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時期,如果天皇下令某人切腹自盡,幕府將軍能否撤銷該命令?
看銀魂的時候忽然想起這個問題。
再比如如果天皇下令幕府將軍自盡,那會怎麼樣呢?
"傀儡" 兩個字怎麼寫?天皇你這麼牛,你正被別人捏著的蛋蛋造嗎?
如果曹操如征夷大將軍一樣威福四方,已基本取得了全國的實際統治權,圈養著的漢獻帝沒事會整個衣帶詔?
天皇在幕府早期還經常調停各武家,到江戶幕府時已基本不問俗事,是神或半人半神了。打個比方,天皇是公司的名譽主席,將軍除了是明面上的CEO,同時也控股董事局。名譽主席要抄掉公司某員工已經屬於吃飽撐著了,抄小員工還能順你個面兒,骨幹就要再議了,你還想抄掉CEO?如果天皇下令幕府將軍切腹,只有兩種可能:1,他不想當天皇或者不想活了;2,幕府將軍也已經被人架空,變成傀儡。事實上決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如果天皇讓將軍切腹他就聽話的話,那麼後白河天皇只要下令平家、源氏全體切腹就行,根本不會出現『幕府時代』。同樣的,後醍醐只要命令足利尊氏自裁,也就不存在南北朝了。
另一方面,假使在幕府時代,天皇下綸旨要某人切腹,恐怕即使幕府將軍制止也救不了。因為:1,天皇基本上不干預政事,如果下旨切腹,代表此人必然已得罪公方,淪為朝敵之流;2,切腹不是一種處罰,是一種榮耀的死法。猶如中國的『刑不上大夫』,不是不上刑,是讓你自我了斷而已。只要天皇下旨,除了切腹別無他法;3,如果天皇下令某人死,將軍強令他活,一般而言,此人還是只有死——畢竟,為人臣者要為君主著想,他不能讓將軍為了自己遭人話柄。
我想,將軍得知天皇想要某人切腹,他絕不會等著綸旨下來再制止,必然是立刻派人去阻止天皇下旨,實在不能阻止,便廢除他,怎麼也比白紙黑字下了旨時好處理。首先回答:天皇不可能下令某人切腹自盡,更不可能下令幕府將軍自盡。因為這種命令不但不會被當回事,反而會給天皇自己帶來麻煩。
歷史上跟幕府不和的天皇具體事件如下:
日本幕府有三個朝代,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
鎌倉幕府比較特殊,首代將軍源賴朝去世後,子孫被掌握大權的北條氏殺得乾淨,所以沒有繼承者。北條家自己擔任幕府執政,掌握大權,而從藤原氏和皇室找來一些人做幕府將軍。從本質上說,鎌倉幕府的幕府將軍和天皇一樣都是傀儡,沒有實權。實權都掌握在幕府執政北條氏手中。
平安朝中後期大權旁落到藤原氏世襲的關白手中,稱之為關白攝政。天皇不甘心大權旁落,於是曲線救國,先讓位給兒子或他人,自己成為太上皇,然後以太上皇的身份開府建立院政,另立中央與關白爭權。於是,天皇成了雞肋的傀儡,而太上皇反而成了實權。
鳥羽天皇時期,先是在祖父的安排下讓位給兒子崇德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後來又因為寵信小兒子,逼迫重德天皇讓位給弟弟近衛天皇。近衛天皇去世後,重德天皇希望能夠重新複位,或者由自己的兒子繼位,遭到了鳥羽天皇的否定。鳥羽上皇另立了兒子後白河天皇。後來鳥羽上皇去世之後,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關係惡化,為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造成了平氏和源氏的崛起。為日後幕府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鎌倉幕府時代,源賴朝的兒子第三代幕府將軍源實朝被侄子刺殺,北條氏趁機殘殺源氏後裔,使源賴朝絕嗣。北條氏自稱執政,掌握幕府大權,找來源賴朝妹妹的曾孫藤原氏出任傀儡幕府將軍。當時的太上皇后鳥羽上皇在承久三年發布了討伐鎌倉幕府的命令。北條義時派兒子北條泰時領軍19萬上京,大敗朝廷軍,將後鳥羽上皇流放隱岐島,順德上皇流放佐渡島,土御門上皇流放佐渡國,廢黜順德上皇的兒子仲恭天皇,另立後堀河天皇。鎌倉幕府走出東國,開始正式干涉朝政。
後嵯峨天皇時期,先是讓位給兒子後深草天皇,後來又逼迫後深草天皇讓位給弟弟龜山天皇。這幾乎是當年崇德天皇和後白河天皇的翻版。在龜山天皇去世之後,果然也因為皇位的歸屬產生了內訌,朝廷中分成兩派,一派支持後深草天皇的子孫,一派支持龜山天皇的子孫,雙方明爭暗鬥爭奪皇位。鎌倉幕府從中調停,和稀泥,定了兩派輪流擔任天皇的規矩,同時也規定,一派出任天皇,那麼另一派就當太上皇,開院政。這樣輪流坐江山的方式,讓矛盾被隱藏了六十年。
到了後醍醐天皇繼位,他年輕力強,不願受太上皇的挾制,於是宣布親政,破壞了鎌倉幕府當年調停的條款,引起了幕府的不滿和警惕。後醍醐天皇也積極籌備倒幕工作,試圖從幕府手中收回大權。1331年第一次倒幕因為被告發而失敗,被捕後遭到廢黜,流放到了隱岐島。
自從兩次擊退蒙古入侵之後,鎌倉幕府因為財政崩潰無力給予戰爭中的功臣封賞,遭到了武士們的不滿。不滿不斷發酵,到此時已經是暗流涌動。1333年,在倒幕派的協助下,後醍醐天皇從隱岐島逃回日本,在伯耆國發動了第二次倒幕運動。這一次,鎌倉幕府派來鎮壓的大將足利高氏都背叛了幕府,投奔了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戰敗崩潰。足利高氏改名足利尊氏。後醍醐天皇成功倒幕後,廢黜了幕府將軍,廢黜了院政體制,廢黜了關白攝政,改為天皇獨裁製度。這讓參與倒幕的武士們十分失望。北條氏的餘黨趁機在關東作亂。足利尊氏利用前往關東平定叛亂的機會,在關東掀起反旗,反對後醍醐天皇。戰敗後,足利尊氏流亡九州,得到了九州武士的支持,反攻成功,逼迫後醍醐天皇讓位,開設幕府建立了室町幕府。
後醍醐天皇后來逃到吉野另立了朝廷,日本進入南北朝時代。
南北朝時代北朝是被室町幕府足利氏擁立的天皇,正統性不足,甚至足利氏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棄之如履,需要的時候又翻出來再次擁立,所以幾乎沒有權威,只能仰仗室町幕府的支持。
後光嚴天皇打算讓位的時候,特別徵求足利義滿的意見。後來在足利義滿的支持下,才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後圓融天皇。因為後圓融天皇是足利義滿擁立的天皇,所以足利義滿的權力遠遠超出了後圓融天皇。後圓融天皇壓力很大,皇后生下兒子後小松天皇時,後圓融天皇居然懷疑她和足利義滿通姦而痛揍了她;而後圓融天皇又以為另一個妃子和足利義滿通姦而逼迫她出家。足利義滿對此也十分疑惑,不知所謂,跟關白商議後,讓大臣前去詢問緣由。結果後圓融天皇以為足利義滿要廢黜自己,便剖腹自殺未遂,嚇得足利義滿連忙進宮一番安慰。也就是這樣,日本天皇的權威掃地,幾乎片縷不存。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代是巔峰。此時,北朝已經完全凌駕於南朝之上,所以南朝選擇了臣服,交出神器。日本再度統一。足利義滿甚至在接受明朝的冊封為日本國王,對明朝的國書中也自稱日本國王。1467年,室町幕府因為繼承人問題爆發了應仁之亂,大名們分成東西兩派內訌,宣告戰國時代到來。而軍隊在京都的反覆拉鋸戰,嚴重破壞了京都及附近地區。皇室及貴族們在全國的領地、莊園相繼被大名們掠奪,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困難。戰爭又使得皇宮被燒毀,天皇甚至不得不常年寄宿在幕府將軍家裡避難。天皇去世了無力下葬,新天皇無法舉行登基大典,天皇只能靠賣字畫為生。戰國時期的日本天皇凄慘無比。直到織田信長進京,豐臣秀吉時代才好轉。
德川幕府建立之後,因為天皇曾經受過豐臣秀吉很多好處,與豐臣家較為親密,於是被迫讓位。
而德川幕府因為自成體系,對皇室並不十分尊重,有很大的壓力。曾經發生紫衣事件,為了緩解皇室的財政狀況,天皇下令允許一些給皇室捐款的僧侶穿著紫衣。而德川幕府以幕府有專門針對僧侶的法度為由,宣布天皇的允許無效。這件事極大的傷害了皇室的顏面。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代是德川幕府鼎盛時期,他曾經派自己的乳母進京面見天皇,這讓天皇感到十分難堪,最終導致了後水尾天皇的退位。之後為了不讓德川家血統進入皇室血脈,日本皇室還禁止已經擔任天皇的女性天皇出嫁,也不許德川家嫁進來的女子生育皇子。德川幕府時期,桃園天皇在位,有個叫竹內式部的人,主張神儒合一,鼓吹尊王思想。桃園天皇也前去聽他講課。他講天皇才是日本的至高領導者,但是人們卻只知道將軍,這是天皇和公卿們德行不夠的緣故,所以天皇和公卿應該學習朱熹的思想,自然得到人民的擁護,天下歸心,王政復古。桃園天皇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而公卿子弟們也都鼓吹王政復古,希望像後醍醐天皇一樣建武中興。這個苗頭被幕府發現之後,幕府流放了竹內式部,處罰了大量涉案公卿,警告了天皇。
光格天皇是旁支過繼來繼承大統的,因此想給生父加上太上皇的尊號,為此產生了尊號事件。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多次,比如宋代的濮議之爭,比如明代的大禮議等等。日本也一樣有這樣的問題。當時德川家嫡系絕嗣,從旁系一橋家過繼來德川家齊擔任將軍。幕府家老擔心給光格天皇生父加太上皇尊號,會使得將軍給自己的生父加尊號,因此極力反對。為此天皇不得不處罰了提議的公卿,同時將軍家也同意給天皇生父增加經濟待遇作為妥協。以德川幕府為例,天皇一直都只是德川家的工具,需要的時候拉出來蓋個章、主持個儀式,不需要的時候一腳踢開,不高興的時候還會削減一下本就少得可憐的生活費。整個德川幕府時期,天皇在明面上和幕府杠上,沒簽將軍讓簽的東西,也只有一次。不過那一次就要了德川家的命。
推薦閱讀:
※日本幕末時期最強劍客是誰?最強劍術是什麼?
※如何理解日本文化中的「粋」?
※明治《苗字必稱令》後,平民能使用原來貴族,藩主的苗字嗎?
※日本人如何看待大河劇?
※日本戰國有哪些被高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