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你有什麼想說的?


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

———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


人性向上發展,是神性。人性向下發展,是動物性。

人作為動物,動物所具有的屬性人都有。貪婪,好色,嫉妒,傲慢等。只不過通常情況下被掩蓋了,或者說被理性控制了。古語有:「存天理,滅人慾」 滅的就是人性中的動物性。觀察人性最直接的方式是:看動物世界。另一個方式是,觀察小孩子。

小孩子「不懂事」,所以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了人性中最本真的東西。

但是人畢竟是人,作為萬物靈長,之所以能區別與動物建造如此宏偉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必須有其特殊之處。歷史之所以發展,就是因為自古以來無數的人都在一天一天地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比昨天更「好」的人。這些「好」是接近神性的,而不是接近動物性的。

人的動物性是揮之不去的,如同呼吸一樣與生俱來,與死俱去。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人性中所有的惡,努力剋制,盡全力保持並發揚人性中的善。所謂知其惡,守其善。

只有站在對人性全貌了解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改善,並且在現實的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在特殊情況下保全自己。

為了人性向好的方向發展,人類作出了不懈努力。比如大部分宗教所做的事情。佛家的清規戒律,菩薩行,三布施,道家無欲無為無我無私等等。

有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部分人一提到自私自利,一提到貪財好色,就說這是人性,似乎披著人性的外衣就可以肆無忌憚毫不顧忌為所欲為,似乎說人性就是說人的壞的屬性,豈不知人性中還有善的一面,如無私奉獻,如任勞任怨,如良善友愛,如鞠躬盡瘁,如披肝瀝膽。

這兩天感動於知乎鹽club的那一群人,是他們的認真和堅持造就了這個好平台。往往,讓一個人熱淚盈眶的東西,無一不是人性中善的方面,你說呢?

而推動世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必然是善的力量。


不要太樂觀 也不要太悲觀


獨立思考就是與自己的人性鬥爭,看透他人的人性,


「沒有什麼可說的。」


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1,人性永遠都是利己的,某些時候的利他其實本質上是真真實實的利己。

2,人性造就了人類輝煌的文明,但是也可能會毀滅掉所有的文明。


看1942


當你和一群人相處時你會發現人性中有好的一面。但當你遠離人群,冷眼旁觀時,你會發現一切只不過是利益驅使。

你說他好,好在哪裡?也無非是你困難時幫幫你忙,做了對你有益的事情。你說他壞,壞在哪裡?不過是你困難時沒有幫你忙反而使壞,做了對你有害的事情。好壞只在於對你或者你們有益與否。


永遠別試圖考驗人性,人性永遠經不起考驗。


試探人性,自討苦吃。


比較支持人性本惡的觀點。舉個簡單的栗子,幾乎每個人小時候總是會因為一些很無理頭的原因去欺負孤立一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同學,那些原因長大後想想都覺得可笑。而隨著人的成長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和外界的引導,人性中所帶的惡會慢慢的消退,人們會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善的一面逐漸表現出來。而有的人難免因為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而在惡的泥塘里越陷越深!


人之初,性本惡。


不要高估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別人會為了利益損害你的可能


看你是怎麼看待人性的哈,一來,是題主自己的人性。第二,就是如何看待他人。其實許多關於人性的問題,就是因為內在與他人反覆交織,才會導致如此複雜的問題。這個題目太複雜,就隨便列舉一下。

第一,人性本惡,這是生物進化的必然

第二,人性可善,這個影響的因素的就廣泛了,像環境啊,自主意識啊等等,但這個一般體現在後期

第三,利益為主,特別是關於自己的切身利益。

。。。。。。

備註,一個人做一輩子好人,難。一個人做一輩子壞人,也難。

一個好人一生只做了一件壞事,人們只會記住他做的壞事,從而對此人謾罵。

一位壞人做了一件好事,人們就會稱頌他,即使他做了一輩子的壞事。

其實這就是人性之一。

人善被人欺,

古人誠,不欺我。


首先頂@吳澤泳,因為我喜歡他的答案,而且我也相信他發的那篇道歉的專欄,開頭只是為了應和@安小桐的答案。

關於人性,我想其實是有兩面,一面是人性,一面是獸性。獸性其實就是那些慾望,是屬於動物本性,見到心儀的異性就會產生性慾(總感覺這個例子不貼切,但是你懂的),餓的到一定程度就會有會不顧一切的去吃東西,當然這些是潛伏在你身體里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當然,可能你會否認你身體中的獸性,因為你不是這樣的。比如你不會像動物一樣見到異性就衝上去亂拱,你不會吃不屬於你的東西,就像有個柳下惠,有一個,「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許衡。這就要引出人性了。這一面就是來抑制住你體內獸性的。這樣你才會與野獸不一樣。但有些東西你不是輕易就能抑制住的。推薦《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個人覺得這裡所講的弱點就是人性之下隱藏的獸性。


人性,是一個行動的概念,而非一個本質的概念。單純的說一個人性惡或是性善是簡直令人無法理解的,人性的善惡體現在每次的選擇和行動之中,並且即使在行動中人性也不是涇渭分明的,總是呈現出一種模糊和混沌的狀態。 將人性的概念固化和簡單化,是很多悲劇的深因。


人性本惡,以快樂為原則。


矛盾


王朔的一篇,其中說「世上都是人,一點都不好」。


推薦閱讀:

剛上班,作為新同事不知道怎樣和同事相處,不想和同事說話,感覺有代溝該怎麼辦?
如何解釋人際交往中的「六度空間」理論,它是如何證明的?
婆媳大戰的原罪是什麼?
怎麼做一個被大部分人喜歡的女生?
大家來評判一下:是我的這群小夥伴說話過分還是我自己太敏感?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應該怎樣反駁來保護自己?

TAG:人性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