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移動互聯網產品如果想面向學生用戶進行推廣,應該如何做校園這一塊?

走進校園,到底是線上有效 ,還是線下有效?

所謂的走進校園,絕不僅僅是在人人網上建立一個公共主頁那麼簡單,很多人人公共主頁出現管理不善,人氣較低的情況。

但是如果選擇線下,成本巨大,覆蓋面還較小,是否划得來?

或者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這一直是自己努力學習的一塊知識.

就先簡單地答幾句.

校園營銷屬於精準營銷.先暫且不論是哪種類型的app產品.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方式.

1.高校聯盟推廣合作.

高校聯盟是一個區域性的高校由校方領頭或自發性組成聯盟性質的團體.他們大多會定時舉辦高校間的活動和比賽.

拿廣州地區舉例子.比較出名的高校聯盟就有"從化八大高校聯盟""大學城高校聯盟"

高校聯盟的推廣一般比較原始.常見的方式一般是"郵件掃樓簡訊Q群論壇海報"等病毒式的營銷.

此種營銷方式勝在效果明顯.收費低廉.

各大論壇的一個廣告得上萬塊的資費.在一個高校的校園論壇才幾百塊.華農這樣的學院也不過上千而已.

典型的案例是淘寶客戶端的高校聯盟推廣.當時淘寶跟7大高校聯盟合作覆蓋了50餘家高校.由此渠道帶來的最高單日激活量達到了25000.

2.校內活動比賽擺攤.

同理.贊助高校的某項活動或者比賽.以及在高校的開放日或者展銷會的時候擺攤進行宣傳.以傳單海報易拉寶的形式進行產品的營銷.

典型的案例是搜狐微博贊助的百餘間學校的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搜狐微博與活動進行互動.對比賽進行投票.期間拉動了12萬的用戶註冊搜狐微博.

還有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是智聯招聘在各大高校進行的社團CEO選拔賽.

3.運營商合作.

運營商合作是以SP發家轉型做APP的公司必選的一個方式.

通過 集群網短號信息發送運營商校園活動參與簡訊投票代碼提供等方式進行宣傳.

這種推廣方式要求與運營商的關係良好.

可參考的案例有.中國電信在4月份啟動的young計劃.該項目的本體是中國電信推出了一款sim卡的資費套餐.準備在廣西和雲南各大高校進行活動的贊助和推廣.各大CP商可進行禮品的贊助對活動進行冠名(部分)

4.校內推廣代理.

校內代理在互聯網公司中只有遊戲公司經常使用.

授權個人用戶進行校內推廣以及相關訊息的發布.

典型案例可以參考網易等遊戲公司的倩女幽魂等各種PC端網遊.

因手頭收集到的數據暫且只有這麼多..就先碼這麼多吧.


海報、傳單等實物對於線上產品的宣傳效果並不好

在校園推廣最關鍵的兩個特性是校園學生的聚合性和自傳播性,

應該設計出對學生,易於學生使用產品的活動

比如微博、校內對於學校大型晚會的互動牆這種形式就很好

不過其他產品的活動設計就挺傷腦筋的

其實線下活動還真不如在校園bbs、微博、校內中發帖——這樣轉發、體驗都更加的及時


可以看看我寫的一篇文章,或許對你有幫助:)

校園移動互聯網:一塊難下口的肥肉

在我國,目前各類大學生數量約在2000萬左右,其一年的開銷,包括教育費用、娛樂休閑、交友的費用,平均每人每年4000元,這就意味著有800多億的高校市場。另外,大學生有著相對更長的智能手機使用時間,而學生時期又是一個人的產品使用習慣形成時期。因此在移動互聯網垂直領域創業者心中,高校市場一直是他們虎視眈眈的一塊肥肉。

然而,由於高校社群的封閉性和特殊性,無論是大平台還是小公司,在實際的運營推廣中,依然會發現這塊「肥肉」難以下口。

高校需求多樣化 功能服務難複製

大學生的需求豐富多樣,然而不同高校有不同「個性」,很難提供服務統一化的服務。

就拿目前專註該領域的一家南京創業團隊舉例。剛開始他們在東南大學做「你好東大」APP試點運營,由於產品提供的「查跑操」(次數)功能是學生們的剛性需求,因此僅發3天單頁就新增了5000個用戶。然而,並非所有學校都需要查跑操,同一功能在其他學校可能完全不適用。

再說說「訂外賣」服務,有的學校有提供送外賣服務的學生團隊,有的沒有;有的校園周邊商家可提供配送,有的市場穩定飽和不需要外賣。而這些外賣服務質量也都參差不齊,這就給服務的整合和監控帶來了難度。若自己去建立配送團隊,不僅會加劇運營成本,還有可能被餓了么、美團外賣等有錢、任性的土豪們玩死。

由此可見,因為每所大學的管理方式和運營環境不盡相同,因此某些功能和服務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複製。

細分領域易切入 想做平台不容易

那麼,大學生是否就沒有通用的需求呢?答案當然是否定。能想到的有兩大類,一類是「查課表」、「查成績」等教務必備工具,另一類是「找兼職」、「訂車票」等和大學生相關的生活服務。前者已得到市場驗證,如超級課程表,後者業內尚未出現代表性產品。

就推廣而言,工具類產品在初入校園時的確可以迅速擴大用戶基數,但這很難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行業,想要形成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在產品背後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可預見的是,儘管學生對生活服務的總體需求很大,但由於涉及的行業眾多,創業公司想「一口吃個胖子」做平台是不現實的。因此,從某一垂直服務領域切入對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針對目前兼職市場監管混亂、兼職信息不透明的現狀,原「你好東大」團隊推出了「同學幫幫」APP,主要為大學生提供靠譜的兼職崗位和配套保障服務。筆者試用後發現,所有兼職僱主均屬認證商家,提供的也均為直招職位,充分保證學生可拿到一手的薪資。而「同學幫幫」扮演的是技術和安全保障平台,在報名流程上也更加精簡,省略了中介和校園兼職代理,從而提高僱主招募和學生應招的效率。另外,該產品還提供舉報賠付服務,提高了學生對以往兼職信息的信任感,相比同類產品更重視用戶體驗。從初期推廣情況來看,該產品因學生的口碑傳播產生了較為明顯的良性影響。

然而,無論從事哪一細分領域,都只是校園生活服務的冰山一角,僅能服務於其中一小部分學生。想要成為平台產品,吃下高校市場這一整塊「肥肉」,創業者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將產品做到極致 與學生合作運營

目前,專註高校市場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團隊有不少,大部分還是學生團隊,產品普遍質量較差;還有依賴於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校園電商,他們服務的對象也局限於其所在的學校或周邊學校。儘管這些團隊有各種缺點,但大部分也確實為學生提供了便利。因此校外的創業公司若想要粗暴進入,就會面臨「不接地氣」的窘境。

那麼創業公司還有機會嗎?顯然,若能發揮研發和產品的優勢,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並利用好上述的校園資源,還是能形成強大競爭力的。最快的方法是針對某一類目或功能,找到相關學生組織或關鍵負責人,根據其意願、規模和能力,建立差異化的合作模式,讓學生團隊或個人來對所在類目負責。一方面,對一些學生來說,他們樂於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公司來說,既減輕了運營負擔,又可以快速拓展有效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找到合適的合作機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旦有學生做了不靠譜的事,用戶只會吐槽產品本身。

重視和用戶的關係 製造口碑傳播

說完了運營,再談談推廣。

一般的APP推廣最講究的是在應用市場的排名、搜索引擎的優化等。但對於高校市場,由於其地理位置相對集中,所以傳統地面推廣會更加精準有效。但即便如此,也可能遭遇「不可抗力」——主要體現在高校行政力量的干預,故線下渠道也需講究方式方法。對此,「同學幫幫」團隊也分享了他們的推廣經驗:通過贊助校園活動來植入產品,或者招募兼職學生來掃樓發單,在性價比和風險控制上要比在校內做地面活動更有優勢。

另外,口碑營銷也是容易被創業者忽視的一點。大學生是一個群體效應很強的群體,相對其他營銷方式,他們更信任熟人或准熟人的推薦。因此一款APP產品想要進入這個群體,最有效的方法是先通過各類社交媒體和潛在的目標用戶做朋友,讓一小部分學生先使用和認同它,再通過開展線上線下活動維繫用戶關係,讓他們成為口碑傳播的源泉。

當然,用戶運營可是個細緻活兒,需要付出的可不只是耐心,有時候更看重個人魅力。

校園移動互聯網是個讓不少創業者口水直流的肥肉,如何完全吞到肚子里是讓各家創業者頭疼的事情。就目前來看,與其各自為營,不如專註於細分領域,反正肉一直都在。小公司們既然無法整吞,不如坐在一起學習怎麼肢解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論結果如何,巨頭們只需躲在後面等著他們乖乖送到自己嘴邊就可以了。


到學校新聞中心 活動心中 聯繫主要負責老師幫忙推廣出去,但學生對於網路產品的熱度容易變的,除非,非常具有價值性與吸引力!


在微博比較盛行的時代,可以藉助學校官方的微博和學校的大V用戶傳播的推廣,加上同學間的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的方式推廣,節省成本。加上校園海報和主題鮮明的互動活動等方式。這樣的推廣效果應該會覆蓋大部分的群體,不排除那些超級學霸,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主,這些用戶估計也不是你的主力用戶的。所以,這些方式推廣,如果產品還算可以的話,應該效果很好。


推薦閱讀:

中國開發一個主流的手機系統到底能有多難?
移動互聯網會是新一輪的泡沫嗎?
一個能夠吸引您入駐的二三線城市互聯網產業園區應該是什麼樣的?
25歲0基礎轉行去做ios開發可以嗎?
如何評價95後社交APP「香蕉聊天」?

TAG:移動互聯網 | 產品運營 | 推廣 | 營銷策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