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只「打天下」而不「坐江山」的人物?


-

太多了。

隨便舉兩人。

一、

魏晉南北朝,南朝「梁」蕭衍皇帝手下,貌美名將陳慶之,領七千薄兵北伐,竟在神奇的短時間內,統一中國北方大部。是歷史上,用最少兵力,平定最大疆域的名將,名列中國歷史第一名。

功成身退。

陳慶之的故事,田中芳樹寫過小說「奔流」,很值一讀,當然,小說有虛構的成份,但我真心以為,再偉大的作家,如椽之筆的田中芳樹,也寫不出陳慶之北伐過程的神話性。

有興趣的人,請在網上查找「陳慶之」三字。

原諒我的筆拙,短短百字,寫不來他的偉業。

二、

中國現代,孫中山一次一次革命失敗,死傷同志無數,面臨了彈盡援絕,無以為繼的地步。他困居東京,上門來了一個湖南長沙的留日背景的中學教員。此人名為黃興。

兩人長談,黃興終於勸服孫文,莫再執著沿海一帶起事,廣東一帶,清狗防備異久,不如在中國的心臟地帶另起爐灶,就是黃興的視見,才有了「同盟會」的組成,將全國的反清力量集結,孫文不再只是依賴自己客家、廣東、美日背景的「興中會」,而是放眼中國全境全局。

也是黃興的長袖善舞,他一人獨闖虎穴,竟說服了數百年幫派的湖南「哥老會」首領「馬福益」,竟讓偌大的幫會頭子,把整個會黨交給黃興指揮,也因為有黃興的拼博,有他的運籌維握,有他的整體中國觀,才有之後突然爆發在長江中游的武昌起義。

要知道,武昌起義,離廣州黃花崗慘敗,不到一年。

沒有黃興打死不退,敗了又起的恐怖脾性,沒有他,中華民國豈能在1911年成立?

黃興最重要的,就是「戰略眼光」,至少在清末民初,全中國無人能比。他在日本讀書時,為了學習軍事,自掏腰包,延請日本教官教他行伍之道。他為自己養成了太多特殊能力,尤其是「清冷看世局」的戰略眼光,在困局中,不被熱血沖昏頭,也不被失敗奪去志氣的能力,老實說,中華民國建國早期,無一人能及。

史上最棒的一個例子,武昌起義打到一半,袁世凱領旨而來,和舊屬馮國璋,憑著裝備嚴實的新軍,把東拼西湊的起義軍,從武昌,一路打退到漢口去了。

大局不妙,作為起義軍總司令的黃興,此時,竟然脫離戰場而去,世人皆以為他貪生怕死,其實,他是趕赴上海,迎接孫文歸國,發動十七省代表開會。讓中華民國在艱難中成立。這個大天才,明白時代的不同,要推翻滿清,不能執著於戰場一隅,更要利用政治、外交力量,感恩上蒼有好生之德,讓中華民族有此等人才降世,省去多少戰火?

中華民國推翻滿清,有起義革命,卻沒有大部隊打上幾年血腥內戰,終究沒有血流成河。

現今多少世人荒謬以為,中華民國成立,竟是袁世凱一人之功。再是可悲不過。

沒有黃興,就沒有民族國家的重生。

黃興非常固執,鬧革命如此,和平時代,他也能預見未來的災禍,只可惜,說服他人太難,也是因此,建國僅數年,孫文籌辦中華革命黨的舉措黃興不同意,但為了國家安定,他沒有堅持己見,反而選擇了急流涌退,甚至轉往美國,為國家未來,另謀它路。

孫文知道黃興退讓心意,兩人分手時,留下詩句給他:「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

說實話,黃興若要取孫文而代之,豈是難事?

泱泱黃興,偉哉風骨。

三、

說結論吧,中國有太多「打天下,不坐天下」的偉人。

就在我們眼前,翻開史書,比比皆是,豈只是陳慶之、黃興二人而已?

只可惜,現代道德教育已成支微末流了,再不被重視。

在價值觀扭曲的時代中,這樣的崇高德性人物,又非大權在握,終將只能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

這個時代,崇拜的,是袁世凱。

黃興,那不過是倒塌的價值觀下,無人聞問的過眼雲煙。

-


范蠡幫助越王勾踐忍辱20年一舉滅吳,之後功成身退,大家想必都知道。蒲松齡有對聯,「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竟然沒有人回答「王與馬,共天下」 嗎!東晉逃到建康建都,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如何在江南士族的勢力下立國?東晉政權的基礎是北方南遷流民和北方士族,那麼怎麼處理他們和江南勢力的關係?這些矛盾非常大,南方直接起兵叛亂的也有幾次。這些都是由宰相王導擺平的,他成功處理了各種矛盾,讓各方勢力妥協,維持了東晉幾十年的穩定,中華文化得以保存。當時的局面非常類似國民黨到台灣的處境。諸位想想如何可以解決吧。

我的選修課老師(田餘慶先生弟子)評價,琅琊王氏乃是中國第一家族,沒有琅琊王氏中國文化已經毀於一旦。

按照田餘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一書,與司馬家共天下的家族先後是:琅琊王氏、高平郗氏、穎川庾氏、譙郡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經歷東晉100年,直至劉裕奪位建立劉宋,開始宋齊梁陳的南朝。後來任東晉宰相的乃是謝安,赫赫有名的謝氏家族,同樣長袖善舞,穩定了東晉政權。其侄謝玄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潰前秦符堅的數十萬大軍,使東晉免於滅國,同時符堅因此大敗而一蹶不振,已經統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混亂,短期內無力再次征伐東晉,歷史走勢完全改變。

王導、謝安、謝玄,此三子皆可認為打天下而不取。當然,他們清楚時局,皇帝只能司馬家做,因為司馬是抗胡的旗幟,名正言順(雖然是篡位),其他人無論王謝、其他北方世族、南方世族,只要奪位,東晉立刻人心渙散,馬上崩潰。同時,以東晉實力和不利地位,北伐根本是無稽之談,但必須要喊口號,否則北方流民會有一種被背叛之感。這種情況同樣和國民黨在台灣的「反攻大陸」形勢一模一樣。

兩晉南北朝歷史因為過於混亂,一直不為人熟知,正因如此,這段承接秦漢和隋唐兩段盛世的歷史才極為有趣。


曹操算嗎?


華盛頓明明是美國第一任總統,怎麼叫打天下而不取?

話說:

1、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奔襲井陘關一舉滅趙,進而逼降齊國,在軍威最盛時拒了蒯通自立為王的謀議,甘願聽漢王劉邦差遣。算不算得天下而不取?

2、曹孟德勇武智略皆備,起于軍卒而擁天子,以安漢室。天下過半歸於大魏,取而代漢如探囊取物。這算不算得天下而未取?

3、桓溫有膽有識,於亂世進行伍,一舉平滅成漢,統一南方。並永鎮西陲,以存晉室,使萬千子民免遭刀兵之禍,為華族保留最後的火種。算不算存天下而不取?

4、李世民隋末隨父起兵與眾英雄逐鹿天下,戰功赫赫,晉封秦王。最後老爹做了天子。算不算得天下而不取?

5、安史之亂,眾將赴命勤王。良將郭子儀平定諸亂,迎聖還朝,於大唐有再造之恩。然其卻謹小慎微,甘為人臣。算不算得天下而不取?

…………

當然,我知道這個答案肯定要被吐槽,某某某不取天下不是因為沒有野心不想取,而是時機未到。

這麼算的話,恕我愚鈍,確實想不出誰打了天下而不取的。

補充:

評論中被質疑。很正常,我知道這樣的結果。

忽然我靈機一動。張無忌算不算打天下不坐天下的主兒?哈哈哈~~


道衍


打天下做天下這種事,直接跟相互的實力水平有關係。到底是「杯酒釋兵權」還是「玄武門之變」,說到底還是要看手上的傢伙硬不硬。

隨便扯一下華盛頓。華盛頓雖然是殖民地軍的總司令,可是手上真正聽自己的兵不是很多。大多數的兵力還是在各個「大地主」的手裡。打仗贏了,華盛頓享有美名。可是華盛頓實際對軍隊的控制力也是有限的。另外在「坐江山」上,華盛頓沒準想坐也坐不住。美國國父們放在美國是英雄,在當初的英國人眼裡,一個個都是戰鬥力滿槽的顛覆份子啊。這群人可不是好惹的,也不會讓華盛頓這個光桿司令在位太久的。另外美國建國初期,各州還抱有很大一部分的「自治」權。當初的美國總統有點像大名割據的日本皇,是個比較尷尬的位子。這和中國古代家國天下的「皇帝」是徹徹底底的兩碼事。

華盛頓確實是個英雄。他打仗的功夫很平庸,但是他的理念就像一把旗幟一樣,引領了美國的獨立步伐。可是旗幟這個東西是有保質期的。國家沒統一的時候,大家需要這樣一把旗幟。國家統一了以後,大家就不需要旗幟了。拿破崙第一次窮途末路的時候,法國內部對「路易十八」怨氣橫生,於是拿破崙逃回去之後輕鬆復辟。等到「國王」被打跑了,資本階級發現自己需要的並不是另一個國王,而是另一種制度的時候,拿破崙兵敗如山倒,徹徹底底的被原本支持他的民眾們拋棄了。


范蠡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攻打越國,然而在檇李(浙江嘉興)之戰中大敗,被擊中腳趾,因傷勢過重,不久死去。吳王闔閭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吳國日夜演練士兵,準備向越國報仇,打算先發制人,再來個檇李大捷。南陽人范蠡力諫: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勾踐不聽范蠡勸諫,執意出兵。范蠡預料此戰凶多吉少。

果然,越國遭遇會稽山大敗。范蠡勸勾踐答應吳國的任何條件以求保全性命,「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而吳王沒有聽伍子胥「今不滅越,後必悔之」的進言,罷兵而歸。

按照吳越雙方議和的條件,越國戰敗過了兩年,越王勾踐將要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奴僕,他想帶文種。范蠡願隨勾踐同行,說:「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且具有敢於擔當的高貴品格。吳王夫差想勸范蠡離開勾踐,到吳國幫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動搖,很坦然說道:「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令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

這是范蠡導演、勾踐出演的一出荒誕劇,演出成功對勾踐的前途起了至關重要的變化。經過此事,吳王被深深地感動,對勾踐動了惻隱之心。而在政治當中,摻入了個人私情,註定夫差的結果是悲慘的。

戰爭之後,越國幾乎跌到谷底,且其在復興之時,要慎之又慎,切不能讓吳國有所察覺。范蠡建議勾踐勸農桑,務積穀,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調內部關係,內親群臣,下義百姓。有人生病,勾踐親自去慰問。有人去世,就親自去辦喪事。對家裡有變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

為了提高軍事力量,范蠡重建國都城。在建城的過程中,范蠡建了兩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而大城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築城牆。這樣就迷惑了夫差。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組織了敢死隊,以最高金額獎勵。為了進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給他最喜好的東西,以討夫差的歡心。還向夫差進獻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公元前476年,伐吳的條件終於成熟了,此時夫差傾全國之力,北上中原爭霸,使國力嚴重消耗,後方空虛,唯獨老弱與太子留守。越國經過近20年的精心準備,國力強大,范蠡建議勾踐立即興兵伐吳。公元前473年,吳軍全線崩潰,吳王夫差逃到姑蘇台上固守,同時派出使者向勾踐乞和,祈望勾踐也能像20年前自己對他那樣寬容,允許保留吳國社稷,而自己也會像當年的勾踐一樣倒過來為之服役。勾踐動搖了,這時范蠡站出來,陳述利弊,平復了勾踐動搖的心態。夫差自殺的時候,想念起伍子胥,認為自己愧對伍子胥,以至於造成如今的結果,遂蒙面自殺。滅吳後,范蠡向勾踐提出了自己隱退的想法。勾踐極力挽留,並威脅他說,如果堅持要走的話,就會殺掉范蠡及其妻子。但范蠡並不動搖,決然地走了。

(後來成了個經商的)

范蠡還告誡文種要知退,說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然而文種不聽。果然,後來勾踐賜文種一劍:「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放個坑兒

張良


因為知乎嗶~的友善度策略,本人已經決定離開知乎,所有答案由@winter 開發的插件"更好的知乎"(wintercn/dog-fucked-zhihu · GitHub)刪除。winter全部的答案的備份可以在https://gist.github.com/wintercn/f3d349fd3daadc9e1bb1 找到


如果不是指君主,黑衣宰相姚廣孝也算一個。身世不詳,民間傳說很神。

曾是僧人,於嵩山寺出家,法號道衍,後來在幫藩王講學時跟隨了朱棣,從此與燕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乃大燕王第一參謀,鼓吹其以勤王之名圖謀造反,並且成功攻下南京,輔佐永樂帝上位。在得到天下後完全不熱衷於權利與財富,散盡黃金予親戚,白天上朝,下班即歸寺廟,保持著一個僧人的生活習慣直至生命的盡頭。

我覺得他和永樂帝的關係很像周總理和太祖。


自古天朝就沒什麼懷有民主觀念的君主(畫外音,這是一片孕育專制的土壤,till now……),除了極少數情況外,題主的假設應只在兩種情況下成立,分別是「打下江山沒坐住(病死,被殺,強迫退位等)」和「受制於輿論暫時不做」,前者,國外的有亞歷山大(病死),阿其拉(精盡人亡或其他意外),織田信長(被殺)。天朝的有後周世宗柴榮(病死,讓趙匡胤撿漏),唐高祖李淵(悲催的被兒子搞掂),但是這類情況隨著專制制度的完善,在封建後期逐步減少,直至消失。

第二類多數都是權奸,著名的有呂后,曹操,司馬懿父子等,這種情況隨著制度完善也越來越少。

下面說下歷史中的異類,也就是題主問得這些神人,首先確定一點,出發點和華盛頓肯定不一樣,最多是出於禮教的約束,而不是民主思想的啟蒙。

首先是周公,著名的典故周公輔成王說的就是這個故事,老叔為侄子收拾天下,等著侄子長大,政權平穩交接,是歷史上的楷模。

第二位是武則天,朝代都改了,大周,但是死後還是留給了李家。

第三個我覺得多爾袞也可以算,基本上滿清的江山很大一部分是他打下來的,但是有個性,為了感情,留給了大嫂和侄子。

還有幾個權臣,如諸葛亮,張居正,霍光等,牽強點也可以算。

樓上說的孫中山其實有些勉強,因為北方基本上都是袁世凱的,孫大炮最多算是個精神領袖,一無錢二無兵三組織混亂(兵都是軍閥的,同盟會本質就是黑社會,跟天地會沒啥區別,後來跟蘇俄學習,加上建軍校,搞武裝,才有了北伐的勝利。),就算不讓位說話能好使嗎?

暫時想到這些,手機上查資料很費事,請大家多指點。


問題相當不明確。打天下的確切含義是什麼?是否統一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本部才叫打下天下?

而坐江山的意思是稱帝還是把持權力?如果是把持權力,那符合題主要求的人必須要求完全的功成身退,幾乎只剩張無忌了。

那麼,統一全中國的某一政治集團,其最高首腦拒絕成為名義上的中國最高統治者的真實事例,幾乎只有,鄧公。

如果打天下的意思只是建立比較穩定的政權,那麼這樣的人太多了,這其中又可以分為兩類:

1.未統一政權的權臣。尤其挾天子的曹操高歡宇文泰之流。

2.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不自信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往往自卑,從而推出一個他們認為德高望重或血統有說服力的人來,如綠林之劉玄、赤眉之劉盆子,甚至項梁所立楚懷王,以及後來紅巾軍初期所立的韓氏父子。


魯仲連


孫中山也算吧


僅楚漢爭霸時期就有韓信和項羽。


劉伯承啊,大牛速來展開


太祖啊,我朝憲法總綱寫明了的,江山是人民的


項羽


曹操


張良,魯仲連,


朱德


推薦閱讀:

名人和人民,究竟誰才是歷史真正的推動者?
如何評價「世界奇蹟」腓特烈二世?
如何評價白起,你認為歷史上誰的為帥才能和他不相上下?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人有很大可能患了阿爾茨海默病,或者像「漸凍人症」這樣罕見的疾病?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