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女生的職業規劃?

回家還是繼續呆在hz?


1、先說一下做判斷的三個層次。分別是基於常識的層次,基於邏輯的層次和基於價值觀的層次。說明如下:

(1)我想買一個電子設備,以便看電影辦公玩遊戲。那麼我判斷自己要買的是電腦,而不是步步高點讀機。這是基於常識的判斷。

(2)那麼,我買iPad還是筆記本呢,我的需求是辦公遊戲和電影,我很喜歡iPad,而且iPad看電影玩遊戲更爽,但我的需求之一是辦公,這點iPad滿足起來就非常勉強,但筆記本對於這三項需求都能很好的滿足,那還是買筆記本吧。這就是基於邏輯的判斷。根據事實、需求去判斷和做決定。

(3)如果買筆記本,那是買聯想呢,還是買dell?我比較愛國,支持國產,所以買聯想,或者我認為國產的質量可能不太靠譜,我決定買dell。這就是基於價值觀的判斷。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主觀感受去做判斷。

2、基於邏輯的判斷是理性的、是客觀和有事實根據的、是相對穩定的。比如上海的房價比武漢高,比如筆記本比iPad更適合辦公。

基於價值觀的判斷,是主觀的、感性的、不穩定的。好惡感是會隨時間而變化的,好比開始時你討厭一個人,後來你竟然發現自己慢慢愛上她了,在好比一年前我們所堅持的一些原則、想法,先現在看起來那些想法卻比較不成熟甚至幼稚。所以,基於主觀的、價值觀的判斷是不穩定的。

人們往往比較偏好於做基於價值觀的判斷,因為這使我們自己感到一時很「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自身價值觀的成長變化,我們發現自己曾經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比如很多初中迷戀網遊中途輟學外出打工的孩子。

所以,當我們在一些重大選擇面前,要儘可能多做基於邏輯和事實的判斷,儘可能的少做基於價值觀的判斷,是很有益處的。而對於生活中的事情,比如買衣服呀,旅遊呀等等,都可以隨自己的心意,做做基於價值觀的判斷可能更合適。

3、再來根據你的實際情況說一下。我摘抄你的部分內容。

(1)離開杭州的原因是不肯吃苦,吃不慣6塊錢的盒飯,缺乏經營生活的能力。

回:這是你的經歷,是事實,是基於邏輯的判斷,由於基於邏輯的判斷是相對穩定的,那麼,你去上海讀研幾年後去杭州工作,如果沒有巨大的外界作用,那你很可能還是吃不慣盒飯,缺乏經營生活的能力。

(2)武漢離家近,父母容易照顧,房價不高,考編製容易。

回:這是基於邏輯的判斷。

(3)個人對武漢這個城市不了解。

回:這很大程度上可認為是基於價值觀的判斷。

(4)上海某211師範高校排名靠前,可以學到更多。

回: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價值觀的判斷,華中師範能學的也不少。

(5)沿海城市,就業機會多。

回:基於邏輯的判斷。但要知道,在上海正規中小學找個帶編製的工作,你懂的。

(6)杭州乾淨漂亮,有感情,很熟悉。

回:這是基於價值觀的判斷。每個地方呆久了都會有感情,我也是。

(7)上海杭州房價高,父母離的遠,照顧不易,買房不易。

回:這是基於邏輯的判斷。

(8)不在杭州,心有不甘。

回:這是基於價值觀的判斷。

(9)高中成績比我差的人,也在這個學校讀研,心裡有道坎。

回:這是基於價值觀的判斷。

4、總結。08屆的,年齡已不大不小,重大選擇前,基於邏輯的判斷要多做,基於價值觀的判斷要多做。


我就是一名普通女生,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拙見,不喜勿噴:

馬曉斐:怎樣進行職業規劃?


普通女生一枚,職業規劃是儘早退休


如果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不管在哪座城市,都一樣的迷茫。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怎樣還養活不了自己,現在想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是啊,你自己可以活成任何模樣,你可以養活自己,但是你也要養活你的父母。

以前覺得一定要出去闖闖掙大錢,那些剛剛畢業在自己家鄉當一名老師,結婚,生子,這樣的人生簡直low爆了好嗎,但是現在想想,挺好的。嗯,就這樣。


我也在杭州,來了幾個月了,工作找了幾輪,都沒有特別滿意的,現在處於嚴重的迷茫期,在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在杭州生存下去,是不是回家裡發展會更好一點,我的潛意識裡應該就是我一個那麼普通的女生,還那麼的學生氣,我真的能在杭州獨當一面,真的活出精彩來嗎。。所以現在我負能量爆棚,這也是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楚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導致的吧!哎。。。


類似問題不是有明確答案了嗎?沒有必要限定普通女生內


推薦閱讀:

女生開豪/好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女生們出門一般包里都帶什麼?
為什麼很多女孩子在4-8歲的時候比男孩子還要野還要有活力,而到10歲以後就逐漸地慢慢地文靜下來了呢?
怎樣跟女生簡潔地解釋三大錯覺中的「我能反殺」?
她說不喜歡我,但是願意試著相處一段時間,這什麼意思啊?

TAG:職業規劃 | 女生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