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為何有很多人自問自答?
.
我對「自問自答」現象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過程。一開始感覺非常不習慣,總覺得回答別人的問題才是正常的。不過隨著在知乎的時間越來越長,我覺得自問自答有時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一些開放性的,討論性的問題里,我強烈建議提問者不要把自己的觀點放到問題補充處,而應該作為答案。我覺得這樣對於題主和其他知友都是有好處的。具體原因可以參見這裡:提問者把個人觀點放在補充說明處是否合適?
其次,當我有一些知識或者心得想與知友分享時,自問自答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這種事情我也干過,比如這個問題:古人在冬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民俗?
最後,還有一些調查類問題,答案本來就是各種各樣的,提問者自己先回答一下,一方面可以更清晰的解釋一些題目中沒有交待清楚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得到更多的答案。
至於這樣的行為有沒有意義,我覺得不必作「自我營銷」這樣的誅心之論。應該交給大家來評判,如果提問過於自我,自然無人關注;答案沒有營養,自然無人贊同。揣測動機太累,也太麻煩。人間的事,論跡不論心,好不好看療效,大家都能輕鬆很多。.作者琢磨一件事想通了一半,就先把那一半寫出來拋磚引玉,再來看看其他人的高見。這不挺好的事嗎。
自問自答是知乎早期一個很好的風氣,那時的人們還沒有忘記初心,他們不是為了粉絲數和贊同數,而是為了分享和學習而上知乎的。自問自答的人不覺得自己在顯擺,至少我沒有。
個人觀點啊,不排除以上幾位知友說的這些情況,但相信有不小的一部分人的情況是:提自己擅長回答的問題,通過回答展現個人專業性,更容易獲得贊同和關注
我真覺得自問自答挺好的,但是應該是把答案正經以答案的形式寫出來,不要問個問題然後在問題補充裏迫不及待的寫出一段實際上是(提問者期待得到的)答案的東西來,還要以問號結尾。
那樣真是太猥瑣了,而且顯得很沒用。宅之患在於好為人師....沒有自己能答的就不能裝逼於是自問自答...
在知乎上普及知識的一種手段而已。
有時候是為了推廣自己的觀點,因為知乎貌似不能直接上傳自己的帖子,只能這樣自問自答方式了。
我小學上語文課學課文或者數學課學公式的時候有時候會突然自以為發現一個巨牛逼巨厲害別人根本沒法理解到我這個層次的問題,以及這個巨牛逼巨厲害問題的巨清晰巨明了的答案。
這時我會巨積極的向老師問出這個巨牛逼的問題,然後像一個傻逼一樣的期待所有人都不不知道答案。人格分裂,話語權缺失
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但懷疑自己的局限性,想集思廣益,看看大家的想法。
我想你關心的不是,具體某個人的自問自答,而是某個圈子。這是一種推出大V的營銷機制,比如
某小號根據某大V的特長,或者預備答案。適時地問某種某類問題,讓大V第一時間趕到,然後一群
各種IP滴小號點贊+關注。然後,大V誕生了。自問自答的好處是什麼:
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減少相似且不嚴謹的問題提問的幾率。
在知乎,一些專業領域的大V,在回答一些問題的時候,由於提問者的非專業性,在問題的概括描述方面,缺乏很多漏洞和必要的專業常識和專業術語,大V們回答這些問題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由於專業知識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的盲目贊同會特別多,會導致一定的誤解和事實的扭曲。
所以,自問自答我覺得這是知乎比較好的一種提問方式了,他能夠讓某些專業領域的大V在知乎上面不嚴謹的問題和答案得到更好的概括和描述,並且補充一些知識荒原,來達到專業的系統化,和全面化。提供個尋找答案的思路:@劉關張 你也要求自己來自問自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在思考如何回答的過程中,體驗一下他們的感覺,看能不能找點兒答案。
本案例是美式鄉村風格,沒有太多造作的修飾與約束,到處可見的懷舊的磚石和復古斑駁的原木家居,不經意中也成就了另外一種休閑式的浪漫。
房間給人浪漫的氣息,讓人享受和放鬆,你喜歡這樣的鄉村風格嗎?
推薦閱讀:
※如何找到自己在知乎里發表的評論?
※如何面對給對方點贊後發現對方已將你屏蔽?
※你是否會遇到過,投完贊成票,載入圖標出來就不消失了?
※提交 「加入知乎申請」 後多久才能獲得邀請?
※大家認為什麼樣的言行在知乎應該被封號?
TAG:知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