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豐田的車質量好 用料上和德系美系品牌有什麼區別?


本答價值觀:我認為因地域比如說XX系,就一定是怎樣怎樣的論調,然後貼標籤和扣帽子,都是偏見的。畢竟全球工業一體化的今天,一切都是成本和利潤為主導的商業行為,和情懷和性格和民族,都沒毛關係。您看到的,都是營銷,都是故事,都是他們希望你看到的。這一切,都只是商業所選擇的定位不同罷了。

豐田為啥質量好,我就說兩點:

1、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對質量管理、流程把控,精細到變態。全球所有車廠,甚至其他製造業都學習的榜樣。

2、供應商相互持股管理

豐田的供應商多數是相互持股的。如果你有問題,咱們一起解決問題。我需要什麼,你研發什麼。供應商常年不換。而其他車廠的供應商,多數是只在關鍵零部件或技術上,相互持股。

以上兩點,就導致豐田的質量非常好。

(解釋:相互持股,並不是只找一家供應商合作。比如座椅,豐田的同款同型號的就有泰國的,廣東的,越南的。你們哪個地震了,災害了,戰亂了,我就找其他生產(比如泰國11年時洪水) 並且這幾個相互持股的公司之間,技術共享,而且豐田供應鏈貸款,人員培訓,生產鏈搭建,豐田出錢出人出力。這些規定和準則,以及風險的考量,豐田在TPS里都有明確指示了。為了啥?就為了穩定,高效,降成本,可靠性變態……那可靠性變態是為了啥?是為了讓全球人民都用上品質上乘的產品?屁。是為了豐田的商業競爭力,為了豐田財團的利益。全球所有的車企,我是說所有車企都是如此,都是盈利機構,無一例外。)

其實我想說的是,豐田質量好,極致的好,這只是消費者剛需的其中一個點,而並非全部。如果不拿極端的例子去比較,大眾也不是天天修,對吧?你總說你家鄰居,你家親戚,你們家大眾就怎樣怎樣,如果這品牌爛透了也不會到今天成為中國銷量第一吧?難道對於豐田粉口中的高品質要求,對於業界來講算不算質量過剩?我家的索尼電視,83年買的比我年紀都大,現在都還能用。可從商業角度講,真的好嗎?所謂的業界標杆豐田,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真的是眾多車廠學不會?還是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精力錢在可靠性上下功夫?這個真見仁見智了。因為品質好,優點是品牌形象過硬,但這一定也是要取捨些其他東西,比如換代慢,比如市場先機,比如不能快速迭代刺激消費……最終並不一定是把合算的生意,就例如索尼。

咱們再換個角度想,如果你不是天天開車出去探險,對可靠性有極致追求的話,那麼十年修一次和三年修一次,關係真就那麼大嗎?為什麼不把那一點小小的可能性,換做駕駛樂趣?換做高科技配置?換做體面的包豪斯設計?不買豐田的不一定就是傻啊……(有很多人對這句話有疑問,我解釋一下。比如同樣的價格區間,用戶就會有很多選擇,比如馬自達阿特茲的運動操控,本田雅閣的動力總成,日產天籟的順滑舒適,豐田凱的靜怡可靠。你告訴我,有全部都占的品牌嗎?又不是變形金剛不能兩全的啊。就比如說懸掛調教,你是工程師你會怎麼調??

你想舒適就必須軟,因為要專註過濾減震嘛,

你想運動就必須硬,因為要專註轉向支撐嘛。

每個品牌都有細分市場的獨特定位和專長)所以如今的市場才得百花齊放。

以上,

我並不是說豐田好,也沒有說豐田不好,求放過。我只是說下我的想法,和一些事的兩面性,各位看官自行哈姆雷特。

再說個事

至於說豐田減配,不是我洗地,我是不同意這個說法的。豐田並非減配。更精確的表達應該是「配置調整」。到了中國之後,有些配置確實會減。但,比如座椅,比如避震,比如主駕駛門的材料,比如內飾做工,普遍是高於供給到美國和日本市場的。所以我認為,只算是根據本土化做了調整而已,並不能一概而論為減配,並且所有車廠都會做本土化的調整。而至於說全車減配,基本是發生在換平台的前兩三年,因為老車型價格要下探市場,而汽車又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咋可能更新換代快呢?所以必須在投入市場後,不斷找替代品,用於降低成本。這是所有品牌,所有市場的業界慣例。。。

(利益相關:同事老東家日本豐田)


至少對於今天的車來說,日系和德系質量區別更多體現於對新技術的應用上,以及整個車的設計理念上。

大眾運用新技術是很積極的。可以說小排量增壓發動機和雙離合的「歪風」就是從大眾開始的。2009年的六代高爾夫幾乎全系裝配這倆。

然後新技術的缺點大家都看到了:發動機雖然動力很強,卻迷之燒機油;DSG雖然換擋速度很快傳輸效率也高,城市擁堵路段各種不適應。

應用新技術不奇怪,不過把顛覆性的新技術用到買菜車上,大眾的步伐似乎不慢...

相比日系車,應用的技術都是小的改動,很少有大變化。卡羅拉2013年之後才淘汰4AT,日產用4AT也很久,本田淘汰5AT就更晚了。發動機一代一代之間也沒有特別大的改動(至少對於動力和油耗來說)。

而且日系車用新技術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各家日系車2000年左右上CVT的時候鋼帶打滑,故障率奇高;飛度的地球夢被反映積碳;CRV 用 iBooster 剎車。

這倆理念不好評價對錯,只能說和自身產品的定位匹配不匹配。對於豐田專註買菜100年的定位,不輕易顛覆現有的技術沒什麼不好。但是要持續鑽研現有的技術讓它和新技術抗衡,這需要非常高的技術水平。(已改動)

也希望大眾考慮一下自己的定位(BBA基本上已經定格豪華車了,就差你了大眾),是要造跑得快的買菜車,還是造能買菜的快車。

我(瞎)估計如果DSG和TSI的應用僅限於高爾夫GTI和R,大眾的名聲似乎會好一點。

謝謝閱讀

副:關於日系車的渦輪

雖然日系車用渦輪的歷史能追溯到80-90年代,那些車全是性能車,根本沒法比。Evo,Supra,GTR,3000GT,RX7就不用提了,跟買菜車搭邊的渦輪車也是 Pulsar GTi,豐田MR2,日蝕,天際線(2.0T版)。沒一個是真正意義上的買菜車!

(這些車相當於高爾夫GTI,嘉年華ST之類的;跟買菜車除了看著像之外沒什麼不一樣的)

這些鋼炮,車主像愛惜另一半一樣愛惜它們(子曰:車手不需要女人)。細糧供著,專業護理,有求必應,又不用買菜。哪像平民高爾夫一樣,整天粗活累活?


品控和用料是兩個概念。你的意思應該是品控吧。


日本有世界上最好的產業工人-很多行業內都有這種說法。很久之前看本田宗一郎傳,其中有一段本田決定在美國設整機廠,最大的擔憂就是美國工人的素質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這令我當時非常不解:小日本看不起世界第一強國的子民?後來有機會和日本人一塊工作以後,發現這幫人頭腦簡單,智商也不算高,單獨拿出個技能也不比我們強,但是-執行力太強了,體現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標準和工序,就比我們強……


日系車從來都是走在時代的後面,任何新潮的技術,都是別人先用,成熟的不能再熟了日系才用。比如渦輪增壓,比如led大燈,比如各種高科技配置,日系永遠是走在後面。如今的車子,幾大件說實話,故障率已經都差不多。故障率高的,往往是發生在科技配置上。


我覺得大家覺得豐田質量好的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豐田的配置低,很多新的配置沒有。說的好聽是不願意使用不成熟的技術,其實就是降低成本和不敢用。豐田的車比其他的車子少很多配置,少了這些配置,自然出問題的機會就少了。畢竟汽車作為一個十分成熟的工業品,大的問題幾本不會出現,絕大部分的問題都是一些小問題。所以配置低的豐田自然就讓人覺得問題最少,質量最佳。但是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各種科技配置已經是無法或缺的,豐田公司如果還是保持這種保守作風,那麼也只能是慢慢落伍了。


配置點得偏向可靠性,所以耐用,有些人別不服,掏出威馳的銥金和某些三十萬的銅鎳火花塞垃圾車比比就明白了,但千萬別以為幾萬塊的豐田安全,錢沒給夠


打開機蓋,看看裡面的零部件,豐田的大部分是made in Japan,而其他車都是國產零部件


因為:對技術和質量的執著、人品,而不是作為商品而造車。

這個話題很外行,脫離可靠性和安全性來談材料,就是廢話,我只看IIHS,什麼年代了,還用材料這種說法忽悠人!!!


有次一個汽車興趣群里有個保險從業者抱怨揀了一上午快遞,東西全是東風系合資車企的零配件。東本的標準是只要包裝損壞一律不要,而東標的是零件看起來沒壞就拿來用,當時覺得鬼子這是犯傻,現在想想鬼子車質量好真的是有原因的。本田尚且如此,體量更大的豐田應該更能擔得起這個成本吧?


用料只是夠用,品控好,但其實會省也是一種能力,我利潤比你高,我還更加耐用


用料經濟一點,品控好不少。


豐田車設計的零部件數量較少,品控相對歐車容易搞好。


難道不是本田?

豐田也開始發力了嗎?

因為德系車質量差,心黑,就靠忽悠。

因為豐田(本田)良心,厚道


日本車活好,德國車材料好,同等價位日本車的電子部分比德國車好,德國車比日本車的機械部分實在。


推薦閱讀:

十五萬以內預算(包含所有)買車,求推薦?
25歲,男生,打算購買一輛50萬左右的車,有哪些車值得推薦?
行車過程中非加速狀態下為什麼要保持發動機怠速轉動?
觀致是一個怎樣的汽車品牌?
買車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哪些糾紛?如何避免?

TAG: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