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文時一定要帶著程度副詞嗎?

例如:

初次見面或網上聊天的時候,一般會說:「高興認識你」 「非常高興認識你」 等,但 「高興認識你」 聽起來就很不妥。但是,我其實也並沒有「很」高興,「非常」 高興。

別人問「你好嗎?」,回答一般是 「我好」 或者 「我好」,但是 「我好」 就很奇怪。

這些程度副詞難道是必須帶著的嗎?我們不能 happy, 只能 very happy 嗎?


我見過一種說法,說漢語中形容詞作謂語的句子,如果不加「很」,就會有一種對比的意味。比如「小明高」,就讓人感覺話沒說完,後面應該還有「小強矮」之類的。說「小明很高」就感覺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感謝邀請。

兩句話的具體情況不同,分開來說。

「很高興認識你。」是翻譯體的客套話,對程度的誇大是約定俗成。傳統說法一般是「幸會」,不用程度副詞。

「我很好。」的說法加程度副詞是因為「好」一詞即可用作形容詞又可用作副詞,在此為了避免歧義(避免別人等你大喘氣之後來個「我好——餓啊!」之類的事情發生)所以加了程度副詞。另外一種做法是加入語氣詞:

「你好嗎?」

「好啊!」


好問題。

好幾天前就看見了,但一直沒敢答。

一來珠玉在前,我這板兒磚就有點不好意思拿出來了。二來雖說這個問題個人琢磨過很久,也琢磨出來一個算是答案的東西,但因為這個推測之前都沒見有人提出來過(也許是沒人去研究這一塊),所以沒底,惟恐見笑於方家。

節前就寫好了一半,但放假期間都沒能找到整塊的時間來寫完,所以一直拖到了節後。罪過罪過。

1.

我的看法是,這個「很」字,在題主給出來的這幾個例子(以及其他類似的語句)中已經不僅僅是程度副詞了。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你走的這些日子,我過得很好。」

「你走的這些日子,我過得挺好。」

「你走的這些日子,我過得還好。」

明顯,這個「好」有程度差異,即是說,「很」字在此處還保有強調程度的功能。

那再看這句:「你走的這些日子,我過得好。」

是不是有點彆扭了?從語法上分析,逗號之前是狀語,逗號之後主謂補都有,是完整的。所以並非是語法不通造成的問題。

開頭我說,這裡的「很」字已不純為程度副詞了,而有了助詞功能,這個助詞功能則是古漢語里「也」字的殘留。

各位都知道,者也乎夫這些在句讀之時都是燈塔型的字,在讀到這些字的時候,基本都是要停頓的,句末長停,句中短停。

「也」字的用法見此:也的解釋|也的意思

要看的是第二點:用於句中錶停頓。

我們試著在古文環境里多找些例子來提高我這個說法的可信度。

先來孔老師的吧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再看下其他的

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

為了和題主所給句子保持一致,我選的都是形容詞作謂語的例子,實際「也」作中頓時,後面也能接動詞。

這些句子哪怕是用現代漢語來說,中間也還是要加個「很」或是「挺」或是類似的詞,各位可以自己翻來試試。

2.

從邏輯重音的角度來看,也能解釋。

「我很好」,這句話的重音一般是放在「很」字上頭,當然不一定是為了強調程度。

我們試著把「很」字去掉,來構建一個對話。

「最近好嗎?」

「我好。」

各位試著念一下,無論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都會很彆扭。

但這個解釋其實更像是把「很」字放進去之後的結果,而非原因。

因此說得少一些,各位自取。


嗯,題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那我們來講個故事好了。

從前有兩個小夥伴,他們是A和B。有一天他們倆也產生了和題主同樣的疑問,於是他們就開始討論了。

A:「很高興認識你」這個句子怎麼有點怪怪的感覺呢?

B:少了點什麼吧。

A:誰很高興?

B:我。

A:沒事你高興個什麼勁?

B:認識你。

A:嗯,好像差不多。

B:來,我們補充一下這個句子「我很高興,因為認識了你」。

A:這樣是不是不太符合我們平時的語言習慣?

B:沒關係,稍作修改好了「因為認識了你,所以我很高興」。

A:嗯,習慣上是順暢了的樣子,但是好像有種太累贅的感覺……

B:嗯嗯,那我們就簡略一點好了「認識你使我很高興」。怎麼樣,是不是很簡練啊哈哈哈?

A:這不還是「很高興」么……

B:我說你就不會把「很」字去了么?這裡去了這個修飾也完全沒問題啊!「認識你使我高興」你看,多簡練,多客觀,沒有程度副詞的修飾就是這麼輕鬆。翻譯成英文就是 nice to meet you 啊,多洋氣。啊哈哈哈哈

A:可是完全沒感覺到高興啊……

B:客套話而已,你還當真了么?你又不是人民幣,為毛我認識你就要高興啊摔!

A:那客套話也要有點誠意吧,起碼要表現出你高興啊。

B:很高興認識你……

怎麼樣?現在題主是不是覺得「很高興認識你」、「非常高興認識你」這種表達方式也沒那麼難以接受了?

再來看看「你好嗎?」

A:「你好嗎?」這個句子怎也也有點怪怪的感覺呢?咦,我為什麼要說「也」?

B:也少了點什麼吧?我也控制不住地就說出來了……

A:這個「好」算怎麼回事啊?怎麼樣才算好啊?

B:我也不知道。

完畢。

這樣會被打的吧XD 重新來一遍好了。

A:這個「好」算怎麼回事啊?怎麼樣才算好啊?

B:我猜應該是問過得怎麼樣吧,譬如有沒有什麼倒霉事發生什麼的。

A:所以這句話該怎麼補充?

B:我覺得應該是「艾瑪,你還沒死啊?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差點讓你掛掉的事情啊?沒有?那真是太可惜了!那你覺得生活怎麼樣?好不好啊?」

A:這樣問會被打死的吧……

B:那就改成「近況如何?」好了。

A:這樣不會顯得有點書面化么?就不能更口語一點?

B:「最近怎麼樣?」

A:還能更簡單一點么?

B:你好嗎?

題主現在有沒有覺得舒服一點?但實際上以上都是錯覺!我們可以試試其他方法。

A:你好嗎?

B:好!這麼回答連「我」字都省了有沒有!

A:但是進行這種對話鐵定找不到妹子吧……

B:……艾瑪,你還沒死啊?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差點讓你掛掉的事情啊?沒有?太可惜了,那你覺得生活怎麼樣?好不好啊?

所以說其實不是使用中文時一定要帶著程度副詞,而僅僅是在這種省略了大量信息的句式中,使用程度副詞能使語言顯得不那麼突兀而已。至於為什麼程度副詞能夠達到這種效果,我也不知道啊……╮(╯_╰)╭

PS:以上都是我胡扯的,可信度基本為零,我還是再邀請兩個嚴肅認真的知友來回答吧XD


我也發現這個問題。尤其在需要用詞比較嚴謹的時候,比如說今天股票市場上漲但上漲不多,在中文裡就很難表達。與大漲微漲相對,我會說有所上漲,總之前面要用一個詞次來修飾。這真是中文表達的一個問題,怪不得說中國人有時候愛走極端,非此即彼。(嗯,胡亂聯想)


我是來補充@曹夢迪 的答案的。

有些離題,請輕拍。

楊葵《主謂賓與定狀補》:

有本法國小說《要短句,親愛的》,書名這句話,是作者的母親對女兒寫作的教導與叮囑。後來女兒果然成了優秀作家,多部著作在著名的伽里瑪出版社出版,得過費米娜獎。

這些年常見有人提倡「寫短句」,但是仔細考察提倡者的初衷,注重點乃是行文風格,覺得短句更古典,而長句太西化。我做編輯時也常勸作者「寫短句」,但我可夠不著行文風格這麼高端的問題,我想的很基礎:句子短了不容易犯錯誤。即使有錯誤也容易發現,進而便於改正。我們這些讀中文系的人知道,漢語語法極其複雜,句子寫長了,想要主謂賓、定狀補各行其是,需要很多技巧,一不小心就會磕磕絆絆,漏洞百出。所以,句子長短不是問題,我從不偏好短句,甚至讀翻譯小說時,經常覺得一些西式長句澎湃有力,心生羨慕;問題在於,長句並非如我這般笨人可以寫好的,您沒那金剛鑽,就甭攬這瓷器活兒為好。

寫短句,就是要多一些主謂賓,少一些定狀補;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副詞連詞;多平鋪直敘,少抒情強調。比如這樣的句子:「必須牢固樹立群眾意識,始終情牽人民,心繫群眾,全面反映民思、民盼,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係」,因為有太多副詞,顯得咋咋呼呼,虛頭巴腦。如果把副詞都去掉,就變成:「牢固樹立群眾意識,情牽人民,心繫群眾,反映民思、民盼,協助黨和政府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係」,誠懇多了,也舒服很多。你一定看出來了,這樣的句式必然出自什麼「紅頭文件」,確實如此。你看,從寫作角度也可以探討「紅頭文件」是如何逐步失去其誠信的。盡忙活副詞了,動詞名詞反被沖淡了,就好像很多官員主要在忙活一個態度,務實部分必然被忽略不少。

退一步說,即便要以副詞彰顯氣勢,也是人家「紅頭文件」的追求,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就甭追求這個了,因為從寫作上說,這是病。

不顧自身條件妄追氣勢,是一種常見寫作病。歷史上有不少檄文流傳至今,大多是這一病症的典型。舊時檄文多是文人狂抖精神,假想自己剛吞了豹子膽,代梟雄發聲,無奈自身本無縛雞之力,硬充氣勢,外強中乾之態畢露無遺。唐朝的駱賓王做過不少官家幕僚,寫過不止一篇檄文,是個檄文專業戶,但是你看那篇著名的討武則天檄文,「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複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直似狐假虎威,乍看渾身奓著毛,細看沒幾兩肉的小身子骨兒,虛假空洞,還是狐狸的氣勢,跟老虎沒關係。

前不久讀徐梵澄先生論寫作,也提到氣勢。他說,「文章達到極致的時候,是連氣勢也不當有的。」我想到的是個人讀《毛選》的感受。毛文向以氣勢恢宏著稱,我也喜歡,但我不認為它是最好的文章。最好的文章什麼樣?順順溜溜讀完了,根本沒意識到文章有多好就讀完了,回頭一想,寫得真好啊!這個叫真好。更何況,毛那樣的個人素質,也真不是一般人好攀比吧,這氣勢就別追了。

多用主謂賓,少用定狀補,固然平實可喜,也極易流於平淡,這也是實情。就像阿城名篇《孩子王》里學生王福的作文:「我家沒有表,我起來了,我穿衣服,我洗臉,我去伙房打飯,我吃了飯,洗了碗,我拿了書包,我沒有表,我走了多久,山有霧,我到學校,我坐下,上課。」這當然不是好文章,但我覺得針對病入膏肓的那部分寫作者,不妨回到如此主謂賓基礎訓練。孫過庭《書譜》論書法,「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還說「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王福這作文,就是初學平正,很多寫作病人缺乏「初學」,直奔「險絕」去了。從險絕開始,大概繞遍五大洲四大洋,也難「復歸平正」。

最後我要摘錄孫犁《荷花澱》中的句子來結尾:「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乾淨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裡跳躍著。」你看這樣的文字,多是主謂賓,很少定狀補;看似樸實平淡,實則鮮活跳動生機盎然;不知不覺讀完,自然體會到結結實實的氣勢,真是好。假如您不自詡天才的話,不妨從寫短句開始練起,多用主謂賓,少用定狀補。


殘障的蘇式中文/白話文:

某人是xx的/某人很xx/某人xx--是xx的,聽著就不像正常人說話;很xx,不憑空加個很、非常,就沒法說話了,聽上去話沒說完。

有所xx--只有動語能用"有所"來填補語句缺位

The man is strong 傳統語言翻譯:其人壯 蘇式中文/白話文:...

由於這種蘇式白話文的自身腦殘缺陷,傳統中文用也字的表達被拉來作對比時,也字甚至就被翻譯扭曲篡改硬扣上原本就有形容詞的意思,捏造說傳統中文就有這種腦殘趨勢。

--以上是惡毒攻擊"新社會"優越性


話說我有個朋友叫高興,「姓高名興」。我跟別人初次見面說「高興認識你」,跟我完全沒關係啊。。。


高興和好其實和不高興和不好都是正常的表示程度的詞。

樓主的疑問其實可以用"認識你是高興的"這樣回答。只是有點不符合平時的用語習慣而已。

其實如果用0到10表達。中間是5的話。我們可以把好看成7不好看成3。那當我們需要表達2、4、6、9、10我們就需要用還好、很好、十分不好、非常好這樣的辭彙表達。


推薦閱讀:

「最……之一」的用法正確嗎?為什麼?
多重複句,可以不斷地疊加嗎?在中文裡面不算語法錯誤?
漢字之間有無必要引入空格以方便斷句?
原始漢語(Proto-Chinese)從原始漢藏語分出以後,由SOV到SVO的語序變化是怎麼出現的?
「有+動詞」表過去式符合現代漢語語法嗎?

TAG:語言 | 漢語 | 語法 | 現代漢語 | 漢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