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東管領和幕府的關係是怎樣的?


題主問幕府與關東管領的關係,本能理解為京都那個室町幕府與關東那個關東管領的關係。這個問題牽涉到室町幕府權力結構——「都」「鄙」分治,有必要把鎌倉公方也拉進來講。

所謂「都」,就是京都,泛指整個西國;所謂「鄙」,就是關東,泛指整個東國。

日本東西恰似中國南北,一直有兩股不同政治勢力。源平時代,西平東源;鎌倉時代,西公東幕。鎌倉幕府完蛋以後,並沒有建立新幕府,後醍醐天皇想要控制關東,就把兒子成良親王派去開了鎌倉將軍府(東北部北畠顯家表示臣從鎌倉將軍府),同時自己在京都開闢建武新政——這一時期,足利尊氏在京都,弟弟足利直義在鎌倉,這是室町幕府兩權分離的基礎。

後來足利尊氏與後醍醐天皇反目,打打殺殺之後建立了室町幕府,然後就有了南北朝。但注意,在選擇幕府大本營時,足利尊氏本人非常猶豫:

「(幕府)本來應該設置在鎌倉,但如果大多數人覺得京都好,那就在京都吧。」

——《建武式目》,1336年

京都·鎌倉兩地猶豫不決,其實正是日本東西勢力無法調和的結果。東國是足利家大本營,足利家大部分官位也都在關東(比如足利尊氏曾任武藏守);但西國一來有南朝勢力,二來有很多新加入足利家的勢力(最典型的是播磨赤松家),兩個武士團體實在無法調和,就形成了東西兩派——足利直義vs高師直,然後有了著名的「觀應擾亂」。

這次內鬥之前,足利尊氏本想讓弟弟負責京都事宜,兒子足利義詮在大本營鎌倉呆著。但弟弟不可信用之後,足利尊氏只能把兒子叫回京都即位,然後再放一個兒子足利基氏去鎌倉,於是就有了室町幕府·鎌倉府並立趨勢。注意,那個時代沒有關東公方一說,提到鎌倉那個大哥,一般都說「鎌倉殿」,「鎌倉公方」。鎌倉府管轄範圍,也就是「鄙」的範圍如圖所示:

注意細節,雖然鎌倉府名義上管理整個「鄙」,但東北地區長期處於脫離狀態,奧州管領、羽州探題後來也逐漸管不了了,乾脆在1399年由鎌倉府派出兩個足利人分別進入奧羽兩地,形成了筱川、稻村兩個公方。這倆公方聽著沒什麼權力本身,實際上卻是鎌倉府意欲控制東北的表現。京都幕府當然不樂意,便扶植鎌倉府的老冤家為幕府直臣,在關東形成了「京都扶持眾」。京都扶持眾與鎌倉府的矛盾,是戰國時代關東大亂的根本原因。

好了,現在開始說關東管領。關東管領一開始叫關東執事,是兩人輔佐制,其中幕府管領斯波家、畠山家以及早期高家都擔任過關東管領,那個時候擔任關東管領的唯一一個上杉人就是上杉憲顯。後來到了1350年代足利家內鬥,上杉憲顯跑去跟了足利直義,於是遭到罷免,畠山國清(關東管領伊豆守護)·宇都宮氏綱(下野出身,越後·上野守護)·河越直重(武藏出身,相模守護)三人壟斷了關東權力,也就是薩埵山體制。

足利尊氏去世以後,足利基氏因為跟上杉憲顯關係不錯,又把他叫了回來,徹底剝奪畠山國清權力,這才形成了上杉家獨霸關東管領的局面。從1360年代開始100年左右,關東地區權力格局並沒有太大變化,雖然中間穿插著上杉禪秀之亂(1415)、永享之亂(1438-1439),但基本上都是足利(關東)vs上杉之爭。

但也要注意一點,京都幕府與鎌倉府的公文往來,(很意外)不少是由雙方管領來進行。比如幕府將軍有個什麼想法,就告訴管領,比如細川家,讓他們傳話給上杉家,然後上杉家再告訴鎌倉府。這也在室町幕府時期出現了「御教書」大量發行,所謂「御教書」,就是將軍說、下面佑筆寫,最後形成命令,但實際上大部分御教書更像是臣子寫好再交給將軍批閱。這一方面說明隨著政務逐漸繁瑣,管領必須替將軍做更多瑣事,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上杉家在東西交流中起到很強的作用。

最大變革出現在享德之亂爆發(1455-1483),關東徹底一分為二, 公方足利成氏移居古河城,成為了古河公方,而幕府派遣新人來到伊豆堀越,成為了堀越公方。這段時間裡,上杉家一直與幕府關係不錯,基本上是幕府與關東之間的連接紐帶。

好吧,準確的說是與幕府內細川家關係不錯,後來幕府出現了應仁·文明之亂(1467-1478),上杉家與東軍(細川家)協同,足利成氏與西軍結盟,一直亂了10餘年光景。注意,這段時間出現了所謂「都鄙御和睦」,說的就是足利成氏本身與西軍達成和解,緊接著西軍就仿照東軍,建立了西幕府,一下子獲得大義名分,戰事又得以繼續。

1478年應仁之亂終結,1483年享德之亂終結,這個時候才達成了真正的「都鄙合體」,也就是雙方誰也不打誰了。但必須要說,這兩場大亂基本上打破了都鄙兩地的連接點,關東管領上杉家脫離了鎌倉公方,徹底成為獨立勢力,與幕府之間的關係也就越來越微弱,到戰國時期就只能是在形式上有點聯繫了。


關東在鎌倉和室町時代都是類似於龍興地帶的存在,日本本身的長條狀土地不便於中央統一管理,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使得古代日本始終無法形成一個有效地中央政府。在室町幕府時代,為了保證對關東的統治,安撫和協調東國地方武士,幕府派出了親族擔任關東(鎌倉)公方。但是關東公方畢竟身份尊貴,再加上關東不但是足利家族龍興之地,更是傳統的反京都勢力勢力發起地(無論是足利尊氏還是源賴朝都是從東國起兵壓制京都的)。為了有效地管理關東,幕府又設立了管領一職用以起到輔佐作用,關鍵時刻(比如永享之亂)更能有效地配合京都幕府削弱牽制關東公方的力量。這其實是和京都幕府自己設立的三管領是一樣的,理論是都是為了輔佐自己的管領,但是隨著足利將軍家的力量不斷衰退,上杉家在戰國初期的關東擁有了強大但是分裂的勢力,有點像東漢末年的二袁爭鋒的樣子,關東的足利公方此時則變得無關輕重,幾乎不值得一提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關原之戰後被斬首的三人只有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
為什麼北田家不堪一擊?
《利家與松》中的哪一個片段曾經讓你動容?
由豐臣秀吉推動的太閣檢地運動,對安土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日本有多大的影響?其主要執行者是何人?
日本戰國時期,頒布禁肉令後是否仍有人繼續吃肉?

TAG: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