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HBO 的紀錄片性質的美劇《殺戮一代》(Generation Kill)?
本片被評為黑暗版兄弟連,該片對伊戰是有一定程度的反思的嗎?
黑色版《兄弟連》這個說法可能是我先提出來的,來自我6年多前寫的關於此劇的一篇賞析文章
黑色版《兄弟連》
伊拉克的3月已經很難耐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偵察營B連B排的中士Brad帶著幾個士兵趴在地上,觀察著一個小小的村子——看起來,只有幾個孩子在踢球,還有女人在走來走去,沒有任何成年男子,也沒有見到任何武器。剛才那個威脅到他們的RPG(火箭筒)小組可能早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隨軍的《滾石》雜誌記者跑過來,對Brad說:「也許他們藏在那邊的樹林里。」Brad慢條斯理地說:「雖然我很感激「滾石」提供的戰術建議,不過我更願意相信那些鳥兒。」記者一臉茫然地問:「什麼鳥兒?」旁邊一個士兵解釋說:「如果樹林里有人,那些鳥兒就不會唱歌了。」忽然,前方「轟」的一陣巨響,整個村子被夷為平地!急忙卧倒的Brad問其他人:「我們呼叫炮火了么?」「沒有,這是F18發射的1000磅炸彈。我們跟他們沒有無線電聯繫。」而後面,正坐在悍馬車輪邊上的下士Ray則罵罵咧咧地埋怨這爆炸把他正準備用軍糧做的餅乾給毀了。
這就是伊拉克戰爭,這就是《殺戮一代》。
黑色版「兄弟連」
有人說:「HBO出品,必屬精品」。2001年HBO的《兄弟連》大受歡迎,幾乎超過了所有描寫戰爭的電影,成為了經典。這一次,HBO則給我們帶來了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的《殺戮一代》。跟《兄弟連》一樣,《殺戮一代》也來源於真人真事:《滾石》雜誌的記者Evan Wright跟著海軍陸戰隊一路從科威特邊境打到巴格達,回國後寫了一本書,名叫《殺戮一代:惡魔犬、冰人、美國隊長與美國戰爭中的新面孔》(惡魔犬是海軍陸戰隊的一種代稱)。由於這本書的真實、客觀、深入,它一下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HBO將這本書改編成了一個七集的迷你劇,劇集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準備,演員們從那時起就開始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而劇組更是輾轉到南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等地取景,力圖將最為真實的戰爭場景呈現出來。
如果你還想從《殺戮一代》里看到《兄弟連》或者《黑鷹墜落》那樣的壯闊刺激戰爭場面,可能會有些小小的失望,倒是和《鍋蓋頭》的路子比較接近。這個劇集的重點不在描寫雙方如何排兵布陣、鬥智鬥力,而是放低角度,把整個伊拉克戰爭當作了一種生活狀態來描寫——大多戰爭片都只寫戰士如何行軍打仗,但對戰爭中的吃喝拉撒睡則付之闕如,《殺戮一代》里可就真切細緻多了,連士兵吃什麼、打仗期間如何解決方便問題(照劇中的說法,這可是影響戰鬥力的大事呢)、為什麼要準備尿不濕,甚至自慰這種事都涉及到了。
這是一個說話多於打槍的戰爭劇,從第一集開始,我們就發現,這些美國大兵,早已沒有了《兄弟連》中軍人的責任感,出發前他們最關心的,是詹妮弗?洛佩茲是否掛了的八卦消息。他們不考慮戰爭的意義,更關心的是能不能給自己連隊的夜視儀找到足夠的電池。雖說海軍陸戰隊是志願兵,但來伊拉克戰場的第一偵察營士兵仍然可以說是各懷心事:有的人不進海軍陸戰隊就得進監獄;有人蔘軍只是因為受了宣傳片的影響,覺得穿起軍裝來很酷,能更吸引女人;有人更簡單,僅僅是因為可以合理合法地開槍殺人……
這也不是一支《兄弟連》那樣團結同心,生死與共的軍隊,這支軍隊中有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人,有底層混出來的黑人,有拉丁人,有上流社會出身的白人,有猶太人,有虔誠的基督徒。種族矛盾、階層差異在這隊伍里無處不在,而且表現得奇奇怪怪:一個拉丁裔士兵說,我還挺小的時候,一次有幾個黑人跑到我們街區來,雙方互相看不順眼,我看到他們把一個十七八歲的黑人小夥子拖進商店,用螺絲刀捅死了,從那天起,我就決定跟白人混了。至少,白人不會隨便用螺絲刀把走到你街區的這麼捅死——何等簡單直接的邏輯,但和我們一直以為了解的種族主義感覺完全不同。還有個黑人沒事就在那裡宣揚白人壓迫論,他覺得所有事情背後都是白人要消滅黑人、同化黑人的陰謀,而那些白人戰友就在那裡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著他碎碎念,似乎在聽一個與他們無關的神話。
殺戮戰場
HBO的劇一向以製作精美、細節講究著稱,不論是古裝的《羅馬》還是現代戰爭的《兄弟連》,都讓觀眾感到身臨其境,並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殺戮戰場》也不例外,從外景到服裝、武器道具,無不逼真準確,極其考究寫實。拿一個細微的地方來說吧:你會發現,劇集中軍官們穿的迷彩服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因為當時正處在美軍換裝期間,新的作戰服與舊的並存。其他像軍隊中慣用的俚語、軍方的各種術語乃至戰士的動作姿態等都完全是符合真實的(其中一個角色rudy更是由真正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自己演自己)。可以說,這個劇對軍迷來說絕對是難得的精品。以前關於伊戰的電影作品,基本都是從外面看熱鬧,這個劇則
真正做到了從骨子裡去描寫伊拉克戰爭。
說本劇不如《兄弟連》或者《黑鷹墜落》那樣充滿激烈的戰鬥場面,並不是說它的戰鬥部分拍得不好。只不過劇集是從海軍陸戰隊偵察營的角度去看戰爭的,這就決定了劇中基本上沒有正面的戰爭描寫,沒有美軍對陣伊拉克正規軍的場面,都是些小規模的戰鬥——雖然與《兄弟連》都屬於連排級的戰鬥,但相比之下《兄弟連》的戰鬥是全方位的表現,有大規模空降、步坦協同作戰、攻堅戰、防禦戰、叢林戰、山地戰……因為它的背景是宏大的歐洲戰場。《殺戮一代》的不同在於,偵察營本來的作用就是指示目標、偵察敵情,而且現代戰爭也很少會出現刺刀見紅的場面了。看《殺戮一代》,你會對現代戰爭有更深切的認識:一場伊拉克戰爭打下來,美軍僅僅陣亡了幾百名士兵,這還是包括戰場事故的。你看看這支美國大兵自認為裝備很差,供給不足的部隊吧:所有人都配備防彈衣、步話機、夜視裝備、防化服,與其他兵種時刻保持協同,隨時可以呼叫武裝直升機、海軍的對地攻擊機或者遠程炮火的支援,全摩托化、行動迅速、反應靈活,可以適應多種戰術需要——在有一集中,這支缺乏重型武器的小部隊甚至拿下了一個敵方機場,雖說當時機場已經被伊軍拋棄,但也能看出其戰鬥能力。劇集中有兩場戰鬥讓人看了非常過癮:一次是B排必須強行通過一個敵方控制的小鎮,僅僅五輛悍馬吉普,幾架重機槍和二十來人,但一路上卻打得火花四射,幾乎將鎮子中央的敵人當作火力點的大樓打碎了!簡直像是在看戰場實況,緊張迫人!另一場夜戰更是精彩:B排被要求通過一座橋,穿過一個小城,結果被障礙物堵在了橋頭。五輛悍馬互相擠在一起,而這時冰人通過夜視儀發現有敵人偷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激戰。美軍有夜視儀的優勢以及海軍陸戰隊的戰術素養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幾乎全殲對方而自己只有一人受傷較重。當然,第二天他們慶幸地發現,敵人只是些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軍,散兵游勇——其中很多都是來自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大學生,一個死去的敘利亞大學生,其護照上入境緣由一欄寫的是「討伐異教徒」。排長nate感慨地說:「有句諺語說不要摸著火了的狗,但我們已經摸了。」
對於戰爭片,我有個很深切的感受:國產的戰爭片強調的是鮮明的正義感,認為戰爭是一場組織清晰、立場分明的雙方對抗。而美國的很多戰爭片都在突出戰爭的無理性、無意義,凸顯戰爭對人性的踐踏和改變。《殺戮一代》中,這一點表現得特別明顯。在整個劇集中,幾個高級軍官都不知道在幹什麼:軍士長最注重的就是軍容,他對不刮鬍子、不穿軍裝這些事極其看重,整天向士兵怒吼;營長「教父」看起來重視榮譽、頗有將才,說出話來非常有魄力,然而他最關心的其實是自己部隊在將軍眼中的表現,為此甚至不惜讓部隊犯險冒進,獨對強敵,把戰爭當作個人榮譽的一場賭博;B連連長更絕,他對軍事指揮很不在行,主要就聽從
手下軍士長的建議,有一次,因為懷疑前面幾百米的樹林中有伊拉克RPG小組活動,他就要呼叫炮火,而士兵和排長nate都明白這點距離根本不能呼叫炮火,他們全在危險區域內呢!為此他不得不抗命向連長提出異議,這差點讓他後來上了軍事法庭。連長一意孤行,沒想到外行的他報給炮兵的方位完全不對頭。一個戰士罵罵咧咧地說:「我們竟然被他的錯誤給救了,真他媽滑稽。」其實劇集中更荒謬的事還多著呢:最好玩的一次是幾個人夜間站崗,結果發現遠處有一大片燈光,一閃一閃地似乎在向他們的營地開進。有人說這是伊拉克的坦克部隊,大家都緊張了起來,經驗豐富的冰人看了又看,對其他人說,這就是遠處城市的燈火,你看久了,就會覺得它在向你移動。然而說什麼都晚了,固執的連長還是呼叫了炮火支援,立時,幾萬噸炮彈傾瀉過去。第二天白天,他們過去考查打擊效果,發現除了沙子,那裡屁都沒有。
作為美國拍的伊戰電視劇,不管如何反戰,自然還是有為自己臉上貼金的地方。《殺戮一代》中的軍人雖然沒有了《兄弟連》中的那種信仰和精神,但他們仍然是為了榮譽而戰的,他們認為海軍陸戰隊是最出色的軍種,比陸軍那些傻大兵強得多,平常還頗有些「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最擅長的就是諷刺挖苦各種人、事——從「該死的哈吉」(大兵們對阿拉伯人的蔑稱)到「傻瓜軍官」再到「噁心的軍糧」。這是玩電子遊戲長大的一代,他們可以唱著艾薇兒的歌,感嘆自己連個哈吉都沒打到,但也會為炸彈憑空毀掉一座村莊而心中不安。照編劇話來說:「我們沒有為這劇編製音樂,也沒有在劇中放入任何的音樂,因為我們要觀眾自己認為在什麼時候該釋放什麼樣的情緒,而不是像其他電視劇那樣我叫你什麼時候哭什麼時候感動。我們不是以共和黨或是民主黨的心態去拍這部劇,我們的出發點是中立,沒有偏向任何一方。」
制式裝備
一個伊戰中的美國大兵要帶多少裝備?看看下面劇集中冰人的裝備示意圖吧。總共算起來,他的裝備(不包括衣服、靴子、彈夾等零碎的重量)按最低標準也有12公斤了!
凱夫拉頭盔——凱夫拉是一種質地牢固重量輕的合成纖維,海軍陸戰隊的頭盔就是這種纖維製成的,頭盔重量在3.1到4.2磅之間。
防彈背心——美軍的制式裝備。重量在7.5到11磅之間,是尺碼而定。
海軍陸戰隊作戰服——簡稱MCCUU,美國海軍醫護兵和海軍牧師也穿的是它。MCCUU一共有兩種顏色:叢林色和沙漠色。劇集中,第一偵察營最初領到的就是叢林色作戰服,難怪大兵們要罵娘呢。
M4卡賓槍——M16槍族中的一員,M16A2是目前美軍最常用的武器,而這種M4與其有80%的部件通用率。M4重量為5.9磅,有效射擊
距離大約500到600米。它還可以配上M203槍榴彈發射器,重量3磅。劇集中,拿著M4的冰人坐在第一輛悍馬上,他的槍上還配有PAS-13B熱感瞄
准鏡,這玩意兒重5.5磅,對人員的有效觀測距離是2.8公里,對車輛則能在6.9公里外就發現它。
腿袋——左右腿各一個,由一條腰帶聯接起來,可以裝彈夾、水壺等物品。
Godfather到偵查營之前是是師部儀仗隊的主官,到了偵察營純屬為了在師長面前裝硬漢。結果丫為了爭功快速推進把裝有營棋的後勤卡車遺棄了。不但全營的榮譽標誌沒了,而且連吃的都沒了。就是為了能叫師長高看一眼。
那個成天到晚唧唧歪歪種族主義的拉丁士兵其實不是偵察連的人,他是從別的部隊臨時調來的。
C連2排長的叔叔是陸戰隊高官。虐囚事件發生以後把責任都推到了排軍士頭上然後他就高升到師部當參謀去了。話說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天朝,yilinwang會怎麼評論?嘻嘻嘻
連隊的醫務兵後來去海豹部隊了。
Rudy在劇中扮演自己。還記得C連2排那個背黑鍋的軍士嗎?他也在劇中扮演了一個角色,角色是A連的軍士長。
劇中少有的稍微正常點的軍官就是A連的連長和B連2排長了。後來好像也離開的陸戰隊。
以上純憑記憶,可能有出入最近在刷第二遍,刷到中間突然發現原來劇中那位神秘的司令官Mad Dog, 也就是「瘋狗」,竟然就是美國現任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
推薦一部伊拉克戰爭的劇集(over there)
我覺得是非常優秀的一部戰爭劇。首先我們看編劇——《火線》編劇David Simon和他的搭檔Ed Burns,還有書的作者Evan Wright。David Simon最擅長的就是寫實、社會題材的劇本,我覺得寫實是他看上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所以看這部劇的時候經常感覺不是戰爭片,而是生活片,個個都是吐槽能手,段子巨多。我覺得這部劇完全是站在美軍角度拍的,主要是反映美軍內部的問題,然後才是關於戰爭的問題。首先是美軍內部的問題——」講述陸戰隊員們在裝備短缺、領導不才、新奇的交戰規則與模糊的交戰策略下奮戰的故事」,這個是記者寫這些報道(連載)的主要目的,一個真實的海軍陸戰隊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如何作戰。其次才是戰爭的問題,我覺得這片子還沒有到反思的程度,最多覺得這是個該思考的問題,沒有到反思的地步(書是2004年出版的,迷你劇是2007年拍的,那時候美國國內對伊拉克戰爭的討論還沒有奧巴馬上台前後那麼多)。是一部佳片,看完之後對美軍有很大了解。最後面完全迷上了 Lieutenant Fick(Nate),明明沖著E大去看的。
He was a boy, she was a girl, can I make it any more obvious.
08年的,可以直接看豆瓣.
殺戮一代 (豆瓣)
原著有中譯本
美軍戰地記者伊拉克戰爭親歷記 (豆瓣)其中的LT Fick有出一本回憶錄,也是暢銷書One Bullet Away (豆瓣)反思之類是觀眾要做的.gay porn!GAY PORN!~~rudy確實太迷人。
這部片還是比較忠實原著的,
原著在這裡,中文版的最好看戰爭紀實《殺戮一代》,從入侵伊拉克體驗最真實的戰爭 - 路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HBO的演員和拍攝技術那是一流作為一個對軍事稍微有點了解的,對這個電視劇中的一些細節做一點自己的看法。一是那個連長,對基本的危險距離概念都不掌握,距離200米呼叫炮火支援,這個地方我真的有點齣戲了。就我了解的美軍軍官的任職履歷來說,一個對專業水平如此外行,報坐標都能報錯的腦殘,再加上各種缺乏決斷力,指揮能力,是基本上不可能當上連長的。第二個是那個營軍士長,整天喊搞軍容風紀,整內務的那傢伙,和我們這有點像,不過就算在我們這個單位,這種士官長也絕對得不到任何士兵的認可,更遑論打仗的時候。而且美軍的士官長制度相比我們的要悠久得多,完善得多,而且我記得美軍的作戰指揮體制裡面,士官長是無權進行直接指揮干預的,這和電視劇裡面士官長直接命令排長放棄輜重車輛行進和由他對這個單位下達佔領機場的作戰命令覺得非常怪。第三個,陸戰隊偵查營作為一個觀察部隊,講究的是快速機動和靈活應變能力,重火力突襲絕不是他們的任務,也不是專長,這個營長敢讓一個沒有重火力支援和裝甲部隊掩護的悍馬車隊,而且在了解到機場有4個坦克駐守的情況下下達強攻命令,我只能說他腦袋抽風了,任何一個指揮員都不可能下達這種命令,戰爭不是賭博,運氣是用來保命的,不是拿來爭功的。以上就是我看了前面三集,覺得特別操蛋的細節,如果我理解錯了,希望有內行達人指出,謝謝
道具特別講究,情節引人入勝,觀點比較中立,但是畢竟是美國人拍得,仍然有點美化伊拉克戰爭的嫌疑。 關於美國最近幾年的戰爭片,首推就是GK,另外雷斯特雷波、哈賽迪鎮之戰也不錯,推薦一下
無意間看到這個問題,寫點東西。
我刷這個劇的次數應該大於我刷大春物和同是HBO的《矽谷》的次數,從2010年接觸到這部劇之後,基本上每年都要重看一到兩倍,就跟我每年都會刷一遍紅警2的單人戰役一樣。
最最痴迷的一段時間,我買了中譯的《美軍戰地記者伊拉克戰爭親歷記》以及這本書的英文原版《Generation Kill》,順便買了Nate Fick中尉(劇中的B連的2排長)自己寫的《One Bullet Away》的電子版。
順便我還把自己的英文名從「Tony」改成了「Brad」(就是被劇中Espera稱為「冰人」的B連2排1班長Brad Colbert)。
中譯的《美軍戰地記者伊拉克戰爭親歷記》是在旅行途中讀完的,這不是一本小說或者故事,而是一整本戰地紀實,這本書剛開始讀起來可能會感覺艱澀甚至有些無聊,但如果能夠耐心讀到中段,我相信那些毫不遮掩的、精確的辭彙和字眼能夠穿透讀者的眼球,直指心口。
那是一種赤裸裸的、毫不留情的對戰爭的描寫,沒有更多的修飾和潤色,讓人不寒而慄。
並且,《殺戮一代》這部劇也做到了這一點,營造出了那種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
但是,書和電視劇之間的差異其實是很大的。
比如電視劇中發生的一些事件、前後順序和書中的描寫並不一致。
比如書中經常會出現針對RCT-1、陸軍部隊和整個戰場局勢的敘述,而電視劇更注重每個陸戰隊中的那些人物衝突。
比如在書中描寫的B連連長「Encino Man」其實並不一蠢到底的官二代,只不過是又一個平庸的軍官而已,但電視劇中將其塑造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傻瓜,把諸如危險距離炮擊的錯誤的戰術操作安到了他的頭上。
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礙我喜歡這部電視劇。
因為他即便是演的,也演的很真實。
我剛剛看完,在看完之前,這部短劇被網上很多人推過了,個人最喜歡2排長,中尉。
簡直迷的不行,娃娃臉,卻最明白局勢,懟軍士長的時候,真是全劇高潮!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那如果萬一領導太煞比了怎麼解決!同時,他也這裡最正常的一個人,而剩下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了戰爭陰影,急需發泄。營長,跟軍士長,包括聽信各種小道消息的2連長,還有煞比的三排長,還是幾排長的,每個人身上都深深的在顯示坑士兵!當軍官的都是紙上談兵,下面的人只能聽從命令。關於人性,與人道主義,那個中士後期太人性了,他代表了一部分士兵,也同時與瘋狂的營長,連長,和3排長做明顯的對比了。印象深刻就是誤殺,那兩個一個新兵誤殺,中士帶著責任,他卻不以為然。人命如此輕賤……另一個兵,同樣是誤殺,緊張,自我的戰爭陰影,會影響他一輩子!有序待更……
戰士就是一種職業,戰士也是活生生的人,有七情六慾,有責任,有無奈。戰士也許就是你,也許就是街坊一起撒尿和泥長大的王二蛋。
你可以把它當成紀錄片來看。短短的七集短片,拖了一個月才看完,可能是因為劇情跟之前看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我們的父輩角度都不大一樣,提不起一口氣看完的興趣,沒有期待的壯觀的戰爭場面,更多的是通過人物對話,心理狀態突出伊戰的無理性及扭曲的一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英劇《禁忌Taboo》?
※為什麼美國人愛說「I promise 」?
※《權力的遊戲》第四季最後一集里,Arya 為什麼不聽 Hound 的要求,痛快地殺了他?
※為什麼老友記里 Ross 和 Rachel 不能終成眷屬?
※為什麼從《老友記》到《生活大爆炸》美國人進20年的生活方式變化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