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在中國的發展如何?


中國搖滾從來就沒有商業標準,而商業標準包含了對樂隊形象的要求、演奏技術的要求、詞曲創作的要求、樂器音色的要求、錄音縮混的要求、唱片封套內頁設計的要求、舞美的要求、多長時間必須要出新唱片的要求、品牌代言的要求、接受採訪時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的要求等等等等,而國外的大牌樂隊無一例外是全部符合這些要求的,包括主張反商業的那些樂隊,其實都是符合這些商業標準的,口號怎麼喊,公司不管,但你的東西出來就一定要有質量,因為你的音樂是要賣給別人聽的,是要給公司和你自己賺錢的,不是自己瞎搗鼓出來自己聽完樂呵一下就完事的~~

缺少商業標準的制衡,導致了99%的中國搖滾都是鬧劇,是不好好學習的混子們的擋箭牌,而舞台上充斥的是這麼一群牛鬼蛇神,被大眾排斥的機率就更高,進入主流被更多人接受的難度就更是成倍增加~~

之前提到的商業標準的各方面要求其實都是有著各自領域的專人在做,一個樂隊的走紅是一大幫人努力的成果,而我們只看到國外樂隊的歌很牛逼,高呼樂隊牛逼,卻不知道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在起作用,成百上千人的專業態度才造就出一個樂壇神話,反觀中國有這種產業鏈條么?連個正八經的唱片製作人都沒有,拿什麼去跟國外拼?

流行和搖滾只要一天還被擺在對立面上去對待,中國搖滾一天都好不了,別罵流行,流行至少有質量標準,流行至少明確受眾群,流行至少回報大於付出,流行至少還有顏值,中國搖滾有什麼?少干那些吃不著葡萄嫌葡萄酸的事~~

----------------------------------------

我不知道回答問題的那些個人,有幾個人是玩過樂隊的?有幾個人是唱片公司的?有幾個人是演出場地/排練室負責人的?有幾個人是經營樂器商店的?有幾個人是從事過跟搖滾樂相關的工作的?他們的回答是否理科中?是否有親身體驗作為干貨?如果以上都沒有,他們憑什麼對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一個行當評頭品足?

@大浪

政客惹普通人厭這個基本是共識,但是你說的那些事情,又只能是政客才能有話語權去解決,他們願不願意馬上解決是他們的事,但他們有這個能力,搖滾樂隊有么?搖滾樂門檻一點也不低,單是一個Paul Gilbert 就能虐得全體中國吉他手爬不起來,對任何音樂風格來說,掌握音樂語言就能玩好音樂,可音樂語言不等於反叛,不等於不學無術,你非要認為搖滾樂門檻低,我也只能承認中國搖滾門檻是夠低,這個的確算共識~~


我覺得我一點都rock不起來,我們的人民也rock不起來


當腦濁樂隊說解散的微博被轉發到三千條的時候,我已經在感嘆,哇居然超過三位數啦。然後默默看看微博熱點,韓星的隨便一張自拍也轉發過萬。

好吧。不會好了。

當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我又看到了那幾隻樂隊。就是之前在各種樓盤組織的音樂節都是同樣陣容。謝老濕,萬青,痛仰,大反,後海大煞筆,好妹妹。

好吧,不會好了。

當我去現場看演出,售票小哥一再跟我說這個香港的樂隊真的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當我進去的時候發現直到演出結束,發現其實真不錯,但台下不到三十個觀眾。我一直在算他們樂隊六個成員,拿著這不知道有沒有一千塊錢的門票,怎麼分賬。

好吧,不會好了。

記得有一次張懸參加了一個搖滾音樂節。粉粉們很積極啊,一早霸佔了前排,用!報!紙!在!地!上!盤!腿!坐!了!一!天!還用眼珠子去瞪pogo撞到了他們的人,並在其他樂隊演出時捂住了耳朵。那天恰好另一個音樂節請了蘇打綠,聽說打粉與現場樂迷打架打得很開心。

好吧,就醬紫嘛,不會好了。


現在的搖滾樂在中國只是剛剛興起,很多年輕人參與搖滾熱愛搖滾,但是整個搖滾市場並不正規,並沒有良好的發展起來。各大音樂節也舉辦的亂七八糟,是,每個音樂節都很熱鬧,大家都很high,但是各種事故也不斷出現,這主要原因還在主辦方不職業,有些樂手確實也很傻逼。

單純說音樂作品的話,李志,萬青都很不錯。但是好的作品也不多,有些樂隊有些名氣之後就不再有新的好歌曲出現了。(此處不黑逃跑計劃等知名搖滾樂隊)。

最後引一下李志在微博上吐槽音樂節的內容:

1. 搖滾樂的精神是什麼?自由平等博愛熱情??一萬個人有一萬個說法。這些都扯淡,涉及到錢,所有行業都一樣,四個字:契約精神。主辦方要執行宣傳上說的每個字。觀眾要遵守購票前主辦方給出的規則。樂隊按照和主辦方的合約辦事。有問題找律師。有苦衷長記性。

2. 隨便拉一個金融公司,或者軟體公司的團隊來做音樂節都會比現在好狠多。但是你們又會說這不純粹。那麼,在你自己一副逼樣的時候,你到底要什麼。或者,你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嗎?所以永遠熱淚盈眶你媽逼吧。拍點照片發發微博朋友圈吐吐槽得了。你不會在乎搖滾樂的死活的,別裝了。

3. 總之音樂節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因為有時效性,所以比一般社會項目更難。你指望這些排練都遲到,電話動不動關機停機,喝起酒來什麼都不管,有疑問不找律師只想拳打腳踢的二貨搞出什麼?用郭德綱的話說就是「門檻太低,從業人員太雜」,說幾個樂隊名字,會三個和弦,紋個身就行了。永遠年輕你媽逼。

4. 中國的音樂節不多,多的是總唱那幾首歌,編曲都不換,台詞造型千篇一律的樂隊。如果每年出十個萬青,這幫孫子都得去掃大街(因為大部份樂手歌手沒有其他謀生的技能,連給電腦裝個系統都滿頭大汗)

5. 在國外看過狠多大牌演唱會和音樂節,我經常留意他們從售票到檢票到散場的各類細節。試圖把一些東西引進到我的演出中,可困難重重。我相信國內大音樂節的組織者能力比我更強,思考比我更多,可為什麼還總是怨聲載道?有一種說法是「你無法滿足那些不盡義務的人的權利」。我還沒有想通,所以也沒有辦法。

6. 就我參加的為數不多的音樂節而言,留下美好印象的只有三個:07年雪山音樂節;三次西湖音樂節;13年沽源音樂節。其他的大多只能用劣質廟會來形容。毀掉音樂節的前三名是:1傻逼體制(不講道理);2傻逼觀眾(沒有可以制約的辦法);3傻逼主辦方(眼高手低)。樂隊的正面或反面作用其實微乎其微。

7. 我狠少參加音樂節是因為價格狠高。價格狠高是因為:1在國內一線城市,我的專場票房狠容易超過25萬。2除了錢,我在音樂節找不到其他快樂。找不到快樂的原因是:1狠少有主辦方把音樂放在第一位。2我狠慢熱,一個小時遠遠不夠。3燈光音響狠難控制(雖然會帶調音師和燈光師)。4組織的混亂容易讓我背黑鍋。

8. 我希望每個音樂節都能越辦越好(順利、賺錢),因為這是推廣真唱和現場的最好辦法。在唱片死了的時代,只有更多的人摘掉耳機買起門票,我們從業者才會有錢。目前的混亂不只是因為主辦方的能力和態度,而是由場地內所有人共同造成的。當然,還有該死的中國制度。

那些「趣事」:

1. 某音樂節。我自己買票,提前一天抵達,自己安頓好自己的住宿。然後電話給某一直和我聯繫的工作人員(和他談了合約、價格、行程),問:什麼時候調音。對方沉默幾秒鐘曰:您哪位。答:劉德華。

2. 某音樂節。上場前主辦方說投資人失蹤了,讓我先演,錢一定會給我。答「沒錢不演」。幾分鐘以後說,領導已經在找錢了,演完就有錢。答「沒錢不演」。幾分鐘之後說,錢已經在路上了,先演吧。答「沒錢不演」。一分鐘以後錢送來了。

3. 某音樂節。早上九點抵達場地,在休息室等了12個小時被告知,只能演三首。

4. 某音樂節。演出前一天我想去場地看看,了解了解情況,被告知工作證只能演出當天使用。於是我和鼓手買了兩張票進了場。

5. 某音樂節。我們被告知只能唱三首歌,面對失控的觀眾,靈機一動,呼籲大家去附近酒吧看我們演出。演出還沒開始,警察告知不能演。再靈機一動,承諾日後做個免費專場以示歉意。一年後實現了承諾,耗資十萬有餘。可是這些錯和我有關係嗎?

6. 某音樂節。主辦方未能按合約支付演出費,拒絕演出,臨時在附近酒吧做免費演出。不料被人說我「臨時加價未遂,導致拒演」,說我「得理不饒人」,說我「忘恩負義」??,最可恨的是,面對現場觀眾質疑,主辦方居然說音樂節改在酒吧演了。

7. 某音樂節。我們被安排在第一個出場,不料大雨,舞台電源故障,我們準時在酒店等啊等。延遲了一個多小時才開始演出,觀眾那個罵哦,說什麼「你媽逼不是吹牛逼說演出都準時的咩?!」,演完了那個歡呼哦,面對這些二逼,我他媽找誰說理去。

8. 某音樂節。主辦方某工作人員(我朋友)要了三萬回扣。

9. 某年某場合。偶遇某大牌音樂節領導,曰「逼仔,今年來XX音樂節吧,給你上主舞台!」。呵呵,心想,我狠紅你不知道咩?你們音樂節那些國內樂隊哪個專場的票房和人數能超過我?呵呵呵。

10. 某音樂節。我們的酬勞是500元(食宿自理),三個人來回車票是612元。

11. 某音樂節。上場前主辦方和我說「時間有限只能唱20分鐘」,演了一會又告訴我「按正常時間演」,過了會又說「時間充裕,想怎麼演就怎麼演」,五分鐘之後說「李老師你可以下場了」。我呵呵呵呵。

所以,別說我這個戲子不理解主辦方,不尊重觀眾。在我不長的藝術人生裡,又有幾次得到你們的理解和寬容呢。演的不好就喊退票,演的好也沒見你多給錢啊。所以別和我扯什麼理想熱血青春哥們了,我們之間就是一張合約的事。


章子怡都發展成果兒了,唱搖滾的在中國還不牛逼嗎?還想怎麼樣…


三表哥的回答早已切中要害,一擊必殺了,來補充一下。

不管你現在能看到多少國搖樂隊層出不窮,或許在民間某些樂隊也有眾多粉絲,但是主流文化並不認可搖滾樂。記得2012倫敦奧運會閉幕式,MUSE樂隊表演完奧運會主題曲,主持人說:「不管你喜不喜歡這首歌,這就是奧運會的主題曲,這首歌比不上我們的《我和你》朗朗上口……」作為大繆斯的鐵粉當時我就不願意了,後來仔細一想這話說的也沒什麼不妥,這就是現狀呀,代表了我國社會主流對搖滾樂的態度,認為搖滾樂較為浮誇和不端正,不適宜出現在嚴肅場合,吉他都要彈到頭上去了,你們怎麼這麼不嚴肅( ̄+ー ̄)這可是奧運會啊~另一方面我國的音樂還是很重視傳唱度的,每個人都能哼上不止一兩句,即為成功的作品,導致了另類的樂隊始終打不開市場,蝦米上每個樂隊試聽量Top1一定是抒情歌曲……

沒有一片好地,再使勁兒也長不出奇葩。另外國搖也不太那麼爭氣呀,圈子亂是真的,好作品少也是真的,題材較局限還是真的,我可以接受你亂,但是不能接受野心和慾望遠大於才華和認真還在亂。

最後我實在欣賞不來左小祖咒和謝天笑,你們能不能告訴我他兩除了頭髮長還有什麼可取之處?

更新一下。

剛才看到騰訊的封面人物專欄《大張偉:再唱搖滾我就三結果——改行、自殺、神經病》

完美得回答了這個問題。摘錄一部分。

「我覺得在中國做不了朋克。

現在GREEN DAY的演出有時候還會因為什麼不高興就砸琴、罵街,他們歌詞里本身就有髒話,但中國大眾也很難接受一個歌手有髒話,宣洩憤怒,質疑社會所有問題,或者很直接地泡姑娘,搖滾樂的歌詞里沒有那麼多「你真美」,直接就是「你不喜歡我,你就是多餘的」,都是這種態度,所以它不適合中國大部分人的審美。」

「國內音樂真正萎靡的原因是在於從業者音樂素質低得令人髮指。」

」你要說《我是歌手》,來一堆山裡的,唱歌比鄧紫棋唱的高太多了,嗓子好是好歌手,但是他真的不是一個好藝人,好藝人是獨一無二的,崔健沒有人能代替,羅大佑沒有人能代替,朴樹沒有人能代替,我,中國沒有人像我這樣,當然是我不能跟人家相提並論哈,我是缺的,因為我抄襲了。「

大張偉:再唱搖滾我就仨結果――改行、自殺、神經病

PS.當然對於抄襲得如此理直氣壯的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惘聞 二手玫瑰 這2個樂隊倒是挺有意思的 也希望他們能越來越好


發展的挺好。

-----------------------------------------------------------------

『這個不叫搖滾!』

『這個侮辱搖滾!』

『偽搖?』

『那都是流行音樂好不?』

『唉,你不懂搖滾...』

』唉,中國無搖滾!『

戚戚然,一聲嘆,WHERE IS MY ROCK HOMETOWN?

』二炮!快點過來切蘿蔔!『

』欸!好叻!!"


曾經我是搖滾年論壇的忠實成員,那是06到07年的時候,也是論壇的巔峰時期,論壇里文藝范兒十足,都是有夢想的叛逆青年。

時代背景造就了那個時期的搖滾年,06年豬肉還沒漲價,大家過的風調雨順,閑雜時間多了就會不滿足於現在的平靜,但是知識的不充裕不能發泄我內心的野獸。剛好綠日樂隊的《美國白痴》橫空出世,一鳴驚人。我愛上了綠日樂隊,也愛上了搖滾音樂。

在這種機緣巧合下於是我發現了搖滾年,和大家討論搖滾,討論王小波,討論愛情,討論現世,討論仇恨,討論迷笛音樂節,大家都相信搖滾不死,樂此不疲。

但是,,,,07年忽然豬肉漲價了。我還在讀大學,5元在07年上半年有葷素還加個雞腿的時候,下半年只有素菜了,我沒有那麼多閑暇的精力逛論壇了,我開始想著用怎麼樣的方式賺外快,應付考試,陪女友。。。

有一天我想起搖滾年的時候,它已經被封了。。。

貌似09年還是10年我再搜搖滾年,發現又可以進了!驚喜!高興!

看看搖滾年的現狀,留言很多的帖子依然是07年左右的,,,失望,傷心。

大家可能都因為07年的物價上漲而為生活奔波去了吧……

僅以此來紀念我曾經有過的搖滾精神。。。


我認為中國沒有搖滾樂


搖滾在中國屬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算是個爹不親娘不愛的倒霉孩子,用官方的話叫做由於沒有傳統的普世意義而逐漸被忽視。

但是,即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它依然在堅定而緩慢的成長著,儘管偶爾還退個兩三步。

在這個社會中湧現出了越來越多「文不能測字,武不能防身的董二千先生」(當然也包括我),他們需要一個宣洩、釋放和找回自己(哪怕只有短短一會兒)的出口,對於他們來說,最安全,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搖滾,我記得某期的《看天下vista》中記錄一群廣州的搖滾青年們,他們在一幢廢樓中每天練習著自己的夢想,不為牟利,就是為了玩。

所以說,搖滾在中國雖然沒有太適合它的土壤,但是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總有人需要它,並且依賴它,只不過這部分人越來越少罷了。

搖滾在中國,短期不見成效,但仍然有希望


發展不暢不因為沒有土壤 而是沒有作品

其實我沒覺得發展不暢 挺通暢的 還想怎麼著

伍的斯托克?

假設2015年 無論是地下還是地上的樂隊出了五張質量極高可以成為經典的搖滾樂專輯

然後他們再一起做一次演出

那2015年就會被稱為搖滾年 搖滾自94年以來中國搖滾樂的第二春

所以搖滾樂發展好不好完全取決於音樂和音樂家 跟國家沒關係


不怎麼樣了。


李志的還不錯。


中國搖滾怎麼就不行了,我怎麼覺得蒸蒸日上呢

我有這種信念只因為一個樂隊:萬能青年旅店


什麼時候ACDC能來中國了再討論這個問題


我倒覺得挺好的

連汪峰都變成大明星了 選秀節目唱個搖滾就能得第一(但是我挺喜歡梁博 不喜歡的是第二季那個假梁博) 這不是挺接地氣了嘛


那天聽了草莓音樂節的表演 感覺完全hi不起來 和朋友討論結論如下

搖滾樂是有意義的

搖滾樂是用來對抗the big的

搖滾樂一定要喊出內心真實的情感

在那天沒有感受到

現在大家都去搞文藝小清新騙妹子了嗎

音樂人缺乏一種表達的技巧 表達的慾望更缺乏表達的勇氣

所以中國的搖滾樂真不怎麼樣


我從一個愛聽歌的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說一說我的認識。

我開蒙音樂是我爸拿回來的一盤Beyond。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地走上了這條聽搖滾的路。雖然中途也聽過周杰倫、王力宏、蘇打綠,但如今還是回到了重金屬的懷抱。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聽中國搖滾音樂人自己的作品。我更喜歡品味他們通過搖滾樂所想表達的那個時代的社會現狀以及青年思想。

以下是我對題主問題的作答。

中國搖滾從八九十年代火爆一時到如今百花齊放,其發展經歷了很曲折的過程。影響其進程的,是音樂人的裹腹問題。

94紅磡是中國搖滾史上避不開的里程碑。魔岩三傑和唐朝,代表大陸搖滾在香港掀起熱潮。

我在聽那個時代的音樂多多少少存在這些膜拜的心情。單從歌詞上講,能聽出音樂人對自己的經歷、想法、閱歷的解讀。如果那種黃金狀態能延續下來,也許當今搖滾樂壇會呈現不一樣的風情。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張楚死了,何勇瘋了,竇唯成仙了」,張炬走了,硬骨頭崔健的作品也少了。

(那句「張楚死了,何勇瘋了,竇唯成仙了」是在形容他們仨哥們兒曾經比較拮据、困難甚至有些尷尬的生活狀況。)

其實細細回想,那個時代擺在大家面前的就那麼幾個人。他們走了,後繼的也是曇花一現,譬如:鮑家街43號(北京北京,到了北京才聽明白),指南針(回來,繞樑三日還很勵志),輪迴樂隊(烽火揚州路,老牌洗腦神曲)等。

總的來說,當標杆式的人物逐漸離開的時候,這個市場逐漸變小了。

互聯網不發達,受眾不多、新生力量機會過少,這碗飯也越來越難吃。

但也有很不錯的典範。分為地上地下。

地上就是鄭鈞、許巍、汪峰。常拿獎,常在觀眾面前出現,還有機會上晚會。

地下就是二手玫瑰、扭曲機器、痛仰(好巧他們都是99年)等等。堅持二字無他。

再之後,地下也走回了地上。

隨著互聯網進步,音樂類媒體及網站的增多,音樂比賽的增多,一步步把搖滾——這一音樂類型帶回到人們的視野。

而且在這一階段,網路發達讓更多國外樂團為人熟知,讓更多音樂風格走進大陸。

旋死(其實這才是我的菜),雷鬼,後搖等等,音樂人的音樂也更高端大氣上檔次,有的甚至直接一嘴外國話(這類我比較反感。好吧其實好聽的除外)。

同時,音樂節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出現了。

迷笛,草莓等大型音樂節以及各類小型音樂節層出不窮。

中國搖滾樂壇簡直迎來新的春天。音樂人的盈利渠道多了,演出機會多了,受眾多了,讓熱愛音樂的人看到了只要努力就能讓自己的音樂夢想繼續開放的希望。校園內的樂隊也越來越多,音樂類社團的豐富讓更多的熱愛音樂年輕人找到的歸宿。打個廣告,在我們學校,北理工,三家音樂類社團連續兩年舉辦了北湖音樂節,不僅有校內樂隊,還能有高校搖滾組織的支持,這種活動對音樂熱情的激發其效果可見一斑。

但不是不存在問題。

譬如:你在音樂節上看到的名字都是重複的。

譬如:花錢買歌的聽眾還是少數。

譬如:你去音樂節是喜歡音樂還是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很時尚?流行文化來得快去得快,未來又走向哪裡呢。

譬如:音樂真的沒有八九十年代更為深刻更有內涵了。也就是傳統搖滾精神的淡化或泛化。這也許是文化趨於流行所導致的無法避免的結果。

接下來引用一段百度百科關於搖滾精神的說明。

關於「搖滾精神和 「搖滾思想」:多數搖滾樂愛好者喜歡將搖滾描述為一種精神,然而關於這種精神究竟是什麼感覺卻眾說紛紜。顯然,搖滾樂隊們創作搖滾樂時,並不是先有了」搖滾精神「這一共識再進行創作;而瀚海般的搖滾音樂里,涵蓋的各種思想恐怕也難以一言概之。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搖滾精神大概有:

青年自主意識(包括對社會的反思或者反叛,基於其激烈程度不同);

愛與和平(無政府主義通常也與之聯繫在一起);

反宗教(在歐美等有宗教背景的國家);

享樂主義或者縱慾主義(以80年代的硬搖滾--流行金屬--AOR時期為代表);

悲觀主義與虛無主義(以黑金屬和厄運金屬為代表)。

這些思想並不統一,有時甚至相互矛盾,因此搖滾精神實際上並不是一種提綱、教條式的精神思想,而是建立在各個獨立的樂隊和具體的作品之上。例如,我們可以確定地說,在The Beatles的《Getting Better》和同時期的The Rolling Stones的《Sympathy For The Devil》兩首歌間,其精神就是完全不同的。而更大的差異,如The Beatles與Black Sabbath兩支樂隊之間的差異,就顯然更不可能用一個籠統的搖滾精神來理解。

人們關於搖滾的普遍印象:流行的穿著,激進的思想,頹廢的態度……可能都是一些偏見。搖滾不只是另類,搖滾也不只是流行,搖滾不是長發、皮衣、吉他加架子鼓,搖滾更不只是一個大喊大叫的沙嗓子!

我視為瑰寶的:

青年自主意識。

愛與和平。

希望搖滾在大陸能走出自己的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希望更多的人愛聽旋律死亡。推薦霜凍前夜。推薦戰場原妖精。

歡迎討論、指正。我對行業了解得少,還望手下留情。

補充:Beyond我不認為算中國搖滾。因為它的生長環境是還未回歸的香港。那是國際范。


看到國搖我就屁顛兒的進來了

先容我吐個草

媽蛋這兩年會唱歌的都想玩搖滾什麼心態 不說自己是搖滾青年都不好意思上選秀鬧!哪!樣!

娘娘腔就不要硬上了行不行 行!不!行!妖精帝國不是你想學想學就能學好伐 打著搖滾玩流行的滾出這個圈行!不!行 !

出去裝文青的能不能多聽幾個樂隊再來大談特談謝謝 不要整天beyond mayday的行!不!行!

好了平復一下情緒

國搖不缺好樂隊 重點是14億人口做了分母什麼都渣了 聽的比較多的就腦濁霜凍還散了

這兩年國搖特火 身邊人都開始秀非常六加一 選秀唱什麼他們學什麼 逃跑計劃於是被玩爛了

說到底還是浮躁吧 用流行的心態聽搖滾 出去生怕逼格低

音樂節去過一次就夠了 這特么是把妹節吧 而且不管聽誰都要甩頭真的大丈夫?


推薦閱讀:

搖滾、金屬樂在中國的前景?
如何看待西方音樂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各種嘗試?
如何會喜歡上死亡重金屬這種風格?
竇唯中後期的作品可以歸類到後搖這個類型中嗎?
中國有哪些優秀的黑金屬樂隊或廠牌?

TAG:音樂 | 搖滾樂 | 中國搖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