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危機來臨時,是傳統行業(實業)好過,還是第三產業更好過?

當經濟崩潰,危機來臨時候,是傳統的製造業好過,還是一些做服務的、做培訓的、做互聯網的好過?


我認為抗危機能力最主要取決於規模和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大企業,現金流充沛的企業對抗風險能力就一般情況下較強,倒未必是行業。比如同是製造業,溫州鞋廠和耐克阿迪抗風險能力肯定不在一個檔次。

第二個是危機到來時,作用的時點不同。比如08年危機來看,第一波是金融服務業受到衝擊,然後傳導到09年底是主權債務危機,10、11年我國出口小製造業大批倒閉,有一個時間順序,同一時點上倒不一定有可比性。

第三,都是服務業,如果基礎服務像是理髮,很難會看到需求大量降低。但是如果是旅遊,往往很容易受到危機的牽連。所以「服務業」這個概念其實很大,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也要看你對危機怎麼定義了。


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企業應該首先是縮減開支,而直接影響到第三產業吧


與民生相關的產業好過點,比較平民話的產業,吃喝拉撒,剪髮醫藥,應該問題不大

金融廣告,高端餐飲,什麼的就算了。。製造業相對肯定會有縮水的


應該更明確一點,如果製造業想德國那樣的水平,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製造業會好過服務業。如果只是初級加工依靠外貿出口的3-5個點的貿易毛利,不掌握話語權的製造業,就會更難過於服務業了,只要本幣一升值,加上外貿需求猛減,製造業就很難過了,而同比金融受影響會略小,其次法律,諮詢,會計之類的影響會更小


經濟危機是代表一種周期性,,製造業有周期性,第三產業也有周期性,沒錢了就很少去旅遊,很少去餐館吃飯了。互聯網呢,如果是成熟的互聯網公司,本人認為影響不大,畢竟上網不要錢的哈,嘻嘻,開個玩笑呢。如果是起步階段的話,此時的資金面會很緊張的,但是就現在的情況而言,私募還是錢比較多的,中國發展到現在是好的項目少,資金多,不過此時公司的議價能力就會降低,市盈率大概會在六倍左右吧,經濟繁榮談的話20倍市盈率都不是問題。回答比較淺陋,就當個參考就行。


我的工作經驗是:一個行業如何、行業中的公司如何和你在公司中如何,這三點其實基本是沒有關係的。所以妄圖通過分析宏觀經濟來擇業,基本是不靠譜的。


那個好過不好過真的沒法定義

關鍵危機意識,有危機意識就能很好面對危機。

另外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那,就算有那個產業在金融危機來了之後好做,原有的項目就不做了嗎?風險是一定有的,沒有風險那來投資價值?

如果要把企業做大做強不是思考那個行業好做哪個行業不好做。而是要思考哪個行業是自己的強項。你擅長推拿按摩,開飯店再賺錢。自己干不好就千萬不要去砸錢。


現在傳統行業越來也不好做了,想要繼續發展下去,必須另尋出路,自從馬雲在互聯網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我們不得不說,互聯網是一個不錯的平台


相對來說,製造業抵抗風險的能力還是強一些的,所以說「實業興邦」


推薦閱讀:

為什麼香港房價暴跌後還能漲回來,日本房價卻不能呢?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哪些行業反而會逆勢發展?
有哪些人身意外險值得推薦?
如何通俗地解釋 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和過程?
在商業銀行的金融市場部工作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日常工作內容有哪些?

TAG:金融學 | 經濟 | 產業經濟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金融危機 | 經濟危機 | 金融 | 經濟學家 |