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的主要流程有哪些?


以下內容由阮一峰摘自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發表於其博客。教材教輔和電子出版物的流程略有不同。

要了解大陸圖書出版流程,這份招股書是很好的讀物http://stock.stockstar.com/JI2009112500026794.shtml

1、選題

編輯通過市場調研提出出版內容選題,經過責任編輯、編輯室主任、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或出版社選題論證委員會)的三級論證,最終由出版社選題審核委員會審批通過,報省一級新聞出版局批准。

2、選題報批

省一級新聞出版局依據國家《出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政策對出版圖書選題內容進行審批,確保有關選題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備案。

根據《出版管理條例》和《圖書、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新聞出版署[1997] 860 號)等法律法規,對於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內容,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會產生較大影響的選題,實行重大選題備案制度,即出版單位須向新聞出版總署專題申報備案,同意後方可出版。

3、組稿、編輯

選題經批准後,出版業務進入編輯環節。

編輯組織稿件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直接與作者簽約組織稿件,或委託作者(多為知名學者)代理組織稿件。每一種圖書,都與作者簽訂出版合同,約定和保護作者和出版社雙方的合作條件和權利。出版社擁有的是著作權人(作者)許可使用的專有出版權。出版合同通常包括著作權人允許出版社對其著作的使用範圍、許可使用年限、出版社向作者支付報酬標準、付酬方式等。合同期限一般在3-10 年。

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稿酬一般有三種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版稅和一次性付酬。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字數,以千字為單位向著作權人支付一定報酬(即基本稿酬),再根據圖書的印數,以千冊為單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即印數稿酬);作品重印時只付印數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版稅,指出版者以圖書定價×發行數×版稅率的方式向著作權人付酬;版稅率一般是 3%-10%。一次性付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質量、篇幅、經濟價值等情況計算一個確定現金數額的報酬,並一次性向著作權人付清。

4、審稿、申報書號

審稿:

審稿是編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稿實行三審制,對稿件進行三個級別的審查,即責編初審、編輯室主任複審和社長(總編輯)終審。三審後的書稿按齊、清、定的原則,發送出版社的出版生產部門,進入生產流程。

申報書號:

出版社總編室負責向出版業務部申請分配書號、條碼並向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申請CIP(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數據,即圖書在版編目數據,規定了圖書在版編目數據的內容、選取規則及印刷格式,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印張等。

每年12月,出版社將有關書號申請的各項材料,經由省新聞出版局報送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總署核定下一年度發給公司的書號數量。新聞出版總署將書號按核定數量經由省新聞出版局發給出版社。出版社按照所得書號數量,填寫ISBN 條碼製作申請單,報送國家圖書條碼中心製作相應條碼。出版社也可根據需要,定期、不定期或隨時向省新聞出版局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申請所需數量的書號。

在書號獲批後,編輯人員填寫《CIP 數據申請表》,再由出版社總編室將《CIP數據申請表》報送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將編製完畢的CIP 數據返給出版社,以備印載在圖書上,做為版權保護的重要手段。

5、確定印數和定價

圖書定價和印數由各出版社營銷部連同責任編輯根據市場調研情況分析確定。定價主要參考因素為成本、圖書印數、同類書市場價格及該書目標讀者群的消費能力。印刷數量的確定主要參考成本、定價及對該書銷量的預測,一般每版圖書的印刷數量劃分為四種情況:3,000 冊至4,000 冊;5,000 冊至8,000 冊;8,000冊至10,000 冊;或10,000 冊以上。一般來說,出版社主要採用較少印數、多次印刷策略,以降低出版風險、減少資金占用,加快周轉。

6、排版和印刷

有關書稿經社長(或總編輯)終審簽發後,由相關出版社之業務部門完成封面設計和版式設計,並負責安排印刷商排版、印刷。出版社將達到印製標準的書稿發送到印刷廠,進行排版及製作清樣,圖書清樣完成後,送出版社出版部進行校對,出版社將校對完的清樣退回印刷廠,印刷廠按出版社所做的改動進行改版,這樣反覆三次,行業內稱為「三校」,最後經該書責任核對、責任編輯和出版部主任審定簽字,交社長(或總編輯)簽批,返回印刷企業,進行印製、裝訂。

7、發行和銷售

各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一般採用自辦發行、獨立發行、參加圖書訂貨會等方式銷售。

自辦發行是由出版社與零售書店簽訂協議,一般由出版社將成品書從印刷廠發運到各書店。

獨立發行是由出版社根據資質情況選擇發行商,並與發行商(主要為圖書批發商)訂立批發協議,一般由出版社將成品書從印刷廠運送到批發商的倉庫,批發商將書發送至其下遊客戶,批發商在約定期限內與出版社結清書款。獨立發行方式的優勢在於可以充分利於發行商廣泛的發行渠道和較低的發行成本,且圖書銷售回款有較好的保證。獨立發行又可以分為包銷和經銷,包銷主要以學生課本和暢銷書為主,一般不允許退貨;經銷則是以一般圖書為主,通常允許退貨。

出版社每年定期參加的主要圖書訂貨活動有:全國每年一度最大規模的北京圖書訂貨會、書市,每兩年一次的全國規模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此外,亦參加各類專業出版社訂貨會、民營書店聯合舉辦的圖書訂貨會以及各種圖書團體採購活動等。近年來,還可以參加每年一度的國際最大圖書展覽——「法蘭克褔國際圖書博覽會」。

出版社營銷部及責任編輯負責策劃、參與圖書市場推廣活動,主要形式有參加全國各大定期新書訂貨活動,在全國各種新書目錄及《中國圖書商報》上發布新書預告,組織作者到零售書店舉辦講座、簽名售書等新書推廣活動,組織書評家發布書評等。


因為經常有人問圖書編輯是幹嘛的,每次很詳細地回答之後都沒有存檔,所以乾脆在知乎上存一篇:)把圖書編輯的工作流程簡單地寫一下~~~如果想要進入圖書行業的小夥伴,可以先做個心理準備。

一、選題階段:

1. 尋找適合的稿子和作者,了解作者初步簽約要求

剛入行的時候,這個部分是最難的,建議初入行的人,先按照自己的興趣,選定一個自己想要做的選題方向(比如心理勵志、言情小說、旅行書、懸疑、外國文學、歷史、人文經典等等),然後找找這兩三年來這個領域上出過的新書,找銷量最好的前十到二十名,買下來(或者去書店翻),去看文案、包裝、內容。有這些暢銷的同類書做參考,尋找稿子的時候就會漸漸自帶准針了,當然,也可以直接去找這些書的作者約新稿,這就是後話了。

2. 製作選題單,包括選題內容、類型、賣點等等

選題單每個公司的格式都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內容,一定是寫清楚這本書的賣點,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連出書時可以打的文案廣告語都先擬定好。選題單展示的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以及你可以給這本書增加價值的方式。選題單的目的,是說服大家為什麼要做這本書,讀者的購買理由是什麼。

3. 在選題會上介紹選題,說服選題小組通過選題,確認簽約條件底線

4. 與作者談判簽約條件,簽合同

二、包裝製作階段:

簽完合同,拿到稿子之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讀全稿。一邊讀,一邊要問自己:稿子是否有大的問題需要作者改寫?稿子的篇章結構是否需要調整?這兩個都是需要及時跟作者溝通的地方,因為一旦進入後續的流程,再做這兩個修改就比較耗時耗力了。比如,之前做的一本書,交稿的時候都是散落的短篇,拿到稿子之後就要想如何把這些短篇分章,分章的邏輯和順序怎麼設計等等:)

不過進入到包裝製作階段,應該也是最有興奮點的階段,因為作為一個編輯,把一堆初稿變成一本完整的圖書,這個增值的階段就是這裡了。這時候我一般就會在這本書下面新建幾個文件夾,分別同時推進以下的幾個項目:

1. 書名

有的人可能覺得作者交稿的時候不是有書名么,為什麼書名還要再單獨拎出來?但書名的確是包裝的最先一步。一旦書名確認下來,就相當於是確認了整本書的基調。

舉個栗子,《我要喪心病狂地對你好》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兩個書名對應的封面的感覺和整本書的定位都是不一樣的。要確認書名,第一步就是確認這本書的定位,我一般用的辦法,是先尋找同類書,把它框在類型內,然後開始列出所有這本書的關鍵詞,頭腦風暴排列組合,最後拉上做這類書的同事,一起小規模頭腦風暴和票選,如果還是比較糾結,也可以在作者的平台上進行投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個書名就是這樣以絕對優勢票選成功變成現在的書名的。

2. 封面、文案

之所以先確認書名,是因為在討論書名的過程中,這本書的定位,風格,類型,也漸漸得到了確認,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虛的東西,落實成具體的文案和封面了。

按照理論說,應該是先有文案,再有封面,但實際操作的過程里,封面出來之後再修改文案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文案是小改動還好,如果是大改動的話,往往封面也會跟著重頭再做——這當然是設計師和編輯都最不希望看到的場景。所以在找設計師製作封面之前,你必須要想清楚自己要做的封面的整體風格方向,這裡可以用到的工具,就是認真填寫一份《封面創意簡報》(當然不同的公司的單子的名字也有所不同啦)。

《封面創意簡報》是策劃編輯面對設計師撰寫的一份文檔,在這份文檔里,需要寫清楚的包括:圖書的成品尺寸/開本,圖書的基本資料(書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內容摘要、部分樣章),封面的文案以及整體風格描述。

圖書的基本資料,這個填寫起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略去不提;成品的尺寸/開本,這個就要小小考慮一下了。大家應該對16開,32開這樣的說法比較耳熟,大概知道16開的書長得比32開的要寬要大(所以一般通俗類的勵志書經管書很多都是16開的),而小說一般為了看上去精緻文藝,不會用太大的開本,往往以32開為主。選擇開本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假設書店裡你的同類書都是16開,為了追求文藝感,你把你的書定成了32開,放在書架上陳列的時候,瞬間就比其他書矮了個個頭兒,如果再薄一些,那簡直就變成隱形人了,對圖書的賣場展示非常不利。所以建議你在做一本書之前,把同類書最好都買一本,需要量尺寸的時候也非常方便趁手。當然了,同樣是32開,也有不同的尺寸差異。至於你要選145*235,還是150*210,或是140*210等等,就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了。

接著就是最重要的文案了。文案即廣告。一本書的廣告語,肯定需要一語中的,在讀到的瞬間能打動你的目標讀者。一本書的文案出現的位置,包括封面、封底、書脊、腰封(如果有內外封的話,內外封和雙書脊都要放文案)因為這個帖子是關於出版流程的,所以關於如何寫文案的事兒,就下次有機會再開貼聊吧:)

等到文案確認之後,基本上設計師也能從上面的幾項資料里了解到這本書的類型和基本的感覺了,但最後一項,整體風格,還是需要編輯與設計師進行溝通,面對面當然最好,線上或者電話的交流如果能聊得清楚也是ok滴。當然,對圖書的風格的描述,希望不要只跟設計師說「大氣、醒目、有品質」啦╮(╯_╰)╭

3. 內文

(1) 對稿件進行初步加工潤色

(2)三審三校

這部分我就不展開說了。其他答案里也有,文字的加工潤色,是編輯的基本功,也是可以通過反覆訓練加強的能力。目前的出版標,差錯率是需要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的,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輕鬆,但是實際上,剛開始看稿的時候,根本還沒搞明白情況就躺槍的情況就比比皆是了。比如「胡茬」會被扣分,正確用法是「胡楂」。目前的出版標準還是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準,有些標準中的首選詞,往往並不是大家習慣的用法,因此,也經常會收到讀者的反饋,比如:「啊,你們寫錯字了!同仁怎麼會寫成用人呢!」或者「消夜是什麼鬼啊,不是宵夜嗎!」只好慢慢挨個兒解釋嘍~~~

4. 版式

確認內文的結構和封面的調子之後,版式的調子也就確認了。內文用單色還是雙色或是四色,在設計版式的時候也要先確認好。

確認版式之後,開始灌版,微調到合適的印張數為止。如有彩插,要確認是統一放在正文前或是正文後,又或者用點插法把彩色插圖(效果會更好,但人工費也更多)。

5. 其他附屬品和印刷工藝。

最常見的附屬品比如明信片、書籤、海報、小別冊、光碟等等,還有就是一些徽章、卡貼、手帕等等非常規的附屬品。因為涉及到成本,所以做整體的包裝方案時,最好先分別詢價算好成本,確認成本不會超之後,再開始約畫手、選購原材料等等。

印刷工藝和印刷的材質也有關,比如覆膜、UV、起鼓、燙金(銀、黑漆、彩金等等),這個需要和印製部門的同事一一探討實現的可能性和效果啦。

在製作《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精裝版的時候,因為要做更為精緻的精裝書的版本,我們也比較了市面上的各種精裝的形式,最後比較選中了雙層軟皮的精裝,又聯繫了好幾家皮料廠看樣,打樣,燙印,比較。這個過程也非常有意思。

三、征訂階段:

1. 製作訂單(word、PPT),提煉賣點、定位、展示封面小樣

2. 在訂單預備會上講解訂單,介紹新書,提取意見(訂單預備會成員包括領導、編輯、銷售)

3. 根據訂單預備會的反饋調整修改訂單,必要時修改封面

4. 在訂單會上向所有銷售代表展示訂單,講解賣點

5. 會後銷售發最終版訂單給各自渠道征訂,征訂量匯總加上備貨量,就是首印量

四、下廠階段:

1. 製作印製信息採集表,明確所有下廠項目、用紙、工藝。

2. 根據征訂量,核算最終下廠成本率,如超標,則相應調整工藝。

3. 製作網站以及渠道展示的圖書資料包,包括封面(平面圖、立體圖)、海報、訂單、廣告語、內容簡介書評書摘等基本資料,發送給相關對接人。

4. 所有非單色的下廠文件,都需要打樣,簽字。

5. 經過審核後,將最終定稿的封面、內文以及圖書的其他附件(如書籤、海報等)的下廠文件發給印製,開始下廠印刷。

6. 某些顏色容易偏色,下廠後需去印廠盯色。

7. 藍紙、毛書檢查。

五、上架後營銷階段:

書下廠之後,作為編輯可以說是剛剛鬆了一口氣,馬上又要開始緊張啦,因為書一下廠,就意味著馬上進入上市倒計時了,在圖書上架進入到讀者的手上之前,你要做的是:

1. 準備營銷資料包,包括基本資料、封面圖、海報、書評、書摘、作者訪談、上市新聞通稿等等,如果可以,最好自己也拍攝一些圖書的實拍照,無論是在網站展示,還是在發微博微信的時候展示,好的實拍照都可以加分哦,比如下面這幾張,就是在家裡拍攝的:

2. 更新豆瓣、百度百科等頁面的介紹

3. 準備網站預售專題頁面,以及微博等平台預售的文案

4. 擬定一個整體的宣傳時間表,並明確時間點和分工,開始準備實施。

圖書上架之後,營銷宣傳的計劃也就正式展開了,線上線下的活動和配合,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比如全國巡迴什麼滴,又是新一輪的腦力體力活兒啦~~

總結起來,編輯前期做包裝,後期做推廣,合作的對象從作者到設計師到排版公司到印製到銷售等等,工作量既龐雜又煩瑣,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就著一盞小孤燈,慢慢閱讀稿子的文藝場景。而且時代在發展,大家的閱讀習慣在猛烈地改變,上面的紙質圖書的流程,在數字化的時代也會不斷變化發展。能夠耐心看這篇啰嗦的回答看到這裡的,相信應該是對這個行業真正充滿興趣的人吧(笑),希望未來可以看到你親手製作的好書!

終於更新完了,知乎的第一篇長答哦也!


@Raymond Wang的答案已經很全面了,我僅就其答案未提到的部分做點補充,並將圖書出版的流程再梳理一下。

1.選題策劃

  • 信息採集
  • 圖書選題策劃的內容

包括圖書內容與形式的設計,市場預測,實施方案的設計,選題報告的撰寫。

  • 選題的論證與優化
  • 選題計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08670/answer/15051084

  • 組稿

2.選題報批

在選題論證通過後進行選題報批。

3.圖書編輯

  • 審稿與簽訂出版合同
  • 編輯加工整理與審定發稿
  • 審定發稿後的編輯工作

校樣處理、樣書檢查、圖書宣傳、收集反饋信息

  • 圖書輔文
  • 圖書重印和再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08432/answer/15536372

4.圖書整體設計

一般在圖書排版前做圖書整體設計。

  • 外部裝幀設計

包括圖書形態設計、美術設計、表面整飾設計。

  • 書刊版式設計
  • 版心規格設計
  • 圖書文字版式設計
  • 表格和圖片的版式設計

5.校對(略)

6.成本與定價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97418/answer/13292052

7.印刷(略)

8.發行(略)


圖書因種類不同,出版流程可能不完全一樣,但大多數圖書的出版流程是相似的,主要的出版流程如下圖所示。對作者自投稿,則先對書稿進行審讀,再報批選題。

因交稿方式不同或圖書質量要求的不同,可能減少某些流程,也可能在初校與終校之間增加二校、三校等流程。

1 .制 訂 選 題

制訂選題是圖書出版的首要環節。自主策劃的選題,一般先進行選題的可行性論證,再物色作者,安排寫作。外來選題則應根據市場(讀者)的需求情況,與作者討論書稿的篇幅和內容安排,再報批選題。

制訂的選題要符合本社的出版範圍,不得有國家法律法規禁止出版的內容。

制訂選題通常要根據出版社某一時期的選題規劃,並注意處理好選題的如下關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編著與引進、新書與再版、自主策劃與外來選題、提高與普及、單種書與系列書、重點書與普通書。

制訂選題,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了解需求 讀者的需要是圖書的生命。再好內容的選題,沒有讀者,也是空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的問題。

掌握動態 一是要了解學科動態,要了解選題內容是否是前沿的,或者是成熟的經典理論;二要了解市場動態,市場上有哪些同類書,這些書的銷售情況如何。

熟悉作者 要把選題做好,選好作者是一關鍵。編輯要通過參加學術會議,拜訪學校老師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廣泛聯繫作者,建立一支能為自己所用的作者隊伍。

2 . 組 稿

組稿是選題確定後落實稿件的過程。在組稿過程中,編輯要與作者多溝通,讓作者充分了解出版社對圖書的要求,並根據學科的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要求。作者完成部分書稿後,編輯應及時進行審讀,並將書稿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作者,提請作者在後面寫稿中注意。

3. 簽訂出版合同

出版合同是確定出版社與作者關係的法律文件,是界定雙方權利和義務的依據。出版合同主要根據著作權法簽訂。編輯應對著作權法有所了解(可參考著作權法和本書第17章內容)。

一旦確定了選題並與作者商定了寫稿要求,就應著手簽訂出版合同。在正式簽訂出版合同前,要按出版社的常規和該書稿的特點與作者協商合同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遇到作者有特殊要求,要及時請示領導。待有關條款協商完,即可正式簽訂出版合同。由於同時簽字存在一定困難,一般由作者先簽,出版社後簽,完成後寄一份給作者。

不同類型的書稿要簽訂不同的出版合同。出版社自主策劃的選題(主要是自主策劃的辭書、教材和須經常修訂的長銷圖書)和出版社購買版權的翻譯書,宜簽訂委託創作(翻譯)合同,作(譯)者除了署名權和獲取報酬權外,其他權利主要由出版社主張。外來選題則簽訂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即普通圖書出版合同),由作者主張著作權,出版社通過合同獲得專有出版權或非專有出版權。對特別好的外來選題,如果出版社想長期擁有出版權,可通過簽訂著作權轉讓合同來獲得。

簽訂出版合同須注意:

當事人 當事人要具有主體資格。如著作權人有多人,而只有一人簽字,則簽字人應獲得其他著作權人的授權。簽訂合同後,如果部分或全部作(譯)者發生變更,則須徵得原雙方所有當事人同意,並重新簽訂合同。

作品的名稱 通常就是書名,可能是某一種書,也可能是某一套書。不管是一種書還是多種書,作品的名稱必須明確。如果在作品的名稱欄內無法列全,可以隨合同另列作品的名稱清單(可作附件)。合同上作品的名稱確定後,如果在出版過程中名稱發生變更,應由雙方書面認可,或由著作權人書面認可。

作品的內容 合同中須明確作品不得含有法律法規禁止出版的內容。有明確讀者對象的,亦應在合同中註明。合同中應明確作品的篇幅,一些製作成本較高的內容(如圖版、大幅彩色插頁等)亦須註明。

交稿時間和出版時間 合同中訂立的交稿時間和出版時間,雙方應嚴格遵照執行。因此,交稿時間應是作者有充分把握按要求完成稿件的時間,出版時間既要根據圖書市場要求也要符合出版規律,不宜過短,以免無法保證圖書的質量。在合同執行過程中,若作者因故無法按時交稿,應與出版社協商延期交稿,並在交稿時在稿件上註明實際交稿時間。出版社如因故無法按期出版,亦應向作者說明原因,協商延期出版。

稿酬 稿酬是作者創作勞動應得的報酬。稿酬支付是合同中必須載明的條款,即使作者放棄稿酬,也須在合同中註明。稿酬的支付主要有三種形式:①基本稿酬+印數稿酬,其中印數稿酬=基本稿酬×1%×印數/1000,印數不足千冊的以千冊計。②版稅,一般按「定價×版稅率×發行數」計算,但當發行數與印數基本一致時,為了簡化支付手續,也可按印數計算版稅。以印數計算版稅時,一般應扣除非發行部分的冊數(如規定的樣書、作者贈書等,在合同中要註明)。③一次性付酬。對於受市場因素影響不大的圖書,可採取一次性付酬方式,這樣可大大簡化支付手續。

權利抵觸 權利抵觸主要發生在與合同相關的授權書方面。在委託創作(翻譯)合同中,受託人代表與出版社簽訂合同,而其他作者(譯者)的授權書上卻註明作者(譯者)擁有著作權(指署名權和獲酬權以外的權利),這樣就會產生出版社主張的著作權與授權書上註明的著作權相抵觸。因此,與委託創作相關的授權書中,應註明作者(譯者)不擁有除署名權和獲酬權以外的其他權利。

在一些既有叢書主編又有分冊主編圖書的各級授權書上,有時也會產生不相鄰主編與分主編(或作者)主張的著作權抵觸現象。授權書如無特別說明,一般不包含允許再授權的意思,受權者再授權就會超越原授權書的權利而導致授權無效。因此,這類多層次的授權書上應授予受權人再授權的權利。這類多層次主編的圖書,也可以採取自上而下委託創作的方式,但要注意此類委託創作協議不得主張他人的著作權。

4. 審讀

除了在組稿過程中對部分書稿所作的審讀外,收到全部稿件後,應對全稿進行審讀。

首先要對書稿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通過書稿的目錄,選擇性地通讀重要章節,了解書稿是否符合選題設想,寫作內容是否符合讀者的需要,篇幅是否恰當,各部分內容安排是否恰當和平衡,編排是否合理,文字水平和學術水平是否達到要求。

其次要檢查稿件是否齊備,是否符合出版要求。通常要檢查正文,正文前的書名頁(主要是署名)、序、前言和正文後的參考文獻、附錄、索引、後記,以及正文的圖件、表格等。不齊的內容要求作者補齊。

對學術性很強的稿件,如果編輯無法把握其內容時,可以請該專業有造詣的專家外審。

經審讀認為基本達到出版要求的書稿,可建議進行編輯加工。在委託編輯加工時,組稿編輯應提出明確的加工要求,並根據審讀的情況,指出加工時應注意的問題。

如果稿件未達到出版要求,要退作者修改。退改時應附退改意見。退改意見要指出書稿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修改建議,並適當列舉具體問題的改正方法。

對根本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或經修改後仍達不到出版要求的稿件,要做退稿處理。

5 .編 輯 加 工

編輯加工是按出版要求對稿件進行檢查、修改、標註的工作過程。編輯加工主要包括書稿通讀、規範術語使用、圖表檢查、體例設計和格式標註等。

如果作者提交有書稿的電子文件,在開始加工前,可先做一次電腦校對,以便大致了解書稿的情況,消滅部分錯別字(詞)。

書稿通讀是編輯加工的必要環節。一部書稿,從作者角度看已經是完善的,但無論是在一般學術上,還是在文句上,以及表達形式上,或多或少地總會遺留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需要通過通讀來發現和改正。

規範術語使用是編輯工作依據有關的標準、規章、規定對稿件中的術語(包括計量單位等)進行統一和規範的工作,目的是使圖書符合出版要求,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圖表檢查也是科技書刊編輯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圖表能比較直觀地表達一些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是科技書刊必不可少的表達方式。但作者提交的稿件中,圖表的內容和設計不一定完全符合出版要求,如圖中的圖例可能缺少說明,圖幅大小是否合適,圖中字元與正文是否一致,字型大小大小、線段粗細是否合適,界線(如國界)畫法是否正確,是否漏畫必要的內容等;表格行列設計是否恰當,表中統計數據是否正確等,都要通過編輯加工來發現和改正。同時,用圖表已能表達清楚的內容,在正文中就不宜過多重複,這也需要編輯加工審核。

體例設計和標註是編輯加工的常規工作,包括版面設計、標題設計、圖表設計等,這些設計要通過標註來表達。這些標註包括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和占行,圖題、圖注的排法,表題、表文的排法,公式在行中的排法等,同時還要對科技內容表達形式進行標註,如外文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等。體例設計是美化書刊的重要工作,也是書刊排版的依據。

編輯加工完成後,稿件如仍有問題,應儘快與作者協商解決。已達到發稿要求的,則建議發稿。

6. 發稿

發稿是出版流程中一個具有分界性的環節。發稿前是稿件的形成過程,發稿後則是依據稿件(原稿)進行生產的過程。其重要的區別是:發稿前的稿件是可以改動的,發稿後的原稿是禁止改動的。

發稿時,應填寫發稿意見書,填寫排版順序和要求,還須填寫封面設計通知單、新書征訂單、圖書在版編目等。

7.校對

廣義的校對包括校正稿件(含成品)錯誤的所有工作。狹義的校對是指稿件進入生產後依據原稿或直接校正校樣上錯誤的工作。本節主要指後者。雖然編輯處理校樣實際上也是狹義上的校對,但這裡所說的校對更多的是專指校對人員所進行的校對、過紅、整理、通讀、核紅等工作。

隨著出版工作的電子化、信息化,校對工作與編輯工作已難分你我,校對工作已逐步成為編輯工作的輔助和補充。校對的責任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編輯的責任。同時,了解校對做了哪些工作,編輯可以更好地監督,並在處理校樣時有所側重。

8.校 樣 處 理

校樣處理是圖書生產過程中必要的工作。校樣在校對過程中,會改正錄入、排版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也可能指出原稿中存在的問題。但鑒於校對人員的知識水平和認識的不同,校對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筆誤,指出的問題未必妥當。作者校樣上修改的內容也可能是非必需的,或者全局性方面考慮不周。這些都需要編輯在處理校樣中解決。

8.1 校樣處理的原則

尊重作者原則 對作品的修改是著作權法賦予作者的權利,因此,改動校樣必須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見,尤其涉及學術觀點、學術內容、作品風格等方面的改動,必須徵得作者同意。

慎重原則 必須保證改動內容的正確性,不能僅憑個人的認識和理解來修改,要注意多查工具書,或者請教相關方面的專家,在無法保證修改內容正確前,可以先存疑,待落實後再作修改。 切忌改出新的錯誤。

少改原則 除了必須改正的錯誤和矛盾的內容或出於版面的需要,應盡量少改動,尤其不作修飾性改動。

不留問題原則 校樣上常有校對人員或質檢人員提出的問題(包括相同或相類似的問題),必須在校樣處理時全部解決,不得遺留。

統改原則 對體例格式(如標題字體、字型大小、位置,圖表格式等)可統一標註修改要求,對內容改動(如參考文獻各項內容的位置,詞語的批量替換等)則須逐一標註。

用筆原則 處理校樣必須避免使用與校對相同的筆(編輯處理校樣時要求用藍色、藍黑色鋼筆或水筆,不得使用紅色、藍色圓珠筆和綠色筆,也不得使用鉛筆),以便區分責任。

8.2 作者校樣

作者校樣是供作者改正出版物錯誤的校樣,通常與初校樣是一致的。如果初校樣的留錯較多,也可用後面的校樣作為作者校樣。由於在出版過程中一般只提供一次作者校樣,因此作者要重視作者校樣。為避免因改動造成新的錯誤,作者在作者校樣上不要作修飾性的改動,原則上,可改可不改的,不要改。由於在送出作者校樣的同時,出版社也在依據原稿進行校對,因此作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原稿可能存在的錯誤,或者交稿後獲得的必須進行補充和修改的內容等方面。在作者校樣上增刪圖、表、公式、參考文獻等含有系列編號的內容時,要對引起的編號變動及其引用進行認真核對,確保無誤。

8.3 處理初校樣

處理初校樣通常有兩大項工作:統作者校樣和處理遺留問題。

統作者校樣不是把作者校樣上的修改簡單地照搬到初校樣上來,而是要分析作者的修改是否是必要的,還要注意修改後是否會產生矛盾和錯誤,是否會對版面產生不利的影響。下面三種現象是必須避免的:

(1) 機械地將作者校樣的修改搬到初校樣上。

(2) 直接將作者校樣與初校樣一起送排版廠改樣。

(3) 把校對過的校樣送作者作為作者校樣。

處理遺留問題除了校對人員在校樣提出的問題處,還要主動發現因原稿編輯加工不徹底和存疑的問題。在處理初校樣時,除了通讀部分或全部校樣外,通常要對某類內容(如圖表、公式、參考文獻等)做專項檢查、核對。

為了不增加排校工作量和減少排版錯誤,出版物的整體內容和版式要求通常在初校樣時要確定下來,因此,處理初校樣時要注意校樣上的標題、圖表、公式、外文正斜體、上下角標等是否達到批註的要求,解決吊腳、背題等版面問題。

8.4 處理付印樣

付印樣(終校樣)是依據原稿進行校對或通讀的最後一次校樣。付印樣質量的高低影響著出版物的最終編校質量。按照《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差錯率低於1/10000是合格品,低於0.5/10000為良好品,低於0.25/10000為優秀品。通常須先部分通讀付印樣,以判斷校樣的質量狀況,然後根據需達到的品質,確定是否須做全面通讀或做其他提高質量的工作。如果在編輯加工時未進行過電腦校對,在處理付印樣時應增加一次電腦校對,以減少錯別字(詞)。除了處理校樣的一般性問題外,處理付印樣時要重點做好:

(1) 檢查內容是否齊全(尤其常作後補的序、前言、後記、圖件等),如有暫缺的內容要補齊。

(2) 解決校樣中的所有問題,不遺留問題。

(3) 注意校樣上的改動是否會引起版面的變動,盡量避免版面變動。

(4) 如有索引,須注意版面的變動導致索引中相關頁碼的變動。

(5) 注意正文部分以外內容(包括封、扉、權、序、前言、目錄、參考文獻、附錄、後記、圖版等)的放置次序是否正確。

(6) 認真核對封、扉、權(在版編目)中對應項目(如書名、作者名及著作方式、年份、卷期等)的一致性。通讀內容簡介、序、前言、後記等內容。

(7) 認真檢查、核對特殊版式內容(如串文圖表的左右位置,合頁圖表的頁碼,插頁圖表的插入位置)。

8.5 終審與質檢

按照出版物實行三審制原則,付印樣通常也是終審校樣。負責終審的部門須安排具有高級職稱的相近專業編輯對付印樣進行審查。除了按《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要求審查一般性的內容外,要重點審查稿件中是否存在法律法規禁止出版的有關政治性、科學性問題。

質檢是出版社對三審制落實情況的檢查,由出版社安排專人負責。質檢通過後,在校樣上籤章。質檢未通過的,不能出片、付印,編輯部門要責成責任編輯對存在問題進行認真的處理,確保質量。

8.6 處理核紅樣

核紅樣是出片前的最後一道工序,可以說是最後的可改動的校樣。

處理核紅樣的重點是檢查校對的改動是否有錯誤,確保內容正確。

如有造字,須做出標記,以便核對膠片或處理藍樣時引起注意。

如果核紅樣上必改的錯誤較多,尤其可能有版面統動,則須部分或全部重出一次校樣,進行再核紅。

8.7 處理藍樣

藍樣是印刷前的最後一個環節。

處理藍樣的重點是核對核紅樣上的修改是否正確地改正了,如果有造字,一定要仔細核對造字是否正確。核實版心四個角的內容與核紅樣是否一致,避免因出片時發生丟行、丟段而導致新的錯誤。

核對膠片與以上工作方法一樣,但要注意勿污損膠片。如果要修改,不能直接改到膠片上,應改到核紅樣(或膠片複印件)上。

檢查藍樣上的頁碼順序,以核實拼版(折手)是否正確,插頁圖表位置是否準確。如果確須修改,須在修改頁上加貼紙條,提示重新出片並更換原來的膠片。

8.8 文件存檔

文件存檔包括電子文件存檔和書稿文件存檔。

電子文件存檔 電子文件是圖書重印(局部修改)和修訂再版的重要文件,也是電子版和網路版圖書的基礎。書稿出片後,排版工序已全部完成,此時應由排版廠(公司)將最後排版的電子文件複製給出版社。收到電子文件後,編輯應檢查電子文件是否為最後的,文件是否齊全,能否正確讀出。電子文件必須包括能修改的主文件(俗稱小樣文件,如方正系統的不帶後綴的文件、方正9.0版本的fbd文件、Word的doc文件)、格式文件(方正的pro文件、Word的dot文件)、圖件文件(tif文件或圖形壓縮文件),如果為了重出片時保持版面不變,還應包括用於出片的大樣文件(方正的s2、s72、ps2、ps、pdf文件等)。檢查無問題後,交存檔人員保管。

書稿文件存檔 書稿文件包括書稿的原稿、校樣和生產運作過程中形成的文件,主要為紙質文件。由於書稿文件是圖書生產中記錄生產過程的原始文件,是處理書稿糾紛的重要證據,因此,重要的書稿文件(如原稿、作者校樣、終校樣)應保存不少於2年。書稿文件經整理後,填寫檔案清單,交存檔人員保管。

具有簽字或修改功能的電子文件(如pdf文件),也可代替紙質文件用於存檔,以節約存檔空間。

需要返還作者的重要原稿(如重要的手寫稿、名人的題詞、照片等重要原件),經作者認可出版內容與原稿一致並簽收後退還作者。

9.快樣書檢查及校正本處理

在處理藍樣之後,還需要審查快樣書,對成品進行檢驗;收集反饋信息,處理校正本,安排重印或重新修訂再版,不斷提高圖書的質量。

9.1 快樣書檢查

每本圖書在印刷廠大批成品尚未裝訂成冊之前,須先裝出少量樣本送出版社檢查,經出版社審查批准後才能正式上市發行。因檢查時間要求快(以小時計),所以稱此樣本為快樣書。對出版社來說,檢查快樣書是圖書發行之前對其總體質量進行的最後一次把關,其性質是成品檢驗。因此必須認真對待,快速處理。

一般來說,圖書的內容質量在處理校樣和檢查藍樣時已經檢查和處理。所以在檢查快樣書時除了繼續注意內容質量外,重點是檢查印裝質量,確認發行方式。具體檢查方面是:

(1) 序言、前言及內容有無尚未發現的政治性、科學性方面的問題。

(2) 封面、扉頁、版權頁及護封上的對應項是否一致,叢書名、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國際標準書號等是否有缺項和錯項。

(3) 開本及封面規格是否與原定要求一致。有無切小、切斜,圖文、脊字位置有否不當,條形碼、國際標準書號、定價等有否漏排和錯排。

(4) 封面和正文的印刷質量是否符合要求。有無臟版、油污和墨色不勻情況,有否瞎字、暈字和文字斷筆、缺畫情況,多色印刷有否套色不準和缺色情況,版心有否明顯歪斜,燙金有無歪斜、缺畫、臟版等。

(5) 拼版、配頁是否正確。和合頁處理的圖表是否對齊,插頁及插後的圖表、附圖、彩圖有否錯裝和漏裝,書帖有否多裝、漏裝和錯裝。

(6) 裝幀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平裝本是否方正整潔,如有無明顯刀花、毛口,封面實地版是否露白、框線是否居中,書脊有否空泡、彎皺、不齊,脊字是否居中,釘口鎖線是否壓緊、鎖實,書頁有無歪斜、折角、死折、殘頁、小頁、白頁等。精裝本封面與內襯是否裱糊平整,如有無脫膠,書殼有無蹺起現象,書脊槽是否平直、均勻,書脊圓弧度是否均稱,書口有無粘頁等。

在對上述方面進行嚴格檢查的基礎上,提出處理意見。根據發現問題的性質,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般對科學性錯誤,可以補印勘誤表,夾在成品書中發行。對於重大政治性問題,不得印勘誤表,必須部分重印、換頁後發行。對於一些必須修改的錯誤,如作者名、書名和定價等,應根據其出現的位置、錯誤程度分別予以處理,凡可作技術性處理進行補救的,應儘快處理後發行。

快樣書處理禁則:不允許不經檢查徑直發行;不允許對檢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不作處理而直接發行;不允許為了搶佔市場,採取先發行後檢查的做法。

9.2 校正本處理

校正本是作者對其所著圖書的成品樣書進行審查並做出校正的樣本。作者在檢查中發現有重大問題,應及時反饋給出版社,供其確認該書發行時考慮、處理,檢查時發現的一般性錯誤,直接勘正在校正本上,並按時審畢退回出版社,以備重印和修訂再版。

作者審查校正本時,只對內容勘正必須修改的錯誤,不做文字修飾性改動。在作者審查校正本的同時,編輯也應廣泛收集讀者意見,並重點徵求同行專家的意見,為重印積累材料。

重印前,應徵求作者意見,如果有的書出版多年後才安排重印,還須把讀者的意見和編輯積累的勘正材料連同作者提供的校正本一起送請作者考慮,對校正本進行增補和再次校正。

校正本處理和重印中的注意事項:

(1) 校正本的校正處理原則。重印時只改必須勘正的錯誤,不做文字修飾性改動,可改可不改的某些不足和不妥,一般不改,而且所改之處盡量做到刪和增的字數相等。改動較大的地方,也盡量做到所刪和所增的行數相等,以免引起統版。如因初版後科研工作又有重要進展,須要更新內容,可以修改或重寫個別章節。但改動前與改動後的頁面數最好相等,也可將新的進展以附錄的形式加排在書末。出現這種情況須加註說明,或在重印說明中交代。總之,審查和加工校正本時,一定要在保證改正錯誤的情況下,使修改和局部重排的量越少越好。

(2) 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校正本質量。在可能情況下,最好全面檢查一次,確保校正本無政治性、科學性和其他文字技術方面的問題。

(3) 圖書重印注意事項。重印是利用已出版圖書的膠片僅改正其中錯誤的又一次印製。重印時不能改動書名和作者名,不改變開本和封面設計(但可改換封面的顏色)。如果重印時做了較多改動,內容簡介也應做相應修改,並加重印說明,對改動內容進行交代。

(4) 應急情況下的特殊處理。對於個別急需儘快重印而又改動不多的圖書,重印時可以不作勘正處理,只將書中需要修正的地方以勘誤表的形式附在書末,而直接利用已有的膠片重印。

圖書重印禁則:不允許未經校正本檢查和勘誤處理直接用原膠片重印;也不允許對校正本提出的修改不進行勘誤處理而直接用原膠片重印。

以上內容引自汪繼祥老師主編的《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其實就是我的工作手冊啦~)


個人出書一般有三種情況:自費出書、稿費出書、合作出版。這三種情況只是雙方出資和收益情況不同,實際的出版流程則完全相同。

至於採用哪種方式出書,作者要有自己的判斷。每種合作方式各有限制,也各有利弊。下面先說說這幾種出書方式的利弊。

自費出書的優勢:出版審核較快,作者對圖書的個性化需求都可實現,作者對圖書有支配權。如果有銷售渠道,作者還可以憑此盈利。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作者需要投入一定費用,包括管理費、審稿費、排版費、設計費、印刷費、物流費等。主要有兩類作者會選擇自費出書:第一類,稿件市場盈利前景不好,出版社不願意投資出版,作者又有出版需求的。第二類,稿件質量較高,有一定的盈利可能,或作者有一定的粉絲和銷售渠道,確保自費出版能收回成本的。

稿費出書的優勢:出版社會作為本版書項目進行推進,社內會負責該書的編、審、校、排、設、印、發全過程,圖書會較大範圍的向全國鋪貨。作者還可憑藉圖書的出版獲取稿酬或版稅,如果銷量巨大,作者的收益也非常可觀。稿費出書的不足:一旦簽訂出版合同,出版權和發行權就屬於出版社,作者對圖書的可控性降低。而且,作者如需要圖書還需從出版社購買。

合作出版的合作方式很靈活:可以雙方共同出資;也可由出版社向者贈書抵扣稿費;也可由個人向出版社贈書抵扣出版費用。合作出版的優勢是靈活,作者可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出版社具體洽談。 下面說一本書的具體流程,但在這之前,先說幾項出版行業重要的制度(或也可以叫不可更改的規則),以便於作者了解流程的必要性。1.出版許可制度。出版社是國家許可出版圖書的單位,任何圖書的出版都需要走出版流程。作者如果遇到說某某公司可以出版圖書的,一般也是跟出版社合作獲取書號。2.CIP登記制度。任何圖書的出版,都需要報新聞出版總署CIP製作中心,由中心進行登記,發給該書唯一的書號和CIP數據。沒有書號和CIP數據的書就算不上正規出版物。3.三審三校制度。任何圖書的出版都應該至少完成三審三校的流程。初審、複審、終審,三審環節主要審核稿件是否符合出版法規、是否有出版價值、是否有待補充和修改的內容等。三個校次則逐漸消除錯誤,使得圖書的錯誤率降低到萬分之一以下。三審三校是提升稿件質量,使圖書達到出版印刷標準的硬性標準,作者應積極配合出版社工作,提升圖書整體質量。4.責任編輯制度。責任編輯需要對圖書的審稿、校對、排版、設計、印刷等環節負責,處於出版的中心地位。因此,做一本好書就需要找好的責任編輯,作者應給責編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幫助責任編輯提升圖書質量。

接下來回答問題:個人出書的流程。我會結合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的具體情況進行說明。

一、準備好完備的可出版稿件。

(1)請注意稿件一定要符合出版法規,涉及敏感政治人物、宗教、民族、未解密歷史的圖書請謹慎。(2)另外,稿件需要有一定的規模和體例結構,10萬字以上為宜(以圖片為主的書除外)。(3)為自己的書寫好內容簡介、圖書特色、圖書賣點、作者簡介,方便責任編輯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您本人和您的書稿。

二、找一個適合的出版社。

(1)方式適合。可以直接和出版社編輯聯繫,親自參與圖書的策划出版,優點是知根知底,參與感強;也可以找代理公司聯繫,由出版公司全權代理,優點是省心省事。(2)稿件符合出版社出版方向。現在的出版社大都是綜合性出版社,出版方向都比較全面。但某些特殊體裁的書,還是應找對應的出版社出版為宜。(3)級別和價格合理。出版社有國家級的也有省級的,有全國知名的,也有地區內知名的。不同的出版社出版費用肯定不同,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最合適的出版社。

三、交稿。

找到出版社編輯(或代理公司),將自己的想法詳細告知他們,並提供作品「齊清定」全稿以及作品和作者介紹。齊清定是出版社收稿的基本要求,中間增補或修改,不但會影響出版進度,還會增加出版費用。作品和作者介紹有助於編輯快速申報選題,縮短圖書出版周期。

四、編輯申報選題。

每一個出版社都會有選題申報流程,有些需要在選題會上報,有些需要在私下報。選題會一般一個月或半個月才開一次,肯定會耽擱出版時間。最好和編輯溝通,能單獨彙報的最好單獨彙報。稿費合作書的申報流程非常複雜,需要提供大量資料,同類書數據、圖書裝幀設計思路、營銷思路、成本核算等。自費出書稍微簡單些,主要審核:稿件質量是否適合出版,稿件是否符合本社出版方向,稿件是否違反法律法規,作者是否有非法背景等。

五、簽訂出版合同。

選題通過後,就可以和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了。一般先有作者填寫作品名稱、作者署名、作者的一般資料(聯繫方式、地址、稿費轉賬卡號等),並在最後簽字。出版社在兩份合同上蓋章後,會寄給做著一份。從簽訂之日起,合同生效。出版合同詳細的注意事項另有文章說明,本文重點說出版流程。

六、匯款(稿費出版則不需要)。

如果是自費出書,簽訂完合同後就應該向出版社提供出版補貼,出版社收到補貼後才會開始推進出版。匯款時最好是匯到出版社公家賬戶,一般是「某某出版社」或「某某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七、三審。

三審是決定一本書稿能否最終出版的關鍵一環。很多書,雖然簽訂了合同交了出版補貼,但依然在三審環節出問題,最終未能出版。三審會對稿子的整體質量、社會效益、語言風格、整體結構、文獻數據、是否侵權等方面進行審核,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返回作者修改,甚至被斃掉,失去了出版的資格。所以,自己的稿子一定要嚴謹把關,爭取闖過三審關。

八、稿件返修。

在審稿階段,出版社認為該稿可以出版,但需要進一步修改時,會返稿修改。這時候,作者也應該報以理解的態度,畢竟編輯是為稿件負責,如果有問題而不修改,出版後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九、排版、設計。

從原稿到圖書,從粗糙到精緻,排版設計的功勞是不可缺的。排版主要是把作者的稿件製作成符合出版規範和印刷標準的文件。設計主要是指封面設計,是為圖書的書心做漂亮的外衣。精美的版式和封面設計會提高圖書品質,給人爽心悅目的感覺。圖書的形式千差萬別,就開本來說有16開、32開、8開等;就顏色說有黑色、雙色、四色、專色等各種顏色;就用紙說有膠版紙、輕型紙、純質紙、銅版紙、特種紙等;就版面說有通欄、分欄、跨欄、橫版、豎版等。因此,圖書的排版設計環節是決定一本書品相的重要環節,作者應多與編輯溝通,爭取做出滿意的圖書。

十、三校一讀。

校對和通讀是保證圖書差錯率合格的重要環節。市場上的很多圖書因為校對環節沒把好關,出現了很多錯誤,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很不應該。哪怕是自費出版,也要保證圖書的質量。三校環節周期較長,每一個校次都要校對+核紅+校改+核改,需要多人配合完成。作者有時候會讓編輯加快校對進度或減少校次,這都是不太合理的,因為減少校次必然會影響圖書質量。圖書校對完,還應通讀一遍,確保校對過程中的修改無遺漏、無錯移、無串列。

十一、出印刷文件、出片。

稿件三校完成後,基本上可以進入印刷環節,這時候應該核查印刷文件,並出菲林片。菲林片出來之後,還應由責任編輯核對一下,避免出錯。如果印刷採用的是CTP直接製版,則需要將印刷文件列印出來檢查一遍,確保無誤。

十二、下廠印刷。

前面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為印刷做準備,根據印刷工藝的不同,印刷時間有快有慢。單黑平裝書較快,四色精裝的最慢,加印刷工藝則更慢。

十三、樣書到手。

經過漫長的、辛苦的、細心的一些列工作,散發著墨香的圖書終於送到手裡了,翻開書頁時是否抑制不住激動。如果圖書讓你滿意,不妨發信息感謝一下責任編輯,畢竟他們是從頭至尾的陪伴者。如果圖書不太滿意,也可以電話責任編輯,你的督促可能會讓他變得更好。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私信聊聊。


如果只是想自己出版一本書自己用例如送人什麼的,其實流程很簡單,找個出版代理公司

談好價錢、時間、出版社,也可以自己或者找親朋好友實地考察下這家公司,然後你提供書稿交部分錢之後,剩下的這一堆麻煩的事情你都可以不用操心的

然後靜待不久後圖書物流到你指定的地點就行了

據我所知現在出版一本書只要不是什麼違禁談論黨領導人什麼的,出版一般都是沒什麼問題的

期間該寫你的論文寫你的論文,該看你的娃看你的娃,該旅遊的旅遊,總之就是該幹嘛幹嘛

當然不是說讓你不聞不問,必要的溝通還是需要的,你總得知道封面長啥樣 板式是啥樣 內容改成什麼樣了是吧

咩咩咩,貌似有點歪樓


自然科學類的著作,最關鍵的是找到願意寫書的作者,現在大教授課題經費多,發論文、寫專利,都比寫書來得快,回報高。

找到了作者,就要報選題、簽合同、催書稿。

催書稿是最難的,有的書報選後幾年不交稿,之前的工作就等於白做了。

交完稿還得編輯修改,和作者討論內容,這一步也很煩,有的作者看了又重新改,等於之前的編輯工作又白做了。

如果熬過了這幾個步驟,然後就是出版啦!


選題策劃—聯繫作者—編輯催催催催—作者拖拖拖拖—催拖改催拖改催拖改—定稿校對—排版裝幀—出樣品—印刷發行


編輯說好的6月簽出版合同,現在又說要等審批下來再簽


@中國出書網 具體流程比較複雜


推薦閱讀:

麥迪傳記《轉身》背後的故事是怎麼樣的?
有沒有介紹德國歷史的好書?
哪裡有比較豐富的 mobi 格式的無版權問題的免費書籍?
有哪些關於網路營銷、病毒營銷的書籍值得推薦?
有哪些入門營銷的書籍推薦?

TAG:書籍 | 圖書出版 | 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