思路(這行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你必須擁有強大的自驅力去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尋找潛在的獨角獸。

所以一般來說,對於大多數應屆生來講,VC,PE的整體要求過高了些,最好是在其他行業培養了基本功再進這個行業會比較好,這也是為什麼基本上正規VC,PE的從業者里很少有應屆生的原因~

到現在也在VC之路走了一年多了,也投了幾個項目,希望這些項目早日長成蒼天大樹:)

歡迎大家多多交流,大家要諮詢問題養成順手點贊,關注的良好習慣哈,否則我沒有足夠動力回答問題的哈:)

新開了專欄,歡迎大家關註:https://zhuanlan.zhihu.com/chuzihang


這篇先說四大和投行(內資)吧,用我一個哥們的經歷現身說法。

答主:

昨天晚上18點20,我點開他頭像發微信:最遲今晚十二點交稿。

對面是一個痛哭流涕的表情:剛出差回來,機場呢還。

我義正言辭的一秒給答覆:不能爽約公眾號粉絲。

他:……

22點他發來一條:我乾脆從機場直接回公司倒騰完了,多少年沒寫字了。

今天中午12點他又發來一條:你不是讓我大周五的十二點交稿嗎?!你昨晚改了嗎?!你發了嗎?!

我:……

這就是靠譜的X君。

認識X君是在九年前的一個日企的實習項目上。當年大三,有了找工作的意識,但是作為中部城市,除了寶潔那少的零星的實習名額,別的真不剩什麼像樣的大型企業能有機會。

我記得自己的學校和性別也被日本人歧視的差不多了,那個項目最後選拔出的人里,某綜合類985學校和某理工科985學校各佔一半,只有我一個不著調的,也不會日語的非985院校女生。

當大家都志得意滿的夸夸其談著,只有X君還嚴肅的想要在這個實習項目里真正獲得一點意義。當大家都在迎合日本老闆對學校和性別的偏見時,只有非日語專業卻自學過了日語一級的X君沉默著。

畢業前一次私下交流,我說:你難道真的要去做你那個我都不懂是什麼專業的事情?

他說:不是啊,我想做金融。

我其實也啥都不懂,只是亂出主意:那要不你去四大吧,至少可以先學學財務。

後來四大來我校開宣講會,給X君佔了個位置。

我覺得一定是他與生俱來的不苟言笑配上那副十足日本人的黑框眼鏡,看起來很像廣東仔,打動了那家dressing code最嚴格的Par,因為他穿上黑色西服簡直就像是標配的審計機器人。

而我因為英文群面總是張口結舌很緊張,直到最後一刻才有了另一家慈眉善目的合伙人慈悲為懷的給了我一個offer。

於是大家的坐標都從祖國中部換到了某一線城市。

同一棟樓上班,每次吃飯的主題就是大家一起吐槽高高在上的老闆,吐槽永遠都做不完的paper work,吐槽連飯都不管飽的奇葩客戶……

一年之後我繳械投降,從此改換城市,過上朝九晚五但是錢很少的正常生活。而X君始終是吐槽完繼續上班,繼續出Job,繼續從機場回來就在辦公室溫書複習CPA考試,GMAT考試,TOEFL考試……後來又變成了保薦人考試……

他從四大打算出來的時候,正巧推薦他去國內投行的獵頭還是我所在公司的同事。

電話打來,他頗有躊躇之意,我苦口婆心的幫他下定決心的同時,不忘推卸責任——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哦,我只是義務的分析下,畢竟我也沒獵頭費賺。

他電話那頭不屑的輕哼一聲,心裡估計咬牙跺腳呢。

就去了,從此過上了……嗯……更加辛苦的生活。

幾乎是永遠在出差,每次聯繫首先是確定城市坐標。

但每次見到他,都還是努力要表現的一絲不苟的眼鏡男形象,也難怪人說你一點不江湖啊。

後來每每和我訴苦之際,我心裡想:還好我真沒賺到賣你的獵頭費。

去年的時候,一起在我所在的城市擼串。

我說:哎,一眨眼啊,大家都而立之年了。你滿意你之前的選擇不?

他沒有直面這個問題,只是問了句:抽根煙你介意嗎?

我說:介意。不像你當年的好學生形象。

他說:哦。然後拿出打火機。

好了,懷舊完畢。

之所以約他的稿,是因為,我幾乎是一路看著他磕磕絆絆走過來,雖是學霸,也有學霸的艱辛苦楚和暗黑時刻。所有人在四大在投行遇到的焦灼和期待,他都經歷過。

他充滿期待的發問:你為什麼不等我真的功成名就了再來約稿啊?

我冷笑:廢話那個時候你顧得上這?

然後大家一起電話里傻笑。

正經臉。其實我是想說:我們都是沒有背景沒有絕學的普通人而已,階段性的達到目標,就是我們人生的小勝利和小確幸吧。

隆重推薦給大家,X君從四大到投行的進擊路線

X君:

接到約稿要求,讓我分享一下這幾年的職業經歷和感悟。誠惶誠恐,因為向來懶於總結更不用說付諸紙面,生怕誤導了別人,所以只能但求真實,以供大家參考。

2007年畢業以來8年有餘,從當年在校園內對未來充滿迷茫的理科生,到今天在一個處於創業階段的PE機構里奮力開拓未來,一路走來,滿路崎嶇。

以下,將這段不長也不夠豐富多彩的職業經歷以及其中個人體會盡量總結分享給大家。

一. 迷茫的校園階段

2003年走進某中部城市這所以理工科知名的院校,偶然中的必然。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很多的父輩其實並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或者對社會與科技的發展不具有足夠的敏感性,在他們的腦子裡「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錯不了的真理。因此,他們會告訴我們一條最保守也是一條普適的路。從小在這種思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自然也免不了受其影響。加上高考出了點狀況,對於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自然也就不敢多想,因而最終做出了一個最是中規中矩的選擇。

其實,在高考之前我又何曾認真思考過未來,或者說自己究竟適合學什麼以及將來從事什麼職業。在這種渾渾噩噩的狀態下所做出的選擇自然不會是太好的結果。事實上,進入大學後很快便深刻體會到了其中的痛苦,面對那些即使是最基本的專業課程都覺得極端無趣,進入實驗室便覺那些高精尖的儀器面目可憎。總之,一切都那麼枯燥無味,而這種感覺充斥了整個大學階段。

幸好大學還有自由,還能讓人有時間去迷茫,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去嘗試接觸其他的人和事。而進入四大,則是受到在實習中認識的主頁君的引導。

所以說從一個不合格的理科生到四大這個階段,是在各種機遇與巧合之下的結果。如果我就讀的是財會專業,或者如果我更早的了解金融行業,其實可以做更多更充分的準備,而不是花了那麼多時間去自己尋找道路。

二. 四大階段

如前所述,進入四大也是一種沒有任何準備之下的巧合。所以,在開始審計生涯之時,其實我是沒有任何會計和財務基礎的。所以對我而言,在四大最初也是最大的壓力來自專業基礎的貧乏。

在連「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都不懂以及此前幾乎沒有使用過excel的情況下,編製審計底稿、調整分錄、處理成千上萬行數據等等工作對我而言簡直無從下手。尤其是當我面對客戶財務部大把知名財經院校畢業的CPA、ACCA們傲慢的面孔和鄙視的眼神的時候,當我回到辦公室senior們忙於自己手頭的工作無法給予細緻的指導甚至個別會惡語相向的時候,那種無助和挫折感才是最具有殺傷力的。這個階段,充斥的是無數深夜以及周末在辦公室加班改底稿、研究公司的審計方法、或者惡補會計。

然而,這個階段是每個小朋友都需要去經歷的,幾年後回頭來看其實無足輕重。所謂的審計經驗其實就像一個拼圖,很多事情做過一次就給你的拼圖補上一塊。

我特別想強調的是CPA的重要性。無論你是專業出身還是像我這樣的半路出家,也無關你的計劃是幾年後離開還是做到Partner。我至今記得當年我無心考試的時候那個以專業精湛脾氣火爆著稱的合伙人對我講的話:你們最終都會離開firm,但是我希望在你們離開的時候選擇權是在自己手中。

所以,其實我的CPA實際起步於第三年——也就是很多同級的同事已經拿到了證書的時候。那一年開始實行新的考試製度,由原來的5科變為6+1。我通過的節奏是第一年會計+審計+戰略,第二年稅法+經濟法,第三年財務管理(相對較難,用的少,要背還要做題),12年最終通過綜合科目。也就是說,直到進入投行第二年才最終完成CPA的考試,算是給自己職業起點一個交代。

關於考試與工作的時間安排,其實無非是咬牙堅持。身在四大項目是永遠做不完的,除非天資過人,要想把工作和考試都做好,只能是犧牲更多個人的時間。每年3/4月份差不多開始準備看書,到7/8月份基本上會把平時加班以來未休的假期累計起來一次性用掉,以集中複習備考。所以,6月份以後的圖書館,遍地都是埋頭看CPA的人。

三. 離開四大

事實上,四大做到第3/4年的人,心中早已動了離開的念頭,光是郵箱裡面farewell letter都收集一堆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四大尤為明顯。

隨著越來越了解審計這個行業,會逐漸體會到作為一個簽證性質的中介服務行業,審計其實是資本市場生態鏈比較下端的,它並不能真正的為客戶創造價值;而審計相對機械性思維,時間久了會讓人思維固化脫離市場。

對當時的我而言,四大帶我進入金融行業和商業社會,但這裡不是全部,我無法想像每天都是一張張審計底稿、一份份審計報告,幾乎沒有懸念的按照年資一級一級往上升。世界那麼大,誰不想去看看?所以,最終在面對partner的挽留時,我講不出太多理由,只能說離開也許會後悔,但是留下一定會後悔。一如既往的隨意而沒有規劃。

2011年,在我的四大生涯即將滿四年之期,選擇去了一家國內券商投行部,從此開始了更為苦悶的投行民工生活。

時至今日,從未後悔當初離開四大的選擇,因為至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安於一份穩定熬年資工作的人。並且至今仍深深感激和珍惜在四大的所有經歷,在這裡收穫了很多,尤其是:

1.嚴謹的職業精神

相對財務基礎,我認為在四大養成的職業態度和工作習慣是更可寶貴的。雖然它不是那麼明顯和量化,但是滲入骨髓般的職業精神會成為整個職業道路上最不可替代的財富。

2.紮實的財務基礎

金融市場從業者,財務和法律背景是兩個絕對的主流人群。四大形成的財務基礎為之後再金融行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無論是去企業,還是投行或者私募基金等機構,財務背景都是你第一張名片。

四. 投行里的四大人

從四大到投行,一直都是一個比較主流的選擇。相對於去企業的財務或內審部,投行或者私募基金等機構能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寬廣的視野。

以下講一講個人所知的國內投行的一些情況:

國內投行社會招聘員工主要來自四大、律所、其他投行。這跟國內IPO制度發展密切相關,至少到目前為止,受限於IPO的中國特色審批制度,投行的作用類似會計師,是為監管機構提供一個專業的鑒證服務而非面向市場的價值發現作用,也就是所謂的牌照業務或者通道業務。所以,簡單粗暴的說法是:投行的工作與會計師的工作差異更多是的工作量和複雜度。

基於此,投行需要大量的來自四大的財務專業人士。總結起來,四大人在投行眼裡的特點無外乎:財務基礎好,好用(工作嚴謹、甚少浮誇)。

投行在招聘四大人的時候考察的方面簡單來說包括:1.工作年限+CPA;2.個人素質。工作年限和CPA是考察一個四大人財務專業能力最簡單直觀的方式,試想兩份簡歷擺在面前,一個在四大工作了四年只考過了CPA兩科,一個工作三年CPA全過,基本上前面那個就不怎麼考慮了。但是面試仍然很重要,主要考察的是個人的言談舉止,這一點其實有點黑幕,就是國內投行普遍對四大人評價是過於刻板情商過低,所以需要通過面試看這個人是否「還算中毒不深」,是否還能夠「同化」過來

直到我離開投行之後,之前的領導還經常發四大的簡歷來給我看,也經常在面試前打電話讓我臨時幫忙出幾道結合投行業務的專業題,比如一般重大資產重組和借殼的合併處理,差異是什麼。講這個是想說,很多的投行人對四大的偏見根深蒂固,既有業務上合作產生的衝突所致(四大相對國內審計師的不靈活是普遍的,而且引以為榮……),也有一些四大人去了投行之後跟投行團隊長期無法融入,始終比較異類的緣故。

就我個人體驗而言,進入投行一年多,尚有領導在飯桌上玩笑說,我臉上仍然有很重的會計師氣質,可見一斑。其實投行相對具有百年歷史將professional視為核心價值觀的四大而言,江湖氣息濃厚。因為國內投行服務嚴重同質化,為了生存,拼關係拼資源拼喝酒拼忽悠,這些造就了國內投行圈的基本氣質。作為四大人,要麼適應要麼離開,但適應不是要放棄底線和原則,嚴謹的職業態度永遠是你區別於大多數人的東西,這也是從事任何一份職業的關鍵。

在投行的工作對專業能力的要求遠遠不止財務,財務是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對證監會、交易所乃至國資委等等部門的各種日新月異更新永無止境的法律法規的掌握和熟練運用。投行的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斷總結歸納各種技術專題,當然也需要不斷寫pitch book 去kiss ass。所以,四大人去投行第一步便是儘快補上法律上的不足,第二步便是儘快的轉變角色適應投行多面的要求。

接下來,對比一下在國內典型的IPO項目中,投行和四大(其實會計師主要請的國內所)的角色和工作內容

一般IPO項目涉及的中介機構包括:投行,律師,會計師,評估師。其中,投行是總協調人,負責安排整個項目進度、工作分工,以及與證監會的彙報溝通工作。所以自項目正式啟動,投行會有3-5人的團隊長期駐守在現場,而會計師和律師一般是逢年報或者半年報審計的時點短期進場進行相應的工作。一般會計師在現場兩周到一個月就會結束工作,回去走流程出審計報告就完了。而投行因為涉及海量的細節性核查工作,需要長年累月待在項目現場,每天吃喝玩樂都跟客戶高管混在一起,所以跟客戶搞好個人關係是所有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當然也直接決定了兄弟們的生活質量。

在一個項目中,投行收費高達數千萬不等,承擔的責任也更重大,並且投行收費幾乎全部來自於項目成功。而會計師和律師的收費一般在百萬級別,且幾乎在完成申報文件的節點就收取大部分的傭金,最終項目成功與否影響不大。收費上的差異導致各方中介在面對項目中的具體問題時出發點有所不同。例如,對於財務不規範的一些問題,會計師會傾向于謹慎性處理,而投行會傾向於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對客戶的不利影響,這一差異有時候甚至會導致嚴重的衝突。Business is business——投行在項目中與客戶的利益充分綁定,決定了他們在中介機構間的強勢地位。所以,常見的情況是當投行與會計師就專業問題發生衝突時,要麼會計師妥協,要麼更換會計師,這也是四大在國內資本市場不受待見的原因之一。

總結在投行這三年,最大的收益是視野比以前更開闊,不再局限於某個會計難題的處理,不再為了堅持審計師所謂的professionalism和謹慎性的原則而在一些可左可右的問題上與客戶爭執得面紅耳赤,並以壓倒客戶甚至導致客戶付出很大的成本而引以為榮,逐漸會從商業的角度、從客戶利益的角度來考慮。換句話來說,離市場越來越近了。這一點,既是從前離開四大的原因,也是後來離開投行的原因。

好了,以上就是此典型摩羯座四大男的經歷。他說人生有好多個如果,誰知道哪個比哪個更好。

最後,例行公事的給我的公眾號打小廣告:CareerChoice職業發展諮詢,專註金融/財務/法律/MKT/HR的個人職業發展,歡迎關注指正。


挖個坑。

正好最近跳槽,思考了下職業生涯發展,就把分析過程發在這裡。

這些分析多是針對投行、基金的行業特點及樓主自身情況,未必適合每個人,但思路和框架可以借鑒性參考。

【個人概況】

樓主投行承做工作一年半,三板業務居多。

【總體思考】

一、總體方向

一般從投行承做(乘做是做材料,承攬是拉項目)跳槽,會選以下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上市公司董秘,每天坐班、朝九晚五,屬於養老型。

第二個方向是投行,和原來干一樣的活,屬於保守型;

第三個方向是買方,常見跳槽路徑,屬於激進型;

二、董秘篇

咱們先看上市公司董秘,因為它最容易被排除,所以放在第一位。

一來它不是金融圈的,

樓主剛畢業就堅定了要走金融的道路,理由不高尚:它的投入產出比較高。

興趣可以不功利,工作不能。

二來它每天坐班,

此處特別說明下,因為投行多是跟著項目的,人、注意力、時間都是,

只要你把項目做完了,其他時間都可以自己安排,

健健身、看看電影、與好友聚會、來幾盤遊戲,任君選擇,

大家習以為常的坐班,對投行人來說反而不太適應。

三來樓主的資歷不足,

董秘是法定高管,以小鮮肉之身周旋於四五十歲的老狐狸之間...

肥皂掉地上了怎麼辦?

那就剩兩個方向了,

繼續留投行,或者去買方,

要麼多拿點零花錢,去一般的平台,要麼去大平台搬磚,把想像空間留給未來。

三、買方篇

這裡的買方主要指基金、資管,多數情況下不包含信託和創投(因為它們有自己的行業特殊性)。

由於基金、資管、信託、創投屬於出錢的大金主,所以一般統稱買方。

投行去買方一般是去做投資經理,去看哪些項目值得投資。

買方要看項目,就要做調查研究,也叫盡職調查,

而投行為了配合監管層對於上市、掛牌公司的層層監管要求,也會做一個非常詳細的盡職調查,

為便於理解,這裡大致介紹一下投行的盡職調查,

它佔據了樓主80%的工作內容,也是投行人員的基本功。

為了判斷這個公司能不能上市,監管層會列出一系列法律規章,

然後投行人一條條地對過去,

股份有限公司,打勾,按凈資產成比例折股,打勾,成立滿兩年,打勾,

主營業務不能是賣軍火倒文物等違法犯罪公司,嗯,咱們是賣烤地瓜的,不在這裡邊,打勾,

有沒員工持股,有的話要穿透,來,律師核查一下,穿透完了,嗯,打勾,

實際控制人不存在資金占用,來,會計師再對一下台賬、憑證、明細表,做個測試,存在100萬的借款?那趕緊還了啊,嗯,還了,打勾。

等勾完,用專業術語把他們寫出來,排個隊,監管層再問一些問題,就可以等著上市了。

為甚麼投行做這個很容易進買方?

因為相對於買方來說,投行的盡職調查要求十分詳盡,全方位覆蓋了買方的範圍。

比如對實際控制人,要求籤署十來份承諾和聲明,保證不搞同業競爭(上市公司主營賣烤地瓜,實際控制人又開了一家也賣烤地瓜的公司)、不做佔用公司資產(從烤地瓜公司拿錢)、不做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實際控制人叔叔把地瓜原材料1毛一個賣給烤地瓜公司);

對董事、監事和高管,要求去派出所開無犯罪記錄,承諾遵守公司章程+《公司法》+《證券法》+《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條例》等相關規定、不能在兩個公司(即便不是地瓜公司)同時擔任高管等等要求;

企業如果對供應商(只向一家地瓜公司買地瓜)和主要客戶(把所有地瓜賣給一個人)過度依賴,近兩年營業收入沒有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如地瓜監管管理局發布統計報告,烤地瓜公司最近兩年營收1萬,想上市的公司營收才7千),還要求投行人員和公司一起證明烤地瓜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還能繼續賣下去)。

等等等等...

如果樓主去買家做投資經理,只需拿出投行30%的盡調的詳細程度,就可以輕鬆寫出一份投資建議報告書。

這裡邊有所不一樣的是,投資側重於對行業和商業邏輯的深度理解,也就是價值投資的思維。

但現在去買方,有點為時過早,

一來樓主主要學習法律和金融,財務偏弱,在投行也主要做法律和行業,

而專業的投資人,前期主要看人,後期主要看財務。

二來現在的市場行情並不利於投資,錢多項目少,

好項目不愁資金方,為什麼要讓你投呢?

一般的項目,你甘心投嗎?

既然結論是暫時還不能去,

那為啥還花大量的篇幅來思考和分析這個方向?

因為樓主最終的目標是做一個專業的個人投資者,

到買方去是必經的一條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四、投行篇

這裡的投行是廣義的投行,既包括股權方向,也包括債權方向。

一般來說,繼續留投行,如果還做同一個方向,再做兩三年有做團隊長的希望了,

因為投行最難的是進入這個體系,進來後,時常感受和領悟體系龐大且經常更新的資本市場法規和財務知識,

加上繁瑣、細緻的盡職調查底稿、說明書的撰寫、立項、質控、內核、報材料、答反饋的流程,

浸淫一兩年成為熟手之後,新手想在一年之內趕上你,幾乎不可能,

這個時候,即便混也能在這個行業待下去;

如果再有點野心,三四年就可以做團隊長了。

投行承做賺的錢既累又不穩定,新三板和再融資周期短,材料少,相對還好些,ipo材料多要求高,又完全是看天吃飯,

而且做材料模版居多,又是圍繞著監管層開展業務,並不能真正培養價值投資的能力,

最優秀那批人會另尋出路,退出這個行業,而老出差的工作方式,又會攆走一批人,

要在剩下的人當中脫穎而出,其難度相對於當初與幾十個名校畢業生競爭投行崗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進入投行要拼的主要是學歷(名牌大學+研究生)、證書(司考or注會),以及面試的眼緣(顏值高不高),

而當團隊長,拼的則是承攬項目的能力(讓王思聰把投資的公司交給你來輔導上市)、管理能力(找到熱愛加班、無私奉獻、踏實幹活、不求回報的實誠人,並時不時給三瓜兩棗加以管理)和對項目的基本判斷能力(能不能通過監管層的法眼),

這裡邊的核心,在於承攬項目的能力,也就是跟王思聰搞好關係的能力。

承攬人即便不做領導,把項目給其他人做,也能分到肉吃,

而挑燈夜戰默默加班的承做人,如果不是團隊長,做得再好也只能喝口湯。

嗯,誰讓跟王思聰關係好的人那麼少,喜歡默默加班的人又那麼多,

你的收入取決於你的可替代性。

【具體分析——投行篇】

具體到投行的時候,即使只是前台,你也會發現分成股權和債權兩個大方向,

而每個大方向下邊,又會有幾個小方向,每個大方向和小方向都會有一些它自身的特點。

所以總體思路是一方面,具體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其實很多情況下,真正能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是具體分析。

因為涉及到比較多的行業特點的分析,專業性比較強,

這篇主要寫給非專業人士看的,所以就只寫簡要過程和大致結論。

(一)股權方向

1、跨境併購

2、財務顧問——併購重組

3、融資保代——再融資

4、ipo

5、新三板

上述分類是按照自身的傾向排下來的順序,

跨境併購也是財務顧問——併購重組中的一類,因為樓主覺得是最佳選擇,所以單獨列出來。

跨境併購不僅符合金融發展的趨勢,從業者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且工作的同時也是在加深核心競爭力的過程,

故列入最佳選擇。

股權方向的優劣勢如下:

優勢:

(1)最熟悉,與原工作延續性較強;

(2)1-4屬於投行業務的升級,5屬於換個地方做老業務,保底性質;

劣勢:

(1)沒有保代和cpa競爭力稍欠,且dirty work較多、身體累;

(2)出差多,考保代和cpa時間不穩定。

(二)債權方向

1、固定收益業務

2、資產證券化

3、融資租賃

債權方向,尤其是固定收益業務,是在2015年修改《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之後,

允許非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並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之後,才進入的一個牛市,

但是以現在的經濟下行趨勢,15、16年發行的債券,在17、18年會開始出現大量違約,

最近的國海證券事件算是個開端,以後的糾紛會越來越多,信用風險在不斷加大。

因此在大的發展趨勢方面,債權方向不是最佳選擇。

優勢:

(1)打通股債,成為多面手,對長遠發展很有幫助;

(2)在風險保守情況下,虧也不會虧太多。

劣勢:

(1)對財務要求高,以現在的財務水平還不夠;

(2)承攬和承銷回報比承做的多,但都對資源的要求比較高。

【具體分析——買方篇】

留坑待填

————————————2017年1月12日 第一次填坑線————————————————

說到買方,一開始大家比較容易想到公募基金,

例如南方、嘉實、華夏、易方達等老牌十大基金,都是有口皆碑的;

接下來想到的是私募基金,私募因人出名,如一字斷魂刀的徐翔;

由於前段時間的安邦和最近的萬科事件,第三個想到的就是保險資管了;

沒錯,咱們要重點分析的就是這兩類:基金和資管,

基金分為公募和私募,代表人物為王亞偉和徐翔,

資管分為保險資管、銀行資管、券商資管,

保險資管以最受吃瓜群眾關注的安邦資管為代表,不用樓主多費筆墨介紹,

銀行資管以建銀投資為代表,它在樓主另一個沒填完的坑裡露過面,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是什麼關係? - 安得促席的回答 - 知乎

券商資管是一個後起之秀,代表還談不上,中信系的中信資管規模排第一;

有人說創投、基金子公司、信託也算買方啊,

創投算是買方,但是它的技術含量主要在看人,

看人是件很需要閱歷的事,與樓主和這篇科普文讀者現階段的能力不合;

基金子公司和信託更重要的任務在於作為資金通道,

通道業務靠牌照優勢賺錢,與需要專業能力去鑒別企業價值的買方不同;

故以上三者不列入討論範圍。

(一)公募基金

公募和私募的區分在於募集對象能否超過兩百人,

公募的募集對象超過兩百人,私募低於此數;

國內的公募基金很講資歷,越老牌的公募越受追捧,

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公司:華夏、嘉實、南方、博時、易方達、長盛等,

現在基本都是最炙手可熱的基金,華夏了被天弘基金(乾爹支付寶牛逼)短暫超越外,基本都是穩居寶座;

但這並不是金融業的常態,

隔壁的券商行業,

最早成立的三大全國性證券公司:華夏、南方、國泰 全都滅絕了,

華夏證券在中信和建銀投資的挽救下存活了下來,店名也改成中信建投了,

南方證券在早期證券行業三大猛人之一的閾治東手上也沒有救活,反倒把閾大神送了進去(當然後來又出來了),

國泰證券大家都知道,某事件之後跟君安合併了;

(——順帶說一句,大家要是有興趣,樓主可以花時間梳理一下券商江湖史,

當然,這又是一個大坑,除非大家督促...不然以樓主的填坑速度,還得有那麼一段時間。)

回到公募基金,它既然最頂級的都是那幾家老牌的,

那麼它必然也有一個特點,就是——門難進,核心崗位尤其如此;

基金的門檻之高,以至於最終能在這片叢林環境中生存下來,最終登上基金經理寶座的人,

被視為金融圈公開信息的最聰明的人,以至於每當有媒體整理各個高校金融圈的時候,

都將該校有幾個基金經理人視為非常重要的指標,

就樓主看的幾篇,數量和質量都是北大奪魁(樓主在出身上就已經落人一大截了,sigh);

進入公募,首先要從研究員做起,樓主雖然寫過掛牌上市的行業部分,

但那跟公募的行業研究完全沒得比,公募的既要深入行業,又要關心二級市場,

所以這個方向基本也排除了。

順帶提一句,原公募一哥王亞偉在奔私之後,業績不如以往,

有人就把主要原因歸結為,失去了公募強大的行研體系的支撐。

(二)私募基金

魚龍混雜,單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就有兩萬多家,

這是一個私募群雄割據的時代,激烈的廝殺下,存在草根崛起的可能。

留坑待填2


讀者們請注意,以下的內容是描述幾個大行業,是個非常宏觀的概念,對一個沒有社會閱歷的應屆生來說是一個概念的植入;如果你已經在職,這樣的回答未必適合你,因為當你真正面對一家公司的時候,很多宏觀的概念就不能照搬了,無論是工資、升職入徑等等。(就好比大家跟你說米飯很好吃,可你去了非洲中東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完整版關於投資銀行請參考:什麼是投資銀行?什麼是證券公司?什麼是證券公司投行部? - 知乎

[投資銀行]

每年最受大學生追捧的投資銀行崗位主要有:

投資銀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IBD)

銷售交易部 Sales and Trading(ST)

全球投資研究部 Global Investment Research(GIR)

私人銀行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PWM)

投資銀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IBD

這是每年都無數畢業生為之瘋狂的職位!事實上,不止中國畢業生如此,全球金融專業畢業生都一樣,這是個擠破頭都想去的地方。這是投資銀行最傳統的部門之一,IBD部門主要幫助企業上市、發債等手段融資,俗氣的說他們主要負責幫助企業「找錢」;收錢的方法自然也很「俗氣」,按照幫企業找到錢的多少抽成就行,通常在0.5%-5%之間,點數多少主要看市場和競爭對手。

銷售交易部 Sales and Trading-ST

投資銀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遠。投資銀行最貼近百姓的應該算是交易部門,中國股票市場大大小小股民幾乎都是通過投行的ST投資交易部門來買賣股票,他們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將金融產品銷售給機構客戶、個人客戶以及一些政府養老金等;投資銀行其實也是一間很普通的公司,只是太多人把他給神話了。

全球投資研究部 Global Investment Research-GIR

如果你聽過或看過類似《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報告》等等類似的文件,其實也來自於投行Research研究部,不管是否是內部文件,網上多多少少都有流傳或者可以下載到,可以去看看他們的報告,和投行做事的風格一樣,專註,嚴謹,細節!

[投資銀行的薪水]

*薪水具體數字可能隨著地區,時間的變化會發生調整

以下數字為投資銀行前台工資,未加提成。由於每家企業不一樣,所以數字一定會有出入,請不要完完全全參考數字,這只是一個大致的範圍而已。

第一年Analyst分析師:80,000美元

第二年Analyst分析師:100,000美元

第三年Analyst分析師:110,000美元

分析師Analyst三年後升職Assoicaite

第一年Associate:120,000美元

第二年Associate:130,000美元

第三年Associate:160,000美元

Assoicate三年後升職VP

(大家對VP有個普遍的誤解,其實VP屬於中層員工)

VP:300,000美元

副總裁VP往上升到董事總經理MD

這就沒有時間限制了,很多人一輩子熬不出VP

董事總經理MD:650,000美元

(事實上他們的工資我幾乎無法精確統計到)

[總結]

很多應聘者對券商感覺很不噱,而對投資銀行則趨之若鶩。我們還記得MrFinance在2013年年末發布過一則摩根士丹利的招聘消息被大量轉載,但第二周我們發布了「野村證券」的招聘卻機器意外的受到冷落。這裡不得不解釋一下:其實這兩者是同一個行業只是名字不同罷了

對於畢業生而言,本土投行(券商)比外資投行入門的門檻要低的多,絕大部分申請外資投行的學生都死在英語上,需要明白的是在外資企業工作你的中文完全是沒有用的,這完全就是一個英語的生態圈,英語無法流利溝通會導致團隊工作質量下降,想像一下,一個外星人在你家生活和你一起工作的感覺。單憑這一點投行完全有理由拒絕你。

投行工作很累,壓力非常大,尤其是當很多項目堆在一起,必須熬夜通宵幹活,而自己做的事情又是複製黏貼之類的「白痴活」會讓人非常惱火。不可否認,對於應屆生來說,投行可學的東西非常非常多,還可以擁有不錯的收入。

[四大會計]

一般學生投簡歷最多的集中在三個部門Audit審計,Tax稅務,Advisory諮詢。四大還有很多數不清的小部門,並不是說其他部門不重要,只是相對來說主要業務主要來源在這三塊。比如Audit審計部門底下還分很多小組,按照行業不同分金融、地產、醫療、農業等,行業各不相同。

Advisory分不同的Function:Performance Imporvement(PI),Financial Consulting(FC),Technical Services(TS)...

[四大的升職路徑基本不變]

2年的Associate

3年的Senior Associate

CPA+個人變現+人品

入職第五年升職Manager

與投資銀行一樣從Manager升到Partner是沒有年限的,完全取決於你的人脈關係和業務能力,有些人一輩子上不去,有些人堅持了10年做到Partner

[四大的薪水]

*薪水具體數字可能隨著地區,時間的變化會發生調整(四大xi數字已經有調整)

*謝謝西單的留言更新:7800德勤,其他三大也差不多,沒突破八千

四大的第一年(在安永叫SA-1,普華永道叫SA-2)工資收入:RMB5500-5800

四大的第二年(在安永叫SA-2,普華永道叫SA-1)工資收入:RMB 6500-8000

四大的第三年,高級審計師第一年,工資收入:RMB10000-12600

四大的第四年,高級審計師第二年,工資收入:RMB13500-15500

四大的第五年,高級審計師第三年,工資收入:RMB17500-21000

[總結]

我們常常遇到想去四大的學生說「我想去四大,因為四大是個很好的跳板!」有一天,我們問了幾個四大的同事關於「跳板」的事,他們反問了一句:跳板在哪裡?我們無從考究「把四大當跳板」出自何處,但非常有趣的是,其實職場中任何一個職位都是跳板,你可以從投行跳去私募,從銀行跑去基金,只要你想離開,處處是跳板。

不可否認四大對於很多畢業生來說非常好的選擇,在一個龐大的體系中可以非常有系統的學習,但也正因為他的規模化,你很難從中做出些出格的事情,或者實現創新的想法。規規矩矩的做事,規規矩矩的學習是在大企業工作的規矩。至於學到多少,完全取決於自己,虛心向前輩們求教總能學到東西,最忌諱的就是「傲慢」這在任何公司都不好使。名氣、口碑、待遇對一個畢業生來說相對比較理想的場所,對於喜歡財務以及未來從業會涉及財務的申請人來說,是個不錯去出。

四大工作的壓力也相當大,前幾年總聽說四大有員工跳樓,相信也是因為壓力。要在職場生存就是這樣,想獲得更好的未來,都需要在年輕的時候拼搏一把,付出比別人多,得到的自然也不會比別人少。離開四大後相信你對報表已經非常非常熟練,此時你幾乎可以去任何一個需要編製或者分析報表的職位,這是四大的工作賜予員工的「福利」。

[PE私募 Private Equity]

私募簡單來講就是「向私人募集的錢」或者專業說法「向小規模數量合格投資者(Accredited Investor)募集的資金」。如其名一樣,向私人募集的錢通常不會對外發布。私募會用這筆錢去投資或者購買一家公司大部分的股權,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公司,再引入諮詢以及管理團隊,改善公司經營狀況,改進管理體制,減少花銷擴大收入等,之後待公司運作狀況變好後再將公司出售給其他機構,通過買賣公司來獲得巨大的利潤。至於買賣什麼類型的公司,每家私募依據自己的狀況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些側重自己擅長的行業,有些會側重Pre-IPO(準備上市,還未上市的項目),也有些側重跟著大私募投資,無論他們用什麼方法,最終目的只是希望把自家的私募利潤最大化,他們通常會追求超過20%的收益率。

[私募的收入]

*薪水具體數字可能隨著地區,時間的變化會發生調整

計算私募的工資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私募行業的工資高的誇張,低的時候也很普通,彈性非常大,我只能夠提供一些大概的數字參考,參考的數字指的是真正的私募從也人員,打雜人員不作為統計計算在內:

私募分析師入職基本工資約

RMB: 300,000-500,000

投行跳槽進入私募工資

RMB: 1,000,000-3,000,000

市場好業績好的時候收入會上升到

RMB: 5,000,000-8,000,0000

[總結]

好的私募企業似乎不太傾嚮應屆畢業生,畢竟對於工作2-3年人而言,大學生完全沒有優勢。而這些百萬年薪的數字也不是輕易可以得到的。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時候,通過屏幕看多了讓人羨慕的薪水和生活,逐漸的,就迷失了自我,總想著畢業後也能夠獲得百萬年薪。面對職場,我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太多不切實際的要求,最終讓我們錯過很多職位。客觀衡量自己的能力,看透高薪背後的時間沉澱以及知識積累才是面對工作良好的心態。

原作者李世峰Frank Li

原作者微信號:lishifeng2016

李世峰Frank的微博:李世峰Frank的微博

李世峰Frank的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lishifeng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當年MBA畢業的時候,一個同學投簡歷的方向,包括了諮詢公司、投行、資產管理公司、PE和公司財務,表面上看來是一個廣撒網的過程,但是實際上分散很多的注意力,結果他去了我們認為並不理想的公司財務。多少年後,歷經折騰,他還是回來做PE啦。

我之所以提到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是很多人的通病,以為各個行業都參與一下,以後的機會可能更多,但結果恰恰相反。所以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可以讓大家有機會了解一下不同的行業,但是我不希望大家把這幾個職業混在一起準備,最好認識清楚了,找一個行業深入準備,機會會更多。

首先,我覺得四大並不屬於金融行業,我並不想過多陳述,因為我沒做過,但是就我觀察到的,四大通常有兩個方面,審計和諮詢,這兩個要求又不一樣,審計在技能層面更多的是財務知識的要求,個性方面主要細心和耐心,職業發展路徑基本上內部晉陞和轉到公司財務或內部控制;諮詢在技能上是行業研究、商業模式和管理知識方面,有些東西比較虛,比如戰略諮詢,有些東西又比較實在,比如供應鏈管理、稅務諮詢等,個性上偏向研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加上一定的溝通能力,有時候又要比較能忽悠,職業路徑上是內部晉陞、轉到公司管理或者做股權投資。

投行,作為機構其實裡面有不同的部門,投行作為業務或者職業類別,一般特指投行業務,IBD,就是幫人做直接融資的,包括做股票公開發行和債券發行,也包括兼并收購的財務顧問,投行業務是按照一定規則和規定來完成的,其實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但是因為涉及到了不同的利益方,比如客戶、交易所、承銷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人等,就讓這件事情變得複雜了許多,所以投行業務的工作更加強調的是協調溝通能力,該爭的時候能爭,該舍的時候能舍,要學會和人打交道,不論是外部還是內部。投行業務在技能上要有比較好的財務分析能力、企業估值能力和金融市場知識,外資銀行還會十份強調Excel、PPT的使用能力,不是一般的會用,而是非常的精通,個性上我剛才講了,要有比較強的觀察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語言能力。一般投行業務會比較辛苦,工作時間比較長。

PE屬於股權投資類別,是屬於大的投資類別,它強調的能力是對投資和投資標的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就PE而言,就是對企業價值的評估能力,所以在技能上首先是財務分析能力,特別是企業估值能力,當然這只是個基礎,更重要的是你對被投企業所在行業的理解,包括行業趨勢、競爭態勢、增長動力等,還要對被投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解和評估,比如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管理層的管理能力以及未來的市場和增長空間等,這些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庫,需要不斷的學習、思考和實踐的過程,在個性上要有比較好的溝通過能力,因為PE投資有個談判的過程,同時如何說服投資決策委員會也是需要很好的溝通能力的。

先說這麼多吧,每個行業都不容易,都需要深入的積累才能成功。


說起來,我有一個朋友,三個工作都做過,據他所說:

四大篇

進入:相對於投行與PE,四大的門檻比較低,2010年進4大北京某所,同一批的清北學生鳳毛麟角,人大、外經貿與首經貿的人居多。總體來說年份越往前,學歷越漂亮。基本上英語ok,人沒啥毛病,學歷ok(首經貿bottomline,不排除異常值),就可以進去了。

工作:混的好的都是學歷不是最好的,工作努力的人,因為學歷好的人野心大,一直想著往外跳,攔都攔不住啊。工作努力是必須的,腦子要好,脾氣可以不好,CPA一定要有,對上司要恭敬,對下屬可以隨便折磨,因為下屬並不能成為你升職加薪的障礙。工作強度的話反正忙季非常忙,每天其實可以睡六七個小時,但是雙休日也經常在OT,這就比較傻逼。

投行篇

進入:投行也分三六九等,這個差異比四大之間的差距要大很多,這裡只談本土最好的幾家投行。2013年進入某國內本土頂級投行(CITICS、HUATAI、CICC中間的一個),由於是社招所以只說2013年招聘來的新員工。標配是清北人本+海外名校碩士,海外名校的概念也就美國那麼十來所,英國那麼三所這樣,高配的話就是老子是市委常委,省委,部委等。屌絲配置就是我這種綠林豪傑草莽英雄,社招過來的主要用來幹活。

工作:工作強度說實話沒有四大忙季那麼大,本人在IBD做併購,看看混得好的人多半是帶著很強社會關係的人,要麼是天賦異稟,要麼是做了好些年苦心social出來的,沒事得跟著銀行的大哥們,企業的大哥們唱歌吃飯等。

PE篇

進入:PE也分三六九等,這個差異比投行之間的差距要大很多,這裡只談本土最好的幾家PE。2015年進入某國內頂級PE,校招比較少,有個姑娘是中大+LSE的,雖然看起來一般,但是比較好用,而且之前進來實習過,不知道是不是關係戶。社招的話基本上是別的PE,行業巨頭,好投行,好律所,四大跳過來的。經驗之談是差PE跳好PE並沒有好投行跳好PE容易。

工作:工作強度說實話沒有投行那麼大,但是單兵素質極高,天賦也很重要,需要對一個行業有很深的了解,有必要的時候要把好的說成差的,差的說成好的,且必須理直氣壯,振振有詞。

題主本人的話,去四大吧,或者西南有沒有什麼小點的券商。。。別的也沒什麼戲


WX:lbqdsxs,金融實習全職內推|券商投行|mbb|四大

首先,發現之前的答主情況和題主似乎都不太一樣。答主們的情況基本都是四大沒問題,投行沖一衝。而題主現在的問題是,規劃不好可能四大都沒得進。(沒有刻意諷刺,按照題主這個情況差不多就是這樣,因為沒有接觸過,所以刨除個人軟實力不談)從另一方面講,題主作為大一學生來提問,多多少少報有一定的想法是畢業了最好能進,之前的答案中,好多人提到CPA,CFA就不太現實了,這些都是要畢業才能考的東西,考完還沒有人保證可以進入,可行性不是很大。

其次,題主的問法過於籠統的,看得出來是剛剛接觸這些信息,那就從頭分析一下吧。

先排個名(進入的可能性):PE/VC<投行<四大。

這樣排名基本是沒有異議,從可能性最小的說起,給題主講一下,進入的條件。

PE/VC:先講一下私募是怎麼掙錢的,簡單將就是挖掘出一些比較有前景的公司,然後股權投資,之後在2到4年的時間裡,幫助其稱為行業前幾名然後賣給這家公司的競爭對手,或者上市,然後退出,簡單說是這個流程。

PE和VC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真要說區別無非是PE更主要在相對成熟的公司投資,VC更喜歡風險性的種子選手,可以近似理解為我們日常所說的天使投資。因此,PE的收益一般

是比VC的收益低,但是成功率高一些,兩者本質還是一樣的。

國內的私募不是很了解,國外的如黑石一級的在中國年薪100W的base差不多,條件很好,但是進不去,不說題主,清北的都不定進得去,因為私募不招應屆生,大部分都是內部推薦或者獵頭。

其次就是投行了,投行在中國分為三部分,外資投行,本土券商,中金。這三者也有個小排名基本上是(進入的可能性):外資投行 約等於 中金<本土券商,中金無論是錄人要求還是薪資都是向外資看齊的。如果想去投行工作的話,考研是少不了了,至少可以刷一下學歷,外資投行錄人也很嚴,應屆生機會不多,但多少是有機會的,四大名校或者美國歐洲香港名校,績點要求,英語賊好,實習經歷,海外交流都要考察。應屆生能進外資投行或者中金的話,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好學生了,是全面發展沒有任何短板的優質人才。

本土券商還是有可能的,如果本科就想進入,把握幾點吧:找實習,練英語,刷績點,考證書。事實上能做的也就這麼多,這個行業十分看重實習,你如果有多份優質實習,絕對是比單單成績好的學生有優勢。但是最好還是考研刷一下學歷吧,券商的一些崗位同樣也會設置學歷門檻。學歷是很重要的!

最後說說四大,這個怕是最容易的路了,而且以後還有機會從事上述兩種工作,即四大-----&>PE/VC/投行,四大出來的人明顯具備兩個特點:懂財務,能吃苦。所以非常受投行一類的歡迎,當然啦,凡是沒有絕對,還要看個人能力。即便以後不出去(大部分人都堅持不下去的)幹個10年以上,中間表現不差,能考過CPA,也能成par了。

雖然四大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其性價比還是不高,主要干那麼多活,但他們的工資真心不高,如果你是抱著把審計干好的原則,那麼四大很適合你。如果不是的話,只希望把四大當作跳板,這個還是要考慮一下的。在四大工作,不少人說能快速成長啥的,個人覺得,還好的,投行也挺快速的,現在哪個行業不加班?這樣算大家都在快速成長,四大的模式比較固定,第一年幹什麼,第二年幹什麼,考過cpa以後幹什麼,因為其模式的固定,就會出現,雖然其工作時的壓力很大,但是,不到一定的時間,很難接觸到下一環節,不要想著多麼的飛速成長。當然這種問題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啦,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畢竟四大工作幾年出來的確定挺受歡迎。

還是老問題,甭管怎麼評價,對於剛畢業的學生說,這都是很好很好的選擇。要怎麼進入呢。具體分幾個步驟吧:1,大一大二提高個人能力(練英語,刷績點,考證書,考證書的話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嘗試acca,不要求過完,至少也要過9門拿得出手,還有就是安永有個校園大使,這個不限年紀,可以爭取一下,也算刷一下個人經歷)。2,大二下有個可以嘗試的項目是是從暑假開始的PKMG精英計劃,這個非常不錯,為期兩年,只要表現不錯基本就可以留在PKMG了,還有一些小福利,比如兩年中實習生也可以參與公司年會,還有抽獎環節啥的,這可不是超市抽獎送點鍋碗瓢盆的,這抽獎最低差不多也得iphone78910級別的,何況實習生能參加年會的真心不多,就是今年KP的錄人標準不好把握,收了不少小語種的不知道為啥。這個沒成功的話,暑假還有德勤的實習也可以試一試。從大三開始以後,四大的寒暑假實習通道基本都打開了。把握好機會,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翻了一下這條提問的回答,很多答主把四大和投行為代表的金融業分開,我覺得也是有必要的,從最基本的入門條件來講,四大更加傾向本科學歷的學生,然後對於學校的要求相對寬鬆,一些非985,211的本科院校,但是只要你是Target School,依然是有機會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代表性的就是很多的地方財經院校,但是金融行業的核心部門,普標要求都是211,985的研究生學歷,作為起始條件,但是也並不是所有211,985都是OK的,不同金融機構對學校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就像中金,國內基本你也只在清北復交的研究生來選,較好的上財,南大,浙大等等學校的研究生,也有可能入圍,但是其他的所有的211,985就不在序列里了,但是四大的確是一個金融行業的跳板,很多在四大工作4,5年的員工,會後續跳槽去券商,或者別的金融機構,這個事情也是行業內認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這樣看。其實包括四大在內,都是很好的職位選擇,像這類的企業,傾向什麼樣的人才,我這裡稍微通俗的來談下我自己的理解。

一、擁有良好的學歷背景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知道,所以很多學生都考研,或者出國留學,給自己刷背景,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一些目標院校,所以很多學生都想進入Target的行列,之前也有碰到過普通同學,問我這樣的問題,他講自己很努力,大學都在做很多組織活動,保持著很高的績點,然後考證,語言,實習,都沒落下,他覺得自己不比名校學生差,所以像他嚮往的投行等TOP的機構,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學校而不給任何機會。我這裡的客觀的回答是這樣的 ,首先肯定不存在名校學生一定就比普通學校所有學生都強,雖然社會有很多的「故事」,說不讀書的做老闆,或者什麼的,但是其實如果認真做下研究,其實還是高知分子佔了社會主導地位,就是一個好的企業,其實把管理層學歷背景拉出來看下,其實很多都是較好學校畢業的,以前還有30年改革開放,給了很多並沒有受良好教育的人,很多的機會,但是現在大家看看很多的快速發展的創業公司,其實這個發展紅利已經不在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複合,就像一些民營的巨頭,華為也好,新希望也好,大量的僱員都是名校背景,或者海龜群體,這些民營企業現在屬於資本輸出時代,世界各地做生意,就需要大量的當地的中國留學生,而不會去普通大學找個學生,委以重任。另外其實主要就是校友系的差距,一個人努力不努力是一回事,機遇在一個人的發展中同樣重要,你的學長學姐在社會分工中佔據的位置,會深深的給你留下烙印,就像一個企業招程序員,以前都是從XX大學招的,中高層都是這幾個學校出來的,在招聘的時候,同等條件下,錄取自己母校的學生,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企業委託你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是清華的學生,你會有自己的平台,來解決問題,可以輕鬆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如果學校一般的學生,其實沒有平台,企業無法說手把手幫你成長,大都是希望拿來就能用的,自己來解決問題。最後就是關於金融行業,包括四大,甲方客戶都是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其實僱員也代表了乙方的整體形象,既然我企業花了幾百萬,上千萬,上億來請你們給我審計,或者IPO,併購,為了照顧甲方的的體驗,機構也會讓一群「優質背景」的僱員,去甲方單位,而如果因為僱員很普通學歷背景,真的出了一個什麼問題,被甲方抓住了,都是大事。所以很立體的表述,學歷的重要性。

二、實踐經驗

現在已經過了光憑學歷就能怎樣的時代了,越是TOP的企業,其實越希望學生的簡歷更加的豐富,就像四大,或者諮詢,其實每年有近一半的僱員,都是從自己的實習生里選拔的,因為這部分學生了解自己的企業,對自己企業所屬的行業,有深刻的求職意願,以及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已經對基本的工作有所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那麼你的這部分認可從哪裡來,就是從你大學4-6年期間,在行業內哪家企業做過實習,做多久,以及具體工作是哪些,這個是面試中很重要的環節,企業的希望是你已經是個基本合格的的僱員,如果我僱傭你,你能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工作狀態,這樣能快速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所以這個已經是求職中的必選項,而且需要Big Name,才能讓後面的東家越發的認可你。

三、氣質

一二兩點我已經簡單闡述過了,最後我講的這點,很多人可能會有些詫異,但是很坦誠的講,企業都有自己的習慣風格的僱員氣質,所以終面一般就是在正式錄取你之前,來看下你的感覺。我也陪同很多學生面試,就拿四大所代表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講,有可能你表現的自己認為很激情,夸夸其談,但是企業未必能接受你,可能讓很多學生很不理解,會所都希望自己僱員都是踏踏實實幹活的,嚴謹,也需要人穩定,很多學生有過一些創業經驗,或者獨立做一些項目,有很多點子,很有能力,很想展現自己的leadership,但是最後讓人失望的是,企業並不需要你的leadership,因為你可能做5-7年,都用不到這個能力,過於的活躍在你看來是你的優勢,但是有的企業根本不喜歡,覺得你太浮躁,不夠嚴謹,或者不太穩定,尤其在內資的事務所,更加的嚴重,說白了,人家就是招打工的。所以申請不同的企業,有企業自己的風格,不妨多接觸一些員工,你就明白自己適不適合在那裡面發展。


翻了一下這條提問的回答,很多答主把四大和投行為代表的金融業分開,我覺得也是有必要的,從最基本的入門條件來講,四大更加傾向本科學歷的學生,然後對於學校的要求相對寬鬆,一些非985,211的本科院校,但是只要你是Target School,依然是有機會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代表性的就是很多的地方財經院校,但是金融行業的核心部門,普標要求都是211,985的研究生學歷,作為起始條件,但是也並不是所有211,985都是OK的,不同金融機構對學校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就像中金,國內基本你也只在清北復交的研究生來選,較好的上財,南大,浙大等等學校的研究生,也有可能入圍,但是其他的所有的211,985就不在序列里了,但是四大的確是一個金融行業的跳板,很多在四大工作4,5年的員工,會後續跳槽去券商,或者別的金融機構,這個事情也是行業內認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這樣看。其實包括四大在內,都是很好的職位選擇,像這類的企業,傾向什麼樣的人才,我這裡稍微通俗的來談下我自己的理解。

一、擁有良好的學歷背景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知道,所以很多學生都考研,或者出國留學,給自己刷背景,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一些目標院校,所以很多學生都想進入Target的行列,之前也有碰到過普通同學,問我這樣的問題,他講自己很努力,大學都在做很多組織活動,保持著很高的績點,然後考證,語言,實習,都沒落下,他覺得自己不比名校學生差,所以像他嚮往的投行等TOP的機構,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學校而不給任何機會。我這裡的客觀的回答是這樣的 ,首先肯定不存在名校學生一定就比普通學校所有學生都強,雖然社會有很多的「故事」,說不讀書的做老闆,或者什麼的,但是其實如果認真做下研究,其實還是高知分子佔了社會主導地位,就是一個好的企業,其實把管理層學歷背景拉出來看下,其實很多都是較好學校畢業的,以前還有30年改革開放,給了很多並沒有受良好教育的人,很多的機會,但是現在大家看看很多的快速發展的創業公司,其實這個發展紅利已經不在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複合,就像一些民營的巨頭,華為也好,新希望也好,大量的僱員都是名校背景,或者海龜群體,這些民營企業現在屬於資本輸出時代,世界各地做生意,就需要大量的當地的中國留學生,而不會去普通大學找個學生,委以重任。另外其實主要就是校友系的差距,一個人努力不努力是一回事,機遇在一個人的發展中同樣重要,你的學長學姐在社會分工中佔據的位置,會深深的給你留下烙印,就像一個企業招程序員,以前都是從XX大學招的,中高層都是這幾個學校出來的,在招聘的時候,同等條件下,錄取自己母校的學生,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企業委託你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是清華的學生,你會有自己的平台,來解決問題,可以輕鬆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如果學校一般的學生,其實沒有平台,企業無法說手把手幫你成長,大都是希望拿來就能用的,自己來解決問題。最後就是關於金融行業,包括四大,甲方客戶都是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其實僱員也代表了乙方的整體形象,既然我企業花了幾百萬,上千萬,上億來請你們給我審計,或者IPO,併購,為了照顧甲方的的體驗,機構也會讓一群「優質背景」的僱員,去甲方單位,而如果因為僱員很普通學歷背景,真的出了一個什麼問題,被甲方抓住了,都是大事。所以很立體的表述,學歷的重要性。

二、實踐經驗

現在已經過了光憑學歷就能怎樣的時代了,越是TOP的企業,其實越希望學生的簡歷更加的豐富,就像四大,或者諮詢,其實每年有近一半的僱員,都是從自己的實習生里選拔的,因為這部分學生了解自己的企業,對自己企業所屬的行業,有深刻的求職意願,以及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已經對基本的工作有所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那麼你的這部分認可從哪裡來,就是從你大學4-6年期間,在行業內哪家企業做過實習,做多久,以及具體工作是哪些,這個是面試中很重要的環節,企業的希望是你已經是個基本合格的的僱員,如果我僱傭你,你能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工作狀態,這樣能快速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所以這個已經是求職中的必選項,而且需要Big Name,才能讓後面的東家越發的認可你。

三、氣質

一二兩點我已經簡單闡述過了,最後我講的這點,很多人可能會有些詫異,但是很坦誠的講,企業都有自己的習慣風格的僱員氣質,所以終面一般就是在正式錄取你之前,來看下你的感覺。我也陪同很多學生面試,就拿四大所代表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講,有可能你表現的自己認為很激情,夸夸其談,但是企業未必能接受你,可能讓很多學生很不理解,會所都希望自己僱員都是踏踏實實幹活的,嚴謹,也需要人穩定,很多學生有過一些創業經驗,或者獨立做一些項目,有很多點子,很有能力,很想展現自己的leadership,但是最後讓人失望的是,企業並不需要你的leadership,因為你可能做5-7年,都用不到這個能力,過於的活躍在你看來是你的優勢,但是有的企業根本不喜歡,覺得你太浮躁,不夠嚴謹,或者不太穩定,尤其在內資的事務所,更加的嚴重,說白了,人家就是招打工的。所以申請不同的企業,有企業自己的風格,不妨多接觸一些員工,你就明白自己適不適合在那裡面發展。

最後,歡迎大家有關於職業的問題,可以向我諮詢~


我以前在投行實習的時候,因當時有一些關於ABS的問題不明白,請教了公司內專門負責ABS業務的一個年輕專家,但他沒有過多的教我這些知識點,而是教我一些方法。這個事情對我印象很深,後來越發的覺得掌握一種方法比單純掌握一個知識點重要得多。

大家在求職四大時,基本上僅能選擇一個部門。選擇哪些部門呢,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部門呢,找到了之後要如何進入呢?我希望也介紹一些方法,及自己的例子。

我建議一心想進四大的同學,可以做以下這些工作。

◆ 首先多看一些四大的文章,爭取做到對四大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如果能夠去實習最好,不能去實習也還有機會,不至於長吁短嘆。

對四大及其所處行業有比較深的認識,好處有很多方面,比如你會了解你在四大將學到什麼東西,你未來二次就業的時候能去到哪些公司,你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是什麼樣的,這樣你才知道如果你進了四大,你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再比如在Par面的時候,合伙人會了解到你對四大還是很了解的,你說你很想進公司,這就變得很有說服力,試想一個對公司毫不了解的人說想進公司,誰會相信呢。至於看哪些關於四大的文章,我自己都是在網上直接百度一些文章的,其實還是出於求知慾的,你們問問自己,自己有沒有主動搜索過關於四大的文章?另外「計兮」上也有很多關於四大的文章,還可以上「雁渡寒潭」論壇上去看第一手、最真實、最新鮮的關於四大的一切信息,哈哈,不過可能會造成心理打擊喲!

在這一步,出了要做到對四大及其所處行業有幾本的了解,最好還是要去了解不同部門的工作內容,以及不同部門希望要哪些素質的人工作比較踏實、對數字敏感,喜歡數字的人;那麼諮詢可能就喜歡要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極強的人,因為相比審計諮詢這邊對溝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再比如ERS可能會對IT背景的同學有所偏好,因為他們很多工作是跟IT系統有關的。諸如此類的東西,都是要自己去了解的,才有更大的把握去贏得offer。

◆ 然後去問自己,自己將來想幹什麼,自己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結合自己在第(1)步中對四大及擬申請職位的了解,就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這個職位了。說的比較啰嗦,其實一句話就是,去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未來想要的,再去比對自己要投遞的公司合適不合適自己,就大致可以做出判斷了。其實很多人會說我自己沒想這麼多,現在找工作這麼難,不適合我我也要海投啊。其實這話沒錯,只不過我這裡教的是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好工作的辦法,如果某個工作不適合你,即使你進了四大,未必會工作的開心。

我自己當時是這樣的,我了解到經過審計工作的鍛煉,財務功底會很深厚,同時目前中國的投行所做的業務非常倚重於財務功底,這樣的話將來就有機會進入到投行,並且沒有其他任何工作可以像四大一樣讓你會具備如此深厚的財務功底。所以我當時很堅定的選審計作為職業起點,是想打好財務基礎,為將來做準備,當然,這只是進不去投行的曲線救國的辦法了,參考很多前輩的例子,曲線救國真的未必比一路順豐的人發展的差。又扯遠了……同時自己還比較悶,幹活也還算賣力氣,還算是比較適合審計的。雙手一拍,就這麼決定了。

決定進某家公司,就要去尋找進入的方法。

◆ 基於前面兩步的思考,你應該已經了解四大都是幹什麼的,自己的性格什麼樣,自己想幹什麼,自己適合不適合四大,這些大方向的東西確定了之後,就是去實踐。

實踐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爭取去四大實習,如果進不去四大實習,在國內所實習的經歷四大也是認可的,只要是相關實習經歷即可。經過實習的好處是接觸真實的工作場景,增加自己對四大的了解,去檢驗四大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以後還有機會多躲開。

第二個方面是去提升自己。由於你已經了解了四大希望要什麼樣的人,所以你可以去做一些事情提升自己,比如你要去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刻意去訓練組織能力。也可以選擇去考幾門CICPA,加強下自己英語的聽說水平,這些都是四大看重的。因為你已經了解了四大需要具備哪些素質的人,你也知道自己欠缺哪些素質,所以這裡要做的就是去補缺,去尋找提升自己的方法。

------------------------------------------------------------

當然,題主是大一學生,我可以給你一些四大、投行面試的技巧,或許有幫助

四大校園招聘大致分為這幾個環節:網申- 筆試- 經理面試(M面)- 合伙人面試(Par面)。

1. 網申:就是填一堆需要填的東西,直接填就好了。這裡需要注意的就是開放性問題,要回答的比較積極,最好能通過舉例說明你所具有的優秀品質,而這些優秀品質又恰是四大所需要的。其實四大會對網申設置評分機制的,比如你來自他們的目標院校,那麼你「學校」這一項的分數就會比較高,你曾在四大實習過,那麼你「實習」這一項的分數也會比較高。

2. 筆試:四大的筆試一般考察文字邏輯題,圖形邏輯題,數字計算題。

畢馬威的筆試是要去現場參加的,會發紙質版的試題冊和試卷。畢馬威的筆試只有文字邏輯題和數字計算題。文字邏輯題是英文的,給你一段小文章,下面4個題,讓你選這一題的描述是否正確,對的選T,錯的選F,根據文章無法推斷出來的選N。數字計算題是中文的,給你一個商業圖表,有可能是柱狀圖,有可能是餅圖,或是單純的表格,然後每個圖下面4個題,去做計算題,8選一。時間很緊張,平均每道題有45秒的作答時間。他們並不要求你都做完,他們會同時考察完成率和正確率,一味地蒙是不可取的。我覺得他們主要是考察你在壓力下的表現,一般正確率和完成率都大於60%就可以了吧。

其餘3家的筆試題就比較相似了。都是採取在線測試形式,全部題目都是中文。主要包括文字邏輯題,數字計算題,圖形邏輯題。前兩種題型和畢馬威的差不多一樣,圖形邏輯題就是根據給出的幾個圖形,去推斷圖形的變化規矩,從備案答案中選擇出符合這一規律的圖形。

其實四大的筆試都僅考察基本的素質,邏輯推理能力,數字計算能力,圖形識別能力等,不會考察專業知識。

四大的筆試題雖然可能會每年都更新,但其實題型變化不大,幾年前的筆試題依然具有參考性。我當時的做法是上應屆生論壇四大的版塊里,下載了一些經典的筆試,去做,做了很多遍,而且在筆試的那兩天,一些早早筆試完的同學會在論壇里發一些關於這次考試的「最新鮮的信息」,我還看到過偷偷把考試現場原題拍出來的。所以筆試這一塊,就是去下載筆試題,去訓練就好了。我當時下載了大約4-5套比較經典的題目,不看答案做了幾遍,後來去參加筆試時,有一部分題依然是原題(儘管我下載的經典筆試題不知道是幾年前了),其他的題的解題方法也與下載的筆試題思路相當。訓練訓練再訓練,就會增加你通過筆試的幾率。

3. M面和Par面:每一家M面的流程和內容可能各不相同,但無非都是做案例分析、案例結論的展示、聊天這三部分。Par面則是純聊天。

案例分析:先說我自己準備案例分析所做的工作。我自己因為對做案例分析並沒有什麼天賦,所以我自己私下找了一些案例來看,來培養感覺,主要參考了vault guide系列和自己網上下的一些美國商學院的案例分析,其實那些案例都是針對諮詢公司面試的,和四大的面試還不太一樣,主要看的目的就是參考他們的分析思路、所使用的模型以及鍛煉英文閱讀。在面試真正做案例分析的時候,其實HR們也未必要求你得出多麼高大上多麼準確的結論,只要你大的思路正確,找出幾個基本的論點去支持你的結論,分析過程合理清晰基本就沒有太大問題,本來給的時間就短,估計經理們也沒有期待能夠得到什麼吊炸天的結果。


謝邀。

直接回答問題:四大、投行、PE什麼樣的人才都可能需要。這幾個行業是需要大量的與企業打交道的,不僅需要財務人才,也需要有一部分懂得業務的人才(比如汽車、電子、互聯網、金融、製造等等),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行業和企業。

個人就業諮詢可付費。


先給你一個最容易進「投行」學校Top25

根據大摩MA,Trading,Risk等工作offer情況

同大多數投行一樣,Morgan Stanley的選人原則也是百里挑一,實習生錄取率甚至都低至2%。和高盛以及JP Morgan一樣,Morgan Stanley也是從不掩飾自己對藤校學霸們的特殊好感。

事實上,Morgan Stanley的「名校控」情結相較於它的競爭對手們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高盛還把很多機會留給一些亞洲高校的學生,JP Morgan也把兩所倫敦院校排在自己top10 target school之列時,Morgan Stanley還是專一地愛著藤校。

來自eFinancialCareers的數據顯示,根據目前資料庫里31000個Morgan Stanley僱員的背景來看,非target school的學生想要進入這所頂尖投行確實非常困難。

在這份全球性排名的榜單上,哥倫比亞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位列前三。而Top 15中,僅有三所非美國的大學:倫敦政經學院、香港大學以及印度理工學院。

在美國,這個趨勢體現得更加明顯:僅有倫敦政經學院打破了美國院校的壟斷,躋身Morgan Stanley(美國部)僱員畢業院校Top 25。

在歐洲,榜單前三還是被英國傳統名校倫敦政經、倫敦大學學院以及帝國理工學院佔據。

在亞洲,香港大學仍然穩居第一。

綜合來看,最容易拿到大摩MA方向工作的學校有:

最受大摩trading方向青睞的學校是:

有志於去大摩做Risk,先來看看你的學校在不在排行榜上吧:

想拿到大摩IB Operation的Offer,這些學校畢業的你可能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重點是

學校是上榜了,你就一定能被大公司看中嘛?

圖樣圖森破啦


四大、投行和 PE 都需要營銷人才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四大很容易的樣子

至少在上海 普通一本根本沒戲

大致還是要到上財這個水平的

~~~~~~~~

1.財大的確是四大最首要的 的確有很多人進四大 沒什麼難度 評論區的財大人 之前是我不了解情況 不好意思。

2.上外貿是四大最底線的目標學校 上外貿在上海是好學校 然而依舊有很多該學校的人進本土所 甚至小所

3.我知道大家很喜歡舉特殊例子 誰誰誰 二本學校也進德勤了 誰誰誰非211也進安永了 然而這永遠是特例中的特例

像某些評論里 說的 學校不重要 英語好點就可以了 這是胡扯

4.四大相比起其他有名的券商 投行 現在的確沒那麼高大上了

5.每年精英訓練營 還有秋招網申的淘汰率依舊非常高 之前去復旦聽宣講會 進去的復旦人說起申請面試一系列程序 也是很複雜 競爭很激烈的

6.你們都看不起的本土八大 只要正式校招 收簡歷也是收到手軟 華理 上外也有很多

7.現實不是網上 知乎厲害的人多 看不起四大正常 。我只是站在我的立場說的 來自上海一所普通一本 這樣差學校出來的 。四大的確對我們來說比較難 。我針對的也是樓主的情況 因為他和我情況比較接近。

9.樓主這個情況 我實話實說 進四大也是難的


一、關於會計師事務所,面試的標準其實還是一樣,學歷和證書。萬年不變的敲門磚。這點因為我不是HR,我只是審計。所以不能給出很多意見。我想說說實務中哪些技能或者做事方式會比較被同行和同事欣賞:

1、執行力,對於一個工作強度很大而且項目周期(一般上市公司年審或者重組審計都是兩個月以上的,包括內控和財報)較長的工作來說,這需要你有很強的執行力,審計特別是後期會有許多很雜很麻煩的事情要處理,例如回復技術部的批註或者證監會問題(清Q),例如期後事項的調查和整理,甚至是底稿的歸檔。這些繁瑣又無法形成系統性的事情需要你有想到就做的覺悟。

2、excel的處理能力,審計太需要excel了,你有較高的excel處理數字的能力,別說是同事了,就算是領導也一定對你青睞有加的,還是那句話,因為時間緊,所以在較快的時間內處理完較複雜的數據真的太重要了。

3、溝通能力,這個能力在入行的初始是不會很需要的,但是越到後面特別是到了項目負責人的時候,這個能力的重要性就會立馬開始凸顯。審計特別是四大或者別的內資大所,他們的目標客戶也相對都是體量較大的公司。這類公司的財務、法務、內審、董秘辦等等往往都自視甚高。(不過發現一般財務總監總是比出納好打交道,小鬼難纏吧)。所以合適的溝通和在關鍵時刻如何堅持你的原則又不能被客戶所厭煩真的是一個很難平衡的東西。我不能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因為這個是跟個人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有關的。我只能說,不卑不亢,微笑著把狠話說出來吧。

二、關於PE,由於目前已經跳槽去了一家股權投資公司,所以雖然有些感悟,但是不會像事務所那麼多。同樣說說工作中個人覺得需要掌握的技巧,和事務所差不多的就不再敘述了。

1、獲得信息的能力,一般投資公司不會要求你面面俱到,一般都會有幾個較為集中的投資領域。所以,你必須要儘快的了解公司投資的領域最近發生的大事和以往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行業慣例等等。這需要你養成每天從各個渠道包括正規的行業網站以及公眾號這些傳播小道消息等各種途徑來獲取消息,特別是不要小看小道消息,因為往往很多很好的投資理念和機會就可以從這裡得到啟發。

2、談判技巧,這裡說的談判技巧和上面的溝通能力不一樣,事務所往往是單方面的溝通,屬於像客戶表達要求的單方面溝通。而談判更多的是你來我往的拉鋸戰。這就更注重對於說話技巧以及對方心理的揣摩了。這點的話我的建議是盡量多跟投資總監出去參與實際的談判,看看他們在跟企業談股權、估值等核心問題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3、拓展人脈,寫到這裡,我又要感嘆一下這個錢多項目少的時代啊。以前一直聽說某某大牛在創業初期拿著很好的項目談了N個投資人都是誰都不鳥他的感悟。我想說現在時代真的變了,投資和被投資雙方的關係也同時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所以想要在投資這個領域混下去,現在就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人脈吧。這種雙贏的事情其實不用我多時候你也應該可以領悟吧。

啊啊啊,目前就想到這麼多,而且機場的網路我真的不想吐槽了,等有了別的想法再來更新吧。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最後說一句,其實無論事務所也好投資公司也好,並不像別人覺得的那麼高大上,相反這些工作比別的工作對從業者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更激烈的競爭。所以好好加油吧,大一的孩子啊,我只想說年輕真好啊~~!!加油吧~~!!!!


四大轉投行,再從投行出來的現身說法,在四大幹了四年,從senior位置跳了出來。

入行預警,四大,投行,都累,投行更勝,因為投行的工作量比四大還大,經常加班,滿世界到處飛。當初和女朋友出去玩,一天要跑網吧三次收發郵件,去參加前四大同事的婚禮,婚禮還沒結束就得往辦公室跑。

首先說說關於四大的

特點篇(13年的數據):

普華永道:「四大」之首,全球500強中有32%是其客戶,而內地在H股上市的企業中有40%都信賴PWC為其審計。

畢 馬威:在中國唯一有資格與PWC抗衡的公司,在金融業上優勢明顯,相對比較本土化,有很多localmanager,且是四大中最多金的一個。

德 勤:全球百強中30%是其客戶,在發展日本客戶方面有優勢,但相對而在華規模較小、每年招聘人數遠少於其他幾家。

安 永:在中國的業務遜於其他幾家,本地化步伐較慢,以香港經理居多。

2016年度吐槽,普華永亂,土勤,半價安,畢馬六。

部門篇:

普華永道:審計、SPA、稅務、Advisory、其他後台支持部門

畢 馬威:審計、稅務、財務顧問部、其他後台支持部門

德 勤:審計、ERS、稅務、CorporateFinance、DC、其他後台支持部門

安 永:審計、TSRS、稅務、MAS(財務諮詢)、其他後台支持部門

審計為核心業務,可接觸稅收籌劃等高端業務。其次是稅務與財務諮詢,相對輕鬆,出差加班較少。財務諮詢主要從事企業重組以及併購中的財務盡職調查等業務,一般需要三年工作經驗方可進入。

現在來談談四大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1.GPA高,自然是成績好。

2.英語能力好,最低要求過6級。

3.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最好有相關行業的實習經歷,主要指會計師事務所和公司財務部。,有四大實習經驗更佳。

4.CPA,大加分項,雖然公司前兩年沒硬性要求,但兩年內考不下來CPA,基本上被clear了。

-------------------------------------11月4日補充修改----------------------------------

關於CPA,我需要補充一點,不打算追求高薪,只要你臉皮厚,不考CPA一樣可以妥妥地活下去,

但是不考CPA意味著你的上升渠道被你主動關閉了,四大第三年升senior要求2-3門,第六年升m要求通過,我前面說的被clear的意思是被delay,沒臉再待下去,自己就走了。

-----------------------------------------------------------------------------------------------------

性格方面,四大喜歡嚴謹、仔細、喜歡研究制度、對數字敏感、能吃苦耐勞、有一定溝通能力

關於我為何跳出四大,具體原因你可以看我這個回答

哪些原因讓人離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 Jamacy 的回答

接下來談談投行。

特點篇:

其實也沒啥特點,哈哈哈,Investment Bank,投資銀行,國內的普遍稱為券商。大號的華爾街投行有個俗稱叫做Bulge Bracket,包括大摩,高盛,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瑞銀,瑞信,花旗投行部,Barclays等等,小號的投行們統稱叫做Boutique。

部門篇:

主要列舉投行的部門和入職要求

1.經紀業務部:紮實的經濟金融專業知識,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同時有必要掌握技術分析。

非一流大學研究生畢業,但有志於進入資本市場的同學,可以考慮營業部的職位,相對來說成功率會高很多,而且通過在營業部的鍛煉,也能逐步升職到分公司、經紀業務總部或總部其他部門。最重要的是,營業部是一線戰場,可積累活生生的投資經驗,學到很多資本市場的技能。

2.投資銀行部:折是許多同學都想進的部門,儘早進行會計、財務、法律基礎的積累,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可在校考取CPA、律師等資格。

對於家裡人脈廣泛、有豐富社會資源的,能夠有助於接觸到比較多的項目機會,也非常有利於在投行部門的職業發展。但經常出差加班,屬於飛行客。

3.證券投資部:經濟、金融、金融工程專業較為對口,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通過CFA一級或二級會比較有幫助。

招聘需求一般只招聘助理研究員,通常一個人要看很多行業,工作壓力比較大,需要的沉澱時間也比較長。通過逐步學習投資邏輯和分析方法,後續表現好的可以上升到投資經理等。是對投資敏感性較好的人才較好的選擇。

4.資產管理部:經濟、金融、、財務、金融工程專業都對口,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較早準備CFA考試並至少通過CFA一級會比較有幫助。

資管業務未來將大發展,尤其是未來券商會大量設立公募基金公司,人才需求是多元的,可以積極關注。

5.融資融券部:積累紮實的經濟金融專業知識,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同時有必要熟悉資本市場和投資行為。

由於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而且沒有特別的專業要求,是應屆生較好的選擇。

6.固定收益部:有比較好的金融學基礎,對債券的理解深刻,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在校期間考過CFA二級最好,或自學固定收益相關專業課程。

該部門未來市場成長空間較大,銷售、交易、發行、撮合、研究等崗位形成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且其人才需求量較大,可根據自身特色和興趣選擇崗位。

7.直接投資部:熟悉財務報表,在校可積累會計、財務等金融知識,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在校期間可考CFA。

做直投最好要有一定的行業經驗和社會閱歷,不容易被忽悠,應屆畢業生的話需要儘快累積經驗和能力,膽大心細,適合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的同學。

8.資本市場部:有比較好的金融經濟基礎,較好的交際能力,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

資本市場部要負責溝通投行、研究員、上市公司、證監會和投資者,因此要比較好的溝通技巧和關係處理能力,適合有耐心、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

9.銷售交易部:有一定的金融經濟基礎,很好的交際能力,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

銷售交易部要負責為機構客戶提供股票、債券的研究諮詢和代理服務,因此要很強的溝通技巧和關係處理能力,有文藝特長,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

10.場外市場部:最好有會計、法律、金融、經濟等基礎積累,同時細緻耐心,具有較強執行力和溝通能力,提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

場外市場的工作要求熟悉新三板及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規則;協助完成財務、法律、行業等盡職調查工作;協助新三板掛牌材料的製作及報送工作,對於項目跟蹤崗位則適合能承受高壓、長期出差的同學。

11.研究所:研究所是投資銀行發揮定價作用的核心部門,要求相關行業專業知識積累,具備一定的金融、財務和會計基礎,有CFA、CPA的資格或者通過CFA二級、CPA兩門以上都會更好。

擅長寫作,不害怕寫報告,具有鑽研精神,有會計和經濟學的基礎,善於表達和與人溝通。一般而言行業研究員比較合適的教育背景是專業化的本科經濟或金融的研究生背景,這樣從事某個行業研究會有一定基礎,之前的同學老師等也是以後的資源。當然金融經濟專業的學生也自有用武之地,例如宏觀策略金融房地產等。

12.風控部:有金融學的基礎,對風險管理有系統的學習和認識。最好能在校期間考個FRM。

該崗位適合性格比較沉著冷靜的人,由於需要評估風險,要求做事比較細心縝密。

此部分來源於網路,複製黏貼也是要體力的,容我喘口氣。

OK,現在說說投行人需要必備什麼素質

投資銀行的一些工作要求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很強的數學功底強大的人際交流與領導才能出色的學習能力與邏輯思考,良好的基本素養和專業知識,充沛的創造激情與工作能力,飽滿的成功信念和致勝勇氣,備全局意識與實幹精神。

最重要的,能吃苦!!!不怕加班!!!。

關於PE,其實我是不了解的,所以就不在這誤導人了,不過可以給你推薦一篇專欄。四大、投行、諮詢、私募,從職業現狀到發展前景全方面對比 - 關咲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懂事、有資源、顧大局。


四大、投行和 PE 都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問題太籠統。四大、投行和PE是看似相關事實上是不同的職業類型。四大是會計師事務所,需要深厚的財務基礎;投行在中國是證券公司,需要金融投資的知識結構;而PE是私募股權基金,需要對項目的篩選和盡職調查和更跨學科的知識基礎。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通常簡稱「四大」,指的是著名的四個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WC)、德勤(Deloitte)、畢馬威(KPMG)、安永(EY) 。在業內,四大以高強度工作和高薪著名,每到畢業求職季,都有很多同學想了解四大相關信息,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儲備一些四大申請的必備知識。

1. 「四大」 初印象

PWC : 「四大」之首,全球500強中有32%是其客戶,而內地在H股上市的企業中

有40%都信賴 PWC為其審計。

KPMG: "四大"中規模能與PWC抗衡的公司,在金融業上優勢明顯,相對比較本土化,有很多local manager,且是四大中最多金的一個。

Deloitte :全球百強中30%是其客戶,在發展日本客戶方面有優勢,在consulting 和 advisory 方面最為出眾。

EY:相對其他幾家規模較小。據2015年統計顯示,安永的高層女性員工比例為四大之首(31%)

2. "四大「 提供中國學生的機會

對於立志想進入「四大」工作的同學,你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找工作不是學業完成了,臨畢業才想起來做的事。它是一個有計劃,分步實現的目標。我們從 「四大」為大學生們提供的各種機會中就可以看出這個道理。

N.O: *second year student for

Scotland or any four year course

**

also apply to those will be studying for your masters immediately after the

final year of your undergraduate degree

***

graduate job/ scheme 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有assurance, tax and pension, audit, consulting, risk advisory 等等,具體領域的職位說明和要求,以官網信息為準。

上文提到了中國留學生找工作是一個貫穿大學的任務,很多像「四大」這樣的跨國公司,通常都是提前一年開始接受來年9月份的graduate scheme 崗位申請,和大學入學申請道理類似。所以,一定提醒大家,如果有想法在海外就業,就一定要「早準備,早準備,早準備」 (說三遍,因為很重要!!!)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四大」具體的申請流程和相關注意事項。

3.

申請「四大」需要注意的問題

(1)專門背景到底重不重要

與其它行業要求「專業對口」的招聘條件相比,「四大」會計事務所,對應聘者的專業、應聘者的高校一般都沒有明確的限制,接受any degree的申請人。審計和稅務雖然是專業課程,但一般有良好能力和素質的畢業生,通過培訓也會很容易上手。在普華永道,有近90%的崗位是不看應屆畢業生專業的,僅有個別專業性比較強的崗位要求相關專業,比如,精算師要求精算、數學、統計或財務偏向保險方面的專業。不可否認,金融、會計等相關專業的學生,會有相當的優勢。雖然 「四大」 對於申請者的專業背景不做要求,但是對於所學專業的成績,也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要求,具體要求下文會詳細說明。

(2)「四大」的 HR 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首先,說說「硬體」要求。第一,學習成績要好,比如「四大」中的PWC和KPMG對於申請者的minimum

academic requirement是 2:1(均分80以上)Deloitte的學術要求是「any degree from a 2:2(均分75以上) to a first class honours(均分85以上)第二,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一般體現在申請人的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上,譬如參加過學生會、學生社團或者一些大型活動。最好有相關行業的實習經歷,主要指會計師事務所和公司財務部的internship experience 。「四大」每年都有實習生計劃 (上面提到的summer

intern programme),很多參加過公司summer intern 的學員都在來年申請 graduate scheme時體現出了很大的優勢。不過對於非會計類同學, 可以考慮去一些內資事務所或者公司財務部實習一下,為面試積累資本的同時,也讓自己深入了解是否適合做審計這個行業。

接著,我們來說說「軟體」 (soft skills)的要求。總體來說,「四大」喜歡的是具備「財務性格」的學生,嚴謹、仔細、喜歡研究制度、對數字敏感、能吃苦耐勞、有一定溝通能力(經常跟客戶打交道)。具體說來:EY 希望員工正直、有禮貌、熱情、「敢於帶頭」,並且是優秀的團隊合作者。PWC 希望員工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業務能力、全球敏銳度、領導能力和技術能力。Deloitte 則會根據其「共同價值」列表來選拔人才。四大」 不喜歡的性格,譬如粗心大意、眼高手低、急躁冒進、不講禮貌等等。HR對申請者soft skills 中的性格和能力考察比重很大,比如:網申中的psychometric

test ,面試中的competency questions 以及最後 assessment centre中的情景考核等等。 所以,相比較申請者的專業背景,軟實力(soft skill )其實是申請「四大」

更關鍵的因素。

(3) 申請流程

a.

網申

通過「四大」官網申請,一般要填寫4份表格左右, 主要是一些個人信息的填寫和若干個open questions,考察學生的求職動機(motivation)以及基本英語寫作能力。如果在open questions的回答中邏輯換亂,各種語言語法錯誤,那麼請自動忽略下文全部內容,因為你已經被淘汰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所以凡事都要準備,準備,再準備。將open questions 的所有類型練熟練了再去申請,才有會希望脫穎而出。在網申的過程中,各個公司還會根據職位的情況,要求申請者完成 numeracy( 數學)或者 logical reasoning (邏輯能力)的online test. 如果這兩部分都通過了,那麼網申就算成功了。這時候,對方會回復一封確認函,確認是否進行面試和面試日期。

b. 面試

「四大」的面試通常分為兩個部分:電話面試和一對一的面試。電話面試主要是對申請人motivation 和一些基本能力的考察,比如:communication

skills,relevant experience,telephone

manners etc,同時也考察你的思維連貫性、語言表達力等等。考察的重點是求職者對其申請的工作是否有興趣與潛力。電面通過之後,就會有和業務部門的 manager或者是 partner的一對一面試,主要是從整體上考察應聘者的素質、能力和價值觀。請大家注意,動機,自身能力,溝通和團隊合作,都是「四大」擇才的統一標準。

c. Assessment Centre (AC)

如果你的網申和面試都通過了,那麼恭喜你,你就有資格進入「四大」申請的最後一步,也是中國學生最弱的一關—— assessment centre

綜合考測中心,也叫做小組面試。

這個傳說中的難路虎,究竟為什麼難呢?原因還是申請者中信息上的缺失和準備不充分造成的。AC 的參與人數通常為6-12人左右,都是真正的過五關闖六將後留下的申請佼佼者。對於他們的的考察,常見的形式有 in-house case study, group

discussion, In-tray exercise 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面試者會被分為幾個小組,互相交流介紹或討論「案例」。這一部分通常包括閱讀材料,討論問題和解釋問題。最後可以幾個人各自分工全部上場,每人回答問題的一個部分,或者從小組中指派一到兩名作為代表上場解釋問題。小組面試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應聘者的個性、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在團隊中的個人能力發揮,包括溝通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邏輯分析和商業敏感度等,積極發言爭取成為Team leader或Controller的學生更容易得到認可。AC的考核通常持續一整天, 面試官常由senior HR, manger 和 partner 組成,他們也將根據AC的表現作出最終的錄取決定.

4. 「四大」的機會和機遇

「四大」除了眾人皆知的高薪和高福利外,最吸引應屆畢業生的應該是他們提供的training和 career development 。對於剛入職「四大」的新人,他們通常會接受6-8周的系統培訓,內容涉及公司文化的培訓、專業培訓、專題培訓、技能培訓。對於非相關專業學生,會安排會計專業知識培訓。結束入職培訓後的新人,除了正常工作外,還要花大量時間接受on-job-training(實地培訓) 。正常情況下,公司會協助新員工報名參加相關行業所需要的qualification的考試,比如 CPA, ACA , CFA , etc,並在正式考試前,提供一些模擬考試題並提供6-8周的帶薪開始假。

在「四大」

發展的畢業生,他們的職業發展軌跡總體相差不大,新人花三年左右可以從審計員晉陞為高級審計員,再過兩三年進入管理層。不出意外的情況下,維持一年一小升,三年一大升的速率直到經理級別前,幾乎是零風險的。基本在3年後,高壓下該流動的人走了,而留下的人就成為中層人才。舉個在Deloitte做 tax 相關工作的畢業生,他的升遷模式是:Tax associate→Tax

consultant→Senior consultant→Tax manager→Senior tax manager→Tax parnter→Tax

managing partner


不請自來。

首先想說審計和投資理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即使是投資理財也並不等同於投行。本人不了解投資理財,只能說說對四大和投行招人的理解。

先說四大。

題主既然是審計專業,那好好學習,有個不錯的GPA,有些實踐和實習經歷,英語不錯,再加上求職時候的一些運氣,進入四大審計部不是難事。個人覺得四大比較看重英語、成績、溝通能力、合作這些,當然審計工作比較辛苦,忙季加班熬夜家常便飯,不知道偏保守的題主是不是可以接受了。

另外,建議在學校里就先把CPA過幾門,這樣工作之後兼顧學習和項目的苦日子就少一些。

再說投行。

投行,因為想去的人太多了,所以高門檻就在那裡。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學歷基本是碩士以上,本科生機會幾乎沒有,這是其一;看重名校背景,國內清北復交,國外北美top30,英國top5,是基本標配(但並非其他就一點機會也沒有),這是其二;所以就目前題主提供的個人背景,進入投行基本沒有可能性,不過它就在那裡,想去的話繼續加油。

國內券商因為目前資本市場發展階段的原因,比較多的業務集中在IPO,所以相對比較青睞CPA和過司考的人。身邊有一些朋友從四大出去之後憑著項目經驗和CPA在國內券商找到不錯的工作。

最後說說學習的事。

題主說自己對投資理財感興趣,那建議在考CPA之餘,把CFA也考了吧。一方面CFA與CPA在知識體系上相互補充,另一方面CFA主要針對的是投資人士,考了總歸以後多一些機會,況且現在有這兩個證的人太多了。不過具體還是要看你的職業規劃,然後把時間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大家都是成年人,做對自己最有益的選擇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比特幣的最大市場會在中國?這正常嗎?
如何評價神奇百貨 17 歲 CEO 王凱歆?
你們如何看王利傑leo的pre-angel?
我該拿天使投資的300萬還是該拿VC的1000萬?
如何才稱得上一個好的行業分析報告?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TAG:風險投資VC | 投資銀行 | 私募股權PE | 金融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