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對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有多大影響?
航母作為海軍強國的象徵,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意義重大。
首先,航母作為工業頂尖技術的產物直接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航母上的彈射器、甲板、雷達佈置、管理系統,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好的,甚至不是一艘兩艘航母能完善的,這不光涉及到一個國家的重工業和軍事水平,他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方方面面。而由航母組成的特混艦隊,更考驗一個國家的實力,現在擁有或曾經擁有特混艦隊的國家就已經屈指可數,能夠完全靠本國工業組建特混艦隊的國家更只有美國和二戰前的日本。說句題外話,如果二戰後期日本不是和山姆大叔練把式,估計沒人能在海上跟日本對壘。
另外,無論陸戰還是還是海戰,制空權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在陸上制空權由各種因素決定,這裡不加討論,而在浩瀚無際的海上想取得制空權只能依靠航母,想獲得迅速機動、前線佈置的航空基地更只能依靠航母。一艘軍艦無論防空導彈多牛逼,也只能自己打飛機,航母才是海上制空權的保證。從蘇聯就開始叫喊的航母無用論音猶在耳,先是把潛艇、對艦導彈假想為航母的剋星,後是妄圖把改進的彈道導彈作為航母的殺手鐧。這和把戰爭的勝負拴在某種神秘武器上的思想一樣可笑。
就我國的16號航母而論,現階段開拓性遠遠大於實戰性,現在我們連艦載機都沒有,艦載預警機、可著艦運輸機更沒有,組建航母艦隊的經驗更更沒有(單單把一艘航母和艦載機拉出去和神風特攻隊沒什麼兩樣)。我國的海軍現代化是近幾年的事,我國海軍和世界二流海軍甚至三流海軍的差距不是一節兩節的,航母的服役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想要航母在實戰中發揮作用,等幾年吧。配套完善的航母艦隊可以開到別國門口直接進行戰略威懾:電磁壓制--&>摧毀防空--&>炸掉機場--&>空戰踹門--&>地毯轟炸--&>兩棲登陸--&>海陸空天一體化作戰直接滅其國。
航母有啥用?
從戰術層面講,以遼寧號為例:搭載36架(實際上只能搭載24架)殲15,制空半徑超過600公里,攻擊半徑(艦載機制空半徑+機載導彈的有效射程)大約在800公里左右,而一般國家海軍(無航母)對敵方艦隊發起打擊的主要手段一是艦艇本身搭載的反艦導彈,一般射程在200公里左右,變態一點的比如毛子的可搭載核彈頭的反艦導彈射程最遠大概在500公里左右,一般像搭載宙斯盾防空系統(基本算是西方主流軍艦的標配)上面的防空導彈的射程也就在150公里左右,所以,一般有航母的海軍對無航母海軍的打擊距離上的優勢就出來了,我可以離你800公里外對你發動有效攻擊,你只能挨著,而且你可能連我派出去的艦載機都無法形成有效威脅,這就是為啥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美帝兩艘航母靠近台灣海峽,我們就沒轍了,當年我們裝備的能和美帝的大黃蜂和熊貓艦載機性能差不多的蘇27還不超過40架,兩艘航母搭載的140架三代機大大超出了當時我們的防空能力。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一般有航母一到兩艘,大型巡洋艦(現在服役的巡洋艦都在美俄兩家),一到兩艘,大型驅逐艦四到六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兩到四艘,護衛艦六艘左右,一艘大型補給艦,外帶一艘兩棲攻擊艦,這基本就是一個完整的攻擊編隊,以美帝為例,目前美帝裝備的航母排水量都在10萬噸,每艘航母滿載狀態下可以搭載78架作戰飛機,一個航母編隊一波次3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搭載反艦導彈一波次就可發射50枚左右,按照96年我國海軍的裝備實力,兩艘尼米茲級航母的一個波次的進攻,我們的三大艦隊的水面主戰力量基本就報銷的差不多了。當然,我們還有潛艇,這個比較讓美帝頭疼。但也就只是頭疼,如果把日本海上自衛隊(戲稱太平洋艦隊反潛大隊)借調過來,我們的海軍力量估計就完蛋了。順帶扯點別的,海自的反潛能力是世界第一的,這主要是因為在冷戰時期,日本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對付龐大的蘇聯潛艇部隊。當時兩艘尼米茲級航母組成的航母編隊深深的刺激了我們。不過這只是96年懸殊的實力差距,現在美帝估計也沒那個膽子再把航母派過來嚇唬我們了。航母形成戰鬥力需要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美帝當年在二戰結束後,艦載機由活塞式(螺旋槳)進入到噴氣機時代,在換代過程中造成的艦載機事故導致上千名飛行員犧牲。培養合格且數量足夠的艦載機飛行員需要大量的時間。
不過我個人感覺,航母這東西會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發展而悄悄退出歷史舞台,可能以後天基打擊衛星,空天戰鬥機等等新概念武器,以及航空發動機的性能不斷提升,戰機的滯空時間越來越久,航母這種耗費巨大,易受打擊的平台將會被它們所取代。但這估計也到了四五十年以後了,現在發展航母還是能趕上末班車的。2/AD令航空母艦在大國決戰中淪為二線兵種的說法如今甚為流行,實際上站不住腳。A2/AD能力的核心並非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等「牙齒」,而是為這些打擊武器尋找,確定,追蹤目標的陸地,太空,航空,水面,水下感測器系統。天波超視距雷達典型探測半徑為1800海里,能夠不分晝夜地持續監視廣大海域,但缺乏精確識別目標的能力,距離和角度解析度也極其低劣,無法為反艦武器火控數據。地波超視距雷達典型探測半徑180海里,對DDG-1000和大型兩棲戰艦構成不可輕視的威脅,但顯然不可能捕獲搭載遠程戰術飛機,游弋於公海大洋的艦隊航空母艦。海洋監視衛星雖能在短時間內掃描廣大海域,卻無法停滯於可疑目標上空實施進一步偵察,且軌道周期固定,毫無隱蔽性,極易被敵方採取干擾誘騙,激光致盲等措施加以反制。水面偵察平台的有效覆蓋範圍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僅數十海里,在今日的遠距交戰中除了在和平時期緊隨航母身後扮演「跟屁蟲」角色之外鮮有用武之地,一旦戰爭爆發必將立即死無葬身之地。潛艇隱蔽性出色,可利用水聲匯聚區現象偵測100海里之外高速航渡的航母編隊,但只能在較低航速下維持隱形特性,若對方持續高航速機動則無法實現長時間追蹤。設置於大陸坡上的大型低頻水聽器陣列雖比艇載聲納性能更強,覆蓋範圍仍遠不及天波超視距雷達,解析精度也頗為糟糕,不論從探測半徑還是空間解析度的角度而言均不足以支持精確制導反艦武器的攻擊行動。因此即使在感測器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遠程對海打擊體系探測能力的核心仍是航空偵察平台,而能夠將其殲滅或迫退於水天線之外,使艦隊的位置及各艦身份維持模糊狀態,令對手的反艦打擊體系難以著力的,只有搭載著遠程戰鬥機的航空母艦。此外,強調A2/AD體系的國家幾乎沒有打算以堂堂之師,正正之陣與美軍在海上開掐的,其反艦打擊力量的主體位於陸地而非海面之上,由遠程戰術航空兵和機動式遠程反艦武器組成,要想成功壓制或殲滅這些岸基反艦兵力,水面戰艦和潛艇所能攜帶的區區數千枚巡航導彈是靠不住的。美軍現役攻擊型核潛艇53艘,每艘配備12枚垂直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巡航導彈核潛艇4艘,武器基數各154枚,共計1252發。這個數量用於執行遠洋反艦任務固然令人震駭,拿來攻擊縱深巨大,基地眾多的大國則純屬隔靴搔癢。1252枚1000磅級戰鬥部的投擲重量實際上僅相當於CVN-68「尼米茲」級航空武器庫容量的1/4。考慮到防空,反潛等武器的基本要求,每艘盾艦也就攜帶數十枚「戰斧」導彈,總的武器容量雖高於潛艇部隊,與航母相比卻仍頗存差距,所有盾艦+潛艇能夠支持的對陸攻擊戰鬥部投擲重量不過與1艘CVN-68的航彈基數相當。
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艦是唯一能在航行中有效補給武器彈藥的海軍平台。水面穩定性低劣,開口狹小的潛艇重新裝填武器耗時費力自不待言,即使是號稱能進行海上補給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其「再裝填」能力也不過是銀樣蠟槍頭,只適用於重量較輕的SM-2MR,「阿斯洛克」等武器,而無法滿足「戰斧」,SM-3/6之類重型導彈的需要,且每小時只能填充3個垂直發射單元,海況稍高便不能使用。航空母艦則能在5級海況之下接受橫向彈藥補給,每個接收站1小時內即可卸載129噸物資。也就是說,不僅1艘航母的對陸打擊彈藥容量即相當於全部盾艦及戰術核潛艇之和,而且航空母艦能夠依賴海上補給,長期持續作戰,盾艦與潛艇則必須返回基地才能重新裝填彈藥。如果考慮到關島的脆弱性,將補給基地後移至威克島或袋鼠國,則即便以30節高速航渡,戰術核潛艇完成1個補給周期也需要超過1周的時間,設計巡航速度20節,實際平均巡航速度17.6節的盾艦1次補給更需耗時10天以上,火力持續性與航母的差距實不可以道里計。也就是說,大甲板艦隊航母真正的價值恰在於強國之間的高烈度對決,只需要兩位數級武器釋放數量的警察行動反而可以交給攜帶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大中型水面戰艦和攻擊型核潛艇。此外,制海必先制空,沒有航母提供的大區域對空防禦屏障,即使是高性能攻擊型核潛艇在對方依託主場優勢作戰,獲得大型水下聲納監視網路支持的航空(遠程反潛巡邏機),水面(拽著戰術拖曳陣在岸基戰鬥機保護傘下遊盪的低價值水面戰艦,譬如056反潛優化版),水下(守株待兔,靜默伏擊的柴電潛艇)立體反潛體系面前,生存能力依然存疑。
PS
1.VPM的目的是填補現役SSGN退休後艇載垂直發射巡航導彈數量的空缺,而非增強美軍潛艇的巡航導彈打擊能力,需建造22艘配備VPM的攻擊型核潛艇方能維持戰術潛艇部隊VLS巡航導彈發射管總數不變。加裝VPM後「弗吉尼亞」級的最大航速和機動性均將下降,流體雜訊則有所增加。
2.靠「超級蟲」和「閃電」撐門面的美軍航母確實難以適應西太平洋的A2/AD環境,但以此為依據推導出「航母無用」的結論顯然是荒謬的。「原創作者為剪水鸌」航母是大國的玩具。小國是玩不起航母的。中國終於也跌跌撞撞的混進了大國行列,終於不給五常丟人了(五常任理事國中最後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
航母對釣魚島爭端意義不大,因為距離大陸比較近,是在陸航控制範圍內。對穩定南海局勢會有比較大的幫助,並且也有利於中國保護自身的海上通道。另外吐槽一句: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背景下,國內也危機重重,需求不旺。這個時候除了拚命的挖地鐵,鋪高速,修高鐵以外,其實軍工的投入也是很刺激內需的。我沒有具體數據,但建造航母我相信一定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特別是上下游企業整個產業鏈相關企業,也許都能依靠航母建造這個工程,從而在經濟危機中過的舒服一點點。
只想到幾張圖
劉華清將軍today。
沒有航母,國防力量就是炸彈,固然能把來犯的敵人炸死,但爆炸的場地就在自家有了航母,國防力量就是炮彈,可以飛出去在敵人的地盤把敵人炸死
16號破不破?用國防部發言人的話來講,是廢舊的船隻來科研訓練而已。網上的網友也大都對它不屑一顧。
可就這麼一個「破爛」,如果配齊殲15,擁有正常的戰鬥力。拋開美國的海軍不講。單講海軍航空兵實力,誇張點說,幾乎能橫掃全球。日本目前是直升機航母,印度米格29,俄羅斯連飛機都配不全,英國才建的在等f35。只有法國的戴高樂能與之相比。
擁有並能正常使用航母,是現代海軍強國的標誌。擁有這種實力的海軍強國,一隻手完全數的過來。擁有航母意味著戰略思想的轉變戰略思想從國土防衛開始轉變為積極防衛 以中國為例沒有航母,沒有海外基地,軍事影響只存在於周邊1000公里內,一旦遠洋貨運被人卡脖子,就只能幹瞪眼有了航母,相當於大洋上擁有了一座活動的軍事基地,可以在全球有效的保護國家利益。(和米國對上除外)==============PS:米國總統最喜歡講的:我們最近的航母在那裡
就真實的反映了這一點
單一艘航母的影響基本上局限於艦船及武器裝備製造領域。真正對軍事實力帶來顯著提升的,是以航母為中心構建的一整支艦隊。當然,航母的出現,為這樣的質變提供了基礎條件。
補充一點,擁有航母意味著可以拒敵於國門之外,使戰場遠離國土的核心區域,對於中國來說核心區域就是東南沿海地帶。中國過去的軍事思想都是誘敵深入而殲之,為了應對蘇聯而將很多國防工業內遷,這樣的戰爭即使打贏了,代價也是非常巨大。航母的建造和服役意味著戰爭思路的轉變,改被動防守為積極防禦,未來可能出現美國那種越打越富的良性循環。
航母屬於進攻性的武器,對一個國家來說,重要的不是有一艘航母。。航母包含的並不是航母本身,而是:1、完整的航母設計、製造技術。。包括彈射器、大功率燃氣輪機、艦載機等。2、成熟的航母甲板管理體系。。包括艦載機的的起降、停放、狀況處理等。
3、完整的以艦載機為核心的海洋作戰體系。
4、明確的國家海洋戰略。沒有這四點,空買一個航母。。除了沒完沒了的維護費。。。好像看不到什麼好處。。沒有航母,遠洋海戰,再強的艦隊也可能會被地球上5個國家的海軍幾乎無傷帶走,(沒錯,我說的就是海自和現在的日落帝國)。想想自己的海上石油補給線就懂了。
有了航母,遠洋海戰你只用怕5個國家。有了航母,遠洋可以打上對方家門口,全世界除了37個國家有反抗的能力,其他國家只要載機航程夠可以航母騎臉往死里炸。
對於我國來講,沒有航母只能擱置爭議。有了航母就是自古以來,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航母本身的威力是一方面,能夠造出航母還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經濟等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每天貿易運輸貨物能買十條航空母艦
一個可以在海上靈活部屬的空軍基地對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有多大影響?
這個空軍基地就是航母。
影響有多大,一方面是看空軍基地的規模,也就是航母的作戰性能。另一方面是看國家的軍事戰略需求。
現在給蒙古國配置一條尼米滋,或者給中國配置一條泰國的航母,對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基本沒影響。
建議題目修改為一條遼寧號或者尼米滋對中國軍事實力有多大影響?影響非常大,就算在海外沒有基地,你的航母本身就是一個移動軍火庫。為什麼美國會很自信地對小國家進行軍事干涉?因為美國海軍擁有11艘超級航母和10艘相當於中型航母的兩棲攻擊艦。航空母艦實力排名,兩棲攻擊艦實力排名
看看英國和法國,有人會因為英國現在沒有航母(在建)而法國有一艘現役航母就覺得英國肯定打不過法國嗎?
再看看中國和印度,有人會因為印度有一艘現役航母而中國的遼寧號還沒有形成戰鬥力(最早2017年)就認為中國肯定打不過印度嗎?
結論顯而易見,航母的確有用,但絕不是決定性的。推薦閱讀:
※中國在電磁彈射研究到了什麼程度?未來今年內的第一艘自製航母用上電磁彈射的可能性多大?
※民用固定翼飛機不加尾鉤是否可以降落航母?
※美國cvn-79肯尼迪號航母 使用的雷達是什麼?
※航母滑越甲板和彈射甲板能不能結合起來,搞一個「滑越彈射甲板」?
※關於航母戰鬥群 迫切想知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