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一個軍團的大小範圍是多少?

凱撒至屋大維時代


我給補充一個更早期的

古羅馬軍隊編製傳承有序

前740年第一任王羅慕洛時代,拉丁人和薩賓人,2個部落,10個胞族,100個氏族。1個3300人軍團,騎兵300人,校尉3人,步兵3000人,校尉3人。

第五任王伊達拉人王塔克文征服羅馬,希臘化,將三大部落合併,分為四個部落區30個小區,30個胞族,300個氏族。胞族大會 。3個3300人軍團(希臘式重裝長矛步兵)

前540年第六任王塞爾維,建立城內4個、城外16個部落區。建立百人隊大會。總票數193(201)票,20100人。騎兵2000人,護衛600人,重裝步兵12000人,輕裝步兵5000人,工匠200人一共4個軍團。王200騎兵護衛600護衛步兵 。2個4500人軍團為46歲以上,負責留守,每個,騎兵300人,希臘式長矛重裝步兵3000人(無胸鎧配長矛1000人),輕裝步兵1200人(長矛500人)。 2個5000人軍團為17到45歲,負責野戰,每個,騎兵600人,希臘式長矛重裝步兵3000人(無胸鎧配長矛1000人),輕裝步兵1300人(長矛500人),工匠100人。 8萬壯丁(含奴隸和依附民),1萬老兵,1萬精兵,也就是一般只動用八分之一。40萬人口,也就是大概20萬成年人

第一等級的居民有財產10萬阿司(阿司為古羅馬的貨幣單位,一阿司約重0.3359公斤純銅)以上,提供80個重裝步兵百人隊和18(20)個騎兵百人隊(由國庫出錢1萬阿斯為貴族老爺買馬方便逃跑,由剩女寡婦出錢2千阿斯替貴族老爺養馬)和禁衛軍6個和工匠2個,共108個百人隊;第二等級的居民約有財產7.5 萬阿司,提供次重裝步兵百人隊20個;第三等級居民的財產約5 萬阿司,提供次重裝步兵20個百人隊;第四等級的財產約為2.5 萬阿司,提供輕裝步兵20個百人隊;第五等級的財產為1.1 萬阿司,提供30個輕裝步兵百人隊和號手2個(2萬人,每個百人隊一個號手)。貧困無產的公民不列等級,只出一個非戰鬥性的百人隊(不能當正式的戰鬥兵,後來也有了服兵役的權利,充當輕裝步兵)。共計193 (201)個百人隊,第一等級居優勢。 第一等級最為富有,他們配有騎兵武裝和重裝步兵武裝。重裝步兵在作戰時以矛和劍為進攻武器,以頭盔(銅製或皮製)、圓盾、脛甲及胸鎧為防護武器;第二等級的公民兵則無胸鎧和銅製圓盾(只有長圓形木盾),其它武器裝備與第一等級相似;第三等級與第二等級接近,但沒有脛甲;第四、五等級擔任輕裝步兵,其武器裝備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只有一支矛和2支標槍,後者則只帶有投石器或弓箭。

拉丁人和薩賓人推翻伊達拉人統治,建立共和制,形成5大氏族,5個軍團,5個同盟軍團

前479年,與伊達拉人維艾城開戰

前477年,五大氏族最大的法比烏斯氏族1個軍團在克瑞墨拉中埋伏全軍覆沒,只剩4個

前459年,戶籍登記,11萬7319男丁

前390年,2個胞族為主的希臘式重裝軍團被高盧入侵全殲後,半個軍團的輕裝步兵解散脫離羅馬,只剩1個半

在中世紀,西班牙巴塞羅納附近,出產一種迦太蘭傭兵。他們穿輕甲,拿小盾,使用長矛和兩支標槍,是一種多用途輕步兵。 這種類型部隊我所知道最早的作戰記錄,是前330年亞歷山大遠征波斯的高加米拉之戰,東部與亞歷山大對陣的是5000大夏騎兵,亞歷山大一開始引誘部分波斯騎兵向西先糾纏住,然後自己帥同伴騎兵向東,引誘大夏騎兵向東,等波斯中門大開後回馬向西。這時負責糾纏和幹掉大夏騎兵的,就是一群尾隨在馬其頓輔助騎兵後面的、使用標槍和長矛的輕步兵,他們成功的完成了任務。 更早的羅馬在早期的王政時代前578年,軍隊完全希臘化,第四等級就是這樣一支使用長矛和兩隻標槍的輕步兵,負責配合羅馬原本就不多的騎兵對抗敵人騎兵,後來進入共和早期,平民與貴族對立,大量逃散,導致輕步兵不足,最後在公元前390年,純希臘式長矛重步兵2個青年軍團被入侵的高盧散兵包了餃子,羅馬城被洗劫,貴族遭受重大損失,羅馬才開始進入貴族對平民妥協的時代和軍事大擴展期,使用長矛和兩隻標槍的輕步兵被提拔為主力,由貴族妥協借貸高盧式盾牌短劍頭盔武裝成重步兵,所以羅馬重步兵才有了使用標槍的傳統。 再就是漢尼拔入侵羅馬的坎尼之戰,漢尼拔用一群兩人騎一匹馬的輕騎兵包抄到羅馬軍後面,輕步兵下馬,騎兵纏住羅馬騎兵,輕步兵發起攻擊,擊敗了企圖逃跑的羅馬騎兵,完成了封堵口袋的任務。十幾年後的扎馬之戰,羅馬將軍西庇阿也用同樣的戰術,招募努米底亞人兩人騎一匹馬的輕騎兵,包了漢尼拔的餃子。 凱撒征服高盧之初,與日耳曼人交戰,日耳曼人也是使用兩人騎一匹馬的輕騎兵對付凱撒的盟友高盧騎兵。之後高盧人反叛,凱撒就僱傭日耳曼人,給他們更好的馬,從而打敗了高盧騎兵。 之後凱撒又用類似的騎兵加步兵戰術,在法薩盧斯擊敗了龐培的騎兵。之後這種部隊被羅馬龜甲盾陣標槍重步兵給淘汰出歷史,變成了傭兵。

前387年,25個部落區

前380年,高盧化過渡期,總票數102票,102個百人隊,51個中隊。騎兵300人(騎兵 Equites5個中隊 10個30人百人隊共300人),重裝步兵3600人(無胸鎧長矛標槍重裝步兵Hastati 15個120人中隊共1800人,有胸鎧長矛重裝步兵Principes 10個120人中隊共1200人,有胸鎧長矛重裝步兵Triarii 10個60人中隊共600人),輕裝步兵1400人(標槍輕裝步兵Leves 5個120人中隊共600人,輔助少年Accensi 1個中隊200人,長矛輕裝步兵Rorarii 5個120人中隊共600人),之後人數補滿,一共2個5100人軍團。

前360年 高盧化,新增高盧盔甲、高盧劍盾、高盧中隊化的2個5300人軍團。騎兵300人,重裝步兵3400人(無胸鎧配劍盾1600人,有胸鎧配劍盾1200人,有胸鎧長矛重裝步兵600人),輕裝步兵1600人。

前332年,29個部落區

前320年 薩莫奈化,重步兵配標槍。2個老年軍團,騎兵300人,重裝步兵3000人(無胸鎧1200人,有胸鎧1200人,長矛600人),輕裝步兵1200人。 4個壯年軍團,騎兵300人,重裝步兵3400人(無胸鎧配標槍1600人,有胸鎧配標槍1200人,長矛600人),輕裝步兵1600人。個人認為此時軍團應該已經沒有長矛兵這個古老的兵種了,當年前390~380年只是因為當時的未成年人幾年來長期學的就是長矛方陣作戰,才保留了一批這種兵種,新的未成年人則轉而學習高盧戰術,等到這最後一批長矛兵45~60歲老去後,長矛兵這個兵種也就相應的消失了

共和初期,公民兵自備武裝,戰時出征,戰後解甲歸田。到公元前5 世紀末4 世紀初,羅馬統帥卡米盧斯進行了一次軍事改革,在圍攻維艾的軍隊中實行軍餉制,之前打贏了戰利品歸元老院分配、打輸了自認倒霉,現在因為戰事太多,很多人已經滿足了20次服役,於是元老院開徵稅,願意留下來打持久戰圍城的,可以獲得軍餉。之後羅馬城被高盧人洗劫後,卡米盧斯更是提出公民兵出征時,可從國家獲得借貸的軍餉、給養和規格統一的武器裝備,以戰利品還債,從而保證了前三列的兵員數量可以齊裝滿員。早期共和時期,羅馬軍隊以公民兵為主,同盟軍隊為輔。軍隊編製(自下而上)為:百人隊 (Centuria) ——中隊 (Maniple) ——大隊 (Cohort) ——軍團 (Legion) 。中隊為其基本的戰術組織(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連),每個中隊由2 個百人隊組成(百人隊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排),百人隊人數初為100 人,後因擴張稀釋,將人數減少到60-80 人,但百人隊這個名稱仍舊保留下來。大隊(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營),由450-570 人組成,其中有120-160 名少年兵Velites,還有相同數量的青年兵Hastati和壯年兵Principes,以及60-80 名成年兵Triarii,再加一隊30人的騎兵 Equites 。但大隊里的騎兵很少與大隊一同作戰,而是聯合組成較大的騎兵隊伍。一個軍團由10個大隊組成(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一個師),約有4500 -5000名士兵,其中有300 名騎兵。 此外還對軍團的體製作了變動,以新的三列隊法代替舊的密集方式。即根據士兵的年齡和戰鬥經驗,將重裝步兵排為三列:第一列是最年輕者,經驗不多,為" 矛兵Hastati" ;第二列是成年戰士,富有經驗,為主力兵Principes;第三列是老年士兵,身經百戰,為後備兵Triarii。各隊之間間隔距離為4 排,每列10個連隊,各連隊戰士數目不等。前兩列連隊各有120名重裝步兵,第三列各有60名重裝步兵。後來,每個連隊又分成兩個百人團隊,每團60或30人。作戰時,以連隊為戰鬥單位,以百人團隊為小的戰鬥組織。除上述三列重裝步兵外,每個百人團還配有20名輕裝步兵,每一軍團配有300 名騎兵,由10個30人的騎兵小隊組成。此制一直延續到馬略軍事改革時止。

共和時期,每個軍團配有一個聯合軍團(同盟軍隊),聯合軍團有騎兵600 人,其組織體制與羅馬軍團的組織體制基本相同。古羅馬軍團和聯合軍團合起來相當於現在的一個軍,有9000- 10000 人,其中騎兵900 人。   共和時期,兩名執政官統率的軍隊包括羅馬軍團和聯合軍團。兩個古羅馬軍團加上兩個聯合軍團組成一個野戰軍,稱為執政官統率的集團軍,由兩名執政官當中的一名指揮。每個執政官統率的集團軍通常有18000-20000 人,其正面戰線寬約2500米;整個集團軍戰鬥編隊佔地約60萬平方米,大約3 倍於同樣規模的古希臘方陣隊形。   戰事出現時,公民兵被緊急徵召。以卡皮托林山崗上升起的紅旗為信號,公民兵見信號後立即集結在城郊,準備奔赴前線。戰鬥中,羅馬軍團以方陣為其戰鬥隊形,縱深8 個行列,其中最前面為精銳兵,兩側配有騎兵,前面為輕裝步兵的散兵線。

羅馬人民居住地被劃分為21個部落,前387年25個,前332年29個,前318年31個,公元前241 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羅馬貴族立即進行百人團大會改革,上述情況發生變化,此時,羅馬已發展為35個部落,為適應羅馬向海外擴張的新形勢,羅馬在每個部落中的5 個等級里各出2 個百人團,第一個等級仍有18個騎兵百人團(由婚齡剩女和寡婦出錢買馬),此外,手工業者和吹奏者出4 個百人團,無產者出1 個,共373 個百人團(35×u65301X×2 +18+4 +1),使第一等級在百人團大會中的優勢地位被打破,每個等級擁有基本相等的投票權,利於緩和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增強軍隊的戰鬥力。   羅馬規定:年齡為17歲至45歲的公民須在野戰軍中服役;45歲至60歲的公民則在戰時做守衛後方的工作。每個男性公民在上述年齡段都必須服兵役,不得逃避,違者予以嚴懲,甚至被賣為奴隸。只有參加過20次遠征的步兵和10次遠征的騎兵方可免服兵役。

前292年,26萬1321男丁

前240年 徹底去希臘化長矛兵。總票數373票,373個百人隊,3萬人。騎兵18隊1200人,重裝步兵210隊16000人,輕裝步兵加號兵140隊11000人,一共7個軍團(加上赤貧者、商人、奴隸、罪犯、打手、官吏,最大動員力為28個軍團,60到70萬人口,並以每年3個軍團的新成年人遞增),2個軍團為46歲以上,負責留守,2個軍團為17到45歲,負責野戰。 3個老年軍團,每個軍團,沒有騎兵,重裝步兵30隊2400人(無胸鎧有標槍800人,有胸鎧有標槍1600人),輕裝步兵20隊加25號兵1600人。 4個4300人壯年軍團,每個軍團,騎兵4隊300人,重裝步兵30隊2400人(無胸鎧有標槍800人,有胸鎧有標槍1600人),輕裝步兵20隊加25號兵1600 人

此圖最後一段有誤,所以才寫此文對其進行梳理,也就是前240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羅馬軍隊才是王政時代後期的1.5倍而已,人口則已經是3倍,羅馬就已經統領了大半個義大利加部分西西里。

公元前225年,泰拉蒙戰役,羅馬征服山南高盧(Cisapline Gaul),統一義大利半島。

馬略改革後取消了輕步兵、騎兵和武器差別,人數提高到6000多,分為10個大隊,第一大隊人數是其他大隊的近兩倍,所以實際上形成11個大隊。可以如 弗拉維烏斯·韋格蒂烏斯·雷納圖斯《 兵法簡述 (論軍事) 卷二 》前6後5,也可以在開闊地以6強5弱相間排列,1、1、3、5、8、10大隊較強,2、4、6、7、9大隊較弱。交換時,弱的大隊的中隊先交換,然後才強的大隊的中隊交換。這裡說的是馬略軍改後的羅馬軍團。第1大隊的兩個營似乎充當著軍團大陣時矛或盾的角色,而另一翼的第8、10大隊的兩個營則充當著相反的角色。

Cohort I:由精英部隊組成。直接由百夫長中軍銜最高、最受尊敬的第一Pilus指揮。

Cohort II:包括部分較弱的部隊,以及最新的部隊

Cohort III:沒有特別的編製

Cohort IV:四支較弱大隊之一

Cohort V:沒有特別的編製

Cohort VI:由「最好的年輕人」組成

Cohort VII:另一個較弱大隊,並且此大隊有較多的沒有經驗的新兵

Cohort VIII:擁有「被選擇的部隊」

Cohort IX:同 Cohort VII

Cohort X:由「優秀部隊」組成

羅馬軍團的基本人員編製如下:

Contubernium:(共帳小隊)擁有8個人

Centuria:(百人隊)由十個共帳小隊組成,一共82人(百夫長、旗手、兩個押隊的憲兵),由百夫長負責指揮

Cohorts:(步兵大隊)包括6個百人隊,共492名戰鬥人員(不包括軍官)。另外第一大隊擁有雙倍兵力,並且僅有5個百人隊。也就是9個492人大隊和1個820人大隊,共5248人。

Legio:(軍團)包括10個步兵大隊。除此之外,每一個軍團都有一個4個小隊120人的Alae(騎兵單位)被稱為Eques Legionis,這支騎兵部隊永久性的附屬於軍團,被交付與類似偵察與傳信之類的任務。共5368人。

Legatus Augusti元首使臣,早期叫 proconsul 代執政官,由退役 執政官(consul)擔任,通常管理數個軍團的行省,如凱撒、龐培、克拉蘇都是管理10個軍團的行省。通常配1個quaestor財務官和3個pro praetore管理5個軍團的行省。

quaestor財務官,其實是元首使臣的副手,遠高於Legatus Legionis,也可以單獨管理兩個軍團的次要行省。

legatus pro praetore代理欽差使臣,其實是元首使臣的副手,遠高於Legatus Legionis,也可以單獨管理兩個軍團的次要行省。

Legatus Legionis撫軍使臣,管理一個軍團,也可擔任legatus pro praetore代理欽差使臣,管理一個軍團的小行省。

Tribuni Militum,軍尉,它起源於組成羅馬的三部落(tribus) ——羅慕奈斯部 (Ramnes) 、 盧斯瑞斯部 (Luceres) 和梯提斯部 (Tities) 。在三部落時代,每個部落各自派出 1 人,做為早期 3000 人軍團的軍尉。到波里比阿時期,每個軍團的軍尉已經由 3 名增至 6 名, 在這之後的幾個世紀中,軍尉的人數一直沒有變化。 為了防止權利上的混亂和衝突,按慣例,各軍團的 6名軍尉輪流擔任 2 個月的常規職務 。李維也曾記載過 這樣的例子 , 第 2 軍團的軍尉 富爾維烏斯(M.Fulvius.Nobilior)在他的 2 個月任期里解散了軍團。

羅馬的500人騎兵,是30人1隊,18隊,千人騎兵,是18隊30加8隊60人盟軍騎兵


一般來說1個Legion有6到8個Cohort,每個Cohort又分為2個青年Century、2個成年Century、1到2個壯年Century。每個Legion下屬的Cohort數量可以通過觀察First Legion Cohort或者Eagle Cohort百夫長手裡的軍團鷹旗上裝飾的圓圈數量得出。每個Cohort配置1個分隊的輔助騎兵約60到80名,實戰中騎兵往往被集中起來使用。

也就是說,每個Legion理論上最多能有6400名重裝步兵,640名輔助騎兵或軍團騎兵,一般平均是3600到4000名重裝步兵,400到600名軍團騎兵。但是由於SPQR歷史上部署在高盧、日耳曼、不列顛尼亞等地的軍團戰事頻繁,部隊減員很大,如尤里烏斯.愷撒在56BC將第10軍團部署在高盧時,該軍團約有4000到5000名軍團步兵,但當49BC愷撒渡過盧比孔河返回羅馬時,忠誠的第10軍團剩下的兵力不足2000人。


這個時間段是很有意思的,正好是從馬略軍事改革後公民職業軍團向帝國固定軍團過渡的時間

首先凱撒時期是正好處於馬略軍事改革後的時代,在馬略改革之前,羅馬實行的是徵兵制,但在公元前2世紀末期,朱古達戰爭中,曾經擊敗過漢尼拔的羅馬軍團卻接連吃了敗仗,公元前108年,馬略以打贏朱古達戰爭為承諾,當選執政官,元老院允許馬略進行新的徵兵。當時小農經濟破產,羅馬公民失去了土地而流浪到各大城市,成為城市中的無產者,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力自備武器和糧草,所以失去了當兵的條件,在公民兵兵源枯竭的情況下,馬略取消了徵兵制,宣布「任何公民都可以作為志願兵參加軍隊」,武器裝備由國家提供。公民服役年限為16年,可領取固定的薪餉作為補貼,服役期滿的老兵可以從國家那裡領取一塊地作為養老保障。

在以募兵製取代徵兵制後,軍團在編製和排兵布陣上發生了改變。馬略以聯隊制代替了中隊制,在中隊和軍團之間設立了大隊的編製。整個軍團由10個大隊組成,一個大隊包括3個中隊,一個中隊下轄2個百人隊,一個百人隊有100人,軍團人數由此擴大到6000人。軍團中沒有專設中隊長和大隊長,百夫長要負責基本的軍事行動。一個軍團中的60個百夫長權利按順序排列,第一大隊第一中隊的第一百夫長被稱為「首席百夫長」,是軍團中地位最高的百夫長,在軍團指揮部被殲滅的情況下,由他來負責指揮軍團的行動。

過去羅馬軍團中分為騎兵、重步兵和輕裝步兵,按財產來劃分,根據年齡和武器裝備將重步兵分為三個作戰隊列。改革後軍團的兵種界限被取消,騎兵由同盟者提供,或者直接從當地的部落僱傭和徵召,不再編入羅馬軍團。作戰隊列仍是三列陣,但由統一配備裝備的6000名重步兵組成,沒有年齡和武器的差異。

募兵製取代徵兵制後,士兵成為職業軍人,遠離務農和經商,殺戮成為他們唯一的使命,軍餉和戰利品是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部隊統帥成為國家成為他們的效忠對象,羅馬逐漸進入軍閥時代。也就有了凱撒、龐培和克拉蘇組成的「前三巨頭聯盟」和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組成的「後三巨頭聯盟」。他們掌控羅馬的基礎就是這些龐大的職業軍團。

在內戰結束後,屋大維的軍隊加上安東尼的軍隊共計60個軍團和數量無法估算的非義大利人同盟軍和400艘戰艦。到公元前15年,奧古斯都共裁掉了30多個軍團,只保留了28個軍團,這28個軍團的編製和番號就被固定下來,後期數量雖有改變,但依舊維持在30個左右。早期的帝國時代,一個軍團分為10個大隊,每個大隊分為6個百人隊,每個百人隊為80人。到了1世紀下半葉,第一大隊擴充到800人,由5個百人隊組成,但是每個軍團附帶一支120人的騎兵,這樣一個軍團約有5500人。

公元前23年,因為一次刺殺,屋大維決定加強自己的衛戍部隊建設,建立一支禁衛軍。剛建立的禁衛軍包括9個大隊,大約4500人。三個駐紮在羅馬,六個分散在周邊城市。此外,他還建立了三個城市步兵大隊。到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禁衛軍逐漸擴編為9個大隊,到了公元二世紀到三世紀,固定在了10個大隊,每個大隊的人數不能確認,可能有500人。3世紀早期升至1000人,甚至1500人。

在羅馬軍隊的編製中,除了公民組成的軍團和由義大利-羅馬本土兵源組成的禁衛軍,還有來自各個行省徵募的輔助部隊。他們的主體是沒有羅馬公民權的居民,服役期為25年,服役期滿可以獲得羅馬公民權。從布匿戰爭以後,羅馬人就開始使用各地的特色兵種,如地中海-克里特弓箭手,努米底亞輕騎兵。這些特色兵種被編入輔助部隊,單獨組成一個大隊。而在公元前2世紀後期,馬略改革中提到的那樣,在軍團中取消騎兵,像漢尼拔那樣直接在作戰地區徵集騎兵。在內戰中,凱撒就擁有一支由高盧人和日耳曼人組成的專業輕騎兵。到了帝國早期,騎兵以團為單位,每團大約為500人,分為16個騎兵分隊,到了1世紀末期,又出現了配合重步兵作戰的1000人騎兵團,分為24個騎兵分隊,每個分隊由一個十夫長統領。輔助部隊中的搭配通常是:6到10個步兵百人隊搭配120或240名騎兵。這種組合既可以巡邏,也可以獨立作戰。在重大戰事中,輔助部隊通常配合羅馬軍團一起行動,但軍團和輔助部隊的搭配不是固定的。由於缺乏騎兵和弓箭手,羅馬軍團往往無法像輔助部隊那樣獨立戰鬥,而輔助部隊是可以獨立形成一個作戰單位的。而兩者由於裝備上的接近,所以在影視劇中,我們印象中在邊境與蠻族作戰的羅馬軍人其實是輔助部隊。在圖拉真立功柱上的20場戰鬥中,輔助部隊參加了19次,其中12次是沒有羅馬軍團配合的。

到了後期,由於組織形式逐漸向軍團靠攏,為了躲避嚴酷的軍團訓練,有的公民士兵往往會選擇參加輔助部隊。(純手打)


基本上大致是這樣的吧。


不得不說樓上答案都有問題。薩莫奈戰爭到馬略改革,羅馬軍團是4500人,包含1200名主力兵Principes,1200名槍兵Hastati和600三線兵Triarii。前兩種重步兵配備短劍,最後一種配備長矛。另外軍團還有1200名輕步兵Velite和300名公民騎兵。每種重步兵都分為20個百人隊,各出兩個百人隊組成中隊。

馬略改革後取消了輕步兵,騎兵和武器差別,人數提高到6000,分為10個大隊,大多數觀點認為其中第一大隊人數是其他大隊兩倍。


馬改前2500馬改後12000左右 帝改的不清楚了


一個滿員的羅馬軍團總共有6000人,分為10個大隊,60個百人隊。


3000—25000


推薦閱讀:

如果現在的瑞典挪威丹麥合併成立斯堪的納維亞王國,在全球算是一個什麼實力的國家?
為什麼古希臘諸城邦沒能像古羅馬一樣軍事擴張成為持續時間較長的大帝國?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能從歐洲影響到中國?
北歐的那些民族是如何文明化的?10世紀之前的維京人,何時放棄劫掠的生活建立起穩定的國家?希望詳細解答?
德意志各邦國 1848 年革命失敗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TAG:歷史 | 軍事 | 軍事研究 | 歐洲歷史 | 羅馬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