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G、4G、5G 的差異是什麼?僅僅是網速快嗎?

移動通信

類似問題:5G到底什麼時候來,它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5G???現在都還沒人能說清楚5G將會是個什麼東西,暫且別想那麼遠。關於2/3/4G的區別在以前的一篇回答里有大概講了一下,僅供參考:所謂的2G/3G/4G的G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其實對於用戶而言,最主要的還是速率的提高和時延的降低,其他的用戶體驗都是由這兩個主要的體驗得來的。理論的就不扯了,我們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點比較實際的東西。

  1. 傳輸網的變革。從SDH到MSTP(也是基於SDH)再到IPRAN,可以說傳輸網的變革與3G、4G能順利應用是密不可分的。
  2. 基站的小型化。原先的2G基站都是機櫃式的,一個大機櫃,基帶、射頻等等部件都包含在裡面,設備笨重(重達100-200kg),搬運不便,布放7/8饋線然後還要轉接1/2饋線,布線施工比較麻煩,整體施工周期也比較長。後來到了3G時代,隨著分散式基站的推出,基帶和射頻單元分開,射頻單元靠近天線安裝,只需要1/2饋線,基帶和射頻單元之間通過野戰光纜相連,布線方便,同時基帶和射頻單元小型化(以常見的三個扇區的基站設備為例,基帶+射頻單元總重量也不會超過75kg),單人就能攜帶和安裝,一隻2-3人的施工隊伍一天就能完成1-2兩個站點的安裝工作。而且分散式基站安裝方便,基帶單元小巧靈便,龍門架、室外綜合電源櫃、掛牆框都能安裝,而其射頻單元防水,室內室外也都能裝,適用場景非常多。而機櫃式基站不防水,要求具備機房條件才能安裝。室內宏基站 BTS3012(機櫃式) DBS3900 分散式基站(分散式) HUAWEI公司的機櫃式宏基站和分散式基站對比。RBS 6201 - 愛立信(機櫃式) RBS6601 - 愛立信+RBS Modules - 愛立信(分散式) Ericsson公司的機櫃式宏基站和分散式基站對比。後面隨著分散式基站的大流行,各個廠家也有推出2G的分散式基站,但是2G里還是機櫃式基站佔比較大的部分。所以說分散式基站這個東西並不是一個2G和3G/4G的嚴格區分,只是說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了這種基站設備,大大加快了運營商建網速度,讓我們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就能享受到更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

  3. 手機信號格數的區別。一直以來,人們評判手機信號的標準都是看手機上顯示的信號格數,專業點說就是手機接收到基站廣播/導頻/業務信道的功率大小。在GSM時代,這其實是挺有效的,因為GSM使用FDMA+TDMA,異頻組網,同頻干擾少甚至沒有,對接收功率比較看重,也就是手機信號顯示的格數往往就決定了通話質量以及通話能否順利的進行。而到了3G/LTE時代,接收功率,也就是手機信號格數的重要性退居第二位了,因為3G/4G採用同頻組網,存在同頻干擾,使用的是CDMA/OFDM技術,所以更多的應該看干擾水平,在干擾水平極低的情況下,接收功率低點其實也是無所謂的。GSM是TDMA系統,其接收功率實際上是一個時隙的功率,而一個時隙的功率=整個載波的功率,而3G/LTE中的接收功率並非整個載波的全部功率,只是整個載波的一部分功率,所以直接拿來對比也是不公平的,或者說難以直接對比。

    以WCDMA為例,最上面那個窗口中的Ec/No代表干擾水平,RSCP代表接收功率,在接收功率低到-100多dBm情況下(顯示到手機上估計就剩下一兩格信號了),由於幾乎不存在其他同頻小區的干擾,因此干擾數值還在一個「綠色」的水平,右下窗口中的SQI代表一個語音質量,30已經是最好的水平。即使在這麼低的接收功率下,由於干擾水平較低,因此也能順利的保證通話的質量和持續。所以那些有「信號強迫症」的人應該修改下觀念,使用3G和LTE,就不能單單以手機的信號格數來論英雄了。

======================================================================

11.25:Bug fix。


過去的三十多年,移動網路的演進將人和人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連接在一起,這種演進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每一次都代表著一種全新的無線技術的誕生,並帶來系統性能、傳輸效率、網路承載能力的飛躍。從1G到2G、2G到3G、3G到4G,莫不如此。從1G到2G,是模擬語音到數字語音的轉變;以CDMA技術為基礎的3G,首次引入了「移動寬頻的概念」;而從3G 向 4G 過渡,則帶來了更高速穩定的移動寬頻體驗。

這種體驗的基礎是4G所利用的新型技術。它採用了基於OFDM波形和多址接入(具有OFDMA下行鏈路和SC-FDMA上行鏈路)的基礎空口設計,並不斷發展,帶來諸如多天線技術(4×4 MIMO),載波聚合(CA)和高階調製(256QAM)等新技術演進。這些技術能夠提供更高效的無線連接性能,提升網路容量,解決數據流量激增而帶來的新需求。這些數據需求在過去10年增長了4000倍。

除此之外,4G在語音承載力方面也有顯著提升。4G 並不支持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話業務,而是全IP的通信。在4G網路部署初期,運營商會通過 CSFB 技術使手機回落到2G/3G網路進行語音通話,或者採用SRLTE/SVLTE等多模手機的方式利用2G/3G網路。而這些方式對於用戶體驗都有一定的影響。而隨著VoLTE技術的商用,語音和數據上網業務可以並發,而且還可以帶來高清語音,快速接通等優點,使用戶得到更好的語音體驗。

總的來看,從3G到4G,不同的技術帶來的最大差異依然是網速的差異,但從4G過渡到 5G網路,將會發生比「提升網速」更為重要的變化。

1. 超越手機的適用範圍

迄今為止,移動技術已從「人對人」(people-to-people)為主的平台(3G)發展為全球規模下的「人對信息」(people-to-information)的連接(4G)。而5G 不僅要做到人對萬物,還將利用並擴展以往面向移動技術的研發與資本投入,推動移動技術成為一個普及、低時延和適應性的平台,能夠滿足未來的使用需求。5G 將支持全新的前沿應用、促進商業創新並刺激經濟增長。5G 的出現是一個支點,使移動技術從一項對個人通信具有變革性影響的技術演進為真正的通用技術,且有望改變整個產業和經濟。下圖展示了 5G 的應用領域。關於5G可以應用在哪裡?,我們在另一個問題下作了詳細闡釋,感興趣的只有可以點擊鏈接跳轉了解。

不論是海量物聯網、關鍵業務控制還是增強型移動寬頻,這三類領域已經超出智能手機的使用範圍,將 5G 的應用拓展到了更廣闊的空間。除了為個人無線通信服務提速,5G 還會對這三大領域中的共 21 個行業造成影響,包括增強型數字標牌、智能農業、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等(IHS Markit《5G 如何影響經濟》)。這意味著 5G 網路將會與更多的智能設備與工業設備進行連接,而不僅僅是消費者的智能手機。

2. 採用更先進、更多樣化的技術

5G 若要勝任這些工作並帶來全球收益,就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Qualcomm認為,要實現5G 網路的搭建,有三類關鍵技術不可或缺— 1. 基於OFDM優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Optimized OFDM-based waveforms and multiple access,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2. 靈活的框架設計(A flexible framework),3. 先進的新型無線技術New Radio technologies)。有了這些技術的支撐,5G 網路才能更快,覆蓋更廣。關於這些技術的詳細內容,我們在另一個問題5G 通信(第五代移動通信)中的關鍵技術是什麼?中作了回答,有興趣的知友不妨去看看哦~

對比 3G、4G 和 5G 的差異可以發現,從最開始的手機上網到現在的智能家居,無線網路正在逐步地改變著我們的方方面面。移動技術在目前無線普及有限的各個行業和流程中不斷擴散,將在廣泛的行業領域和地域帶來深遠和持久的影響。

了解更多前沿科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Qualcomm中國(ID: Qualcomm_China)、高通驍龍(ID: SnapdragonWeChat),或微博搜索:Qualcomm中國。


其實,4G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早已不新鮮了。從2013年12月4日,我們國家正式發放4G牌照,到現在為止,已經3年多了。經過運營商廣告的狂轟濫炸,想必只要是個人,都聽過或者已經在使用4G了。

4G

The 4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也就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

提到4G,就會提到LTE。

按照電信、移動、聯通這些電信運營商的說法,「4G就是LTE,LTE就是4G」。

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我們來當一回「真相帝」。

什麼是LTE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計劃):

是3GPP制定的高數據率、低延時、面向分組域優化的新一代寬頻移動通信標準項目。

▼LTE有官方LOGO滴(請忽略它的丑。。。)

實際上,LTE這個被叫爛了的概念,早已不是它最開始時所指的概念了。

狹義的LTE僅是一個項目名稱。而現在大家所說的LTE,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泛指整個EPS系統(既包括無線接入網部分,也涵蓋了核心網部分)。

hoho,又多了一個概念,EPS。 話說,雖然小棗君雖然長期混跡通信圈,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對LTE、EPC、EPS、SAE、E-UTRAN、E-UTRA這幾個概念是搞得暈頭轉向的,分不清到底誰是誰,誰屬於誰,誰包括誰。

So,小棗君費老大勁,畫了兩張圖,徹底幫助大家搞清楚這些概念:

這下大家明白了吧。

SAE和LTE都是項目名稱。E-UTRAN和EPC都是系統名稱

SAE和LTE,是3GPP當初提出的兩大研究計劃的名稱,分別側重網路架構和無線接入技術。

而E-UTRAN和EPC呢,大家可以仔細看剛才的EPS系統組網圖。

這個圖是個最簡版的EPS組網圖,小棗君就不畫複雜版的了,怕把你們都嚇跑了。有興趣的同學,請自行百度——「VoLTE 從入門到放棄」。。

這個圖,以後我們講EPC系統架構的時候,會再深入分析解釋。

為什麼需要LTE

話說,LTE其實是被逼出來的。。。

迫於以上原因和形勢,2004年11月,3GPP才決定要大力發展LTE。

當時3GPP喊出的口號是: 「將來10年或者更長時間內保持競爭力 」

算一算,已經13年了,LTE確實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百戰百勝,越戰越勇。。。

LTE的設計目標也是很高的,各項指標和功能都要達到當時地球一流的水平。

看不懂? 沒關係,我也看不懂

說人話吧,其實就是:

LTE是怎麼演進發展的

正如大家看到的,嚴格意義上來講,LTE只是3.9G,儘管被宣傳為4G無線標準,但它其實並未被3GPP認可為國際電信聯盟所描述的下一代無線通訊標準IMT-Advanced,因此在嚴格意義上其還未達到4G的標準。只有升級版的LTE Advanced才滿足國際電信聯盟對4G的要求。

真相終於大白! 最早期,各大運營商拚命搖旗吶喊的「4G」,其實並不是真正的4G,只是為了服務於商業宣傳的目的,所以這麼招勢的一個噱頭。

後來,運營商開始不斷提出了升級版的LTE概念,也就是「LTE+」,或者「4G+」

「LTE+」,其實世界上並沒有這個技術,它真實的身份,就是上面這張圖裡面的"LTE-Advanced",簡稱"LTE-A"。部分廠商在標識中以「LTE+」來稱呼,同樣,是為了宣傳推廣和包裝。

「LTE+」才是真正的4G。LTE-A採用了最新載波聚合技術(CarrierAggregation,簡稱CA),上行和下行速率大幅提升,下行峰值可以達到300Mbps。4G標準規定,移動通訊速率在100Mbps以上可以被稱之為4G網路。

後話:其實運營商偷換概念進行宣傳這種事並不少見,就像現在很火的「5G」概念,之前就爆出過ATT宣傳假5G,一開始把競爭對手嚇個半死,接著又被打臉的尷尬事件。。。現在市場競爭實在太激烈,運營商也是被逼急了,什麼概念火,就宣傳什麼。

不管怎麼說,我們這些用戶必須要心裡明白才行。尤其是各位通信行業的童鞋,如果連你們都不知道這個真相,那麼我只想說: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關注鮮棗課堂的微信哦 ^_^!

鮮棗課堂

致力提供有趣又實用的通信行業課程。

http://weixin.qq.com/r/3jkmPtnEXoQhrZ1d92zM (二維碼自動識別)

&<版權所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5g不知道,因為目前還是實驗階段,但3g和4g,區別還是很大的,不僅僅是速度快了,4g的改變,就是為了讓速度變得更快

僅談4g,從無線側到核心網側,不只是名稱的改變,信令交互全部以ip為基礎,成本會大幅降低

無線將基站控制器和基站融合為enodeb ,基站功能得到提升,簡化核心網的管理,讓無線的管理能力提升

核心網側,信令與數據分離,使得數據傳輸也變得簡單

而後面出現的volte,會完全改變你通話的方式,也許,那個時候,移動也會出現類似微信的應用,語音全在數據域了,簡訊什麼也可以語音,視頻的,注意,那不是彩信,和微信類似,流量,就是一切,4g,再往後面看,運營商,會被管道化,只提供流量,至於流量用來幹嘛,也許就不關它的事了,這是必然,但是,我國的這個道路還比較漫長,畢竟,特殊國情嘛,偏題了,^ω^


又看到一個我能回答的問題啦

5G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網速變快、信號變好、延時變小。

運營商對5G的願景我不是很了解,估計是不希望有什麼大變革——不然基站又要重新買啦。然而,以目前國內外對5G的研究成果,絕不僅僅是現有技術的改良,而是整體架構的大變動。也就是說,現有技術的性能已經到了瓶頸,無法支撐下一代移動通信的需求。

2G、3G、4G系統的推進,都是在理論和技術研究較為充分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的。然而到了4G(LTE-A)成熟以後,工業界沒法統一意見,學術界也沒理清思路。都蒙圈了。5G弄什麼、怎麼弄?所以這幾年關於5G的討論緊鑼密鼓地展開,目標大致是2016啟動標準化,2020完成研發並初步使用。

華為加油。大唐、中興也加個油。

-----------------------專業的分割線-------------------------

目前學術界和工業界已對5G系統應具備的特徵達成共識:

容量較4G(LTE-A)提高1000倍以上,頻譜效率和能耗、傳輸時延、系統安全和用戶體驗顯著提高。同時5G可以為機對機通信(M2M)等物聯網應用場景提供架構上的支持。

5G研究的熱門話題集中在:大規模天線陣列基於濾波器組的多載波技術全雙工復用、超密集網路、自組織網路、軟體定義網路及內容分發網路

更詳細的討論參見:5G通信技術的難點在於哪裡?本人認為不在軟體或理論上而在於硬體上的突破? - 焦白的回答

------------------------學術的分割線---------------------------------

中文科普請看這篇(百度文庫里就有)

[1] 尤肖虎, 潘志文, 高西奇, 等. 5G 移動通信發展趨勢與若干關鍵技術. 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 2014, 44: 551{563, doi:10.1360/N112014-00032

英文科普可以看看這篇

[2] G. Wunderet al., 「5GNOW: Non-orthogonal, asynchronous waveforms for future mobile applications,」 IEEE Commun. Mag., vol. 52, no. 2, pp. 97–105, Feb. 2014

http://cms.comsoc.org/SiteGen/Uploads/Public/Docs_TC_5GMWI/5GNOW.pdf

----------------------結尾的分割線--------------------------------

5G議題很大,我的研究重心主要是無線接入這塊,對其他部分難免一知半解。希望與大家多多包含。但在我的專業領域,我盡量做到絕對的自信。:)

如有有志於在碩士或博士階段從事5G研究的同學,歡迎來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深造(這裡主要做無線,實力很足,就是太低調),有啥問題可以問我。


2G:蒼井空.txt

3G:蒼井空.jpg

4G:蒼井空.avi

普通用戶知道這個就夠了。我是運營商內部人員,以前技術口,現在市場口,也說不清楚技術原理上的區別


今天,據路透社報道,高通CEO Steven Mollenkopf表示,2019年將是首款滿足5G標準的手機推出的時間,這將比預測的要早一年。這意味著,從2019年開始,市面上將會大量出現搭載5G晶元的產品,我們的生活也將邁入5G時代。

大家可別覺得這裡是在吹牛,其實我們現在已經處於4.5G時代了,5G時代真的不遠。近日華為就宣布成功實驗了基於麒麟970平台的峰值網速,達到了下載1.2Gbps的理論最高,滿足Cat.18(上行Cat.13),這已經完全滿足了4.5G標準。同樣的,高通現在使用的X16基帶同樣有類似的性能,下一代X20基帶同樣滿足下行Cat.18,很有可能就是全球首款5G基帶了。

那麼5G究竟和我們換手機有什麼聯繫呢?其實經歷過3G到4G時代的朋友就會知道,網路制式的升級其實就代表著換機潮,畢竟新的網路代表著更快的網速和更好的覆蓋。但是5G不僅僅有速度,它帶來的升級是全方位的,最明顯的就是在延遲和接入設備數量上,5G下的網路延遲近乎於不可感知,並且一個基站能夠接入的設備數量從4G時代的數千台增長到數百萬台!這意味著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設備都能夠接入網路,這給了它們智能化、系統化的基礎。

而現在我們其實已經有類似的體驗了,公交站台上的「XXX路距離幾站」的信息其實就是由4G網路傳輸的,但是因為4G網路的承載能力有限,無法接入過多的設備。而在5G時代,生活中幾乎所有的設備都能夠聯網,這意味著通過一個手機,我們將能夠輕易地獲取、控制智能傢具、智能辦公甚至是智能城市的一切信息,並且因為低延遲的特性,信息傳遞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就懂了?兩年後5G時代到來時將會引領瘋狂的換機潮,短時間內將會有基於5G技術的大量服務上線,至於究竟是怎樣的服務大家可以開腦洞自己想一下,當所有產品都能隨時隨地聯網的話,能夠有哪些創新的應用。我們這裡能確定的只有一個事實:兩年後不跟上5G時代的人,就真的out了。


從用戶來說,2G-3G-4G的演進不止是提高了帶寬,也在大幅降低網路延遲,2G延遲隨便幾百毫秒,3G哪怕是HSPA+也有幾十到一百多毫秒,4G下延遲一般只有10毫秒左右


根據 對IMT-2020(5G)推進組今年2月發布的5G概念白皮書,5G可以支持:

每平方公里百萬連接密度

500km/h的移動性

有這兩條什麼地鐵高鐵演唱會還會因為人多移動速度快什麼的而上不了網打不了電話么?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新產品襯托中,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支持下「萬物互聯」的藍圖正愈加清晰地呈現。全球的科技企業和運營商正醞釀著一場烈度空前的通信技術革命:5G

如果它稍微來的早點,那粉粉們哪裡需要被劇虐的同時還被網速虐啊。講真,它還真的有點顛覆移動互聯的風範,那到底什麼是5G呢?先來一張圖讓大家感受下:

這組圖片中所描述的就是5G、4G和3G時速度的不同,或許略有誇張,但不可否認的是,5G相比4G,它的網速的確更快、網路容量更大、延時更短。

移動互聯網興起於 3G,推廣於 4G,而到了5G 時代,移動互聯網將不僅僅影響人們日常的上網習慣,更能在許多方面改變我們的生活:

前所未有的速度

5G將比4G快10到100倍,4G技術本身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發展過程中,4G技術對5G系統的搭建以及早期部署起到了非常好的深入覆蓋作用。所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4G技術都將與5G技術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更快的速度也將提升網路的容量,可以容納更多的用戶在同一時間登錄網路。試想一下如果在地鐵上也可以流暢地觀看視頻,人們的上網習慣是不是也會隨之改變呢。

全景視頻:移動端也能實現

不少人一定會對體育館內的巨屏所吸引。但如果你能在遊戲或者智能手機中獲得同樣的實時畫面呢?你甚至可以切換鏡頭,即時重播,高分辨的4K視頻會讓你耳目一新。

自動駕駛汽車

我們目前使用的4G網路,端到端時延的極限是50毫秒左右,還很難實現遠程實時控制,但如果在5G時代,端到端的時延只需要1毫秒,足以滿足智能交通乃至無人駕駛的要求;現在的4G網路,並不支持這樣海量的設備同時連接網路,它只支持數量不多的手機接入,而在5G時代,1平方公里內甚至可以同時有100萬個網路連接,它們大多都是各種設備,獲知道路環境,提供行車信息,分析實時數據、智能預測路況……通過它們,駕駛員可以不受天氣影響地,真正360度無死角地了解自己與周邊的車輛狀況,遇到危險也可以提前預警,甚至實現無人駕駛。

虛擬現實:各種體感需要極速網路傳輸

當你戴上VR頭盔後,你便進入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你可以與他人進行互動,遊戲甚至擊掌。有了5G,用戶之間的相互協作將迎來新的時代。相同物理位置的兩人將可以實現相互合作。各種體感功能需要極速網路傳輸,才能加強虛擬現實,網路天生就是管道。

資費網路或不再昂貴

2G、3G時代,人們數著流量過日子,到了4G時代,單位流量的費用大幅度下降,但由於4G的高速率和高清視頻等應用的興起,用戶對流量的需求呈幾何級增長,因此,單位流量費用的大幅度下降並未使用戶的流量總支出減少,一些用戶喜歡的應用對流量的要求反而刺激了用戶流量總支出的大幅度增長。那麼到5G時代,按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規律,網速增長了100餘倍,用戶對流量的需求也將再次呈幾何級增長。

雖然流量需求呈幾何級增加,但用戶實際支出的流量總費用卻不一定比4G時代多。這是因為,一方面,5G的速率是4G的100餘倍,但運營商建設5G網路的成本未必會比4G網路多,因此,單位流量的費用必然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隨著網路的不斷完善和用戶的增多,不論是語音還是數據通信,其資費水平總體上是呈下降趨勢的。

「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

從第一代到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圍繞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而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生活,需要實現「萬物互聯」,不僅僅是人與這些設備的相連,還包括這些設備之間的相連。目前的4G網路雖然可以提供較為理想的網速,但因其容量有限,並不足以支撐萬物互聯。5G網路容量的大幅度提升為實現「萬物互聯」提供了條件。

當萬物互聯成為現實,未來的終端將不僅僅是手機,手錶、眼鏡、汽車後視鏡、電腦等都可以成為終端。當家裡的所有電器和生活用品均互聯之後,藉助大數據自動分析,人們將享有更為輕鬆的生活。007系列電影中的各種炫酷技術,將並非邦德獨享,我們每一個人都將享有。

5G普及需要消除的誤區

1、網速已經夠了,不需要這麼快?

用戶的新技術需求在不斷提升,渴望是無止境的。我們不需要,是因為還沒有體驗到新業務的好處。未來5G也會從發燒友用戶、高端用戶逐漸普及開來。特別是市場上銷售的硬體設備慢慢更新為5G智能設備後,對5G的需求會進一步快速普及。就像現在,市面上都是4G手機,你不用4G也不行了。

2、手機用WiFi就可以?

隨時隨地上網,已經是移動互聯網的標誌。未來手機只是5G網路的一種載體,穿戴設備、智能家居、人工管家、機器人、無人汽車、自助設備等無處不在。手機將變成消費者無法離身的終端,甚至會與人合為一體。所以,手機不再是手機,而是人的功能的延伸。如果手機只能在WiFi條件下才能使用,那豈不是太有局限性?

5G 不僅是新一代移動技術,更是一種全新網路,它將重新定義廣泛的行業,為不同維度的技術提供統一的連接架構,讓萬物進行互聯。

現如今5G已經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科技前沿,並且正逐漸脫離概念階段,進入實際試驗階段。而我國也正大力開展5G技術與產業化的前沿布局,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為搶佔5G發展先機打下堅實基礎。

互聯網改變了世界,移動互聯網重新塑造了生活,「在家不能沒有網路,出門不能忘帶手機」已成為很多人的共同感受。人們對動互聯網的要求是更高速、更便捷、更強大、更便宜,需求的「更」是沒有止境的,這促使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技術體制的更新換代也隨之越來越快。很多用戶剛剛踏入4G的門檻,5G時代很快就要來到了。

5G 將會開啟一個新時代,一個無線網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時代。據悉,5G將在2021年前後實現商用,屆時人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快、更便捷,你期待嗎?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檸檬VC(ID:Talent_linked)


5G帶來的不僅僅是下載速率更快,還有網頁打開的更快(時延更小)、手機會更加省電(有望告別一天一充)、同時,不僅僅只有你手機和電腦連接到5G網路上,可能還包含下面的設備:智能鎖、攝像頭、手錶、電冰箱、汽車,甚至你家狗狗的項圈。

(圖片來源:CNN money)

可能還有下面的幾個問題:

(1)5G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百度一下就知道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意思,根據維基百科上各方機構的估計,包括ATT、Ganter等,一般認為會在2018年確定5G的技術標準,到時候一些技術特徵才會出來,比如5G的峰值下載速率、時延等。目前各個實驗局都說5G的下載速率在10Gbps等等,但是實驗環境距離普通消費者太遠,消費者是不可能享受到的,諾基亞亞目前給出了一個保底的靠譜的說法,就是普通用戶至少可以達到100Mbps的速率,是現在4G速率5倍左右。

(2)5G是怎麼工作的?

許多公司的5G實驗室建立在超高頻上的,甚至高達7.3GHz的頻率,目前的手機支持的頻率在700MHz到3.5GHz之間。頻率高的好處是,容量大而且頻率乾淨,壞處也顯而易見,就是衰耗大,導致覆蓋距離短。這意味著網路造價要非常貴,要建設非常非常多基站,在街上的每個樓頂、每個居民樓、甚至在每個公司都要建設,非常多的基站為導致承載資源的不足。所以5G不會是4G網路的一個替代,而是4G網路的一個補充,4G網路可能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存在。

(3)5G什麼時候才能用?

儘管目前政府、業界紛紛躍躍欲試,都在開展5G的實驗局,但是這僅僅只是實驗局。樂觀估計,普通消費者真正能夠用到5G技術要到2020年,大規模布網可能要到2023~2025年;也有機構預計,最快在2018年的韓國冬奧會上,可能能用到5G網路。


移動用戶表示:3G是什麼?能吃嗎?

4G,室外不錯,室內成渣。(移動採用TDD,根本不是國際主流的FDD。且高頻 段,穿透性極差)

5G,那時候我應該已經轉投聯通了吧。


先來個新聞,5G正在路上

http://s4.uczzd.cn/webapp/webview/article/news.html?app=smds-iflowaid=6174661055815083383cid=0zzd_from=smds-iflowuc_param_str=dndseiwifrvesvntgipfrd_type=sharepagetype=sharebtifl=100sdkdeep=2sdksid=4fab172c-12d3-cf0a-b779-24f384e47c22sdkoriginal=4fab172c-12d3-cf0a-b779-24f384e47c22from=timeline

3,4,5G在技術指標上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但要明白,3GPP是從需求到標準到技術的玩法。不是從技術到標準的玩法。

一定程度上,是喬布斯驅動了3G,4G網路的高速發展。

那麼,現在大家可以想想,是什麼需要更牛的網路?是自動駕駛汽車么?是全自動智能工廠么?是全球的反恐么?還是別的什麼,只要是關鍵的需求,都可能會定義5G。

你猜,5G會用來幹什麼?


2g主要是語音業務,3g,4g,主要是數據業務,4g暫時還沒有語音業務,都是回落到2g或者3g的。4g的速度較3g提高了10倍。可以說4g跟3g相比主要不同在於外在所能看到的速率的提升。至於技術方面肯定有很多改進,比如4g應用了OFDMA,mimo,等新型技術。至於5g,理論上速率將會比4g還要快100倍。而且5g將會支持更多的用戶,更廣的鏈接,從互聯網轉向物聯網。5g的現在研究比較熱門的技術應該就是大規模MIMO了,個人理解如果真到要把5G應用了,那基站的天線數由4,8,變成幾百根,那可真的是要重新布網了吧。


5G的技術標準還在完善,不過從技術發展來看通訊技術還是要為未來的需求服務的,現在能看到的很多技術都可以在4G實現,比如物聯網,車聯網。所以未來的5G在擴大個人帶寬同時,預計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管道,同時服務於大的廠商,比如BAT之類。所以技術發展是應用本身發展提出的,由未來用戶需求決定的。


延遲和網路容量差別很大


3G、4G、5G不只是網速快這麼簡單,需要有硬體設施(基站)和軟體(通信協議)支撐的。不同的通信技術,需要的硬體和軟體不同。一種成功商業化的通信技術,還要有成本優勢。


不只是網速快,還有更大的帶寬,更低的時延,更高的容量。


你沒發現之前2g下個小東西多貴,現在流量多的...


恩 價格差別 …


推薦閱讀:

OFDM信道估計與MIMO-OFDM信道估計在演算法上有什麼區別?
LTE (Bands 1, 2, 3, 4, 5, 8, 13, 17, 19, 20, 25) 怎麼理解?
為什麼移動的4G頻段會那麼高?
為什麼3G或者4G取代不了WiFi?
LTE 為何選擇 OFDM 為關鍵技術,這種技術與 CDMA 相比優缺點何在?

TAG:4GL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